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塞纳河畔

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塞纳河畔
收藏
0有用+1
0
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城市自身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人们在漫游这座历史名城所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既保留着许多闻名世界的历史遗迹,又有许多宏伟壮丽的现代化建筑,有“花都”、时尚之都、文化之都、艺术之都、浪漫之都等多个美称。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浪漫时尚、购物天堂,这些都是形容巴黎的最佳词语。巴黎人民为这座梦想之城带来了五彩缤纷的活力,形成了巴黎的印记,就像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曾说过的:“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城区缓缓流过的塞纳河,它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而且两岸的发展速度相同,这种现象在世界大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巴黎起源于塞纳河,城市的主要建筑大都集中在塞纳河的沿岸。因此,塞纳河堪称为巴黎的生命线。
塞纳河在巴黎是自东向西流过,形成一个弧形,世界遗产“巴黎塞纳河畔”长度约13公里。其两岸风光秀丽,楼房鳞次栉比,有的建筑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有的则是现代技术的杰作,他们完满地体现了巴黎古往今来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艺术与风格,名胜古迹密布于河道两侧。 [1-3]
中文名
巴黎塞纳河畔
外文名
Paris, Banks of the Seine
地理位置
Bois de Boulogne, 75116 Paris, France [58]
气候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

目录

  1. 1世界文化遗产
  2. 基本数据
  3. 遗产描述
  4.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5. 2塞纳河简介
  6. 3奥斯曼巴黎改造
  7. 4巴黎历史发源地——塞纳河中的西岱岛
  8. 5塞纳河与塞纳河上的桥
  9. 亚历山大三世桥
  10. 阿尔玛桥-戴妃遇难纪念碑
  11. 耶拿桥
  12. 艺术桥、新桥-爱情锁桥、情侣桥-米拉波桥
  13. 最繁忙的桥-协和桥
  14. 6香榭丽舍田园大街
  15. 7富于浪漫色彩的建筑群
  16. 8埃菲尔铁塔-优美动人的钢结构建筑
  17. 9凯旋门-赫赫战功的见证
  1. 10塞纳河畔的博物馆与艺术遗迹
  2. 卢浮宫-享誉世界的“万宝之宫”
  3. 奥赛博物馆-欧洲最美博物馆
  4. 大皇宫与小皇宫
  5. 荣军院与军事博物馆
  6.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
  7.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8. 赛努奇博物馆
  9. 巴黎时尚博物馆
  10.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11.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
  12. 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13. 布莱利码头艺术博物馆
  14. 巴黎国立航海博物馆和法国历史建筑博物馆
  15. 先贤祠
  16. 毕加索博物馆
  17. 居里博物馆-镭实验室
  18. 橘园美术馆
  19. 时装及织物博物馆与装饰艺术博物馆
  20. 巴黎花宫娜香水博物馆
  21. 11塞纳河畔的广场与花园
  1. 戴高乐广场
  2. 协和广场
  3. 战神广场
  4. 夏悠宫与特洛卡代罗花园和广场
  5. 巴士底广场
  6. 共和国广场
  7. 旺多姆广场
  8. 孚日广场
  9. 杜乐丽花园
  10. 卢森堡公园
  11. 蒙梭公园
  12. 巴黎植物园
  13. 12塞纳河畔的喷泉
  14. 协和广场喷泉
  15. 卢森堡公园喷泉
  16. 斯特拉文斯基喷泉
  17. 四季喷泉
  18. 圣米歇尔喷泉
  19. 13塞纳河畔的雕塑
  20. 馆藏雕塑珍品
  21. 巴黎街头名人雕塑
  22. 塞纳河畔广场、花园、公园、街头雕塑
  23. 塞纳河畔建筑雕塑
  24. 罗丹博物馆
  25. 巴黎格雷万蜡像馆
  26. 14法国政府宫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 爱丽舍宫
  2. 波旁宫
  3. 西岱宫-古老王宫-古监狱-巴黎司法大厦
  4. 马提尼翁府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6. 15塞纳河与文学艺术
  7. 塞纳河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摇篮
  8. 巴尔扎克故居
  9. 维克多·雨果之家
  10. 乔治·桑—浪漫生活博物馆
  11. 莎士比亚书店
  12. 塞纳河畔旧书摊
  13. 巴黎歌剧院
  14. 巴士底歌剧院
  15. 香榭丽舍剧院
  16. 丽都、疯马和红磨坊夜总会
  17. 天国的永恒——拉雪兹神父公墓
  18. 16塞纳河畔-浪漫的巴黎

世界文化遗产

播报
编辑

基本数据

遗产名称:巴黎塞纳河畔
Paris, Banks of the Seine
入选时间:端试1991
遴选依据阿束章:文化遗产(i)(ii)(iv)
地理位置:N48 51 30 E2 17 39
遗产编号:600

遗产描述

法国世界遗产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塞纳河法国最大河流之一,在巴黎市区河段长度约20公里,遗产部分约13千米。塞纳河横穿巴黎市而过,使这个时尚浪漫之都更加浪漫,36座桥梁横跨在塞纳河上,夜间塞纳河上的游船、桥梁、两岸的风景,让人疑似在梦中。巴黎的著名建筑和旅游景点都位于塞纳河的两岸。人们通常把北岸称为“右岸”把南岸称为“左岸”,这是面朝河水流动方向而定的。现在,“左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成了艺术青年一族的注册商标。该遗产位于塞纳河上的苏利桥(Sully)和耶拿桥(d’Iéna,也译作迪埃纳桥)之间(见塞纳河畔景点位置示意图),包括塞纳河上的桥梁、码头以及塞纳河沿岸的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沿塞纳河,可以看到诸多名胜,如卢浮宫大皇宫和小皇宫、奥赛博物馆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协和广场等。
199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巴黎塞纳河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塞纳河俩岸有一系列从中世纪到20世纪建造的建筑和城市杰作,包括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巴察旋懂黎圣礼拜堂(Sainte-Chapelle)、卢浮宫、学院宫、荣军院协和广场、军事学院(Ecole Militaire)、巴黎钱币博物馆(Monnaie de Paris)、香榭丽舍田园大街、埃菲尔铁塔夏悠宫(也译作夏约宫)。
遴选依据标准(ii):塞纳河沿岸的建筑,如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圣礼拜堂,成为哥特式建筑传播的源头,而协和广场荣军院的景观对欧洲各国首都的城市发展产生了影响。奥斯曼的巴黎城市改造规划,激发了新世界、特别是拉丁美洲伟大城市的建设。而埃菲尔铁塔、大皇宫和汗屑小皇宫、亚历山大三世桥和夏悠宫是世界博览会的生动见证,这些展览在19世纪和20世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遴选依据标准(i巩市辨v):巴黎塞纳河沿岸的名胜古迹、代表性建筑结合成宏伟的河流景观,每一个建筑都展示了近八个世纪以来所采用的大部分风格、装饰艺术和建筑方法。 [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从卢浮宫到埃菲尔铁塔,从协和广场到大小王宫,巴黎的历史变迁从塞纳河可见戒采兆婶一斑。巴黎圣母院和圣礼拜堂堪称建筑杰作,而经奥臭懂斯付拘棕曼对巴黎改造后的宽阔广场和林荫道则影响着19世纪末和20世纪全世界的城市规划。

塞纳河简介

播报
编辑
“塞纳河孕育了巴黎”——让·法维埃(法国历史学家、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
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76.6千米,它是欧洲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塞纳河发源于东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自东南向西北横穿法国北部。在世界遗产巴黎塞纳河畔段自东向西流过巴黎市区。她的水流曲折宛转,向西伸展,穿过巴黎盆地,经鲁昂最后在勒阿弗尔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塞纳河是法国河流中流程很短但极负盛名的一条河,该河有540公里可供通航,货运量居全国之首。沿岸地区为法国经济中心,有运河与莱茵河卢瓦尔河等相通。巴黎塞纳河畔,景色秀美、优雅别致,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古老的塞纳河孕育了不可胜数的名胜古迹, 如果说巴黎是一座文化名城,那么穿城而过的塞纳河就是她的灵魂。塞纳河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目睹着巴黎历史的变化,目睹着巴黎的兴与衰、贫与富、快乐与悲伤。它虽默默无语,却在潺潺不断地静静流淌。去过巴黎的人,都会为巴黎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氛围而深深地震撼。
在塞纳河畔,设计精巧、风景秀丽的公园点缀其中,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一条蜿蜒曲折的白色丝带上。河水赋予了塞纳河畔公园灵秀的气息,公园则增加了游客们休憩、流连塞纳河的兴致。四季变换,昼夜更替,悠悠的塞纳河水总不会寂寞,乘船游览塞纳河也成为每一个游客的必做功课。游船码头位于塞纳河右岸、埃菲尔铁塔北边300米处。在游船上看巴黎,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感觉,巴黎的历史与美景会一幕幕在眼前展开。白天的塞纳河,岸上的建筑物风格各异、浓墨重彩,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名胜都可以饱览无余,古典风貌的建筑物遍地,所有名胜都是艺术景观,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这些名胜古迹浓缩了法兰西王国的辉煌,更是彰显了巴黎的深厚底蕴、体现了巴黎浪漫的魅力。夜晚的塞纳河,神秘浪漫的情绪蔓延开来,别有一番诱人的情趣。霓虹灯闪烁,聚光灯气势如虹,映照的两岸如同白昼。夜色下的塞纳河畔格外地迷人,它那妩媚的身躯和奇幻的金色光芒迷醉了多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1-2] [4]
塞纳河水位的升降现在已在人们的掌握之中,有记忆的洪水永远地留在了史册上。当塞纳河水位超过其正常高度时,人们还会蜂拥至阿尔玛桥,看看那个著名的雕塑——佐阿夫步兵还有多少漫没在水里。
游船码头地址:Port la Bourdonnais, 7500 Paris
乘坐地铁6号线,在Bir-Hakeim站下车,向东北步行约700米即可到达 [56]

奥斯曼巴黎改造

播报
编辑
巴黎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其中始于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改造由奥斯曼主持,这次改造以大规模的规划极大地改变了巴黎的风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其巴黎改造也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全世界的城市规划。拿破仑一世(1804 ~ 1815 年)时,欲把巴黎建成他和法兰西的功德碑。他认为一切妨碍实施“宏伟构想”的旧街区、旧建筑都应该推倒拆除,提出了拓宽马路、建设林荫大道的创造性设想,还要修建大广场和大纪念碑。他说巴黎“不仅过去是最美的城市,现在也是,而且将来还要是最美的城市”。但拿破仑一世在位时,只实现了计划的很少一部分,即整治了从协和广场到卢浮宫的街道,建了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并建了几座桥梁。而拿破仑三世(1848-1870年在位)则亲自绘制了彩色规划图,对巴黎改造做出整体规划。国王的愿景将巴黎改造提升至国家团结、社会进步和弘扬艺术的高度,而酷爱艺术的法国民众给予了大力支持。
1852 年,乔治·欧仁·奥斯曼(1809-1891)男爵调任巴黎所在的塞纳行政区任行政长官。从这年开始至1870 年的18 年任期内,奥斯曼启用了著名的城市建筑师欧仁·贝尔格朗德等一批建筑、规划和水利专家,对巴黎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和“外科手术式”改造。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整个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奥斯曼制定的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为此他在东西向和南北方向各开辟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宽敞的大道,拆除大量的旧建筑,在道路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并在大道两边建了大量城市公共设施:长椅、路灯、卫生间等。奥斯曼严格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和风格形式,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有意识地营造城市景观。奥斯曼还设计建成了自来水系统,取用塞纳河上游河水作水源;创立了巴黎发达的、长达500千米的地下排水系统;构建了十几座壮观的喷泉;规划建设博物馆使之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还主持修建了一些生活必需的公共建筑如:加尼叶歌剧院、医院等。在城市改造中,巴黎注重完整地保护城市原来的传统历史风貌,让新建建筑没有侵略性,精心雕饰每一处,使其摆脱衰败面貌。这次城市规划十分重视公共绿地建设,建设了数个大型公园,使之成为“城市之肺”,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从而很好地服务于社区和游客。改造完成以后,巴黎形成了单中心、放射状交通网、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的格局。在当时那个时代,法国所有的作家和艺术家(如维克多·雨果、乔治·桑、大仲马等)都出面反对巴黎改造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惋惜古老巴黎的逝去并指责奥斯曼的“屠杀”还算是高雅的行为,指责巴黎改造是与过去的历史做无情的决裂。但历史的判断是更为公正的,在100多年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奥斯曼的巴黎改造行为实际上是为新巴黎做好了现代化的准备。人们不得不承认,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欣赏的还是奥斯曼所设计的巴黎,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为的:“奥斯曼对巴黎改造后的宽阔广场和林荫道影响着19世纪末和20世纪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巴黎——古典与现代、老建筑和新大楼、公共设施和私人场所在这里相辅相成,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巴黎塞纳河畔。 [3] [5-6] [54]

巴黎历史发源地——塞纳河中的西岱岛

播报
编辑
西岱岛(Cite Island)是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两座岛屿之一(另一座为圣路易岛),是巴黎的地理中心,也是巴黎的历史发源地。据称“巴黎”这个名字,最早就来源于公元前3世纪西岱岛上的渔民巴黎斯人(Parisii)。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圣礼拜堂巴黎古监狱等景点都位于该岛。西岱岛虽然不大,但岛上有很多精致的小屋,商店里卖的都是漂亮别致的商品。从地图上看,西岱岛就像一条游艇,驻留在塞纳河中央,50米开外还有另一个叫圣路易岛的小岛,由一座小小的圣路易桥相连。往东穿过小桥,就到了西岱岛的姐妹圣路易岛,两个岛屿间相距约50米。游客好像闯进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圣路易岛是巴黎本地人很喜欢的地方,时常会来这里吃饭、散步、度过美好的周末。连接西岱岛与巴黎左岸与右岸的是新桥,说是“新”桥,其实算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桥了,如今桥中心立有亨利四世骑马的巨大雕像。由于与它相同时代的桥都已经重建,此桥的坚固程度令人赞叹不已。由于法国著名电影《新桥恋人》在此拍摄,由此得名新桥。

塞纳河与塞纳河上的桥

播报
编辑
塞纳河水的颜色是一种浅浅的墨绿色,并非清澈透明,却会撩人无限的遐思。在塞纳河上泛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等雄伟壮丽的姿容,几乎所有的巴黎人文景观,都与这条河有着化不开的浓情,解不开的缘分。难怪有人称塞纳河是一座巨大的历史文化博览馆和建筑艺术的陈列长廊。巴黎的历史、文化、巴黎的富庶与高雅,巴黎的潇洒与浪漫,都在这条河两岸洋洋洒洒、酣畅淋漓......
在塞纳河上,巴黎老城区现有桥梁37座(包括2006年建成的国家图书馆桥),其中4座步行桥。巴黎的桥建造年代不同,建筑风格各异,其中26座桥的历史在百年以上。这些用石块、钢铁建造的桥记录了战争的演变、王朝的兴衰、历史的变迁,也诉说着生活的哀乐、爱情的酸甜......

亚历山大三世桥

塞纳河上最壮观、最金碧辉煌装饰的是于1900年落成的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也被公认为是巴黎最漂亮的一座拱桥。大桥只有一个钢架桥孔,全长107.50米,宽40米。桥南是巴黎荣军院(LHotel des Invalides),桥北是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大皇宫对面是小皇宫(Petit Palais)。大桥兴建于1896-1900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派人兴建此桥作为礼物送给巴黎,他的儿子尼古拉二世在1896年10月为该桥奠基。作为法俄友谊的象征,桥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的两头各有两座高13米的桥头堡,顶上有镀金的讯息女神青铜雕像。镀铜骑士雕像飞马振翼欲扬,是极佳的艺术品。四个不同的讯息女神为:右岸为艺术讯息女神(上游)与科学讯息女神(下游),左岸是工业讯息女神(上游)与商业讯息女神(下游)。大桥两侧栏杆上汇集了众多的雕塑作品守护神,桥拱的拱冠上有象征塞纳河戴有巴黎徽章的仙女像(上游)与戴着俄国涅瓦河徽章的仙女像(下游),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桥墩下是一些表现查理大帝时期、路易十四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法国的女性雕塑;桥上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由小爱神托着,装饰美轮美奂,在夜间更添魅力。
这座桥将塞纳河两岸的香榭丽舍大街地区和荣军院以及埃菲尔铁塔地区连接起来。漫步在桥上可以欣赏塞纳河的美景,远眺埃菲尔铁塔......
地址:Quai d'Orsay, Cous La Reine
乘坐地铁1号线,在Champs-Elysees -Clemenceau站下车即可到达 [56]

阿尔玛桥-戴妃遇难纪念碑

阿尔玛桥位于乔治五世大街南头,是拿破仑三世在1855年下令建造的,以此纪念1854年9月20日英法联军在俄国克里米亚战胜俄国的阿尔玛战役而命名的。“阿尔玛”本是克里米亚的一条河名,1854年英法联军与沙俄军队在阿尔玛河畔进行了会战,1856年法军凯旋,正值该桥工程竣工,拿破仑三世为了纪念对克里米亚人的胜利,故命名为"阿尔玛桥"。阿尔玛桥的桥墩上有一座著名的佐阿夫步兵雕像,它是塞纳河的水位标志。阿尔玛桥在全世界“一夜成名”,得因于1997年8月31日凌晨,戴安娜王妃(1961-1997)乘坐的奔驰轿车行至阿尔玛桥下公路隧道时失控,撞在道中央的第13根车道分界水泥柱上遇难身亡,戴安娜王妃的离世,顿时使塞纳河畔的阿尔玛桥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英国媒体更将此地命名为“不列颠的伤心地”。戴妃辞世后,隧道入口上方由法美友好协会捐助建立的一个名叫“自由火焰”的火炬雕塑,由于所在位置的特殊性,这个火炬被喜爱戴妃的人赋予了别样的含义,每年自发来到此地的游人络绎不绝,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戴妃遇难日还会有各国电视台来此作实时报道。因此,这个火炬雕塑也就成了祭奠戴妃的圣地。 [1] [3] [7-8]

耶拿桥

耶拿桥(d’Iéna,也译作迪埃纳桥)是世界遗产“巴黎塞纳河畔“的起点,也是塞纳河上一座著名的桥梁,它的一头连接着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另一头连接特洛卡代罗花园和夏悠宫。拿破仑为纪念他在1806年耶拿战役取得胜利,1807年在华沙颁布帝国法令,修筑通往军事学院的桥梁,最初考虑命名为“战神桥”或“军事学院桥”,最后,以1806年获胜的耶拿战役命名。桥体设计为5拱,每个长28米,历时6年建成。五个桥墩上都有一枚鹰的图案。四个桥头竖立着4座士兵牵马的雕像,分别为高卢骑士、罗马骑士、阿拉伯骑士和希腊骑士。这座桥也曾见证法国风雨飘摇的历史岁月,拿破仑战败之后,这座桥的名字也随着前朝旧事被改名为“荣军院桥”,不过随着拿破仑三世再度掌权,桥的名字又被更改回“耶拿桥”。 [9]

艺术桥、新桥-爱情锁桥、情侣桥-米拉波桥

艺术桥(Pont des Arts)建于1801年至1804年,这是一座步行桥,也是巴黎最早的铁桥。由于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德军轰炸被毁,最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得以重建。
塞纳河上有多座象征爱情的锁桥,但最出名的一定是艺术桥。艺术桥连接法兰西学会和卢浮宫中央广场,东面是西岱岛。两侧桥栏上密密麻麻的同心锁见证了无数人的爱情。来到这里的游客,在把锁固定在桥上后,会将钥匙扔河里表示“忠心”。欧洲人在桥上拴锁的传统始于20世纪初,以纪念在战争中阵亡的情人,人们将这个传统保持至今。所以该桥也称为爱情锁桥。在有“浪漫之都”之称的法国巴黎,恋人们徜徉于塞纳河畔时,习惯于在桥上留下象征永恒爱情的“同心锁”。但是,日久天长,这些沉甸甸的爱却让河上的老桥吃不消。因而,巴黎市政府决定强化管理措施,保护历史遗迹。2015年6月,市政府彻底拆除了塞纳河“艺术桥”上总重约45吨70万把“同心锁”,原因是老桥不堪“爱的压力”,部分垮塌。然而,恋人们以锁示爱的热情并没有减少,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巴黎最古老的桥——“新桥Pont Neuf”又成为新地点。巴黎已在新桥以及其他桥上设立警示牌,写上“我们的桥承受不了你们的爱情,停止挂锁”等字样,提醒人们保护历史古迹。
实际上,人们并不是有多爱这些桥,而是与最爱的人曾在桥上走过。因为与恋人一起在桥上锁上同心锁,再一起把锁的钥匙扔进塞纳河,两个人今生今世就会在一起,一直白头偕老。
米拉波桥建于1893年,这是一座轻盈的钢结构桥,两个桥墩的两侧共有4尊雕像,分别代表巴黎市、贸易之神、航行之神和丰水之神。米拉波桥常常是情侣们约会的地方,桥上总是有相拥的恋人们,缠绵悱恻,低声而语。
新桥地址:Pont neuf 1st arroudissement
乘坐地铁7号线,到Chatele站下车可到达 [56]

最繁忙的桥-协和桥

协和桥是目前巴黎交通最繁忙的一座桥,用于连接协和广场与波旁宫,它建于1788年至1791年间,部分石料来自拆毁的巴士底监狱,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践踏旧日城堡”。1810年,拿破仑为一些战死的将军制作了雕像,安放在桥墩外侧。1828年王权复辟后将军和军人们的雕像被波旁王朝的部长、将军像所取代。由于雕像过重为协和桥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1982年被拆下移到了凡尔赛宫。协和桥附近重要地点包括波旁宫(Palais Bourbon)、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dorde)、香榭丽舍大街、马德兰纳教堂、杜乐丽花园。 [52]

香榭丽舍田园大街

播报
编辑
拿破仑三世时期,奥斯曼改造了整个巴黎街道系统,延伸香榭丽舍田园大道为巴黎东西主轴线,建成了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东西向干线、以塞瓦斯托波尔大街为南北向干线、以卢浮宫为中心的大十字骨架南北向轴线街道,此外又新建了一批广场和各种建筑物。
香榭丽舍大街又名爱丽舍田园大街,是巴黎一条集高雅及繁华、浪漫与流行于一身的世界上最具光彩与盛名的道路。香榭丽舍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景”之意,在法国,它被看作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而“香榭丽舍”这个译名出自才华横溢的诗人徐志摩所赐,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 [3] [6-7] [10-11]
香榭丽舍大街始建于1616年,当时的皇后玛丽·德·美第奇(Marie de Medicis )决定把卢浮宫外一处到处是沼泽的田地改造成一条绿树成荫的大道。因此在那个时代香榭丽舍大街被称为“皇后林荫大道”。
经过400多年的演变,香榭丽舍大街已成为法国最具景观效应和人文内涵的大道,法国人毫不谦虚地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散步大道”。一到晚上,香榭丽舍大街火树银花、雍容华贵,是名符其实的“世界上美丽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日巴士底日,法国总统都会出席在香榭丽舍大道举行的阅兵式;每年的最后一天,香榭丽舍大道就会成为步行街,人们就在街上庆祝新年。
香榭丽舍大街全长1800米,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花园林木、花圃、喷泉、小楼错落有致,恬静安宁;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繁华商业区,集中了银行、车行、航空公司、世界著名品牌商店等。香榭丽舍大街从一片沼泽地,到林荫道,再到商业街,历经400年,香街蜕变成了今天的“巴黎之魂”,其经久不衰的盛景繁华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梧桐、喷泉、雕塑、路灯、长椅、报亭、露天咖啡吧……既保留了香街的传统形象,又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的浪漫。香街因此吸引了包括路易威登娇兰卡地亚、兰姿Lancel斯沃琪丝芙兰、迪斯尼、鳄鱼LACOSTE耐克奔驰和坚石咖啡等110多个世界名牌名店在此落户,服务涉及奢侈品、高档时装、高级轿车、风味餐厅、专卖店、电影院、夜总会等......
香榭丽舍大街是一道看不够的风景线,一扇雍容华贵的“橱窗”,是法式幽默与魅力的象征。每当游客走在这条大街上,除了领略她的悠久历史、古式建筑和碎石路面外,还会闻到这里弥漫着的香水、咖啡和美食的诱人香味、独特多彩的文化氛围,以及引导世界的时尚潮流. [10-11]

富于浪漫色彩的建筑群

播报
编辑
巴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所有名胜都是艺术景观,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塞纳河两岸就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圣心堂等等。这些名胜古迹,浓缩了法兰西王朝的辉煌,精心保存下来的这些建筑物更是体现了巴黎浪漫的魅力。
在塞纳河两岸分布着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在西岱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和原巴黎裁判所附属监狱。向西在右岸临河的是规模宏大的卢浮宫,现在是博物馆。向西在河左岸是将原巴黎老火车站改建成的奥赛博物馆,主要收藏近代绘画和其他艺术品。沿河再向西不远是波旁家族宫殿,这座仿古希腊式的建筑是国民议会所在地。从这里过桥到右岸是协和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古埃及的方尖碑。沿河右岸向前,紧接着是大皇宫小皇宫。由此过桥到左岸,可以看到较小的美国教堂,建筑外观显得别致。前方河对岸是一处金碧辉煌的大型建筑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它背后有一座小的两层建筑,是吉美博物馆,主要收藏东方艺术品,其中不少出自中国。再向前是规模庞大的两座对称建筑夏悠宫。从这里向河对岸看,是雄伟高大的埃菲尔铁塔。在左岸稍远的地方,从西向东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三叉形楼房,它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在现代建筑史上有创新意义。它附近有拿破仑纪念馆军队博物馆罗丹雕塑纪念馆。再向东有卢森堡宫。在右岸东部离岸稍远处是巴士底广场,原先这里有著名的巴士底狱。向西在卢浮宫北面是皇宫和收藏善本书稿的老国家图书馆。再向西有旺多姆圆柱和广场,以及古希腊式正门的巴黎歌剧院。前方在离香榭里舍大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不大的宫殿,是总统府爱丽舍宫。右岸最远的是高大壮观的凯旋门。以上二十多处建筑中,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11]

埃菲尔铁塔-优美动人的钢结构建筑

播报
编辑
埃菲尔铁塔位于市中心区的西部,是1889年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造,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世博会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最后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G. Eiffel,1832~1923)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建塔之初曾有不少人反对建造这个钢铁怪塔,但是法国政府最终还是选中了这个方案,并以其设计人埃菲尔的名字命名了这座铁塔。埃菲尔铁塔现已成为巴黎的象征。塔身原高300m,1889年3月31日,埃菲尔在50多名嘉宾和200名盛装打扮的工人们的注视下爬上塔尖,亲手升起了法兰西共和国国旗,正如他在赢得工程时所说:世界上唯有法国才拥有高达300米的旗杆。后来塔顶安装了无线电发射架,增高到324m。埃菲尔铁塔塔身为全钢结构,由1万多个部件铆接而成。塔身总重9000吨,前几年局部调整结构,减轻到7000吨。在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人类所造建筑物高度从来没有达到过200m,而埃菲尔塔一举上升到300m,是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表明19世纪后期结构科学和施工技术的长足进步。这座塔的建成,是当时钢铁工业发展的结果,显示了钢结构的巨大建筑能力,也是建筑结构科学和施工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打破了几千年来石构建筑造成的传统建筑观念的束缚,促成了现代建筑的诞生。同时,铁塔的出现也预示着采用金属结构将会大大增加建筑的高度。铁塔建好后遭到了很多非议,耸立在市中心的这个钢铁庞然大物让巴黎市民气愤,包括很多名人如巴黎歌剧院的设计者加尼叶、小说家小仲马莫泊桑等,说是一堆烂铁破坏了巴黎的美。铁塔本应于1909年拆除,其得以挽救多亏了在国防方面的用途,军方利用铁塔发送无线电报,还用于拦截敌方的无线电信息,1916年又成为第一条跨大西洋无线电话连接的终端。如今这座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纪录四十多年的铁塔已成为巴黎最重要的标志,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 [11]
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电影厅、咖啡厅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游客可上眺望台远眺70千米以内的巴黎城及近郊地区。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在巴黎即将失守时曾下令迪特里希·冯·肖尔铁茨(Dietrich von Choltitz,1894——1966)将军炸毁埃菲尔铁塔,幸好将军拒绝执行这个疯狂的命令,铁塔才得以幸存下来。
地址:Champ de Mars, 5 Avenue Anatole France
乘坐地铁6号线,在Bir-Hakeim站下车即可到达 [56]

凯旋门-赫赫战功的见证

播报
编辑
凯旋门(Arc de Triomphe)是拿破仑盛世的代表象征,也是巴黎的象征之一。凯旋门位于塞纳河右岸香榭丽舍大街西端夏尔·戴高乐广场中央,高达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整个门体全用石材建造。门楼中有电梯上下,在圆拱上有三层围廊,第一层是凯旋门管理机构,第二层收藏有法国各个时代的勋章、奖章,最高一层是陈列室,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白天登凯旋门顶层可尽揽香榭丽舍大街的美景,夜晚可欣赏到霓虹点点的巴黎夜景。凯旋门于1806年动工,建成于1836年,用来纪念拿破仑1806年帅法国大军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纪念性建筑,虽然是以古代罗马的凯旋门为原型,但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罗马时代难以比拟的。凯旋门以巨型浮雕作为立面的主要构成要素,内容取材于1792~1815年的法国战争史。凯旋门朝向香谢丽舍大街的一面是正面,正面和背面的拱门两侧各有一幅大浮雕,共4幅,构成一组。4幅浮雕的主题分别是《马赛曲》、《胜利》、《抵抗》与《和平》,正面右侧的《马赛曲》最精美,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画幅中心是自由女神,右手握剑挥动,左臂上扬高呼,号召人们起来战斗。自由女神引导战士奋勇向前的画面已成为法兰西精神的标志。这一组浮雕是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的作品。在这些巨型浮雕之上四侧一共有六个平面浮雕,分别讲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马赫索(Marceau)将军的葬礼、阿布奇(Aboukir)战役、强渡阿赫高乐(Arcole)大桥、攻占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热玛卑斯(Jemmapes)战役、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这些浮雕上方的窄条浮雕则是庆祝拿破仑凯旋归来的情景,在顶端的盾形饰物上刻有每场战役的名称。单一的颜色和精美的浮雕给人一种庄严、朴素的感觉,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无名烈士墓位于的凯旋门正下方,建于1920年11月11日(一战停战两周年纪念日)。一战结束后,为安抚那些痛失亲生骨肉的母亲,也为了让人们铭记战争之伤,法国议会1919年通过以隆重安葬一名无名烈士的方法来悼念150万在一战中阵亡的法国官兵。1920年,法国政府决定在凯旋门下建立“无名烈士墓”,并从1923年11月11日起点燃长明火,象征永垂不朽的先烈英灵。97年来,这火焰一直在燃烧,即便是二战巴黎被德军占领期间,也从未熄灭片刻。烈士墓没有墓碑,仅在地上镌刻有一行简单铭文:“这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法国军人”。每天傍晚,凯旋门下都会举行将长明火拨旺的庄严仪式。每逢停战日以及7月14日法国国庆阅兵仪式等重大纪念日,法国总统也会亲临烈士墓,向无名烈士献花哀悼。
1840年12月15日,法国人把拿破仑的遗骸从大西洋南部的圣赫勒拿岛运回巴黎。当拿破仑的灵车穿过凯旋门时,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和文武百官,在凯旋门下举行了追悼会,国王亲扶拿破仑灵柩,上百万巴黎市民也前来参加接灵仪式。
除此之外,巴黎还建有一座小凯旋门,即卡鲁塞尔凯旋门,建于1806年至1808年间。它位于卢浮宫博物馆对面,是为庆祝拿破仑·波拿巴1805年取得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等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浮雕。门的顶端摆放了四匹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掳来的战利品——镀金奔马,不过原物已于19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人们看到的四匹战车雕像是波西奥的复制品。 [3] [11-12]
地址:Place Charles de Gaulle,75008 Paris
乘坐1、2、6号线,在Charles de Gaulle Etoile站下车可到达 [56]

塞纳河畔的博物馆与艺术遗迹

播报
编辑
近千年来的文化沉淀、历史遗迹、以及艺术作品都让巴黎的博物馆和文物古迹有着别具一格的风采。从举世闻名的卢浮宫、凯旋门到被誉为“欧洲最美博物馆”的奥赛博物馆,以及巴黎圣母院、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万神殿、毕加索艺术馆、罗丹艺术馆、达利艺术馆等等,使塞纳河两岸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文艺的气息,都能彰显出巴黎的艺术感。 在塞纳河两岸,随处都可以看到博物馆、影剧院、花园、喷泉和雕塑,巴黎人民一生都被这种艺术氛围极浓的环境所熏陶。

卢浮宫-享誉世界的“万宝之宫”

卢浮宫(Louvre)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右岸,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由菲利浦·奥古斯都国王始建于12世纪末,是一个由城墙和塔楼包围着的、作为城市堡垒的一部分而设计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到1868年拿破仑三世最终完成了3个世纪以前的宏伟设计,卢浮宫整个建筑群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从而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里作为博物馆,并于第二年开放。后来,拿破仑和他的继任者不断用来自希腊、亚述埃及的古代艺术品来丰富这里的藏品。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馆做出的一个贡献是邀请著名的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趣的是,当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时,表现出了空前的反对(90%的人反对),认为这巨大的破玩意儿只是一颗假钻石。自认因卢浮宫而读懂了法国历史观的贝聿铭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读出了建筑的命运: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造出来。因此,他不惜巨资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足尺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票表达意见。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看法,喜欢上了这个“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
卢浮宫有着非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而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到这里当然是为了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想看看卢浮宫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卢浮宫收藏有极其丰富的绘画、雕塑、陶瓷、珠宝和家具,如今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展品主要来源于王室的收藏,其次是拿破仑征战欧洲从各国掠得的战利品,还有一些来自埃及和中国的考古发掘以及个人赠品。博物馆由黎塞留馆(RICHELIEU)、德农馆(DENON)和苏利馆(SULLY)三部分组成,展品主要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等。展品按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伊斯兰、绘画、雕塑、工艺品等分为9个门类,可谓是万宝之宫。卢浮宫的镇馆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像,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在卢浮宫,除了可以看到上述享有盛名的镇馆之宝之外,还可以看到那些名声虽不如镇馆三宝远播但魅力也丝毫不逊的经典之作。 [24]
地址:Musee du Louvre
乘坐地铁1、7号线在卢浮宫站(Palais-Royal-Musee du Louvre)下车,步行约100米可到达 [56]

奥赛博物馆-欧洲最美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座落于法国巴黎赛纳河左岸,与卢浮宫隔河相望,是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以收藏19、20世纪印象派画作为主。奥赛博物馆原来是1900年启用、1939年弃用的火车站,它的成功转型既展现了法国人作为“艺术之邦”国民的眼光,也体现了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博物馆共拥有展厅或陈列室80个,展览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长期展厅1.6万平方米。奥赛博物馆作为古典艺术殿堂卢浮宫和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中心之间的过渡,主要收藏1848年至1914年间的艺术品。奥赛博物馆的收藏博大精深,内容涵盖绘画、雕塑、家具、手工艺品、建筑、摄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范畴。奥赛博物馆的展品按艺术家的年代和流派分设在大厅的底层、中层和顶层。底层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其中有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罗丹等的作品。中层陈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顶层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画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称之为印象主义画家的殿堂。奥赛博物馆是近现代艺术迷们的圣地,著名的收藏作品有:安格尔的《》,梵高的《自画像》、《阿孚尔的教堂》,莫奈的《印象日出》、《风中的女人》、《罗纳河上的星夜》,米勒的《拾穗者》,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还有雷诺阿的《加莱特磨房的舞会》,德加的《舞蹈课》,高更的《两位塔希提妇女》等。馆中还有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比如罗丹的《巴尔扎克》和《思想者》、卡波的《舞蹈》以及蓬朋的《白熊》。 [3] [11] [13]
地址:1 Rue de la Legion d'Honneur
乘坐地铁1号线,在Palais-Royal-Musee du Louvre可到达,也可乘坐2号线在Solferino站下车可到 [56]

大皇宫与小皇宫

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位于塞纳河右岸,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旁,是为了举办1900年世界博览会而兴建的,也是1900年以来巴黎最庞大的建筑物,正面长240米、高43米。大皇宫是古典主义、新艺术主义以及玻璃构造的伟大结合品。世博会后,其他建筑都拆除了,仅留下巴黎大皇宫和埃菲尔铁塔这两座建筑作为法国及巴黎市的象征。大皇宫建筑风格典雅、气势恢弘,不仅拥有典雅的玻璃和金属穹顶,还有高大的廊柱以及大量的雕饰,如大皇宫角上几个著名的马车雕塑,形成了其特有的建筑风格。由于巴黎大皇宫华丽宏伟的玻璃穹顶,该建筑已经成为了巴黎最显著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大皇宫逐渐变成了一个“用于科学、文化和职业领域的公共性设施”,身为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继续发挥着作用,现在是一个公共展览厅。从1990年开始,主要展示自然科学和人类进步方面的重大发现和发明,目前分为6个部分:天文和天体物理学、化学、物理、数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另外还有一个临时展区。在临时展览厅内,常常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以及举行各式各样的大型节庆活动,从而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小皇宫博物馆(Petit Palais)位于塞纳河右岸、香榭丽舍大街与温斯顿-邱吉尔大道(Winston-Churchill)大道交叉处,与大皇宫博物馆隔街相望,与大皇宫相比显得精巧玲珑。不知是因为小皇宫的外观还是宫内的装饰,人们都把她与皇宫划上了等号。精巧华丽的小皇宫确实像皇宫般,其建筑风格与大皇宫相呼应:装饰性的爱奥尼亚式柱头、雕琢的金色大门廊及迷人的雕刻,在最华丽的新艺术装潢下美轮美奂。就像皇宫般的室内豪华天花板及富丽堂皇的壁画,雕栏玉砌的墙饰,点缀着一系列雕像。但与大皇宫博物馆属于国家所有不同,小皇宫博物馆属于巴黎市政府所有,又称巴黎市立美术馆。这里的重要收藏品有埃及、希腊、罗马古物和荷兰绘画,还拥有丰富的19世纪艺术品。内部展览浪漫主义的杰利柯德拉克洛瓦,新古典主义的安格尔,写实主义库尔贝巴比松画派印象派画作,新艺术及象征主义画家鲁东或雕塑家卡波及达鲁等等作品都有。还有中世纪文物、文艺复兴的绘画、素描、彩陶及18世纪的文物。 [24]
大皇宫地址:3,Avenue du General Eisenhower 小皇宫地址:Avenue Winston Churchill
乘坐地铁1号线,在Champs-Elysees-Clemenceau站下车,也可在Georgev站下车均可到达 [56]

荣军院与军事博物馆

巴黎荣军院(L'hôtel desInvalides)又名“巴黎伤残老军人院”,位于塞纳河左岸。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从此荣军院“应旨而生”,正式完工时间是1706年。荣军院的正面宽210米,主体部分共四层,为典型的法国古典风格建筑。现如今,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但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法兰西帝国的始皇帝拿破仑一世墓和拿破仑纪念馆也在这里,伴随着拿破仑皇帝长眠于此的还有许多法国军人,如写下法国国歌《马赛曲》的鲁热•德•里斯勒,二战中帅法国装甲师解放巴黎的菲利普•勒克莱克元帅等,因此荣军院也可称得上是法国军队的“先贤祠”。巴黎军事博物馆坐落在法国荣军院内。军事博物馆由自由法国博物馆、拿破仑墓、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王冠陈列馆、中世纪馆、路易十三馆、兵工厂展览馆、马上狩猎和骑士比武馆、东方馆、大型枪支馆、欧洲馆等一系列博物馆构成,参观博物馆的本身就是对长达几个世纪军事史的纵观。在军事博物馆中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以时间为主线,参观时博物馆地面上标示的年代让我们清晰地走进历史,印象非常深刻。 [3] [14-16]
荣军院地址:Eglise Du Dome-Tombeau Napole on ler 军事博物馆地址:129Rue de Grenelle
乘坐地铁8号线,在Invalides站下车可到 [56]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右岸,主要致力于收藏20世纪各种艺术流派的作品,有野兽派立体主义派、巴黎学院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以及概念艺术等不同的风格。其馆藏的精美艺术作品展现了法国乃至世界现代艺术走过的百年历程。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著名的东京宫(Palais de Tokyo)的东翼,这栋建筑是为了1937年的世界博览会展览而建立的。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961年,收藏了20世纪各种类型的多件艺术作品,除了其展览20世纪欧洲杰出艺术家的作品之外,这里每隔6周还会举办一次现当代艺术展览。馆内的艺术作品主要来自巴勃罗·毕加索亨利·马蒂斯莫利斯·德·弗拉芒克费尔南德·莱热乔治·布拉克弗朗西斯·毕卡比亚莫迪里阿尼……等许多世界知名的艺术大家。馆内最著名的作品有马蒂斯的《舞蹈》和杜菲长达60米的巨幅壁画《电仙女》。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巴黎时尚博物馆三家博物馆位置临近,可参见所附位置图。
地址:3 Avenue du President Wilson,75116 Paris
乘坐地铁6号线,在Trocadero 站下车可到达 [56]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简称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是一座位于塞纳河右岸的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亚洲艺术品,为亚洲地区之外最大的亚洲艺术品收藏馆。吉美博物馆由工业家爱米尔•吉美(Émile Étienne Guimet:1836年-1918年)创办于1879年,馆址最初位于里昂,后来转为国营并于1885年迁至巴黎。吉美1876年受公共教育部长任命,研究远东宗教。博物馆收藏了很多该次远征的成果,包括许多中国和日本瓷器,以及很多不仅是远东,还包括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的物品。1945年,法国对博物馆收藏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吉美博物馆将其埃及部分的藏品转让给卢浮宫,卢浮宫则将亚洲艺术部分作为回赠。自此,吉美博物馆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亚洲艺术博物馆。目前博物馆的收藏主要分为阿富汗—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东南亚、中亚、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七大部分,其中中国部藏品最为丰富。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商周朝的青铜器,古币和漆器,到明清青花瓷器应有尽有,馆藏约有2万件,涵盖了中国约7000年的历史。 [53]
地址:6 Place d'lena ,75116 Paris
乘坐地铁6号线,在Trocadero站下车,也可乘坐9号线至Lena站下车可到达 [56]

赛努奇博物馆

赛努奇博物馆(Musee Cemuschi)位于蒙梭公园附近,博物馆有着珍贵的亚洲艺术展品陈列,这是法国继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之后第二大亚洲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以其创始人——银行家、记者和收藏家亨利•赛努奇(Henri Cernuschi)的名字命名。赛努奇曾于1871至1873年环游世界,他对亚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沿途搜集并收购了近5000件艺术品,去世前他将亚洲收藏品馈赠给了巴黎国立博物馆。1898年巴黎国立博物馆创建了赛努奇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收藏中国、韩国和日本的12500多件珍贵文物,长期展品900多件,为法国第二、欧洲第五大亚洲艺术博物馆。其藏品中以中国古文物为主:佛像、绘画、器皿、塑像、陶瓷、金器等等。赛努奇博物馆藏品种类及数量虽然不及吉美博物馆,但它的藏品个个精美绝伦。赛努奇博物馆已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中国艺术品藏馆。
地址:7 Avenue Velasquez
乘坐地铁2号线,在Monceau站下车可到达 [56]

巴黎时尚博物馆

说起时尚,看过《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这部影片吧。安妮·海瑟薇扮演的那个美国妞安迪在一座古堡里见识了流光溢彩的时尚工业,她所身处的古堡就是知名的巴黎时尚博物馆。这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古堡,于19世纪末为加利拉(Galliera)公爵夫人所建。1977年改修为博物馆,展出从18世纪到当代具有标志性的服饰与首饰。这座博物馆陈列着自1735年至今各阶层人士穿着的各式服装,有将近4000套套装,有大约6万件18世纪至今的各种女装、男装和童装。在18世纪馆内陈列着近百件女装,近两百件男装、250件绣花背心、衬衣和当时的各种附属装饰,比如妇女服装所用的胸花、别针、花边、腰带。不仅18世纪馆的展品琳琅满目,19世纪和20世纪馆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这里除了展出各种宴会和会见贵宾时穿的漂亮、隆重的礼服外,还有骑自行车、游泳、赛车、击剑时穿着的运动服,甚至还有几种已被淘汰掉的宗教服装。
在这座博物馆中,不仅有法国各个时代的服装,而且还有国外一些名流穿过的服装,已故的摩纳哥格雷斯公主的两件晚礼服也是博物馆的收藏品。 [17]
地址:35 rue Paul Valéry,75116 Paris
乘坐地铁2号线至Victor Hugo站;地铁6号线至Charles de Gaulle - Étoile or Kléber站下车可到达 [56]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巴黎植物园内,正式建立于1793年6月10日法国大革命期间。它起源于路易十三于1635年建立的皇家药用植物园,1718年3月31日,路易十五宣布取消其药用的功能,使其成为了单纯的皇家公园,并专注于自然史。18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皇家公园都由布丰管理,他为博物学的先驱。法国大革命后,皇家机构非常幸运的保留了下来,皇家公园被12位教授改建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其中包括了解剖学家乔治·居维叶进化论先驱让-巴蒂斯特·拉马克艾蒂安·若弗鲁瓦·圣伊莱尔等人。该博物馆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收集藏品并进行科学研究。其在19世纪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化学家米歇尔·尤金·谢弗勒尔管理期间,其与巴黎大学在科研领域旗鼓相当。例如,亨利·贝可勒尔在任博物馆应用物理主席期间(1892年至1908年)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包括:矿物学(超过60万件矿物标本)与地质学馆、古生物学(最大的特色是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与比较解剖学馆和著名的进化馆。博物馆植物标本馆代号为P,其中保存了大量重要的植物标本,约有8百万份。昆虫馆展出标本共1500件,这些标本都是从世界上漂亮或奇特的昆虫中挑选而出。人类博物馆位于巴黎十六区,其展品关于人种学和体质人类学,包括文物、化石等。巴黎十二区文森森林的万塞讷动物园和滨海塞纳省克莱尔动物园,都为博物馆的一部分。 [18]
地址:57 Rue Cuvier,75005 Paris
乘坐地铁7号线,在Place Monge站下车可到达 [56]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Georges-Pompidou)坐落于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这是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中心造型奇特怪异,在设计评委会征集到的681份方案中被选中,尽管总统蓬皮杜不太喜欢其造型,但也没有加以阻扰。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蓬皮杜中心的建造成功再次证明了一个真正的艺术之邦国民的气度与眼光,它本身既可以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又有多种现实的功用。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设计中心、公共情报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音乐与声乐研究中心四大部分。供人们参观、学习,并从事研究。如果说卢浮宫博物馆代表着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国立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便是现代巴黎的象征。馆内收藏了3.5万多件艺术品,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如博纳尔亨利·马蒂斯、雷日尔、坎丁斯基让·杜布菲和吉奥戈梅蒂大师的作品,1945年后的作品主要是美国抽象艺术、“新现实主义和流行艺术等。 [3] [19-22]
地址:Place Georges-Pompidou,75004 Paris
乘坐地铁1号线,在Hotel de ville站下车可到达 [56]

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国立中世纪博物馆又被称为克吕尼博物馆,坐落于塞纳河左岸,成立于1843年,由两幢并排的建筑组成:建于公元1到3世纪的吕泰斯-古罗马式公共浴池和建于15世纪的克吕尼教士院。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中世纪的史前古器物和手工艺品,尤以精美的挂毯而闻名。博物馆所在的建筑为哥特式建筑,共有两层楼,收藏了7世纪和8世纪的精致雕刻、重要的手稿、彩绘手稿、手工绘本、陶器、黄金和象牙以及精巧的家具,还有占展品大部分的宗教圣物,如十字架、圣杯、祭坛金饰等。最重要是收藏了中世纪的各式挂毯,是中世纪最好的艺术品,最知名的莫过于贵妇与独角兽挂毯(The Lady and the Unicorn)。这套挂毯犹如连环画一般, 一共有六幅,每幅画的中央都有一位女子、一只狮子和一只独角兽,六幅挂毯色彩明艳。装潢如梦幻般绚丽,画中女子姿态优雅动人,服饰华美。其中第六幅名为《我唯一想要的东西》最为著名。另外还有引人注目的来自巴黎圣母院正面国王柱廊的21颗国王头像,他们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愤怒的革命者凿下并当作法国国王的替身施以绞刑,后来这些头像被找到后就收入了中世纪博物馆。
博物馆的外面还有一个花园,受到了贵妇与独角兽挂毯的启发而建造,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种植药用植物,一部分为种植香料和药草的果菜园,另一部分为百花齐放的小花园,非常具有情调。 [23]
地址:28 rue du Sommerard,75005 Paris
乘坐地铁10号线至Cluny-La Sorbonne站下车可到达 [56]

布莱利码头艺术博物馆

布莱利码头艺术博物馆(也有译为:凯布朗利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埃菲尔铁塔旁,占地4万平方米,由法国建筑师Jean Nouvel以当代建筑风格设计打造,工程耗时11年,于2006年建成。博物馆的理念是:给予那些长期被忽略的艺术和文化应有的地位,证明各种不同文化都应有同等的尊严,因此该博物馆又被称为”非西方艺术博物馆“。博物馆馆藏近30万件,以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原住民艺术为主,涵盖了雕刻、面具、生活器具、宗教祭器、乐器等原始文物,除了静态展览,还有影音导览、舞蹈、戏剧和音乐表演等,游客可透过生动活泼的方式,了解全球各地原住民的艺术文化遗产。这里的风格和西方国家常见的文物收藏不同,因此该馆的开幕让巴黎人眼睛为之一亮,并迅速成为新热门景点。事实上,不论是馆藏、规模还是创新度来说,这座博物馆都是巴黎近期创立的博物馆中的代表作,也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1932——)任期内的重要政绩之一。布莱利码头艺术博物馆之所以迅速走红,除了它的馆藏令人耳目一新之外,还有建筑师别具匠心地设计的一面爬满藤蔓蕨类的绿色围墙、足以映射周边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风光的玻璃帷幕建筑,以及绿意盎然的花园造景等。如此现代化的时尚设计,和内部的原始艺术典藏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24]
地址:37 Quai Branly,75007 Paris
乘坐地铁6号线,在Bir-Hakeim站下车可到达 [56]

巴黎国立航海博物馆和法国历史建筑博物馆

巴黎国立航海博物馆
巴黎国立航海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 la Marine),位于夏悠宫的右翼。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拿破仑一世的游艇,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上千件与海洋有关的展品。法国历史建筑博物馆(Batiment Historique Musee)位于夏悠宫的左翼。博物馆内值得欣赏到:从千年前到现在的建筑变迁历史等。
地址:Palais de Chaillot, 17 place du Trocadéro, Paris
乘坐地铁6号线,在Trocadéro站下车可到达 [56]

先贤祠

先贤祠位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广场,最初是法王路易十五兴建的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历经数次变迁以后,于1791年制宪会议决定关闭教堂,经改造后用于“存放为法国的自由而牺牲的伟人的骨灰”,现在已成为法国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1830年正式定名为先贤祠,成为爱国主义的圣殿。先贤祠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早期典范,其正面仿照罗马万神殿,拱顶为布拉曼特风格。先贤祠长110米,宽84米,高83米,建筑的正面是由22根“科林斯柱”组成的柱廊。入口上方有胜利女神为伟人戴上桂冠的浮雕。整个建筑是一个古希腊十字形,仅教堂的圆顶就高83米,圆顶上并安有一个顶塔。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国家依照惯例对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伟人们致敬;山墙上金色的字体刻画着:“伟大的人们,祖国感激您”。埋葬在地下墓室中的的71位享有盛誉的法国人中有作家、科学家、政治家、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抗战成员,比如伏尔泰卢梭雨果约里奥居里夫妇马拉左拉、让-慕岚、柏辽兹大仲马、马勒侯等人。法国演说家米拉博(H. mirabeau)是首位安葬于此的名人。 [3] [25]
地址:Place du Panth e on,75005 , Paris
乘坐地铁4号线,在Saint-Placide站下车可到达 [56]

毕加索博物馆

毕加索博物馆(Musee Picasso)位于塞纳河右岸,于1985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毕加索博物馆收集了许多毕加索的画作及雕刻作品,馆中藏有毕加索的3500多幅作品,从油画到素描、版画、雕塑、陶塑,种类非常繁多。除此之外,还有毕加索的亲笔原稿,以及编有他的插图的书籍。馆内展品根据大师创作年代顺序展出,馆内还展示了很多毕加索的私藏,包括非洲和大洋洲的艺术品。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大师生平所收藏的帕尔哥(Braque)、卢梭(Rousseau)、米罗(Miro)及雷诺瓦(Renoir)等人的画作。每月的第一个周日,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地址:5 rue de Thorigny, Paris, 75003
乘坐地铁5号线,在Bastille站下车可到达 [56]

居里博物馆-镭实验室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常被称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第一人,她还是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为了纪念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把她以前的居所改建为居里夫人博物馆Musée Curie (Institut du radium),展示了居里夫人生活和工作的场景。居里夫人早年留学巴黎,后来与居里先生结婚,一起研究放射性元素,也因为镭元素而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
地址:1 rue Pierre et Marie Curie - 75005 Paris、Quartier Latin -5区 [26]

橘园美术馆

橘园美术馆由拿破仑三世建立于1852年,是一处展示印象派画家及后印象派画作的艺术馆,位于巴黎协和广场塞纳河右岸。橘园美术馆曾是玛丽·德·美第奇王后建造的杜乐丽花园的一部分,于二十世纪初改为美术馆,并对民众开放,其中主要陈列着印象派的作品闻名,以及到20世纪30年代的巴黎画派的作品。橘园美术馆收集有不少著名画家的作品,特别是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于1919年完成的名作《睡莲》,现在已经成为镇馆之作。另外还包括有保罗·塞尚亨利·马蒂斯阿美迪欧·莫蒂里安尼巴伯罗·毕加索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恰伊姆‧史丁(Chaim Soutin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及莫里斯·尤特里罗(Maurice Utrillo)等人的绘画。这些大师名作,在昔日飘散着果香的温室里,向世人展示出丰硕的艺术果实,静静地、默默地等待着世界各地热爱艺术之人来此欣赏。 [27]
地址:Jardin Tuileries
乘坐地铁1号线,在Concorde站可到达 [56]

时装及织物博物馆与装饰艺术博物馆

时装及织物博物馆与装饰艺术博物馆位于小凯旋门附近,两者相距仅300米左右。这两个博物馆同属一栋大楼,时装及织物博物馆占据1-2层,装饰艺术博物馆占据3-5层。
时装及织物博物馆:众所周知,法国向来是全球时尚潮流的引导者,对服装设计有兴趣的人,到这里一游肯定会不虚此行。博物馆内展示从中世纪到现代法国的流行时装的演进,包括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师所设计的服装作品。馆藏约有4万件,平均以1万多件的数量做轮流展出,特别是许多平常难得一见的高级定制服装,在这里就像在参加一场横跨法国数百年的时尚精华的时装秀。这里仿佛也集结了全巴黎最美丽的女人,她们穿着华丽、气质高雅,认真地研究着每套服装及饰品,雍容高贵的模样也意外地成为博物馆另一道迷人的风景。
装饰艺术博物馆:顾名思义,这里的展览以装饰艺术为主,包括新艺术装饰艺术两大类型,时期横跨中世纪到现代,绝大部分展览品是设计师或收藏家捐赠的。艺术品的种类从小件的书籍漫画、卡片海报、饰品餐具,到大型的古董家具、生活家居、室内设计等,它们分门别类地在上百个展览室中展示。 [24]
地址:107, rue de Rivoli, 75001 Paris
乘坐地铁1号线、7号线,在卢浮宫站(Palais-Royal-Musee du Louvre)下车可到达 [56]

巴黎花宫娜香水博物馆

花宫娜香水博物馆(Fragonard Musée du Parfum)位于巴黎歌剧院附近,置身于一栋拿破仑三世风格、独特的公馆中,建筑内完全保留了当时的风格,木地板和水晶枝形吊灯构成的空间华丽无比。来到这儿游客仿佛就回到了旧时的巴黎,让游客在古典的华丽中尽览300年的香水历史。博物馆记录了香水和精油等产品发展和演进的全过程,里面还有一个迷你香水加工厂,用19世纪铜制的蒸馏过滤装置,详尽演示如何从原始的材料中萃取香精油。多少年来,她们不断多样化,花香味、果味、东方神秘味等不一而足,而产品也涉及淡香水、香水、精油护肤品、化妆品、香皂、香氛蜡烛等等,不论男士、女士还是孩子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这里还陈列着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造型精妙的香水瓶、香袋、香炉以及香水瀑布,展示了玻璃工匠、水晶雕工、金银匠等的非凡才华,也不断提醒游客,精美的容器本身就是香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许除了法国人,其他国家的人们知道花宫娜香水的并不多,因为这个品牌只在法国国内销售。但是这个历史悠久的纯手工香水品牌却拥有世界上第一个香水工厂,至今都还有许多品牌如(如Chanel、CD等)委托这里制作香水,因此有人称其为骨灰级的香水国王品牌。
地址:9 Rue Scribe,75009 Paris
乘坐地铁3、7、8号线,在Opera站下车可到达 [56]

塞纳河畔的广场与花园

播报
编辑
每个迷人的城市,必有几座大气的广场。城市广场源于古希腊,是市民进行宗教、商业、政治活动的场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的建筑物。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公共活动的增加和思想文化的繁荣,涌现了一批全球著名的城市广场。如今,城市广场浓缩了整座城市的风情,广场是一个城市的眼睛,也是一个城市的胸怀,迎来送往,成为游客了解一座城市气质的窗口。广场是城市文化和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或几座中心广场,塞纳河畔的巴黎自然不会例外。

戴高乐广场

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是巴黎市中心主要广场之一,凯旋门的所在地。戴高乐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以北,是十二条主要道路的交汇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向东南延伸通向协和广场的香榭丽舍大街。左面有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法国军事学院和荣军院等。广场始建于1892年,1899年落成。戴高乐广场位是为了迎合凯旋门而建的。因凯旋门建成以后一度造成周围交通不便,于是环绕凯旋门一周又建造了一个圆形广场以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至80米宽,呈放射状通往巴黎的四面八方,形状犹如星星发出璀璨的光芒,于是又称星形广场。这些大街有些以拿破仑取得的胜利命名(瓦格拉姆、伊埃纳和弗莱德兰),有些则以拿破仑手下的将军命名(马尔索、奥什和卡尔洛等)。191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改名为胜利广场,1941年,在德国统治之下,改名为贝当广场,1944年9月1日,在巴黎解放之后,为纪念夏尔·戴高乐为法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改为戴高乐广场。
地址:Place Charles de Gaulle
乘坐地铁1、2、6号线,在Place Charles de Gaulle站下车可到达 [56]

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位于香榭丽舍大街东头,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之一。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于1755-1775年间,建造之初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它被称为“革命广场”。革命广场是1793年至1795年“恐怖时期”最血腥的地方,至少有1119人在这里被送上了断头台,其中包括法王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以及很多革命领袖如丹东罗伯斯庇尔等。广场中央地上的一块铜质铭牌说明了路易十六和王后被处死的确切地点和时间。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古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查理五世的礼物。方尖碑高23.83米,重达230吨,源自尼罗河流域的底比斯神庙,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方尖碑碑身上铭刻着颂扬古埃及法老拉姆塞斯二世丰功伟绩的古埃及文字,底座基石上记载着历经4年将之从埃及运送到这里和树立起来的艰难过程。
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19世纪法国最大的8个城市,寓意法国各城市统一团结。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都是用女神雕像做代表,并装饰有各个城市的特点。在香榭丽舍大道入口处,矗立于由雕塑家库斯图(Coustou)所雕造的马利的骏马。1794年这座雕像被从马利乐华的宫廷花园里运送到巴黎,而后被安放在协和广场上。今天矗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是复制品,真品则保藏在卢浮宫里。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和一些装饰华丽的纪念碑。纪念碑以船首图案装饰,是巴黎城的象征。两个喷泉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实际上这两个喷泉是罗马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lafontainedesmers)。
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也是被誉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六大广场之一。
地址:Place de la Concorde 75008,Paris
乘坐地铁1、8号线,在Concorde站下车可到达 [56]

战神广场

战神广场位于埃菲尔铁塔与巴黎军校之间,长780米、宽220米。战神广场见证了法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如1790年7月14日的“巴士底监狱日”(Bastille Day),也就是后来的法国国庆日,1840年拿破仑一世的出征仪式等。这个广场的名称来自罗马的战神广场,原本是一个士兵演习场,法国大革命时期经常被选用举办全国性大型节日,也是蒙哥费埃兄弟进行第一次热气球飞行的地方。19世纪,战神广场曾以建筑和短期篷房迎接过数次世界博览会。为1889年世界博览会建造的艾菲尔铁塔就是其中之一,它标示着法国大革命的一百周年。这个长方形的大花园有大片绿地、绿树成荫的小径、一些水池和小岩洞铺展而开,此外,还有雕塑、儿童游乐场以及正对着军事学校的和平墙。花园免费开放,为艾菲尔铁塔及坐落在塞纳河对岸的特洛卡代罗广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野。这里定期举办大型音乐会,也可以观看7月14日举行的法国国庆的烟花。 [28]
地址:avenue Joseph Bouvard, 75007 Paris
乘坐地铁6号线,在Bir-Hakeim站下车可到达 [56]

夏悠宫与特洛卡代罗花园和广场

夏悠宫(Palais de Chaillot,也译作夏约宫、夏洛宫)所在地区称特洛卡代罗(Jardins du Trocadéro),与埃菲尔铁塔隔河相对。夏悠宫原是建于16世纪属于凯瑟琳.德.美第奇皇后的“小乡村”别墅,…直到1878年为1889年世界博览会人们在这里建造了特洛卡代罗(Trocadéro)展览馆,是一座形如罗马斗兽场的圆形拱窗建筑,并伴有哥特式的两座高塔。到1937年万国博览会,为建造夏悠宫而改建了原来的建筑。建筑主体分为东西两翼两座近200米长的弧形建筑,有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般宏大的弧形柱廊,以张开双臂的姿态拥抱着特洛卡代罗花园。建筑主体由人类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法国古迹博物馆建筑历史博物馆4大馆组成。海军博物馆于1827年创立,陈设各种与海洋有关的文物,如船只模型、遗骸、雕刻、绘画等。法国的海事发展,都曾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类博物馆则以人类学和考古学为主题,馆内文献丰富,藏品众多。古迹博物馆主要展示从古罗马时期至今的各种古迹文物,而建筑历史博物馆则展现了从千年前到现在的建筑历史。特洛卡代罗广场面对夏悠宫的正门,广场上立有一战时法国英雄福熙元帅的骑马雕像,平台下是极为壮观的特洛卡代罗花园的雕塑喷水池。夏悠宫隔塞纳河与埃菲尔铁塔相对,而特洛卡代罗广场是与埃菲尔铁塔合影的最佳拍摄点。游客在此赏景拍照之外,也可进行一场精彩纷呈的博物馆巡礼。 [9]
地址:17 Place du Trocadero
乘坐地铁6号线,在 Trocadero下车可到达 [56]

巴士底广场

巴士底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是原名“巴士底要塞”、国人所熟知的巴士底狱遗址,其历史可追溯到1356年。15世纪时,巴士底堡垒被路易十一改造成了国家监狱,这时主要关押的实际上是国王的私敌。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其中国人所熟知的电影“铁面人”就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巴士底广场是法国历史的见证之一: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奋起反对法国王室专制的巴黎市民摧毁,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拆下来的石块一部分用于建造协和桥,一部分被送到法国各省省会,做成了各种不同的雕塑。1830年,持续3天的“七月革命”赶走了波旁王朝的末代国王查理十世,新国王路易·菲利普决定在广场中央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直径4米,人称“7月圆柱”,是为了纪念1830年的七月法国革命再次推翻封建帝制,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后来,第二共和国又在七月柱上刻上了1848年二月革命中牺牲的烈士姓名。从此,过去代表封建专制的巴士底广场变成了共和国的象征。
地址:Place de la Bastille
乘坐地铁5号线,在Bastille站下车可到达 [56]

共和国广场

共和国广场(Place de la République)是巴黎著名广场之一,位于塞纳河右岸,在市中心偏东北方向,处于三区、十区、十一区的交界处。共和国广场呈长方形,长280米,宽120米,且是西北--东南倾斜方向。广场中心有共和国女神——右手高高地举着橄榄枝的玛丽安娜女神雕像,她代表着法国共和的理念。雕像下方由12块浮雕围成,介绍了法国的一段历史《网球场誓言》《巴士底日》《瓦尔密战役》《法国七月革命》等。它常常是各种政治集会的场所,工会组织的罢工游行多数以它为起点或终点。经过重新改造后,这里主要成为休闲之所。
地址:Place de la Republique
乘坐地铁3号线,在共和国广场站(Republique)下车可到达 [52] [56]

旺多姆广场

旺多姆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号称“巴黎珠宝箱”,法国最高级的珠宝品牌都在这里设立了专卖店,法国最昂贵的丽兹饭店也在广场一角。17世纪末,路易十四觉得巴黎的公共建筑太少,遂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广场。广场本身的风格非常简朴庄重,是由两座U形大楼围合而成。广场中央耸立着44米高、总重量达251吨的旺多姆青铜巨柱—凯旋柱,那是拿破仑命令将1805年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从俄奥联军那里缴获的1200多门炮熔化之后铸成的,雕饰着战争场面浮雕,顶上是拿破仑的雕像,他头戴王冠,手持权杖,神态坚定威严。凯旋柱基座四周雕刻着法国军队的英姿,基座南侧有一入口,内部有一螺旋形上升的楼梯。 [3] [6] [10] [29-32] [53]
地址:Place Vendome
乘坐地铁3、7、8号线,在巴黎歌剧院站(Opera)下车可到达 [56]

孚日广场

孚日广场是法国巴黎最古老的广场,最初称为皇家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由亨利四世兴建于1605年到1612年。孚日广场是一个造型优雅的四方广场,每侧长度为108米,环绕广场的是连为一体的豪宅,由39幢红砖建筑连接圈围而成。外墙统一使用白石材和红砖,屋顶是灰黑色板岩,底层为连拱廊,宽阔二别具一格。亨利四世希望广场宽阔而秀丽,能够让巴黎人有一个散步和消遣的地方,还能够举行仪式和庆典。可以说孚日广场是巴黎现存最早的经过完整设计的公共空间,它远在巴黎现代化改造之前。1800年,拿破仑下令以第一个纳税省——孚日省的名字正式为广场命名。1832年至1848年,维克多·雨果曾住在孚日广场6号楼,现在这里成了雨果纪念馆。还有很多名人如黎塞留阿尔丰斯·都德曾住在这里。大仲马在小说《玛尔戈王后》里对孚日广场有过精彩的描写。 [33]
地址:Place des Vosges
乘坐地铁5号线,在Bastille站下车可到达 [56]

杜乐丽花园

杜乐丽花园位于塞纳河右岸,卢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杜乐丽花园是由王后玛丽·德·美第奇于1564年时为了兴建杜乐丽宫所设计的,花园的布局仿照美第奇王后的故乡——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花园,布局对称,并种植了来自意大利的柠檬、柑橘等植物。杜乐丽花园是巴黎市中心最大和最古老的花园,面积达28公顷。杜乐丽花园也是巴黎最令人着迷的花园之一,花园中有许多雕像,有“露天博物馆”之称,青铜雕塑作品具有庄严的气氛,而整齐清爽的景观设计则是典型法国花园的特色。雕塑作品主要有:Pierre Bourdict(1684-1711)的《台伯河》(Le Tibre),雕塑的主体是流经罗马的台伯河河神,小孩是罗马城缔造者、孪生兄弟罗莫洛斯(Romulus)和雷穆斯(Remus)。François-Léon Sicard(1862-1934)的《好撒玛利亚人》(Le Bon Samaritain),圣经故事。Louis Ernest Barrias的雕塑作品《斯巴达克斯的誓言》(Le Serment de Spartacus)。Aimé Millet(1819-1891)的《雅典娜庇护下的卡桑德拉》(Cassandre se met sous la protection de Pallas)。Laurent-Honoré Marqueste(1848-1920)的《半马人涅索斯掠走得伊阿尼拉》(Le Centaur Nessus enlevant Dėjanire)。其雕塑主题除了神话、圣经中的人物,也有现代人物、动物等。
地址:Place de la Concorde 75008,Paris
乘坐地铁1号线,在卢浮宫站(Palais-Royal-Musee du Louvre)下车可到达 [56]

卢森堡公园

卢森堡公园位于塞纳河左岸,是巴黎市内最大的法式公园。这是一座美丽如画的公园,有许多思想家、诗人题辞的半身塑像与纪念碑。 卢森堡公园是亨利四世的王后玛丽·德·美第奇在1615年建造的,王后的家乡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她依照家乡的景波波里花园建了卢森堡公园,其它按她家乡景色建的还有杜乐丽花园和亚历山大三世桥右岸桥头的绿化带。卢森堡公园里最幽静的地方是位于公园东北角的“美第奇喷泉”。1801年,卢森堡公园向公众开放,这也是第一个向巴黎人开放的公园,受到很多作家如雨果、萨特海明威巴尔扎克的喜爱。卢森堡公园在大革命期间曾作为监狱。卢森堡宫今天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参照意大利佛罗伦萨彼堤宫而建。公园内的各个角落有100多座雕像和雕塑作品,展示着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动物以及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央的平地上还竖立着法国多位皇后及杰出女性的雕像,包括卢森堡花园的建造者王后玛丽·德·美第奇。雕塑作品主要有:达鲁(Jules Dalou,1838~1902)-《德拉克洛瓦纪念碑》;让-巴蒂斯·卡尔波(Jean-Baptiste Carpeaux,1827-1875)-《天文之泉》(Fontaine de l'Observatoire)。 这个喷泉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之一”。喷泉的下部是青铜烈马群像,中间的圆台上,四个青铜裸体少女形象共同顶起一个象征着地球四季轮回的圆球。巴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ederic Auguste Bartholdi,1834-1904年)-《自由女神像》,这是当年法国送给美国自由女神像原版的蓝本;Jules Blanchard (1832-1916)—《真理之口》(the Mouth of Truth)。 [34]
6th Arrondissement of Paris ,75006
乘坐地铁4号线,在Saint-Placide站下车可到达 [56]

蒙梭公园

蒙梭公园位于凯旋门东北方不远,面积12公顷,由艺术家Carrogis Carmontelle 设计,将这里打造成一座英式花园,如许多弯曲的人行道和不经意摆放的雕像艺术品:缩小版的埃及金字塔、荷兰风车,以及希腊廊柱、罗马神殿和中国堡垒等,它们不但共同构筑了园内美丽的风景,也让这座花园有了不一样的人文底蕴。微风拂过,低垂的杨柳轻掠湖面,挑出粼粼波光,曲径通幽的树林中静立着被鲜花围绕的精致雕塑和历史遗迹。蒙梭公园不像一般的法国公园,比如卢森堡花园、杜乐丽花园、巴黎植物园、凡尔赛花园、枫丹白露花园等横平竖直、几何图形;而是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小桥流水,错落有致,颇有情调。其实说是英式花园应不准确,因为英国本来没有这种公园,而是从中国苏州园林学了去,再输出到法国。据说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1840-1926)的夫人特别喜欢到这里散步,莫奈就陪她到这里,还创作了以《蒙梭公园》为名的精彩画作,让许多人都为画中呈现出的梦幻景色而着迷。同时,这里也是莫泊桑小说《俊友》(一译《漂亮朋友》,1885年)里人物的一个约会地点。游客如果按照小说描写的情节重走,会惊讶于其地形描写的精确。1897年,一个叫韦尔莱特的雕塑家,又在池塘与北门之间的草坪上,竖了一座莫泊桑与小说中人物的纪念碑,小说家半身像巍然耸立,而他塑造的老板娘则半躺在“上帝”脚下,徐娘半老,体态丰满,风韵犹存......。小小的蒙梭公园,画家来过,小说家来过,雕塑家来过……真人、虚拟与园林合璧,相伴着走入永恒,给后人留下了谈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除此之外,这里还曾经是电影《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的场景之一...... [24]
地址:35 Boulevard de Courcelles
乘坐地铁2号线,在Monceau站下车可到达 [56]

巴黎植物园

著名的巴黎植物园位于塞纳河左岸,紧邻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植物园不仅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植物园,而且其附设的动物园在世界动物园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被称作是一个植物的“博物馆”。巴黎植物园历史悠久,是17世纪路易十三王朝时代开辟的“皇家草药园”,由路易十三的两位御医让·埃罗阿尔和居伊·德·拉布罗斯于1626年兴建。直到路易十四时期扩大范围,占地面积23.5公顷,收集、种植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成为一座皇家植物园,前后历时五十余年。植物园的小径在鲜花簇拥下,把植物园分为几个部分:植物学院、阿尔卑斯花园、玫瑰园、迷宫和鸢尾花园等。 [35]
地址:57 Rue Cuvier,75005 Paris
乘坐地铁7号线,在Place Monge站下车可到达 [56]

塞纳河畔的喷泉

播报
编辑
喷泉是一个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观,也是一个城市建筑艺术的明信片,其喷泉大小形状各异,真实地反映了它们所建时代的建筑风格。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象巴黎这样,拥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喷泉,而且个个艺术价值都极高。巴黎最早修建的喷泉可以追溯到16世纪,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数目超过了350个,不过,由于战争,特别是俄法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的不少喷泉遭到了毁坏,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喷泉还有288个。巴黎喷泉发展史上,有两个人物必须一提,一个是劳伦斯,另一位是拿破仑。劳伦斯是英国的一位富豪兼慈善家,为解决巴黎市民饮水困难,他亲自设计并出资,在巴黎不同地点修造了数十个喷泉,后人于是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他出资修建的喷泉。拿破仑在巴黎喷泉发展史上也功不可没,当拿破仑刚刚即位时,先是命人修补了一些毁坏的喷泉,清净了水源,其次又新修了15座喷泉。再次,他还开发了巴黎的第一条运河。最后,为打击不法商人霸占喷泉,出售泉水,拿破仑还专门制定了法律,规定巴黎所有喷泉的泉水全部免费给居民使用。

协和广场喷泉

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两侧修建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这两个喷泉着意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技术及江河航运技术。实际上这两个喷泉只是罗马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北边是河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广场南边是海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mers)。喷泉各有一个三层喷水池,喷水池上有6个精美的青铜雕美人鱼,手中各抱一条鱼。在圆形的水池中,一群祼体女神各抱金色的鲤鱼、海豚等。“河神喷泉”中心的上下两组雕塑以河为主,上层是几个赤裸稚嫩的小天使戏水,下层是三位姿态各异、上半身赤裸、着绿色长袍的仙女簇拥着美丽的河神,她们是怀抱葡萄的收获仙子、手捧鲜花的爱情仙子和象征甜蜜的水果仙子。“海神喷泉”的设计、形式与“河神喷泉”无异,只是所有人物的动态不一样。三仙子是与海洋的珍珠仙子、贝壳仙子和珊瑚仙子,主神是男性的大西洋海神。

卢森堡公园喷泉

“美第奇喷泉”位于卢森堡公园的东北角,这座意大利风格的雕塑,是法国雕刻家Auguste Ottin(1811-1890年)的雕塑作品《波吕斐摩斯突袭阿喀斯与伽拉忒亚》,描述了波吕斐摩斯(希腊神话中吃人的独眼巨人)发现了正在偷情的伽拉提亚(海中女神)和绝世美少年阿喀斯。巨人波吕斐摩斯的偷窥、愤怒,以及沉溺情海中而不知危险临近的伽拉提亚和阿喀斯 。公园中另一著名喷泉是让-巴蒂斯·卡尔波(Jean-Baptiste Carpeaux,1827-1875)-《天文之泉》(Fontaine de l'Observatoire,或译为天文台喷泉)。喷泉的下部是青铜烈马群像,中间的圆台上,四个青铜裸体少女雕像(表示欧洲、亚洲、非洲及美洲)共同顶起一个象征着地球四季轮回的地球仪。这四大洲是雕塑的主题,整个作品是象征天主教向全球布教的理想。作者以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技法,让四个裸女能一边共同支撑地球仪,一边又能出现集体旋转舞蹈的效果。

斯特拉文斯基喷泉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喷泉(Stravinsky Fountain)位于圣梅利教堂 和蓬皮杜中心之间,这是一个异想天开的16个雕塑作品装饰的喷泉,也可以算是一个独创的作品。到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游览,除了惊异于这座外形奇特的建筑物外,也会对这个名叫《斯特拉文斯基喷泉》的水池艺术作品留下深刻印象。在那个水池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彩绘雕像,其中有横卧的美人鱼、站立的鸟头人身像、展翅的鸟、盘旋的蛇、伸长鼻子的大象和充满生气的骷髅头。所有这一切都在电动装置的作用下,一边旋转一边喷水,整个水池就像一个儿童游乐场。这组转动不息的机动装置就是由新现实主义艺术家坦戈利和他的妻子尼基·德·圣法尔合作完成的作品。

四季喷泉

四季喷泉
四季喷泉(Fontaine des Quatre-Saisons)位于塞纳河左岸Grenelle街57-59号,是18世纪在巴黎兴建的30个向居民提供饮水的公共喷泉中最大,最华丽的一个,由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的皇家雕塑家布夏冬完成于1745年。四季喷泉虽然规模宏大,装饰精美,但是却位于狭小的街道,水量不大。四季喷泉是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公共建筑在巴黎幸存的最好实例。占据中心位置的女人代表巴黎市,她坐在宝座上,头戴王冠,穿着华丽,手握船头。两侧的人物分别代表塞纳河和马恩河。建筑物两翼的装饰包括四个壁龛与浅浮雕人物代表四季。

圣米歇尔喷泉

位于塞纳河左岸圣米歇尔广场,这是左岸拉丁区比较热闹的地方。周围是奥斯曼式建筑,在中间广场的一面山墙上,雕塑着奥斯曼男爵重建巴黎时的最后一个大型墙壁喷泉,具有法国文艺复兴建筑特征,最上面是仙女托着巴黎市徽章,中间是天使长圣米歇尔屠恶龙,两边共有四根科林斯柱。下边是两个长着翅膀的翼龙,口吐喷泉。整个墙壁喷泉,从上到下,非常美丽壮观。 [52] [56-57]

塞纳河畔的雕塑

播报
编辑
城市经历了历代的沧桑,任何一个城市,它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等方面决定了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雕塑体现出了一个城市的历程,城市雕塑是一种识别体系,它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一种文化的底蕴,也是关于历史文脉、文化信息的一种传达,更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
作为世界艺术之都、世界文化之都,巴黎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雕塑杰作可谓数不胜数,有古代希腊、罗马、埃及、中东的世界珍品,也有写实性突出的近代佳作,也不乏思维跳跃的后现代作品,总之,这是一个能寻找跨越几千年雕塑杰作的城市。
雕塑按照材料分类可分为石雕、铜雕、泥雕、蜡塑等多种类型。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有人物(包括神话人物)、动物,静物、还有妖魔鬼怪等等。材质主要有石质、金属、蜡等等。大致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等。在这里,将把塞纳河畔的雕塑按馆藏珍品、广场雕塑、建筑雕塑、博物馆、蜡像馆等分别介绍。

馆藏雕塑珍品

在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有数不甚数的馆藏珍品。卢浮宫的馆藏珍品有相当一部分具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而奥赛博物馆主要是近几百年历史的雕塑珍品。
在卢浮宫除了众所周知的《米洛的维纳斯》(材质为大理石,由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材质大理石,创作年代约为公元前190年,于1863年被发现于爱琴海东北部的小岛萨莫色雷斯岛)外,还有:《马利的骏马》材质为大理石,由大纪尧姆·库斯图(Guillaume 1er Coustou)创作于1743年-1745年,是国王路易十五(Louis XV)定制的,1795年放置在协和广场与香榭丽舍大街街口处,1984年被移入卢浮宫博物馆保存,现协和广场处为其复制品。《汉谟拉比法典》材质为玄武岩,约创作于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间,出土于伊朗。《汉谟拉比头像》材质为闪长岩,约创作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土于伊朗。《盘腿而坐的书吏》材质为石灰岩,约创作于公元前2620年-公元前2500年间的埃及古王国时期,出土于埃及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附近。《克罗顿的米隆》材质为大理石,作者为法国雕塑家皮埃尔·皮热(Pierre PUGET),创作于1671-1682年。作品中的米隆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一位著名的运动员,多次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
奥赛博物馆珍藏的主要有罗丹(1840-1917)的作品:《地狱之门》、《青铜时代》、《吻》、《永恒的年纪》,以及罗丹的学生、模特卡米尔·克劳岱尔(1864-1943)的作品《成熟的年纪》。还有Jean-Baptiste Carpeaux的《舞蹈》,这件作品原件在奥塞博物馆,复制品在巴黎歌剧院门口;以及Alexandre Schoenewerk的《年轻女囚》、《缪斯》、Henri Chapu的《圣女贞德》、Auguste Clesinger的《被蛇咬的女人》、Pierre Louis Rouillard的《马与爬犁》等等。 [36]

巴黎街头名人雕塑

名人雕塑述说着民族的历史,凝聚着人民的精神和传统,代表着每一历史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反映着自古至今人们的无限追求、执着与信仰,展现处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塞纳河畔的名人雕塑,就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在塞纳河畔沿岸街头,随处可见历史名人雕塑,如:旺多姆广场青铜柱纪念碑上的拿破仑(1769-1821);香榭丽舍大街靠近大皇宫位置的二战历史伟人戴高乐(1890-1970),靠近小皇宫的二战历史伟人丘吉尔(1874-1965);孚日广场的路易十三、卢浮宫广场的路易十四(1638-1715),卢浮宫不远处的著名法国英雄圣女贞德;巴黎圣母院教堂广场上的“西欧之父”查理曼大帝,罗马教皇圣若望·保禄二世、新桥桥头的亨利四世;夏悠宫旁的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和一战时的协约国总司令福熙元帅,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亚历山大三世桥头的南美解放英雄西蒙·玻利瓦尔,还有邻近凯旋门拉斯巴依大道上的巴尔扎克,等等...... [36]

塞纳河畔广场、花园、公园、街头雕塑

每个城市的雕塑都与城市的文化环境等因素相联系,各具特色。几百年辉煌的历史给巴黎留下了神圣的光环,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奠定了独特的文化基础。巴黎城市雕塑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居世界前列,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19世纪,以罗丹为首的法国雕塑艺术家在巴黎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罗丹、乌冬、雷蒂奥、马若尔和布德都在巴黎留下了伟大的雕塑作品,让每一个来到巴黎的人都为这些艺术经典所震撼,也为世界增添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漫步塞纳河畔,街头、绿地、广场和桥身甚至地铁站台,都遍布着各个时代、各种类型、各个流派的浮雕、铜雕、石雕和镶金人物雕塑,其风格或传统写实,或恣肆张扬,或简洁抽象,都承载着典故与传奇,情感与思想,体现着巴黎作为艺术之都的包容与大气,使整座城市俨如一座露天雕塑艺术博物馆。
协和广场的雕塑主要有: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海神喷泉与河神喷泉、马利的骏马、埃及方尖碑。杜乐丽花园中有许多雕像,有“露天博物馆”之称。其雕塑主题有神话、圣经中的人物,也有现代人物、动物等。卢森堡公园内的各个角落有100多座雕像和雕塑作品,展示着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动物以及一些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这里有法国诸位皇后(包括卢森堡公园的建造者玛丽亚·冯·美第奇王后)及杰出女性的雕像。其介绍和图片请详见协和广场、杜乐丽花园以及卢森堡花园章节。
除了广场、花园与公园外,塞纳河畔的街头也无处不存在雕塑。

塞纳河畔建筑雕塑

巴黎的美,不仅因为它拥有收藏无数珍宝的卢浮宫、雄伟壮丽的凯旋门、奢侈豪华的香榭丽舍大街商店,而且还包括着那些经过无数岁月洗礼、并承载法兰西文化的建筑雕塑,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巴黎歌剧院、凯旋门、亚历山大三世桥等。巴黎之美不能只在心中感受,它更需要人真心地去阅读,去一步一步地丈量,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美。巴黎是感性的,它的美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需要人走近它去感知、去品味。如果在塞纳河右岸从巴黎圣母院开始,先到卢浮宫,然后经过歌剧院大街到巴黎歌剧院,再顺着奥斯曼大道到凯旋门,会发现这一路经过的街道、广场、花园、宫殿无处不存在各个时代、各种风格、美不甚收的雕塑。而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巴黎歌剧院、凯旋门的建筑雕塑可以说是塞纳河畔建筑雕塑艺术的极品。其介绍和图片请详见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巴黎歌剧院以及凯旋门章节。

罗丹博物馆

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博物馆(Musée Rodin)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梵伦纳小路77号,由著名建筑师JEAN AUBERT设计。罗丹是欧洲两千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罗丹博物馆的显著特点在于,除了室内的主体展馆外,还有一个美不胜收的花园。花园里有他的举世皆知的、成为西方艺术的图标的作品《思想者》和《吻》,更使此地熠熠生辉。在葱茏的树木中遍布着精美的雕塑是罗丹博物馆的显著特色。游客在花园中一边漫步,一边欣赏大师的杰作。花园里也有很多罗丹的雕塑及复制品(原件在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著名的《地狱之门》,《巴尔扎克》,《加莱义民》,这些青铜雕塑品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户外树林间,与自然园区浑然一体。
罗丹生前和他的学生、模特,同为雕塑家的卡米尔·克劳代尔同居,并为罗丹生了两个孩子。可以说,从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近代,欧洲找不出能与卡米尔相媲美的模特、灵感的源泉。不仅如此,卡米尔也是一位雕塑天才!过去全世界都知道,法国曾出过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罗丹的《思想者》在世界上处处可见。现在,从法国到欧洲都已经明白一个事实:更加伟大的是一个女人——卡米尔·克劳代尔(Camille Claudel,1864-1943)。由于一个18 岁的女孩子和一个42 岁的功成名就的大师之间,突发了一场延续20 年的浪漫史,雕塑史上的一段历史传奇发生了,一批艺术奇迹诞生了。 原来一位作品“平庸、粗俗,主要特点仅仅是脱离了神话和寓言题材而已的一位雕塑教授”,由于美丽惊人、激情洋溢、活力四射,寄身在一个魔鬼身材里的卡米尔的到来......,迎来了罗丹的黄金时代。罗丹的这段“黄金时代”,现在被称为“卡米尔时代”。 以往对卡米尔的介绍:卡米尔是罗丹的学生,模特,知己,情人。现在对卡米尔的介绍,已经去掉了“学生”一词。欧洲媒体评论:“卡米尔是天才”,“天才是不需要老师指导的”。何况,最后是“老师盗窃了学生的作品,还盗窃了学生的爱情”,“心碎了的卡米尔,愤怒地砸碎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疯了”:1913年,卡米尔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最后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最后的将近30年。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罗丹“雕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的《思想者》原型,原来是来自卡米尔《地狱之门》正中间一个思考的男性坐像的放大版。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是克劳代尔为罗丹提供了大量的构思,有些作品甚至直接出自克劳代尔之手。现在巴黎“罗丹博物馆”里,最多的展品不是罗丹的、而是卡米尔·克劳代尔的作品。 [24]
地址:Musee Rodin,79 rue de Varenne
乘坐地铁8号线,在Invalides站下车可到达 [56]

巴黎格雷万蜡像馆

格雷万蜡像馆位于塞纳河右岸蒙马特大街10号,于1882年6月5日开馆迎宾,这是一座经过改建的古老建筑,以对博物馆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雕塑师、舞台服装设计师阿尔弗雷德·格雷万(Alfre Grevin)的名字命名。在世界上众多的蜡像馆中,巴黎格雷万蜡像馆以其资深的历史,100多年的工艺,独特的场地和高贵的气质而著称。格雷万蜡像馆全馆有三百多位蜡像人物,其特点在于人景合一,将古往今来的著名人物还原于最能表现其身份及成就的场景中,以剧场的形式来介绍昔日与现当代名人的生活。这里存放着众多政治家、文学家、运动员、演员和歌手等知名人士的蜡像,如:教皇保罗二世、奥巴马特朗普帕伯罗·毕加索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查理·卓别林夏尔·戴高乐萨科齐阿诺·施瓦辛格迈克尔·杰克逊舒马赫成龙郎朗……从演员,歌星,运动员到政坛和商界人才。每年吸引参观者约百万人次。 [37-38]
地址:10 Boulevard Mortmartre,75009 Paris
乘坐地铁8号线,在Gaands Boulevards站下车可到达 [56]

法国政府宫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播报
编辑

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位于塞纳河右岸,临近凯旋门与香榭丽舍大街。爱丽舍宫是巴黎著名古建筑,“爱丽舍”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乐土、福地”。1718年,戴佛尔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盖了这座宫殿,取名“戴佛尔宫”,由建筑师阿尔曼-克劳德·莫莱(Armand-Claude Mollet,1670-1742)主持设计。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其妹夫缪拉元帅于1805年购得这座公馆,更名为“爱丽舍宫”,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亦曾在此宫殿居住。1873年起,爱丽舍宫便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府,也是法国最高权力的象征,它的主楼是一座两层高的欧洲古典式石建筑,典雅庄重。宫内金碧辉煌,每间客厅的面壁都用镀金钿木装饰,墙上悬挂着著名油画或精致挂毯,四周陈设着17、18世纪的镀金雕刻家具,厅内陈列着珍贵艺术品以及金光闪烁的座钟和大吊灯,宛如一座博物馆。现在爱丽舍宫的主楼二楼是总统办公和生活的地方。 [39]
地址:55 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 75008 Paris
乘坐地铁1号线,到Champs-Elysees-Clemenceau 站下车可到达 [56]

波旁宫

波旁宫坐落于法国巴黎塞纳河的左岸,是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而建,名字也是源于波旁公爵夫人,由意大利知名建筑师设计,建成于1728年。自1789年以后,波旁宫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波旁宫的东部为杜伊勒里宫,处处散发着法国特有的浪漫气息。宫殿宏伟壮观,典雅而又不失古典美。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优雅而又精致。波旁宫的内部相当豪华壮丽,虽然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内部装饰依然如新,宫殿神圣而又庄严。
地址:33 Quai d'Orsay, 75007 Paris
乘坐地铁1号线,在Concorde 站下车,穿过协和广场桥可到达 [56]

西岱宫-古老王宫-古监狱-巴黎司法大厦

要说留存至今最古老的王宫,西岱岛上西岱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法兰克王国奠基人克洛维一世下令建造了西岱宫,而西岱(la Cite)在法语里有“区域”的意思,类似英语中的“City”,因此最早的巴黎城区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如今西岱宫的宫殿区域被分割成了多个部分,对游客开放的有两处:一处是久负盛名的圣礼拜堂,而另一处则是巴黎裁判所附属监狱(又称巴黎古监狱)。宫殿剩下的部分,目前是法国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大审法院的办公地址。在法国历史上,西岱宫在十三世纪之前一直是法兰西王室居住的地方,而巴黎古监狱过去是西岱宫的一部分。到十四世纪时腓力四世为了巩固王权,将王室所居住的宫廷发展成了行政司法部门,又将巴黎高等法院带入王宫,形成了司法宫。十四世纪末期,查理五世搬出西岱宫移居至圣波尔宅邸。为了对司法宫和监狱加强管理,他任命了一位有司法大权的总管,并将王宫的部分区域改建为监狱。在随后的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古监狱成了重要的羁押场所,这里曾经囚禁过4000多人,其中包括2600名贵族,许多囚犯从那里走上了断头台,而最有名的是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就是从这里走出,被押往协和广场走上断头台的。William Hamilton的油画《玛丽·安托瓦内特离开古监狱》(1794年)就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
圣礼拜堂是一座皇家中世纪哥特式礼拜堂,由路易九世下令兴建,于1242年至1248年间修建而成,建造的目的旨在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以巧夺天工的彩色玻璃窗著名,与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玻璃窗齐名。圣礼拜堂装饰的非常豪华,以镀金和大理石装饰。圣母像是圣殿的主保圣人,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最开始的时候礼拜堂的上层供人瞻仰,只有国王、皇室成员才可以进入。目前豪华的礼拜堂上层是圣物藏所,收藏有耶稣受难时所戴的荆冠、受难的十字架碎片等,其中荆冠购得之价钱比修建圣礼拜堂的花费更为昂贵。基督信徒们相信,在耶稣受难前,罗马士兵曾强迫耶稣戴上了这顶荆棘冠,因此它是基督教信仰中历史最悠久的圣物之一。1239年,法国国王“圣路易”(路易九世)从曾劫掠了拜占庭帝国首都的威尼斯人处购得了该荆棘冠。礼拜堂内虔诚颂扬耶稣受难的雕塑与彩绘玻璃窗,使礼拜堂沉浸于光影与色彩之中,使人感觉如同进入天国耶路撒冷一样。自从圣礼拜堂建成以来,其彩绘玻璃窗就享有盛誉,玻璃橱窗上绘有1000多个《圣经》故事。在祭台的轴向彩绘玻璃之上,描绘了圣约翰的先知之书《启示录》。在玫瑰花窗的中心,描绘了耶稣于末日带着荣光归来,对活着或者死去的人进行最后的审判。 [40]
地址:2 Boulevard du Palais, 75001 Paris
乘坐地铁4号线在西岱站(Cite)下车到达 [56]

马提尼翁府

马提尼翁府(马提翁宫)是法国总理的官邸,位于塞纳河左岸巴黎第七区瓦雷讷街57号。在法国,包括总统府在内的不少政府机构都设在有上百年历史的私人官邸,总理府马提尼翁宫也不例外。一直到1922年前这里都是法国贵族的私宅。二战后,1944年戴高乐将马提翁宫作为法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两年后马提翁宫正式成为法国总理府邸。马提翁宫占地3公顷,由两位园艺建筑师于1725年构思初建了马提尼翁宫花园。1902年由当时巴黎最富盛名的园艺建筑师阿奇里斯•迪歇纳重新翻修。马提翁宫花园是古典法式花园与英式传统花园的结合,花园布局对称,中轴道边栽种两派椴树,显示着传统法国花园的规范;园中散落一些小树丛,看得出英式花园的随意。马提翁宫花园可以算是巴黎最大的私人花园,毫无疑问也是巴黎最漂亮的花园之一。
由于马提翁宫是法国政府办公场所,游客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参观。其开放时间为:从十一月到次年三月下午1点到5点;从四月到十月下午1点到6:30,参观者需要从马提翁宫后面进入总理府花园。 [55]
地址:57 Rue de Varenne, 75007 Pari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缩写UNESCO)总部大楼位于塞纳河左岸德丰泰诺伊(deFontenoy)广场7号,邻近战神广场,于1958年11月3日落成。教科文组织总部是现代建筑的瑰宝,也是20世纪几位标志性建筑师合作的成果。这座平面呈Y形的建筑物(绰号为三叉星‘three-pointed star’),由美(马塞尔布勒Marcel Breuer,建筑设计)、意(皮埃尔·路易吉·涅利Pier Luigi Nervi,结构设计)、法(伯纳德·泽福斯Bernard Zehrfuss)三国建筑师共同设计,此外由一个多国建筑师咨询团队联合审议,其中就包括了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先驱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以及马克利厄斯和罗杰斯等,可谓大师云集。大楼的造型在当时已属前卫,装饰非常简洁。UNESCO总部虽然是办公楼而非博物馆,但内部丰富的艺术品和文物收藏却并不逊于一座博物馆,且大楼本身就是一幢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在这里可以参观欣赏教科文组织收藏的600余件艺术品,包括米罗(Miro)、毕加索(Picasso)、贾科梅蒂(Giacometti)、考尔德(Calder)等人的重要作品。教科文组织之家全年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免费活动:音乐会、演出、典礼、放映、展览和会议,对公众免费开放。教科文组织还专门为14-17岁的学生提供专题(如:公民权利、和平、女童教育、言论自由、体育价值观、海洋和气候变化)辩论会。在这里读者可以直接查阅教科文组织(或在其主持下)发行的几乎所有档案和出版物,以及教科文组织专门领域的一些学术书籍。该组织的文件、音频和视频档案(链接发送电子邮件)可根据要求访问。
这里建有一个宽容广场,由一位以色列艺术家设计。广场上矗立着一棵树和一面石墙,石墙上依次用希伯来文、阿拉伯文、法文、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印度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俄文10种文字镌刻着广为人知的UNESCO组织法序言首句: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地址:No. 7, place de Fontenoy ,paris [41]

塞纳河与文学艺术

播报
编辑

塞纳河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摇篮

巴黎凝聚了太多文学艺术的巅峰,文学、音乐、建筑、绘画、雕塑,毫不夸张地说,巴黎是欧洲文化的中心,巴黎也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而塞纳河便是文学艺术的母亲,哺育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界的巨人。巴黎的生活场景就是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奥诺雷·德、大仲马小仲马乔治·桑司汤达罗曼·罗兰加缪莫泊桑等大文豪创作的源泉。而塞纳河更是印象主义画派的母亲,哺育了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也哺育了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巨匠。如果游客是雅好绘画雕刻的性情中人,就更不能错过巴黎。在这里你随时可能与达文西、罗丹、塞尚、梵高米勒等大师的传承者相遇。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立体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你能记得教科书中多少内容,全都可以在巴黎找到实物真迹来印证。

巴尔扎克故居

大文豪巴尔扎克(1799-1850)故居坐落在第16区莱努合大街47号,这是一幢古老的建筑,建于文艺复兴时期。为了躲避债主,1840年10月巴尔扎克化名“德·布勒尼奥尔先生”搬到这里度过了7年时光。门前木牌上写着巴尔扎克的名字,这里环境清雅幽静,完全听不到巴黎喧嚣的市声。巴尔扎克故居展览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这位文学巨匠的工作间,这里摆放着巴尔扎克用过的一张黑色小方桌,以及他离不开的咖啡杯。就是在这张书桌上,巴尔扎克写出了《交际花盛衰记》、《贝姨》、《邦斯舅舅》等长篇,并完成了《人间喜剧》的部分修订工作。巴尔扎克是位非常勤奋的作家,在短短的19年的时间里写了91部小说。其次展出了巴尔扎克《老姑娘》的手稿,从初稿,修改一遍,两遍…总共有15次修改稿;巴尔扎克小说的稿件平均要修改10次左右。展览的第三部分是罗丹等艺术家创作的巴尔扎克雕塑,罗丹根据诗人波德莱尔的描写,雕塑巴尔扎克额头突起正在沉思,表情焦虑苦恼。与雨果之家相比,巴尔扎克故居展出的遗物寥寥,只能用寒酸两个字形容了。
地址:47 rue Raynouard, 75016 Paris

维克多·雨果之家

维克多·雨果之家(1802年2月26日= 1885年5月22日)即雨果故居博物馆,位于巴黎孚日广场,于1605年建成,著名大文豪维克多·雨果1832年到1848年之间的16年居住在这里,如今这里再现了这位大文豪一生的几个重要阶段的生活场景。他在这里完成了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写就了《悲惨世界》的一大部分。而雨果夫人沙龙是19世纪巴黎最有名的“文学沙龙”,是巴黎文人们最向往的地方。1902年,雨果百年诞辰之际,雨果忠实的朋友和支持者保罗·莫里斯(Paul Maurice)将整座建筑捐赠给巴黎市政府,并改造成现在的雨果故居博物馆。保罗·莫里斯除了向市政府捐赠了大量雨果生前使用过的家具和物品,雨果的绘画、诗歌、书籍和手稿等东西以外,同时也向不少艺术家,包括雕塑家罗丹定制了以雨果为主题的艺术品。最令中国游客感兴趣的应该是一间中国风格浓郁的“中国厅”,里面摆放着中国的古瓷器、书画和漆木家具。雨果故居博物馆于1903年6月30日开始向公众开放。参观雨果博物馆也就是浏览雨果的一生。博物馆的七个厅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也就是雨果一生最重要的三个阶段。
地址:6 Place des Vosges, 75004 Paris
乘坐地铁5号线,在Bastille站下车可到达 [56]

乔治·桑—浪漫生活博物馆

浪漫生活博物馆是巴黎最著名的文学博物馆之一,位于塞纳河右岸蒙马特山丘下,是一座意大利式带花园的普通楼房。建成于1830年的这座建筑原属于十九世纪前半叶画家阿瑞·谢佛尔(Ary Scheffer),他在此有大画室。之后他的侄女婿——作家欧内斯特·勒内(Ernest Renan)继承这个房子后,这里逐渐成了巴黎一个知名的艺术沙龙,在此接待了不少当时文艺界的名人,如萧邦李斯特欧仁·德拉克罗瓦屠格涅夫狄更斯乔治‧桑等人。这里是一个艺术家、作家、音乐家惺惺相惜的地方,也是一个文学、艺术、音乐思维互相撞击冒火花的熔炉。1956年这栋建筑以象征性价钱卖给国家,经学者研究修复,恢复当年的摆设,最开始并不叫浪漫生活博物馆,后来为了纪念法国浪漫时期最有名的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而改名叫浪漫生活博物馆。馆内展出了乔治‧桑的私人物品,有不少她的首饰和水彩画收藏,以重建乔治‧桑的生活为目标,充分重现法国浪漫年代上流社会的生活样貌。 [42]
地址:16 Rue Chaptal, 75009 Paris
乘坐地铁2号线,在Blanche站下车可到达 [56]

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1564-1616)书店为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两个独立的书店,第一座书店由西尔维亚·比奇(Sylvia Beach)于1919年开张,20世纪20年代成为众多作家的聚集场所,如庞德、欧内斯特·海明威詹姆斯·乔伊斯福特·马多克斯·福特等。第二家莎士比亚书店坐落于巴黎第五区,由乔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开张,为了表达对西尔维亚·比奇书店的尊敬,于1964年改为莎士比亚书店。这个传奇书店一直延续至今,并成为巴黎不容忽视的一大旅游景点,还曾出现在电影《日落之前》和《午夜巴黎》中。莎士比亚书店深受法国文人的喜爱,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很多世界名人曾现身书店之中。 [43]
地址:37 Rue de la Bûcherie, 75005 Paris
乘坐地铁4号线在西岱站(Cite)下车到达 [56]

塞纳河畔旧书摊

在路易十六(1754-1793)时期到拿破仑三世(1849-1870)时,政府批准有100多家旧书商在塞纳河畔依次设立“绿色书箱”,晨开暮闭,生意十分兴隆。这些小小的旧书摊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受保护的文物景观,是世界遗产“巴黎塞纳河畔”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绿色书箱从苏利桥(Pont de Sully)到马利桥再到卢浮宫,犹如驳船队似的绵延数公里,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图书馆。塞纳河边的旧书商约有240人,每人拥有四个木箱,他们管理着排列在河两岸的近1000个书箱。只有书商过世或放弃经营时,市政府才会重新开放申请。它们出售各国小说、诗画以及历史、地理、天文、考古、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也兼营邮票、硬币、小古董以及纪念品。政府对这些旧书摊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不用支付租金,但每周至少营业四天,不准出售新书、广告和淫秽读物。 [24]

巴黎歌剧院

歌剧与戏剧艺术也已深深地植根于法国人民的生活中。巴黎歌剧院是全世界最大的表演正歌剧的剧院,拥有2200个座位,每年都会上演许多经典名剧。歌剧院由是由时年36岁的查尔斯·加尼叶(Charles Garnier,1825-1898)于1861年设计的,建造于1862年至1875年之间,几乎集合了拿破仑三世之前所有的建筑式样。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处处都体现着皇家气派的华丽和威严,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是举世公认的拿破仑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巴黎歌剧院不仅是艺术的圣殿,更是建筑的奇迹。歌剧院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歌剧院的四周和屋顶有众多精美细致、栩栩如生的雕塑,把歌剧院装扮的分外绚丽。加尼叶亲自为歌剧院挑选了73个雕塑和14副绘画作品作装饰,这些雕塑都是典型的拿破仑三世时期作品,正门左面的一组是法国雕塑家(Jean-Baptiste Claude EugèneGuillaume)的作品《乐器》、《抒情剧》;右面的一组是法国雕塑家、画家卡尔波(Jean-Baptiste Carpeaux)1869年的作品《舞蹈》、《诗歌》,其中《舞蹈》原作存于奥赛博物馆。在歌剧院正面墙上有四尊著名作曲家的雕像: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1710年1月4日-1736年3月17日)意大利作曲家;多米尼科.奇马罗萨(1749年1月24日-1801年1月11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德意志/奥地利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剧院前厅的廊柱间,陈列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半身铜像,如莫扎特和贝多芬。正面屋顶上有两座金光灿灿的镀金青铜像,右面一座是法国雕塑家戈梅里的作品,题为“和谐”,还有一座为金色女神。剧院房顶中间的雕塑名为《阿波罗,诗歌与音乐》。
被昵称为“老佛爷”的拉法叶百货和创立于1865年的春天百货,是国人钟爱的时尚购物天堂,这两家总店均在巴黎歌剧院旁。 [3] [44-47]
地址:8 Rue Scribe, 75009 Paris
乘坐地铁3、7、8号线在Opera站下车到达 [56]

巴士底歌剧院

巴士底歌剧院建于巴士底广场的南方,原址为1859年启用的巴黎-巴士底火车站,1985年在前法国总统密特朗(1916-1996)的主张下拆除。建筑师卡洛斯·奥特(Carlos Ott)从1700名建筑师参与的国际竟标中脱颖而出,建造了巴士底歌剧院。1989年7月14日,在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时揭幕启用。巴士底广场在法国历史上是充满象征性的地点,1789年7月14日巴黎暴动的人民冲进了巴士底国家监狱,揭示出革命的开端。巴士底歌剧院被称为“民众的歌剧院”,也是国际知名的歌剧舞台,有别于加尼叶歌剧院的古典,其外观为圆弧形,透明而具银色的光泽(由玻璃、矿物和钢铁的材料组成), 有着2700个座位的大厅优雅而温暖地与蓝色花岗岩、木材、玻璃结合,提供均衡的音响效果。15.5万平方米的大楼包括了大型的装置和复杂的舞台设备,有5个移动舞台和一个可调节的乐池。歌剧院前卫的造型在动工之初曾饱受争议,在实际使用数年之后,人们才认可了它的壮丽美观与实用价值。歌剧院附近是巴黎最时髦的街区之一,夜生活热闹非凡。 [24]
地址:Place de la Bastille
乘坐地铁5号线在Bastille下车到达 [56]

香榭丽舍剧院

香榭丽舍剧院
香榭丽舍剧院位于蒙田大街15号。该剧院于1913年建成,是一座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是建筑师奥古斯特·佩雷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在巴黎的艺术世界里,香榭丽舍剧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是先锋与前卫的象征,从这欧洲第一座水泥剧院里进出的人们也大多是一些怪人物,却经常要震惊世界,比如斯特拉文斯基,比如毕加索萨尔瓦道尔·达利、洛朗桑。 [48]
地址:15 avenue Montaigne, 75008 Paris

丽都、疯马和红磨坊夜总会

丽都、疯马和红磨坊三个夜总会齐名,为巴黎三家最大的歌舞秀夜总会。国内有些人还以为这三家夜总会是色情表演,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丽都座落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香榭丽舍大街,它由意大利后裔约瑟夫和路易·克莱里科兄弟于1946年创建,他们原创的“晚餐加表演”方式被世界各地所抄袭。丽都夜总会名副其实是全球最漂亮的演艺大厅,社会名流常来此光顾,戴安娜王妃生前每年都来丽都,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丽都有自己的专座。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的丽都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赏者。 [49]
疯马位于巴黎著名的乔治五世大道,离艾菲尔铁塔和香榭里舍大街不远。1951年5月19日,阿兰·伯纳丁创办了“疯马”。他是一位先锋艺术家,并受到一个简单想法的驱使:让唯美的女性和创意成为他夜总会的灵魂。疯马是“巴黎最前卫的夜总会”,与丽都和红磨坊齐名。疯马的歌舞前卫,这里是女性美的高贵圣殿。创立之后60多年来,疯马对女性主题不断推陈出新,旋律新颖节拍动感 [50]
红磨坊始建于1889年,红磨坊由于作为传统法国康康舞的发源地而世界闻名。红磨坊的康康舞在全世界舞蹈界有标志性的地位,康康舞是一种充满吸引力的舞蹈,为法国社会的时尚。 [51]
丽都地址:116 Av. des Champs-élysées, 75008 Paris,乘坐地铁1号线,在George V站下车可到达
疯马地址:12 avenue George V, 75008 Paris,:乘坐地铁9号线Alma-Marceau站,1号线至George V – Franklin D. Roosevelt站下车可到达
红磨坊地址:82 Boulevard de Clichy,乘坐地铁2号线,在Blanche站下车可到达 [56]

天国的永恒——拉雪兹神父公墓

很多法国和欧洲的文学艺术家在年轻的时候来到巴黎,在此生活创作,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甚至死后也不忍离开巴黎。位于塞纳河右岸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就是诸多文学艺术家的最后安息之所。拉雪兹神父公墓建立于1804年,面积477546平方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在这里被葬的是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同时它也是五场大战争的纪念地。拉雪兹神父公墓被人们誉为“杰出的露天丧葬艺术博物馆”,作为巴黎最著名的历史性公墓,以其丰富多变的墓园空间,各具特色的陵墓和雕塑,以及如画般的园林绿地,向人们展现了如何将墓园以更自然化的“园林”或“纪念花园”的形式,融入到城市环境之中。自19世纪初建成以来,这里埋葬的死者超过一百万。悠久的历史、丧葬建筑和大量的名流陵墓,使这里成为巴黎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埋葬于此的名人包括有巴尔扎克乔治•比才王尔德圣西门弗里德里克•肖邦拉•封丹莫里哀博马舍都德德拉克罗瓦安格尔雅克-路易•大卫,还有现代舞的创始人、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以及《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等。能接纳这么多伟大的灵魂,让他们在此获得“天国的永恒”,也是巴黎这个伟大城市的福分和荣耀。
拉雪兹神父公墓如今已成为人们追寻历史记忆的地方,也是与故去的名人们“相会”的地方,游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在偶像的陵墓前留影或送上一束鲜花,增添了这个墓园的浪漫气息。而对中国游客来说,可能记忆深处想到的是巴黎公社社员墙巴黎公社社员墙位于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是一段灰色砖墙,弹孔深深地楔进墙中,尘封了百余年前的一夜血雨腥风。1871年5月28日,瓦尔兰、C.T.费雷等公社委员率领公社战士退到拉雪兹神父公墓进行最后的抵抗,社员墙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地方。 [24]
地址:16 Rue du Repos,75020 Paris
乘坐地铁3号线,在Pere Lachaise站下车可到达 [56]

塞纳河畔-浪漫的巴黎

播报
编辑
“如果你不懂浪漫,一定要去巴黎接受熏陶。”
蒙马特高地爱墙
浪漫的巴黎是艺术的天堂。高贵典雅的建筑,绚丽迷人的服装,优雅的举止,高雅的谈吐,从古老的咖啡厅到繁华的街道,现代与古典在这里交融。法国人有激情、有情调,他们很喜欢跟人分享这种激情,并将这种典型的法国“激情”融入到这座迷人的城市中。除了塞纳河上的“爱情锁桥”,还有蒙马特高地的瓷砖“爱墙”,上面用311种语言的手写笔迹写着同一句话“我爱你”:I love you, je t'aime(法语), ti amo(意大利语), ich liebe dich(德语)……
巴黎是全世界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塞纳河畔、浪漫香街,携手情侣散步、欣赏风景,随处可见宽广的林荫大道,接二连三的广场,无数的公园和绿地,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一一闪现。巴黎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优雅、最迷人的城市,美的梦如幻。走着走着,在不经意间会在下一个拐弯时,可能邂逅更为美丽的景色。那成片的青草,似锦的繁花,再加上充满诗意的恋情,这一切都让人觉得只有巴黎才能当得起“浪漫之都”的美誉!巴黎是一座真正的文化、艺术、浪漫之城,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达到了无可匹及的巅峰,当之无愧地在全世界享有最浪漫城市的美誉。
巴黎是一座不夜之城,是一座爱情之城,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巴黎,即使他们从未去过那里,他们也都盼望去巴黎享受美妙的浪漫时光,去塞纳河畔欣赏美丽的建筑,品味精致的美食和闻名天下的法国美酒......
巴黎的浪漫是不能用文字完全表述得清的,就像徐志摩说的那样“到过巴黎就一定不会再稀罕天堂。”巴黎的浪漫不仅来源于巴黎的历史感,来源于巴黎的名胜古迹,还来源于巴黎每个角落都暗涌的罗曼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