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維尼翁

鎖定
阿維尼翁(Avignon)是法國東南部城市,沃克呂茲省首府。在羅訥河(Rhone)畔,南距迪朗斯河(Durance)和羅訥河匯合處4公里。人口90,194(2011)。水果、蔬菜和葡萄酒市場。有食品、化學、冶金、精密機械、紡織、造紙等工業。市內有宮殿、教堂等,還有建於十二世紀的阿維尼翁橋。旅遊業頗發達。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314名。 [1] 
中文名
阿維尼翁
外文名
Avignon
所屬地區
沃克呂茲省
地理位置
法國東南部
面    積
64.78 km2 [2] 
人口數量
90,194(2011)
著名景點
教皇宮
貝內澤橋
所屬國家
法國

阿維尼翁簡介

阿維尼翁 阿維尼翁
阿維尼翁(法語:Avignon)位於法國南部,是14世紀羅馬教皇的居所。由西蒙德·馬蒂尼和馬泰奧·焦瓦內蒂設計裝飾的羅馬教皇宮,看上去非常古樸。它俯視着這座城市,環城的城牆和12世紀遺留下來的橫跨羅訥河的橋樑。在這座哥特式建築下面的廣場上,小宮殿和聖母院教士的羅馬主教堂構成了一組特殊的紀念碑,突顯阿維尼翁在14世紀基督教化的歐洲所扮演的突出角色。
每一個天主教徒都知道他們的教都是在梵蒂岡。但所有的教徒未必知道在法國的南部羅約河畔還有一座教都,它就是阿維尼翁。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紀末,由於羅馬政教各派別之間的激烈鬥爭,直接威脅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決定從羅馬遷居到阿維尼翁(直到1378)。由於教皇的遷居,教徒們就把阿維尼翁做為朝拜的聖地。

阿維尼翁歷史記載

在克雷芒五世到1378年之間的時期,天主教教廷從羅馬遷移至此,並受國王控制。後來更出現兩地各立教宗的情形 (史稱“大分裂”)。
1995年以阿維尼翁歷史城區之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阿維尼翁特點介紹

到了阿維尼翁,離地中海就不遠了,往南再走85公里,就是法國南方的海港城市馬賽。阿維尼翁正在連接法國南方和北方的要道上。從陸路往來於意大利亞平寧半島)和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也要經過阿維尼翁,所以阿維尼翁也是法國南部東西方向交通線上的一個重鎮。由於地處要害,從古羅馬時代起阿維尼翁就是一處繁華地。1840年,人們在阿維尼翁城裏發掘出一枚古幣,上面鑄有6個字母:AOUNIO(阿烏尼奧),這是阿維尼翁的前身。據專家考證,這種貨幣是公元前120年由馬薩里亞(古代馬賽)發行的。換句話説,在我國西漢時期,阿維尼翁就已經存在了。另有史料説,阿維尼翁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更遠的公元前500年,相當於我國東周時期,其最初的居民是克爾特—利古里亞人。當時,這座小城名叫阿崴尼翁(AOUENION或AOUENNION)。按克爾特人解釋,阿崴尼翁意為大風城;按利古里亞人解釋,阿崴尼翁意為河神城。兩種説法各有根據:因為阿維尼翁建在多姆山上,所以風大;又因為它守在羅納河邊,所以有河神,兩種説法正好概括了這座城市的自然特點。

阿維尼翁城牆

城牆 城牆
阿維尼翁引人注目的景物不少,城牆就是其中之一。這裏的城牆是完整的一圈,總長近5000米,由大塊方石砌成,堅固而厚重。城垛、城塔和城門都完好無缺。城牆建於14世紀,19世紀進行過重修,牆上雨水沖刷的痕跡凸顯它的滄桑。城裏街道不寬,有兩排綠樹相夾。漫步其間,不時可以聽到路旁飯館和咖啡館裏傳出的杯盤相碰聲,使人感受到一種悠閒、祥和的生活氣息。城裏的房子都是不怎麼高的古建築,有些牆上畫着假窗。原來,從前阿維尼翁城裏收税是按家裏是否有鋼琴、開了幾扇窗户來計算,有的人家為了少納税,建房時就少開窗,房子建好後在外面畫上假窗。1995年阿維尼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今阿維尼翁老城裏只有1.5萬居民,為了保護古城風貌,政府對老房維修提供財政補貼
1348年,普羅旺斯的女領主讓納以8萬弗羅林(古佛羅倫薩金幣)的價錢將阿維尼翁賣給了教皇克雷芒六世。雖然後來的教皇格雷戈裏一世於1377年將教廷重新遷回羅馬,但阿維尼翁仍屬教皇的領地。直到1792年,法國在完成了大革命以後才重新將其收回。

阿維尼翁貝內澤橋

聖貝內澤橋 聖貝內澤橋
阿維尼翁還有一處有名的古蹟———貝內澤橋。傳説,800多年以前,15歲的牧羊少年貝內澤受到神靈啓示,決定在羅納河上建一座橋。他獨自將一塊十幾個人都抬不動的巨石搬到河邊,確定了建橋的位置。當地民眾在他的率領下,歷時8年,終於將大橋建成。在很長的時間裏,這座橋是羅納河下游唯一的橋,通過它往來於西班牙與意大利之間的朝聖者及商務人士無不感到欣喜。大橋本來長900多米,有22個拱孔,是歐洲中世紀建築的傑作。有一首老歌《在阿維尼翁橋上》唱道:“在阿維尼翁橋上,人們跳舞,在阿維尼翁橋上,人們圍成圓圈跳舞……”這首歌使大橋聲名遠揚。不過,大橋建成後曾多次被洪水沖垮,又多次重修,直到17世紀,人們決定放棄這種努力。如今的貝內澤橋是一座僅餘4個拱孔的斷橋。站在羅納河中的斷橋上舉目四望,更能體會古城的滄桑,斷橋也成了阿維尼翁的一處勝景

阿維尼翁教皇宮

教皇宮 教皇宮
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 由西蒙德 . 馬蒂尼和馬泰奧.焦瓦內蒂設計裝飾的羅馬教主宮,看上去是非常古樸的城堡,它俯視着這座城市,環城的城牆和 12 世紀遺留下來的橫跨羅納河的橋樑。這座突出的哥特式建築下面的廣場上,小宮殿和聖母院教士的羅馬主教堂構成了一組特殊的紀念碑,他們顯示了阿維尼翁在 14 世紀基督化的歐洲所扮演的突出角色。1309年至1377年這60多年近70年的時間裏共有7位教皇在這裏居住,為了顯示其教皇的神聖和威嚴,在城北的高岩石山上,總面積1.5萬平方米,由舊宮和新宮連接而成,兩者風格迥然不同。教皇宮外觀雄偉莊嚴,帶8座塔樓,內部似一座迷宮,大殿小廳相連,廊道迂迦曲折。新宮富麗堂皇,最大的廳堂是二樓的克雷芒六世拜堂,長52米,寬15米,高19米,象徵教皇在阿維尼翁的權威。舊宮樸實無華,一層是紅衣主教會議廳,二樓是宴會廳。附設的聖約翰禮拜堂,四周的牆面上畫滿了聖約翰一生的壁畫, 全部出自14世紀意大利名畫家之手。
當年的主教官邸,現在叫小宮博物館,以歷代教皇私人收藏的祭壇畫為主,共有18個展室,收藏主題非常明確,館內的畫作都是描寫聖經上的故事,其中又以聖母與聖嬰的收藏最具特色。當年教皇曾邀請了眾多的意大利畫家,由於受到了意大利畫派和佛蘭芒藝術的影響,形成了有名的阿維尼翁畫派
阿維尼翁 阿維尼翁
這座主題美術館收集意大利畫派、法國以及阿維尼翁地區的佳作,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波提切利所畫的聖母與聖嬰圖,畫家筆下優雅纖細的聖母懷抱活潑健康的小耶穌,無論是姿態表情和眼神都掌握得很好。按照中世紀畫家們過去的畫法,聖母通常都是一板正經的嚴肅表情,小耶穌則一貫莊重如小皇帝,母子之間並無特別關聯性。相反的,在這幅畫中,擅長描畫女心體態的波提切利,想藉由精心設計的構圖巧妙地讓畫中人物有情感的互動和交流。雖然礙於神學的理由和嚴格畫會的規定,這個時期宗教畫的主角們都必須同時正視前方,表達出偉大的意志和超逾世俗的愛。但聰明的畫家在構圖上大膽地突破其他畫家謹守的規範,以現實生活中母親與孩子的動作來安排畫面,企圖表達嬰兒依偎母親的感覺,同時也細膩地描繪母親懷抱愛兒的手部動作。

阿維尼翁變革

阿維尼翁歷史地區,位於法國普羅文斯地區的沃克呂茲省,距馬賽西北約85公里。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阿維尼翁歷史地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阿維尼翁的城牆建於公元14世紀,總長5000米的城牆完好無缺,城垛、城塔和城門一如舊觀。市內古蹟眾多,最動人的景觀無疑是教皇宮。這座城堡式宮殿聳立在城北高岩石山上,面對着圍有柱廊的橢圓形廣場。總面積1.5萬平方米,由舊宮、新宮連接而成。兩者風格迥然不同,但在建築風格上都受羅馬式建築所影響。
教皇宮模型 教皇宮模型
教皇宮外觀雄偉莊嚴,帶8座塔樓,內部似一座迷宮,大殿小廳相連,廊道迂迦曲折。新宮最大的廳堂是二樓的克雷芒六世禮拜堂,長52米,寬15米,高19米,象徵教皇在阿維尼翁的權威。
羅訥河上的聖貝內澤橋,建於公元12世紀初。大橋有21座橋墩,22個巨大的拱洞,如今只剩下4孔,長900多米,是歐洲中世紀建築的傑作。由於它是法國民歌《在阿維尼翁橋上》的靈感來源而令人嚮往。大橋北側的聖尼古拉禮拜堂,正殿呈船頭形,別具一格。
阿維尼翁的財富並不只限於它的過去,自1947年起該市每年七八月間都要舉辦藝術節,這是歐洲主要的戲劇慶典之一。

阿維尼翁藝術節

阿維尼翁藝術節創辦於1947年, 是法國曆史最長、影響最大的藝術節 之一。每年七八月在阿維尼翁市舉辦。該藝術節的創始人是法國戲劇導演讓,推拉爾。目的是促進戰後文化藝術的復甦與發展。維拉爾努力使戲劇擺脱了"高雅藝術"的桎梏,把戲劇視為"法國公民的戲劇"。阿維尼翁藝術節鮮明的特點是堅持走創新的道路。在他們的努力之下,藝術節的聲譽與日俱增,影響規模日益擴大。

阿維尼翁藝術作品

《阿維尼翁的少女》 《阿維尼翁的少女》
《阿維尼翁的少女》在1907年,畢加索從事一件有重大意義的作品的創作,這件作品是他的經驗總結,並且標誌着他未來的活動朝現代派方向發展的開端。這部作品就是《阿維尼翁的少女》。
這位西班牙畫家的着眼點,不像野獸派那樣放在色彩上,而是放在形體上,他採用靈活多變且層層分解的、雄渾有力的、寬廣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體的結構隨心所欲地組合起來。這些平面甚至發展到超越單個的物象,囊括周圍的全部空間。這時我們還沒有達到完全理性地控制物體,但是,畢加索的畫已經導致我們必須走上這一道路。到1909年,畢加索才確立了真正嶄新的繪畫語言,這語言是從事物的內涵去認識和解析,而不再只是從事物的視覺表象來描繪事物的形象了。
《阿維尼翁的少女》徹底否定了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視三度空間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繪畫。畢加索斷然拋棄了對人體的真實描寫,把整個人體利用各種幾何化了的平面裝配而成,這一點在當時來説,是人類對神的一種褻瀆行為。同時它廢除遠近法式的空間表現,捨棄畫面的深奧感,而把量感或立體要素全體轉化為平面性。這幅畫,既受到塞尚的影響,又明顯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藝術的成就。強化變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畢加索説:“我把鼻子畫歪了,歸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們去注意鼻子。”
這幅畫對藝術界的衝擊相當大,展出時,蒙馬特的藝術家們都以為他發瘋了。馬蒂斯説那是一種“煽動”,也有人説這是一種“自殺”。有人感到困惑不解,有人怒不可遏。布拉克這位受到塞尚影響的畫家也甚為驚訝,然而他知道另一種藝術的形式已經誕生了。 這種新創造的造型原理,成為立體派及以後的現代繪畫所追求的對象。《阿維尼翁的少女》不僅是畢加索一生的轉折點,也是藝術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沒有這幅畫,立體主義也許不會誕生。所以人們稱呼它為現代藝術發展的里程碑

阿維尼翁交通

巴黎搭乘TGV只要2個小時40分即可抵達法國阿維尼翁。戴高樂機場、法國里昂、法國日內瓦以及布魯塞爾也有直達TGV。阿維尼翁不大,主要景點都在市中心,因此市內遊覽步行即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