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皋

(唐朝中期宗室名臣)

鎖定
李皋(733年-792年4月6日 [1]  ),字子蘭。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唐朝中期宗室名臣,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孫、曹恭王李明的玄孫 [2] 
李皋出身隴西李氏曹王 [3]  ,自少補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十一載(752年),嗣封曹王。歷仕都水使者秘書少監衡州刺史、湖南觀察使江南西道節度使。建中三年(782年),淮寧節度使李希烈舉兵反叛,李皋修繕甲兵、戰艦,屢次擊敗李希烈進攻,收復數州,“江漢倚(李)皋為固”。期間改任荊南節度使,以功加檢校户部尚書。貞元三年(787年),改授山南東道節度使,震懾控制淮西的吳少誠。貞元八年(792年),李皋在任上猝逝,享年六十歲。冊贈右僕射諡號“成”。後加贈太子太師 [29-30]  [44] 
李皋曾平淮寧叛藩李希烈之亂,練兵積糧,使淮西吳少誠畏服;又為人勤儉,能知人疾苦,在江陵時修復古堤,開闢良田五千頃 [47]  。他智略過人,常有奇思構想,精通各種器具 [25]  ,製造改進車船欹器等。其所造多輪多槳船,為以後車船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5] 全唐文新編 [46]  《全唐詩續拾》等錄有其詩文 [27]  [48] 
全    名
李皋
別    名
嗣曹王
曹成王
子蘭
諡    號
所處時代
唐朝中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733年
逝世日期
792年4月6日
主要成就
李希烈之亂
在地方多立政績
改制車船,推動車船發展 [45] 
主要作品
遺王國良書
遊南雁詩
桃源
最高官職
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等→右僕射太子太師(贈)
爵    位
曹王

李皋人物生平

李皋宗室出身

李皋是唐太宗第十四子、曹恭王李明的玄孫;其父李戢亦襲封曹王,曾任右衞率府中郎將,於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逝世。 [5]  [2]  [6]  李皋少年時,補官為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 [7] 
天寶十一載(752年),李皋襲封為曹王,授職都水使者。後經多次升遷,官至秘書少監,都與正職俸祿相同。他多智謀,善於利用事機使得辦事方便。侍奉母親鄭太妃恭敬體貼,憑着孝順而聞名。 [8] 
安史之亂時,李皋帶着鄭太妃逃往民間,藉機跑到蜀地,拜見南逃至此的玄宗,遷任左領軍將軍 [9] 

李皋撫治地方

唐肅宗上元(760年-761年)年間,天下發生大規模旱災,糧食歉收,李皋因自身俸祿不能養家,請求外出任官,不被允許,於是故意違犯輕法,被貶為温州長史,旋即代管温州事務。當時温州發生饑荒,李皋拿出官倉中的數十萬石糧食來賑濟饑民。僚佐都懇請他先奏報朝廷再開倉發糧,李皋回答:“人一天不吃兩頓飯,就要餓死了,怎能等待詔命而後再發放呢?如果殺我就能讓大家活下來,那麼好處就大了!”等到發放糧食完畢,他便上表請罪,朝廷優詔開釋,就地進授他為少府監 [10] 
後來,李皋被改授為處州別駕,代行處州事務,在任內以有良好治績聞名。其後被徵入長安,還未被唐代宗召見,就上書大談治國之道,代宗遂下詔外授他為衡州刺史。湖南觀察使辛京杲妒忌李皋,便加以陷害,使他被貶為潮州刺史。當時大臣楊炎被貶至道州,知曉李皋受誣的原委。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楊炎被召入朝拜相 [51]  ,遂重新調授李皋為衡州刺史。 [11]  [52]  [63] 
建中元年(780年)四月,李皋被改授為潭州刺史、湖南團練觀察使 [12]  此前,湖南牙將王國良奉命駐守武岡,家中富有。辛京杲貪圖其家財,便誣以死罪,逼反王國良。王國良據守武岡縣城,聯合西原“蠻”,沿洞庭湖千里之內,皆受其劫掠。諸道兵討伐,連年不能取勝。及至李皋出任湖南觀察使,他説:“逼迫疲睏的百姓誅殺反叛,這不是好辦法。”於是寫了一封書信給王國良,説:“將軍並不敢背叛朝廷,只想自救一死罷了。我和將軍都遭受辛京杲的羅織陷害,我已蒙聖明的朝廷洗刷冤屈,怎麼會忍心對將軍以兵刃相加呢!將軍遇上了我,如果不肯快快歸降,後悔就來不及了。”王國良喜憂交加,遲疑不決。為堅定其投降意願,李皋扮作使者,隻身騎行五百里,抵達王國良的營壘,鞭打營門,大聲喊道:“有認識曹王的嗎?就是我啊。我來接受王國良的投降,王國良在何處?”全軍聞此大驚。王國良快步出營迎接,跪拜請罪。李皋拉着王國良的手,與他結為兄弟,燒掉了所有的進攻與防守的器具,遣散了他的部下,讓他們回家務農。德宗下詔赦免王國良的罪,賜名惟新。這是建中元年(780年)七月的事。 [53]  [64]  李皋就職僅三個月,就成功化解了這一叛亂。

李皋保衞江漢

建中三年(782年),鄭太妃逝世,李皋為母服喪,扶靈至江陵。適逢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舉兵叛亂,朝廷於是奪情起復李皋為左衞大將軍,命他即刻返回湖南。旋即加散騎常侍。十月,德宗升李皋為江南西道節度使、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以應對圖謀叛亂的淮寧軍節度使李希烈 [13]  [14]  [65] 
李皋受命之日,當即前往洪州。到任後,他把將佐全部召集起來,下令説:“有功勞未能申述、有謀略得不到發揮的人,都可毛遂自薦。”最後挑選了伊慎、李伯潛、劉旻等將才,提拔王鍔統領中軍,延請馬彝、許孟容等入幕。 [54]  [65] 
為抵禦李希烈,李皋還大力修造戰艦,募集道兩萬兵士,將其中的兩千五百人交付伊慎等人訓練;自率五百人,用秦兵團的力法加以訓練,賞罰分明,鬆緊如一。訓練結束後,李皋約定用這五百人攻擊伊慎的二千五百人,結果無人能阻擋五百士卒的攻勢。李皋遂將自己的練兵之法交給伊慎。 [65] 
建中三年(782年)十二月,李希烈發動叛亂,進攻周邊各鎮。次年(783年)三月,李皋在黃梅擊殺李希烈部將韓霜露,並收復黃州。當時,李希烈的兵馬在蔡山樹起柵壘,佔據險要地勢,易守難攻。李皋聲稱西取蘄州,帶領水軍溯長江而上,李希烈軍被中計尾隨。當雙方到達距蔡山三百餘里時,李皋又放開船隻,順流而下,急攻蔡山,成功將之攻克。李希烈軍救援不及。李皋接着進軍,收復蘄州,招降其守將李良,並分別任用伊慎、王鍔為蘄州、江州刺史。 [57]  於是兵威更盛。 [68]  四月,德宗命永平、宣武、河陽等軍節度都統李勉淮西招討使,李皋與山南東道節度使賈耽充任副使。 [15]  九月,德宗任命舒王李誼為元帥,以統一指揮各鎮討伐李希烈。其中李皋被任命為前軍兵馬使。不久後,涇原兵變爆發,德宗出逃奉天(今陝西乾縣),統一征討淮寧一事遂作罷。 [66]  [67] 
李希烈叛亂之初,派兵攻佔鄧州,截斷南北交通 [56]  。南方諸鎮也各自封鎖邊境,據守一方,只有李皋幾次派使者抄小路向朝廷進貢。李希烈攻逼永平軍、宣武軍,使江淮運道斷絕,朝廷的貢物都從宣、饒、荊、襄各州取道武關北上,頗耗財力。李皋修治驛站,平整道路。此後,使者往來德宗駐蹕的奉天、梁州通行無阻。 [16]  他因功被加授為銀青光祿大夫 [30] 工部尚書 [66] 
興元元年(784年),李希烈所任命的淮南節度使杜少誠被濠、壽、廬三州都團練使張建封所部阻擋在秋柵,無法前進,便轉而南侵蘄、黃二州,準備截斷長江往來通道。當時,德宗命鹽鐵使包佶親自監領長江、淮水一帶的財賦,上溯長江,前往奉天。包佶來到蘄口時,正逢杜少誠入境侵擾。此時,李皋派伊慎領兵七千抵達,在永安戍大敗叛軍,斬首一萬級,杜少誠脱身逃走。包佶因而得以前行。隨後,李希烈派驍將董侍招襲擊鄂州,又被刺史李兼擊敗。由此,李希烈在東邊害怕李皋,在西邊害怕李兼,不敢再有窺伺長江、淮河一帶的企圖。 [58] 
因德宗出逃在外,李皋也不敢住進城中府第,便出屯於西塞山前大洲上,將郡縣衙門遷往軍中,設置市場。不久,他被改授為檢校户部尚書 [1]  [69] 
同年六月,李皋派伊慎、王鍔圍困安州,一時不能攻克。此時,李希烈遣外甥劉戒虛帶領步騎兵八千人援救安州。李皋得報後,又派遣別將李伯潛在應山迎擊劉戒虛軍,斬首一千餘級,並生擒劉戒虛,帶到安州城下示眾,使守軍投降,安州被收復。隨後,李皋軍又在厲鄉擊敗、驅逐了企圖援救隨州的李希烈部將康叔夜,趁勢攻下平靖關、白雁關,使“賊遂不敢南略”。 [59]  [69] 
貞元元年(785年)四月,李皋轉任江陵尹、荊南節度等使(荊南節度使),被朝廷賜予實封食邑三百户 [70]  。同月,李希烈部將李思登舉隨州歸降李皋。 [60]  因為李皋屢次擊敗李希烈的進攻,使得江漢地區都倚仗他自保。 [17] 
貞元二年(786年),淮西亂事平定,李皋請求將母親祔葬於東都洛陽,德宗允許,並派中使弔祭,追贈其父李戟為右僕射、鄭太妃為曹國太妃。葬事結束後,李皋入長安覲見,旋即奉詔回鎮,“出東都以拜墓”,為時人所榮。 [18] 

李皋震懾少誠

淮西亂事平定後不久,新任節度使陳仙奇即遭別將吳少誠殺害,淮西再度脱離朝廷掌控。貞元三年(787年)十月,德宗以襄、鄧二州為戰略要地,於是授李皋為山南東道節度、襄鄧郢安唐等州觀察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兼襄州刺史 [19]  ,另割汝、隨二州隸屬山南東道鎮下。 [20] 
李皋在鎮勤練兵卒、儲備糧草,同時購置回鶻馬匹,以擴充騎兵。此外,他還定時舉行大規模畋獵,訓練士卒。吳少誠對他非常忌憚,不敢輕舉妄動。 [20] 

李皋急病薨逝

貞元八年(792年)三月十一日(4月6日) [1]  ,李皋因急病於任上突然逝世,享年六十歲。德宗為其輟朝三日,追贈右僕射,並贈以助喪財物,賜諡號“成”。 [21] 
李皋死後不久,軍中大亂,鼓角將揚清潭等發動兵變,夜裏在城中縱火搶劫 [22]  ,唯獨不冒犯李皋一家。 [23] 
元和(806年-820年)初年,因李皋之子李道古在朝任職,唐憲宗遂加贈李皋為太子太師 [30] 

李皋主要影響

李皋軍政成績

李皋為人勤儉,瞭解民間疾苦。他善於考察聽取各方隱情,盡知下屬長短之處,賞罰都能兑現。所到之處常常平抑物價,不讓富豪獨佔其利。有所造作,都考慮用料省而好處多。送人以物,必定親自察看多少,府庫布帛全都蓋上大印,以杜絕官吏的欺瞞。 [73] 
李皋一生治理多地,所至之處皆有善政,並多次參與平息地方叛亂:
  • 任湖南觀察使時,隻身勸降聚眾自守、多次擊敗官軍的叛將王國良。 [53] 
  • 淮寧(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期間,李皋鎮守江西、荊南,拔擢大將伊慎、王鍔等,訓練精鋭,屢次進討叛軍,收復黃、蘄等州,使李希烈不敢東進 [58]  。據《新唐書》統計,平定淮西叛亂期間,李皋總共指揮大小戰役三十二次,攻取州城五座、縣城二十座,斬首三萬三千級,生擒一萬六千人,從未兵敗。軍隊所經之處,不敢砍伐桑棗、踐踏莊稼。唐廷全靠江淮一帶供應糧食,而運糧的西路出九江,到達漢陽龜山,都與叛軍相接。李皋轉戰數千裏,打通糧運通道,江漢一帶全靠李皋保持安定局面 [71] 
  • 任荊南節度使時,李皋還在江陵縣(今屬湖北)東北修復失修漫頂的古堤,開闢良田五千頃。 [24]  [49]  他還在江南廢洲上修建房舍,建起兩道橋樑跨越江面,自願佔田定居的流民就有兩千多家。由荊州到樂鄉二百里,其間集鎮村莊共數十座,都不用井水。至李皋到任後,才命人鑿井,以便利百姓生活。 [72] 

李皋改造器械

李皋有奇思構想,精通各種器具 [25]  。在率軍轉戰中,他借鑑前人造車船的經驗,用人力踏動木樺為推進機,使得車船航行速度加快。這種車船船舷兩側安有帶葉片的轉輪,中以轉軸相連,軸上裝踏腳板。航行時,水手踩踏腳板,使軸轉輪動、葉片激水,推進船舶。使艦船由直槳單葉面前後往復、斷續划水,變革為多輪式多槳面同時連續快速划水,提高了航行速度,是古代造船技術的一大創新。其所造多輪多槳船,為以後車船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如南宋時將之大規模運用於戰爭 [4]  [26]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歐洲出現類似的車輪船,比李皋的車輪船晚800年。 [45] 
李皋還曾創造過一種欹器,用塗過漆的木頭上端做五道稜角,下端尖而圓,像的形狀,可容納八升水。水少則勢弱,水多則勢強,水適中則其器受力均衡。即使搖動它,也不會翻轉過來。 [74] 

李皋歷史評價

陸贄:“親率全軍,抗於強虜,書夜不息,迨於三年。謀成必臧,師出皆捷,復蘄黃之地,拔安陸之城。隱其威名,保乂江漢,並著節於國,存功於人。” [28] 馬燧李皋賜實封制》
裴度:“道古嗣曹王皋之子,皋嘗以江漢兵遏希烈之亂,威惠至今在人,複用其子必能繼美。” [29] 舊唐書》引
  • 太支十三,曹於弟季。或亡或微,曹始就事。曹之祖王,畏塞絕遷。零王黎公,不聞僅存。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薦畯功。蘇枯弱強,齦其奸猖。以報於宗,以昭於王。王亦有子,處王之所,唯舊之視。蹶蹶陛陛,實取實似。刻詩其碑,為示無止。 [30] 曹成王碑
  • 成王諱皋,有功建中、貞元間,以多才能、能行賞誅為名。至今追數當時內外文武大臣,成王必在其間。 [31] 昭武校尉守左金吾衞將軍李公墓誌銘
趙元一:
  • 南方朝貢使,皆自宣、池、洪、饒、荊、襄,抵武關而入,江西節度嗣曹王皋,嚴郵驛,厚其供億,雖有深溪絕橋,而驛騎不病,四方賴焉。 [32] 奉天錄
  • 時諸方閒境自守,江西節度使嗣曹王皋,東拒李希烈,身在蘄陽,數遣齎珍異間道進獻,故當時推重焉。 [33] 《奉天錄》
元稹:“羊公(羊祜)名漸遠,唯有峴山碑。近日稱難繼,曹王任馬彝。椒蘭俱下世,城郭到今時。漢水清如玉,流來卻為誰。” [34] 襄陽道
劉昫趙瑩等:
  • 李勉、李皋,稟性端莊,處身廉潔,臨民蒞事,動有美聲,可謂宗臣之英也。若夫治軍旅,禦寇戎,謀必臧,戰必勝,則又勉不及皋遠矣。 [29]  (《舊唐書》)
  • 我宗之英,曰皋與勉,才雖不同,道豈相遠。 [29] 《舊唐書》
王令:“李皋發廩,鄭默開倉。” [35] 十七史蒙求
吳縝:“且嗣曹王皋,賢者也,而京杲陷害之。” [36] 新唐書糾謬
孔平仲:“李皋嘗運巧思為戰艦,挾二輪蹈之,朔風疾鼓,若掛帆席。又造欹器進入,內中所造,皆省易而久固。” [37] 續世説
  • 史言曹王皋悉心於帝室。 [61] 
  • 曹成王皋,歷江西、山南等鎮,著功名。 [62] 
王夫之:“淮寧處四戰之地,東有曹王皋,西有哥舒曜,北有馬燧李抱真張孝忠李懷光雲屯之旅,希烈憯無所畏,據彈丸之地,橫骾其中而稱帝,擬之袁術,而又非其時也。” [38] 讀通鑑論
董詔:“曹成王之擊李希烈,裒兵二萬。先以二千五百,委伊慎教之。而自將五百,教以力法,聯其賞罰,弛張如一。乃以五百人擊慎二千五百,莫能當其鋒。即使五百人分教其眾,遂為勁旅。” [39] 《行營剿賊事宜答秦撫軍》
李慈銘:“而節度使則有信安王禕、嗣吳王只、嗣曹王成(“成”應作“皋”),皆勞績懋著。由是觀之,宗室亦何負於國哉!” [40] 

李皋軼事典故

李皋侍母至孝

李皋早年喪父 [5]  ,對母親非常孝順。當他在衡州刺史任上因事被御史審查時,唯恐其母鄭太妃擔憂,便從府中出來時穿平民服飾,回府以後仍穿官服,言談笑貌一如平日,太妃竟一無所知。降調潮州時,則謊稱是升遷。到官復原職之後,才哭泣着告訴太妃以往的經過,並且説道:“不是很重大的事,孩兒不敢稟告,怕母親掛念不安。” [41]  [52] 
李皋不僅自身躬行孝道,還在任上大力提倡。他任温州長史時,碰到殿中侍御史李鈞與其弟京兆府法曹參軍李鍔求官成功,卻不肯回家奉養老母,使其母無法自給。李皋巡行各縣時,見到了李氏兄弟的母親,不禁感嘆:“在家中就講孝道,出門就尊敬兄長,還有餘力就求學問道。能和這兩人一道侍奉君主嗎?”便提出彈劾,使二人受到終生禁錮的處分。 [10] 

李皋用人不疑

李皋麾下愛將伊慎,早先曾跟隨淮寧節度使李希烈討伐叛藩梁崇義,李希烈賞識他的才華,想把他留下,伊慎卻逃回。等到李皋出鎮洪州,果斷啓用伊慎時。李希烈聞訊後,唯恐伊慎成為大患,便贈他七具犀甲,並偽造伊慎回覆李希烈的書信,丟在洪州邊界上。德宗聽説後,派遣中使到軍中,要就地斬殺伊慎。李皋上書替伊慎論爭訴冤,不見迴音。恰巧長江中的羣盜三千餘人來江南西道侵擾,李皋便派伊慎進擊羣盜,立功自贖。伊慎打敗了羣盜,斬首數百級,率軍而回,這才得以倖免。 [55] 

李皋誠懇納諫

扶風人馬彝未知名時,被李皋賞識提拔,最終以正直見稱。漢陽郡王張柬之襄陽有處園圃,李皋曾宴請屬官,準備把它買過來。馬彝説:“張漢陽(張柬之)有中興本朝之功,他的遺產應當百世共保,怎能讓其子孫賣掉呢?”李皋認錯説:“主管官員説錯了話,使先生感到羞愧。如果不是先生,我怎能聽到這話?” [42] 

李皋人際關係

李皋家族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李皋出身隴西李氏的曹王房,他的高祖父、曹恭王李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十四子;李明生黎國公李傑;李傑生嗣曹王李胤,即李皋的祖父:
隴西李氏曹王房(部分) 
李胤(嗣曹王)
李戟(嗣曹王、右衞率府中郎將)
李皋
李紘
李綽
李紹
李綰

李復古

表格參考資料 [3] 

李皋親屬

母親:鄭仲,字正和,郴州司户鄭休璇之女 [43]  。後贈曹國太妃。 [30] 

李皋主要作品

全唐文新編》卷476輯錄其《遺王國良書》一篇。 [46]  《全唐詩續拾》錄有李皋的詩作《遊南雁詩》《桃源》 [27]  [48] 

李皋史料索引

《昌黎集》卷28《曹成王碑》 [30] 
《唐山南東道節度使贈尚書右僕射嗣曹王墓誌銘》(收錄於《全唐文補遺·第一輯》) [50] 
奉天錄》卷1~2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 [29] 
新唐書》卷80《李皋傳》 [44] 
資治通鑑》卷226~卷234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13《德宗紀下》:(貞元八年三月)乙丑,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户部尚書嗣曹王皋薨。
  • 2.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李皋,字子蘭,曹王明玄孫,嗣王戢之子。
  • 3.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8-20]
  • 4.    《李綱全集》卷103《與宰相論捍賊札子》:荊湖間車船乃唐嗣曹王皋遺制,其大有至三、四十車者,挾以雙輪,鼓蹈而進,駛於陣馬。(參見李綱著,李綱全集 中,嶽麓書社,2004.05,第985頁)
  • 5.    《大唐故寧遠將軍守左衞率府中郎嗣曹王戢墓誌銘並序》:以(天寶)六載十二月廿日,葬於河南縣平樂鄉北邙山禮也。(參見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 第2部 第3冊,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2,第4715頁)
  • 6.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2-18]
  • 7.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少補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
  • 8.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天寶十一載嗣封授都水使者,三遷至秘書少監,皆同正。多智數,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鄭氏以孝聞。
  • 9.    《新唐書》卷80《李皋傳》:安祿山反,奉母逃民間,間走蜀,謁玄宗,由都水使者遷左領軍將軍。
  • 10.    《新唐書》卷80《李皋傳》:上元初旱歉,皋祿不足養,請補外,不許,乃故抵輕法,貶温州長史,俄攝州事。州大飢,發官廩數十萬石賑餓者,僚史叩庭請先以聞,皋曰:"人日不再食且死,可俟命後發哉?苟殺我而活眾,其利大矣!"既貸,乃自劾,優詔開許,就進少府監。時殿中侍御史李鈞與其弟京兆法曹參軍鍔宦既遂,不肯還鄉,母窮不自給。皋行縣見之,嘆曰:“入則孝,出則悌,有餘力則學。若二子者可與事君乎哉?”舉劾之,並錮死。
  • 11.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改處州別駕,行州事,以良政聞。徵至京,未召見,因上書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貶潮州刺史。時楊炎謫官道州,知皋事直,及為相,復拜衡州。初,皋為御史覆訊,懼貽太妃憂,竟出則素服,入則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及為潮州,詭詞謂遷,至是復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聞。
  • 12.    《舊唐書》卷12《德宗紀上》:建中元年……夏四月……壬戌,以衡州刺史、嗣曹王皋為潭州刺史、湖南團練觀察使,御史中丞元全柔為杭州刺史。
  • 13.    《舊唐書》卷12《德宗紀上》:(建中)三年……冬十月辛亥,以湖南觀察使嗣曹王皋為洪州刺史、江西節度使……十一月……丁丑,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與朱滔等四盜膠固為逆。
  • 14.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建中二年,丁母艱,奉喪至江陵。會梁崇義反,乃授起復左衞大將軍,復還湖南,尋加散騎常侍。李希烈反,遷江西道節度使、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 15.    《舊唐書》卷12《德宗紀上》:(建中)四年……夏四月庚申,以永平宣武河陽等軍節度都統、檢校司待、平章事李勉為淮西招討使,襄陽帥賈耽、江西嗣曹王等為之副。
  • 16.    《資治通鑑》卷229:(建中四年)時南方藩鎮各閉境自守,惟曹王皋數遣使間道貢獻。李希烈攻逼汴、鄭,江、淮路絕,朝貢皆自宣、饒、荊、襄趣武關。皋治郵驛,平道路,由是往來之使,通行無阻。
  • 17.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貞元初,拜江陵尹、荊南節度等使,江漢倚皋為固。
  • 18.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淮西既平,請護喪祔東都,上遣中使吊,贈父右僕射,母曹國太妃。葬畢來朝,詔還鎮,出東都以拜墓,觀者榮之。
  • 19.    《舊唐書》卷12《德宗紀上》:(貞元)三年……十月……癸亥,以荊南節度使、檢校户部尚書、嗣曹王皋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襄鄧郢安隨唐等州觀察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樊澤為江陵尹、荊南節度使。
  • 20.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初平希烈,吳少誠殺陳仙奇,上以襄、鄧要厄,三年,除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等使,割汝、隨隸焉。練兵積糧,市回鶻馬益騎兵,堂大畋以教士,少誠憚之。
  • 21.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貞元八年三月,暴卒於位,年六十,廢朝三日,贈右僕射,賻吊有差,諡曰成。
  • 22.    《新唐書》卷159《樊澤傳》:會山南東道嗣曹王皋卒,軍亂,剽居人。
  • 23.    《資治通鑑》卷234:山南東道節度判官李實知留後事,性刻薄,裁損軍士衣食。鼓角將楊清潭帥眾作亂,夜,焚掠城中,獨不犯曹王皋家;實逾城走免。
  • 24.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先,江陵東北有廢田傍漢古堤二處,每夏則溢,皋始命塞之,廣田五千頃,畝得一鍾。規江南廢洲為廬舍,架江為二橋,流人自佔二千餘户。自荊至樂鄉凡二百里,旅舍鄉聚凡十數,大者皆數百家。楚俗佻薄,不穿井,飲陂澤,皋始命合錢開井以便人。
  • 25.    《太平廣記》 卷231引《羯鼓錄》:唐嗣曹王皋有巧思,精於器用。為荊州節度使,有羈旅士人懷二羯鼓棬,欲求通謁。先啓於賓府,賓府觀者鹹訝議曰:“豈足尚耶?”對曰:“但啓之,尚書當解矣。”及見,皋捧而嘆曰:“不意今日獲逄至寶。”指其鋼勻之狀,賓佐唯唯,或腹非之。皋曰:“諸公心未信乎?”命取食拌,自選其極平正者。令置棬於拌心,以油注棬中,棬滿而油無涓滴滲漏。皋曰:“此必開元天寶中供御棬,不然無以至此。”問其所自,士人曰:“某先人在黔中,得於高力士之家。”眾方深伏。賓府又潛問士人,“宜償幾何?”士人曰:“不過三萬。”及遺金帛器皿,其直果稱是焉。
  • 26.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常運心巧思為戰艦,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 27.    全唐詩補編 1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12-19]
  • 28.    《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1-18]
  • 29.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八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9]
  • 30.    《唐宋八大家文鈔》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2-19]
  • 31.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7-30]
  • 32.    《奉天錄·卷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18]
  • 33.    《奉天錄·卷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18]
  • 34.    《全唐詩·卷三百九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1-18]
  • 35.    《十七史蒙求》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2-19]
  • 36.    《新唐書糾謬·卷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18]
  • 37.    《續世説》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2-19]
  • 38.    《讀通鑑論·卷二十四·德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18]
  • 39.    《皇朝經世文續編》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2-19]
  • 40.    《越縵堂讀書記·史部》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18]
  • 41.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初,皋為御史覆訊 ,懼貽太妃憂,竟出則素服,入則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及為潮州,詭詞謂遷,至是復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聞。
  • 42.    《舊唐書》卷131《李皋傳》::初,扶風馬彝未知名,皋始闢之,卒以正直稱。漢陽王張柬之有林園在州西,公府多假之遊宴,皋將買之,彝斂衽而言曰:“張漢陽有中興功,今遺業當百代保之,王縱慾之,奈何令其子孫自鬻焉!”皋謝曰:“主吏失詞,為足下羞;微足下,安得聞此言!”
  • 43.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7-21]
  • 44.    《新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9]
  • 45.    李皋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7-05]
  • 46.    周紹良 主編.全唐文新編 第3部 第1冊: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2:5557
  • 47.    夏徵農.辭海 中國古代史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9:401
  • 48.    全唐詩補編 2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7-05]
  • 49.    中國唐史學會,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編.古代長江中游的經濟開發:武漢出版社,1988-01:150-151
  • 50.    杜文玉 主編.唐史論叢 第11輯:三秦出版社,2009-02:2
  • 51.    《舊唐書》卷118《楊炎傳》:德宗即位,議用宰相,崔祐甫薦炎有文學器用,上亦自聞其名,拜銀青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 52.    《資治通鑑》卷226:初,衡州刺史曹王皋有治行,湖南觀察使辛京杲疾之,陷以法,貶潮州刺史。時楊炎在道州,知其直,及入相,復擢為衡州刺史。始,皋之遭誣在治,念太妃老,將驚而戚,出則囚服就辯,入則擁笏垂魚,即貶於潮,以遷入賀;及是,然後跪謝告實。
  • 53.    《資治通鑑》卷226:(建中元年)七月,丙寅,邵州賊帥王國良降。國良本湖南牙將,觀察使辛京杲使戍武岡,以捍西原蠻。京杲貪暴,國良家富,京杲以死罪加之;國良懼,據縣叛,與西原蠻合,聚眾千人,侵掠州縣,瀕湖千里,鹹被其害。詔荊、黔、洪、桂諸道合兵討之,連年不能克。及曹王皋為湖南觀察使,曰:“驅疲,誅反仄,非策之得者也。”乃遺國良書,言:“將軍非敢為逆,欲救死耳。我與將軍俱為辛京杲所構,我已蒙聖朝湔洗,何心復加兵刃於將軍乎!將軍遇我,不速降,後悔無及。”國良且喜且懼,遣使乞降,猶疑未決。皋乃假為使者,從一騎,越五百里,抵國良壁,鞭其門,大呼曰:“我曹王也,來受降!”舉軍大驚。國良趨出,迎拜請罪。皋執其手,約為兄弟,盡焚攻守之具,散其眾,使還農。詔赦國良罪,賜名惟新。
  • 54.    《資治通鑑》卷227:冬,十月,辛亥,以湖南觀察使曹王皋為江南西道節度使。皋至洪州,悉集將佐,簡閲其才,得牙將伊慎、王鍔等,擢為大將,引荊襄判官許孟容置幕府。
  • 55.    《資治通鑑》卷227:慎常從李希烈討梁崇義,希烈愛其才,欲留之,慎逃歸。希烈聞皋用慎,恐為己患,遺慎七屬甲,詐為復書,墜之境上。上聞之,遣中使即軍中斬慎,皋為之論雪;未報。會江賊三千餘眾入寇,皋遣慎擊賊自贖;慎擊破之,斬首數百級而還,由是得免。
  • 56.    《資治通鑑》卷228:希烈使其將封有麟據鄧州,南路遂絕,貢獻、商旅皆不通。
  • 57.    (建中四年)三月,戊寅,江西節度使曹王皋敗李希烈將韓霜露於黃梅,斬之;辛卯,拔黃州。時希烈兵柵蔡山,險不可攻。皋聲言西取蘄州,引舟師溯江而上,希烈之將引兵循江隨戰。去蔡山三百餘里,皋乃復放舟順流而下,急攻蔡山,拔之。希烈兵還救之,不及而敗。皋遂進拔蘄州,表伊慎為蘄州刺史,王鍔為江州刺史。
  • 58.    《資治通鑑》卷229:(興元元年)希烈又遣其將楊峯齎赦賜陳少遊及壽州刺史張建封。建封執峯徇于軍,腰斬於市,少遊聞之駭懼。建封具以少遊與希烈交通之狀聞,上悦,以建封為濠、壽、廬三州都團練使。希烈乃以其將杜少誠為淮南節度使,使將步騎萬餘人先取壽州,後之江都,建封遣其將賀蘭元均、邵怡守霍丘秋柵。少誠竟不能過,遂南寇蘄、黃,欲斷江路。時上命包佶自督江、淮財賦,溯江詣行在;至蘄口,遇少誠入寇。曹王皋遣蘄州刺史伊慎將兵七千拒之,戰於永安戍,大破之,少誠脱身走,斬道萬級,包佶乃得前。……李希烈以夏口上流要地,使其驍將董侍募死士七千襲鄂州,刺史李兼偃旗卧鼓閉門以待之。侍撤屋材以焚門,兼帥士卒出戰,大破之。上以兼為鄂、嶽、沔都團練使。於是希烈東畏曹王皋,西畏李兼,不敢復有窺江、淮之志矣。
  • 59.    《資治通鑑》卷231:(興元元年六月)曹王皋遣其將伊慎、王鍔圍安州,李希烈遣其甥劉戒虛將步騎八千救之;皋遣其別將李伯潛逆之於應山,斬首千餘級。生擒戒虛,徇於城下,安州遂降,以伊慎為安州刺史。又擊希烈將康叔夜於厲鄉,走之。
  • 60.    《資治通鑑》卷231:(貞元元年)夏,四月,丁丑,以曹王皋為荊南節度;李希烈將李思登以隨州降之。
  • 61.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18]
  • 62.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18]
  • 63.    《新唐書》卷80《李皋傳》:召還,未得見,即上書言治道,詔授衡州刺史,為觀察使謾劾,貶潮州。會楊炎起道州為宰相,知皋直,複用為衡州刺史。
  • 64.    《新唐書》卷80《李皋傳》:建中元年,進拜湖南觀察使。前帥辛京杲貪虐,使部將王國良戍武岡,賴其富,即劾以死,國良恐,據縣反,斂荊、黔、洪、桂兵討之,再歲不能下。皋至,遺書曰:“觀將軍非敢大逆者,特逃讒抗死爾!將軍遇我,可以降,我固為京杲誣者,幸蒙雪,何忍以兵加將軍哉?以為不然,我以陣術破將軍陣,以攻法屠將軍城,非將軍所度也。”國良得書,喜且畏,因請降,然內尚首鼠。皋即日單騎稱使者造國良壘,賊延使者入,皋大呼其軍曰:“有識曹王者乎?乃我也。來受良降,良今安在?”一軍愕眙,不敢動,國良迎拜,叩頭請罪。皋執手,約為昆弟,則盡焚攻守具,散其兵。有詔赦之,賜名惟新。
  • 65.    《新唐書》卷80《李皋傳》:明年,持母喪至江陵。會梁崇義反,奪為左衞大將軍,復觀察湖南。李希烈反,遷江西節度使。受命日,不宿家,至豫章,大令將吏曰:“有功未申與懷器謀不發者,皆自言。”得裨校伊慎、李伯潛、劉旻,悉補大將。擢王鍔為中軍,以馬彝、許孟容為幕府。治戰艦,裒兵二萬,以士二千五百委慎等教之。自將五百人,教以秦兵團力法,聯其賞罰,弛張如一,乃約以五百人擊慎卒二千五百,莫能當其鋒,即盡以教之。
  • 66.    《新唐書》卷80《李皋傳》:會舒王為元帥,授皋前軍兵馬使。俄而天子狩奉天,鹽鐵使包佶為陳少遊所窘,以運艚溯江,次蘄口,希烈使杜少誠將步騎三萬將絕江道,皋遣伊慎兵七千御於永安,走之。以功進工部尚書。
  • 67.    《資治通鑑》卷228:(建中四年)九月……上以諸軍討淮寧者不相統壹,庚子,以舒王謨為荊襄等道行營都元帥,更名誼。以户部尚書蕭復為長史,右庶子孔巢父為左司馬,諫議大夫樊澤為右司馬,自餘將佐皆選中外之望。未行,會涇師作亂而止。
  • 68.    《新唐書》卷80《李皋傳》:賊柵蔡山不可攻,皋聲言西取蘄,引兵艦循崖溯江上。賊聞,以羸師保柵,悉軍行江北,與皋直。西去蔡山三百里,皋遣步士悉登舟,順流下,攻蔡山,拔之。間一日,賊救至,遂大敗,乃取蘄州,降其將李良,平黃州,兵益振。
  • 69.    《新唐書》卷80《李皋傳》:以天子處外,乃不敢居城府,出屯西塞山大洲,徙郡縣為軍市。改户部尚書。又遣伊慎、王鍔攻安州,未下,希烈遣劉戒虛以步騎八千援之,皋命李伯潛迎擊於應山,俘之,遂下安州,斬偽刺史王嘉祥。希烈別遣兵援隋州,皋破之厲鄉,因下平靜、白雁關,賊遂不敢南略。
  • 70.    《新唐書》卷80《李皋傳》:遷荊南節度使,賜實封三百户。
  • 71.    《新唐書》卷80《李皋傳》:凡戰大小三十二,取州五、縣二十,斬首三萬三千,禽生萬六千,未嘗敗。師所過,不敢伐桑棗、踐禾稼。朝廷仰食江淮,而西道出九江,至大別,皆與賊接,皋轉戰數千裏,餉路遂通,江漢倚皋為固。
  • 72.    《新唐書》卷80《李皋傳》:初,江陵東北傍漢有古鄣,不治,歲輒溢。皋修塞之,得其下良田五千頃。規江南廢洲為廬舍,構二橋跨江,而流人自佔者二千餘家。繇荊抵樂鄉二百里,其間墟聚凡數十,不井飲,皋始命鑿井以便人。
  • 73.    《新唐書》卷80《李皋傳》:皋性勤儉,能知人疾苦。參聽微隱,盡得吏下短長,其賞罰必信。所至常平物估,豪舉不得擅其利。教為戰艦,挾二輪蹈之,鼓水疾進,駛於陣馬。有所造作,皆用省而利長。以物遺人,必自視衡量,庫帛皆印署,以杜吏謾。
  • 74.    《新唐書》卷80《李皋傳》:皋嘗自創意為欹器,以颻木上出五觚,下鋭圓,為盂形,所容二豆,少則水弱,多則強,中則水器力均,雖動搖,乃不覆雲。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