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國世界遺產

鎖定
法國自1975年6月27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8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法國世界遺產共有45項(包括自然遺產5項、文化遺產39項、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1項),含跨國項目3項(文化遺產3項、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1項),在數量上居世界第5位,次於意大利中國(55項)、西班牙(48項)和德國(46項)。法國一共5次擔任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巴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在地所以一共承擔過9次世界遺產大會,是舉辦次數最多的國家。 [1]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是法國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大區擁有7項世界遺產,其次是法蘭西島大區、阿斯坦大區和朗格克多-魯西永大區各有5項,2019年入選的自然遺產法國南部領地和領海為全球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6700萬公頃) [2] 
中文名
法國世界遺產
外文名
World Heritage in France
機構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加入公約時間
1975年6月27日
世界遺產
45項(2019年7月)
文化遺產
39項(2017年7月)
自然遺產
5項(2019年7月)
混合遺產
1項(1997年10月)

法國世界遺產法國世界遺產現狀

遺產數量
文化遺產
文化景觀遺產
自然遺產
混合遺產
其中
跨國遺產
瀕危遺產
除名遺產
Properties
Cultural
Cultural Landscape
Natural
Mixed
Transboundary
In Danger
De-listing
45
37
2
5
1
3
0
0

法國世界遺產法國文化遺產

所屬大區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沙特爾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
1979.12
ⅠⅡⅣ
1.06
緩衝區保護範圍:62
沙特爾大教堂部分始建於1145年,1194年遭遇火災,後歷經26年重建方再現原貌,可謂法國哥特式建築的顛峯之作。高大的中殿呈純粹的尖拱型,四周的門廊裝飾着12世紀中葉的精美雕刻,再加上12世紀和13世紀光彩奪目的彩色玻璃,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那麼非凡,堪稱經典傑作。
2.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Mont-Saint-Michel and its Bay)
1979.12
ⅠⅢⅣ
6560
緩衝區保護範圍:57510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位於諾曼底與布列塔尼之間有一片廣袤的沙灘,沙灘中央有個岩石小島上,漲潮時常受潮水衝擊,島上矗立着被譽為“西方奇蹟”的一座哥特式本篤會修道院,專為紀念天使長聖米歇爾而建,修道院周圍則是一個村落。這座修道院建於11至16世紀之間,是非凡的技術和藝術傑作,充分地適應了周圍獨特的自然環境。
3.凡爾賽宮及其園林(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
1979.12
ⅠⅡⅣ
1070
緩衝區保護範圍:9467
凡爾賽宮是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時期法國國王的居所。經過數代建築師、雕刻家、裝飾家、園林建築師的不斷改造潤色,一個多世紀以來,凡爾賽宮一直是歐洲王室官邸的典範。 [3] 
(Prehistoric Sites and Decorated Caves of the Vézère Valley)
1979.12
ⅠⅢ
-
韋澤爾峽谷包括147箇舊石器時代的史前遺址和25個內有壁畫的洞穴。這裏無論是從民族學、人類學還是美學角度來看,都非常令人感興趣,因為這裏的壁畫,特別是1940年發現的拉斯科洞巖壁畫,對研究人類史前藝術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壁畫中的打獵場面有約100種動物形象,描繪細緻,色彩豐富,栩栩如生。
5.韋茲萊教堂和山丘(Vézelay, Church and Hill)
1979.12
ⅠⅣ
183
緩衝區保護範圍:18373
韋茲萊教堂和山丘裏的韋茲萊本篤會修道院建於公元9世紀,建成不久後便安置了聖女瑪麗亞·馬德萊娜(St Mary Magdalene)遺體,從此便成了朝聖要地。1146年,聖貝爾納多(St Bernard)在此為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進行了佈道。1190年勇猛善戰的獅心王理查德和菲利浦二世奧古斯都在此相會,然後踏上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路途。韋茲萊的馬德萊大教堂是12世紀的一個修道院式的教堂,柱頭和正門都有精美雕刻,是勃艮第羅馬式藝術和建築傑作。
6.亞眠大教堂(Amiens Cathedral)
皮卡第
1981.12
ⅠⅡ
1.54
緩衝區保護範圍:115
亞眠大教堂位於皮卡第(Picardy)地區中心,是13世紀最大的古典哥特式教堂之一。整個教堂規劃連貫協調,正面三層塔式向內高挺,造型優美,主廳和南交叉甬道的側廳裏裝飾有極富古典美的雕刻,別具一格。
7.阿爾勒城的古羅馬建築(Arles, Roman and Romanesque Monuments)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
1981.12
ⅡⅣ
24
緩衝區保護範圍:65
阿爾勒是古代城市適應歐洲中世紀文明的一個範例。城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羅馬古蹟,其中最早的競技場、古羅馬劇場和古羅馬地道(地下通道)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阿爾勒經歷了公元4世紀第二個黃金時代,君士坦丁浴場和阿利斯堪普斯墓地就是這一時期的見證。11至12世紀期間,阿爾勒再一次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具魅力的城市,城內的聖特羅菲姆教堂是普羅旺斯地區眾多的羅馬式古蹟之一。
8.豐特奈的熙篤會修道院(Cistercian Abbey of Fontenay)
勃艮
1981.12
5.77
緩衝區保護範圍:1397
豐特奈的熙篤會修道院這座刻板的勃艮第修道院由聖伯納爾修建於1119年,修道院的教堂、迴廊、餐廳、住宿區、麪包房和鋼鐵廠一起,充分詮釋了早期西斯特爾教團修道士自給自足的理想。
9.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Palace and Park of Fontainebleau)
法蘭西島
1981.12
ⅡⅣ
144
楓丹白露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在法國北部法蘭西島地區塞納-馬恩省的楓丹白露鎮。“楓丹白露”的法文原義為“藍色的泉水”,因為此地有一眼八角小泉,泉水清澈碧透。楓丹白露風景綺麗,森林茂盛,古蹟眾多,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1137年,路易六世發現了這塊休閒養生的佳地,於是下令在此修建豪華城堡,後經歷代君王的改建、擴建、裝飾和修繕,使楓丹白露宮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弗朗西斯一世、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十五、十六和拿破崙等法國帝王都曾在此居住過。有的國王在此長住,有的僅把它作為打獵的行宮。王室的婚喪大典也常在這裏舉行。歷史上有許多重大事件就發生在這裏。1812年,羅馬教皇被拿破崙囚禁在這裏,而1814年,拿破崙被迫在這裏簽字讓位。1945年~1965年,西方盟軍司令部就設在楓丹白露宮,宮牆外還殘留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標記。
楓丹白露宮位於法蘭西島地區廣闊的森林中心。從12世紀起用作法國國王狩獵的行宮。16世紀時弗朗索瓦一世想造就一個“新羅馬城”,把此宮重又改建,擴大,裝飾一新。面貌一新的宮殿被巨大開闊的庭院所環繞,富有意大利建築的韻味,把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和法國傳統藝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4] 
(Roman Theatre and its Surroundings and the "Triumphal Arch" of Orange)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
1981.12
ⅢⅥ
9.45
緩衝區保護範圍:232
奧朗日古劇場坐落在隆河河谷,正面長103米,是所有古羅馬劇場中保存最完好的劇場之一。羅馬凱旋門建造於公元10至25年,是從奧古斯都統治時期保存下來的外省凱旋門中最精美、最有意義的一個,上面刻有淺浮雕,用以紀念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和平與繁榮。
11.從薩蘭-萊班大鹽場到阿爾克-塞南皇家鹽場,敞鍋鹽的生產
From the Great Saltworks of Salins-les-Bains to the Royal Saltworks of Arc-et-Senans, the Production of Open-pan Salt
1982.12擴展:2009.7
ⅠⅡⅣ
10
緩衝區保護範圍:585
阿爾克-塞南皇家鹽場位於貝桑松附近,是由克勞德·尼古拉斯·杜勒創建的。它始創於路易十六統治時期的1775年,是工業建築上第一個重大成就,反映了啓蒙的進步思想。這座龐大的半圓形的建築被確認為是合理的帶有等級性的建築結構,它可能已經被一座理想化的城市所效仿,只是從來還沒有實現過。
薩蘭-萊班的大鹽場,從中世紀或更早時間就已經開始提取鹽水,是一個開放式製鹽場。它的建成至少有1200年的歷史,直至1965年停止產鹽。從1780年到1895年,其食鹽水穿越21公里的木管到達阿爾克-塞南皇家鹽場。鹽場建於巨大的Chaux森林附近,以確保木柴燃料的供應。13世紀建成的鹽場地下輸送鹽水長廊,以及19世紀的液壓泵如今仍然可發揮其功能。從鍋爐房可顯示製鹽工人制取“白金”(鹽)的艱辛。2009年,薩蘭-萊班大鹽場被擴展進入遺產項目,擴展部分擁有三個別具特色的建築物:鹽庫、Amont井建築和一個之前的住所,與皇家鹽場相連。該地區是法國製鹽業的歷史見證。 [5] 
12.加爾唐普河畔聖薩文修道院教堂(Abbey Church of Saint-Savin sur Gartempe)
普瓦圖-夏朗德
1983.12
ⅠⅢ
0.16
緩衝區保護範圍:149
聖塞文-梭爾-加爾坦佩教堂以“羅馬式西斯廷教堂”而聞名,教堂內有許多11世紀至12世紀的精美壁畫作品,這些作品仍保存完好。
(Place Stanislas, Place de la Carrière and Place d'Alliance in Nancy)
1983.12
ⅠⅣ
-
斯坦尼斯拉斯·萊什琴斯基,一個沒有自己王國的國王,後來成了洛林公爵,他臨時居住過的南錫則成了一個最古老而又最典型的現代首都典範。事實表明,這裏受到啓蒙思想影響的君主對公眾需求確實敏感。1752年至1756年期間,建築師埃赫爾(Héré)領導的一個才華橫溢的團隊修建了這個城市。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工程,成功地創造了一個既能提高王國聲譽,又具有實用性的首都。
14.加爾橋(羅馬式水渠)(Pont du Gard (Roman Aqueduct)
1985.12
ⅠⅢⅣ
0.33
緩衝區保護範圍:691
加爾橋建於公元前夕,是為了讓尼姆高架渠(長約50公里)橫跨加德河所建。這座橋共三層,高約50米,最長的地方為275米,設計這座橋的羅馬建築師和水利工程師創造了一件技術和藝術傑作。
15.斯特拉斯堡與大島(Strasbourg– Grande île)
1988.12
ⅠⅡⅣ
94
地處伊爾河懷抱的格朗德島(大島)是阿爾薩斯首都的歷史中心,在相當小的範圍內,聳立着著名的古蹟建築羣。主教堂、四個古代教堂和羅漢宮(主教們以前的住所)看起來像一個個孤立的古蹟,實際上卻構成了一個典型的中世紀城鎮,體現了斯特拉斯堡從15至18世紀的發展變遷。
16.蘭斯的聖母大教堂、聖雷米修道院和聖安東尼宮殿
(Cathedral of Notre-Dame, Former Abbey of Saint-Rémi and Palace of Tau, Reims)
1991.12
ⅠⅡⅣ
4.16
13世紀新建築工藝的出色應用以及雕像裝飾與建築的充分結合,使蘭斯聖母大教堂成了哥特式建築的傑作之一。修道院保留了9世紀的精美中殿,供奉着開啓了法國國王受洗儀的聖雷米主教(440年至533年)的遺體。曾經在宗教儀式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前大主教宮殿——聖安東尼宮,已於17世紀進行了徹底重修。
17.巴黎塞納河畔(Paris, Banks of the Seine)
法蘭西島
1991.12
ⅠⅡⅣ
365
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從協和廣場到大小王宮,巴黎的歷史變遷從塞納河可見一斑。巴黎聖母院聖禮拜堂堪稱建築傑作,而豪斯曼寬闊的廣場和林蔭道則影響着19世紀末和20世紀全世界的城市規劃。 [6] 
18.布爾日大教堂(Bourges Cathedral)
中央大區
1992.12
ⅠⅣ
0.85
緩衝區保護範圍:105
布爾日大教堂全稱布爾日·聖·艾蒂安大教堂建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末期間,是傑出的哥特式建築傑作之一,其比例和協調的設計令人稱羨。教堂的門楣、雕塑和彩色玻璃窗特別引人注目。除了漂亮的建築,教堂還表現了中世紀法國基督教的權力。
19.阿維尼翁歷史中心:教皇宮、主教聖堂和阿維尼翁橋
(Historic Centre of Avignon: Papal Palace, Episcopal Ensemble and Avignon Bridge)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
1995.12
ⅠⅡⅣ
8.2
這座位於法國南部的城市是14世紀羅馬教皇的居所。教皇宮其實就是一個裝飾豪華卻外表樸素的城堡,由西蒙·馬蒂尼和馬泰奧·焦瓦內蒂裝修而成,佔據了這座城市絕大部分面積,周圍是堅固的城牆和12世紀隆河橋的遺址。在哥特式建築之下,小宮殿和聖母院的羅馬式主教堂古蹟實屬罕見,證明了阿維尼翁在14世紀基督化歐洲所發揮的領導作用。
20.米迪運河(Canal du Midi)
南部-比利牛斯、朗格多克-魯西永
1996.12
ⅠⅡⅣⅥ
1172
緩衝區保護範圍:2014
米迪運河總長360公里,各類船隻通過運河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間穿梭往來,整個航運水系涵蓋了船閘、溝渠、橋樑、隧道等328個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築,創造了世界現代史上最輝煌的土木工程奇蹟。運河建於1667年至1694年之間,為工業革命開闢了道路。運河設計師皮埃爾-保羅·德里凱在設計上獨具匠心,使運河與周邊環境融為了一體,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堪稱建築佳作。
21.卡爾卡松城堡(Historic Fortified City of Carcassonne)
朗格多克-魯西永
1997.12
ⅡⅣ
11
緩衝區保護範圍:1358
從前羅馬時期起,卡爾卡松所在的山上就有了防禦性聚落。城堡歷經歷史而形態不改,是中世紀要塞城市的傑出典範。城堡四周環繞着堅固的防禦工事,還有房屋、街道以及哥特式大教堂。卡爾卡松的極端重要性還在於現代保護科學奠基人之一——維奧萊公爵(Viollet-le-Duc)開展的漫長修復工作。
22.里昂歷史遺蹟(Historic Site of Lyons)
1998.12
ⅡⅣ
427
緩衝區保護範圍:323
里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於公元前1世紀由羅馬人創建,曾是高盧三朝首都,在歐洲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里昂的城市建築和各個歷史時期的大量精美古建築生動詮釋了它悠久的歷史。
(Routes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 in France)
阿斯坦、奧弗涅、下諾曼底、 勃艮第、中央大區 、香檳-阿登、 法蘭西島、 南部-比利牛斯、 良格多克-魯西永、利穆贊、皮卡第、普瓦圖-夏朗德、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
1998.12
ⅡⅣⅥ
97.21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在整個中世紀是成千上萬虔誠朝聖者們的終極目標,他們從歐洲各地蜂擁至此,為了到達西班牙,他們必須穿越法國。列入世界遺產的項目包括系列重要的歷史古蹟,標出了朝聖者穿越法國的路線。
在中世紀,數以百萬計的虔誠的朝聖者跟隨着他們的主教或民族朝聖着,不畏艱辛地穿越法國,以尋求拜訪位於西班牙西北部的聖殿,這條路線就是舉世聞名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大道。這條大道在整個中世紀晚期宗教與文化的交匯和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式樣獨特的建築物滿足了旅行於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朝聖者們精神和物質上的需要,許多建築的式樣源於法國或在法國的土地上得以長足發展。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大道為中世紀宗教勢力的強大以及宗教對當時各個階級、各個國家的人們影響的巨大和深遠提供了一個珍貴的見證。 [7] 
24.比利時和法國鐘樓(Belfries of Belgium and France)
1999.12擴展:2005.7
ⅡⅣ
-
這些鐘樓建於11至17世紀,其中23座位於法國北部,32座位於比利時,它們共同展現了羅馬、哥特式、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鐘樓在建立之初是公社通過憲章獲得獨立的標誌,象徵着自由。鐘樓是城市景觀中的第三種塔,可與要塞(封建領主,即封建地主的標誌)和鐘塔(教堂的標誌)媲美,象徵着貴族的權力。幾個世紀以來,它們已逐漸成為城鎮影響力和財富的象徵。
25.聖艾米倫區(Jurisdiction of Saint-Emilion)
阿斯坦
1999.12
ⅢⅣ
7847
緩衝區保護範圍:5101
葡萄栽培技術最早由羅馬人引入到阿基坦地區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並在中世紀得到了發展。聖艾米倫區位於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因地理位置優越而受益匪淺。從11世紀開始,這裏便修建了大量教堂、修道院和濟貧院。在12世紀英國統治期間,這裏得到了“司法管轄區域”的特殊地位。大量的葡萄種植在這裏形成了獨特的景觀,而且在鄉鎮和村莊裏還有許多優美的歷史古蹟。
26.普羅萬中世紀集鎮(Provins, Town of Medieval Fairs)
法蘭西島
2001.12
ⅡⅣ
108
緩衝區保護範圍:1365
普羅萬這個中世紀防禦古城, 位於原先頗有影響的香檳酒會地區,見證了國際貿易組織和羊毛工業的早期發展。普羅萬的城市結構保存完好,其設計之初的目的就是用於主辦展覽會及相關活動。
27.勒阿弗爾,奧古斯特·佩雷重建之城(Le Havre, the City Rebuilt by Auguste Perret)
2005.7
ⅡⅣ
133
緩衝區保護範圍:114
勒阿弗爾市位於英吉利海峽的諾曼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了慘烈轟炸。從1945年至1964年,根據奧古斯特·佩雷領導的團隊的規劃,對炸燬區域進行了重建。這裏是勒阿弗爾的行政、商業和文化中心。在許多重建城市之中,勒阿弗爾以其協調和完整而獨具一格。它融合了早期城市佈局的設想和未毀的歷史建築,同時融入了城市規劃和建築技術的新觀念。勒阿弗爾是戰後城市規劃和建築的傑出典範,其建築的基礎在於統一協調的方法,預製構件的使用,模塊網絡的系統利用,以及對混凝土潛能的創新開發利用。
28.波爾多月亮港(Bordeaux, Port of the Moon)
阿斯坦
2007.7
ⅡⅣ
1731
緩衝區保護範圍:11974
作為歷史中心的波爾多,人稱“月亮港”,是位於法國西南的一座港口城市,建立於啓蒙運動時期,彙集了大量城市建築,其價值觀念一致延續到20世紀前半葉。這裏作為歷史古城列入世界遺產,除巴黎外,這裏是法國受保護建築最多的城市。2000多年來,特別是從12世紀開始同英國和低地國家開展商業往來以來,月亮港作為文化價值交流中心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18世紀初期以來的城市規劃和建築羣體現了創造性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趨勢,展示了城市與建築的充分結合與統一。這裏的城市佈局是哲學家的勝利,他們把城市變成了人文主義、普遍性和文化的融爐。
29.沃邦防禦工事Fortifications of Vauban)
弗朗什-孔泰、阿斯坦、北部-加萊海峽、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阿爾薩斯、洛林、盧瓦爾、 普瓦圖-夏朗德、下諾曼底
2008.7
ⅠⅡⅣ
1153
緩衝區保護範圍:4341
沃邦防禦工事包括12個防禦建築及設施羣落,部署在法國西部、北部及東部邊境線上,是路易十四時期的軍事工程師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沃邦(1633-1707年)的卓絕設計的代表作。這一系列建築包括由沃邦從零起步而構建起來的城鎮,建在平原之上的城堡,城中堡壘圍牆,防禦塔樓以及居住區。此外還有山地堡壘,海上堡壘,山地炮架,以及山地通訊設施。此遺址見證了西方軍事建築中典型的古典防禦工事的最高成就。對於整個歐洲乃至美洲、俄羅斯以及東亞地區的防禦工事發展史而言,沃邦都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 [8] 
30.阿爾比主教城(Episcopal City of Albi)
南部-比利牛斯
2010.7
ⅣⅤ
19
緩衝區保護範圍:64
法國西南部塔恩河畔的阿爾比舊城,通過城中保存完好的舊橋、聖薩爾維堡以及堡中的教堂(十到十一世紀),為人們展示了中世紀在建築和城市方面的發展。 13世紀,阿爾比十字軍(Albigensian Crusade)鎮壓了卡特里派教會後,阿爾比市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座勢力強大的主教派城市。阿爾比大教堂由本地生產的紅磚與黃磚壘砌而成,具有獨特的法國南方哥特式建築風格,並帶有防禦工事,表現出羅馬教會在重新佔據主導地位後所擁有的強大勢力。中世紀以來建立的居民區環繞着一座宏偉的主教宮殿——貝爾比宮,它俯瞰着塔恩河,並與大教堂相得益彰。標誌性的古蹟與幾百年來依然保持原有的風貌街區構成了風格一致的阿爾比主教城
31.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Prehistoric Pile 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羅訥-阿爾卑斯大區瑞士奧地利德國意大利斯洛文尼亞
2011.7
ⅣⅤ
401.63
緩衝區保護範圍:5468.44
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這一遺產包括位於阿爾卑斯山區內、外的湖邊、河岸及濕地邊的111處(其中的56處位於瑞士)史前木樁建築(又稱幹欄建築)遺蹟。這些小型定居點建於約公元前5000年至500年。對部分遺址的考古挖掘,已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史前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人民的生活以及人類社區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情況的證據。這是一組保存極其完好、文化內涵豐富的定居點考古遺址,是研究這一地區早期農業社會的最重要的史料來源之一。
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 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
32.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Nord-Pas de Calais Mining Basin)
北部-加萊海峽
2012.7
ⅡⅣⅥ
3943
緩衝區保護範圍:18804
18世紀至20世紀的三百年中,北部-加來海峽的景觀受到了煤礦開採的顯著影響。在超過120000公頃的遺址內有109個獨立組成部分,包括礦井(最早的一個建於1850年)及升降設施、渣堆(有些佔地達90多公頃,高140多米)、煤礦運輸設施、火車站、工人房產及採礦村莊;村莊又包括社會福利住房、學校、宗教建築、衞生和社區設施、公司員工、所有人及經理的住宅、市政廳等等。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遺址見證了從19世紀中期到 1960年探索創造模範工人城市的努力,更見證了歐洲工業時代中富有重要意義的一段。它是工人生活條件的記錄,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人越發地團結到一起。
33.阿爾代什省的肖維巖洞-蓬達爾克彩繪洞穴
(Decorated Cave of Pont d’Arc, known as Grotte Chauvet-Pont d’Arc, Ardèche)
羅訥-阿爾卑斯
2014.7
ⅠⅢ
9
緩衝區保護範圍:1353
肖維巖洞(法語:Grotte Chauvet)也譯作蕭韋巖洞,也叫肖維—蓬達爾克洞穴(法語:La grotte Chauvet-Pont-d'Arc)是位於法國東南部阿爾代什省的一個洞穴,因洞壁上繪有上千幅史前壁畫而聞名。巖畫經證實可追溯至距今3萬6千年前,為人類已知最早的史前藝術。
洞穴位於阿爾代什省城市瓦隆蓬達爾克附近的一個石灰岩山崖上,在地底25米深,長約500米,面積達9萬平方呎,該洞約在2萬3千年前被碎石掩埋,直至1994年由3位法國探險家發現,引起學界及考古界的極大震撼,被視為歐洲最早第一批人類文化。洞名肖維即來自三名發現者之一的姓氏。基於保護巖畫的需要,政府未開放公眾參觀遊覽,因此往昔知名度不如發現於19世紀的法國另一擁有原始壁畫的拉斯科巖洞。但法國政府模仿此洞穴,在附近地區建造了一個仿造的洞穴,也有相同的複製壁畫,預定於2015年春天向公眾開放。
洞內壁畫創作年代,可追溯至距今3萬2千年至3萬6千年前,應由舊石器時代人類所繪畫及雕刻,原料使用紅赭石和木炭等黑色顏料。450幅保存完好的繪畫主題包括至少14種動物,例如馬、犀牛、獅子、水牛、猛獁象或是打獵歸來的人類,包括冰河時代罕見物種,甚至從未發現的物種。
壁畫展現史前人類優秀的繪畫技巧。其中有53幅“動態”圖畫,呈現動物在慢跑、快跑、搖頭晃腦、用頭碰尾巴等動作。尤其當燈光晃動時,動物圖像在巖壁上不停移動,形同最早的影像藝術、3D動畫技術。法國考古學家研究認為,這畫法用以表現史前人類的移動場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洞內的壁畫是世界上最早的形象畫,是已知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及審美價值很高。
壁畫創作年代,曾引起奉進化論假説為真理的考古界的爭議。不過,2012年5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了一項法國研究,以新的測定方式證實壁畫確實為3萬多年前的人類所繪,基本終結了學界對壁畫年代的爭論。此前,2001年時英國研究人員曾對巖洞內木炭、動物骨骸進行碳14檢測,推斷壁畫可溯至三萬年前,當時曾遭部分進化論假説思想主導的考古學家質疑。
34.香檳地區的山坡葡萄園、酒莊和酒窖(Champagne Hillsides, Houses and Cellars)
香檳-阿登
2015.7
ⅢⅣⅥ
1101.28
緩衝區保護範圍:4230.43
從17世紀早期到19世紀工業革命初期,以瓶內第二次發酵技術釀製氣泡葡萄酒的工藝即產生於這處遺產地。它主要由由三個完整部分組成:奧維耶、阿伊與阿伊河畔馬勒伊歷史悠久的葡萄種植園,蘭斯的聖尼凱斯山丘以及埃佩爾奈的夏布洛爾堡和香檳大道。這三處區域—— 由歷史悠久的山坡葡萄種植園供應盆地,生產基地(及與其配套的地下酒窖)和銷售與配送中心 (香檳酒廠)—— 呈現了完整的香檳生產過程。該遺產地是一個高度專業化手工工藝發展成為農工業企業的清晰見證。 [9] 
35.勃艮第葡萄園風土(Climats, terroirs of Burgundy)
勃艮第
2015.7
ⅢⅤ
13219
緩衝區保護範圍:50011
這個氣候是指第戎市以南尼伊村山坡和博納村山坡的葡萄園。它們因具體自然狀況(地理位置、日照狀況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特點,葡萄品種和種植方式也都不同。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們以各自出產的葡萄酒來區分。該文化遺產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博納鎮和與之相關的葡萄園、酒廠和村莊,它們共同體現了生產體系的商業層面;另一個是第戎的歷史中心,它代表了促使氣候劃分體制形成的政治管理層面。此文化遺產是自中世紀前期發展起來的葡萄種植業和葡萄酒生產業的典範。 [10] 
36.勒·柯布西耶建築作品-對現代主義運動有傑出貢獻
(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Movement)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阿根廷、比利時 、印度 、日本 、瑞士 、德國
2016.7
ⅠⅡⅣ
984838
緩衝區保護範圍:1409384
從勒 · 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17個地點組成了這個跨國系列財產,分佈在7個國家,是一個與過去決裂的新建築語言的發明的證明。 它們是在勒 · 柯布西耶稱之為“耐心研究”的過程中,經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建成的。 印度的國家藝術博物館、東京的西方藝術博物館、拉普拉塔的克魯切特博士故居和法國馬賽的馬賽公寓藝術博物館反映了現代運動在20世紀尋求的解決方案,以應對發明新的建築技術來滿足社會需求的挑戰。 這些創意天才的傑作也證明了全球建築實踐的國際化。 [11] 
37.塔普塔普阿泰考古遺址(Taputapuātea)
2017.7
ⅢⅣⅥ
2124
緩衝區保護範圍:3363
塔普塔普阿泰考古遺址位於賴阿特阿島是“波利尼西亞三角”的中心,在太平洋綴滿了島嶼。地球上最後一部分由人類定居。這個遺產點包括兩個森林山谷,一部分礁湖和珊瑚礁和一片開闊的海洋。遺產點的核心是塔普塔普阿泰考古遺址,一個政治、儀式性的、喪葬的中心。它是一個鋪滿擁有屬性的庭院,中間有一塊大石頭。法屬玻里尼西亞的祖先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祖先有交集在一起。塔普塔普阿泰考古遺址是一個存在了1000年左右的文明古國。 [12] 

法國世界遺產法國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所屬大區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盧瓦爾河畔敍利與沙洛納間的盧瓦爾河谷The Loire Valley between Sully-sur-Loire and Chalonnes
中央大區、盧瓦爾
2000.11
ⅠⅡⅣ
85394
緩衝區保護範圍:208934
盧瓦爾河谷擁有最美麗、最傑出的文化景觀,沿岸分佈着大量的歷史名鎮和村莊、雄偉的建築古蹟(城堡),以及幾個世紀以來人類開墾的耕地,這是人類和自然環境(主要是盧瓦爾河)相互作用、和諧發展的結果。
盧瓦爾河全長1005公里,是法國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中央高原,在布列塔尼半島注入大西洋。盧瓦爾河流域是法國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兩岸有許多歷史遺蹟,最多的是城堡羣。其中敍利城至沙洛訥城的一段,全長140公里,這一區域的城堡尤其具有典型意義。例如昂布瓦斯城堡,是意大利的建築藝術家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建造的王宮;布盧瓦城堡,曾是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十分喜愛的王宮;舍農索城堡和阿宰勒裏多城堡也都曾是弗朗西斯一世的王宮。該地區最著名的城堡,當屬尚博爾城堡。輝煌的盧瓦爾山谷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就象盧瓦爾是法國的大動脈一樣,盧瓦爾河流域是法國文化生活的心臟。繁喧的城市、壯麗的景觀和可口的食物、香醇的美酒,使這裏成為資產階級的伊甸園。奧爾良是13世紀法國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眾多的藝術家、作家和抒情詩人云集至此。由於中世紀統治者喜歡四處周遊,因此盧瓦爾河沿岸流域也就留下了許多宮廷建築。尚博爾和舍農索城堡,雄偉壯麗,氣勢森嚴,是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傑出代表,在城堡內還有構思精巧的人工花園。圖爾地理位置優越,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傳統的飲食文化使之成為觀光遊客的首選之地,昂熱次之。在古城昂熱瓦斯,人們更能真切的感受到歷史的氣息。布盧瓦、索米爾、尼斯等一座座古城象項鍊上的明珠一般,沿盧瓦爾河流域相繼出現,這些歷史名城背山面水,古老的村鎮點綴其間,中世紀的城牆若隱若現,更增加了盧瓦爾河流域古色古香的風采。 [13] 
(The Causses and the Cévennes, Mediterranean agro-pastoral Cultural Landscape)
奧弗涅、朗格克多-魯西永、羅訥-阿爾卑斯
2011.7
ⅢⅤ
302319
緩衝區保護範圍:312425
佔地302319公頃,位於法國中南部山脈與深谷交錯的地區,農牧系統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紐帶在這一地區得到了展現,特別是在這一地區夏季上山放牧時,羊羣走的山路更是這一紐帶的直接反映。景區內的村莊以及喀斯梯田上的堅固的石頭農舍體現了11世紀大修道院組織形式。洛澤爾山也位於景觀區內,是最後幾個還在實行夏季遊牧的地區之一

法國世界遺產法國自然遺產

所屬大區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波爾託灣:皮亞納-卡蘭切斯、基羅拉塔灣、斯康多拉保護區
Gulf of Porto: Calanche of Piana, Gulf of Girolata, Scandola Reserve
1983.12
ⅦⅧⅩ
11800
波爾託灣這個自然保護區是科西嘉地區自然公園的一部分,位於斯康多拉半島,屬斑岩地貌的多石地帶。這裏的植被是茂密的灌木叢林,天空中飛翔着海鷗、鸕鷀和海鷹。清澈的海水,星星點點的小島,連同險峻的巖洞構成了海洋生物的富饒家園。 [14] 
2.新喀里多尼亞潟湖:珊瑚礁多樣性和相關的生態系統
(Lagoons of New Caledonia: Reef Diversity and Associated Ecosystems)
新喀里多尼亞
2008.7
ⅦⅨⅩ
1574300
緩衝區保護範圍:1287100
位於法屬太平洋羣島的新喀里多尼亞,其中生活着6個海洋生物羣落,它體現了主要的珊瑚礁多樣性及相關的生態系統,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三個珊瑚礁生態系統之一。瀉湖中有各種珊瑚和魚類,集中了全世界結構最為多樣的珊瑚礁,是一個包括紅樹林和海藻在內的統一的生物棲息地。新喀里多尼亞瀉湖是保存完好的生態系統,其中生活着大量大型魚類,其種類極為豐富,而掠食動物的數量適當。瀉湖成為許多瀕危魚類、海龜和海洋哺乳動物的棲息地,生活在其中的儒艮的數量位居世界第三。這些瀉湖的自然景色極為優美,湖中有不同時期的珊瑚礁石,既有活着的珊瑚礁,也有古老的珊瑚礁化石,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大洋洲自然發展史的重要信息。 [15] 
3.留尼汪島的山峯、冰斗和峭壁(Pitons, cirques and remparts of Reunion Island)
海外大區留尼汪省
2010.7
ⅦⅩ
105838
緩衝區保護範圍:11729
這一自然遺址與留尼汪國家公園的中心區相鄰,佔地10多萬公頃,即相當於留尼汪島面積的40%。留尼汪島由兩座位於印度洋西南部的火山山脈組成。在此遺址內,兩座高聳的火山峯、巨大的峭壁與三座懸崖邊的冰斗俯瞰着島嶼,其下峭壁與森林覆蓋着的峽谷與盆地交相呼應,共同形成一幅壯闊的圖畫。這裏是植物的天然棲息地,不僅植物種類繁多,而且多為本地獨特的品種。亞熱帶雨林、雲霧林和沼澤地交織在一起,宛如一個由生態系統和各種景物組成的系統。
4.多姆山鏈-利馬涅斷層構造區(Chaine des Puys - Limagne fault tectonic arena)
2018.7
24223
緩衝區保護範圍:16307
構造區位於法國中部,包括利馬涅斷層,多姆山鏈火山羣和塞拉山倒轉地形。它是西歐裂谷的代表性部分,是在阿爾卑斯山於3500萬年前形成之後形成的。這裏的地質特徵體現了大陸地殼是如何裂開然後塌陷,使得深層岩漿上升並引起地表隆起。該遺產地是大陸分裂的充分例證,大陸分裂是板塊構造的5個主要階段之一。 [16] 
5.法屬南部領地和領海(French Austral Lands and Seas)
2019.7
ⅦⅨⅩ
1.克羅澤羣島遺產區:25578400 2.凱爾蓋朗羣島遺產區:39708000 3.聖保羅島阿姆斯特丹島遺產區:2010500
該遺產地包括陸地稀少的南印度洋上最大的幾個羣島和島嶼:克羅澤羣島、凱爾蓋朗羣島、聖保羅島和阿姆斯特丹島,以及約60個小型亞南極島嶼。這片南半球海域上的“綠洲”總計佔地6700萬公頃,是全世界鳥類和海洋哺乳動物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尤其帝企鵝黃鼻信天翁數量居全球之冠。由於遠離人類活動中心,這些島嶼保存狀態完好,是生物演變歷程的陳列館和科學研究的獨特場所。 [2] 

法國世界遺產法國混合遺產

所屬大區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比利牛斯·珀杜山(Pyrénées - Mont Perdu)
南部-比利牛斯大區、西班牙
1997.12 擴展:1999.12
ⅢⅣⅤⅦⅧ
30639
比利牛斯山——珀杜山這處雄偉壯觀的高山景觀,橫跨法國與西班牙當前的國界,以海拔3 352米的石灰質山——珀杜山頂峯為中心,方圓30 639公頃。在西班牙境內的是歐洲兩個最大最深的峽谷,而在法國境內更加陡峭的北坡上則是三個大片環形屏障,充分代表了這裏的地質地貌。除了雄偉的山脈,這個地區還有着恬靜的田園風光,反映了農業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曾在歐洲高地非常普遍,而今卻僅存於比利牛斯地區。在這裏,可以通過村莊、農場、原野、高地牧場和崎嶇的山路這些獨特的景觀,去回顧久遠的歐洲社會。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