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疲憊

(漢語詞語)

鎖定
疲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pí bèi,是指極度疲勞。疲:疲勞。憊:疲倦。形容非常疲乏,或者使……非常疲憊。出自宋陸游乾封驛早行》詩。 [1] 
中文名
疲憊
外文名
exhaustion
拼    音
pí bèi
近義詞
疲倦 無力 疲頓 疲睏 委頓 困頓 勞累 疲鈍 疲勞 疲乏 怠倦 疲累 委靡 [2] 
反義詞
興奮 亢奮 振奮 舒適 [2] 
釋    義
指極度疲勞

疲憊漢語詞彙

疲憊釋義

[tired out;exhausted] 極度疲勞
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也。——《三國演義》 [1] 

疲憊出處

宋 陸游《乾封驛早行》詩 [2] 

疲憊例句

疲憊圖片1 疲憊圖片1
1.疲乏
①宋 陸游《乾封驛早行》詩:“扶衰犯霜露,疲憊不可狀。”
②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三回》:曹操之眾,遠來疲憊。 [3] 
③《英烈傳》第十六回:“太祖謂徐達曰:‘彼必度吾疲憊,今夜決來劫營,須宜預備。’”
④《福惠全書·卷一一·刑名部·審訟》:有老邁之人,令起立郎下,衰年筋骨疲憊。 [3] 
章裕昆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因精神疲憊,登舟酣卧。”
瑪拉沁夫鹿的故事》:“鹿的速度漸漸地變慢,停下歇息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這説明它已疲憊不堪。”
2.衰敗睏乏
①宋 梅堯臣《送鄞宰王殿臣》詩:“願言寬賦刑,越俗久疲憊。”
②明 蔣一葵長安客話·古漷陰》:“嘉靖初,長垣胡錠撰《漷縣減差碑記》載有昔人詠漷縣詩……觀此則漷邑疲憊非朝夕之故矣。”
3.懈怠
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十:“仁宗以淮鹺疲憊日甚,特命公以巡撫銜巡視兩淮鹽政。” [2] 

疲憊近反義詞

近義詞】勞累,疲勞、疲乏、疲倦。
反義詞】興奮、振奮、舒適

疲憊基本含義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常讓都市的人們感到身心疲憊,煩透了工作和學習,對過去曾經熱衷的活動也失去了興趣,整天十分鬱悶。醫學心理學專家提醒職場人士,出現這種狀況切莫疏忽大意,很有可能是“寡趣症”找上門來。患上此病的人,討厭學習和工作,對自己的職業也感到厭倦。此症最早見於美國,患者開始的症狀與感冒相似,隨之出現頸淋巴和頜下淋巴結腫大,突出的症狀有乏力、嗜睡,對工作、學習甚至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或感到厭倦。
卡默諾斯:疲憊常常是一個人最安全時,所表達出來的常態,再耀眼的人,也需要暗淡來休憩。如果Ta對你黯淡,説明Ta真的信任你,不要再要求Ta也像對外界時一樣“強撐精力”的對你。
1.因體力或腦力消耗過多而需要休息。
2.因運動過度或刺激過強,細胞、組織或器官機能或反應能力減弱:聽覺疲憊 | 肌肉疲憊
3.因外力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不能繼續起正常的反應:彈性疲憊 | 磁性疲憊
4.很累,在外界壓力下腦神經受壓迫導致血管淤塞引發的症狀。

疲憊症狀

腰痠背痛身體疲憊身體、精神疲憊怎麼辦,經常感覺身體疲憊的原因,身體日益疲憊,真的老了嗎,身體感覺疲憊,下眼袋浮腫身體疲憊,沒有力氣,頭時而痛睡覺前心慌,身體間歇顫動,醒來後感覺疲憊。

疲憊治療

疲憊圖片2 疲憊圖片2
寡趣症”與人的性格、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狀態有關。因此,重建積極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1.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
2.堅持體育鍛煉或養成運動的習慣。
3.日記療法。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以此喚醒對生活的熱情。
4.注意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豆製品、魚、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的食品,既能促進體內有害物質的排除,又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疲憊如何消除

解除疲勞 “感到疲憊”也許是人們向醫生訴説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但專家認為,許多人是把“瞌睡”説成“疲憊”。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疲勞是一種不管睡多久都消除不了的慵懶感覺。當一個健康人在白天感到昏昏沉沉時,要麼是因為睡眠不足,要麼是因為睡眠質量太差。記住這些差別,下述建議將對你消除疲勞有所幫助。
一、睡足睡好
大多數成人每晚需睡6~8小時。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有些人睡得過多,認為越多越好,結果翻來覆去睡得頗不安穩,也就是説睡眠質量差。
如何確定睡眠時間,專家建議:第一星期按正常時間上牀;第二星期推遲1小時上牀;第三星期則比正常時間提前1小時上牀。三個星期下來,想一想哪一個星期中上牀後5~30分鐘即能入睡,而且能頭腦清新地醒來,醒時自然而然而不是被驚醒,這一個星期的睡眠時間對你就最為適應。
在幾百種反映我們的感覺的身體節律中,有一種是睡-醒週期。另外,可的松荷爾蒙的釋放也與睡眠有關。上牀前,可的松水平即降低;醒來前它又升到正常值。如果你改變睡眠習慣,例如上夜班或旅行到另一地區,由於睡-醒週期和可的松釋放的混亂,該睡就會睡不着,該醒時又昏昏欲睡,這種情況過幾天才能校正過來。
二、合理安排飲食
疲憊圖片3 疲憊圖片3
中飯吃得太多引起疲憊。因為過多的食物使血液和氧從頭腦轉移到消化道。這樣,頭就會暈乎乎的。
高脂肪食物和精煉糖是兩大罪犯。脂肪轉換成能量的時間長於其他營養品,而精煉糖會導致胰島素的突發高峯,隨之而來的是血糖的急劇降低。如果這種高峯狀態和低谷狀態持續循環,就會出現頭痛和疲乏。為解決這類問題,可代之以食用複合碳水化合物(如全穀物麪包所含)和非精煉糖(如水果中所含)。
中飯過飽會使人昏昏欲睡,而深夜飽餐一頓卻會起相反作用,它會使你的消化系統工作不輟,使你難以入睡。
三、攝入足量的維生素和鐵質
科學對維生素的作用尚未全部清楚,但維生素的缺乏確實影響人類的疲勞程度。水溶C和B複合維生素最易從身體中流失,因此需要補充,育齡期婦女還要注意補充鐵質。
維生素也並非多多益善,過多的維生素會引起中毒,如身體不能排泄的維生素A和D過多即會導致這種結果。因此,服用維生素必須遵醫囑
四、尋找疲憊的潛在原因
咖啡鹼 你的身體會對咖啡鹼產生依賴性,當你想念你的嗜好物時就會感到疲勞。
抽煙 由於抽煙會減少身體的用氧量及降低維生素C水平,因此,它會削弱人的精力。
藥物 抗組胺和控制高血壓心臟病的藥物均會引起瞌睡。每服一種藥都要先問清其副作用。
五、積極鍛鍊身體
為什麼大多數人感到慵懶的時間是中午,原因之一是睡-醒週期的一個低點在中午。這時,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和四處走走有好處,鍛鍊會加速氧在身體和頭腦中的流動,這樣,就能加速循環使人活躍。每天以輕至中等強度鍛鍊20~40分鐘大有益處,它也會幫助你中午不打瞌睡。
而有些人認為疲勞是有一定好處的,正像電池需要充電一樣。科學觀點認為疲勞時是身體某些器官修復的徵兆,是身體康復的必經之路。所以疲勞到來最好的方法是去休息,好讓身體去處理它自己的事務。
驅走疲憊小妙招
1.喝點冰咖啡
強烈的陽光會損傷皮膚,喝點冰咖啡不僅覺得超級涼爽,其中的咖啡因還能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降低DNA受損、引發皮膚癌的風險。美國營養專家大衞-格羅託博士建議,最好在咖啡里加一小塊黑巧克力,可使血管功能增強129%。
2.適度吃牛肉
喜歡吃肉的人更快樂,如果每天吃2~3兩牛肉,還可給身體提供有益心腦健康的歐米伽—3脂肪酸和強壯骨骼的礦物質鋅。不過,吃烤肉的話,最好先用微波爐將肉烤至半熟,再用炭火烤,可以減少致癌物
3.開心喝汽酒
市面上不少水果味的汽酒,不僅口味好適合夏天喝,而且它們是由紅葡萄酒加果汁調製而成的。紅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蘆醇,果汁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都能促進心血管健康。
4.看爆笑電影
大笑有助於降低血液中有害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平。有研究表明,能讓人笑聲不斷的電影,只需15分鐘就可以使血管放鬆擴張,而且彈性更好,進而防止心臟病的發生。
5.午間打瞌睡
丘吉爾、肯尼迪和愛因斯坦都酷愛午睡。經常午睡不僅增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還能讓心臟病死亡率降低34%。
6.沒事去逛街
逛街是種很好的有氧運動,不僅能鍛鍊腿部力量,還有助消耗熱量。美國研究發現,每週散步3小時,可使大腦細胞更活躍。
7.常過性生活
性生活頻繁的人不僅睡覺更香、疼痛更少、免疫力更強,而且血壓比性愛少的人要低,讓心臟病危險降低一半。
辦公族疲憊解決
“辦公一族”常常一坐就是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這使他們經常處於疲勞的狀態。臨牀研究發現,一個人若長期處於疲憊的狀態,其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疾病就會不招自來。
那麼,“辦公一族”怎樣才能擺脱疲勞的困擾呢,為此,專家教我們一套秘訣,常坐辦公室的人,只要經常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鍛鍊與生活,就能及時從疲勞的狀態中恢復過來。
1.螺旋扭轉:雙腿伸直,右腿跨過左腿,同時保持右腿伸直;上半身扭轉至右手撐地,左手肘部貼近右膝蓋,這時你會感到腰部的肌肉正在進行扭轉式抻拉。這個動作會幫你擺脱腰痠背痛的困擾。建議每側堅持10秒鐘,每組動作重複3次。
2.蝴蝶伸展:坐下,兩腳並在一起,雙手握住腳趾,讓上身慢慢往前靠,從臀部開始彎曲,用肘部下壓雙腿,抻拉大腿內側肌肉。這個動作可以充分緩解腿部痠痛,鍛鍊肌肉。建議堅持8秒鐘,重複兩次。
3.橫躺拉腿:平躺姿勢準備之後,抬起雙腿,雙手抱住膝蓋反面;手臂發力,感覺全身向上提,直到腿部韌帶充分抻拉至最大位置為止。這個動作可以伸展我們不經常參與運動的大腿韌帶。建議堅持10秒鐘,重複4次。
4.肩部抻拉:身體呈立正姿勢站好,用一隻手從外、後側抓住對側手臂肘部,拉向被抓手臂的對側。這個動作可以緩解三角肌三頭肌的痠痛感,也可以改善頸部的肌肉緊張狀態。建議堅持10秒鐘,重複3次。
5.胸部拉伸:用手及上臂與固定點比如門框等充分接觸,保持肘與肩在同一水平面上,向前牽引身體的幅度不要過大,胸部充分拉緊,以肩部無異常拉力為宜。這個動作可以讓胸部肌肉抻開,迅速消除胸部肌肉乳酸。建議堅持12秒鐘,重複3次。

疲憊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儘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户外運動,放鬆心情。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