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團練

鎖定
團練(tuán liàn),指中國古代地方民兵制度,由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發佈介紹。
中文名
團練
別    名
鄉兵
注    音
ㄊㄨㄢˊ ㄌㄧㄢˋ
拼    音
tuán liàn

目錄

團練沿革

始置年代不詳。
唐上元二年(675),曾募鎮防團結兵,設團練副使為帥;安史之亂後,唐廷多有編設。宋代、明代亦設團練兵。
清康熙初年,朝廷曾令各縣設置。嘉慶年間(1796~1820),八旗兵、綠營兵衰敗,為鎮壓白蓮教起義,各地皆辦團練。道光初年,為防備反清武裝,各地團練分守要地或海口,主要職能是保衞鄉里、緝防盜賊,也有隨營征討者。
太平天國起義後,曾國藩曾於1852年(清咸豐二年)奉命幫辦湖南團練,成為統治階級鎮壓農民反抗的工具。
1853年,清廷詔令各地辦團練,並在南方諸省任命團練大臣。團練編制因地而異,南方城鎮以坊為基層單位,鄉村以都、圖為主;一般在户籍保甲制基礎上進行編成,即10户為牌,10牌為甲,10甲為保,保有保正,甲、牌各有長。合二三保或數保為一團。各户皆出壯丁,平時訓練,有事出戰。團練置團總一人,團副數人,以掌本團守禦及各團聯絡之事。團丁不脱離生產,經費由地方公攤。團總名為公選,實由地主豪紳中有權勢者把持。訓練內容和方法各地有別。幫辦人員多假公濟私,逼勒州縣供應錢糧,且無實績,徒以騷擾百姓。
1861年,清廷令撤各省團練大臣回京供職,其責由督撫承擔。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清廷命各省團練仿效西方國家訓練民兵之法,以鄉團為民兵,輪番編練,維持至清末。

團練發佈者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