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靖關

鎖定
平靖關,古稱冥扼,又名恨這關、憾這關、石城山,為古代天下九塞之一。位於武勝關西,鄂豫交界處,信應公路由此通過。這裏地勢險要,兩側羣山對峙,道路狹窄險阻。歷代為中原戰略要地,南北交通要道,曾在此設驛站或巡檢司。自春秋以來,這裏戰事頻繁,皆為爭關踞險之利。吳楚柏舉之戰,軍事家孫武曾率吳兵經此,奪關南下,幾使楚國遭滅頂之災。關側有北伐戰爭烈士墓。
中文名
平靖關
別    名
冥扼,恨這關
憾這關
石城山
地    址
信陽市溮河區譚家河鄉南灣村
交    通
省級信(陽)應(山)公路
附近景點
北伐戰爭烈士墓
成    就
古代天下九塞之一,義陽三關之一

平靖關地理位置

平靖關渡口 平靖關渡口
平靖關(ping jing guan)
行政位置:信陽市溮河區譚家河鄉南灣村
地理位置:東經113º56′00″,北緯32º52′15″
平靖關位於溮河區譚家河鄉大龐村與湖北應山縣交界處。東為五峯嶺,西為鳳凰山,北距信陽市中心16公里,南距湖北三潭風景區僅1公里,東離雞公山風景區25公里,西北距南灣風景區21公里,省級信(陽)應(山)公路從此經過。 [1] 

平靖關性質特徵

平靖關地勢險要 平靖關地勢險要
平靖關為豫鄂兩省交界處的險關要隘,桐柏山餘脈之山口,與武勝關、九里關合稱“義陽三關”。“楚塞三關隘,雲峯入望重,何年戎馬地,空有昔人蹤。積水見秋嶸,長煙帶古烽。乾坤當失據,饕餮任羣兇。”明代大文豪何景明在他的詩《三關》中生動地描述了三關的雄壯險要。《呂氏春秋·有始覽》與《淮南子·墜形洲》將其列為全國九大要塞之一。乃“淮漢兵爭要害”,有“形勝控淮南,要害轄楚尾”之説。春秋時稱冥厄,後稱石域,又稱固城山。宋時稱行者坡,又稱行者關。關底寬80~200米,海拔200米。五峯嶺、鳳凰山雙峯對峙,將平靖關夾峙其中,山勢險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古今南北爭衡,平靖關為兵家必爭之地。至今兩側山脊上仍留有數百米石牆遺址。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與吳佩孚軍閥部隊在此決戰;1938年10月12日,中國軍隊在此阻擊由信陽向南侵犯的日本侵略軍,據關固守,血戰6日,日軍傷亡慘重而不能破關。 [1] 

平靖關歷史文化

平靖關新貌 平靖關新貌
平靖關在廣水市區北30公里的桐柏山脈與大別山脈交會處。雄關險隘,羣峯列峙,系著名的“義陽三關”中的西關(中關武陽,即今廣水北武勝關;東關黃崛,即今大悟縣九里關),扼鄂豫兩省襟喉,為古今中原要道,乃兵家用武之地。歷史悠久,勝蹟遠聞。古名“冥軛”平。相傳春秋時,吳國借兵伐楚,三軍經此,馬不能前,遂改為“攔馬牆”;三國時蜀將關羽鎮守荊州,陳兵於此,恨不能過關直取中原,故更名“恨這關”。
北魏拓跋氏在關南設平靖郡,即易名“平靖關”;明清之際,因百年老杏樹遍佈山洞與驛路兩側。此地風景奇麗,和“高桂三潭”相互輝映,因而吸引遊人。
將軍寨在廣水市東35公里孝子店北山上。縣誌載:北宋名將狄青南征,曾在此屯兵紮寨所建,故名。為邑中保存較好的古寨之一。全以大片石構築,長約700米,高4米,厚3.6米,上端每隔4米鑿一插旗圓孔,四面各一高出寨牆之券頂砦門。結構堅固,氣勢威武,儼若巨大盤龍。周圍除東一徑可盤旋攀登外,餘皆懸崖峭壁,尤東西崖下各有一河,婉蜒匯于山寨南麓,益顯地勢險要.寨內迄今尚存井、塘、窖穴、蹬道等設施。寨北控武勝關,東望九里關,南鄰烽火台等,素有南北咽喉之稱,歷為軍家爭奪要塞 [2] 

平靖關地區資源

平靖關 平靖關
平靖關險耍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風光釀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古時,因其山東南的九里關與今信陽境內的武勝關合稱冥或嘟〈meng〉塞,為天下九塞之一,北進中原商人楚,唯此三關可通,其東面山腳下就是著名的楚豫古道,故而這裏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此佔山為王,落草為寇者有之;避兵匪,躲官害者有之。
平靖關秀麗的山色,奇異的景觀,又產生了豐富的與之相關的風物文化,幾乎景景有傳説,石石有典故。這些傳説和典故與景觀相映生輝,將本來就秀麗、神奇的自然景觀裝點得更加秀麗和神奇。平靖關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遠近風傳它有求必應,非常靈驗,雖無科學道理,但信者甚眾,有求必應的傳聞頗多,有的求財求運者竟不惜跋涉數千裏之遙。 [1] 

平靖關旅遊產業

平靖關資源豐富 平靖關資源豐富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平靖關,這裏植被豐茂,種類繁多,1700多種植物在這裏安家落户,被譽為“生物寶庫”和“豫南綠色明珠”,山上針葉樹、闊葉樹、奇花、異草爭繁鬥茂,參差相雜。山上可入藥的植物有600多種,珍貴的有靈芝、九死還陽草、馬蹬草、何首烏、七葉一枝花等。
平靖關種類繁多的森林植被為各種珍禽異獸提供了繁衍棲息的天然場所,僅野生鳥類就有17目、109種之多,野獸類有豹、鹿、野羊、赤狐、豹貓、花面狸等。
平靖關的石,具有怪、美、巧、奇、的特點。報曉峯突兀拔起,酷似引頸欲啼的雄雞。駱駝峯、獅子峯、獅頭崖、狼牙山、將軍石、戀愛石、寶劍石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平靖關,歷史悠久,勝蹟遠聞。這裏地勢險要,兩側羣山對峙,道路狹窄險阻,歷代為中原戰略要地,南北交通要道,此地風景奇麗,和“高桂三潭”相互輝映,因而吸引遊人 。
相傳春秋時,吳國借兵伐楚,三軍經此,馬不能前,遂改名“攔馬牆”。北魏拓跋氏在關南設平靖郡,即易名“平靖關”;明清之際,因百年老古遍佈山洞與驛路兩側,又改名“杏遮關”;旋因來往行人成羣結隊,絡繹不絕,又叫“行者關”等。南宋岳飛、李庭芝亦曾駐兵於此。不僅有巍峨的城垣,宏麗的廟宇,並有不少建築,後毀於白朗討袁之役。但當年土築關城綿亙山脊,仍依稀可辨。此地風景奇麗,和“高桂三潭”相互輝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