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

鎖定
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法國),18世紀至20世紀的三百年中,北部-加來海峽的景觀受到了煤礦開採的顯著影響。
中文名
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
外文名
Nord-Pas de Calais Mining Basin
獨立組成部分
109個
面    積
120000 公頃
所在國家
法國

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
Nord-Pas de Calais Mining Basin
入選時間:2012年
遴選標準:文化遺產(ii)(iv)(vi)
地理位置:N50 27 45 E03 32 46
遺產編號:1360

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遺產描述

法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法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位於法國北部加萊海峽大區,北與比利時接壤,與英國隔海相望。下轄北部省(諾爾省)和加萊海峽省。其首府是里爾。大區佔地12414平方千米,相當於法國領土總面積的2.3%,是法國的傳統工業區,從18世紀初直到上世紀90年代,這裏就一直是法國煤礦工業重鎮。這一地區有一條狹長的採礦區,呈東西方向延展。1720年,人們發現這一地區藴藏着豐富的淺層煤礦,於是原本荒無人煙的地方因為礦井的建立而漸漸熱鬧起來,逐漸形成了居民區和城鎮,原本鳥語花香的自然景觀在工業化的發展下,被與日俱增的一坑坑礦井和一堆堆礦渣取代。每隔幾年,這裏就出現一個新的池塘——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採礦過度造成的地表下沉;運礦的隧道也猶如戳進大地的吸管,整日隆隆作響。19世紀是北部-加來海峽礦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頂峯,人們豐衣足食,但地表已然滿目瘡痍,成了法國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2012年6月30日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vi),“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世遺會評價

18世紀至20世紀的三百年中,北部-加來海峽的景觀受到了煤礦開採的顯著影響。在超過120000公頃的遺址內有109個獨立組成部分,包括礦井(最早的一個建於1850年)及升降設施、渣堆(有些佔地達90多公頃,高140多米)、煤礦運輸設施、火車站、工人房產及採礦村莊;村莊又包括社會福利住房、學校、宗教建築、衞生和社區設施、公司員工、所有人及經理的住宅、市政廳等等。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遺址見證了從19世紀中期到 1960年探索創造模範工人城市的努力,更見證了歐洲工業時代中富有重要意義的一段。它是工人生活條件的記錄,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人越發地團結到一起。 [1-2] 

北部-加來海峽的採礦盆地遺產簡介

北加來海峽採礦盆地位於法國的東部,這片文化景區面積約4000公頃,三個世紀的煤炭採掘使這片土地到處都是技術和建築的寶庫。沿着礦工階梯走下礦井,聽一聽第一手的故事,可以瞭解當年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
在北加來海峽採礦盆地,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場層次豐富、引人入勝的場景。 這一世界遺產地是交流地下煤層開採與提取方法的關鍵地點,是工人住房和城市規劃設計的聯結者,也是歐洲工業化產生的國際人口遷移的重要節點。
這裏的煤炭開採僱用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因此便更需要社羣的保護和支持。在一系列的城市發展項目的推動下,完整的城鎮概念誕生了。住房、教堂、學校和醫院拔地而起,體育設施也逐漸完善,由此儘可能地保障了工人家庭的生活需求,也鼓勵礦工在其僱主附近長久定居下來。
北加來海峽的採掘於1990年停止,但當地一直小心地保護其採礦遺產,包括礦井、礦工和礦工居住區以及礦渣堆。只要花上幾天的時間就能瞭解這片廣闊的景觀及其眾多引人注目的工業標誌性遺蹟,比如位於11/19號挖掘坑的Loos-en-Gohelle雙礦渣堆——全歐洲最高的礦渣堆。冬天可以順山坡滑雪而下,這不失為非常獨特的體驗。多年來北加萊海峽通過一系列重大的文化、藝術、環境項目,努力使該地區成為一個新的多樣化的旅遊目的地。9-9副號挖掘坑不可錯過,這裏既有采掘遺產也有Heraut Amod建築師設計的Métaphone® 音樂廳的現場音樂。該地區甚至還有自己的盧浮宮“Louvre-Lens”,是2012年在採掘區中心地帶的一個昔日煤炭挖掘坑上建立起來的。 [5] 
文化
北部-加萊海峽的採礦盆地 北部-加萊海峽的採礦盆地
法國北加萊海峽採礦盆地(Nord-Pas de Calais)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一大勝利,當地依然努力掙扎於從過去30年間的採煤危機中恢復過來。他們希望這一頭銜能幫助這些礦渣堆以及當地採石坑、火車站、工人住所以及礦村成為旅遊名勝,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北加萊海峽地區廢棄礦區已“有機地進化”成文化景觀,是人與自然互相結合的獨特地理區域。“這一景觀”長達120公里,包括87個礦村、51個礦渣堆,許多礦渣堆覆蓋面積90公頃,高達140多米。此外,這些文化景觀還包括特別設計的礦區學校、宗教建築、衞生設施、公司處所、礦主居所和市政廳等 [3-4] 
環保
1968年,法國政府正式出台法令要求這個地區關閉礦井,1990年12月21日,當地最後一處煤礦被永久關閉。當地政府希望消除一切舊工業時代的遺蹟,讓“黑城”華麗轉身為“淨地”。在這種政策的指導下,幾百座礦渣堆、採礦場遺址、礦井舊址被炸藥炸平,或者被整個運走。後來,一些有識之士呼籲保護能代表工業時代“縮影”的舊址,給人們保留歷史的記憶,這些老礦井、礦渣堆的紀念意義漸漸被人們所認識。過去的15年裏,政府陸續出台政策,保護那些已經與自然融合的礦渣堆和下沉湖,改造再利用破敗的礦工居民區,復原老礦場用作文化場地或者出租給商業機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