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猴痘

鎖定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人和動物都可感染的疾病,屬於人畜共患傳染病。猴痘病毒為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分為西非分支和剛果盆地分支兩類。疾病高危人羣主要為接觸病毒的衞生工作者,與猴痘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以及兒童、孕婦、免疫力低下的人羣。
猴痘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熱淋巴結腫大和全身水皰膿皰,伴有出血傾向。猴痘的主要傳染源為受感染的人和動物,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和呼吸道飛沫等途徑傳播。猴痘的潛伏期通常在6至13天左右。
猴痘的診斷主要通過臨牀表現和實驗室檢測,可以通過病毒包涵體和抗原檢測,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核酸,以及血清學和電鏡等檢查方式來確認病情。治療暫無特定藥物,採用支持性治療,以抑制病毒、防治併發症與保障患者營養為主。
猴痘首次被發現於1958年,人類首次受感染報道於1970年。世界衞生組織在2023年5月11日聲明猴痘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將猴痘納入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採取乙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中醫病名
猴痘
就診科室
感染科
多發羣體
與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接觸者,接觸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衞生工作者、兒童、孕婦、免疫力低下的人羣
常見病因
感染猴痘病毒
常見症狀
高熱、局部淋巴結腫大、全身水皰膿皰、出血傾向
傳染性
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被感染動物咬傷、人直接接觸患病動物的受損皮膚、體液、呼吸道飛沫、直接接觸患者體液等
相關藥物
布洛芬抗菌藥物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特考韋瑞

猴痘疾病歷史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罕見的傳染性疾病。之所以叫“猴痘”,是因為最先從猴子身上發現了這種病毒。“猴痘”的名字雖然有“猴”字,但其真正來源並非猴,而是齧齒類動物。 [26] 
猴痘病毒於1958年首次發現,人類感染猴痘的首個病例是1970年剛果的一名9個月男嬰,此後大多數猴痘病例發生在剛果、中非和西非,並且逐漸增多。 [22]  自1970年以來,11個非洲國家報告了人類猴痘病例。1996-1997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次暴發中病死率較低,但發病率高於往常,主要是由於水痘和猴痘同時爆發。2017年以來,尼日利亞爆發了較大規模猴痘疫情,共報告疑似病例500餘例,確診病例200餘例,病死率約3%,目前仍不斷有新增。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爆發於美國,主要與進口自加納的寵物土撥鼠受到感染有關,該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病例。2018年至2022年,發生過多例從尼日利亞到其他國家的遊客感染猴痘的病例,涉及以色列、英國、新加坡、美國等。 [10] 
2022年6月,為避免污名化與歧視,世界衞生組織(WHO)在考慮為“猴痘”重新命名,希望各界今後不再使用“猴痘”(Monkeypox)一詞。新命名目前尚未確定,但有媒體推測其將類似於“COVID-19”,儘可能實現客觀化與中立化。 [13] 
2022年6月14日,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猴痘的全球暴發顯然極不尋常和令人擔憂。因此,他決定根據《國際衞生條例》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評估此次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14]  6月14日當天,世衞組織還發布了針對猴痘疫苗接種的新指南,但在這份指南中,世衞組織仍然不建議目前大規模接種天花疫苗,並表示其正在就使用天花疫苗作為預防猴痘傳播的一種方法進行辯論。 [16] 
2022年8月12日,世界衞生組織宣佈對猴痘病毒分支重新命名,新名稱將由羅馬數字小寫英文字母組成。 [24] 
2022年11月28日,世衞組織發佈聲明稱,在與全球專家展開一系列磋商後,世衞組織將開始使用新的首選術語“mpox”作為猴痘的同義詞,這兩個名稱將同時使用一年,同時將逐步淘汰“猴痘(monkeypox)”。 [28] 
當地時間2023年4月25日,巴基斯坦衞生部證實,該國出現首例猴痘病例。 [34] 
2023年5月11日,世衞組織召開例行發佈會,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35-36] 
2023年9月15日,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將猴痘納入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採取乙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39] 

猴痘疾病類型

導致猴痘的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株和西非株兩種。
中非株毒力較強,西非株毒力較弱。2003年在美國流行的為西非株猴痘病毒。

猴痘病因

猴痘的病因為感染猴痘病毒,猴痘病毒傳染源可為受感染的動物、人,直接接觸、呼吸道飛沫等途徑可傳播,主要感染未接種牛痘疫苗的兒童。

猴痘基本病因

猴痘是由於人感染猴痘病毒導致的,作為一種傳染病,猴痘有較為明確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羣。
猴痘病毒(MPXV)歸類於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是對人類致病的4種正痘病毒屬之一,另外3種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電鏡下猴痘病毒顆粒呈磚形或橢圓形,大小為200nm×250nm,有包膜,病毒顆粒中有結構蛋白和DNA依賴的RNA多聚酶,基因組為雙鏈DNA,長度約197kb。猴痘病毒分為西非分支和剛果盆地分支兩個分支。該次非流行國家部分病例病毒測序結果為西非分支。

猴痘傳染源

1.感染猴痘病毒的齧齒類動物是主要傳染源。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為非洲齧齒類動物(包括非洲松鼠、樹松鼠、岡比亞袋鼠、睡鼠等)。
2.猴和猩猩等靈長類動物是人猴痘的重要傳染源。
3.其他動物中,大頰鼠、沙鼠、兔、犬、貓等也可成為傳染源。新興寵物如草原土撥鼠、松鼠等動物成為非猴痘流行區的傳染源。
4.受感染的人也可成為傳染源。

猴痘傳播途徑

1.動物傳染至人:被感染動物咬傷可導致人感染,人直接接觸患病動物的受損皮膚、體液等也可感染。
2.人與人之間傳染:可經呼吸道飛沫、直接接觸患者體液、被污染的物品(如衣服、被褥等)傳播,也存在母嬰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接觸傳播。

猴痘易感人羣

人羣普遍易感。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以下為高風險人羣:
1.與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與之有密切接觸(包括性接觸)的人,包括男男性行為人羣;
2.接觸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衞生工作者;
3.兒童、孕婦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羣。

猴痘症狀

猴痘潛伏期通常為6~13天,發病後主要表現為高熱、局部淋巴結腫大及全身水皰膿皰,伴有出血傾向。典型症狀如下:
1.猴痘潛伏期5~21天,通常為6~13天。
2.發病後,可出現發熱、畏寒或寒戰、乏力、頭痛、肌肉痛、淋巴結腫大等表現。
3.大部分病例在出疹前1~2天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如下頜、頸部、耳後、腋窩、腹股溝等。
4.皮膚損害一般在發熱出現後1~3天出現,有的時間更長。常從頭面部開始,擴散至軀幹、四肢;最常見的是面部,其次為手掌和腳掌,數量從數個至遍佈全身,從水皰疹發展為膿皰疹;皰疹和膿皰疹多為球形,直徑約0.5-1釐米,質地較硬,可伴明顯癢感和疼痛。最後乾燥結痂,結痂脱落後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整個病程約2~4周。除皮膚外,口腔黏膜、生殖器、結膜、角膜等也可出疹,表現為紅色丘疹,然後轉為輕至重度的潰瘍灶。
5.少數病例由於出血性皰疹或其它併發症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猴痘就醫

如果出現發熱、乏力、淋巴結腫大、皮膚水皰或膿皰等表現,應及時就醫。

猴痘就診科室

如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皮膚水皰等表現,建議就診於感染科。

猴痘診斷依據

猴痘可通過採集患者皮疹皰液、鼻咽或其它分泌物塗片檢查病毒包涵體、病毒抗原檢測、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核酸、病毒分離培養、電鏡或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採集血清檢測猴痘特異性抗體等檢查證實存在猴痘病毒而確診。

猴痘疑似病例

出現相關臨牀表現者,同時具備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項:
1.發病前21天內有境外猴痘病例報告地區旅居史。
2.發病前21天內與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觸。
3.發病前21天內接觸過猴痘病毒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或分泌物。

猴痘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培養分離出猴痘病毒。

猴痘相關檢查

1.體格檢查
猴痘患者可出現頭面部、軀幹或四肢水皰、膿皰等表現。
2.實驗室檢查
(1)病原學檢查:包括病毒分離培養、PCR(核酸檢測)等方法,其中PCR是首選的實驗室檢查。醫生一般會取水皰或膿皰部位病變皮膚或液體作為檢查樣本。明確存在猴痘病毒,則可確診。
(2)血常規和血生化檢查:外周血白細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正常或減少。部分患者可出現轉氨酶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癥等。

猴痘鑑別診斷

猴痘需要與其他可能出現皮疹的疾病進行鑑別,包括水痘、麻疹、細菌性皮膚病、疥瘡、藥物過敏等。
1.詢問患者近期旅行史、用藥情況、人羣及動物接觸情況等,可初步幫助鑑別。
2.發病早期出現的淋巴結腫大,可幫助鑑別猴痘與水痘。
3.最主要的鑑別方法是進行病原學檢查,明確存在猴痘病毒即可確診猴痘,其他病原體檢查陰性結果則可排除相關疾病。

猴痘診療指南

2022年5月以來,世界多個非流行國家報告了猴痘病例,且存在社區傳播。為提前做好猴痘醫療應對工作準備,提高臨牀早期識別和規範診療能力,國家衞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了《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並對外發布。 [15] 
2022年6月27日,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 [18] 

猴痘治療

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可以試用針對DNA病毒的藥物。猴痘的治療原則是加強一般及藥物治療,以減輕症狀、控制併發症和預防長期後遺症。

猴痘急性期治療

猴痘發病後會出現發熱、乏力、頭痛、肌肉痛等症狀,應注意休息,可遵醫囑使用藥物退熱。

猴痘一般治療

1.根據發熱、水皰的情況,適當補充熱量及水分。
2.按要求做好隔離防護並注意休息,減少體力消耗。
3.保護水皰、膿皰部位皮膚,避免搔抓,以防繼發細菌感染。
4.有發熱者,採取物理降温措施,超過38.5℃遵醫囑用藥。
5.保持皮膚、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潔及濕潤。

猴痘藥物治療

1.解熱鎮痛藥:體温超過38.5℃,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等藥物進行退熱。
2.鎮痛藥:皮疹部位疼痛嚴重時可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
3.抗菌藥物:水皰等發生破裂後容易發生感染,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合適的抗菌藥物預防和控制感染。
4.抗病毒藥物:可以試用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等針對DNA病毒的藥物。

猴痘中醫治療

1.根據中醫“審因論治”、“三因制宜”原則辨證施治。
2.臨牀症見發熱者推薦使用升麻葛根湯、升降散、紫雪散等;臨牀症見高熱、痘疹密佈、咽痛、多發淋巴結腫痛者推薦使用清營湯、升麻鱉甲湯、宣白承氣湯等。

猴痘前沿治療

針對天花開發的抗病毒藥物特考韋瑞(tecovirimat)可用於治療猴痘,但尚未廣泛使用。

猴痘預後

多數猴痘患者可在2~4周康復,但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猴痘治癒性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併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與烈性傳染病天花相比,一般症狀較輕,絕大多數患者可治癒。

猴痘嚴重性

嚴重病例常見於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羣,猴痘病死率在非洲地區的病死率約為1%~10%,西非分支病死率約3%,剛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約10%,多見於兒童。

猴痘併發症

猴痘患者可併發感染,需進行抗感染治療。

猴痘預防

猴痘預防方法

1.預防猴痘通過動物貿易加以擴散
限制或者禁止非洲小哺乳動物和猴子的移動,可以有效地減緩病毒在非洲之外的擴散。不應為圈養動物接種天花疫苗。而受到感染的動物應當與其他動物隔離開來,並且立即實施檢疫。對那些可能與受感染的動物有過接觸的動物應當進行30天的檢疫並觀察猴痘症狀。
2.降低人的感染風險
發生猴痘疫情時,猴痘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危險因素是與其他患者進行密切接觸。在沒有特效治療和疫苗的情況下,減少人感染疾病的惟一方式就是提高對危險因素的認識,並且開展宣傳教育,使人們瞭解到減少病毒接觸可能需要採取的措施。

猴痘病毒檢測盒

2022年,俄羅斯“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中心(下稱“矢量”中心)科研人員研製出了一種自動操作的檢測試劑盒(下稱檢測盒),可用於檢測包括猴痘病毒在內的正痘病毒。針對該檢測盒的實驗室測試已順利完成。 [8] 
2022年,據聖湘生物官微消息,聖湘生物科研產品中已儲備猴痘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通過特異性檢測猴痘病毒的核酸片段,可以快速鑑別出猴痘病毒。 [9] 
2022年8月,唐山英諾特取得產品資質:分別是Monkeypox Virus Ag Test(Colloidal Gold)猴痘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Monkeypox virus Nucleic Acid Test Kit(Fluorescence PCR)猴痘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23] 

猴痘預防性疫苗

1.天花疫苗
據WHO報道,觀察性研究表明接種天花疫苗在預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約為85%,之前接種過天花疫苗可能會降低猴痘病毒感染導致的病情嚴重程度。目前,國家安排國藥中生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每年生產若干數量的“天壇株”天花疫苗作為儲備。 [10] 
2.JYNNEOS
由於正痘病毒免疫反應能夠提供交叉保護,因此主要基於牛痘病毒設計天花和猴痘疫苗。2019年,一種改良減毒非複製型牛痘病毒(安卡拉毒株)疫苗JYNNEOS(又名Imvamune或Imvanex)被批准用於預防猴痘。該疫苗由丹麥BavarianNordic公司研發,兩劑次接種,除了在接觸病毒前接種用於預防之外,在暴露後接種也有可能有助於預防疾病或減輕其嚴重程度。美國CDC建議在接觸病毒4天內接種以預防發病,在接觸後4-14天內接種有可能減輕疾病症狀。 [10] 

猴痘防控方案

2023年7月26日,國家疾控局會同國家衞生健康委制定了《猴痘防控方案》,並對外發布。 [38] 

猴痘疫情記錄

  • 2021年
2021年6月10日,英國威爾士衞生部門官員表示,英國北威爾士報告兩例猴痘病例。 [1] 
2021年11月20日,剛果(金)衞生部長姆本加尼表示,馬涅馬省發現了69例人感染猴痘的病例,其中12人死亡,死亡率約為17% [2]  。12月9日,剛果(金)東部馬尼耶馬省政府説,該省近期暴發猴痘疫情,目前已發現191人感染猴痘,至少24人死亡 [3] 
  • 2022年
“猴痘”疫情最先被英國在當地時間2022年5月7日發現,已經遍及英國、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等多個西方國家。多個歐美國家陸續出現的“猴痘”病毒疫情,正不斷引起這些國家媒體的關注。 [5] 
2022年5月20日,世界衞生組織發言人亞沙雷維奇接受俄新社採訪時表示,全球已知確診37例猴痘病例,另有71例疑似病例 [4]  。5月20日,隨着歐洲確診和疑似猴痘病例超過100例,世界衞生組織確認就猴痘召開緊急會議 [6]  。當地時間5月20日,世衞組織召開技術諮詢小組會議,討論有關猴痘的信息和應對策略 [7] 
當地時間2022年5月29日,世衞組織發佈疾病信息通報,並將猴痘的全球公共衞生風險評估為中等。 [12] 
2022年6月,韓國確診了其境內發現的首例猴痘病例,韓國疾病管理廳隨即發出了“注意”級危機警報。 [31] 
據俄羅斯衞星通訊社2022年6月24日消息,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全世界猴痘確診病例數已超過3200例。 [17] 
2022年7月12日,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利保護及公益監督署稱,俄羅斯確診了首例猴痘病例,患者是一名從歐洲返回的青年人。 [19] 
2022年7月23日,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目前在75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的猴痘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這是該組織針對全球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發出的最高級別警報。 [20-21] 
2022年10月6日,綜合美國《華盛頓郵報》、醫療慈善組織凱撒家族基金官網消息,儘管美國的猴痘目前正在放緩,但美國非裔、西班牙裔同白人之間的病例差異仍存在。特別是非裔的猴痘發病率大幅高於白人,若這種情況一直持續,或將嚴重阻礙美國的公共衞生應對工作,並使一切應對努力失效。 [25] 
2022年10月,智利衞生部副部長克里斯托瓦爾誇德拉多稱,智利政府已啓動猴痘疫苗接種工作,接觸過感染者的人羣將成為第一批接種者。 [27] 
2022年12月2日,美國衞生部稱,從2023年2月1日起,美國預計將不再把猴痘疫情列為“公共衞生緊急事件”。 [29] 
  • 2023年
當地時間2023年3月13日,巴西在全國範圍內啓動猴痘疫苗接種。巴西衞生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該國已確診10301例猴痘病例。 [30]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9日,韓國疾病管理廳稱,韓國新增2例猴痘確診患者,至此,韓國累計確診18例猴痘感染病例,其中13例都是在近11天內確診 [32]  。4月25日,巴基斯坦衞生部證實,該國出現首例猴痘病例 [33] 
2023年6月29日,瀋陽市報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2023年7月3日,診斷為猴痘病毒感染確診病例。 [37] 
  • 2024年
2024年2月11日,柬埔寨衞生部發布通告稱,在金邊發現3例猴痘病例,這些患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截至目前,柬埔寨已累計發現9例猴痘病例。 [40] 

猴痘官方解答

猴痘常見問題——世衞組織給出官方解答
猴痘是什麼?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這意味着它可以從動物傳播給人類。它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通常可以在哪裏發現猴痘?
猴痘常見於中非和西非有熱帶雨林的地方,那裏通常生活着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其他國家,偶爾會發現猴痘患者,一般是在前往猴痘流行地區旅行之後。
猴痘有何症狀?
猴痘的症狀通常包括髮燒、劇烈頭痛、肌肉痠痛、背痛、精力不足、淋巴結腫大和皮疹或皮膚損傷。皮疹通常在發燒開始後的一到三天內出現。皮損可以是平坦的或略微凸起的,充滿透明或淡黃色的液體,然後可以結痂,乾癟和脱落。一個人的皮損數量可以從幾個到幾千個不等。皮疹往往集中在面部、手掌和腳底,也可以在口腔、生殖器和眼部找到。
症狀通常持續兩到四周,無需治療即可自行消失。如果你認為自己有可能是猴痘的症狀,請向你的衞生保健提供者求助。讓他們知道你是否與疑似或確認猴痘患者有過密切接觸。
人會死於猴痘嗎?
在大多數情況下,猴痘的症狀會在幾周內自行消失,但對某些人,這些症狀可能導致併發症或甚至死亡。新生兒、兒童和有免疫缺陷基礎疾病的人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症狀和死於猴痘的風險。
嚴重猴痘病例的併發症包括皮膚感染、肺炎、神志不清和可導致視力喪失眼部感染。近來,在流行國家報告的病例中約有3%-6%導致死亡,常常是兒童或可能患有其他病症的人。重要的是要注意,數據可能被高估,因為流行國家中的監測有限。
猴痘是如何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
猴痘可以在人們的身體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時傳播給人類。動物宿主包括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通過避免與野生動物進行無保護的接觸,特別是那些生病或死亡的野生動物(包括它們的肉和血),可以降低從動物身上感染猴痘的風險。在動物攜帶猴痘的流行國家,任何含有動物肉或器官的食物都應在食用前徹底做熟。
猴痘是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
猴痘患者在出現症狀時具有傳染性(通常持續2-4周)。與有症狀的人進行密切的身體接觸,就可以感染猴痘。皮疹、體液(如來自皮膚損傷的液體、膿液或血液)和幹痂尤其具有傳染性。因與感染者接觸而被病毒污染的衣服、牀上用品、毛巾或餐具/碗碟等物品也可以感染他人。
口腔中的潰瘍、損傷或口瘡也可以具有傳染性,這意味着病毒可以通過唾液傳播。因此,與具有傳染性的個體密切互動的人(包括衞生工作者、家庭成員和性伴侶)感染風險更大。
該病毒還可以通過胎盤由孕婦傳播給胎兒,或者在孩子出生期間或出生後通過皮膚接觸由受感染的父母傳播給孩子。
尚不清楚無症狀的患者是否可以傳播該病。
誰有感染猴痘的風險?
感染風險最高的是與有猴痘症狀的人或受感染的動物有密切身體接觸的任何人。接種天花疫苗可能對猴痘感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然而,年輕人不太可能接種過天花疫苗,因為在1980年天花成為第一種被消滅的人類疾病後,天花疫苗接種在世界範圍內停止了。儘管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對猴痘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他們也需要採取預防措施來保護自己和他人。
新生兒、兒童和有免疫缺陷基礎疾病的人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症狀和死於猴痘的風險。由於接觸病毒的時間較長,衞生工作者也面臨更高的風險。
我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猴痘的侵害?
可以通過限制與疑似或確診猴痘患者接觸來降低風險。
如果由於你是衞生工作者或與猴痘患者住在一起而確實需要進行身體接觸,請勸説受感染者自我隔離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遮蓋任何皮膚損傷(例如,用衣服遮蓋皮疹)。當你靠近他們時,他們應該戴上醫用口罩,特別是如果他們正在咳嗽或口腔裏有損傷。你也應該戴口罩。儘可能避免皮膚接觸,如果與皮損有任何直接接觸,請使用一次性手套。如果患者無法自理,請在處理任何衣物或牀上用品時佩戴口罩。
定期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潔雙手,特別是在接觸感染者、他們的衣服、牀單、毛巾以及他們碰過或可能接觸他們的皮疹或呼吸道分泌物的其他物品或表面(例如餐具、碗碟)之後。用温水和洗滌劑清洗患者的衣服、毛巾、牀單和餐具。對任何受污染的表面進行清潔和消毒,並適當處理受污染的廢物(例如敷料)。
兒童會得猴痘嗎?
是的。兒童通常比青少年和成人更容易出現嚴重的症狀。病毒也可以通過出生時或早期的身體接觸傳播給胎兒或新生兒。
如果我認為自己可能患有猴痘,該怎麼辦?
如果你認為自己有症狀或與猴痘患者有過密切接觸,請聯繫你的衞生工作者尋求建議、檢測和醫療護理。如果可能,請自我隔離並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要定期清潔雙手,並採取上文所述步驟保護他人免受感染。你的衞生工作者將收集你的樣本進行檢測,從而使你可以獲得適當的護理。
是否有針對猴痘的疫苗?
若干種用於預防天花的疫苗也可以針對猴痘提供一些保護。為天花開發的一種較新的疫苗於2019年獲批用於預防猴痘,但尚未廣泛使用。世衞組織正在與製造商合作,以改善可及性。過去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對猴痘也有一定的抵抗力。最初的天花疫苗已不再向公眾提供,40-50歲以下的人不太可能接種過該疫苗,因為當天花在1980年成為第一種被消滅的疾病後,天花疫苗接種就結束了。一些實驗室人員或衞生工作者可能接種了一種較新的天花疫苗。
猴痘有治療方法嗎?
猴痘症狀常常自行消退,無需治療。重要的是要小心處理皮疹,如果可能的話讓它乾燥,或者如果需要,用濕潤的敷料覆蓋以保護該處皮膚。要避免觸摸口腔或眼睛中的任何潰瘍。可以使用漱口水滴眼液,但要避免使用含可的松的產品。對於重症病例,可推薦使用牛痘免疫球蛋白(VIG)。2022年1月,一種用於治療天花的抗病毒藥物也被批准用於治療猴痘。
目前世界上哪裏有猴痘的風險?
自1970年以來,11個非洲國家報告了猴痘人間病例——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加蓬科特迪瓦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剛果共和國塞拉利昂和南蘇丹。
非流行國家偶爾出現病例。通常是在去過流行國家的人員中報告的。一次疫情是因為接觸被進口的其他小型哺乳動物感染的動物而引起的。
2022年5月,在若干非流行國家發現了多例猴痘病例。根據猴痘以往的規律,這並不典型。世衞組織正在與所有受影響國家合作加強監測,並就如何阻止傳播和如何照料感染者提供指導。
我們對2022年5月在若干國家發現的猴痘疫情瞭解多少?
當地不流行猴痘的若干國家在2022年5月報告了病例。除了在來自流行國家的旅行者中偶爾報告的病例外,與流行國家旅行無關的非流行地區病例並不典型。目前(截至2022年5月),報告的病例與流行國家旅行之間沒有明確關聯,與受感染動物也沒有關聯。
我們理解,這次疫情令許多人感到擔憂,特別是那些親人受到影響的人。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提高感染風險最高的人羣對猴痘的認識,並就如何限制人與人之間的進一步傳播提供建議。同樣重要的是,公共衞生工作者必須能夠識別和護理病人。至關重要的是,任何人都不得對受此事件影響的人進行污名化。世衞組織正在努力支持會員國在受影響的國家開展猴痘監測、防範和疫情應對活動。
受影響的國家正在進行研究,以確定發現的每起病例的感染源,並採取行動提供醫療服務和限制進一步傳播。
有沒有形成更大規模疫情的風險?
通常不認為猴痘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因為該病需要與具有傳染性的人發生密切的身體接觸(例如,皮膚對皮膚)才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公眾面臨的風險很低。世衞組織正在將應對這次疫情作為高度優先事項以避免進一步傳播,而且多年來一直把猴痘視為一種重點病原體。我們目前看到的病例不是典型的猴痘暴發,因為沒有報告涉及流行國家的旅行或從流行國家出口的動物。確定病毒如何傳播並保護更多人免受感染是世衞組織的一個優先事項。提高對這一新情況的認識將有助於阻止進一步的傳播。
猴痘是一種性傳播感染嗎?
猴痘可以通過密切的身體接觸(包括性接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目前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通過性傳播途徑傳播(例如,通過精液或陰道液體),但在性活動期間與皮損的直接皮膚接觸可以傳播病毒。
猴痘皮疹有時可見於生殖器和口腔中,這可能會在性接觸期間造成傳播。因此,當存在皮膚或口腔黏膜損傷時,口與皮膚接觸可導致傳播。
猴痘皮疹可能看似像某些性傳播疾病,包括皰疹和梅毒。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當前疫情中有若干病例是在性健康診所尋求治療的男性中發現的。
感染猴痘的風險不僅限於性生活活躍的人或男男性行為者。與具有傳染性的人有密切身體接觸的任何人都面臨風險。任何出現疑似猴痘症狀的人都應立即求助於衞生工作者。
男男性行為者感染猴痘的風險更高嗎?
猴痘通過密切的身體接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感染猴痘的風險不僅限於性生活活躍的人或男男性行為者。與具有傳染性的人有密切身體接觸的任何人都面臨風險。任何出現疑似猴痘症狀的人都應立即求助於衞生保健提供者。這包括與報告病例的羣體有聯繫的人。
非流行國家報告的若干病例是在男男性行為者中發現的。這些病例是在性健康診所發現的。我們目前獲悉在男男性行為者羣體中報告的更多猴痘病例,原因可能是該人羣中積極的求醫行為。猴痘皮疹可能看似像某些性傳播疾病,包括皰疹和梅毒。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病例在性健康診所被發現。隨着我們瞭解更多的情況,我們可能會在更廣泛的社區中發現病例。
世衞組織對網上流傳的與猴痘有關的污名化信息有何反應?
我們看到了圍繞這次猴痘疫情對某些人羣進行污名化的信息。我們要非常清楚地表明,這是不對的。首先,與猴痘患者有任何類型密切身體接觸的任何人都面臨風險,無論他們是誰,他們做了什麼,他們選擇與誰發生性關係或任何其他因素。其次,因為一種疾病或病症而對他人進行污名化是不可接受的。污名化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並阻止我們儘快終結這場疫情。我們需要齊心協力,支持任何被感染或幫助護理患者的人。我們知道如何阻止這種疾病,我們也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污名化和歧視從來都不是好事,在這次疫情情況下也是不行的。我們的命運是聯繫在一起的。
為什麼這種疾病被稱為“猴痘”?
這種疾病被稱為猴痘,因為它於1958年首次在用於研究的猴子羣落中被發現。直到1970年才在人類身上發現該病。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