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黎塞納河畔

鎖定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城市,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人們在漫遊這座歷史名城所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既保留着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蹟,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有“花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藝術之都、浪漫之都等多個美稱。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浪漫時尚、購物天堂,這些都是形容巴黎的最佳詞語。巴黎人民為這座夢想之城帶來了五彩繽紛的活力,形成了巴黎的印記,就像奧地利詩人賴內·馬利亞·里爾克曾説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在城區緩緩流過的塞納河,它將城市分為南北兩部分,而且兩岸的發展速度相同,這種現象在世界大城市中是極為罕見的。巴黎起源於塞納河,城市的主要建築大都集中在塞納河的沿岸。因此,塞納河堪稱為巴黎的生命線。
塞納河在巴黎是自東向西流過,形成一個弧形,世界遺產“巴黎塞納河畔”長度約13公里。其兩岸風光秀麗,樓房鱗次櫛比,有的建築已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有的則是現代技術的傑作,他們完滿地體現了巴黎古往今來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建築藝術與風格,名勝古蹟密佈於河道兩側。 [1-3] 
中文名
巴黎塞納河畔
外文名
Paris, Banks of the Seine
地理位置
Bois de Boulogne, 75116 Paris, France [59] 
氣候條件
温帶海洋性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巴黎聖母院
盧浮宮
凱旋門
埃菲爾鐵塔

目錄

  1. 1 世界文化遺產
  2. 基本數據
  3. 遺產描述
  4.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5. 2 塞納河簡介
  6. 3 奧斯曼巴黎改造
  7. 4 巴黎歷史發源地——塞納河中的西岱島
  8. 5 塞納河與塞納河上的橋
  9. 亞歷山大三世橋
  10. 阿爾瑪橋-戴妃遇難紀念碑
  11. 耶拿橋
  12. 藝術橋、新橋-愛情鎖橋、情侶橋-米拉波橋
  13. 最繁忙的橋-協和橋
  14. 6 香榭麗舍田園大街
  15. 7 富於浪漫色彩的建築羣
  16. 8 埃菲爾鐵塔-優美動人的鋼結構建築
  17. 9 凱旋門-赫赫戰功的見證
  1. 10 巴黎聖母院-法國曆史的見證
  2. 11 塞納河畔的博物館與藝術遺蹟
  3. 盧浮宮-享譽世界的“萬寶之宮”
  4. 歐洲最美博物館-奧賽博物館
  5. 大皇宮與小皇宮
  6. 榮軍院與軍事博物館
  7.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8.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9. 賽努奇博物館
  10. 巴黎時尚博物館
  11.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12. 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13. 國立中世紀博物館
  14. 布萊利碼頭藝術博物館
  15. 巴黎國立航海博物館和法國曆史建築博物館
  16. 先賢祠
  17. 畢加索博物館
  18. 居里博物館-鐳實驗室
  19. 橘園美術館
  20. 時裝及織物博物館與裝飾藝術博物館
  21. 巴黎花宮娜香水博物館
  1. 12 塞納河畔的廣場與花園
  2. 戴高樂廣場
  3. 協和廣場
  4. 戰神廣場
  5. 夏悠宮與特洛卡代羅花園和廣場
  6. 巴士底廣場
  7. 共和國廣場
  8. 旺多姆廣場
  9. 孚日廣場
  10. 杜樂麗花園
  11. 盧森堡公園
  12. 蒙梭公園
  13. 巴黎植物園
  14. 13 塞納河畔的噴泉
  15. 協和廣場噴泉
  16. 盧森堡公園噴泉
  17. 斯特拉文斯基噴泉
  18. 四季噴泉
  19. 聖米歇爾噴泉
  20. 14 塞納河畔的雕塑
  21. 館藏雕塑珍品
  22. 巴黎街頭名人雕塑
  23. 塞納河畔廣場、花園、公園、街頭雕塑
  24. 塞納河畔建築雕塑
  25. 羅丹博物館
  26. 巴黎格雷萬蠟像館
  27. 15 法國政府宮殿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 愛麗捨宮
  2. 波旁宮
  3. 西岱宮-古老王宮-古監獄-巴黎司法大廈
  4. 馬提尼翁府
  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6. 16 塞納河與文學藝術
  7. 塞納河是文學家和藝術家的搖籃
  8. 巴爾扎克故居
  9. 維克多·雨果之家
  10. 喬治·桑—浪漫生活博物館
  11. 莎士比亞書店
  12. 塞納河畔舊書攤
  13. 巴黎歌劇院
  14. 巴士底歌劇院
  15. 香榭麗舍劇院
  16. 麗都、瘋馬和紅磨坊夜總會
  17. 天國的永恆——拉雪茲神父公墓
  18. 17 塞納河畔-浪漫的巴黎

巴黎塞納河畔世界文化遺產

巴黎塞納河畔基本數據

遺產名稱:巴黎塞納河畔
Paris, Banks of the Seine
入選時間:1991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v)
地理位置:N48 51 30 E2 17 39
遺產編號:600

巴黎塞納河畔遺產描述

法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法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塞納河法國最大河流之一,在巴黎市區河段長度約20公里,遺產部分約13千米。塞納河橫穿巴黎市而過,使這個時尚浪漫之都更加浪漫,36座橋樑橫跨在塞納河上,夜間塞納河上的遊船、橋樑、兩岸的風景,讓人疑似在夢中。巴黎的著名建築和旅遊景點都位於塞納河的兩岸。人們通常把北岸稱為“右岸”把南岸稱為“左岸”,這是面朝河水流動方向而定的。現在,“左岸”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成了藝術青年一族的註冊商標。該遺產位於塞納河上的蘇利橋(Sully)和耶拿橋(d’Iéna,也譯作迪埃納橋)之間(見塞納河畔景點位置示意圖),包括塞納河上的橋樑、碼頭以及塞納河沿岸的歷史建築和名勝古蹟。沿塞納河,可以看到諸多名勝,如盧浮宮大皇宮和小皇宮、奧賽博物館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協和廣場等。
199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v),巴黎塞納河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塞納河倆岸有一系列從中世紀到20世紀建造的建築和城市傑作,包括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巴黎聖禮拜堂(Sainte-Chapelle)、盧浮宮、學院宮、榮軍院協和廣場、軍事學院(Ecole Militaire)、巴黎錢幣博物館(Monnaie de Paris)、香榭麗舍田園大街、埃菲爾鐵塔夏悠宮(也譯作夏約宮)。
遴選依據標準(ii):塞納河沿岸的建築,如巴黎聖母院和巴黎聖禮拜堂,成為哥特式建築傳播的源頭,而協和廣場榮軍院的景觀對歐洲各國首都的城市發展產生了影響。奧斯曼的巴黎城市改造規劃,激發了新世界、特別是拉丁美洲偉大城市的建設。而埃菲爾鐵塔、大皇宮和小皇宮、亞歷山大三世橋和夏悠宮是世界博覽會的生動見證,這些展覽在19世紀和20世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遴選依據標準(iv):巴黎塞納河沿岸的名勝古蹟、代表性建築結合成宏偉的河流景觀,每一個建築都展示了近八個世紀以來所採用的大部分風格、裝飾藝術和建築方法。 [1] 

巴黎塞納河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從盧浮宮到埃菲爾鐵塔,從協和廣場到大小王宮,巴黎的歷史變遷從塞納河可見一斑。巴黎聖母院和聖禮拜堂堪稱建築傑作,而經奧斯曼對巴黎改造後的寬闊廣場和林蔭道則影響着19世紀末和20世紀全世界的城市規劃。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簡介

“塞納河孕育了巴黎”——讓·法維埃(法國曆史學家、法國國家檔案局局長)
巴黎塞納河畔景點位置示意圖
巴黎塞納河畔景點位置示意圖(12張)
塞納河是法國北部大河,全長776.6千米,它是歐洲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河之一。塞納河發源於東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自東南向西北橫穿法國北部。在世界遺產巴黎塞納河畔段自東向西流過巴黎市區。她的水流曲折宛轉,向西伸展,穿過巴黎盆地,經魯昂最後在勒阿弗爾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塞納河是法國河流中流程很短但極負盛名的一條河,該河有540公里可供通航,貨運量居全國之首。沿岸地區為法國經濟中心,有運河與萊茵河盧瓦爾河等相通。巴黎塞納河畔,景色秀美、優雅別緻,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古老的塞納河孕育了不可勝數的名勝古蹟, 如果説巴黎是一座文化名城,那麼穿城而過的塞納河就是她的靈魂。塞納河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目睹着巴黎歷史的變化,目睹着巴黎的興與衰、貧與富、快樂與悲傷。它雖默默無語,卻在潺潺不斷地靜靜流淌。去過巴黎的人,都會為巴黎的歷史古蹟和文化氛圍而深深地震撼。
在塞納河畔,設計精巧、風景秀麗的公園點綴其中,猶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一條蜿蜒曲折的白色絲帶上。河水賦予了塞納河畔公園靈秀的氣息,公園則增加了遊客們休憩、流連塞納河的興致。四季變換,晝夜更替,悠悠的塞納河水總不會寂寞,乘船遊覽塞納河也成為每一個遊客的必做功課。遊船碼頭位於塞納河右岸、埃菲爾鐵塔北邊300米處。在遊船上看巴黎,會有着不同尋常的感覺,巴黎的歷史與美景會一幕幕在眼前展開。白天的塞納河,岸上的建築物風格各異、濃墨重彩,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等名勝都可以飽覽無餘,古典風貌的建築物遍地,所有名勝都是藝術景觀,都是世界建築史上的藝術極品。這些名勝古蹟濃縮了法蘭西王國的輝煌,更是彰顯了巴黎的深厚底藴、體現了巴黎浪漫的魅力。夜晚的塞納河,神秘浪漫的情緒蔓延開來,別有一番誘人的情趣。霓虹燈閃爍,聚光燈氣勢如虹,映照的兩岸如同白晝。夜色下的塞納河畔格外地迷人,它那嫵媚的身軀和奇幻的金色光芒迷醉了多少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 [1-2]  [4] 
塞納河水位的升降現在已在人們的掌握之中,有記憶的洪水永遠地留在了史冊上。當塞納河水位超過其正常高度時,人們還會蜂擁至阿爾瑪橋,看看那個著名的雕塑——佐阿夫步兵還有多少漫沒在水裏。
遊船碼頭地址:Port la Bourdonnais, 7500 Paris
乘坐地鐵6號線,在Bir-Hakeim站下車,向東北步行約700米即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奧斯曼巴黎改造

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歷史名城,歷史上有過兩次大規模的改造。其中始於19世紀中葉的第一次改造由奧斯曼主持,這次改造以大規模的規劃極大地改變了巴黎的風貌,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其巴黎改造也影響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全世界的城市規劃。拿破崙一世(1804 ~ 1815 年)時,欲把巴黎建成他和法蘭西的功德碑。他認為一切妨礙實施“宏偉構想”的舊街區、舊建築都應該推倒拆除,提出了拓寬馬路、建設林蔭大道的創造性設想,還要修建大廣場和大紀念碑。他説巴黎“不僅過去是最美的城市,現在也是,而且將來還要是最美的城市”。但拿破崙一世在位時,只實現了計劃的很少一部分,即整治了從協和廣場到盧浮宮的街道,建了星形廣場上的凱旋門,並建了幾座橋樑。而拿破崙三世(1848-1870年在位)則親自繪製了彩色規劃圖,對巴黎改造做出整體規劃。國王的願景將巴黎改造提升至國家團結、社會進步和弘揚藝術的高度,而酷愛藝術的法國民眾給予了大力支持。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5張)
1852 年,喬治·歐仁·奧斯曼(1809-1891)男爵調任巴黎所在的塞納行政區任行政長官。從這年開始至1870 年的18 年任期內,奧斯曼啓用了著名的城市建築師歐仁·貝爾格朗德等一批建築、規劃和水利專家,對巴黎市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規劃和“外科手術式”改造。在短短20年的時間內,整個城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奧斯曼制定的巴黎改造計劃的核心是幹道網的規劃與建設,為此他在東西向和南北方向各開闢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寬敞的大道,拆除大量的舊建築,在道路兩側種植高大的喬木而成為林蔭大道,並在大道兩邊建了大量城市公共設施:長椅、路燈、衞生間等。奧斯曼嚴格規範了道路兩側建築物的高度和風格形式,強調街景水平線的連續性,有意識地營造城市景觀。奧斯曼還設計建成了自來水系統,取用塞納河上游河水作水源;創立了巴黎發達的、長達500千米的地下排水系統;構建了十幾座壯觀的噴泉;規劃建設博物館使之成為巴黎的觀光景點;還主持修建了一些生活必需的公共建築如:加尼葉歌劇院、醫院等。在城市改造中,巴黎注重完整地保護城市原來的傳統歷史風貌,讓新建建築沒有侵略性,精心雕飾每一處,使其擺脱衰敗面貌。這次城市規劃十分重視公共綠地建設,建設了數個大型公園,使之成為“城市之肺”,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環境,從而很好地服務於社區和遊客。改造完成以後,巴黎形成了單中心、放射狀交通網、主軸線與塞納河平行的格局。在當時那個時代,法國所有的作家和藝術家(如維克多·雨果、喬治·桑、大仲馬等)都出面反對巴黎改造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惋惜古老巴黎的逝去並指責奧斯曼的“屠殺”還算是高雅的行為,指責巴黎改造是與過去的歷史做無情的決裂。但歷史的判斷是更為公正的,在100多年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奧斯曼的巴黎改造行為實際上是為新巴黎做好了現代化的準備。人們不得不承認,世界各地的旅遊觀光者欣賞的還是奧斯曼所設計的巴黎,也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為的:“奧斯曼對巴黎改造後的寬闊廣場和林蔭道影響着19世紀末和20世紀全世界的城市規劃”。巴黎——古典與現代、老建築和新大樓、公共設施和私人場所在這裏相輔相成,融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巴黎塞納河畔。 [3]  [5-6]  [55]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歷史發源地——塞納河中的西岱島

巴黎歷史發源地-西岱島
巴黎歷史發源地-西岱島(5張)
西岱島(Cite Island)是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兩座島嶼之一(另一座為聖路易島),是巴黎的地理中心,也是巴黎的歷史發源地。據稱“巴黎”這個名字,最早就來源於公元前3世紀西岱島上的漁民巴黎斯人(Parisii)。著名的巴黎聖母院、聖禮拜堂巴黎古監獄等景點都位於該島。西岱島雖然不大,但島上有很多精緻的小屋,商店裏賣的都是漂亮別緻的商品。從地圖上看,西岱島就像一條遊艇,駐留在塞納河中央,50米開外還有另一個叫聖路易島的小島,由一座小小的聖路易橋相連。往東穿過小橋,就到了西岱島的姐妹聖路易島,兩個島嶼間相距約50米。遊客好像闖進了一個寧靜的世界。聖路易島是巴黎本地人很喜歡的地方,時常會來這裏吃飯、散步、度過美好的週末。連接西岱島與巴黎左岸與右岸的是新橋,説是“新”橋,其實算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橋了,如今橋中心立有亨利四世騎馬的巨大雕像。由於與它相同時代的橋都已經重建,此橋的堅固程度令人讚歎不已。由於法國著名電影《新橋戀人》在此拍攝,由此得名新橋。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與塞納河上的橋

塞納河水的顏色是一種淺淺的墨綠色,並非清澈透明,卻會撩人無限的遐思。在塞納河上泛舟,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盧浮宮、凱旋門、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街等雄偉壯麗的姿容,幾乎所有的巴黎人文景觀,都與這條河有着化不開的濃情,解不開的緣分。難怪有人稱塞納河是一座巨大的歷史文化博覽館和建築藝術的陳列長廊。巴黎的歷史、文化、巴黎的富庶與高雅,巴黎的瀟灑與浪漫,都在這條河兩岸洋洋灑灑、酣暢淋漓......
在塞納河上,巴黎老城區現有橋樑37座(包括2006年建成的國家圖書館橋),其中4座步行橋。巴黎的橋建造年代不同,建築風格各異,其中26座橋的歷史在百年以上。這些用石塊、鋼鐵建造的橋記錄了戰爭的演變、王朝的興衰、歷史的變遷,也訴説着生活的哀樂、愛情的酸甜......

巴黎塞納河畔亞歷山大三世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3張)
塞納河上最壯觀、最金碧輝煌裝飾的是於1900年落成的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也被公認為是巴黎最漂亮的一座拱橋。大橋只有一個鋼架橋孔,全長107.50米,寬40米。橋南是巴黎榮軍院(LHotel des Invalides),橋北是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大皇宮對面是小皇宮(Petit Palais)。大橋興建於1896-1900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派人興建此橋作為禮物送給巴黎,他的兒子尼古拉二世在1896年10月為該橋奠基。作為法俄友誼的象徵,橋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的兩頭各有兩座高13米的橋頭堡,頂上有鍍金的訊息女神青銅雕像。鍍銅騎士雕像飛馬振翼欲揚,是極佳的藝術品。四個不同的訊息女神為:右岸為藝術訊息女神(上游)與科學訊息女神(下游),左岸是工業訊息女神(上游)與商業訊息女神(下游)。大橋兩側欄杆上彙集了眾多的雕塑作品守護神,橋拱的拱冠上有象徵塞納河戴有巴黎徽章的仙女像(上游)與戴着俄國涅瓦河徽章的仙女像(下游),橋身是一羣水生動植物圖案與一組花環圖案,橋墩下是一些表現查理大帝時期、路易十四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法國的女性雕塑;橋上做工精緻的金屬路燈由小愛神託着,裝飾美輪美奐,在夜間更添魅力。
這座橋將塞納河兩岸的香榭麗舍大街地區和榮軍院以及埃菲爾鐵塔地區連接起來。漫步在橋上可以欣賞塞納河的美景,遠眺埃菲爾鐵塔......
地址:Quai d'Orsay, Cous La Reine
乘坐地鐵1號線,在Champs-Elysees -Clemenceau站下車即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阿爾瑪橋-戴妃遇難紀念碑

阿爾瑪橋
阿爾瑪橋(7張)
阿爾瑪橋位於喬治五世大街南頭,是拿破崙三世在1855年下令建造的,以此紀念1854年9月20日英法聯軍在俄國克里米亞戰勝俄國的阿爾瑪戰役而命名的。“阿爾瑪”本是克里米亞的一條河名,1854年英法聯軍與沙俄軍隊在阿爾瑪河畔進行了會戰,1856年法軍凱旋,正值該橋工程竣工,拿破崙三世為了紀念對克里米亞人的勝利,故命名為"阿爾瑪橋"。阿爾瑪橋的橋墩上有一座著名的佐阿夫步兵雕像,它是塞納河的水位標誌。阿爾瑪橋在全世界“一夜成名”,得因於1997年8月31日凌晨,戴安娜王妃(1961-1997)乘坐的奔馳轎車行至阿爾瑪橋下公路隧道時失控,撞在道中央的第13根車道分界水泥柱上遇難身亡,戴安娜王妃的離世,頓時使塞納河畔的阿爾瑪橋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英國媒體更將此地命名為“不列顛的傷心地”。戴妃辭世後,隧道入口上方由法美友好協會捐助建立的一個名叫“自由火焰”的火炬雕塑,由於所在位置的特殊性,這個火炬被喜愛戴妃的人賦予了別樣的含義,每年自發來到此地的遊人絡繹不絕,獻上鮮花寄託哀思,戴妃遇難日還會有各國電視台來此作實時報道。因此,這個火炬雕塑也就成了祭奠戴妃的聖地。 [1]  [3]  [7-8] 

巴黎塞納河畔耶拿橋

耶拿橋
耶拿橋(7張)
耶拿橋(d’Iéna,也譯作迪埃納橋)是世界遺產“巴黎塞納河畔“的起點,也是塞納河上一座著名的橋樑,它的一頭連接着著名的埃菲爾鐵塔,另一頭連接特洛卡代羅花園和夏悠宮。拿破崙為紀念他在1806年耶拿戰役取得勝利,1807年在華沙頒佈帝國法令,修築通往軍事學院的橋樑,最初考慮命名為“戰神橋”或“軍事學院橋”,最後,以1806年獲勝的耶拿戰役命名。橋體設計為5拱,每個長28米,歷時6年建成。五個橋墩上都有一枚鷹的圖案。四個橋頭豎立着4座士兵牽馬的雕像,分別為高盧騎士、羅馬騎士、阿拉伯騎士和希臘騎士。這座橋也曾見證法國風雨飄搖的歷史歲月,拿破崙戰敗之後,這座橋的名字也隨着前朝舊事被改名為“榮軍院橋”,不過隨着拿破崙三世再度掌權,橋的名字又被更改回“耶拿橋”。 [9] 

巴黎塞納河畔藝術橋、新橋-愛情鎖橋、情侶橋-米拉波橋

藝術橋(Pont des Arts)建於1801年至1804年,這是一座步行橋,也是巴黎最早的鐵橋。由於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德軍轟炸被毀,最終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得以重建。
巴黎藝術橋
巴黎藝術橋(8張)
塞納河上有多座象徵愛情的鎖橋,但最出名的一定是藝術橋。藝術橋連接法蘭西學會和盧浮宮中央廣場,東面是西岱島。兩側橋欄上密密麻麻的同心鎖見證了無數人的愛情。來到這裏的遊客,在把鎖固定在橋上後,會將鑰匙扔河裏表示“忠心”。歐洲人在橋上拴鎖的傳統始於20世紀初,以紀念在戰爭中陣亡的情人,人們將這個傳統保持至今。所以該橋也稱為愛情鎖橋。在有“浪漫之都”之稱的法國巴黎,戀人們徜徉於塞納河畔時,習慣於在橋上留下象徵永恆愛情的“同心鎖”。但是,日久天長,這些沉甸甸的愛卻讓河上的老橋吃不消。因而,巴黎市政府決定強化管理措施,保護歷史遺蹟。2015年6月,市政府徹底拆除了塞納河“藝術橋”上總重約45噸70萬把“同心鎖”,原因是老橋不堪“愛的壓力”,部分垮塌。然而,戀人們以鎖示愛的熱情並沒有減少,有着400多年曆史的巴黎最古老的橋——“新橋Pont Neuf”又成為新地點。巴黎已在新橋以及其他橋上設立警示牌,寫上“我們的橋承受不了你們的愛情,停止掛鎖”等字樣,提醒人們保護歷史古蹟。
實際上,人們並不是有多愛這些橋,而是與最愛的人曾在橋上走過。因為與戀人一起在橋上鎖上同心鎖,再一起把鎖的鑰匙扔進塞納河,兩個人今生今世就會在一起,一直白頭偕老。
米拉波橋建於1893年,這是一座輕盈的鋼結構橋,兩個橋墩的兩側共有4尊雕像,分別代表巴黎市、貿易之神、航行之神和豐水之神。米拉波橋常常是情侶們約會的地方,橋上總是有相擁的戀人們,纏綿悱惻,低聲而語。
新橋地址:Pont neuf 1st arroudissement
乘坐地鐵7號線,到Chatel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最繁忙的橋-協和橋

協和橋
協和橋(2張)
協和橋是目前巴黎交通最繁忙的一座橋,用於連接協和廣場與波旁宮,它建於1788年至1791年間,部分石料來自拆毀的巴士底監獄,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踐踏舊日城堡”。1810年,拿破崙為一些戰死的將軍制作了雕像,安放在橋墩外側。1828年王權復辟後將軍和軍人們的雕像被波旁王朝的部長、將軍像所取代。由於雕像過重為協和橋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在1982年被拆下移到了凡爾賽宮。協和橋附近重要地點包括波旁宮(Palais Bourbon)、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dorde)、香榭麗舍大街、馬德蘭納教堂、杜樂麗花園。 [53] 

巴黎塞納河畔香榭麗舍田園大街

拿破崙三世時期,奧斯曼改造了整個巴黎街道系統,延伸香榭麗舍田園大道為巴黎東西主軸線,建成了以香榭麗舍田園大街為東西向幹線、以塞瓦斯托波爾大街為南北向幹線、以盧浮宮為中心的大十字骨架南北向軸線街道,此外又新建了一批廣場和各種建築物。
香榭麗舍大街又名愛麗舍田園大街,是巴黎一條集高雅及繁華、浪漫與流行於一身的世界上最具光彩與盛名的道路。香榭麗舍取自希臘神話“神話中的仙景”之意,在法國,它被看作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街道”。而“香榭麗舍”這個譯名出自才華橫溢的詩人徐志摩所賜,既有古典的中國韻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氣息。 [3]  [6-7]  [10-11] 
香榭麗舍大街始建於1616年,當時的皇后瑪麗·德·美第奇(Marie de Medicis )決定把盧浮宮外一處到處是沼澤的田地改造成一條綠樹成蔭的大道。因此在那個時代香榭麗舍大街被稱為“皇后林蔭大道”。
經過400多年的演變,香榭麗舍大街已成為法國最具景觀效應和人文內涵的大道,法國人毫不謙虛地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散步大道”。一到晚上,香榭麗舍大街火樹銀花、雍容華貴,是名符其實的“世界上美麗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日巴士底日,法國總統都會出席在香榭麗舍大道舉行的閲兵式;每年的最後一天,香榭麗舍大道就會成為步行街,人們就在街上慶祝新年。
香榭麗舍大街
香榭麗舍大街(13張)
香榭麗舍大街全長1800米,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戴高樂廣場。東段以自然風光為主,兩側是平坦的英氏草坪,花園林木、花圃、噴泉、小樓錯落有致,恬靜安寧;西段是長約1200米的繁華商業區,集中了銀行、車行、航空公司、世界著名品牌商店等。香榭麗舍大街從一片沼澤地,到林蔭道,再到商業街,歷經400年,香街蜕變成了今天的“巴黎之魂”,其經久不衰的盛景繁華源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藴:梧桐、噴泉、雕塑、路燈、長椅、報亭、露天咖啡吧……既保留了香街的傳統形象,又體現了法蘭西民族的浪漫。香街因此吸引了包括路易威登嬌蘭卡地亞、蘭姿Lancel斯沃琪絲芙蘭、迪斯尼、鱷魚LACOSTE耐克奔馳和堅石咖啡等110多個世界名牌名店在此落户,服務涉及奢侈品、高檔時裝、高級轎車、風味餐廳、專賣店、電影院、夜總會等......
香榭麗舍大街是一道看不夠的風景線,一扇雍容華貴的“櫥窗”,是法式幽默與魅力的象徵。每當遊客走在這條大街上,除了領略她的悠久歷史、古式建築和碎石路面外,還會聞到這裏瀰漫着的香水、咖啡和美食的誘人香味、獨特多彩的文化氛圍,以及引導世界的時尚潮流. [10-11] 

巴黎塞納河畔富於浪漫色彩的建築羣

巴黎名勝古蹟比比皆是,所有名勝都是藝術景觀,都是世界建築史上的藝術極品。塞納河兩岸就有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捨宮、盧浮宮、巴黎聖母院、聖心堂等等。這些名勝古蹟,濃縮了法蘭西王朝的輝煌,精心保存下來的這些建築物更是體現了巴黎浪漫的魅力。
巴黎塞納河畔主要建築羣景點位置示意圖
巴黎塞納河畔主要建築羣景點位置示意圖(1張)
在塞納河兩岸分佈着這些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在西岱島上有巴黎聖母院和原巴黎裁判所附屬監獄。向西在右岸臨河的是規模宏大的盧浮宮,現在是博物館。向西在河左岸是將原巴黎老火車站改建成的奧賽博物館,現在主要收藏近代繪畫和其他藝術品。沿河再向西不遠是波旁家族宮殿,這座仿古希臘式的建築現在是國民議會所在地。從這裏過橋到右岸是協和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着古埃及的方尖碑。沿河右岸向前,緊接着是大皇宮小皇宮。由此過橋到左岸,可以看到較小的美國教堂,建築外觀顯得別緻。前方河對岸是一處金碧輝煌的大型建築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它背後有一座小的兩層建築,是吉美博物館,主要收藏東方藝術品,其中不少出自中國。再向前是規模龐大的兩座對稱建築夏悠宮。從這裏向河對岸看,是雄偉高大的埃菲爾鐵塔。在左岸稍遠的地方,從西向東還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三叉形樓房,它的建築形式和結構在現代建築史上有創新意義。它附近有拿破崙紀念館軍隊博物館羅丹雕塑紀念館。再向東有盧森堡宮。在右岸東部離岸稍遠處是巴士底廣場,原先這裏有著名的巴士底獄。向西在盧浮宮北面是皇宮和收藏善本書稿的老國家圖書館。再向西有旺多姆圓柱和廣場,以及古希臘式正門的巴黎歌劇院。前方在離香榭里舍大街不遠的地方,有一座不大的宮殿,是總統府愛麗捨宮。右岸最遠的是高大壯觀的凱旋門。以上二十多處建築中,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和巴黎聖母院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11] 

巴黎塞納河畔埃菲爾鐵塔-優美動人的鋼結構建築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7張)
埃菲爾鐵塔位於市中心區的西部,是1889年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週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而建造,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世博會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羣體,但在700多件應徵方案裏,最後選中了橋樑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G. Eiffel,1832~1923)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建塔之初曾有不少人反對建造這個鋼鐵怪塔,但是法國政府最終還是選中了這個方案,並以其設計人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了這座鐵塔。埃菲爾鐵塔現已成為巴黎的象徵。塔身原高300m,1889年3月31日,埃菲爾在50多名嘉賓和200名盛裝打扮的工人們的注視下爬上塔尖,親手升起了法蘭西共和國國旗,正如他在贏得工程時所説:世界上唯有法國才擁有高達300米的旗杆。後來塔頂安裝了無線電發射架,增高到324m。埃菲爾鐵塔塔身為全鋼結構,由1萬多個部件鉚接而成。塔身總重9000噸,前幾年局部調整結構,減輕到7000噸。在埃菲爾鐵塔建成之前,人類所造建築物高度從來沒有達到過200m,而埃菲爾塔一舉上升到300m,是近代建築工程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里程碑,表明19世紀後期結構科學和施工技術的長足進步。這座塔的建成,是當時鋼鐵工業發展的結果,顯示了鋼結構的巨大建築能力,也是建築結構科學和施工技術發展的產物,它打破了幾千年來石構建築造成的傳統建築觀念的束縛,促成了現代建築的誕生。同時,鐵塔的出現也預示着採用金屬結構將會大大增加建築的高度。鐵塔建好後遭到了很多非議,聳立在市中心的這個鋼鐵龐然大物讓巴黎市民氣憤,包括很多名人如巴黎歌劇院的設計者加尼葉、小説家小仲馬莫泊桑等,説是一堆爛鐵破壞了巴黎的美。鐵塔本應於1909年拆除,其得以挽救多虧了在國防方面的用途,軍方利用鐵塔發送無線電報,還用於攔截敵方的無線電信息,1916年又成為第一條跨大西洋無線電話連接的終端。如今這座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紀錄四十多年的鐵塔已成為巴黎最重要的標誌,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 [11] 
塔樓分三層,一、二樓有餐廳、電影廳、咖啡廳等,三樓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游客可上眺望台遠眺70千米以內的巴黎城及近郊地區。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在巴黎即將失守時曾下令迪特里希·馮·肖爾鐵茨(Dietrich von Choltitz,1894——1966)將軍炸燬埃菲爾鐵塔,幸好將軍拒絕執行這個瘋狂的命令,鐵塔才得以倖存下來。
地址:Champ de Mars, 5 Avenue Anatole France
乘坐地鐵6號線,在Bir-Hakeim站下車即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凱旋門-赫赫戰功的見證

凱旋門
凱旋門(22張)
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是拿破崙盛世的代表象徵,也是巴黎的象徵之一。凱旋門位於塞納河右岸香榭麗舍大街西端夏爾·戴高樂廣場中央,高達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整個門體全用石材建造。門樓中有電梯上下,在圓拱上有三層圍廊,第一層是凱旋門管理機構,第二層收藏有法國各個時代的勳章、獎章,最高一層是陳列室,展示着有關凱旋門的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蹟的圖片。白天登凱旋門頂層可盡攬香榭麗舍大街的美景,夜晚可欣賞到霓虹點點的巴黎夜景。凱旋門於1806年動工,建成於1836年,用來紀念拿破崙1806年帥法國大軍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紀念性建築,雖然是以古代羅馬的凱旋門為原型,但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羅馬時代難以比擬的。凱旋門以巨型浮雕作為立面的主要構成要素,內容取材於1792~1815年的法國戰爭史。凱旋門朝向香謝麗舍大街的一面是正面,正面和背面的拱門兩側各有一幅大浮雕,共4幅,構成一組。4幅浮雕的主題分別是《馬賽曲》、《勝利》、《抵抗》與《和平》,正面右側的《馬賽曲》最精美,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畫幅中心是自由女神,右手握劍揮動,左臂上揚高呼,號召人們起來戰鬥。現在,自由女神引導戰士奮勇向前的畫面已成為法蘭西精神的標誌。這一組浮雕是法國浪漫主義雕塑家弗朗索瓦·呂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的作品。在這些巨型浮雕之上四側一共有六個平面浮雕,分別講述了拿破崙時期法國的重要歷史事件:馬赫索(Marceau)將軍的葬禮、阿布奇(Aboukir)戰役、強渡阿赫高樂(Arcole)大橋、攻佔阿萊克桑德里(Alexandrie)、熱瑪卑斯(Jemmapes)戰役、奧斯特利茨(Austerlitz)戰役。這些浮雕上方的窄條浮雕則是慶祝拿破崙凱旋歸來的情景,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單一的顏色和精美的浮雕給人一種莊嚴、樸素的感覺,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
小凱旋門
小凱旋門(4張)
無名烈士墓位於的凱旋門正下方,建於1920年11月11日(一戰停戰兩週年紀念日)。一戰結束後,為安撫那些痛失親生骨肉的母親,也為了讓人們銘記戰爭之傷,法國議會1919年通過以隆重安葬一名無名烈士的方法來悼念150萬在一戰中陣亡的法國官兵。1920年,法國政府決定在凱旋門下建立“無名烈士墓”,並從1923年11月11日起點燃長明火,象徵永垂不朽的先烈英靈。97年來,這火焰一直在燃燒,即便是二戰巴黎被德軍佔領期間,也從未熄滅片刻。烈士墓沒有墓碑,僅在地上鐫刻有一行簡單銘文:“這裏安息着為國捐軀的法國軍人”。每天傍晚,凱旋門下都會舉行將長明火撥旺的莊嚴儀式。每逢停戰日以及7月14日法國國慶閲兵儀式等重大紀念日,法國總統也會親臨烈士墓,向無名烈士獻花哀悼。
1840年12月15日,法國人把拿破崙的遺骸從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勒拿島運回巴黎。當拿破崙的靈車穿過凱旋門時,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和文武百官,在凱旋門下舉行了追悼會,國王親扶拿破崙靈柩,上百萬巴黎市民也前來參加接靈儀式。
除此之外,巴黎還建有一座小凱旋門,即卡魯塞爾凱旋門,建於1806年至1808年間。它位於盧浮宮博物館對面,是為慶祝拿破崙·波拿巴1805年取得的奧斯特里茨戰役等一系列戰爭勝利而建造。紅、白大理石圓柱之間是三個圓拱門,拱門上方佈滿了紀念拿破崙皇帝戰績的浮雕。門的頂端擺放了四匹從意大利聖馬可教堂擄來的戰利品——鍍金奔馬,不過原物已於1915年歸還給了意大利,現在人們看到的四匹戰車雕像是波西奧的複製品。 [3]  [11-12] 
地址:Place Charles de Gaulle,75008 Paris
乘坐1、2、6號線,在Charles de Gaulle Etoil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聖母院-法國曆史的見證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Notre-Dame deParis)是法國和巴黎2000多年曆史的忠實見證,聖母是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巴黎聖母院曲折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4世紀。巴黎聖母院位於巴黎的發源地—西岱島(又譯:西堤島)上。1163年,路易七世和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工程奠基,工程持續了180多年,1345年巴黎聖母院竣工。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早的一批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塔樓是環顧巴黎的最佳地點,遊客可以登上塔樓眺望塞納河上的風光及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27張)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在他的小説《巴黎聖母院》中對巴黎聖母院有過詩意的描寫,並將它比喻為”石頭的交響樂“。巴黎聖母院不僅因雨果的同名小説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大、建築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教堂形體方正,儀態莊嚴。巴黎聖母院的西面為建築的正面,建築呈豎長方形,上下三層,高69米。雨果筆下的鐘樓位於建築最頂層,碩大的鐘敲擊時聲音洪亮,全城可聞。中層中心是一個圓形光環式的大玫瑰窗,鑲嵌彩色花玻璃,象徵天國。中層兩側是雙窗。底層並排是三個尖拱雙扇門。左為聖母瑪利亞,門像柱上雕刻着聖母瑪利亞的耶穌像;右為聖安娜門,安娜是聖母瑪利亞的母親;中間門洞為“末日審判”門,門上佈滿了雕飾,兩位天使環侍着耶穌,旁邊有聖母和聖約翰(耶穌的門徒)正在祈求他拯救靈魂,還有其它描述聖經故事的雕刻。門洞上方的長條壁龕是國王廊台,放置着古猶太和以色列28王的雕像。1793年法國大革命時期剛剛將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的法國人民誤認為這些雕像是法國國王,憤然將其頭像鑿下來當作國王的替身施以絞刑。現在人們看到的是複製品,不過其中21顆頭像在20世紀70年代被找到,現今保存在巴黎中世紀博物館裏。其他位置也有許多雕像。堂內也有許多大理石雕像。在迴廊、牆壁和門窗佈滿聖經故事雕刻和繪畫。幾百年來,巴黎聖母院一直是法國宗教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場所,許多重要活動在這裏舉行。它是法國曆史的見證之一。巴黎聖母院內部裝璜嚴謹肅穆,彩色玻璃窗設計引人,飛扶壁及怪獸出水口唯妙唯肖。教堂內有一處不惹眼的樓梯通往地下室,那裏收藏了從羅馬時代開始的這個城市的遺蹟和一些藝術藏品。在重大宗教節日及每個月第一個週五15:00,巴黎聖母院會向公眾展示三件聖物,分別為耶穌基督受難前戴的荊棘冠殘片、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鐵釘、十字架上的一塊殘木片。
法國傳統上為新國王加冕選擇在蘭斯大教堂,不過巴黎聖母院也經歷了兩次。第一次是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戰敗,查理六世不得不簽訂協約將女兒嫁給英王亨利五世,並承諾他們生下的兒子將成為兩國的國王。1431年年幼的英王亨利六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法國國王。另一次是拿破崙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加冕,雅克·路易·大衞奉拿破崙之命創作了名畫《拿破崙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禮》,原作現存於盧浮宮。
在巴黎聖母院門前廣場,有個八邊形原點(Point Zéro)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裏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所以巴黎聖母院也被視為整個法國的中心。
巴黎聖母院不僅珍藏着大量13-17世紀的古老藝術品,其本身更是世界建築藝術史上的精品,以哥特式的建築風格聞名於世,是早期哥特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堪稱史詩級建築,其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珍藏的大量藝術珍品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巴黎聖母院與當地人的生活水乳交融,是巴黎人、法國人的重要精神寄託。每年,有將近1300多萬遊客慕名前往。 [3]  [11]  [13]  [53] 
地址:6 Parvis Notre-Dame
乘坐地鐵4號線在西岱站(Cite)下車,沿Quai Saint-Michel路步行300米左右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畔的博物館與藝術遺蹟

近千年來的文化沉澱、歷史遺蹟、以及藝術作品都讓巴黎的博物館和文物古蹟有着別具一格的風采。從舉世聞名的盧浮宮、凱旋門到被譽為“歐洲最美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以及巴黎聖母院、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萬神殿、畢加索藝術館、羅丹藝術館、達利藝術館等等,使塞納河兩岸的每個角落都充滿着文藝的氣息,都能彰顯出巴黎的藝術感。 在塞納河兩岸,隨處都可以看到博物館、影劇院、花園、噴泉和雕塑,巴黎人民一生都被這種藝術氛圍極濃的環境所薰陶。

巴黎塞納河畔盧浮宮-享譽世界的“萬寶之宮”

盧浮宮(Louvre)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右岸,這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由菲利浦·奧古斯都國王始建於12世紀末,是一個由城牆和塔樓包圍着的、作為城市堡壘的一部分而設計的。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金碧輝煌的王宮,到1868年拿破崙三世最終完成了3個世紀以前的宏偉設計,盧浮宮整個建築羣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從而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2年法國國民議會宣佈這裏作為博物館,並於第二年開放。後來,拿破崙和他的繼任者不斷用來自希臘、亞述埃及的古代藝術品來豐富這裏的藏品。密特朗總統對盧浮宮博物館做出的一個貢獻是邀請著名的美籍華裔建造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設計新的入口處。貝聿銘先生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建造一個“金字塔”的方案。這座“金字塔”為盧浮宮博物館、也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趣的是,當法國人對貝聿銘要在盧浮宮的院子裏建造一個玻璃金字塔的設想時,表現出了空前的反對(90%的人反對),認為這巨大的破玩意兒只是一顆假鑽石。自認因盧浮宮而讀懂了法國曆史觀的貝聿銘從埃菲爾鐵塔的建造讀出了建築的命運:建築完成後要人接受不難,難就難在把它建造出來。因此,他不惜巨資在盧浮宮前建造了一個足尺模型,邀請6萬巴黎人前往參觀投票表達意見。結果奇蹟發生了,大部分人轉變了看法,喜歡上了這個“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
盧浮宮
盧浮宮(37張)
盧浮宮有着非常曲折、複雜的歷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歷史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裏當然是為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看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因為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歷史的見證。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盧浮宮收藏有極其豐富的繪畫、雕塑、陶瓷、珠寶和傢俱,如今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展品主要來源於王室的收藏,其次是拿破崙征戰歐洲從各國掠得的戰利品,還有一些來自埃及和中國的考古發掘以及個人贈品。博物館由黎塞留館(RICHELIEU)、德農館(DENON)和蘇利館(SULLY)三部分組成,展品主要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等。展品按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伊斯蘭、繪畫、雕塑、工藝品等分為9個門類,可謂是萬寶之宮。盧浮宮的鎮館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像,更有大量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有法國、意大利的遠古遺物。在盧浮宮,除了可以看到上述享有盛名的鎮館之寶之外,還可以看到那些名聲雖不如鎮館三寶遠播但魅力也絲毫不遜的經典之作。 [25] 
地址:Musee du Louvre
乘坐地鐵1、7號線在盧浮宮站(Palais-Royal-Musee du Louvre)下車,步行約100米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歐洲最美博物館-奧賽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22張)
奧賽博物館座落於法國巴黎賽納河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是當今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奧賽博物館原來是1900年啓用、1939年棄用的火車站,它的成功轉型既展現了法國人作為“藝術之邦”國民的眼光,也體現了他們非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博物館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奧賽博物館作為古典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博物館蓬皮杜中心之間的過渡,主要收藏1848年至1914年間的藝術品。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傢俱、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範疇。奧賽博物館的展品按藝術家的年代和流派分設在大廳的底層、中層和頂層。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其中有安格爾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羅丹等的作品。中層陳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頂層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畫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稱之為印象主義畫家的殿堂。奧賽博物館是近現代藝術迷們的聖地,著名的收藏作品有:安格爾的《》,梵高的《自畫像》、《阿孚爾的教堂》,莫奈的《印象日出》、《風中的女人》、《羅納河上的星夜》,米勒的《拾穗者》,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還有雷諾阿的《加萊特磨房的舞會》,德加的《舞蹈課》,高更的《兩位塔希提婦女》等。館中還有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比如羅丹的《巴爾扎克》和《思想者》、卡波的《舞蹈》以及蓬朋的《白熊》。 [3]  [11]  [14] 
地址:1 Rue de la Legion d'Honneur
乘坐地鐵1號線,在Palais-Royal-Musee du Louvre可到達,也可乘坐2號線在Solferino站下車可到 [57] 

巴黎塞納河畔大皇宮與小皇宮

巴黎大皇宮
巴黎大皇宮(6張)
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位於塞納河右岸,巴黎香榭麗舍大道旁,是為了舉辦1900年世界博覽會而興建的,也是1900年以來巴黎最龐大的建築物,正面長240米、高43米。大皇宮是古典主義、新藝術主義以及玻璃構造的偉大結合品。世博會後,其他建築都拆除了,僅留下巴黎大皇宮和埃菲爾鐵塔這兩座建築作為法國及巴黎市的象徵。大皇宮建築風格典雅、氣勢恢弘,不僅擁有典雅的玻璃和金屬穹頂,還有高大的廊柱以及大量的雕飾,如大皇宮角上幾個著名的馬車雕塑,形成了其特有的建築風格。由於巴黎大皇宮華麗宏偉的玻璃穹頂,該建築已經成為了巴黎最顯著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大皇宮逐漸變成了一個“用於科學、文化和職業領域的公共性設施”,身為巴黎大皇宮美術館繼續發揮着作用,現在是一個公共展覽廳。從1990年開始,主要展示自然科學和人類進步方面的重大發現和發明,目前分為6個部分: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化學、物理、數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另外還有一個臨時展區。在臨時展覽廳內,常常舉辦各種主題的展覽,以及舉行各式各樣的大型節慶活動,從而吸引很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巴黎小皇宮
巴黎小皇宮(5張)
小皇宮博物館(Petit Palais)位於塞納河右岸、香榭麗舍大街與温斯頓-邱吉爾大道(Winston-Churchill)大道交叉處,與大皇宮博物館隔街相望,與大皇宮相比顯得精巧玲瓏。不知是因為小皇宮的外觀還是宮內的裝飾,人們都把她與皇宮劃上了等號。精巧華麗的小皇宮確實像皇宮般,其建築風格與大皇宮相呼應:裝飾性的愛奧尼亞式柱頭、雕琢的金色大門廊及迷人的雕刻,在最華麗的新藝術裝潢下美輪美奐。就像皇宮般的室內豪華天花板及富麗堂皇的壁畫,雕欄玉砌的牆飾,點綴着一系列雕像。但與大皇宮博物館屬於國家所有不同,小皇宮博物館屬於巴黎市政府所有,又稱巴黎市立美術館。這裏的重要收藏品有埃及、希臘、羅馬古物和荷蘭繪畫,還擁有豐富的19世紀藝術品。內部展覽浪漫主義的傑利柯德拉克洛瓦,新古典主義的安格爾,寫實主義庫爾貝巴比松畫派印象派畫作,新藝術及象徵主義畫家魯東或雕塑家卡波及達魯等等作品都有。還有中世紀文物、文藝復興的繪畫、素描、彩陶及18世紀的文物。 [25] 
大皇宮地址:3,Avenue du General Eisenhower 小皇宮地址:Avenue Winston Churchill
乘坐地鐵1號線,在Champs-Elysees-Clemenceau站下車,也可在Georgev站下車均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榮軍院與軍事博物館

軍事博物館
軍事博物館(8張)
巴黎榮軍院(L'hôtel desInvalides)又名“巴黎傷殘老軍人院”,位於塞納河左岸。它是法蘭西“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建築。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興建一座用來安置他的軍隊中傷殘軍人的建築,從此榮軍院“應旨而生”,正式完工時間是1706年。榮軍院的正面寬210米,主體部分共四層,為典型的法國古典風格建築。現如今,這座榮軍院依舊行使着它初建時收容安置傷殘軍人的功能。但同時也是多個博物館的所在之地。法蘭西帝國的始皇帝拿破崙一世墓和拿破崙紀念館也在這裏,伴隨着拿破崙皇帝長眠於此的還有許多法國軍人,如寫下法國國歌《馬賽曲》的魯熱•德•里斯勒,二戰中帥法國裝甲師解放巴黎的菲利普•勒克萊克元帥等,因此榮軍院也可稱得上是法國軍隊的“先賢祠”。巴黎軍事博物館坐落在法國榮軍院內。軍事博物館由自由法國博物館、拿破崙墓、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博物館、王冠陳列館、中世紀館、路易十三館、兵工廠展覽館、馬上狩獵和騎士比武館、東方館、大型槍支館、歐洲館等一系列博物館構成,參觀博物館的本身就是對長達幾個世紀軍事史的縱觀。在軍事博物館中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博物館以時間為主線,參觀時博物館地面上標示的年代讓我們清晰地走進歷史,印象非常深刻。 [3]  [15-17] 
榮軍院地址:Eglise Du Dome-Tombeau Napole on ler 軍事博物館地址:129Rue de Grenelle
乘坐地鐵8號線,在Invalides站下車可到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
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5張)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右岸,主要致力於收藏20世紀各種藝術流派的作品,有野獸派立體主義派、巴黎學院派、抽象藝術、超現實主義和新現實主義以及概念藝術等不同的風格。其館藏的精美藝術作品展現了法國乃至世界現代藝術走過的百年曆程。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位於著名的東京宮(Palais de Tokyo)的東翼,這棟建築是為了1937年的世界博覽會展覽而建立的。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立於1961年,收藏了20世紀各種類型的多件藝術作品,除了其展覽20世紀歐洲傑出藝術家的作品之外,這裏每隔6周還會舉辦一次現當代藝術展覽。館內的藝術作品主要來自巴勃羅·畢加索亨利·馬蒂斯莫利斯·德·弗拉芒克費爾南德·萊熱喬治·布拉克弗朗西斯·畢卡比亞莫迪裏阿尼……等許多世界知名的藝術大家。館內最著名的作品有馬蒂斯的《舞蹈》和杜菲長達60米的巨幅壁畫《電仙女》。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巴黎時尚博物館三家博物館位置臨近,可參見所附位置圖。
地址:3 Avenue du President Wilson,75116 Paris
乘坐地鐵6號線,在Trocadero 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6張)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簡稱吉美博物館(Musée Guimet),是一座位於塞納河右岸的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亞洲藝術品,為亞洲地區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品收藏館。吉美博物館由工業家愛米爾•吉美(Émile Étienne Guimet:1836年-1918年)創辦於1879年,館址最初位於里昂,後來轉為國營並於1885年遷至巴黎。吉美1876年受公共教育部長任命,研究遠東宗教。博物館收藏了很多該次遠征的成果,包括許多中國和日本瓷器,以及很多不僅是遠東,還包括古埃及、希臘和羅馬的物品。1945年,法國對博物館收藏進行了大規模重組,吉美博物館將其埃及部分的藏品轉讓給盧浮宮,盧浮宮則將亞洲藝術部分作為回贈。自此,吉美博物館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博物館。目前博物館的收藏主要分為阿富汗—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東南亞、中亞、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七大部分,其中中國部藏品最為豐富。從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商周朝的青銅器,古幣和漆器,到明清青花瓷器應有盡有,館藏約有2萬件,涵蓋了中國約7000年的歷史。 [54] 
地址:6 Place d'lena ,75116 Paris
乘坐地鐵6號線,在Trocadero站下車,也可乘坐9號線至Lena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賽努奇博物館

賽努奇博物館
賽努奇博物館(5張)
賽努奇博物館(Musee Cemuschi)位於蒙梭公園附近,博物館有着珍貴的亞洲藝術展品陳列,這是法國繼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之後第二大亞洲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以其創始人——銀行家、記者和收藏家亨利•賽努奇(Henri Cernuschi)的名字命名。賽努奇曾於1871至1873年環遊世界,他對亞洲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沿途蒐集並收購了近5000件藝術品,去世前他將亞洲收藏品饋贈給了巴黎國立博物館。1898年巴黎國立博物館創建了賽努奇博物館。賽努奇博物館收藏中國、韓國和日本的12500多件珍貴文物,長期展品900多件,為法國第二、歐洲第五大亞洲藝術博物館。其藏品中以中國古文物為主:佛像、繪畫、器皿、塑像、陶瓷、金器等等。賽努奇博物館藏品種類及數量雖然不及吉美博物館,但它的藏品個個精美絕倫。賽努奇博物館已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中國藝術品藏館。
地址:7 Avenue Velasquez
乘坐地鐵2號線,在Monceau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時尚博物館

巴黎時尚博物館
巴黎時尚博物館(3張)
説起時尚,看過《穿普拉達的女魔頭》這部影片吧。安妮·海瑟薇扮演的那個美國妞安迪在一座古堡裏見識了流光溢彩的時尚工業,她所身處的古堡就是知名的巴黎時尚博物館。這座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古堡,於19世紀末為加利拉(Galliera)公爵夫人所建。1977年改修為博物館,展出從18世紀到當代具有標誌性的服飾與首飾。這座博物館陳列着自1735年至今各階層人士穿着的各式服裝,有將近4000套套裝,有大約6萬件18世紀至今的各種女裝、男裝和童裝。在18世紀館內陳列着近百件女裝,近兩百件男裝、250件繡花背心、襯衣和當時的各種附屬裝飾,比如婦女服裝所用的胸花、別針、花邊、腰帶。不僅18世紀館的展品琳琅滿目,19世紀和20世紀館更是五彩繽紛、爭奇鬥豔,令人眼花繚亂,這裏除了展出各種宴會和會見貴賓時穿的漂亮、隆重的禮服外,還有騎自行車、游泳、賽車、擊劍時穿着的運動服,甚至還有幾種已被淘汰掉的宗教服裝。
在這座博物館中,不僅有法國各個時代的服裝,而且還有國外一些名流穿過的服裝,已故的摩納哥格雷斯公主的兩件晚禮服也是博物館的收藏品。 [18] 
地址:35 rue Paul Valéry,75116 Paris
乘坐地鐵2號線至Victor Hugo站;地鐵6號線至Charles de Gaulle - Étoile or Kléber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4張)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巴黎植物園內,正式建立於1793年6月10日法國大革命期間。它起源於路易十三於1635年建立的皇家藥用植物園,1718年3月31日,路易十五宣佈取消其藥用的功能,使其成為了單純的皇家公園,並專注於自然史。18世紀的大部分時期,皇家公園都由布豐管理,他為博物學的先驅。法國大革命後,皇家機構非常幸運的保留了下來,皇家公園被12位教授改建為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其中包括了解剖學家喬治·居維葉進化論先驅讓-巴蒂斯特·拉馬克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萊爾等人。該博物館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授知識,收集藏品並進行科學研究。其在19世紀蓬勃發展,特別是在化學家米歇爾·尤金·謝弗勒爾管理期間,其與巴黎大學在科研領域旗鼓相當。例如,亨利·貝可勒爾在任博物館應用物理主席期間(1892年至1908年)發現了鈾的放射性。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包括:礦物學(超過60萬件礦物標本)與地質學館、古生物學(最大的特色是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與比較解剖學館和著名的進化館。博物館植物標本館代號為P,其中保存了大量重要的植物標本,約有8百萬份。昆蟲館展出標本共1500件,這些標本都是從世界上漂亮或奇特的昆蟲中挑選而出。人類博物館位於巴黎十六區,其展品關於人種學和體質人類學,包括文物、化石等。巴黎十二區文森森林的萬塞訥動物園和濱海塞納省克萊爾動物園,都為博物館的一部分。 [19] 
地址:57 Rue Cuvier,75005 Paris
乘坐地鐵7號線,在Place Mong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7張)
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Georges-Pompidou)坐落於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這是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蓬皮杜中心造型奇特怪異,在設計評委會徵集到的681份方案中被選中,儘管總統蓬皮杜不太喜歡其造型,但也沒有加以阻擾。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蓬皮杜中心的建造成功再次證明了一個真正的藝術之邦國民的氣度與眼光,它本身既可以作為一件藝術品來欣賞,又有多種現實的功用。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設計中心、公共情報圖書館、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音樂與聲樂研究中心四大部分。供人們參觀、學習,並從事研究。如果説盧浮宮博物館代表着法蘭西的古代文明,那麼“國立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便是現代巴黎的象徵。館內收藏了3.5萬多件藝術品,包括野獸派、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繪畫,如博納爾亨利·馬蒂斯、雷日爾、坎丁斯基讓·杜布菲和吉奧戈梅蒂大師的作品,1945年後的作品主要是美國抽象藝術、“新現實主義和流行藝術等。 [3]  [20-23] 
地址:Place Georges-Pompidou,75004 Paris
乘坐地鐵1號線,在Hotel de vill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國立中世紀博物館

國立中世紀博物館
國立中世紀博物館(9張)
國立中世紀博物館又被稱為克呂尼博物館,坐落於塞納河左岸,成立於1843年,由兩幢並排的建築組成:建於公元1到3世紀的呂泰斯-古羅馬式公共浴池和建於15世紀的克呂尼教士院。博物館收藏了大量中世紀的史前古器物和手工藝品,尤以精美的掛毯而聞名。博物館所在的建築為哥特式建築,共有兩層樓,收藏了7世紀和8世紀的精緻雕刻、重要的手稿、彩繪手稿、手工繪本、陶器、黃金和象牙以及精巧的傢俱,還有佔展品大部分的宗教聖物,如十字架、聖盃、祭壇金飾等。最重要是收藏了中世紀的各式掛毯,是中世紀最好的藝術品,最知名的莫過於貴婦與獨角獸掛毯(The Lady and the Unicorn)。這套掛毯猶如連環畫一般, 一共有六幅,每幅畫的中央都有一位女子、一隻獅子和一隻獨角獸,六幅掛毯色彩明豔。裝潢如夢幻般絢麗,畫中女子姿態優雅動人,服飾華美。其中第六幅名為《我唯一想要的東西》最為著名。另外還有引人注目的來自巴黎聖母院正面國王柱廊的21顆國王頭像,他們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憤怒的革命者鑿下並當作法國國王的替身施以絞刑,後來這些頭像被找到後就收入了中世紀博物館。
博物館的外面還有一個花園,受到了貴婦與獨角獸掛毯的啓發而建造,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主要種植藥用植物,一部分為種植香料和藥草的果菜園,另一部分為百花齊放的小花園,非常具有情調。 [24] 
地址:28 rue du Sommerard,75005 Paris
乘坐地鐵10號線至Cluny-La Sorbonn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布萊利碼頭藝術博物館

布萊利碼頭藝術博物館
布萊利碼頭藝術博物館(4張)
布萊利碼頭藝術博物館(也有譯為:凱布朗利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埃菲爾鐵塔旁,佔地4萬平方米,由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以當代建築風格設計打造,工程耗時11年,於2006年建成。博物館的理念是:給予那些長期被忽略的藝術和文化應有的地位,證明各種不同文化都應有同等的尊嚴,因此該博物館又被稱為”非西方藝術博物館“。博物館館藏近30萬件,以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原住民藝術為主,涵蓋了雕刻、面具、生活器具、宗教祭器、樂器等原始文物,除了靜態展覽,還有影音導覽、舞蹈、戲劇和音樂表演等,遊客可透過生動活潑的方式,瞭解全球各地原住民的藝術文化遺產。這裏的風格和西方國家常見的文物收藏不同,因此該館的開幕讓巴黎人眼睛為之一亮,並迅速成為新熱門景點。事實上,不論是館藏、規模還是創新度來説,這座博物館都是巴黎近期創立的博物館中的代表作,也是法國前總統希拉剋(1932——)任期內的重要政績之一。布萊利碼頭藝術博物館之所以迅速走紅,除了它的館藏令人耳目一新之外,還有建築師別具匠心地設計的一面爬滿藤蔓蕨類的綠色圍牆、足以映射周邊塞納河和埃菲爾鐵塔風光的玻璃帷幕建築,以及綠意盎然的花園造景等。如此現代化的時尚設計,和內部的原始藝術典藏產生了強烈的對比。 [25] 
地址:37 Quai Branly,75007 Paris
乘坐地鐵6號線,在Bir-Hakeim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國立航海博物館和法國曆史建築博物館

巴黎國立航海博物館 巴黎國立航海博物館
巴黎國立航海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e la Marine),位於夏悠宮的右翼。在這裏可以欣賞到拿破崙一世的遊艇,以及19世紀以來的上千件與海洋有關的展品。法國曆史建築博物館(Batiment Historique Musee)位於夏悠宮的左翼。博物館內值得欣賞到:從千年前到現在的建築變遷歷史等。
地址:Palais de Chaillot, 17 place du Trocadéro, Paris
乘坐地鐵6號線,在Trocadéro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先賢祠

先賢祠
先賢祠(3張)
先賢祠位於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廣場,最初是法王路易十五興建的聖日內維耶大教堂,歷經數次變遷以後,於1791年制憲會議決定關閉教堂,經改造後用於“存放為法國的自由而犧牲的偉人的骨灰”,現在已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1830年正式定名為先賢祠,成為愛國主義的聖殿。先賢祠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早期典範,其正面仿照羅馬萬神殿,拱頂為布拉曼特風格。先賢祠長110米,寬84米,高83米,建築的正面是由22根“科林斯柱”組成的柱廊。入口上方有勝利女神為偉人戴上桂冠的浮雕。整個建築是一個古希臘十字形,僅教堂的圓頂就高83米,圓頂上並安有一個頂塔。自法國大革命以來,國家依照慣例對歷史上留下痕跡的偉人們致敬;山牆上金色的字體刻畫着:“偉大的人們,祖國感激您”。埋葬在地下墓室中的的71位享有盛譽的法國人中有作家、科學家、政治家、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抗戰成員,比如伏爾泰盧梭雨果約里奧居里夫婦馬拉左拉、讓-慕嵐、柏遼茲大仲馬、馬勒侯等人。法國演説家米拉博(H. mirabeau)是首位安葬於此的名人。 [3]  [26] 
地址:Place du Panth e on,75005 , Paris
乘坐地鐵4號線,在Saint-Placid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畢加索博物館

畢加索博物館
畢加索博物館(5張)
畢加索博物館(Musee Picasso)位於塞納河右岸,於1985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畢加索博物館收集了許多畢加索的畫作及雕刻作品,館中藏有畢加索的3500多幅作品,從油畫到素描、版畫、雕塑、陶塑,種類非常繁多。除此之外,還有畢加索的親筆原稿,以及編有他的插圖的書籍。館內展品根據大師創作年代順序展出,館內還展示了很多畢加索的私藏,包括非洲和大洋洲的藝術品。另外,還有一部分是大師生平所收藏的帕爾哥(Braque)、盧梭(Rousseau)、米羅(Miro)及雷諾瓦(Renoir)等人的畫作。每月的第一個週日,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
地址:5 rue de Thorigny, Paris, 75003
乘坐地鐵5號線,在Bastill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居里博物館-鐳實驗室

居里博物館
居里博物館(2張)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常被稱為瑪麗·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她是放射性現象的研究先驅,也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第一人,她還是巴黎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為了紀念這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把她以前的居所改建為居里夫人博物館Musée Curie (Institut du radium),展示了居里夫人生活和工作的場景。居里夫人早年留學巴黎,後來與居里先生結婚,一起研究放射性元素,也因為鐳元素而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
地址:1 rue Pierre et Marie Curie - 75005 Paris、Quartier Latin -5區 [27] 

巴黎塞納河畔橘園美術館

橘園美術館
橘園美術館(8張)
橘園美術館由拿破崙三世建立於1852年,是一處展示印象派畫家及後印象派畫作的藝術館,位於巴黎協和廣場塞納河右岸。橘園美術館曾是瑪麗·德·美第奇王后建造的杜樂麗花園的一部分,於二十世紀初改為美術館,並對民眾開放,其中主要陳列着印象派的作品聞名,以及到20世紀30年代的巴黎畫派的作品。橘園美術館收集有不少著名畫家的作品,特別是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於1919年完成的名作《睡蓮》,現在已經成為鎮館之作。另外還包括有保羅·塞尚亨利·馬蒂斯阿美迪歐·莫蒂裏安尼巴伯羅·畢加索、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恰伊姆‧史丁(Chaim Soutine)、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及莫里斯·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等人的繪畫。這些大師名作,在昔日飄散着果香的温室裏,向世人展示出豐碩的藝術果實,靜靜地、默默地等待着世界各地熱愛藝術之人來此欣賞。 [28] 
地址:Jardin Tuileries
乘坐地鐵1號線,在Concorde站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時裝及織物博物館與裝飾藝術博物館

時裝及織物博物館與裝飾藝術博物館位於小凱旋門附近,兩者相距僅300米左右。這兩個博物館同屬一棟大樓,時裝及織物博物館佔據1-2層,裝飾藝術博物館佔據3-5層。
時裝及織物與裝飾藝術博物館
時裝及織物與裝飾藝術博物館(7張)
時裝及織物博物館:眾所周知,法國向來是全球時尚潮流的引導者,對服裝設計有興趣的人,到這裏一遊肯定會不虛此行。博物館內展示從中世紀到現代法國的流行時裝的演進,包括每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師所設計的服裝作品。館藏約有4萬件,平均以1萬多件的數量做輪流展出,特別是許多平常難得一見的高級定製服裝,在這裏就像在參加一場橫跨法國數百年的時尚精華的時裝秀。這裏彷彿也集結了全巴黎最美麗的女人,她們穿着華麗、氣質高雅,認真地研究着每套服裝及飾品,雍容高貴的模樣也意外地成為博物館另一道迷人的風景。
裝飾藝術博物館:顧名思義,這裏的展覽以裝飾藝術為主,包括新藝術裝飾藝術兩大類型,時期橫跨中世紀到現代,絕大部分展覽品是設計師或收藏家捐贈的。藝術品的種類從小件的書籍漫畫、卡片海報、飾品餐具,到大型的古董傢俱、生活家居、室內設計等,它們分門別類地在上百個展覽室中展示。 [25] 
地址:107, rue de Rivoli, 75001 Paris
乘坐地鐵1號線、7號線,在盧浮宮站(Palais-Royal-Musee du Louvre)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花宮娜香水博物館

花宮娜香水博物館(Fragonard Musée du Parfum)位於巴黎歌劇院附近,置身於一棟拿破崙三世風格、獨特的公館中,建築內完全保留了當時的風格,木地板和水晶枝形吊燈構成的空間華麗無比。來到這兒遊客彷彿就回到了舊時的巴黎,讓遊客在古典的華麗中盡覽300年的香水歷史。博物館記錄了香水和精油等產品發展和演進的全過程,裏面還有一個迷你香水加工廠,用19世紀銅製的蒸餾過濾裝置,詳盡演示如何從原始的材料中萃取香精油。多少年來,她們不斷多樣化,花香味、果味、東方神秘味等不一而足,而產品也涉及淡香水、香水、精油護膚品、化妝品、香皂、香氛蠟燭等等,不論男士、女士還是孩子都能找到適合他們的。這裏還陳列着從17世紀到20世紀的造型精妙的香水瓶、香袋、香爐以及香水瀑布,展示了玻璃工匠、水晶雕工、金銀匠等的非凡才華,也不斷提醒遊客,精美的容器本身就是香水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許除了法國人,其他國家的人們知道花宮娜香水的並不多,因為這個品牌只在法國國內銷售。但是這個歷史悠久的純手工香水品牌卻擁有世界上第一個香水工廠,至今都還有許多品牌如(如Chanel、CD等)委託這裏製作香水,因此有人稱其為骨灰級的香水國王品牌。
地址:9 Rue Scribe,75009 Paris
乘坐地鐵3、7、8號線,在Opera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畔的廣場與花園

每個迷人的城市,必有幾座大氣的廣場。城市廣場源於古希臘,是市民進行宗教、商業、政治活動的場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紀念性的建築物。文藝復興時期,由於公共活動的增加和思想文化的繁榮,湧現了一批全球著名的城市廣場。如今,城市廣場濃縮了整座城市的風情,廣場是一個城市的眼睛,也是一個城市的胸懷,迎來送往,成為遊客瞭解一座城市氣質的窗口。廣場是城市文化和精神風貌的重要體現,每個國家,乃至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座或幾座中心廣場,塞納河畔的巴黎自然不會例外。

巴黎塞納河畔戴高樂廣場

戴高樂廣場
戴高樂廣場(5張)
戴高樂廣場(Place Charles de Gaulle)是巴黎市中心主要廣場之一,凱旋門的所在地。戴高樂廣場位於塞納河右岸以北,是十二條主要道路的交匯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向東南延伸通向協和廣場的香榭麗舍大街。左面有巴黎的象徵--埃菲爾鐵塔、法國軍事學院和榮軍院等。廣場始建於1892年,1899年落成。戴高樂廣場位是為了迎合凱旋門而建的。因凱旋門建成以後一度造成周圍交通不便,於是環繞凱旋門一週又建造了一個圓形廣場以及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40至80米寬,呈放射狀通往巴黎的四面八方,形狀猶如星星發出璀璨的光芒,於是又稱星形廣場。這些大街有些以拿破崙取得的勝利命名(瓦格拉姆、伊埃納和弗萊德蘭),有些則以拿破崙手下的將軍命名(馬爾索、奧什和卡爾洛等)。1918年,為紀念一戰勝利,改名為勝利廣場,1941年,在德國統治之下,改名為貝當廣場,1944年9月1日,在巴黎解放之後,為紀念夏爾·戴高樂為法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改為戴高樂廣場。
地址:Place Charles de Gaulle
乘坐地鐵1、2、6號線,在Place Charles de Gaull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協和廣場

路易十六斷頭台
路易十六斷頭台(3張)
協和廣場位於香榭麗舍大街東頭,是法國最著名的廣場之一。18世紀由國王路易十五下令營建,建於1755-1775年間,建造之初取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它被稱為“革命廣場”。革命廣場是1793年至1795年“恐怖時期”最血腥的地方,至少有1119人在這裏被送上了斷頭台,其中包括法王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以及很多革命領袖如丹東羅伯斯庇爾等。廣場中央地上的一塊銅質銘牌説明了路易十六和王后被處死的確切地點和時間。1795年改稱“協和廣場”。廣場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古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贈送給查理五世的禮物。方尖碑高23.83米,重達230噸,源自尼羅河流域的底比斯神廟,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方尖碑碑身上銘刻着頌揚古埃及法老拉姆塞斯二世豐功偉績的古埃及文字,底座基石上記載着歷經4年將之從埃及運送到這裏和樹立起來的艱難過程。
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18張)
廣場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徵着19世紀法國最大的8個城市,寓意法國各城市統一團結。西北是魯昂佈雷斯特,東北是里爾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爾多南特,東南是馬賽里昂。都是用女神雕像做代表,並裝飾有各個城市的特點。在香榭麗舍大道入口處,矗立於由雕塑家庫斯圖(Coustou)所雕造的馬利的駿馬。1794年這座雕像被從馬利樂華的宮廷花園裏運送到巴黎,而後被安放在協和廣場上。今天矗立在廣場上的這座雕像是複製品,真品則保藏在盧浮宮裏。在1835至1840年之間,協和廣場上又增設了兩個場景宏大的噴泉,和一些裝飾華麗的紀念碑。紀念碑以船首圖案裝飾,是巴黎城的象徵。兩個噴泉體現當時法國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實際上這兩個噴泉是羅馬聖彼得廣場噴泉的仿製品,廣場的北邊是河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廣場的南邊是海神噴泉(lafontainedesmers)。
協和廣場是巴黎最大的廣場。也是被譽為全世界最著名的六大廣場之一。
地址:Place de la Concorde 75008,Paris
乘坐地鐵1、8號線,在Concord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戰神廣場

戰神廣場
戰神廣場(2張)
戰神廣場位於埃菲爾鐵塔與巴黎軍校之間,長780米、寬220米。戰神廣場見證了法國曆史上許多重要的事件,如1790年7月14日的“巴士底監獄日”(Bastille Day),也就是後來的法國國慶日,1840年拿破崙一世的出征儀式等。這個廣場的名稱來自羅馬的戰神廣場,原本是一個士兵演習場,法國大革命時期經常被選用舉辦全國性大型節日,也是蒙哥費埃兄弟進行第一次熱氣球飛行的地方。19世紀,戰神廣場曾以建築和短期篷房迎接過數次世界博覽會。為1889年世界博覽會建造的艾菲爾鐵塔就是其中之一,它標示着法國大革命的一百週年。這個長方形的大花園有大片綠地、綠樹成蔭的小徑、一些水池和小巖洞鋪展而開,此外,還有雕塑、兒童遊樂場以及正對着軍事學校的和平牆。花園免費開放,為艾菲爾鐵塔及坐落在塞納河對岸的特洛卡代羅廣場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野。這裏定期舉辦大型音樂會,也可以觀看7月14日舉行的法國國慶的煙花。 [29] 
地址:avenue Joseph Bouvard, 75007 Paris
乘坐地鐵6號線,在Bir-Hakeim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夏悠宮與特洛卡代羅花園和廣場

夏悠宮與特洛卡代羅花園和廣場
夏悠宮與特洛卡代羅花園和廣場(9張)
夏悠宮(Palais de Chaillot,也譯作夏約宮、夏洛宮)所在地區稱特洛卡代羅(Jardins du Trocadéro),與埃菲爾鐵塔隔河相對。夏悠宮原是建於16世紀屬於凱瑟琳.德.美第奇皇后的“小鄉村”別墅,…直到1878年為1889年世界博覽會人們在這裏建造了特洛卡代羅(Trocadéro)展覽館,是一座形如羅馬鬥獸場的圓形拱窗建築,並伴有哥特式的兩座高塔。到1937年萬國博覽會,為建造夏悠宮而改建了原來的建築。建築主體分為東西兩翼兩座近200米長的弧形建築,有如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廣場般宏大的弧形柱廊,以張開雙臂的姿態擁抱着特洛卡代羅花園。建築主體由人類博物館海軍博物館法國古蹟博物館建築歷史博物館4大館組成。海軍博物館於1827年創立,陳設各種與海洋有關的文物,如船隻模型、遺骸、雕刻、繪畫等。法國的海事發展,都曾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人類博物館則以人類學和考古學為主題,館內文獻豐富,藏品眾多。古蹟博物館主要展示從古羅馬時期至今的各種古蹟文物,而建築歷史博物館則展現了從千年前到現在的建築歷史。特洛卡代羅廣場面對夏悠宮的正門,廣場上立有一戰時法國英雄福熙元帥的騎馬雕像,平台下是極為壯觀的特洛卡代羅花園的雕塑噴水池。夏悠宮隔塞納河與埃菲爾鐵塔相對,而特洛卡代羅廣場是與埃菲爾鐵塔合影的最佳拍攝點。遊客在此賞景拍照之外,也可進行一場精彩紛呈的博物館巡禮。 [9] 
地址:17 Place du Trocadero
乘坐地鐵6號線,在 Trocadero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2張)
巴士底廣場位於塞納河右岸,是原名“巴士底要塞”、國人所熟知的巴士底獄遺址,其歷史可追溯到1356年。15世紀時,巴士底堡壘被路易十一改造成了國家監獄,這時主要關押的實際上是國王的私敵。在16世紀,這裏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啓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裏。其中國人所熟知的電影“鐵面人”就關押在這裏。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巴士底廣場是法國曆史的見證之一: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獄被奮起反對法國王室專制的巴黎市民摧毀,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拆下來的石塊一部分用於建造協和橋,一部分被送到法國各省省會,做成了各種不同的雕塑。1830年,持續3天的“七月革命”趕走了波旁王朝的末代國王查理十世,新國王路易·菲利普決定在廣場中央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直徑4米,人稱“7月圓柱”,是為了紀念1830年的七月法國革命再次推翻封建帝制,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斷的鎖鏈象徵着獲得了自由。後來,第二共和國又在七月柱上刻上了1848年二月革命中犧牲的烈士姓名。從此,過去代表封建專制的巴士底廣場變成了共和國的象徵。
地址:Place de la Bastille
乘坐地鐵5號線,在Bastill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共和國廣場

共和國廣場
共和國廣場(5張)
共和國廣場(Place de la République)是巴黎著名廣場之一,位於塞納河右岸,在市中心偏東北方向,處於三區、十區、十一區的交界處。共和國廣場呈長方形,長280米,寬120米,且是西北--東南傾斜方向。廣場中心有共和國女神——右手高高地舉着橄欖枝的瑪麗安娜女神雕像,她代表着法國共和的理念。雕像下方由12塊浮雕圍成,介紹了法國的一段歷史《網球場誓言》《巴士底日》《瓦爾密戰役》《法國七月革命》等。它常常是各種政治集會的場所,工會組織的罷工遊行多數以它為起點或終點。經過重新改造後,這裏主要成為休閒之所。
地址:Place de la Republique
乘坐地鐵3號線,在共和國廣場站(Republique)下車可到達 [53]  [57] 

巴黎塞納河畔旺多姆廣場

旺多姆廣場
旺多姆廣場(3張)
旺多姆廣場位於塞納河右岸,號稱“巴黎珠寶箱”,法國最高級的珠寶品牌都在這裏設立了專賣店,法國最昂貴的麗茲飯店也在廣場一角。17世紀末,路易十四覺得巴黎的公共建築太少,遂建立起來的一個新廣場。廣場本身的風格非常簡樸莊重,是由兩座U形大樓圍合而成。廣場中央聳立着44米高、總重量達251噸的旺多姆青銅巨柱—凱旋柱,那是拿破崙命令將1805年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從俄奧聯軍那裏繳獲的1200多門炮熔化之後鑄成的,雕飾着戰爭場面浮雕,頂上是拿破崙的雕像,他頭戴王冠,手持權杖,神態堅定威嚴。凱旋柱基座四周雕刻着法國軍隊的英姿,基座南側有一入口,內部有一螺旋形上升的樓梯。 [3]  [6]  [10]  [30-33]  [54] 
地址:Place Vendome
乘坐地鐵3、7、8號線,在巴黎歌劇院站(Opera)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孚日廣場

孚日廣場
孚日廣場(5張)
孚日廣場是法國巴黎最古老的廣場,最初稱為皇家廣場,位於塞納河右岸,由亨利四世興建於1605年到1612年。孚日廣場是一個造型優雅的四方廣場,每側長度為108米,環繞廣場的是連為一體的豪宅,由39幢紅磚建築連接圈圍而成。外牆統一使用白石材和紅磚,屋頂是灰黑色板岩,底層為連拱廊,寬闊二別具一格。亨利四世希望廣場寬闊而秀麗,能夠讓巴黎人有一個散步和消遣的地方,還能夠舉行儀式和慶典。可以説孚日廣場是巴黎現存最早的經過完整設計的公共空間,它遠在巴黎現代化改造之前。1800年,拿破崙下令以第一個納税省——孚日省的名字正式為廣場命名。1832年至1848年,維克多·雨果曾住在孚日廣場6號樓,現在這裏成了雨果紀念館。還有很多名人如黎塞留阿爾豐斯·都德曾住在這裏。大仲馬在小説《瑪爾戈王后》裏對孚日廣場有過精彩的描寫。 [34] 
地址:Place des Vosges
乘坐地鐵5號線,在Bastill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杜樂麗花園

杜樂麗花園
杜樂麗花園(23張)
杜樂麗花園位於塞納河右岸,盧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杜樂麗花園是由王后瑪麗·德·美第奇於1564年時為了興建杜樂麗宮所設計的,花園的佈局仿照美第奇王后的故鄉——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花園,佈局對稱,並種植了來自意大利的檸檬、柑橘等植物。杜樂麗花園是巴黎市中心最大和最古老的花園,面積達28公頃。杜樂麗花園也是巴黎最令人着迷的花園之一,花園中有許多雕像,有“露天博物館”之稱,青銅雕塑作品具有莊嚴的氣氛,而整齊清爽的景觀設計則是典型法國花園的特色。雕塑作品主要有:Pierre Bourdict(1684-1711)的《台伯河》(Le Tibre),雕塑的主體是流經羅馬的台伯河河神,小孩是羅馬城締造者、孿生兄弟羅莫洛斯(Romulus)和雷穆斯(Remus)。François-Léon Sicard(1862-1934)的《好撒瑪利亞人》(Le Bon Samaritain),聖經故事。Louis Ernest Barrias的雕塑作品《斯巴達克斯的誓言》(Le Serment de Spartacus)。Aimé Millet(1819-1891)的《雅典娜庇護下的卡桑德拉》(Cassandre se met sous la protection de Pallas)。Laurent-Honoré Marqueste(1848-1920)的《半馬人涅索斯掠走得伊阿尼拉》(Le Centaur Nessus enlevant Dėjanire)。其雕塑主題除了神話、聖經中的人物,也有現代人物、動物等。
地址:Place de la Concorde 75008,Paris
乘坐地鐵1號線,在盧浮宮站(Palais-Royal-Musee du Louvre)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盧森堡公園

盧森堡公園
盧森堡公園(24張)
盧森堡公園位於塞納河左岸,是巴黎市內最大的法式公園。這是一座美麗如畫的公園,有許多思想家、詩人題辭的半身塑像與紀念碑。 盧森堡公園是亨利四世的王后瑪麗·德·美第奇在1615年建造的,王后的家鄉是意大利佛羅倫薩,她依照家鄉的景波波里花園建了盧森堡公園,其它按她家鄉景色建的還有杜樂麗花園和亞歷山大三世橋右岸橋頭的綠化帶。盧森堡公園裏最幽靜的地方是位於公園東北角的“美第奇噴泉”。1801年,盧森堡公園向公眾開放,這也是第一個向巴黎人開放的公園,受到很多作家如雨果、薩特海明威巴爾扎克的喜愛。盧森堡公園在大革命期間曾作為監獄。盧森堡宮今天是法國參議院所在地,參照意大利佛羅倫薩彼堤宮而建。公園內的各個角落有100多座雕像和雕塑作品,展示着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動物以及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在中央的平地上還豎立着法國多位皇后及傑出女性的雕像,包括盧森堡花園的建造者王后瑪麗·德·美第奇。雕塑作品主要有:達魯(Jules Dalou,1838~1902)-《德拉克洛瓦紀念碑》;讓-巴蒂斯·卡爾波(Jean-Baptiste Carpeaux,1827-1875)-《天文之泉》(Fontaine de l'Observatoire)。 這個噴泉是“法國最著名的雕塑之一”。噴泉的下部是青銅烈馬羣像,中間的圓台上,四個青銅裸體少女形象共同頂起一個象徵着地球四季輪迴的圓球。巴弗雷德裏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Frederic Auguste Bartholdi,1834-1904年)-《自由女神像》,這是當年法國送給美國自由女神像原版的藍本;Jules Blanchard (1832-1916)—《真理之口》(the Mouth of Truth)。 [35] 
6th Arrondissement of Paris ,75006
乘坐地鐵4號線,在Saint-Placid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蒙梭公園

蒙梭公園
蒙梭公園(9張)
蒙梭公園位於凱旋門東北方不遠,面積12公頃,由藝術家Carrogis Carmontelle 設計,將這裏打造成一座英式花園,如許多彎曲的人行道和不經意擺放的雕像藝術品:縮小版的埃及金字塔、荷蘭風車,以及希臘廊柱、羅馬神殿和中國堡壘等,它們不但共同構築了園內美麗的風景,也讓這座花園有了不一樣的人文底藴。微風拂過,低垂的楊柳輕掠湖面,挑出粼粼波光,曲徑通幽的樹林中靜立着被鮮花圍繞的精緻雕塑和歷史遺蹟。蒙梭公園不像一般的法國公園,比如盧森堡花園、杜樂麗花園、巴黎植物園、凡爾賽花園、楓丹白露花園等橫平豎直、幾何圖形;而是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小橋流水,錯落有致,頗有情調。其實説是英式花園應不準確,因為英國本來沒有這種公園,而是從中國蘇州園林學了去,再輸出到法國。據説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1840-1926)的夫人特別喜歡到這裏散步,莫奈就陪她到這裏,還創作了以《蒙梭公園》為名的精彩畫作,讓許多人都為畫中呈現出的夢幻景色而着迷。同時,這裏也是莫泊桑小説《俊友》(一譯《漂亮朋友》,1885年)里人物的一個約會地點。遊客如果按照小説描寫的情節重走,會驚訝於其地形描寫的精確。1897年,一個叫韋爾萊特的雕塑家,又在池塘與北門之間的草坪上,豎了一座莫泊桑與小説中人物的紀念碑,小説家半身像巍然聳立,而他塑造的老闆娘則半躺在“上帝”腳下,徐娘半老,體態豐滿,風韻猶存......。小小的蒙梭公園,畫家來過,小説家來過,雕塑家來過……真人、虛擬與園林合璧,相伴着走入永恆,給後人留下了談資,這就是藝術的魅力。除此之外,這裏還曾經是電影《巴黎我愛你》(Paris, je t'aime)的場景之一...... [25] 
地址:35 Boulevard de Courcelles
乘坐地鐵2號線,在Monceau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植物園

巴黎植物園
巴黎植物園(3張)
著名的巴黎植物園位於塞納河左岸,緊鄰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巴黎植物園不僅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植物園,而且其附設的動物園在世界動物園發展史上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被稱作是一個植物的“博物館”。巴黎植物園歷史悠久,是17世紀路易十三王朝時代開闢的“皇家草藥園”,由路易十三的兩位御醫讓·埃羅阿爾和居伊·德·拉布羅斯於1626年興建。直到路易十四時期擴大範圍,佔地面積23.5公頃,收集、種植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成為一座皇家植物園,前後歷時五十餘年。植物園的小徑在鮮花簇擁下,把植物園分為幾個部分:植物學院、阿爾卑斯花園、玫瑰園、迷宮和鳶尾花園等。 [36] 
地址:57 Rue Cuvier,75005 Paris
乘坐地鐵7號線,在Place Mong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畔的噴泉

塞納河畔噴泉
塞納河畔噴泉(14張)
噴泉是一個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觀,也是一個城市建築藝術的明信片,其噴泉大小形狀各異,真實地反映了它們所建時代的建築風格。可以説,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象巴黎這樣,擁有數量眾多、形態各異的噴泉,而且個個藝術價值都極高。巴黎最早修建的噴泉可以追溯到16世紀,經過400多年的發展,數目超過了350個,不過,由於戰爭,特別是俄法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的不少噴泉遭到了毀壞,迄今為止,保存完好的噴泉還有288個。巴黎噴泉發展史上,有兩個人物必須一提,一個是勞倫斯,另一位是拿破崙。勞倫斯是英國的一位富豪兼慈善家,為解決巴黎市民飲水困難,他親自設計並出資,在巴黎不同地點修造了數十個噴泉,後人於是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他出資修建的噴泉。拿破崙在巴黎噴泉發展史上也功不可沒,當拿破崙剛剛即位時,先是命人修補了一些毀壞的噴泉,清淨了水源,其次又新修了15座噴泉。再次,他還開發了巴黎的第一條運河。最後,為打擊不法商人霸佔噴泉,出售泉水,拿破崙還專門制定了法律,規定巴黎所有噴泉的泉水全部免費給居民使用。

巴黎塞納河畔協和廣場噴泉

協和廣場噴泉
協和廣場噴泉(2張)
在1835至1840年之間,協和廣場兩側修建了兩個場景宏大的噴泉。這兩個噴泉着意體現當時法國高超的航海技術及江河航運技術。實際上這兩個噴泉只是羅馬聖彼得廣場噴泉的仿製品,廣場北邊是河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廣場南邊是海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mers)。噴泉各有一個三層噴水池,噴水池上有6個精美的青銅雕美人魚,手中各抱一條魚。在圓形的水池中,一羣祼體女神各抱金色的鯉魚、海豚等。“河神噴泉”中心的上下兩組雕塑以河為主,上層是幾個赤裸稚嫩的小天使戲水,下層是三位姿態各異、上半身赤裸、着綠色長袍的仙女簇擁着美麗的河神,她們是懷抱葡萄的收穫仙子、手捧鮮花的愛情仙子和象徵甜蜜的水果仙子。“海神噴泉”的設計、形式與“河神噴泉”無異,只是所有人物的動態不一樣。三仙子是與海洋的珍珠仙子、貝殼仙子和珊瑚仙子,主神是男性的大西洋海神。

巴黎塞納河畔盧森堡公園噴泉

美第奇噴泉
美第奇噴泉(5張)
“美第奇噴泉”位於盧森堡公園的東北角,這座意大利風格的雕塑,是法國雕刻家Auguste Ottin(1811-1890年)的雕塑作品《波呂斐摩斯突襲阿喀斯與伽拉忒亞》,描述了波呂斐摩斯(希臘神話中吃人的獨眼巨人)發現了正在偷情的伽拉提亞(海中女神)和絕世美少年阿喀斯。巨人波呂斐摩斯的偷窺、憤怒,以及沉溺情海中而不知危險臨近的伽拉提亞和阿喀斯 。公園中另一著名噴泉是讓-巴蒂斯·卡爾波(Jean-Baptiste Carpeaux,1827-1875)-《天文之泉》(Fontaine de l'Observatoire,或譯為天文台噴泉)。噴泉的下部是青銅烈馬羣像,中間的圓台上,四個青銅裸體少女雕像(表示歐洲、亞洲、非洲及美洲)共同頂起一個象徵着地球四季輪迴的地球儀。這四大洲是雕塑的主題,整個作品是象徵天主教向全球佈教的理想。作者以巧妙的構思和高超的技法,讓四個裸女能一邊共同支撐地球儀,一邊又能出現集體旋轉舞蹈的效果。

巴黎塞納河畔斯特拉文斯基噴泉

斯特拉文斯基噴泉
斯特拉文斯基噴泉(2張)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噴泉(Stravinsky Fountain)位於聖梅利教堂 和蓬皮杜中心之間,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16個雕塑作品裝飾的噴泉,也可以算是一個獨創的作品。到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遊覽,除了驚異於這座外形奇特的建築物外,也會對這個名叫《斯特拉文斯基噴泉》的水池藝術作品留下深刻印象。在那個水池中,人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彩繪雕像,其中有橫卧的美人魚、站立的鳥頭人身像、展翅的鳥、盤旋的蛇、伸長鼻子的大象和充滿生氣的骷髏頭。所有這一切都在電動裝置的作用下,一邊旋轉一邊噴水,整個水池就像一個兒童遊樂場。這組轉動不息的機動裝置就是由新現實主義藝術家坦戈利和他的妻子尼基·德·聖法爾合作完成的作品。

巴黎塞納河畔四季噴泉

四季噴泉 四季噴泉
四季噴泉(Fontaine des Quatre-Saisons)位於塞納河左岸Grenelle街57-59號,是18世紀在巴黎興建的30個向居民提供飲水的公共噴泉中最大,最華麗的一個,由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的皇家雕塑家布夏冬完成於1745年。四季噴泉雖然規模宏大,裝飾精美,但是卻位於狹小的街道,水量不大。四季噴泉是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公共建築在巴黎倖存的最好實例。佔據中心位置的女人代表巴黎市,她坐在寶座上,頭戴王冠,穿着華麗,手握船頭。兩側的人物分別代表塞納河和馬恩河。建築物兩翼的裝飾包括四個壁龕與淺浮雕人物代表四季。

巴黎塞納河畔聖米歇爾噴泉

聖米歇爾噴泉
聖米歇爾噴泉(4張)
位於塞納河左岸聖米歇爾廣場,這是左岸拉丁區比較熱鬧的地方。周圍是奧斯曼式建築,在中間廣場的一面山牆上,雕塑着奧斯曼男爵重建巴黎時的最後一個大型牆壁噴泉,具有法國文藝復興建築特徵,最上面是仙女託着巴黎市徽章,中間是天使長聖米歇爾屠惡龍,兩邊共有四根科林斯柱。下邊是兩個長着翅膀的翼龍,口吐噴泉。整個牆壁噴泉,從上到下,非常美麗壯觀。 [53]  [57-58]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畔的雕塑

城市經歷了歷代的滄桑,任何一個城市,它的歷史背景、經濟發展、人口狀況等方面決定了其特有的文化氛圍。對於一個城市來説,城市雕塑體現出了一個城市的歷程,城市雕塑是一種識別體系,它是一種歷史的積澱、一種文化的底藴,也是關於歷史文脈、文化信息的一種傳達,更是一個城市的重要標誌。
作為世界藝術之都、世界文化之都,巴黎這座城市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其雕塑傑作可謂數不勝數,有古代希臘、羅馬、埃及、中東的世界珍品,也有寫實性突出的近代佳作,也不乏思維跳躍的後現代作品,總之,這是一個能尋找跨越幾千年雕塑傑作的城市。
雕塑按照材料分類可分為石雕、銅雕、泥雕、蠟塑等多種類型。雕塑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有人物(包括神話人物)、動物,靜物、還有妖魔鬼怪等等。材質主要有石質、金屬、蠟等等。大致可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陳列性雕塑等。在這裏,將把塞納河畔的雕塑按館藏珍品、廣場雕塑、建築雕塑、博物館、蠟像館等分別介紹。

巴黎塞納河畔館藏雕塑珍品

在盧浮宮和奧賽博物館有數不甚數的館藏珍品。盧浮宮的館藏珍品有相當一部分具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而奧賽博物館主要是近幾百年歷史的雕塑珍品。
盧浮宮、奧賽博物館雕塑珍品
盧浮宮、奧賽博物館雕塑珍品(8張)
在盧浮宮除了眾所周知的《米洛的維納斯》(材質為大理石,由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左右創作,1820年在希臘的米洛斯島被發現)、《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材質大理石,創作年代約為公元前190年,於1863年被發現於愛琴海東北部的小島薩莫色雷斯島)外,還有:《馬利的駿馬》材質為大理石,由大紀堯姆·庫斯圖(Guillaume 1er Coustou)創作於1743年-1745年,是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定製的,1795年放置在協和廣場與香榭麗舍大街街口處,1984年被移入盧浮宮博物館保存,現協和廣場處為其複製品。《漢謨拉比法典》材質為玄武岩,約創作於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間,出土於伊朗。《漢謨拉比頭像》材質為閃長巖,約創作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土於伊朗。《盤腿而坐的書吏》材質為石灰岩,約創作於公元前2620年-公元前2500年間的埃及古王國時期,出土於埃及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附近。《克羅頓的米隆》材質為大理石,作者為法國雕塑家皮埃爾·皮熱(Pierre PUGET),創作於1671-1682年。作品中的米隆是公元前6世紀希臘一位著名的運動員,多次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冠軍。
奧賽博物館館藏珍品
奧賽博物館館藏珍品(10張)
奧賽博物館珍藏的主要有羅丹(1840-1917)的作品:《地獄之門》、《青銅時代》、《吻》、《永恆的年紀》,以及羅丹的學生、模特卡米爾·克勞岱爾(1864-1943)的作品《成熟的年紀》。還有Jean-Baptiste Carpeaux的《舞蹈》,這件作品原件在奧塞博物館,複製品在巴黎歌劇院門口;以及Alexandre Schoenewerk的《年輕女囚》、《繆斯》、Henri Chapu的《聖女貞德》、Auguste Clesinger的《被蛇咬的女人》、Pierre Louis Rouillard的《馬與爬犁》等等。 [37]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街頭名人雕塑

巴黎街頭名人雕塑
巴黎街頭名人雕塑(14張)
名人雕塑述説着民族的歷史,凝聚着人民的精神和傳統,代表着每一歷史時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反映着自古至今人們的無限追求、執着與信仰,展現處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及審美情趣。塞納河畔的名人雕塑,就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最直觀、最集中的表現。在塞納河畔沿岸街頭,隨處可見歷史名人雕塑,如:旺多姆廣場青銅柱紀念碑上的拿破崙(1769-1821);香榭麗舍大街靠近大皇宮位置的二戰歷史偉人戴高樂(1890-1970),靠近小皇宮的二戰歷史偉人丘吉爾(1874-1965);孚日廣場的路易十三、盧浮宮廣場的路易十四(1638-1715),盧浮宮不遠處的著名法國英雄聖女貞德;巴黎聖母院教堂廣場上的“西歐之父”查理曼大帝,羅馬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新橋橋頭的亨利四世;夏悠宮旁的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和一戰時的協約國總司令福熙元帥,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街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一世,亞歷山大三世橋頭的南美解放英雄西蒙·玻利瓦爾,還有鄰近凱旋門拉斯巴依大道上的巴爾扎克,等等...... [37]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畔廣場、花園、公園、街頭雕塑

街頭雕塑
街頭雕塑(9張)
每個城市的雕塑都與城市的文化環境等因素相聯繫,各具特色。幾百年輝煌的歷史給巴黎留下了神聖的光環,同時也為這座城市奠定了獨特的文化基礎。巴黎城市雕塑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居世界前列,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19世紀,以羅丹為首的法國雕塑藝術家在巴黎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羅丹、烏冬、雷蒂奧、馬若爾和佈德都在巴黎留下了偉大的雕塑作品,讓每一個來到巴黎的人都為這些藝術經典所震撼,也為世界增添了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漫步塞納河畔,街頭、綠地、廣場和橋身甚至地鐵站台,都遍佈着各個時代、各種類型、各個流派的浮雕、銅雕、石雕和鑲金人物雕塑,其風格或傳統寫實,或恣肆張揚,或簡潔抽象,都承載着典故與傳奇,情感與思想,體現着巴黎作為藝術之都的包容與大氣,使整座城市儼如一座露天雕塑藝術博物館。
協和廣場的雕塑主要有:代表19世紀法國最大的八個城市的雕像,海神噴泉與河神噴泉、馬利的駿馬、埃及方尖碑。杜樂麗花園中有許多雕像,有“露天博物館”之稱。其雕塑主題有神話、聖經中的人物,也有現代人物、動物等。盧森堡公園內的各個角落有100多座雕像和雕塑作品,展示着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動物以及一些藝術家的作品。特別是這裏有法國諸位皇后(包括盧森堡公園的建造者瑪麗亞·馮·美第奇王后)及傑出女性的雕像。其介紹和圖片請詳見協和廣場、杜樂麗花園以及盧森堡花園章節。
除了廣場、花園與公園外,塞納河畔的街頭也無處不存在雕塑。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畔建築雕塑

亞歷山大三世橋塑像
亞歷山大三世橋塑像(3張)
巴黎的美,不僅因為它擁有收藏無數珍寶的盧浮宮、雄偉壯麗的凱旋門、奢侈豪華的香榭麗舍大街商店,而且還包括着那些經過無數歲月洗禮、並承載法蘭西文化的建築雕塑,如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巴黎歌劇院、凱旋門、亞歷山大三世橋等。巴黎之美不能只在心中感受,它更需要人真心地去閲讀,去一步一步地丈量,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美。巴黎是感性的,它的美是歷史的積累和沉澱,需要人走近它去感知、去品味。如果在塞納河右岸從巴黎聖母院開始,先到盧浮宮,然後經過歌劇院大街到巴黎歌劇院,再順着奧斯曼大道到凱旋門,會發現這一路經過的街道、廣場、花園、宮殿無處不存在各個時代、各種風格、美不甚收的雕塑。而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巴黎歌劇院、凱旋門的建築雕塑可以説是塞納河畔建築雕塑藝術的極品。其介紹和圖片請詳見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巴黎歌劇院以及凱旋門章節。

巴黎塞納河畔羅丹博物館

羅丹博物館
羅丹博物館(12張)
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博物館(Musée Rodin)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梵倫納小路77號,由著名建築師JEAN AUBERT設計。羅丹是歐洲兩千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恢復西方雕塑對人類的理解和對精神世界的表現。羅丹博物館的顯著特點在於,除了室內的主體展館外,還有一個美不勝收的花園。花園裏有他的舉世皆知的、成為西方藝術的圖標的作品《思想者》和《吻》,更使此地熠熠生輝。在葱蘢的樹木中遍佈着精美的雕塑是羅丹博物館的顯著特色。遊客在花園中一邊漫步,一邊欣賞大師的傑作。花園裏也有很多羅丹的雕塑及複製品(原件在盧浮宮和奧賽博物館):著名的《地獄之門》,《巴爾扎克》,《加萊義民》,這些青銅雕塑品錯落有致地矗立在户外樹林間,與自然園區渾然一體。
紀念卡米爾系列雕塑:阿爾佛雷德.布歇
紀念卡米爾系列雕塑:阿爾佛雷德.布歇(14張)
羅丹生前和他的學生、模特,同為雕塑家的卡米爾·克勞代爾同居,併為羅丹生了兩個孩子。可以説,從希臘、羅馬到文藝復興,再到近代,歐洲找不出能與卡米爾相媲美的模特、靈感的源泉。不僅如此,卡米爾也是一位雕塑天才!過去全世界都知道,法國曾出過一位偉大的雕塑家羅丹,羅丹的《思想者》在世界上處處可見。現在,從法國到歐洲都已經明白一個事實:更加偉大的是一個女人——卡米爾·克勞代爾(Camille Claudel,1864-1943)。由於一個18 歲的女孩子和一個42 歲的功成名就的大師之間,突發了一場延續20 年的浪漫史,雕塑史上的一段歷史傳奇發生了,一批藝術奇蹟誕生了。 原來一位作品“平庸、粗俗,主要特點僅僅是脱離了神話和寓言題材而已的一位雕塑教授”,由於美麗驚人、激情洋溢、活力四射,寄身在一個魔鬼身材裏的卡米爾的到來......,迎來了羅丹的黃金時代。羅丹的這段“黃金時代”,現在被稱為“卡米爾時代”。 以往對卡米爾的介紹:卡米爾是羅丹的學生,模特,知己,情人。現在對卡米爾的介紹,已經去掉了“學生”一詞。歐洲媒體評論:“卡米爾是天才”,“天才是不需要老師指導的”。何況,最後是“老師盜竊了學生的作品,還盜竊了學生的愛情”,“心碎了的卡米爾,憤怒地砸碎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瘋了”:1913年,卡米爾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最後在精神病院度過了她最後的將近30年。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羅丹“雕塑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的《思想者》原型,原來是來自卡米爾《地獄之門》正中間一個思考的男性坐像的放大版。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是克勞代爾為羅丹提供了大量的構思,有些作品甚至直接出自克勞代爾之手。現在巴黎“羅丹博物館”裏,最多的展品不是羅丹的、而是卡米爾·克勞代爾的作品。 [25] 
地址:Musee Rodin,79 rue de Varenne
乘坐地鐵8號線,在Invalides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格雷萬蠟像館

格雷萬蠟像館
格雷萬蠟像館(21張)
格雷萬蠟像館位於塞納河右岸蒙馬特大街10號,於1882年6月5日開館迎賓,這是一座經過改建的古老建築,以對博物館建設做出傑出貢獻的雕塑師、舞台服裝設計師阿爾弗雷德·格雷萬(Alfre Grevin)的名字命名。在世界上眾多的蠟像館中,巴黎格雷萬蠟像館以其資深的歷史,100多年的工藝,獨特的場地和高貴的氣質而著稱。格雷萬蠟像館全館有三百多位蠟像人物,其特點在於人景合一,將古往今來的著名人物還原於最能表現其身份及成就的場景中,以劇場的形式來介紹昔日與現當代名人的生活。這裏存放着眾多政治家、文學家、運動員、演員和歌手等知名人士的蠟像,如:教皇保羅二世、奧巴馬、特朗普、帕伯羅·畢加索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查理·卓別林夏爾·戴高樂薩科齊、阿諾·施瓦辛格、邁克爾·傑克遜舒馬赫成龍郎朗……從演員,歌星,運動員到政壇和商界人才。每年吸引參觀者約百萬人次。 [38-39] 
地址:10 Boulevard Mortmartre,75009 Paris
乘坐地鐵8號線,在Gaands Boulevards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法國政府宮殿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巴黎塞納河畔愛麗捨宮

愛麗捨宮
愛麗捨宮(5張)
愛麗捨宮位於塞納河右岸,臨近凱旋門與香榭麗舍大街。愛麗捨宮是巴黎著名古建築,“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Claude 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後,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更名為“愛麗捨宮”,拿破崙的皇后約瑟芬亦曾在此宮殿居住。1873年起,愛麗捨宮便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府,也是法國最高權力的象徵,它的主樓是一座兩層高的歐洲古典式石建築,典雅莊重。宮內金碧輝煌,每間客廳的面壁都用鍍金鈿木裝飾,牆上懸掛着著名油畫或精緻掛毯,四周陳設着17、18世紀的鍍金雕刻家具,廳內陳列着珍貴藝術品以及金光閃爍的座鐘和大吊燈,宛如一座博物館。現在愛麗捨宮的主樓二樓是總統辦公和生活的地方。 [40] 
地址:55 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 75008 Paris
乘坐地鐵1號線,到Champs-Elysees-Clemenceau 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波旁宮

波旁宮
波旁宮(5張)
波旁宮坐落於法國巴黎塞納河的左岸,是為路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而建,名字也是源於波旁公爵夫人,由意大利知名建築師設計,建成於1728年。自1789年以後,波旁宮一直是法國最高立法機構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國法律的象徵。波旁宮的東部為杜伊勒裏宮,處處散發着法國特有的浪漫氣息。宮殿宏偉壯觀,典雅而又不失古典美。北門12根大圓石柱組成的寬闊柱廊,承託着一個三角形橫楣,上面飾以通體浮雕,柱廊下的30級台階兩側有6尊雕像,優雅而又精緻。波旁宮的內部相當豪華壯麗,雖然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內部裝飾依然如新,宮殿神聖而又莊嚴。
地址:33 Quai d'Orsay, 75007 Paris
乘坐地鐵1號線,在Concorde 站下車,穿過協和廣場橋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西岱宮-古老王宮-古監獄-巴黎司法大廈

巴黎古監獄
巴黎古監獄(8張)
要説留存至今最古老的王宮,西岱島上西岱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法蘭克王國奠基人克洛維一世下令建造了西岱宮,而西岱(la Cite)在法語裏有“區域”的意思,類似英語中的“City”,因此最早的巴黎城區就是從這裏誕生的。如今西岱宮的宮殿區域被分割成了多個部分,對遊客開放的有兩處:一處是久負盛名的聖禮拜堂,而另一處則是巴黎裁判所附屬監獄(又稱巴黎古監獄)。宮殿剩下的部分,目前是法國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和大審法院的辦公地址。在法國曆史上,西岱宮在十三世紀之前一直是法蘭西王室居住的地方,而巴黎古監獄過去是西岱宮的一部分。到十四世紀時腓力四世為了鞏固王權,將王室所居住的宮廷發展成了行政司法部門,又將巴黎高等法院帶入王宮,形成了司法宮。十四世紀末期,查理五世搬出西岱宮移居至聖波爾宅邸。為了對司法宮和監獄加強管理,他任命了一位有司法大權的總管,並將王宮的部分區域改建為監獄。在隨後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古監獄成了重要的羈押場所,這裏曾經囚禁過4000多人,其中包括2600名貴族,許多囚犯從那裏走上了斷頭台,而最有名的是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就是從這裏走出,被押往協和廣場走上斷頭台的。William Hamilton的油畫《瑪麗·安託瓦內特離開古監獄》(1794年)就反映了這一歷史事件。
聖禮拜堂
聖禮拜堂(4張)
聖禮拜堂是一座皇家中世紀哥特式禮拜堂,由路易九世下令興建,於1242年至1248年間修建而成,建造的目的旨在保存耶穌受難時的聖物,以巧奪天工的彩色玻璃窗著名,與巴黎聖母院的玫瑰玻璃窗齊名。聖禮拜堂裝飾的非常豪華,以鍍金和大理石裝飾。聖母像是聖殿的主保聖人,迎接着四面八方的來客,最開始的時候禮拜堂的上層供人瞻仰,只有國王、皇室成員才可以進入。目前豪華的禮拜堂上層是聖物藏所,收藏有耶穌受難時所戴的荊冠、受難的十字架碎片等,其中荊冠購得之價錢比修建聖禮拜堂的花費更為昂貴。基督信徒們相信,在耶穌受難前,羅馬士兵曾強迫耶穌戴上了這頂荊棘冠,因此它是基督教信仰中歷史最悠久的聖物之一。1239年,法國國王“聖路易”(路易九世)從曾劫掠了拜占庭帝國首都的威尼斯人處購得了該荊棘冠。禮拜堂內虔誠頌揚耶穌受難的雕塑與彩繪玻璃窗,使禮拜堂沉浸於光影與色彩之中,使人感覺如同進入天國耶路撒冷一樣。自從聖禮拜堂建成以來,其彩繪玻璃窗就享有盛譽,玻璃櫥窗上繪有1000多個《聖經》故事。在祭台的軸向彩繪玻璃之上,描繪了聖約翰的先知之書《啓示錄》。在玫瑰花窗的中心,描繪了耶穌於末日帶着榮光歸來,對活着或者死去的人進行最後的審判。 [41] 
地址:2 Boulevard du Palais, 75001 Paris
乘坐地鐵4號線在西岱站(Cite)下車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馬提尼翁府

馬提尼翁府
馬提尼翁府(2張)
馬提尼翁府(馬提翁宮)是法國總理的官邸,位於塞納河左岸巴黎第七區瓦雷訥街57號。在法國,包括總統府在內的不少政府機構都設在有上百年曆史的私人官邸,總理府馬提尼翁宮也不例外。一直到1922年前這裏都是法國貴族的私宅。二戰後,1944年戴高樂將馬提翁宮作為法國臨時政府所在地。兩年後馬提翁宮正式成為法國總理府邸。馬提翁宮佔地3公頃,由兩位園藝建築師於1725年構思初建了馬提尼翁宮花園。1902年由當時巴黎最富盛名的園藝建築師阿奇里斯•迪歇納重新翻修。今天的馬提翁宮花園是古典法式花園與英式傳統花園的結合,花園佈局對稱,中軸道邊栽種兩派椴樹,顯示着傳統法國花園的規範;園中散落一些小樹叢,看得出英式花園的隨意。馬提翁宮花園可以算是巴黎最大的私人花園,毫無疑問也是巴黎最漂亮的花園之一。
由於馬提翁宮是法國政府辦公場所,遊客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入參觀。其開放時間為:從十一月到次年三月下午1點到5點;從四月到十月下午1點到6:30,參觀者需要從馬提翁宮後面進入總理府花園。 [56] 
地址:57 Rue de Varenne, 75007 Paris

巴黎塞納河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9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縮寫UNESCO)總部大樓位於塞納河左岸德豐泰諾伊(deFontenoy)廣場7號,鄰近戰神廣場,於1958年11月3日落成。教科文組織總部是現代建築的瑰寶,也是20世紀幾位標誌性建築師合作的成果。這座平面呈Y形的建築物(綽號為三叉星‘three-pointed star’),由美(馬塞爾布勒Marcel Breuer,建築設計)、意(皮埃爾·路易吉·涅利Pier Luigi Nervi,結構設計)、法(伯納德·澤福斯Bernard Zehrfuss)三國建築師共同設計,此外由一個多國建築師諮詢團隊聯合審議,其中就包括了德國包豪斯學院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法國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先驅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以及馬克利厄斯和羅傑斯等,可謂大師雲集。大樓的造型在當時已屬前衞,裝飾非常簡潔。UNESCO總部雖然是辦公樓而非博物館,但內部豐富的藝術品和文物收藏卻並不遜於一座博物館,且大樓本身就是一幢傑出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在這裏可以參觀欣賞教科文組織收藏的600餘件藝術品,包括米羅(Miro)、畢加索(Picasso)、賈科梅蒂(Giacometti)、考爾德(Calder)等人的重要作品。教科文組織之家全年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免費活動:音樂會、演出、典禮、放映、展覽和會議,對公眾免費開放。教科文組織還專門為14-17歲的學生提供專題(如:公民權利、和平、女童教育、言論自由、體育價值觀、海洋和氣候變化)辯論會。在這裏讀者可以直接查閲教科文組織(或在其主持下)發行的幾乎所有檔案和出版物,以及教科文組織專門領域的一些學術書籍。該組織的文件、音頻和視頻檔案(鏈接發送電子郵件)可根據要求訪問。
這裏建有一個寬容廣場,由一位以色列藝術家設計。廣場上矗立着一棵樹和一面石牆,石牆上依次用希伯來文、阿拉伯文、法文、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印度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俄文10種文字鐫刻着廣為人知的UNESCO組織法序言首句:
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衞和平之屏障。
地址:No. 7, place de Fontenoy ,paris [42]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與文學藝術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是文學家和藝術家的搖籃

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2張)
巴黎凝聚了太多文學藝術的巔峯,文學、音樂、建築、繪畫、雕塑,毫不誇張地説,巴黎是歐洲文化的中心,巴黎也是著名的世界藝術之都,而塞納河便是文學藝術的母親,哺育了一大批文學、藝術界的巨人。巴黎的生活場景就是莫里哀巴爾扎克雨果、奧諾雷·德、大仲馬小仲馬喬治·桑司湯達羅曼·羅蘭加繆莫泊桑等大文豪創作的源泉。而塞納河更是印象主義畫派的母親,哺育了以馬奈為中心的一批畫家如莫奈西斯萊雷諾阿塞尚德加、畢沙羅等人,也哺育了肖邦李斯特等音樂巨匠。如果遊客是雅好繪畫雕刻的性情中人,就更不能錯過巴黎。在這裏你隨時可能與達文西、羅丹、塞尚、梵高米勒等大師的傳承者相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立體派、野獸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你能記得教科書中多少內容,全都可以在巴黎找到實物真跡來印證。

巴黎塞納河畔巴爾扎克故居

巴爾扎克故居
巴爾扎克故居(4張)
大文豪巴爾扎克(1799-1850)故居坐落在第16區萊努合大街47號,這是一幢古老的建築,建於文藝復興時期。為了躲避債主,1840年10月巴爾扎克化名“德·布勒尼奧爾先生”搬到這裏度過了7年時光。門前木牌上寫着巴爾扎克的名字,這裏環境清雅幽靜,完全聽不到巴黎喧囂的市聲。巴爾扎克故居展覽分為三部分:首先是這位文學巨匠的工作間,這裏擺放着巴爾扎克用過的一張黑色小方桌,以及他離不開的咖啡杯。就是在這張書桌上,巴爾扎克寫出了《交際花盛衰記》、《貝姨》、《邦斯舅舅》等長篇,並完成了《人間喜劇》的部分修訂工作。巴爾扎克是位非常勤奮的作家,在短短的19年的時間裏寫了91部小説。其次展出了巴爾扎克《老姑娘》的手稿,從初稿,修改一遍,兩遍…總共有15次修改稿;巴爾扎克小説的稿件平均要修改10次左右。展覽的第三部分是羅丹等藝術家創作的巴爾扎克雕塑,羅丹根據詩人波德萊爾的描寫,雕塑巴爾扎克額頭突起正在沉思,表情焦慮苦惱。與雨果之家相比,巴爾扎克故居展出的遺物寥寥,只能用寒酸兩個字形容了。
地址:47 rue Raynouard, 75016 Paris

巴黎塞納河畔維克多·雨果之家

雨果之家
雨果之家(4張)
維克多·雨果之家(1802年2月26日= 1885年5月22日)即雨果故居博物館,位於巴黎孚日廣場,於1605年建成,著名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32年到1848年之間的16年居住在這裏,如今這裏再現了這位大文豪一生的幾個重要階段的生活場景。他在這裏完成了代表作《巴黎聖母院》,寫就了《悲慘世界》的一大部分。而雨果夫人沙龍是19世紀巴黎最有名的“文學沙龍”,是巴黎文人們最嚮往的地方。1902年,雨果百年誕辰之際,雨果忠實的朋友和支持者保羅·莫里斯(Paul Maurice)將整座建築捐贈給巴黎市政府,並改造成現在的雨果故居博物館。保羅·莫里斯除了向市政府捐贈了大量雨果生前使用過的傢俱和物品,雨果的繪畫、詩歌、書籍和手稿等東西以外,同時也向不少藝術家,包括雕塑家羅丹定製了以雨果為主題的藝術品。最令中國遊客感興趣的應該是一間中國風格濃郁的“中國廳”,裏面擺放着中國的古瓷器、書畫和漆木傢俱。雨果故居博物館於1903年6月30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參觀雨果博物館也就是瀏覽雨果的一生。博物館的七個廳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也就是雨果一生最重要的三個階段。
地址:6 Place des Vosges, 75004 Paris
乘坐地鐵5號線,在Bastill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喬治·桑—浪漫生活博物館

浪漫生活博物館
浪漫生活博物館(8張)
浪漫生活博物館是巴黎最著名的文學博物館之一,位於塞納河右岸蒙馬特山丘下,是一座意大利式帶花園的普通樓房。建成於1830年的這座建築原屬於十九世紀前半葉畫家阿瑞·謝佛爾(Ary Scheffer),他在此有大畫室。之後他的侄女婿——作家歐內斯特·勒內(Ernest Renan)繼承這個房子後,這裏逐漸成了巴黎一個知名的藝術沙龍,在此接待了不少當時文藝界的名人,如蕭邦李斯特歐仁·德拉克羅瓦屠格涅夫狄更斯喬治‧桑等人。這裏是一個藝術家、作家、音樂家惺惺相惜的地方,也是一個文學、藝術、音樂思維互相撞擊冒火花的熔爐。1956年這棟建築以象徵性價錢賣給國家,經學者研究修復,恢復當年的擺設,最開始並不叫浪漫生活博物館,後來為了紀念法國浪漫時期最有名的女作家喬治·桑(1804-1876),而改名叫浪漫生活博物館。館內展出了喬治‧桑的私人物品,有不少她的首飾和水彩畫收藏,以重建喬治‧桑的生活為目標,充分重現法國浪漫年代上流社會的生活樣貌。 [43] 
地址:16 Rue Chaptal, 75009 Paris
乘坐地鐵2號線,在Blanch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3張)
莎士比亞(1564-1616)書店為法國巴黎塞納河左岸的兩個獨立的書店,第一座書店由西爾維亞·比奇(Sylvia Beach)於1919年開張,20世紀20年代成為眾多作家的聚集場所,如龐德、歐內斯特·海明威詹姆斯·喬伊斯福特·馬多克斯·福特等。第二家莎士比亞書店坐落於巴黎第五區,由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開張,為了表達對西爾維亞·比奇書店的尊敬,於1964年改為莎士比亞書店。這個傳奇書店一直延續至今,併成為巴黎不容忽視的一大旅遊景點,還曾出現在電影《日落之前》和《午夜巴黎》中。莎士比亞書店深受法國文人的喜愛,世界各地的文學愛好者慕名而來,很多世界名人曾現身書店之中。 [44] 
地址:37 Rue de la Bûcherie, 75005 Paris
乘坐地鐵4號線在西岱站(Cite)下車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畔舊書攤

塞納河畔的舊書攤
塞納河畔的舊書攤(4張)
在路易十六(1754-1793)時期到拿破崙三世(1849-1870)時,政府批准有100多家舊書商在塞納河畔依次設立“綠色書箱”,晨開暮閉,生意十分興隆。這些小小的舊書攤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受保護的文物景觀,是世界遺產“巴黎塞納河畔”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些綠色書箱從蘇利橋(Pont de Sully)到馬利橋再到盧浮宮,猶如駁船隊似的綿延數公里,可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圖書館。塞納河邊的舊書商約有240人,每人擁有四個木箱,他們管理着排列在河兩岸的近1000個書箱。只有書商過世或放棄經營時,市政府才會重新開放申請。它們出售各國小説、詩畫以及歷史、地理、天文、考古、藝術等方面的書籍,也兼營郵票、硬幣、小古董以及紀念品。政府對這些舊書攤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不用支付租金,但每週至少營業四天,不準出售新書、廣告和淫穢讀物。 [25] 

巴黎塞納河畔巴黎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26張)
歌劇與戲劇藝術也已深深地植根於法國人民的生活中。巴黎歌劇院是全世界最大的表演正歌劇的劇院,擁有2200個座位,每年都會上演許多經典名劇。歌劇院由是由時年36歲的查爾斯·加尼葉(Charles Garnier,1825-1898)於1861年設計的,建造於1862年至1875年之間,幾乎集合了拿破崙三世之前所有的建築式樣。其建築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築形式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精美細緻,金碧輝煌,處處都體現着皇家氣派的華麗和威嚴,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是拿破崙三世典型的建築之一,是舉世公認的拿破崙時期最成功的建築傑作。巴黎歌劇院不僅是藝術的聖殿,更是建築的奇蹟。歌劇院建築正面雄偉莊嚴、豪華壯麗,歌劇院的四周和屋頂有眾多精美細緻、栩栩如生的雕塑,把歌劇院裝扮的分外絢麗。加尼葉親自為歌劇院挑選了73個雕塑和14副繪畫作品作裝飾,這些雕塑都是典型的拿破崙三世時期作品,正門左面的一組是法國雕塑家(Jean-Baptiste Claude EugèneGuillaume)的作品《樂器》、《抒情劇》;右面的一組是法國雕塑家、畫家卡爾波(Jean-Baptiste Carpeaux)1869年的作品《舞蹈》、《詩歌》,其中《舞蹈》原作存於奧賽博物館。在歌劇院正面牆上有四尊著名作曲家的雕像:喬瓦尼·巴蒂斯塔·佩爾戈萊西(1710年1月4日-1736年3月17日)意大利作曲家;多米尼科.奇馬羅薩(1749年1月24日-1801年1月11日),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德意志/奧地利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劇院前廳的廊柱間,陳列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半身銅像,如莫扎特和貝多芬。正面屋頂上有兩座金光燦燦的鍍金青銅像,右面一座是法國雕塑家戈梅里的作品,題為“和諧”,還有一座為金色女神。劇院房頂中間的雕塑名為《阿波羅,詩歌與音樂》。
被暱稱為“老佛爺”的拉法葉百貨和創立於1865年的春天百貨,是國人鍾愛的時尚購物天堂,這兩家總店均在巴黎歌劇院旁。 [3]  [45-48] 
地址:8 Rue Scribe, 75009 Paris
乘坐地鐵3、7、8號線在Opera站下車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巴士底歌劇院

巴士底歌劇院
巴士底歌劇院(4張)
巴士底歌劇院建於巴士底廣場的南方,原址為1859年啓用的巴黎-巴士底火車站,1985年在前法國總統密特朗(1916-1996)的主張下拆除。建築師卡洛斯·奧特(Carlos Ott)從1700名建築師參與的國際竟標中脱穎而出,建造了巴士底歌劇院。1989年7月14日,在法國大革命二百週年時揭幕啓用。巴士底廣場在法國曆史上是充滿象徵性的地點,1789年7月14日巴黎暴動的人民衝進了巴士底國家監獄,揭示出革命的開端。巴士底歌劇院被稱為“民眾的歌劇院”,也是國際知名的歌劇舞台,有別於加尼葉歌劇院的古典,其外觀為圓弧形,透明而具銀色的光澤(由玻璃、礦物和鋼鐵的材料組成), 有着2700個座位的大廳優雅而温暖地與藍色花崗岩、木材、玻璃結合,提供均衡的音響效果。15.5萬平方米的大樓包括了大型的裝置和複雜的舞台設備,有5個移動舞台和一個可調節的樂池。歌劇院前衞的造型在動工之初曾飽受爭議,在實際使用數年之後,人們才認可了它的壯麗美觀與實用價值。歌劇院附近是巴黎最時髦的街區之一,夜生活熱鬧非凡。 [25] 
地址:Place de la Bastille
乘坐地鐵5號線在Bastille下車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香榭麗舍劇院

香榭麗舍劇院 香榭麗舍劇院
香榭麗舍劇院位於蒙田大街15號。該劇院於1913年建成,是一座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築,是建築師奧古斯特·佩雷的經典代表作品之一。在巴黎的藝術世界裏,香榭麗舍劇院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它是先鋒與前衞的象徵,從這歐洲第一座水泥劇院裏進出的人們也大多是一些怪人物,卻經常要震驚世界,比如斯特拉文斯基,比如畢加索薩爾瓦道爾·達利、洛朗桑。 [49] 
地址:15 avenue Montaigne, 75008 Paris

巴黎塞納河畔麗都、瘋馬和紅磨坊夜總會

麗都、瘋馬和紅磨坊三個夜總會齊名,為巴黎三家最大的歌舞秀夜總會。國內有些人還以為這三家夜總會是色情表演,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麗都、瘋馬、紅磨坊
麗都、瘋馬、紅磨坊(3張)
麗都座落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香榭麗舍大街,它由意大利後裔約瑟夫和路易·克萊里科兄弟於1946年創建,他們原創的“晚餐加表演”方式被世界各地所抄襲。麗都夜總會名副其實是全球最漂亮的演藝大廳,社會名流常來此光顧,戴安娜王妃生前每年都來麗都,而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麗都有自己的專座。已有六十多年曆史的麗都以其無窮的藝術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觀賞者。 [50] 
瘋馬位於巴黎著名的喬治五世大道,離艾菲爾鐵塔和香榭里舍大街不遠。1951年5月19日,阿蘭·伯納丁創辦了“瘋馬”。他是一位先鋒藝術家,並受到一個簡單想法的驅使:讓唯美的女性和創意成為他夜總會的靈魂。瘋馬是“巴黎最前衞的夜總會”,與麗都和紅磨坊齊名。瘋馬的歌舞前衞,這裏是女性美的高貴聖殿。創立之後60多年來,瘋馬對女性主題不斷推陳出新,旋律新穎節拍動感 [51] 
紅磨坊始建於1889年,紅磨坊由於作為傳統法國康康舞的發源地而世界聞名。紅磨坊的康康舞在全世界舞蹈界有標誌性的地位,康康舞是一種充滿吸引力的舞蹈,為法國社會的時尚。 [52] 
麗都地址:116 Av. des Champs-élysées, 75008 Paris,乘坐地鐵1號線,在George V站下車可到達
瘋馬地址:12 avenue George V, 75008 Paris,:乘坐地鐵9號線Alma-Marceau站,1號線至George V – Franklin D. Roosevelt站下車可到達
紅磨坊地址:82 Boulevard de Clichy,乘坐地鐵2號線,在Blanch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天國的永恆——拉雪茲神父公墓

拉雪茲神父公墓
拉雪茲神父公墓(10張)
很多法國和歐洲的文學藝術家在年輕的時候來到巴黎,在此生活創作,度過了人生的大部分時光,甚至死後也不忍離開巴黎。位於塞納河右岸的拉雪茲神父公墓就是諸多文學藝術家的最後安息之所。拉雪茲神父公墓建立於1804年,面積477546平方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在這裏被葬的是在過去200年中為法國做出貢獻的名人,同時它也是五場大戰爭的紀念地。拉雪茲神父公墓被人們譽為“傑出的露天喪葬藝術博物館”,作為巴黎最著名的歷史性公墓,以其豐富多變的墓園空間,各具特色的陵墓和雕塑,以及如畫般的園林綠地,向人們展現瞭如何將墓園以更自然化的“園林”或“紀念花園”的形式,融入到城市環境之中。自19世紀初建成以來,這裏埋葬的死者超過一百萬。悠久的歷史、喪葬建築和大量的名流陵墓,使這裏成為巴黎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埋葬於此的名人包括有巴爾扎克喬治•比才王爾德聖西門弗裏德里克•肖邦、拉•封丹、莫里哀博馬舍、都德、德拉克羅瓦、安格爾雅克-路易•大衞,還有現代舞的創始人、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以及《國際歌》的作者歐仁·鮑狄埃等。能接納這麼多偉大的靈魂,讓他們在此獲得“天國的永恆”,也是巴黎這個偉大城市的福分和榮耀。
巴黎公社社員牆
巴黎公社社員牆(2張)
拉雪茲神父公墓如今已成為人們追尋歷史記憶的地方,也是與故去的名人們“相會”的地方,遊人們紛紛來到這裏,在偶像的陵墓前留影或送上一束鮮花,增添了這個墓園的浪漫氣息。而對中國遊客來説,可能記憶深處想到的是巴黎公社社員牆巴黎公社社員牆位於拉雪茲神甫公墓東北角,是一段灰色磚牆,彈孔深深地楔進牆中,塵封了百餘年前的一夜血雨腥風。1871年5月28日,瓦爾蘭、C.T.費雷等公社委員率領公社戰士退到拉雪茲神父公墓進行最後的抵抗,社員牆是他們最後倒下的地方。 [25] 
地址:16 Rue du Repos,75020 Paris
乘坐地鐵3號線,在Pere Lachaise站下車可到達 [57] 

巴黎塞納河畔塞納河畔-浪漫的巴黎

“如果你不懂浪漫,一定要去巴黎接受薰陶。”
蒙馬特高地愛牆 蒙馬特高地愛牆
浪漫的巴黎是藝術的天堂。高貴典雅的建築,絢麗迷人的服裝,優雅的舉止,高雅的談吐,從古老的咖啡廳到繁華的街道,現代與古典在這裏交融。法國人有激情、有情調,他們很喜歡跟人分享這種激情,並將這種典型的法國“激情”融入到這座迷人的城市中。除了塞納河上的“愛情鎖橋”,還有蒙馬特高地的瓷磚“愛牆”,上面用311種語言的手寫筆跡寫着同一句話“我愛你”:I love you, je t'aime(法語), ti amo(意大利語), ich liebe dich(德語)……
浪漫的巴黎
浪漫的巴黎(7張)
巴黎是全世界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塞納河畔、浪漫香街,攜手情侶散步、欣賞風景,隨處可見寬廣的林蔭大道,接二連三的廣場,無數的公園和綠地,巴黎的標誌性建築一一閃現。巴黎這個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最優雅、最迷人的城市,美的夢如幻。走着走着,在不經意間會在下一個拐彎時,可能邂逅更為美麗的景色。那成片的青草,似錦的繁花,再加上充滿詩意的戀情,這一切都讓人覺得只有巴黎才能當得起“浪漫之都”的美譽!巴黎是一座真正的文化、藝術、浪漫之城,對全世界的吸引力達到了無可匹及的巔峯,當之無愧地在全世界享有最浪漫城市的美譽。
巴黎是一座不夜之城,是一座愛情之城,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巴黎,即使他們從未去過那裏,他們也都盼望去巴黎享受美妙的浪漫時光,去塞納河畔欣賞美麗的建築,品味精緻的美食和聞名天下的法國美酒......
巴黎的浪漫是不能用文字完全表述得清的,就像徐志摩説的那樣“到過巴黎就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巴黎的浪漫不僅來源於巴黎的歷史感,來源於巴黎的名勝古蹟,還來源於巴黎每個角落都暗湧的羅曼蒂克…….....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