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

鎖定
柯布西耶被列入世界遺產的17個建築作品為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分佈在全球7個國家,即阿根廷、比利時、法國、德國、印度、日本和瑞士。這17座建築歷時半個世紀建成,包括:印度的昌迪加爾市政大廈和政府總部、日本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阿根廷拉普拉塔庫魯切特博士住宅、法國馬賽的馬賽公寓、法國巴黎的薩伏伊別墅、比利時的吉耶特大宅(Maison Guiette)等,體現了現代主義運動為了適應社會需求而引入的全新的建築技法。
中文名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
外文名
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地理位置
N46 28 06.29 E06 49 45.61
遺產類別
文化遺產
遺產級別
世界級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柯布西耶建築作品-對現代主義運動的傑出貢獻
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Movement
入選時間:2016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i)
地理位置:N46 28 06.29 E06 49 45.61
遺產面積 : 98.4838 ha
遺產編號:1321rev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遺產描述

柯布西耶(法文: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法國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雕塑家、畫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他和巴克敏斯特·富勒、密斯·凡·德·羅並稱為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在二十世紀的建築行業中,勒·柯布西耶無疑是以其風格獨特的作品以及觀點鮮明的創作理論而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大師,享有建築行業的畢加索的美稱。
201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i),柯布西耶建築作品-對現代主義運動的傑出貢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遺產評價

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
這些在跨度長達半個世紀的時期中建成建築都屬於勒·柯布西耶稱為“不斷求索”期的作品。無論是昌迪加爾國會建築羣(印度),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日本),還是拉普拉塔庫魯切特住宅(阿根廷)以及馬賽公寓(法國),這些建築無不反映了20世紀的現代運動為滿足社會需求,在探索革新建築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這批創意天才的傑作代表作見證了全球範圍內建築實踐的國際化。 [1-2]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遺產列表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設計提出著名的“新建築五點”(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它們是:
底層架空(les pilotis):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
屋頂花園(le toit-terrasse):將花園移往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
自由平面(le plan libre):各層牆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
橫向長窗(la fenêtre-bandeau):大面開窗,可得到良好的視野。
自由立面(la façade libre):由立面來看各個樓層像是個別存在的樓層間不互相影響。
按照“新建築五點”的要求設計的住宅都是由於採用框架結構,牆體不再承重以後產生的建築特點。勒·柯布西耶充分發揮這些特點,在三十年代設計了一些同傳統的建築完全異趣的住宅建築。
17座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如下: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1-讓訥雷住宅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1-讓訥雷住宅(2張)
1321-001: 拉羅什住宅和讓訥雷住宅(Maisons La Roche et Jeanneret),位於法國巴黎,建成於1925年。勒·柯布西耶自己這樣評價這件作品:“雖然別墅被賦予了一種略帶文雅、華麗以及稍微有點張揚的建築風格,但是它們仍然有着某種結構秩序。”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2-萊芒湖畔小居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2-萊芒湖畔小居(2張)
1321-002:萊芒湖畔小居(Petite villa au bord du lac Léman),位於瑞士科爾索,建成於1923年。柯布西耶為母親設計的房子,母親在這裏渡過了剩下的漫長時光,直至101歲。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3-弗呂傑城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3-弗呂傑城(2張)
1321-003:弗呂傑城(Cité Frugès),位於法國佩薩克,建成於1925年。弗呂傑城是繼萊格住宅區後的低造價勞動者試驗性住宅,這是一次工業化生產住宅標準化的成功嘗試。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4-吉耶特住宅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4-吉耶特住宅(2張)
1321-004:吉耶特住宅(Maison Guiete),位於比利時安特衞普,建成於1925年。這是為畫家吉耶特建造的居所,這件作品打破了地基及面積的侷限,並實現了平面佈局的自由。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5-白院聚落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5-白院聚落(2張)
1321-005:白院聚落(Maisons de la Weissenhof-Siedlung),位於德國斯圖加特,建成於1927年。由密斯·凡·德·羅於1927年領導,為了表示建築新精神而做的建築實驗。柯布西耶參與了項目設計。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6-薩伏伊別墅及門衞室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6-薩伏伊別墅及門衞室(2張)
1321-006:薩伏伊別墅及門衞室(Villa Savoye et loge du jardiner)。薩伏伊別墅是現代主義的經典作品之一,位於巴黎近郊的普瓦西(Poissy),設計於1928年,1931年建成,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宅基為矩形,長約22.5米,寬為20米,共三層。底層三面透空,由支柱起,內有門廳,車庫和僕人用房。二層為起居室,卧室,廚房,屋頂花園和一個半敞開的休息空間。三層為主人卧室和屋頂花園。這幢房子表面看來平淡無奇,簡單的柏拉圖形體和平整的白色粉刷外牆,簡單到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的程度,唯一的可以被稱為裝飾的部件是橫向長窗,給人以更多的陽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薩伏伊別墅被列為法國文物保護單位。薩伏耶別墅像似“白色女王”,這是他在20年代“白色時代”最後的傑作。但柯布西耶在設計的時候居然忽略了這個別墅的居住體驗:這棟房子的許多角落漏水,冬天來臨時,大量的落地窗使房內熱量大量流失。這也讓柯布因此差點吃了官司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7-克拉泰公寓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7-克拉泰公寓(2張)
1321-007:克拉泰公寓(Immeuble Clarté),位於瑞士日內瓦,建成於1932年。這是一套出租公寓,總有45間套房構成的出租公寓,套房均為躍層,內部設施有玻璃牆和屋頂露台等,豐富多樣。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8-摩利托門租住公寓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8-摩利托門租住公寓(2張)
1321-008:摩利托門租住公寓(Immeuble locatif à la Porte Molitor),位於法國巴黎,建成於1934年。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9-馬賽公寓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9-馬賽公寓(2張)
1321-009:馬賽公寓(Unité d'habitation Marseille),位於法國馬賽,建成於1952年。馬賽公寓不但成為自己野性主義設計風格的代表作,更是現代主義設計風格中的經典,這所原來可容納1600名馬塞工人居住的公寓樓,如今已是許多法國中產階級嚮往的居所,這幢公寓,就是外形方正,似乎略顯沉重,但是外觀鋼筋水泥土的裸露的毛糙,展現了一種男人的力量。這是設計史上一個著名的化腐朽為神奇的範例。彷彿一隻諾亞方舟,帶着一個失落後的小世界。事實上,一方面馬塞公寓擁有絕對的個人私密性,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擁有像修道士那樣的小私室,每一個公寓單元都是隔音的,也都像住在山洞裏一般。另一方面它與周圍的山光水色保持直接的接觸,同時社交的機能又被大大誇張,實際上設計了多達二十六種不同的社交空間。這件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對於住宅和公共住居問題研究的制高點,結合了他對於現代建築的各種思想,尤其是關於個人與集會之間的關係的思考。它像一座方便的“小城”,粗野外觀,與戰後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觀形式形成鮮明對比,引起了當時評論界的爭論。
1321-010:聖迪耶工廠(LaManufacture à Saint- Dié),位於法國聖迪耶,建成於1946年。
1321-011:庫魯切特醫生住宅(Maisondu docteur Curutchet),位於阿根廷拉普拉塔,建成於1953年。診所兼住宅的結合,柯布的設計讓人感到漫步在建築裏。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16張)
1321-012:廊香教堂(ChapelleNotre-Dame-du-Haut de Ronchamp),位於法國廊香,建成於1954年。這座位於羣山之中的天主教堂,突破了幾千年來天主教堂的形式,有着怪誕神秘的氣息。這也是一件代表着勒·柯布西耶創作風格轉變,從理性主義轉至浪漫主義和神秘主義的作品。廊香教堂的設計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被譽為20世紀最為震撼、最具有表現力的建築。廊香教堂的白色幻象盤旋在聖母院廊香村之上,從13世紀以來,這裏就是朝聖的地方。教堂規模不大,僅能容納200餘人,教堂前有一可容萬人的場地,供宗教節日時來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1321-013:勒-柯布西耶的海濱小屋(Cabanonde Le Corbusier),位於法國羅屈埃布蘭卡馬爾坦,建成於1951年。屋裏只有一張牀,一張固定的工作台,一對集裝箱形狀的凳子和一個儲物櫃,廁所位於入口過道盡頭的小隔間內。有人將其比喻為子宮和靈魂的居所。在小木屋建好後的十年裏,每年的8月,柯布西耶換上老舊的麻衣布鞋,呆在小木屋裏讀書,創作和設計草圖。
1321-014:昌迪加爾政治中心建築羣(Complexedu Capitole),位於印度昌迪加爾,建成於1955年。1951年,尼赫魯邀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來主掌新城昌迪加爾的總體規劃,這個規劃貫穿了勒·柯布西耶關於城市是一個有機體的規劃思想,並以“人體”為象徵進行城市佈局。
1321-015:聖瑪麗-圖雷特隱修院(CouventSainte-Marie-de-la-Tourette),位於法國里昂附近,建成於1960年。當勒·柯布西耶接手這個工程時,他沒有沿用羅馬風格,最終造出的新教堂,完全顛覆了人們心中的宗教建築。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不再獨具古典形式來表現宗教。
1321-016: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Musée Nationaldes Beaux-Arts de l'Occident),位於日本東京,建成於1959年。柯布西耶早期“可生長美術館”概念的實現。在他一生的建築生涯中,只有在印度的兩個項目和在日本實現了該想法。美術館最具特色的是它像是螺旋的貝殼一樣增伸,當需要擴建的時候,可以把原有建築向外側擴展。
1321-017:費爾米尼文化中心(Maisonde la Culture de Firminy),位於法國費爾米尼,建成於1964年。費爾米尼文化中心是柯布西耶最後一個建成的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