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烈傳

(明代長篇小説)

鎖定
《英烈傳》(又名《雲合奇蹤》《皇明英烈傳》《皇明開運英武傳》等),是明代無名氏(一説徐渭郭勳)創作的長篇小説,全書分為十卷,共八十回。成書於明萬曆年間。 [1] 
《英烈傳》寫的是朱元璋率羣雄英烈推翻元朝統治、剪除割據勢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英烈傳》的作者扣緊題名,濃墨重彩地塑造出皇明開運時期叱吒風雲的英烈羣像。 [2]  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如販烏梅、取襄陽、戰滁州等。 [3] 
作品名稱
英烈傳
作品別名
龍興名世錄皇明開運英武傳
皇明英武傳
皇明開運英武傳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明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約220000

英烈傳內容簡介

故事敍述元順帝荒淫奢侈,民不聊生。先後有顆州劉福通蘄州徐壽輝、徐州芝麻李、泰州張士誠等十四處反兵。丞相脱脱率兵鎮壓有功,反被讒鴆死。淮西滌州鳳陽鍾離東鄉貧苦人家有朱元璋,乃玉皇大帝身邊金意降世。元璋自幼多心計,有帝王之志。十七歲時父母先後亡故,十八歲,跟滁州母舅郭子興販烏梅去金陵,途中邂逅鄧愈湯和郭英郭興吳禎笭人。夜宿時眾人見元璋居室有紅光籠罩,眾人拜從元璋。至滁陽,策動舅父脱離紅巾軍,自立滁陽王。元璋禮賢下士,招集天下英雄,丁德興李善長耿再成李文忠等好漢紛紛來投,並請得徐達拜為統軍大將軍,首戰告捷。又有胡大海、常遇春來投。不久滁陽王病故,立子為和陽王,元璋為大元帥,徐達為副帥。
元璋率眾將引兵四萬,欲取金陵為都。先抵桐城、湖口,元將蠻子海牙子領十萬大軍迎戰,敗北,元璋隨即渡江,先鋒常遇春一舉攻克果石磯,拜為正先鋒。海牙子、陳也先被斬。金陵守將曹良臣投降,達魯花、赤福壽自殺。元璋迎和陽王入金陵,又得宋濂劉基輔佐,乘勢攻打張土誠。徐達取鎮江,圍常州,計擒張士德、張九六,吳兵大敗,張士信領兵解常州之危,徐達被困牛塘谷。常遇春、張虯救援,並攻下常州,取江陰、長興等地。常遇春義釋朱亮祖,其所轄之地皆降。元璋出兵攻金華,收元將胡深,智取樊嶺,夜奪婺州時值江州徐壽輝改元即位,令陳友諒攻安慶,破城,元將餘闕自刎。陳友諒因與倪文俊爭受責,殺徐壽輝,害倪文俊,自立為漢帝,欲與張士誠聯兵攻金陵。元璋悉,遂令康茂才遣員詐降作內應,陳友諒、張士誠連連敗北。張逃往蘇州,陳逃武昌。元璋剿陳友諒,窮追不捨。陳再聯絡張,共戰朱元璋。張先取安豐,陳乘機攻取金陵。元璋用劉基計,引兵再戰陳友諒,被陳圍困於鄱陽湖口,韓成與元璋互換衣冠以身取義,騙過漢軍得脱。劉基用陳友諒部將詐降作內應,以火攻,燒得陳友諒從夢中驚醒,逃跑,混戰中被郭英一箭射死。元璋大勝,建忠臣廟於鄱陽湖畔,追贈韓成等三十六人。再戰張士誠,徐達智取泰州,元璋又佔濠州,吳軍望風歸降。常遇春又火燒吳營,張士誠敗逃蘇州。徐達直逼蘇州城下,張士誠父子孤守蘇州,城破,張士誠被俘,羞愧自縊而死。元璋升賞諸將,並制定律令,頒行四方。
李善長等再三進勸,元璋於戊申歲正月四日乙亥即位,稱太祖,國號明,列封羣臣。
太祖令徐達率兵十萬北伐元兵;湯和率兵十萬攻打閩廣陳友定;李文忠率兵十萬東征方國珍;鄧愈率兵五萬,取兩廣未附州郡,以定天下。
李文忠攻取台州,方國珍降,後又與朱亮祖合兵長驅延平,助湯和攻打陳友定。陳用人多疑,部下多叛逃,城破被俘,胡深之子胡禎,以其血肉祭父。方國珍因反覆無常而被梟首示眾。
徐達進軍山東,元將擴廓帖木兒驚恐逃往太原。青州城破,元名將普顏不力,服鴆而死,於是山東諸郡,俱望風而歸。徐達定山東,復收河南,但兵攻汴梁不下。常遇春領兵先收洛陽,洛阿守將敗逃陝西。元調兵遣將來戰,太祖也領兵來與徐達會合,攻取河北,在直沽海口與元丞相也速交戰,時朱亮祖廣西凱旋,也來助戰,明兵直取燕都,元順諦出亡,遂改大都為北平府。
太祖又命徐達等攻取河北各郡,隨後進取山西,平定陝西八府。常遇春於居庸城下一槍刺死也速,元兵北逃。不久遇春病逝。元大勢已去,太祖賞賜諸將,高麗國遺使奉表稱賀。而後,劉基力勸太祖乘勢滅元兵,太祖遂令徐達為徵元大將軍,率李文忠、湯和等將領,繼續北伐。元帝病重而亡,元太子遠遁,徐達得勝班師。太祖令湯和伐蜀、討夏,於是巴蜀盡歸大明。此時,劉基激流勇退,歸居故里。後太祖又令傅友德為徵南大元帥,沭英、郭英為左右副帥,佔貴州,奪雲南;滅梁王。至此,大明已一統天下,太祖敕封諸王,各公侯、將帥,分鎮各地。 [4] 

英烈傳作品目錄

第一回 元順帝荒淫失政
第二回 開浚河拆民房
第三回 專朝政羣奸致亂
第四回 真明主應濠梁
第五回 眾牧童成羣聚會
第六回 伽藍殿暗卜行藏
第七回 販烏梅風留龍駕
第八回 郭光卿起義滁陽
第九回 訪徐達禮賢下士
第十回 定滁州神武威揚
第十一回 興隆會吳禎保駕
第十二回 孫德崖計敗身亡
第十三回 牛渚渡元兵大敗
第十四回 常遇春採石擒王
第十五回 陳也先投降行刺
第十六回 定金陵黎庶安康
第十七回 古佛寺周顛指示
第十八回 劉伯温法伏猿降
第十九回 應徵聘任人虛己
第二十回 棟樑材同佐賢良
第二十一回 王參軍生擒士德
第二十二回 徐元帥被困牛塘
第二十三回 郭先鋒活捉吳將
第二十四回 趙打虎險受災殃
第二十五回 張德勝寧國大戰
第二十六回 釋亮祖望風歸降
第二十七回 取樊嶺招賢納士
第二十八回 誅壽輝友諒稱王
第二十九回 太平城花雲死節
第三十回 康茂才夜換橋樑
第三十一回 不惹庵太祖留句
第三十二回 張金箔法顯街坊
第三十三回 胡大海被刺殞命
第三十四回 花雲親義保兒郎
第三十五回 朱文正南昌固守
第三十六回 韓成將義死鄱陽
第三十七回 丁普郎假投友諒
第三十八回 遣四將埋伏禁江
第三十九回 陳友諒鄱陽大戰
第四十回 歸德侯草表投降
第四十一回 熊天瑞受降復叛
第四十二回 朱亮祖魂返天堂
第四十三回 損大將日現黑子
第四十四回 常遇春收伏荊襄
第四十五回 擊登聞斷明冤枉
第四十六回 幸濠州共沫恩光
第四十七回 薛將軍生擒周將
第四十八回 殺巡哨假擊鑼梆
第四十九回 張士誠被圍西脱
第五十回 弄妖法虎豹豺狼
第五十一回 朱亮祖連剿六叛
第五十二回 潘原明獻策來降
第五十三回 連環敵徐達用計
第五十四回 俞通海削平太倉
第五十五回 張豹排八門陣法
第五十六回 二城隍夢告行藏
第五十七回 耿炳文殺賊祭父
第五十八回 熊參政捷奏封章
第五十九回 破姑蘇士誠殞命
第六十回 啞鐘鳴瘋僧顛狂
第六十一回 順天心位登大寶
第六十二回 方國珍遁入西洋
第六十三回 徵福建友定受戮
第六十四回 破元兵順取汴梁
第六十五回 攻河北大梁納款
第六十六回 克廣西劍戟輝煌
第六十七回 元宮中狐狸自獻
第六十八回 燕京破順帝出亡
第六十九回 豁鼻馬裏應外合
第七十回 追元兵直出咸陽
第七十一回 常遇春柳河棄世
第七十二回 高麗國進表頌揚
第七十三回 獲細作將計就計
第七十四回 現銅橋天賜奇祥
第七十五回 賜鐵券功臣受爵
第七十六回 取西川劍閣兵降
第七十七回 練猢猻成都大戰
第七十八回 皇帝廟祭祀先皇
第七十九回 唐之淳便殿見駕
第八十回 定山河慶賀封王 [5] 

英烈傳創作背景

《英烈傳》所寫元末明初事,採擇了正史與野史,往往註明出處,如《皇明通記》《西樵野記》《皇明啓運錄》《今獻匯徵》等。將書中事與《元史》《明史》逐一對按,幾乎都能鬥榫合轍。其中涉及傳説、野聞的,也見諸於《明良記》《庚巳編》《高坡異纂》等筆記。 [6]  《英烈傳》成書於明萬曆年間。 [1] 
關於《英烈傳》的作者,學界存有三種看法:一是郭勳,一是徐渭,一是無名氏。 [7] 

英烈傳人物介紹

明太祖】主要人物之一。即朱元璋,字國瑞,濠州鍾離人,《明史》有紀。他自幼聰慧,因家境貧寒,曾給富家放牛,當過和尚。在隨舅父做生意的過程中,對當時社會的動亂及百姓的疾苦有所瞭解,結識了劉福通、郭子興等英雄豪傑,當劉福通首揭反元義旗時,他亦起兵響應。他禮賢下士,廣聚人才,知人善任,故其手下猛將謀臣雲集,成為反元隊伍中最強的一支。他到處除暴安良,注意撫卹百姓,眾望攸歸,軍事上亦取得節節勝利。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部,剪滅羣雄,又遣軍北上,攻克大都(今北京),一舉推翻元朝的統治。 [8] 
徐達】主要人物之一。字國顯,濠州人,《明史》有傳。朱元璋起兵後,禮請他出山,他分析當時形勢,對之指出:元勢尚盛,羣雄殷富,欲成霸業,甚是艱難。一統天下須以仁德、不嗜殺為本,治國者當有“合天理,順人心,愛眾恤物,敬老尊賢”之德,顯示了過人的識見。受任為元帥後,追隨朱元璋戎馬一生,充分發揮了其高超的軍事才能。曾設空營誘元將曹良臣中計,殺敵兵二萬,並將曹生擒;巧納吳將趙忠,截吳王驍將鄧清歸路,逼鄧清乞降,嚴明軍紀,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撫卹士卒,安慰百姓,故能所向披靡。 [8] 

英烈傳作品鑑賞

英烈傳主題思想

《英烈傳》的作者在描寫亂世英雄們的文韜武略、煌煌功業時,表現出一種英雄崇拜情結。《英烈傳》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一樣,皆寓含着強烈的英雄崇拜情結。崇拜英雄之心態愈強,痛悼英雄的悲劇結局之情愈深重。如果説戰死沙場若胡大海者,尚屬悲壯,亦算死得其所,病死任上若常遇春者,乃是天意,非人力所及,那麼,因功高震主、遭帝王猜忌而死於非命者,則尤令人扼腕痛惜。
由於《英烈傳》是明王朝的開國史,因此不可能詳細描寫朱元璋大殺功臣等事件,但作者還是有意識地點到為止地寫出了劉基、宋鐮等英傑的悲劇結局,以啓示讀者認知朱元璋在打天下與坐天下的不同時期對賢才的不同態度,並進而透視其深層文化心態。這裏邊既打着朱元璋個人的主觀印跡,又拆射出封建專制社會特徵。從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勾踐功成後賜死文仲,到劉邦的“狡兔死,走狗烹”,殺韓信、囚蕭何;從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到朱元璋的摘棘刺殺功臣,帝王們的作法何其相似乃爾。這就説明,此非個別皇帝的性格、品德、作風問題,而是世襲性的封建專制政體所決定的,箇中意味值得人們深思探討。 [2] 

英烈傳藝術特色

其一,作品以簡練的筆墨,勾勒出一幅以元末農民起義為背景,朱元璋藉助起義軍力量,滅元建明的壯闊而又複雜的政治軍事圖景。其二,《英烈傳》藝術地再現歷史的真實,真實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真實也是美的體現,同時,讀者可以通過閲讀滿足其增長曆史知識的要求。其三,作者演義當朝皇上先輩的歷史,這需具非凡膽識和史識,這種膽識和史識在作品中的體現,增強了作品的親切感。
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説主人翁朱元璋的形象,寫得有血有肉。朱元璋雖有帝王之志,卻不急於登基。朱元璋起兵時推母舅為滁陽王,後立其子為和陽王,和陽王病不視朝時,李善長、劉基、徐達等表請太祖早正大位,以為生民之主,而元璋笑答眾臣曰:“諸公專意尊我,足見盛心。但今止得一隅之地,尚未知天心何歸,豈可妄自尊大;倘或不謹,以致名辱事敗,返遺後羞。惟願齊心協力,共成大事,訪有德者,立之未遲。”此時,朱元璋手下已雲集一大批如徐達、劉基常遇春、郭英等這樣能安邦立國的賢士良將,從實力來説,已俱備了稱王的條件。但陳友諒、張士誠等勁敵還在虎視眈眈,朱元璋能審時度勢,按抑稱王之志;而緩稱王。由此可見,他既胸懷大志,又能深謀遠慮,處世極為謹慎,是一位較為成熟的政治家。在權勢之爭異常激烈的封建社會里,有如此心胸氣度的君王實在不多。 [4] 

英烈傳後世影響

《英烈傳》在明代影響很大,書出不久,就有秦淮墨客的《續英烈傳》五卷三十四回問世,寫燕王、建文事。後又有《真英烈傳》,書已佚。 [6] 

英烈傳作品爭議

《英烈傳》總的來説是講史小説中十分嚴肅的作品,清建國後,凡寫明代的正史、野史大多遭到禁止,所以《英烈傳》也被列入禁書目,乾隆四十六年(1781)九月二十五日,湖南巡撫劉墉奏查應毀書籍拓,附“應請銷燬書目單”中有“《英烈傳》小説四本,君召餘應詔刊”。 [6] 

英烈傳版本信息

已知主要版本有明萬曆十九年(1591)書林楊明峯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三台館刊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玉茗堂批點本,藏上海圖書館、大連圖書館;明崇禎刊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寶文堂書店“傳統戲曲、曲藝研究參考資料叢書”排印致和堂刊本,1985年台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説叢刊”、中華書局“古本小説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説集成”影印書林楊明峯刊本、三台館刊本、玉茗堂批點本及明崇禎刊本,1988年黃山書社排印本。 [1] 
參考資料
  • 1.    張兵主編.500種明清小説博覽 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07:144
  • 2.    關四平,陳硯平.《英烈傳》文化意藴探微[J].明清小説研究,1998,(第1期).180-186
  • 3.    (明)熊大木著;馬松源主編.中國古典名著百部 歷史演義卷 楊家將演義 英烈傳 圖文珍藏本:線裝書局,2012.12:170
  • 4.    周鈞韜等主編.中國通俗小説鑑賞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05:83-84
  • 5.    (清)郭勳撰;(清)秦淮墨客撰. 英烈傳[M]. 長沙:嶽麓書社, 1999.07.目錄頁
  • 6.    李夢生著.中國禁燬小説百話: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04:54-56
  • 7.    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中國劉伯温文化研究基地,温州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編.劉伯温文化遺產研究論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06:70
  • 8.    苗壯主編.中國古代小説人物辭典:齊魯書社,1991.05: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