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國界醫生

(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

鎖定
無國界醫生(法文名稱: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縮寫是MSF,英文名稱:Doctors Without Borders)是一個非牟利團體(NPO)。199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無國界醫生於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最初的成員皆為深信世界人類都有獲得醫療權利的法國醫生和記者。但成員已遍及全世界,每年有3000多位救援人員和全球3萬多名來自項目所在地的當地員工在超過70個國家中服務,是全球最大的獨立醫療救援組織之一,在全球各地設有21個辦事處,而五個主要的行動中心則都位於歐洲,分別是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日內瓦
中文名
無國界醫生
外文名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 MSF
成立時間
1971年12月20日
開放時間
全天
醫院類型
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
醫院院訓
中立、獨立、不偏不倚地救助幫助世界各地需要醫療援助的人
成立地點
法國巴黎
總    部
日內瓦

無國界醫生組織介紹

無國界醫生 (英語名Doctors Without Borders, 法語名Medecins Sans Frontiers ,縮寫 MSF [2]  ) 於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是一個由各國專業醫學人員組成的國際性的醫療人道救援組織,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之一。該組織的資金主要由私人捐助。
國際協調辦公室位於瑞士日內瓦,五個行動中心分別位於: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日內瓦、巴塞羅那、巴黎。行動中心負責管理和監察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援助項目,中心的人員亦會留意各地發生天災人禍,並在最短時間內動員緊急支持人員及物資協助救災。
此外,全球亦設有21個辦事處,負責招募救援人員、籌款和推廣該組織的工作。這些分部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奧地利維也納比利時布魯塞爾加拿大多倫多丹麥海勒魯普、法國巴黎、德國波恩、希臘雅典、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國香港意大利羅馬日本東京盧森堡挪威奧斯陸、西班牙巴塞羅納、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士日內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扎比、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該組織派出醫療救援人員和後勤人員到受到天災、戰亂、發生疫症的地區,為戰爭、疫症及天災的受害者、提供緊急醫藥救援,亦為一些醫療設施不足甚至完全缺乏的地區提供基本醫療和手術、重建醫院和藥房、推動營養和衞生項目及培訓當地醫護人員。
現成員已遍及全世界,每年有3000多位救援人員在超過70個國家中服務,在全球21個國家設立辦事處 [3] 
1999年10月15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後,無國界醫生開始受到世人的注目,全球捐款者已超過630萬人次。

無國界醫生發展歷程

無國界醫生建立經過

無國界醫生組織於一九七一年在法國由一羣醫生和記者在比亞夫拉戰爭和饑荒之後成立。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的組織,專注於快速,有效和公正地提供急救藥品。
成立時有三百名志願者組成:醫生,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其中包括13名創始醫生和記者。
Signing of MSF Charter in Paris, France, 1971. Signing of MSF Charter in Paris, France, 1971.

無國界醫生第一次任務

1972年在尼加拉瓜首府馬那瓜(Managua)發生地震,摧毀了大部分的城市,造成一萬至三萬人喪生,無國界醫生開展首次任務。
1974年,菲菲颶風導致洪都拉斯洪水氾濫,數千人死亡,無國界醫生組織了第一次長期醫療救援任務。
1975年,無國界醫生在難民危機期間建立了第一個大規模的醫療項目,為在紅色高棉壓迫下的柬埔寨人民提供醫療護理。
在這些第一次任務中,暴露了無國界醫生作為一個新的人道主義組織的缺點:缺乏準備,醫生得不到支持,供應鏈糾纏不清。

無國界醫生分裂原因

七十年代,在Dr Claude Malhuret和Dr Francis Charhon的帶領下,無國界醫生開始思考超越派遣醫生進入危機地帶,轉而建立更有組織性的組織。聯合創始人Dr Bernard Kouchner不同意這一轉變,離開了無國界醫生組織並創建另一個名為“世界醫生”(Médecins du Monde)的組織。

無國界醫生建設MSF

1982年,Malhuret和Rony Brauman(1982年成為該組織總裁)通過引入收集捐款來補充財力,從而為MSF增加了財務獨立性。20世紀80年代,無國界醫生法國(1971),無國界醫生 - 比利時(1980),無國界醫生 - 瑞士(1981),無國界醫生 - 荷蘭(1984)和無國界醫生 - 西班牙(1986)的其他業務部門也成立。20世紀90年代初,無國界醫生希臘(1990年),無國界醫生美國(1990年),加拿大無國界醫生(1991年),無國界醫生組織(MSF)日本(1992年),英國無國界醫生(1993年),意大利無國界醫生(1993年),澳大利亞無國界醫生(1994年)以及德國,奧地利丹麥瑞典,挪威和香港相繼成立 [4]  。Malhuret和Brauman在MSF的專業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1980年以來,無國界醫生已在28個國家設立辦事處。2017年,無國界醫生在全球擁有超過三萬五千名員工。無國界醫生組織成立以來,已為超過一億名病人提供治療,僅在二零一六年就提供9,792,200次門診諮詢。
多年來,無國界醫生因其醫療人道主義工作獲得多項殊榮。1999年,無國界醫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無國界醫生組織章程

無國界醫生是一個國際的非政府組織,其成員主要為醫生和其它醫務人員,也歡迎有助於組織完成自身使命的其它專業人員參與。全體成員同意遵循以下準則:
無國界醫生不分種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為身處困境的人們以及天災人禍和武裝衝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
無國界醫生遵循國際醫療守則,堅持人道援助的權利,恪守中立和不偏不倚的立場,並要求在其行動中不受任何阻撓。
全體成員嚴格遵循其職業規範,並且完全獨立於任何政治、經濟和宗教勢力之外。
作為志願者,全體成員深諳執行組織的使命所面臨的風險和困難,並且不會要求組織向其本人或受益人作出超乎該組織所能提供的賠償 [5] 

無國界醫生組織目標

不分種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為身處困境的人們以及天災人禍和武裝衝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無國界醫生經常深入戰亂地區,生命和義務工作等也常受到威脅。但是,組織有一套嚴格的安全守則,保證前線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無國界醫生組織榮譽

2015年拉斯克-彭博公共服務獎授予“無國界醫生”。2014年爆發於西部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一度迅速蔓延,愈演愈烈。在當事國家醫療系統面臨崩潰的危急時刻,“無國界醫生”發揮了挽狂瀾於既倒的領袖作用。 [6] 
2016年10月3日,無國界醫生獲頒“呂志和獎—人類福祉獎”。 [7] 

無國界醫生組織工作

“醫生無國界組織”成員包括醫生、護士、麻醉醫師、實驗室研究員、後勤人員、助產士、行政人員等,他們來自不同地區,信奉不同宗教,但卻有共同目標:協助那些受戰火及自然災害蹂躪的災民脱離困境。他們貢獻出自己的專業知識,平等地對待不同種族及宗教背景的人士。所有的志願工作者都遵從“無國界醫生組織”憲章

無國界醫生工作目標

無國界醫生在工作中 無國界醫生在工作中
他們的工作目標是幫助世界各地需要醫療援助的人。他們提供迅速而有效的醫療服務。“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工作不受種族、宗教及政治等因素所影響。全球已經共有超過兩百萬的熱心人士支持“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義舉。
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目標,是在發生緊急事故及危機時,提供迅速而有效的救濟行動。當有危難發生後,“醫生無國界組織”先派人員進行實地視察,隨即組織隊伍及配備出發,特為“無國界醫生組織”設計的緊急裝備,使醫療隊可以立刻展開搶救工作。在科索沃東帝汶、土耳其等地均可見該組織成員的身影。
無國界醫生組織亦堅持自行安排分配救援物資的工作,以保證救濟品能直接到達災民手上,因此,不論採購、運送及分配救援物資,都毋須經他人之手。多年以來,“無國界醫生組織”逐漸擴大其專業範圍,又增加救援項目。
無國界醫生組織每年需用二億美元營運經費,大部份經費由大約二百萬個熱心人士捐贈。財政上的獨立,確保了該組織在道德及運作上的獨立及自主性。其餘的經費來自國際組織、如歐共體、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及個別國家或地區的政府。
志願工作作者最少須為“無國界醫生組織”工作一年。在外地工作期間、每月可獲得一筆津貼,至於執行任務時的生活費用則由“無國界醫生組織”支付。

無國界醫生援助項目

無國界醫師組織針對下列四大項狀況進行醫療協助:
針對戰爭和內亂地區的民眾進行緊急醫療幫助
針對難民和流亡的羣眾進行醫療安置和協助
天然或人為災難的緊急醫療支持
長期對偏遠地區做醫療協助

無國界醫生受挫經歷

2004年7月28日,是無國界醫師組織挫折的一天,由於自2003年開始,共計30多位無國界醫師組織的成員在阿富汗陸續遇害身亡,特別是2004年6月,有5名醫生被槍殺,而阿富汗政府沒有逮捕兇手,無國界醫師組織宣佈因醫生沒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所以決定退出已駐守有24年的阿富汗地區、將醫療工作交接給阿富汗政府當局。 [8] 

無國界醫生資金使用

無國界醫生為一名尼日爾兒童進行救助 無國界醫生為一名尼日爾兒童進行救助
無國界醫生堅守對捐款者的承諾--我們確保八成或以上的捐款會直接用於救援行動上,餘款則作行政、籌款及招募志願人員之經費。
二零零五年度,香港辦事處資助了無國界醫生四十二個國家的項目。
無國界醫生不隸屬於任何政權或政治、經濟或宗教團體。 獨立自主是我們的工作原則。 我們要求自由接觸及協助危困中的人羣,對他們的需要作出獨立評估,以制定最恰當的救援行動;亦堅持自行管理救援物資的分配,確保物資能直接送到災民手中。
為了堅守獨立原則及加強與社會大眾的聯繫,無國界醫生一直致力增加經費中公眾捐款的比例。二零零五年度,無國界醫生收入中的百份之九十九來自公眾捐款。其他經費來源則來自贊助及其他收入

無國界醫生招募人員

醫護人員
1. 醫生
3. 註冊護士
5. 精神健康專業人員
6. 化驗室技術人員
7. 流行病學專家
非醫護人員
1. 後勤人員
2. 人力資源主任 / 財務管理員
暫不招募的專業人員
* 中醫師
* 牙醫
* 足病診療師
* 按摩治療師
* 香薰治療師
* 脊醫
* 荒野保護醫療人員
* 針灸醫生
* 救護員
* 學校老師
* 營養師
* 翻譯/傳譯員
* 獸醫

無國界醫生申請條件

無國界醫生與接受救助的兒童 無國界醫生與接受救助的兒童
無國界醫生前線工作的基本要求:
  • 工作經驗
擁有兩年或以上的專業工作經驗。
  • 參與救援任務的時間
一般醫生參與救援任務的時間為至少六個月(外科手術醫生及麻醉師除外,他們有可能被派往參與一些時間較短的救援工作)。其他專業人員的參與時間最少為六至十二個月,可以工作九至十二個月的申請人將獲優先考慮。若申請人能付出較長的時間參與救援工作,甚至把參與無國界醫生的工作視為終生職業,會獲優先考慮。
  • 良好的團隊精神
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會一同工作及生活。由於工作時間長,居住環境落後,私人空間較少,故志願人員需要相當包容,適應能力強,並要願意與來自不同國籍和文化的人交流。
發展中國家的生活/工作經驗
無國界醫生絕大部份的救援項目都在發展中國家,擁有在這些國家工作的經驗為佳。
  • 應付壓力的能力
志願人員必須能應付困難及難以預計的情況,如適應當地文化及生活環境,遵從安全守則及隊伍的動向等。
  • 適應能力
救援工作的情況隨時轉變。在任務期間,工作範疇、啓程日期、隊員組合及工作環境可能隨時變更,彈性應變對能否成功完成救援工作非常重要。
  • 語言能力
必須操流利英語或法語,能操葡語、西班牙語、俄語或阿拉伯語者將有更多機會獲分派工作。申請人如能操英法雙語會被優先考慮。
  • 修讀熱帶病學課程
醫療專業的志願人員如沒有接受熱帶病學訓練,或缺乏有關的工作經驗,需於出發前修讀熱帶病學課程。

無國界醫生工作成果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17日,無國界醫生組織在利比亞附近海域營救了一艘正在下沉的木船,船上載滿了移民。99人獲救,下層甲板上有10人因窒息死亡。 [13] 

無國界醫生工作感受

  • 文化體驗
作為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生活環境較為落後,而不穩定的政局和其他不明朗因素,也可能是生活的一部份。當地員工和病人的社會風俗和醫療方法,會與你所認知的大大不同。你並且要在有限資源基礎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下,解決緊急的醫療問題。但作為一個在前線工作的志願人員,你必須尊重當地醫護人員的意見。請謹記:與病人一同活在苦難下,是當地的員工;他們也是你離開後,留下來繼續工作的人員。
  • 團隊精神
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伍由醫療及非醫療志願人員組成,與當地員工攜手合作。作為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單憑擁有良好的技術是不足夠的。救援項目得以成功,講求互相合作的能力、敏鋭的文化、社會觸角及外交手腕。無論是工作或工餘時間,志願人員經常需要面對不同的,甚或是危險的情況,團隊精神往往是令無國界醫生得以有效運作,及達至一個完善架構不可或缺的條件。
  • 人身安全
無國界醫生非常重視志願人員的人身安全。志願人員也要有心理準備,需要依靠良好的判斷力應付一些緊急情況。在大部份的情況下,我們的中立性及與不同社羣建立的互信,是一個無形卻又強大的保護盾。為協助志願人員避開或應付危險的情況,所有的志願人員在出發到前線工作前,均必須出席有關整體安全情況的簡報會;在到達工作地點後,也會有針對當地安全情況的其他簡報會再作詳細講解。倘若志願人員認為他們的安全受到威脅,他們可以隨時選擇退出任務。
  • 應付壓力
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經常要在極不尋常的環境中工作。你必須有很強的適應力,去應付暴力、疾病、飢餓及死亡等震撼情景,並繼續執行工作。
  • 將參與無國界醫生視為終生事業
無國界醫生着重培訓志願人員,透過訓練提升他們的領導能力和專業才能,鼓勵他們在完成首個任務後,繼續參與無國界醫生的工作。逾半的志願人員都曾參與超過一次任務,有些更成為救援項目的統籌,或在世界各地的無國界醫生辦事處工作。曾參與三個月或以上救援工作的志願人員,可以成為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會員,繼續支持無國界醫生。
  • 志願人員互助網絡
對某些志願人員來説,完成一個人道救援任務後返家,過程是很輕鬆的;但對某些人來説則會覺得特別困難。他們往往因為任務中一些震撼或使人困惱的影像、思想和記憶,變得不知所措。無國界醫生已經成立了一個志願人員互助網絡,對完成任務返家的志願人員,提供個人支援。我們現時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都有志願人員互助網絡。

無國界醫生傷亡事件

2015年10月3日凌晨2時,位於阿富汗北部城市昆都士的“無國界醫生”援助機構創傷中心在美軍的持續轟炸中被數次擊中,12名醫護人員、包括3名兒童在內的7名病人被炸死,還有包括19名醫護人員在內的37人受傷 [10]  。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軍事聯盟發言人布萊恩·特萊布斯上校確認美軍在當地時間3日的凌晨2點15分實施了空襲,可能對附近的一家醫療機構造成間接損失 [11] 
2016年8月16日 ,“無國界醫生”組織聲明稱,當地時間8月15日,該組織位於也門北部哈傑省阿布斯城的一家醫院遭到空襲。事件造成至少11人死亡,另有19人受傷。空襲行動據信是由以沙特阿拉伯領導的多國聯軍發動,目的是為了支持也門政府打擊胡賽武裝組織。 [1] 
2021年6月24日下午,無國界醫生組織三名工作人員失去聯繫,25日早上被發現在埃塞俄比亞提格雷地區遇害。遇害的三名工作人員包括一名來自西班牙的緊急情況協調員、一名當地助理協調員和一名司機 [12] 

無國界醫生相關新聞

  • 停止在索馬里醫療救援
國際醫療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 [9]  2013年8月14日在日內瓦發表聲明説,由於其工作人員受到暴力襲擊和生命威脅,該組織自即日起停止在索馬里進行的醫療救援工作。
  • 暫停在喀土穆南部人道救援
當地時間2023年7月21日,醫療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發表聲明表示,該組織在蘇丹首都喀土穆的一支團隊當天遭遇暴力襲擊。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