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豐姓

鎖定
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92位。 [5] 
豐姓源出於姬姓。春秋時期,鄭穆公有個兒子叫公子豐,在鄭僖公時任大夫,豐的孫子施、卷以他們的祖父的名為姓氏,稱為豐氏。周初,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封於酆國(今陝西户縣東),後人以國名為姓,稱為酆氏。後來,後人中有取酆字的左邊為姓(豐字的繁體),即豐字為姓,得豐氏。望居松陽縣(今浙江省松陽縣一帶)。豐姓是當今較為少見的姓氏,人數不多,分佈很廣。豐姓名人有豐子愷
中文名
豐姓
得姓方式
以名為氏
郡    望
京兆郡
名    人
豐幹、豐慶、豐熙、豐子愷

豐姓歷史發展

豐姓姓氏起源

豐(fēng)姓源出有:
  • 源流一
源於高辛氏,出自上古時期帝嚳臣子豐侯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帝嚳高辛氏,名姬俊,又名高陽氏,號亡斤,公元前2315~前2213年待考,是軒轅黃帝的曾孫,少昊金天氏的孫子,在位七十年。青銅銘文記載:“黃帝初祖在虞,虞帝始祖在辛,高辛元年,歲在大梁。”
高辛氏執政時期,屬下有臣子叫豐侯且,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豐氏,在後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支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
  • 源流二
源於姜姓,出遠古時期帝嚳之妃陳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陳豐,亦稱陳鋒,她是遠古時期帝嚳的妃子,後世的帝就是她所生的。這在史籍《前漢·古今人表》中有記載:“陳豐,帝嚳妃,生堯。師古曰:即陳鋒也。”
在帝嚳的支庶子孫中以及陳豐的族人中,有以先祖母的名字為姓氏者,稱陳豐氏、陳鋒氏,再後有省文分衍為單姓豐氏、陳氏者;在後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支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
  • 源流三
源於姜姓,出自殷商時期古逢國君主豐伯,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商王朝時期,在膠東半島有一個姜姓諸侯國,叫逢國
據史籍《左傳》、典籍《國語》的記載,東夷姜姓逢國之君,稱豐伯,亦稱逢伯,為殷、周之際的姜姓諸侯,世居齊地,故址在今山東省益都縣的西北部。到了周成王姬誦繼位之後,其叔父管叔蔡叔聯合了武庚祿父、東夷之國、殷商遺民等發動叛亂,持續了三年之久方被周公旦所剿滅。由於逢國在當時也參與了叛亂,因此國君豐伯被廢黜了爵位。豐伯被廢黜,其逢國亦因此被廢除而消亡,地歸齊國。逢國滅亡之後,其王族後裔以及國民中有以國君名號為姓氏者,稱豐氏;在後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支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
  •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個兒子姬子於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 源流五
源於地名,出自古代豐水流域,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典籍《詩·大雅》中記載:“豐水東注。”豐水,是古代對中國北方一條河流的稱謂,源出今陝西咸陽市南部秦嶺山脈的鄠南山豐谷,向北流注入渭水,實際上是渭河的一條支流。這在史籍《後漢書·郡國志·注》中有更詳細的記載:“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於渭,通作灃。”商王朝末期,周文王姬昌西伯侯都城遷到灃水西岸的豐邑(今陝西長安西南部),其地後來成為宗周的重要地域組成部分,最後以灃水流域為根據地,孕育並使姬姓周族發展壯大,最終滅了殷商王朝。
在灃水流域之豐邑的周族人中,很早即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灃氏,後簡為豐氏相傳。
  • 源流六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第十七子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系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史稱豐氏正宗。而該系酆氏族人也有誤簡為豐氏者。
  • 源流七
出自西周初期姞姓豐國。
關於這個豐國,著名的虢國墓地發掘主持人姜濤認為,她在歷史上確實存在,並以“室叔簋”銘文為證:“室叔作豐姞旅簋”。這件“室叔簋”是室叔為其妻子所鑄造的青銅器,其妻為豐國人,該豐國為姞姓,故稱“豐姞”。
姞姓豐國的國君在歷史上多在周王朝為卿,因此“豐白簠”很可能就是該豐國君主為媵獸國之女孟姞所製作之器。
在該豐國的王族子孫以及國民中,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豐氏;在後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系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
  • 源流八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族後裔公子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的鄭穆公姬蘭有個兒子叫公子豐,他在鄭釐公姬惲(姬髡頑)執政時期出任鄭國上大夫。到了公子豐的孫子一輩,叫豐施、豐卷,實際上就是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後代皆稱豐氏,亦史稱豐氏正宗;在後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系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有許多豐氏族人皆尊奉鄭穆公姬蘭為得姓始祖。
  • 源流九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族後裔公子偃,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潛夫論》中記載:“有豐將氏。”漢朝學者王符在《潛夫論·志氏姓》中記載:“穆公之子,各以其字為姓,有豐將氏。”據史籍《左傳》記載:“鄭穆公子偃子游,其後為遊氏。”公子偃,字子游,也是鄭穆公姬蘭的一個兒子。在春秋時期,“遊”與“將”二字通假,因此公子偃又稱子將。
  • 源流十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戎狄族豐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有豐國國君稱作“豐王”,就是姬姓戎狄族人王者的稱謂,在出土的西周時期兵器“豐王斧”上的銘文就為“豐王”。據史籍《史紀·秦本紀》中的記載:“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詳細記述了在西周晚期,戎狄族佔據了周人的發源地“岐、豐之地”,故而戎狄之君主將自己在該地區建立的國家稱為“豐國”,而戎狄之王即自稱“豐王”。因此,此豐國地望應與秦國、晉國臨近,即今陝西省的關中地區。戎狄豐國,在諸夏正史中沒有什麼詳實的記錄,但在周幽王姬宮湦五年(秦襄公嬴開元年,公元前777年),秦襄公將自己的妹妹繆嬴嫁給戎狄豐國的君主“豐王”為夫人,則是有很明確的歷史記載的。
  • 源流十一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巴嶽特氏,亦稱巴樂特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七十二姓伯要歹氏部落,以地為氏,世居阿巴噶(今內蒙古錫林郭勒阿巴噶鎮)、巴嶽特(今山西天鎮陽高邊外地區)、西拉木蘭(今河北承德圍場)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y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巴嶽特氏多冠漢姓為豐氏、巴氏、白氏、陳氏、聯氏、高氏、包氏、羅氏等。
  • 源流十二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黑龍江志稿·人物誌》等記載:
⑴.滿族烏扎喇氏滿語為Ujara Hala,亦稱兀札喇氏、吳扎拉氏,是滿族中的著姓,人口眾多,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佈列亞河流域)、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白石(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薩爾和(撒爾忽衞,今俄羅斯共青城南部)、瓦丹(今黑龍江牡丹江寧安)、廟噶山(今黑龍江湯原,一説在今俄羅斯黑龍江口廟街)、黑龍江沿岸等地。後有蒙古族、錫伯族引為姓氏者,其中蒙古族烏扎喇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錫伯族烏扎喇氏世居黑龍江北岸。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多為吳氏烏氏、武氏、豐氏等。該支豐氏始祖為烏扎喇·豐紳滿洲正白旗人,原在吉林駐防,呀初從徵大明,之後鎮守揚州,以戰功出任協領,累官至正白旗副都統,後歷任寧夏、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等地將軍,在烏扎喇·豐紳的後裔子孫中,大多為吳氏,亦有一支豐氏,是以先祖名字首音諧音漢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
⑵.滿族豐佳氏,滿語為Fe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逐漸融入鮮卑族,後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瑪克丹(今長白山瑪克丹),所冠漢姓即為豐氏。
  • 源流十三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達斡爾族郭貝爾氏,亦稱郭布爾氏、郭博勒氏,滿語為Gobeir Hala,以地為氏,世居郭博勒阿彥(今俄羅斯結雅河支流託木河口北岸卡贊卡村一帶),後改漢姓為郭氏、豐氏等。該支豐氏鼻祖為滿清光緒年間的滿洲正白旗副都統郭貝爾·豐伸阿,在甲午戰爭時期與日寇對陣中屢戰屢敗,後來甚至望風而逃,在郭貝爾·豐伸阿的後裔子孫中,是以先祖名字首音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豐氏,世代相傳。
  • 源流十四
豐氏族譜 豐氏族譜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瑤族苗族傣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黎族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豐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豐氏,世代相傳。 [1] 

豐姓得姓始祖

豐侯且、陳豐、公子豐、公子偃、豐點、烏扎喇·豐紳、郭貝爾·豐伸阿。

豐姓各支始祖

豐萬一:明敕鎮海將軍,始祖妣方太君,誥封一品夫人。自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從江太和徒居湖北圻水,至今六百零四年,傳二十八世,始居湖北浠水縣巴河,後分遷黃岡但店、相繼遷徙到鄂、豫、皖三省各地,其後裔子孫聚居在湖北的黃岡(含黃州、浠水、羅田麻城英山)黃陂、新洲、武昌、漢陽大悟、谷城、房縣鄖縣,河南的固始、商城、羅山,安微的金寨霍山六安南陵,江蘇的南京等二十多個縣市,家户數千,人丁越萬。是為楚黃豐氏始祖。

豐姓遷徙分佈

豐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姓源的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二位門閥。豐姓是當今較為少見的姓氏,人數不多,分佈很廣,津之武清靜海,河北之青縣黃驊尚義景縣邢台南宮,山東之曲阜、商河、平邑平度龍口、文登、昌樂魚台,內蒙古之烏海,廣西之田林,雲南之隴川河口,四川之合川,安徽,上海,湖北省浠水縣等地均有此姓,河南之羅山縣
河北省的邢台南宮市,天津市的靜海縣武清縣,河北省的尚義縣、景縣、滄州市、大城縣北魏鄉位吉村、邯鄲市、邢台市,河南省的信陽市、開封市、新鄉延津縣商丘市南陽新野縣、鄭州市,安徽省的黃山市祁門縣阜南縣太和縣亳州市淮北市六安市、桐城市、合肥市,山東省的商河縣平邑縣平度縣龍口市、昌樂市、魚台市、費縣曹縣曲阜市、聊城市、日照市、煙台市、威海市、膠州市、臨清市、臨沂市,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江西省的婺源縣瑞昌市常豐縣豐城市、井崗山市、上饒市、南昌市,江蘇省的丹陽市南京市、蘇州市鎮江市揚州市,浙江省的金華市湯溪鎮、麗水市遂昌縣、金華市蘭溪縣,陝西省的咸陽市禮泉縣、户縣、西安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雲南省的隴川縣、河口市,遼寧省的北票市上海市,北京市,山西省的朔州市山陰縣應縣臨汾浮山縣湖南省的長沙市、常德市、永興縣、汨羅縣,湖北省的黃岡團風縣武漢市、監利縣漢川市、襄樊市,重慶市的渝中區,四川省的合川縣等地,均有豐氏族人分佈。

豐姓傳統文化

豐姓郡望堂號

  • 郡望
京兆郡、松陽縣
  •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松陽堂:以望立堂。
尚義堂:宋朝時候,豐有俊先後為揚州府鎮江兩處的知府。他勤政愛家,最講義氣。他朋友的女兒被人拐賣到青樓。有俊花重金贖回,給她選了一個最好的讀書人為婚,還打發她出了嫁,一直把她當自己的女兒看待。京都尹王佐非常佩服他這種義氣。

豐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清平著頌;忠烈衍宗。
——佚名撰豐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鄞縣人豐稷,字相之,中進士後官谷城令,清廉開明,人們稱頌他“清如水,平如衡”,官至御史中丞。曾向徽宗面奏蔡京之奸,因此得罪權貴,蔡京執政,豐稷被除名。下聯典指豐稷之孫豐存芳,字公茂,任太平州副職。景炎初年,蒙古兵攻來,知州孟知縉打算投降,豐存芳極力勸阻,知州不聽。城破後,孟帶蒙古兵殺他全家,十八人遇害。公一孤兒倖免於難,後來子孫繁衍,人們都認為是忠烈的善報。
法書垂世;忠烈流芳。
——佚名撰豐姓宗祠通用聯
  • 八言通用聯
薦牘進賢,羣稱藻鑑;登樓遇故,獨脱火坑。
——佚名撰豐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鄞縣豐稷,任御史中丞時,所推薦的人才都知名於當時。“藻鑑”,即鏡,指善於品評和鑑別人才。下聯典指南宋豐有俊,字宅之,豐稷四世孫,紹熙年間進士,官至揚州知州。他有正義感,年輕時在青樓見一年幼妓女,懷疑是老朋友的女兒,一問果然是,便告訴了京尹王佐。王佐非常讚賞他的義舉,把那女孩嫁給了一户好人家。

豐姓家譜文獻

湖北黃岡楚黃豐氏(酆氏)宗譜,原譜明末被焚燬,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重修,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7年)二修,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三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四修,清同冶八年(公元1869年)五修,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六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七修,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八修,1995年九修鉛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黃岡市圖書館
浙江淳安富石豐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清)豐承聲修,江正模纂,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三卷、第八卷;另有一套為手抄本,今僅存卷首和第一卷。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豐氏家譜 豐氏家譜
夏川豐氏宗譜四卷,(清)豐正華等纂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豐姓字輩排行

山西應縣、北京豐氏字輩:“年世廣章科華日月玉清寶山秀”。
山東曲阜豐氏字輩:“世克紹緒宗培秉茂秀升敦振延廣瑞順發志宜寧”。
山東費縣豐氏字輩:“世克少緒忠,培秉茂秀升”。
山東臨清豐氏字輩:“堂召憲(玉)士(先)百之尊家曉”。
山東商河豐氏字輩:“健考學興龍祥”
貴州黔東南豐氏字輩:應玉朝其正,萬國佔君臣,傳家德澤遠,生立永大興
貴州豐氏一支字輩:“文雲如繼人安順廷慶和春國運新鼎建崇恩光兆福學繩祖德啓賢坤”。
貴州豐氏一支字輩:“孺澄國有良伊維國兆高壽文章玉製憲遠振朝綱吉昌廣世”。
江蘇鎮江、浙江金華豐氏字輩:“道國有光”。
皖、豫、魯地區豐氏字輩:“文顯明敬永漢從起運臣忠孝家興振賢良世吉昌繼傳修正遠積德盛名長”。
湖北黃岡楚黃豐氏(酆氏)字輩:“福思志子佐永大世啓正維之士際時能顯道於國有光傳家敦禮義應運慶明良生篤當鍾瑞根深定發祥由斯心德厚自是令聞長祖澤貽芳遠功勳歷着彰承前宏偉業裕後久寧昌”。
豐氏一支字輩:“應萬代春光京兆升起順德澤長義方尊古訓文運智起昌”。 [2] 
廣西田林豐(酆)字輩:“慶顯應守文 世有成元庭 良中昌遠大 鴻寧德名聲”。

豐姓著名人物

豐幹
唐代高僧。居天台山國清寺,晝則舂米供僧,夜則高屋吟詠。或騎虎巡廊唱道。人或借問,止對隨時而已,更無他語。
字相之(1033年-1107年),宋文學家。明州勤縣(今屬浙江省)人。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進士,為亳州蒙城縣主簿。
明朝人,豐寅初的兒子,舉為進士後當官。豐慶為政清廉節儉,受到好評。
豐慶的兒子,舉為進士後任吏部主事的要職。豐家歷代修文,到了豐坊時已有藏書上萬卷。豐坊儒雅好學,文章和書法都同名。
明代書法家、吏部主事,鄞人,字存禮,後更名道生。博學工文,家有萬卷樓,藏書萬卷。有《易辨》等著作。
字公茂,宋代任太平州倅,端宗景炎初,元兵至,知州孟知縉謀以城降,存芳諫不斷。縉引元兵屠其家,豐存芳不屈。同死十八人。
豐越人
豐坊的兒子,愛做詩,有詩文集《豐正元集》傳世。
明朝初人,學問淵博,品行端正,洪武年間被朝廷請去教導王族子孫。
(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浙江崇德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
(1929年5月~2021年12月),畫家、翻譯學家。 [3] 
豐俊
陝西西安人。著名兒童醫學專家。
豐沛東
著名商業廣告作家、影視編導。北京象形影視公司的總經理,在廣告界很有名氣,是中國廣告年鑑獎的評委,中國十大廣告策劃師之一。
豐俊東
(1978年~),女;黑龍江人。博士,南京航空學院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原醫學物理系)副教授。擅長研究抗腫瘤血管新生藥物、輻射防護
(?~2018年),男,台灣原棒球運動員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