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希烈

(唐朝藩鎮將領)

鎖定
李希烈(約750年~786年),燕州遼西縣(今北京市順義區)人。唐朝時期藩鎮將領,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族侄。 [9]  [11] 
少時參加平盧軍,頗有戰功,李忠臣以為光祿卿。李忠臣殘暴專橫,部將驅逐,逃往長安。唐代宗以忻王李造為節度副使,派李希烈為留後主事,唐德宗即位後升為淮寧軍節度使。建中二年(781年),山南西道節度使梁崇義勾結河北三鎮起兵反叛,李希烈奉詔討伐,殲滅梁崇義部眾,封南平郡王。建中三年(782年),李希烈聯合王武俊李納田悦朱滔各自稱王,公然反叛,囚禁名臣顏真卿,並將其殺害,翌年底佔領汴州,自稱皇帝,國號楚,後劉洽擊敗李希烈,李希烈敗退淮西。
貞元二年(786年),部將陳仙奇毒死李希烈,歸順朝廷 [10]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燕州遼西(今北京市順義區)
出生日期
約750年
逝世日期
786年
主要成就
泛海戰河北 平定梁崇義叛亂
本    名
李希烈
官    職
淮寧節度使、御史大夫
爵    位
南平郡王

李希烈人物生平

李希烈早年經歷

李希烈,燕州遼西人。年輕時參加平盧軍,隨從李忠臣泛海戰河北有功。李忠臣任淮西節度使,要安排將佐,讓李希烈試任光祿卿,軍中人交口稱讚其才華。 [1] 
當時正遇李忠臣貪暴恣肆,不理政事,犯了眾怒,將李忠臣趕走後上報。唐代宗詔令忻王李造為節度副使,派李希烈為留後主事,又詔令滑亳節度使李勉兼管汴州。唐德宗即位,加官希烈為御史大夫,委任他為節度使,改淮西軍稱淮寧軍

李希烈平梁崇義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之子李惟嶽魏博節度使田悦勾結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起兵反叛。皇帝命諸道進討,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奉詔討伐。唐德宗以為南平郡王,兼漢南北兵馬招討處置使,都統諸軍。六月,李希烈統帥大軍進駐隨州。時隨州刺史劉長卿有詩記其事,稱李希烈“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詩中還記述了官軍受到隨州百姓“井税鶉衣樂,壺漿鶴髮迎”的歡迎。面對征討,梁崇義企圖突圍南下江陵,以通黔州和嶺南。兵至隨州四望山,遭到官軍迎頭痛擊,大敗而歸,乃收兵襄鄧。李希烈從隨州乘勝追擊,一路擊潰梁崇義部將的抵抗,直搗襄陽,梁崇義兵敗自殺,割據荊襄19年的局面方告結束。 [2]  皇帝賞賜功勞,拜檢校右僕射同平章事。李希烈平定崇義功勞很大,企圖擁兵割據其地。唐德宗委任李承山南東道節度使坐鎮襄陽。李希烈不能據有,於是大掠而去。

李希烈五鎮稱王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以李希烈為檢校司空,兼任淄青節度使,奉命征討割據淄青的李納。李希烈擁兵三萬駐紮許州,按兵不動,派李苣去與李納結為唇齒,陰謀圖取汴州。同時,傳檄給李勉處借道。李勉估量意思,乃在陳留準備軍需,建橋清道以待。李希烈計劃初步得手,反而謾罵李勉。李勉不答,嚴加守備。李納派遊兵引導李希烈阻斷汴州的餉路。李勉鑿通蔡渠運道,引運東南糧餉。李希烈委派使者串聯河北三鎮朱滔田悦,兵勢熾烈。不久,朱滔等人自相稱王,派使者奉上奏箋,願尊希烈為帝。希烈乃自號建興王、天下都元帥。朱滔、李納、王武俊田悦、李希烈五賊,兇焰燃燒半個天下。 [3] 
建中四年(783)正月,皇帝命各節度使帶兵成掎角攻討五賊,唐漢臣和高秉哲率兵萬人屯駐汝州。尚未到達,賊將乘霧而進,王師返回,叛軍取得汝州。叛軍拘捕李元平,兵眾西進,東都大驚,士人逃避至河陽、崤澠等地。留守鄭叔則閉守西苑,叛軍按兵不進。皇帝聽信盧杞的建議,詔令太子太師顏真卿去曉諭順逆禍福。真卿已行,又派左龍武大將軍哥舒曜去討伐。李希烈見真卿,桀驁無禮,又讓左右謾罵侮辱朝政, [5]  且北侵汴州,南攻鄂州。有詔令江西節度使嗣曹王李皋迎擊,攻克蘄、黃兩州,追殺賊將李良、韓霜露二將逃走。
當初,李希烈自襄陽回,留姚詹屯戍鄧州,叛軍攻得汝州,武關交通遂斷。皇帝令陝虢觀察使姚明揚修築上津道,設館以通南方的貨運貢物。李希烈派董待名、韓霜露、劉敬宗、陳質、翟崇暉分別侵略州縣,官軍多次敗逃。哥舒曜攻克汝州,李希烈派周曾、呂從賁、康琳抵抗。唐軍抵襄城,與王玢、姚詹、韋清等合計反擊希烈,計未成,皆被殺,只有韋清逃奔劉洽。李希烈心虛,迴歸蔡州,上疏歸咎周曾等人。皇帝不赦,詔令:能斬殺希烈者,四品以上者得希烈官,五品以下者封户四百,庶民則免賦三年,又派神策將劉德信率領節度、觀察、團練的子弟兵合力屯守陽翟;派李勉為淮西招討使,哥舒曜為副招討使;又派荊南節度使張伯儀任淮西應援招討使,山南節度使賈耽與李皋為應援招討副使。德信離開陽翟,入汝州,叛軍攻取陽翟,打敗張伯儀,哥舒曜也戰而不利,屯駐襄城。希烈恃其得勝,舉全軍三萬人圍困哥舒曜。當時皇帝逃離長安,官軍士氣不振,不能御賊,城陷,哥舒曜逃奔東都。
希烈乘襄城戰勝,更進攻汴州。入州後運土築路。工程不能如期,就將人來填溝塹,稱之為“濕梢”。李勉逃奔宋州

李希烈僭越稱帝

李希烈據有汴州,僭居帝位,國號為楚,年號武成;任用張鸞子、李綬、李元平為宰相,鄭賁為侍中,孫廣為中書令;另剖地設置四節度,以汴州為大梁府治,以安州為南關, [6]  將石頭染色做帝璽。又在上蔡、襄城繳獲折車銀釭,奉之以為瑞信,用以迷惑屬下。 [7]  接着窺視江淮,大軍攻襄邑,守將高翼戰死。汴滑副都統劉洽率曲環、李克信軍十多萬人在白塔與之交戰,不能取勝,洽退還。士兵柏少清攔住馬轡説:“公小有不利就退兵,為什麼?”劉洽不聽,連夜入宋州。
李希烈輕易取勝,徑直進逼寧陵,車船相銜而進,連綿七十里。那時,劉洽的將士高彥昭、劉昌共同築工事守城,叛軍讓妖人祈求大風,將戰棚全部燒燬,鑿城堞登城。高彥昭提劍登城防守,士兵都感奮,風向也反。劉昌與眾人商議:“兵法,對方力量是我的兩倍,則不戰。叛軍欺我兵少,不如暫退使賊驕傲,我們自宋出精鋭部隊,打他個出其不意,定能成功。“高彥昭辭説:“您且慢,先盡力而為。”於是登城向眾人發誓説:“中丞打算讓叛軍看我們弱小,讓城淪陷後再奪回。這計策確實不錯,但我守城,得失全在主持者。如今傷重者需要供養,如果我們棄城而去,那將會使傷者死在城內,逃亡者死在城外。我們大夥兒都完了。”士兵都流淚,且跪誓:“公在這裏,誰敢離開!”劉昌十分慚愧。彥昭殺了自家的牛犒軍,士兵們都死戰,殺賊三千人。同時向劉洽請援兵。下屬寫信,信中説城危在旦夕,彥昭看了説:“您小看我嗎?”取過紙來自己寫信。劉洽接到信,高興地説:“有健將在西邊,我還擔心什麼?”選了八百精兵,夜盡之前入城,叛軍不知。清晨叛軍圍城,城內士兵奮勇殺出,李希烈大敗。官軍奪了他的旗,斬殺以萬計,一直追殺到襄邑,收繳叛軍的財糧而回。劉洽上表報高彥昭之功,升高彥昭為御史大夫,賜實封一百五十户。

李希烈敗退蔡州

李希烈敗退,壽州刺史張建封屯守固始,在其旁擴充勢力。李希烈害怕,便回到汴州,派翟崇暉率精兵偷襲陳州,又被劉洽打敗,俘獲翟崇暉及其兵眾三萬人。進而攻克汴州,擒獲鄭賁、劉敬宗、張伯元、呂子巖、李達幹,李希烈逃回蔡州。鎮守鄭州的叛軍將領孫液投降,皇帝即任孫液為刺史。貞元二年(786),李希烈派杜文朝侵襄州,被樊澤打敗,杜文朝亦被擒。此時李皋、張建封、曲環及李澄四面攻略其地,李希烈氣勢日蹙,龜縮不敢動。後吃牛肉病倒,其親將陳仙奇暗中令醫生將他毒死,時為貞元二年(786)四月初二日。 [4] 
當初,李希烈入汴州,聽説户曹參軍竇良的女兒很美,強娶為妾。竇女對父親説:“別難過,我能滅賊。”後來很得寵,參與叛軍的密謀,且能使他們的謀劃改變。她曾説陳仙奇忠勇可用,仙奇之妻也姓竇,就對李希烈説願與仙奇妻結為姐妹,可以拉攏仙奇,希烈同意。得到機會她就去對仙奇妻説:“賊現在雖強,終究必敗。”竇氏時間長了也就醒悟。及至希烈死,其子不發喪,想全部誅殺各將後自立,尚未最後決定。
此時有來獻櫻桃的,竇氏請求分一些送給陳仙奇的妻子,其子同意,竇氏就用蠟封帛條夾在果子中,泄露其打算。仙奇大驚,就與薛育帶兵鼓譟而入,李希烈子出,遍拜各將説:“願意去掉皇帝稱號。如同淄青李納一樣。”話才説完,即被陳仙奇等斬殺。
於是將李希烈及其妻子和兒子一共七人之頭函封,進獻天子,暴李希烈屍於市。皇帝因陳仙奇忠心,拜為淮西節度使,當地百姓免賦二年。不久,陳仙奇被李希烈之寵將、淮西兵馬使吳少誠所殺,追贈太子太保,竇氏同死。 [8] 

李希烈人物關係

妻子:竇氏。 [12] 
兄弟:李希倩 [13] 

李希烈人物評價

希烈生性殘暴,臨戰在陣上殺人,血流於前,而飲食照常,所以人們怕他,為他盡力。 [7]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李希烈傳》:大曆末,忠臣軍政不修,事多委妹婿張惠光,為押衙,弄權縱恣,人怨。與少將丁皓等斬惠光父子,忠臣奔赴朝廷。詔以忻王為淮西節度副大使,授希烈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節度留後,令滑亳節度李勉兼領汴州。
  • 2.    《舊唐書·李希烈傳》:會山南東道節度梁崇義拒捍朝命,迫脅使臣,二年六月,詔諸軍節度率兵討之;加希烈南平郡王,兼漢北都知諸兵馬招撫處置使。
  • 3.    《新唐書·李希烈傳》:希烈遣使者約河北朱滔、田悦等連和,兇焰熾然。俄而滔等自相王,遣使者來奉箋,希烈亦自號建興王、天下都元帥,五賊株連半天下。
  • 4.    《新唐書·李希烈傳》:勢日蹙,希烈縮氣不敢搖。啖牛肉而病,親將陳仙奇陰令醫毒之以死。
  • 5.    《新唐書·李希烈傳》:帝聽盧杞計,詔太子太師顏真卿諭賊,已行,又遣左龍武大將軍哥舒曜討之。希烈見真卿,傲桀不臣,敕左右訾侮朝政,
  • 6.    《新唐書·李希烈傳》:希烈已據汴,僭即皇帝位,國號楚,建元武成;以張鸞子、李綬、李元平為宰相,鄭賁為侍中,孫廣為中書令;披其地建四節度,以汴州為大梁府治,安州為南關。
  • 7.    《舊唐書·李希烈傳》:初,希烈於唐州得象一頭,以為瑞應,又上蔡、襄城獲其珍寶,乃是爛車釭及滑石偽印也。
  • 8.    《新唐書·李希烈傳》:帝以仙奇忠,即拜淮西節度使,百姓給復二年。俄為吳少誠所殺,有詔贈太子太保。竇亦死。
  • 9.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1395頁
  • 10.    門巋主編.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中.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1572頁
  • 11.    李希烈之生年及壽命在史書中未有記載,但劉長卿所作《獻淮寧軍節度使李相公》提到他“三十登壇”,因此推測他生於750年左右。
  • 12.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始,希烈入汴,聞户曹參車竇良女美,強取之。女顧曰:"慎無戚,我能滅賊"後有寵,與賊秘謀,能轉移之。嘗稱仙奇忠勇可用,而妻亦竇姓,願如姒擾者,以固其夫,希烈許諾。
  • 13.    《新唐書·顏真卿傳》: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誅,希烈因發怒,使閹奴等害真卿,曰:“有詔。”真卿再拜。奴曰:“宜賜卿死。”曰:“老臣無狀,罪當死,然使人何日長安來?”奴曰:“從大粱來。”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