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爾比主教城

鎖定
阿爾比(法語:Albi)位於法國南比利牛斯大區,是塔恩省的首府,面積44.26平方公里,人口51199人(2008年)。由於市鎮中心的 傳統建築一律由紅磚砌成,整座城市色調泛紅,阿爾比便有了"蒼紅之城"(Ville Rouge)的美稱。
中文名
阿爾比主教城
外文名
Episcopal City of Albi
地理位置
法國南比利牛斯大區
佔地面積
44.26 km²

阿爾比主教城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阿爾比主教城(Episcopal City of Albi)
入選時間:2010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v)(v)
地理位置:N43 55 42 E02 08 33
遺產面積:19.47 ha
緩衝區面積:64.09 ha
遺產編號:1337
遺產描述
阿爾比(法語:Albi)位於法國南部-比利牛斯大區塔恩河畔,是塔恩省的首府。由於市鎮中心的傳統建築一律由紅磚砌成,整座城市色調泛紅,阿爾比便有了“蒼紅之城”(Ville Rouge)的美稱。塔恩河流過市中心,在河畔,坐落着雄偉的阿爾比主教座堂——聖塞西爾大教堂。
法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法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阿爾比主教城佔地19.47公頃(194700平方米),以建於十三世紀的聖-塞西勒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e-cécile和貝爾比宮Palais dela Berbie為核心,包括四個古老的城區。主教城的意義在於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景觀得到了保存,她的價值在於這並不是精美但孤立的建築,而是眾多歷史文化建築元素構成的如交響樂般和諧的城市。無論對阿爾比人還是對遊客來説,都能看到穿越了數個世紀的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依然完好無損地矗立在他們眼前。自中世紀以來,這裏廣泛並持續地使用紅磚作為建築材料,阿爾比也因此得名“蒼紅之城”。 [1] 
2010年,阿爾比(Albi)因為其主教城(la Cité épiscopale)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非凡價值,依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iv)(v)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米其林出版的《法國世界遺產之旅》不僅將阿爾比評定為三星級(最高級)旅遊目的地,同時還選擇了阿爾比作為封面。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法國西南部塔恩河畔的阿爾比舊城,通過城中至今保存完好的舊橋、聖薩爾維堡以及堡中的教堂(10到11世紀),為人們展示了中世紀在建築和城市方面的發展。13世紀,阿爾比十字軍(Albigensian Crusade)鎮壓了卡特里派教會後,阿爾比市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座勢力強大的主教派城市。阿爾比大教堂由本地生產的紅磚與黃磚壘砌而成,具有獨特的法國南方哥特式建築風格,並帶有防禦工事,表現出羅馬教會在重新佔據主導地位後所擁有的強大勢力。中世紀以來建立的居民區環繞着一座宏偉的主教宮殿——貝爾比宮(Palais de la Berbie),它俯瞰着塔恩河,並與大教堂相得益彰。標誌性的古蹟與幾百年來依然保持原有的風貌街區構成了風格一致的阿爾比主教城。 [2-3] 

阿爾比主教城遺產介紹

阿爾比是一個用腳就可以丈量的小城,甚至不用地圖就在古城中隨性行走,該看到的教堂與博物館自然就會遇到。蒼紅之城中還有兩種建築可以留心,一是Hôtels particuliers,歷史上菘藍造成的經濟騰飛為阿爾比帶來了Hôtels particuliers建築風格的發展,這種民居具有彰顯財富的另一層含義,因此往往選用較當時普遍建築材料磚材更加昂貴的石材建造,並修建高塔以顯示富有;二是Maison à colombages,木筋牆房屋,這種建築風格出自中世紀的歐洲,木材作為框架,填充泥土或石塊或稻草,在大量的影視文學作品中,這種建築都是歐洲小鎮的典型特徵,如今他也是歐洲各國建築遺產的一部分。阿爾比以紅磚為特色,自然這裏使用的填充是磚,這也是阿爾比木筋牆房屋的獨特之處。因為完好的保存,行走在主教城間很有時空穿越的感覺。

阿爾比主教城地理條件優越

因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十五世紀起菘藍種植加工在這裏興起,伴隨塔恩河的流淌,銷往全歐,阿爾比的經濟由此得到飛躍發展。同時在阿爾比、圖盧茲和卡爾卡松形成了一個成規模的菘藍產地三角洲,這個地區因此又被稱為經濟富裕的地方或是理想中的樂土。與主教城防禦工事為特徵的建築相比,菘藍造成的經濟騰飛帶來了另一種建築風格的發展,即被稱作“特別的酒店”的民居,這種民居具有彰顯財富的另一層含義,因此往往選用較當時普遍建築材料磚材更加昂貴的石材建造,並修建高塔以顯示富有。如今這種民居依然完好地保存在阿爾比城中。

阿爾比主教城阿爾比與天主教

阿爾比位於塔恩河畔的岬角,塔恩河流過市中心,在河畔,坐落着雄偉的阿爾比聖-塞西勒主教座堂和貝爾比宮。這裏有居民定居的歷史可以推及很早,至公元四世紀,建立了第一個主教轄區。公元八世紀的宗教分裂誕生了卡特里派,又稱清潔派,影響了整個南法。卡特里派於十二世紀初傳入 阿爾比,通過宣傳佈道在這裏得到極大發展,因此又名阿爾比派。他們否認正統天主教的三位一體、聖禮和煉獄等説法,把教皇斥為魔鬼,宣稱要打倒羅馬教會,被定為異端。因此教皇組織十字軍前往鎮壓,同時北方的騎士覬覦南方貴族豐沃的財富,積極參加十字軍的征討,歷經近兩個世紀,阿爾比派逐漸消亡。為了表示對天主教會的歸順和忠誠,主教在這裏建造了規模宏偉的主教座堂和主教宮。 [3] 
阿爾比主教城 阿爾比主教城

阿爾比主教城藝術與歷史之城

阿爾比現代的經濟發展時期出現在十九和二十世紀,通過麪粉工業、細麪條加工工業、冶金工業和制帽業的發展,阿爾比進入了工業化時期。阿爾比主教城以建於十三世紀的主教座堂和主教宮為核心,佔地19.47公頃,主教城包括了建立於中世紀並保存到現在的四個城區,歷史建築羣和其他主要景點包括聖-塞西勒主教座堂,貝爾比宮,聖-薩爾維教堂和迴廊,舊橋等。她之所以能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是因為自中世紀以來,其整體建築風貌得以完好地保存,併成為歐洲此類城市發展類型的獨特代表。主教城的歷史印記構成了阿爾比的最大特色。歷史的風霜幾乎沒有給阿爾比帶來任何的傷害,無論對阿爾比人來説還是對遊客來説,都能看到穿越了數個世紀的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還依然完好無損地矗立在他們的眼前。如今一條條青石板路的商業街沿着中世紀的居民房圍聚在阿爾比的老城中心,連同那些古老卻精美絕倫的建築物,成為了阿爾比歷史的最生動的證據。
主要景點有:
聖-塞西勒主教座堂CathédraleSainte-Cécile
貝爾比宮Palais de la Berbie / 圖盧茲勞特累克博物館Musée Toulouse-Lautrec
聖-薩爾維教堂Collégiale Saint-Salvi
舊橋Pont-vieux
聖-塞西勒主教座堂 : 聖-塞西勒主教座堂是世界最大的磚石結構天主教堂,法國南部哥特風格的完美傑作,深深體現了原始、嚴謹和簡樸的建築特徵。教堂的內飾蔚為壯觀,特別是藝術形式上精美絕倫的祭台。教堂內擁有全法最大的意大利繪畫集,世界最大的《最後的審判》(1474-1484),法國最大的古典管風琴(18世紀)和兩間珍寶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