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星際戰士

(英國桌遊《戰錘40000》裏虛構的軍事組織)

鎖定
星際戰士(Space Marines)又被稱為阿斯塔特修士(Astartes),是桌面遊戲《戰錘40000》中的虛構軍事組織,由人類帝皇(Emperor of Mankind)在公元第30個千年的頭100年間使用二十名基因原體為樣本而製造的超級戰士。目的是為了奪回在衝突年代間人類失去的星際殖民地。
他們不完全是人類,而是超人,通過基因改造、心理培訓和無法想象的嚴酷訓練,在一切方面都超越凡人。相對數以十億記的人類,星際戰士數量稀少,在荷魯斯叛亂後被組織為戰團級的小規模部隊。每個戰團都對其徵兵、訓練、軍備、組織管理和戰略全權負責,而他們對帝皇的忠誠絕不會輕易動搖。
中文名
星際戰士
外文名
Space Marines
別    名
阿斯塔特(Astartes)
太空陸戰隊(台灣地區譯名)
性    別
登場作品
戰錘40000
年    齡
平均300-400歲不等(只要沒戰死存活上千年也是可以的)
虛擬人物血型
未知
身    高
7 英尺
類    型
經過數道手術改造的強化人士兵

星際戰士故事背景

在公元紀年的第三十個千年之初(30th Millennium),衝突年代(Age of Strife)結束後,曾經繁華的地球已是一片廢墟。偉大的帝皇無法再對人類的墮落坐視旁觀,於是他結束了長達四萬年的隱藏走出陰影開始了重新統一人類的征程。他的第一站便是地球,或稱神聖泰拉(HollyTerra)。為了統一泰拉,帝皇使用基因技術製造了第一批強化人類戰士“雷霆戰士”(Thunder Warriors)這便是星際戰士的前身。
星際戰士 星際戰士
隨着全銀河系範圍的亞空間風暴的消失【色孽,又名沙歷士(Slaanesh)的誕生震散了亞空間風暴】,星際間的航行可以再度實現。帝皇計劃着重新奪回人類在衝突時代中失去的殖民地,但雷霆戰士由於製造時的缺陷,其生命極不穩定,帝皇需要比雷霆戰士更加有效率的戰士。因此,他創造了二十名基因原體再以他們為樣本製造星際戰士。雖然二十名基因原體還在襁褓之中時就被混沌邪神們擄走散佈到銀河系各地,但是帝皇還是使用早先取得的原體基因製造出了二十支星際戰士軍團並帶領他們開始了大遠征(Great Crusade)。這二十支星際戰士軍團中的九支便是後來所知的參與了第二次建軍(Second Founding)的戰團。這已是第三十個人類千年的第八百年(Year 800.Millennium30)。
在漫長大遠征的旅程中,帝皇依次與他的兒子們(基因原體)相聚。由於基因原體們天神般的體能與智慧,幾乎每個原體都成為了他們第二家鄉的領袖或者統治者。於是帝皇便將使用他們的基因原種製造的星際戰士軍團交還由他們領導,這大大加快了大遠征的進程,但也為隨後的荷魯斯之亂(Horus Heresy)埋下了第一顆禍患的種子。
荷魯斯之亂(Y007.M31 - Y014.M31)後,第十三軍團極限戰士(Ultramarines)的基因原體羅伯特·基裏曼(Roboute Guilliman)撰寫了阿斯塔特聖典(Codex Astartes)。明面上,聖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星際戰士們更有效的作戰,但實際是為了防止有人再度像荷魯斯一樣大權獨攬招致叛亂,而將僅存的九支忠誠星際戰士軍團拆分為數十支以一千名星際戰士為單位組成小型戰團。這次事件被稱為第二次建軍,時間緊隨荷魯斯之亂在第三十一個千年的第14年到15年之間。從第二次建軍到現 在的第四十一個千年間,先後又進行了大大小小將近30次不同的建軍。
在黑暗的第四十一個人類千年間,古老的太空死靈族正在甦醒,新的威脅也在逼近,而忠誠的星際戰士依然在第一線為了帝皇與人類帝國而戰。

星際戰士作戰方式

星際戰士主要的作戰方式有三種:最常用也是最高效的一種便是軌道突擊(Orbital Assault),這種方式被少數從這種突擊中生還的敵人稱為從天而降的死神,伴隨着猛烈的軌道炮擊,星際戰士搭載着雷鷹炮艇或者用登陸艙直接降下,瞬間消滅對方指揮中樞,讓剩下的烏合之眾失去首腦和有效組織,只能選擇投降或逃跑。
如果星際戰士能夠投放下重型裝備,那麼他們會使用裝甲突擊戰術。以強大的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作為突擊矛頭,兩側由摩托部隊和突擊艇提供掩護,在敵人防線的薄弱部位上一舉打開缺口然後實施向心突擊,攻向對方的中樞要害。
如果戰區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星際戰士也會派出若干個獨立作戰的小分隊,利用滲透進入敵後,用頻繁的襲擾戰術讓敵人疲於奔命,把強大的對手拖累拖跨,最後再由主力部隊降下,將對方撕碎。
在廣袤的宇宙中,凡是帝國幅員所及之處,便有帝皇指引下的上千個戰團,在默默守護着人類的福祗與和平。

星際戰士星際戰士軍團

二十支星際戰士軍團的名稱和基因原體
軍團名與編號
戰吼
基因原體(現狀)
介紹
第一軍團:
黑暗天使
Dark Angels
懺悔!你明 日將死!
"Repent! For tomorrow you die!"
一刻鬆懈,終身異端.
"A moment of Laxity spawns a lifetime of Heresy!"
萊昂·艾爾·莊森
Lion · El'Jonson
(已甦醒,目前位於帝國暗面)
自帝國誕生,軍團創建以來,黑暗天使的星際戰士們便為敵人所畏懼,為受庇護者所敬畏。黑暗天使們在戰鬥中頑固而無情,作為第一支被創造的星際戰士軍團他們以永遠的警惕和熱誠履行着他們義務,是帝皇最忠實的僕從。但是,一萬年來,黑暗天使們深埋着一個兇險的秘密,一項如此恐怖而恥辱的行為,足以威脅黑暗天使全力捍衞的一切,並將他們拖入萬劫不復之境。
第二軍團:
未知
未知
未知
一切資料都已被銷燬…(貝利薩留·考爾擁有所有軍團的基因種子,包括第二軍團與第十一軍團)
第三軍團:
帝皇之子
Emperor's Children
叛亂前:
帝皇之子!斬父之敵!
"Children of the Emperor! Death to His foes!"
叛亂後:
為了帝皇!(嘲諷)
"For of the Emperor!"
福根 Fulgrim
(晉升為色孽惡魔王子)
帝皇之子的軍書上記載着:“我們是帝皇的孩子,我們是完美的戰士,不會辜負帝皇的期望。我們永不失敗!”
帝皇被他新找到的孩子的話語深深打動,因此就給了他們一個獨特的榮譽:帝皇之子軍團可以用帝國雙頭鷹標誌裝飾他們的胸甲。只有這一個軍團獲此殊榮。
而在荷魯斯大叛亂時,整支軍團都墮入了混沌,投靠了享樂和歡愉之神色孽。
第四軍團:
鋼鐵勇士
Iron Warrors
鋼鐵之志,鋼鐵之軀!
"Iron Within, Iron Without!"
佩圖拉博
Perturabo
(晉升為混沌惡魔王子)
鋼鐵勇士是大遠征中攻城戰最強悍的一支軍團.任何號稱堅不可摧的城牆,任何自以為牢不可破的城堡,任何膽敢阻礙帝皇與帝國前進的人,都被這支鋼鐵的攻城錘擊得粉碎.然而當鋼鐵勇士們在伊斯塔萬五號行星上背叛其他軍團的那一刻起,他們的榮耀就註定將被人所遺忘,他們曾經令人傾慕的名字也成了狡詐與異教的象徵。
第五軍團:
白色傷疤
White Scars
為了可汗與帝皇!
"For the Khan and the Emperor!"
察合台·可汗
Jaghatai · Khan
(失蹤)
帝國內無人不知白色傷疤戰團在戰場上的高機動性,他們是閃電攻勢的大師,在敵人反應過來前就把他們切成碎片。堅毅的戰士,身上攜帶着勇敢象徵的傷疤,他們為了家鄉部落的榮譽而戰鬥並把死亡帶給所有帝國的敵人。
第六軍團:
Space Wolves
為了魯斯!為了狼時!
"For Russ! For the Wolftime!"
黎曼·魯斯
Leman Rus
(失蹤)
帝國創建的那一刻起,太空野狼就一直用它的獠牙和利爪為帝皇奮戰.作為星際戰士中最有名的戰團之一,他們的名號和事蹟在整個銀河系中被廣為傳誦.頑固、狂暴,太空野狼是近戰專家.他們的戰士最關注的就是在戰場上贏得榮譽.太空野狼為戰而生,死亡並不能使他們畏懼.
第七軍團:
Imperial Fists
原體在上,為了你與地球之主的榮譽!
"Primarch-Progenitor, to your glory and the glory of Him on Earth!"
羅格·多恩
Rogal Dorn
(失蹤)
帝國之拳是最受帝國中許多機構尊敬的戰團,也被認為是信仰最堅定的戰團。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對帝皇無比的忠誠,還有因為他們比其它人更努力的維護着帝國的秩序。他們在帝國敵人裏的名聲也是他們自信的一大來源。
第八軍團:
午夜領主
Night Lords
我們為你而來!
"We have come for you!
康納德·科茲
Konrad Curze
(被帝國刺客庭刺殺)
正如其名,午夜領主軍團永遠屬於無窮無盡的黑暗和不見天日的虛空。甚至從他們的起源開始,黑色的叛亂之種便經由午夜領主的基因原體為軍團帶來對暴力和毀滅的無盡慾望。儘管午夜領主也曾在帝皇的名義下進行了堅強而不屈的大遠征,不過象黑夜一樣陰沉的午夜領主依舊是最早墮落入黑暗的軍團之一,並且將痛苦和恐懼如同播種般撒向無數個帝國的世界和星球。
第九軍團:
Blood Angels
為了帝皇與聖吉列斯!殺敵!殺敵!
"For the Emperor and Sanguinius! Death! DEATH!"
聖吉列斯
Sanguinius
(被荷魯斯殺害)
大遠征時,在基因原體聖吉列斯的帶領下,聖血天使曾被公認為阿斯塔特修士中受到無上聖佑的軍團,他們繼承了基因原體的勇敢無畏及高超戰技。但是,荷魯斯叛變這一事件給他們帶來致命的打擊,他們天使般的先父犧牲了。他的死亡如此可怖,竟在所有的軍團成員靈魂深處刻下了不滅的傷痕。自那深暗之日起,關於聖血天使血脈中流淌着恐怖詛咒的傳言,便悄悄地流傳開來。
第十軍團:
Iron Hands
血肉羸弱!
"The Flesh is Weak!"
費魯斯·馬努斯
Ferrus Manus
(被福根殺害)
鋼鐵之手是星際戰士最初的二十支軍團之一,儘管他們對帝皇的信仰是如此的無可動搖,但他們同時也抱定這樣的信念——人類肉體虛弱而且易被腐化,因而他們傾向於將自己的身體用“絕對”可控的機械替代品替換。對肉體的藐視使他們成為九支忠誠軍團中最漠視人性的一個。作為三支被進攻的忠誠軍團之一參與了伊斯塔萬五號的登陸點大屠殺,基因原體就是在此役戰死。
第十一軍團:未知
未知
未知
一切資料都已銷燬…(貝利薩留·考爾擁有所有軍團的基因種子,包括第二軍團與第十一軍團)
第十二軍團:
World Eaters
血祭血神!顱獻顱座!偽帝去死!
"Blood for the Blood God! Skulls for the Skull Throne! Death to the False Emperor!"
安格隆
Angron
(晉升為恐虐惡魔王子)
在曾經所有由帝皇一手創立並在大遠征時代對銀河系展開再次征服的星際戰士軍團中,最令人恐懼的就是如今恐虐的選民――吞世者。在血腥的侵攻和最為狠毒的戰鬥中,“吞世者”這個名字無疑是令人不寒而慄的大規模的血腥和恐懼的代名詞。
第十三軍團:
極限戰士
Ultramarines
勇氣與榮譽!
"Courage and Honour!"
為馬庫拉格而戰!
"We March for Macragge!"
羅伯特·基裏曼
Roboute Guilliman
(目前是人類帝國的最高領袖,攝政王)
自大遠征開始,極限戰士們就奮戰在帝皇軍隊的最前列,一萬年來,這些無畏的精英勇士,虔誠的遵行着阿斯塔特聖典的教導――那是他們的基因原體羅伯特.基裏曼留與後世的偉大著作,從馬庫拉格的家園起,直到泰拉的神聖殿堂,他們輝煌的戰績為帝皇的子民所傳唱,每當人類的敵人威脅帝國的疆域,極限戰士們都準備着給予他們無情的痛擊。
第十四軍團:
Death Guard
莫塔裏安
Mortarion
(晉升為納垢惡魔王子)
死亡守衞,可怕的瘟疫散佈者,失落的被詛咒者,納垢手下那羣令人畏懼的瘟疫戰士,對所有帝國子民而言都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恐怖天災。但在上萬年前,死亡守衞曾是帝皇首批建立的二十支星際戰士軍團中的第十四軍團,他們團結在帝皇和他們可怕的軍團長莫塔裏安旗下,保衞着全人類的安全。
第十五軍團:
千子
Thousand Sons
皆為塵埃!
"All is Dust!"
紅魔馬格努斯
Magnus the Red
(晉升為奸奇惡魔王子)
千子,是一支人數雖少但是擅長靈能的軍團,在大叛亂前由於基因原體馬格努斯為了警告帝皇荷魯斯叛亂,而打破了帝皇為了網道計劃設下的靈能屏障。帝皇要求太空野狼軍團帶回犯了錯的基因原體,不料命令被荷魯斯修改為殺死馬格努斯,致使太空野狼毀滅了家園普羅斯佩羅,從而讓整支軍團都背棄了帝國投靠了巫術和詭計之神奸奇。九支叛亂軍團中唯一一個沒有參與過伊斯塔萬五號戰役的軍團。
第十六軍團:
影月蒼狼/荷魯斯之子/黑色軍團
Luna Wolves/ Sons of Horus / Black Legion
叛亂前:
盧佩卡爾!
"Lupercal!"
為了荷魯斯與帝皇!
"For Horus and the Emperor!"
叛亂後:
吾等歸來!
"We are returned!"
偽帝去死!
"Death to the False Emperor!"
荷魯斯·盧佩卡爾
Horus Lupercal
(被帝皇殺死)
影月蒼狼在那些被稱為“整體實力強大”的星際戰士軍團中也是有着一席之地的,其不甘於帝皇之下的基因原體荷魯斯就是帝國有史以來最大叛亂的始作俑者。由於影月蒼狼鼓勵自由發揮,所以荷魯斯手下的指揮官們對他的叛亂都有不同態度,最後有幾位指揮官選擇忠於帝皇並與來自其他叛亂軍團的忠誠派一起在伊斯塔萬三號星上與他們叛亂的母團死戰最終幾乎全軍覆沒。少數忠誠派倖存者逃離或者後來被救起,這些戰士成為了奠基灰騎士和各種帝國勢力的骨幹。
第十七軍團:
Word Bearers
戰鬥時會不停背誦洛嘉之書的內容。
洛嘉·奧瑞利安
LorgarAurelian
(晉升為混沌惡魔王子)
受其有着狂熱宗教執着的基因原體影響,懷言者們都是一羣狂熱的宗教徒。他們曾經瘋狂的將帝皇作為神來供奉,直到帝皇用最殘忍的手段讓他們意識到他並非神。失去了帝皇的懷言者重新找到了混沌四邪神為信仰,他們將四個互相敵對的混沌邪神作為一個整體膜拜,這樣他們就可以同時受到四個混沌邪神庇護。
第十八軍團:
火蜥蜴
Salamanders
浴身於戰火,鑄煉於戰砧!
"Into the fires of battle, unto the Anvil of War!"
伏爾甘
Vulkan
(失蹤)
作為初創軍團之一,火蜥蜴戰團擁有能追溯回帝國之初的豐富歷史。火蜥蜴戰團的成員從居住於火山星球夜曲星(Nocturne)的人民中選出。這樣一個世界孕育了吃苦耐勞的戰士,擁有強壯的體質和忠實的心靈,成為理想的星際戰士徵兵對象。作為三個被進攻的忠誠軍團之一參與了伊斯塔萬五號的登陸點大屠殺。
第十九軍團:
Raven Guard
但有座右銘
"Victorus aut Mortis"(拉丁語)
勝利或死亡!
"Victory or Death"
科沃斯·科拉克斯
Corvus Corax
(亞空間裏追殺叛徒)
暗鴉守衞把部隊部署在關鍵位置來摧毀敵人的能力已經成了傳奇,他們掌握迅速部署部隊的技術和小隊級戰術也被許多其他戰團所學習。他們在戰場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靈活的部署部隊。跟大部分戰團的星際戰士一樣,都使用登陸倉進行部署,或其他機動兵器,他們能迅速的在交火前評估戰鬥環境,讓他們能夠在飛速變化的戰場裏應變自如。作為三支被進攻的忠誠軍團之一參與了伊斯塔萬五號的登陸點大屠殺。
第二十軍團:
Alpha Legion
九頭至尊!
"Hydra Dominatus!"
為了帝皇!
"For the Emperor!"
也有人認為他們其實依然忠於帝皇
阿爾法瑞斯與
歐米伽
Alpharius & Omegon
阿爾法瑞斯確認被多恩殺死,歐米伽推測死於基裏曼之手。(存疑)
所有背叛的軍團中,阿爾法軍團是最不為人知的。這支軍團擅長機密行動,間諜網路,以及離間計,他們喜歡同時從不同方面來打擊敵人。

星際戰士部分戰團

星際戰士黑色聖堂

(Black Templar)
黑色聖堂誕生於帝國之拳軍團的拆分,是在“第二次建軍”中被建立起的戰團。由於具體記錄在那段混亂的歲月中遺失,在這次拆分中具體有多少支戰團被組建起來無人知曉。如今已知存在的戰團有大約1000多支,它們中的大部分嚴格遵循阿斯塔特聖典中的組織、戰鬥條令。但黑色聖堂們選擇了不侷限於死板的阿斯塔特聖典而遵循席格門的誓言。
黑色聖堂並非一支嚴格遵循阿斯塔特聖典的戰團,這支戰團由至高大元帥(相當於戰團長)帶領,沒有母星,全團都駐紮在一支以榮光女王級戰列艦“永恆聖戰號”為旗艦的龐大的遠征艦隊之上,根據需要派遣規模不定的遠征軍作戰。
其詳情請看詞條“黑色聖堂”
戰吼:無憐!無悔!無懼!"No Pity! No Remorse! No Fear!"

星際戰士緋紅之拳

(Crimson Fists)
緋紅之拳和黑色聖堂一樣都是“第二次建軍”中由帝國之拳軍團所拆分出的戰團。他們的第一次勝利是在UrolakPrime上抵抗了數量龐大的艾達流亡者,隨後是淨化了鮮為人知的外星種族塞西亞人的家園。他們最具神奇色彩的戰役是十字軍的正義解放——奪回在叛教時期以後失去的行星。詳情請看詞條“緋紅之拳
戰牧發起戰吼:帝皇在上!"There is only the Emperor!"
戰士們迴應:他是吾等之堅盾與護衞!"He is our shield and our protector!"

星際戰士血鴉

(Blood Raven)
一個信守秘密主義及儀式主義的戰團。血鴉的士兵對於他們的歷史一片迷糊,這是由於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基因原體是誰,而他們的總會在多年前被帝國刪除了。因此血鴉們會為了追溯自己的過去而瘋狂地收集一切相關的資訊,所以血鴉有着非常多且完整的各議題的記錄。他們亦深信知識就是最強的武器。詳情請看詞條“血鴉戰團”。
戰吼:智慧及力量,守其左右。"Knowledge is power, guard it well."
戰爭黎明2:審判之後改為:吾等再不迷失。"None shall find us wanting."

星際戰士灰騎士

(Grey Knights)
灰騎士是星際戰士裏獨一無二的戰團,並且是帝國中第一支被用來抵抗惡魔威脅的戰團。他們與那些審判廳的武裝力量聖錘修會合作緊密。哪裏混沌惡魔的軍隊滋生壯大哪裏就會有灰騎士,以堅定的信仰,難以動搖的決心與帝國所制的最精良兵器進行着難以想象的恐怖戰鬥。
帝國為了防禦來自亞空間的混沌腐蝕,嚴格管制了“惡魔”的情報,因此專門和亞空間惡魔作戰的灰騎士戰團其存在本身也是被高度保密的。
PS:灰騎士並不屬於阿斯塔特修會(Adeptus Astartes),也不是分裂自任何一個第一次建軍軍團。他們是英雄馬卡多(Malcador the Hero)在荷魯斯之亂期間秘密招募叛變軍團中的忠誠派戰士建立的戰團。
戰吼:吾乃戰錘!"We are the hammer!"

星際戰士死亡守望

(Deathwatch)
死亡守望是異形審判庭的機構,這個審判庭的各個分枝機構負責研究、隔離以及——更多的情況是——消滅異星人種族。但是,不同於惡魔審判庭的灰騎士那樣是一個單獨的統一戰團,死亡守望的星際戰士是從不同的戰團徵召來的,他們都在神聖的誓言下接受成為異星人殺手的特殊訓練,並且隨時準備着一接到命令便奔赴戰場。無論何時何地,當需要敲打異星人醜陋的腦袋時,這些戰士便會被召集起來。詳情請看詞條“死亡守望” [1] 
由於成員都來自不同的戰團,沒有統一的固定戰吼。

星際戰士荷魯斯叛亂

帝皇光輝的歲月已經化為神話,人類的文明再次沉入黑暗之中,一切皆因那場可怕的內戰,二十名基因原體中最早被帝皇找回的一位,帝國的戰帥,影月蒼狼軍團的基因原體荷魯斯,投向了混沌邪神的懷抱,發動了背叛帝皇的戰爭,有一半的星際戰士軍團和無數的帝國士兵及黑暗機械教附從他的野心,叛亂者和他們仍然忠誠的兄弟們展開了血腥的搏殺,整個帝國陷入熊熊戰火,暗鴉守衞,火蜥蜴和鋼鐵之手三支忠於帝皇的軍團在突然的背叛中被重創,而黑暗天使、太空野狼和極限戰士遠離地球不及返回。
叛軍最終抵達神聖泰拉,高呼着“偽帝去死”的口號圍攻帝皇的宮殿,這場悲劇最後的結局是:帝皇親手殺死了荷魯斯,但自己也身受重傷,他被裝入時間靜止的金棺中,安放在神聖泰拉的王座上,——帝皇和基因原體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但人類仍然盼望着帝皇能夠有重新甦醒的那一天,也有許多跡象表明,帝皇的精神依然在透過金棺,指引着人類的方向…… [2] 

星際戰士星際戰士再創

荷魯斯雖然被擊敗了,但帝國已經滿目瘡痍,戰後,二十名基因原體中最擅長治國方略的一位,極限戰士軍團的原體羅伯特·基裏曼,領導了帝國的重建,在這個過程中,他撰寫了阿斯塔特聖典,為帝國今後的軍事和政治體制奠定了根基,其中提出的一項重大變革,就是星際戰士軍團的拆分,每個星際戰士軍團要被拆分成許多一千人規模的“戰團”,只有一個戰團能夠繼承原軍團的名號和徽章,其餘的戰團將被賦予新的名稱和塗裝。
這阻止了過多的軍力被掌握在一人之手,從而防止再發生荷魯斯之亂這樣的悲劇,這一過程被稱為再創,而帝皇親手締造星際戰士軍團的歷史,被稱為初創。阿斯塔特聖典還詳細的規定了星際戰士軍團的組織形式,裝備配備,戰術方針,比如每個戰團由十個連隊組成,第一連是老兵連,第十連是新兵連,每個星際戰士小隊由十人組成,配備一把突擊武器和一把重型支援武器等等。凡是遵循阿斯塔特聖典規範的星際戰士戰團,被稱為聖典戰團,當然聖典戰團之間也有着許多差異,還有一些戰團則拒絕或者不完全遵守阿斯塔特聖典,比如太空野狼和黑暗天使(太空野狼保留了軍團時期十三個大連的編制,而黑暗天使則保留了內環以及更改了第一連和第二連的編制),不遵循聖典的戰團人數一般都超越聖典戰團的標準人數,以及會保存並傳承多種個性化的特徵。 [3] 
在各個軍團(Legion)解體以後,新成立的戰團又被稱為第二次建軍(Second Founding),他們的數量已經無從考證,因為很多寶貴的資料都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裏丟失了。其中大部分戰團都遵循阿斯塔特聖典中的組織方式和戰術條例,這些戰團被稱為聖典戰團。在所有第一批建立的戰團中,也就是沿用帝皇親手創建軍團之名的那些戰團中,最有名的便是原本為第十三軍團的極限戰士(Ultramarines),流傳着偉大的羅保特·基裏曼血統的戰團。當然這部阿斯塔特聖典並沒有進行強制性的推廣,很多戰團在組織和作戰特色上依然具備濃厚的自我特徵,比方説黑暗天使和太空野狼。但是絕大多數新組建的戰團都接受了極限戰士的基因信息結構模式
縱觀人類帝國曆史,始終充斥着衝突和戰亂,很多戰團的起源沿革都無從考據,大約有數千個戰團分散在宇宙各處,其中半數都是根據極限戰士的樣本和基因創建的。他們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證明了阿斯塔特聖典的巨大價值,願基裏曼的深謀遠慮永遠指引着我們,願帝皇的無限榮光永在。 [3] 

星際戰士戰團聖典

在二次建軍之後,有不計其數的戰團從仍然忠誠於人類帝國的九支星際戰士軍團中拆分而出,其中絕大多數的星際戰士戰團都是嚴格按照阿斯塔特聖典的兵力,武器,編制進行配備,每一個標準的聖典戰團擁有十個連,一個戰團通常由一個戰團長所領導。
一個戰團最多隻允許擁有不超過1000名星際戰士(最多1000名)。每一個阿斯塔特聖典戰團的第一連都是老兵連,主要由那些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星際戰士所組成,戰團大多數的終結者裝甲都會被分配給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兵以儘可能的發揮出其威力,一連之後的二連到五連為基本戰鬥連,這些戰鬥連主要由六個戰術小隊,兩個突擊小隊,兩個毀滅者小隊組成。另外六連到九連單獨以十個戰術小隊、十個突擊小隊或者十個毀滅者小隊組成的後備連。而每一個聖典戰團的第十連都是以偵察兵為主的新兵連,這個連主要都是以剛剛加入戰團的新兵所組成,專門從事着一些特殊的戰鬥任務,主要以滲透,偵查,伏擊,狙擊等為主要戰術任務。
每一個連隊都由一名連長以及連隊指揮小隊所領導,星際戰士們都嚴格遵循着連隊的基本配備和作息。也有一些星際戰士在戰團內從事着不同的工作,進行不同的戰鬥任務,例如戰團牧師,智庫館長,技術軍士,鑄造大師和戰團長的榮譽衞隊。 [3] 
在這裏以極限戰士戰團的第二連為例,極限戰士第二連是一個擁有悠久戰鬥歷史的標準戰鬥連,連長卡託·西卡留斯是一位戰功赫赫,久負盛譽的指揮官。曾經領導過達摩克里斯灣聖戰,重創了鈦帝國的擴張軍隊。第二連有着悠久的戰鬥傳統,六個戰術小隊分別由六名經驗豐富的士官所帶領,完成過無數艱難地任務,而兩個快速突擊小隊則負責從側翼對敵人進行打擊,另外還有兩個毀滅者小隊負責實用重型武器進行支援作戰。連隊還有兩到三台的無畏機兵參與負責協同作戰,這些無畏機兵都是戰團中傷殘卻不願退出戰場的星際戰士的最後歸宿。 [3]  另外第二連還有一位專門鼓舞士氣的牧師和負責參謀甚至直接參與作戰的五人連指揮小組。每一個星際戰士連隊除了數量固定的星際戰士外,還會配備一些重裝備,例如蘭德掠食者坦克、蘭德速攻艇或者是風暴鴉炮艇等車輛載具。 [1] 
當然有些特色戰團會有一些不同於其他戰團的編制,例如聖血天使戰團會有一個由一些因為“黑色狂怒”而失去常態的星際戰士所組成的“死亡連”,專門執行最危險的戰鬥任務。 [4]  例如黑暗天使戰團的第一連是全員裝備終結者鎧甲的死翼連,而黑暗天使的第二連則是以快速打擊作戰為主的鴉翼連。 [5] 
當然有些戰團並不遵守阿斯塔特聖典,例如太空野狼戰團和黑色聖堂戰團。黑色聖堂甚至沒有“連長”,“戰團長”的稱謂,而是使用“元帥”,“至高大元帥”等稱謂。而太空野狼乾脆就以狼羣之中的“頭狼”來作為戰團長的稱謂。

星際戰士戰團基地

大部分戰團都有自己固定的母星,他們在那裏建造了要塞修道院,僱傭新的兵員。各個戰團與當地的人類政府有不同協作方式,有些隱世獨立,有些與當地民眾和平共處。前面所説的修道院其實是戰團的大本營,用來訓練新兵,同時還作為軍械庫和圖書館。這些修道院往往是強大的要塞,由無數防護力場保衞着,還有眾多激光炮陣列和導彈發射井,以及地面防禦設施。只有那些最大膽最沒頭腦的亡命之徒才敢覬覦星際戰團的母星。修道院同時也是戰團的精神家園,裏面有許多禮拜堂告解室,陳列着各種聖物和軍旗。
戰團會保衞自己的家園不受任何外來威脅,並且保護着附近所有星區的安全。每個戰團的實際戰鬥力都超乎想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作戰,但並不受帝國法律和規則的限制,可以説是自給自足的團體。一名帝國防衞軍的指揮官如果想要這些超人戰士與自己的部隊並肩作戰,就必須向戰團長直接提出請求。戰團也會為了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而作戰,比方説遵循某種古老的誓言,或者為了幫助某個兄弟戰團。他們經常在賢者的指導和要求下作戰,在這些場合,修道院不僅是抗擊外來攻擊的要塞,也是突襲小分隊的基地和情報收集中心。
當然,並不是所有戰團都擁有固定的母星,一些戰團將大本營部署在移動的太空要塞或者龐大的太空艦隊,比方説帝國之拳和黑色聖堂,他們的任務便是將戰鬥帶給敵人,所以要保持高度的戰略機動性,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給他們送去死亡。 [1] 

星際戰士改造手術

星際戰士基因種子

基因種子【gene-seed】會通過手術植入新兵體內,再通過19項器官改造手術從而正式成為一名星際戰士。基因種子產生胚細胞,每個細胞對應星際戰士體內的一種植入器官。這些胚細胞和種子一起發育。5年後,脖子上的種子成熟並且可以被摘取。10年後,胸腔中的種子成熟並且可以被摘取。
很多戰團已存續幾千年之久。這段時間內,一些戰團的基因種子變異了。這導致了人工器官原有性質的變化。這些變化很可能會使人工器官失效。另一種可能是:器官的異變可能降低其功效或導致前所未見的異常效果。不論後果如何,它都將影響整個戰團――同一戰團的所有星際戰士都植入源自相同基因種子的器官。
不僅是器官變異,許多戰團因意外事故、遺傳失誤或其他原因,失去了一種或多種基因種子。只有極少數戰團保留着全部的19項器官改造手術。所有戰團都擁有黑色甲殼植入手術(階段19)。不論其他植入、訓練和精神培訓情況如何,只有這項黑色甲殼植入手術能作為星際戰士的身份象徵。 [6] 

星際戰士器官植入

下文記述着由帝皇的古老技師們所創造的十九個器官。每一個器官都極其複雜,許多器官只能在另一個器官存在時正常工作,一個器官的切除或變異都會影響其他器官的正常機能。由於這些原因,植入手術必須嚴格按照流程進行,還有許多星際戰士必須接受矯正手術和化學治療來恢復其代謝平衡
階段1――第二心臟【Secondary Heart】
最為簡單和完全自持的植入器官。第二心臟不僅能夠加快血液供應,也在受體原有心臟損毀時維持完整的生理機能。第一階段的植入能讓星際戰士在氧氣濃度不足或身受外傷的情況下存活。
階段2――骨強化器官【Ossmodula】
這是一個管狀器官,小巧的體積容納了複雜的結構。骨強化器官監控並分泌影響骨骺癒合和骨骼骨化的激素。同時,特殊的工程激素能促進骨骼組織吸收星際戰士口糧中添加的陶瓷類化合物。在植入的兩年後,這將會引起長骨的明顯加固及胸腔的極度骨化(肋骨長成骨板,相互交錯重疊,渾然一體),並全面增大受體的骨骼尺寸。
階段3――肌肉強化器官【Biscopea】
此器官植入胸腔。它體積小巧,近似球體,其主要功能在於激素調節,這與骨化強化模塊類似。肌肉強化組織能夠刺激人體肌肉的發育。
階段4――血液再造器官【Haemastamen】
這個不起眼的器官被植入一條大動脈之中。血液再造器官的作用有二。其一是監視,或者説是在某種程度上控制第2、第3階段的植入器官。其二,此器官也將改變受體的血液組分。結果是,星際戰士的血液比正常人的血液更為高效,由於星際戰士的體內裝着那麼多的額外“生物部件”,此步驟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階段5――拉瑞曼器官【Larraman's Organ】
這是個暗色肉質器官,形似肝臟,約有高爾夫球那麼大。它和一組複雜的血管一起植入胸腔。這個組織生成和存儲特殊的“拉瑞曼細胞【Larraman's Cell】”。如果受體受傷,這些細胞會被釋放到血液裏。它們附着於血液中的白血球上,然後被輸送到傷處。一旦接觸空氣,拉瑞曼細胞生成皮膚替代組織,迅速形成疤痕,從而止血並保護暴露的傷處。
階段6――神經結【Catalepsean Node】
此器官通常經由頭顱後面枕骨上的一個鑽孔植入腦部。這個豆粒大小的組織能影響睡眠的生理節律,和身對在睡眠剝奪的反應。平時,星際戰士的睡眠方式和常人相同,但出現睡眠剝奪現象時,Catalepsean神經結開始“介入”。植入此神經結的人能夠按序“關閉”大腦的不同區域,從而在睡眠時保持警覺。這一過程完全不能取代正常睡眠,但是能讓星際戰士在休息時對周圍環境保持警惕,提高他們的求生能力。
階段7――預置胃【preomnor】
預置胃是契合胸腔的一個大型植入器官。這是一個進行預先消化的胃,能讓星際戰士食用多種有毒或幾乎無法消化的物質。真正的消化並不在預置管胃內進行。一個個獨立的檢測管偵測潛在的毒素並加以中和,此外,在必要時,預置胃將和其他消化道隔離
階段8――基因偵測神經【Omophage】
這是一項複雜的植入手術。它實際上是大腦的一部分,但是位於頸椎和胸椎間的脊髓裏。四個稱作neuroclea的神經鞘被接入脊柱和預置胃的胃壁之間。Omophagea被設計用於吸收動物體內管理記憶、經驗和天賦能力的組織生成的遺傳物質。這賦予了星際戰士非凡的求生天賦。他實際上能通過進食學習。如果星際戰士吃了某個動物的一個部分,他將吸收那種動物的一些記憶。這在異星環境中十分有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瞭解到,這種組織的存在導致了許多戰團的生肉吞食和鮮血飲用儀式,因此這些戰團通常會得到飲血者或撕肉者等名號。
階段9――多肺【Multi-lung】
這是另一項大型器官植入。多肺,或“第三肺”,是一個灰色的管狀器官。血液從嫁接到受體肺系統的血管流過這個器官。空氣由此器官上的擴約肌吸入。在有毒空氣中,一個伴生括約肌關閉氣管,阻止普通呼吸以保護肺部。多肺能從缺氧或有毒的空氣中吸收氧氣。更重要的是,由於其有效的毒素分解和中和能力以及再生系統,它不會因呼吸毒氣而受損。
階段10――視覺控制器官【Occulobe】
這個形似彈頭的細小器官位於大腦底部。它提供激素和遺傳刺激,能使星際戰士的眼響應光學治療。僅靠視覺控制器官不能增強星際戰士的視力,但是它使得技師能夠對眼的生長模式和視網膜感光細胞進行調節。一個成年星際戰士擁有遠勝凡人的視力,而且能在微光環境下正常視物,如同白晝。
階段11――萊曼之耳【Lyman's Ear】
這個組織讓星際戰士能有意識的增強或過濾特定的背景噪音。不僅是聽覺增強了,星際戰士也不會因極度方向感缺失而感到暈眩或噁心。萊曼之耳的外形與普通人類耳朵無任何差別。
階段12――腦膜【Sus-an Membrane】
這個扁平的圓形器官植入大腦皮層頂部。它完全融合之前在腦部生長。如果沒有對應的化學治療和訓練,該器官是無用的。然而,一個接受正確指導的星際戰士能夠進入一種假死狀態。這可能是一個有意識動作,也可能在遭受極度身體創傷時自動啓動。在這種狀況下,星際戰士能繼續生存多年,即使已受到幾乎致命的傷害。只有藥劑師的化學治療和自我暗示能將星際戰士從此狀態喚醒――星際戰士無法自己喚醒自己。已知,被成功喚醒的最長休眠達到567年:他是brother Silas Err,來自黑暗天使戰團【Dark Angel】(d.321 m.37)
階段13――色素控制球【Melanochromic】,或色素控制器官【Melanochromic Organ】
此器官呈黑色半球狀。它以間接而極端複雜的方式工作。它偵測轟擊皮膚的輻射水平和種類,並在必要時開始進行化學反應,將皮膚顏色變暗,以免被紫外線灼傷。它也對其他形式的輻射提供有限的保護。不同戰團的不同色素控制器官的基因種子造成不同的膚色和髮色,在一些戰團所有的星際戰士都有相同的顏色,例如亡魂戰團皮膚白化的戰士。
階段14――卵石腎臟【Oolitic Kidney】
這個棕紅色的心形器官改善和調節星際戰士的循環系統,使其他的植入器官有效發揮功能。鮞粒巖腎臟還能極其快速有效的過濾血液。第二心臟和卵石腎臟能夠協同工作,在星際戰士昏迷時,血液高速循環並緊急解毒系統。這能讓星際戰士在多肺無法處理的毒氣中存活下來。
階段15――味覺監測神經【Neuroglottis】
預置胃能消化致命物質,保護星際戰士,而味覺監測神經能讓他嚐出潛在的食物。這個器官被植入口腔後部。通過咀嚼或淺嘗,星際戰士能發現出多種天然毒素,一些化學物質,甚至某些生物的獨特氣味。星際戰士可以僅憑味覺追蹤目標。
階段16――汗腺改進器官【Mucranoid】
這個小型器官被植入腸組織下部,分泌的激素被結腸吸收。這種分泌物造成汗腺的變化。被藥劑師的化學處理激活前,這種變化不會造成星際戰士的任何改變。此手術的結果是:星際戰士的汗成為覆蓋皮膚表面的自然清潔劑。此物質也能在極端温度下保護星際戰士,並提供一些對真空環境的防護。對Mucranoid進行的化學處理是遠航和真空或近乎真空環境下作戰的標準流程。
階段17――Betcher腺體【Betcher's Gland】
兩個相同腺體分別植入位於下唇處的唾液腺旁邊,或硬齶內。Betcher腺體的工作方式和其他毒蟲的相似:合成並儲存致命毒液。星際戰士因為有腺體,對此毒素免疫。這種毒素還具有腐蝕性。一個置身鐵牢的星際戰士只用幾分鐘就能咬開鐵條逃出。
階段18――基因存收腺【Progenoids】
此腺體共兩個,一個置於頸部,一個在胸腔深處。這個腺體對星際戰士戰團的存續十分重要。兩個器官在星際戰士體內成長,吸收其他器官產生的激素和基因物質。五年後,頸部腺體成熟,可以摘除。十年後,胸腔內腺體成熟,也可摘除。腺體只要發育成熟,便可隨時摘除。這些腺體是戰團基因種子的唯 一來源。成熟時,兩個腺體都含有分別對應受體星際戰士的每個植入器官的基因種子。一旦手術摘除後,基因存收腺必須小心保管,他的每個基因種子都對變異程度進行檢查,健全的基因種子被儲存。基因種子在合適環境下被小心保存。
階段19――黑色甲殼【Black Carapace】
這是最後和最特別的植入。它在培養槽裏生長時看起來像黑色的塑料膠片。它在移出培養液後被切成大片,直接植入星際戰士軀幹部分的皮下。幾個小時內此組織擴張,外部變硬,並向星際戰士身體深處伸出神經束。幾個月後,甲殼完全成熟,受體便能和切入硬化甲殼的神經傳感器和注入點結合。這些人造“插入點”連接着動力裝甲的各個部分,比如監視,醫療和生命維持單元。沒有黑色甲殼的輔助,星際戰士的動力裝甲幾乎完全無用。

星際戰士變化

各器官的特殊功能已在上文列出。雖然戰團的藥劑師和外科醫師能夠完成必要的植入手術,但他們對每一項器官的具體機能缺乏必要了解。所有相關程序都已極其古老。手術程序被代代相傳,變得越來越儀式化,還受到了曲解。因為這些原因,不同戰團的各種器官的效果往往不同,由戰團的基因種子及外科手術的異化程度決定。在一些戰團,基因種子突變,有缺陷的外科手術,或不當的術後調養,扭曲了植入器官的功能。例如,飲血者戰團的基因偵測神經【omophagea】基因種子發生變異,所以所有團員都對鮮血有超自然的渴望。在其他戰團,個別器官或根本無效,或已完全失蹤。

星際戰士受精卵再造

基因種子只能從活着(或剛死)的星際戰士體內取下的一個或一對基因存收腺中提取。因為這個目的,星際戰士的藥劑師攜帶一個特殊裝置,稱為回收器【reductor】,能夠在戰場上取下殉職戰士的基因存收腺。基因存收腺的作用是為戰團的存續保留基因種子。除此沒有任何方法制造受精卵。因此,每個戰團庫存的基因種子都是獨一 無二的。基因種子對一個戰團有極大的宗教意義,代表了它的特性和未來。沒有基因種子,戰團就不再有未來。一種基因種子的消失意味着永遠失去一種受精卵。階段18或19的基因種子的消失從根本上意味着一個戰團的終結。
因為每個星際戰士一生只有兩個基因存收腺,戰團製造新星際戰士的速度是有限的。一個遭受慘重損失的戰團需要要花費許多年來重建。如果星際戰士暴露於強輻射下,或者受到其他遺傳干擾,基因種子會失效。不同戰團的基因存收腺內存儲基因種子的效率各不相同,所以一些戰團能夠比其他的戰團更快的增補新兵。

星際戰士新戰團

根據戰團憲章,每個戰團都必須將其5%的遺傳物質上交火星上的機械神教【Adeptus Mechanicus on Mars】。這種“什一税”有兩個目的。首先,它使機械神教能夠監管各戰團的健康狀態。其次,它使得機械神教為創建新戰團儲存基因種子。
新戰團不是一夜建成的。每一種受精卵都要相應選出合適的基因種子。接着,受精卵在看護下生長,並被植入人類奴隸試驗體內。這些奴隸試驗體必須保證生物學參數正常且沒有任何突變。奴隸試驗體的全部生活都侷限於靜止的實驗艙內。雖然保留了意識,但他們完全不能活動,只是充當各類受精卵用以發育的媒介。從最初的奴隸得到兩個基因存收腺,然後分別植入另外兩個奴隸體內,收穫4個基因存收腺,照此一直繼續。製造1000套健康的器官將花費55年。這些器官必須取得機械神教導師的官方審批,然後由帝國最高領主議會【High Lords of Terra】向帝皇請示(PS:似乎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儀式而已)。只有帝皇才能授權許可新戰團的創建。

星際戰士徵兵入團

各種植入器官對星際戰士的體質和精神狀態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些變化大多受天然激素分泌和發育模式的控制。如果受體已到達了一定的自然生長階段,植入的器官也許不會起效,或者不會完全起效。因此,新兵必須足夠年輕。身體組織兼容性也是必須的,否則器官無法正常發育。
第三項考慮是精神匹配。Catalepsean神經結,視覺控制器官,和sus-an腦膜將只能在催眠暗示的刺激下發育至可用狀態。一個新兵必須對這些特殊處理保持敏感。
這些需要考慮的事項意味着只有很小比例的人能成為星際戰士。他們必須是男性,因為受精卵是對應男性激素和身體組織類型的,然後根據所需的生理和心理兼容性開始篩選。如果這些測試成功,候選者成為新入者。在器官植入完成並接受化學治療和心理訓練後,頭銜變為入門者。入門者在成為正式隊員前接受訓練。一個星際戰士新兵通常在16~18歲間正式入團,但是由於製造星際戰士的方法引起的激素變化,在此之前,新兵的身體已經完全發育。戰時的壓力也將加快這一進程。

星際戰士風險

雖然戰團只會選取最為合適的候選者,可是並非所有的新進者能活着成為入門者。這是因為各個戰團知識的流失造成了篩選手續不如以前那麼有效。某種情況下,手術程序也不是完整有效的。在許多戰團中,植入手術已高度儀式化,常常伴隨着自殘、咒語、長期的祈禱、禁食和各種神秘行為,這些行為將影響醫療效果。例如,太空野狼的階段17手術有輕微變異,所以太空野狼的犬齒在他們的一生中持續生長,在幾個世紀內將其變為可怕的尖牙。牙齒的長度是戰團內資歷的標誌,甚至也是戰團組織的一部分,因此他們組成重武器小隊的老兵被稱為長牙。
另一個因其基因種子而傳聞廣播的戰團是聖血天使。他們時常墜入由戰鬥誘發的狂暴中,稱為黑色狂怒,隨即變成對血肉飢渴不已的狂暴戰士。聖血天使一直在尋求對聖吉列斯詛咒的治療方法,不過,以這些狂暴的星際戰士組建的死亡連是絕佳的突擊部隊,他們幾乎無視傷痛並空手撕碎敵人。
另一個基因種子異變的極端例子是黑龍【Black Dragons 】戰團,其骨強化模塊以反常方式生效。這使他們頭上長處骨化了的頭冠,而前臂和肘部突出利刃般的骨刺。類似於聖血天使的死亡連,被這種反常發育影響的戰士被編入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稱為龍爪,他們磨利他們的額外骨刺並套上精金外鞘,使之變為可怕的近戰武器
如果一個植入的器官無法正常發育,星際戰士的新陳代謝可能會嚴重失控。他可能會陷入精神異常狀態或者過度活躍狀態。以上任何情況下,他都可能死亡。
不幸未死的人通常會遭受精神損傷,退化為嗜殺無度的瘋子或者是喋喋不休的白痴。如果戰團兵員充足,這些不合格者將被結束痛苦的生命。但是,如果戰團缺少星際戰士,他們常常會被允許活下去,然後會被編入他們自己的特殊單位。表現出精神完全失控的人可被用以組建自殺攻擊部隊。
某些戰團故意製造這類怪物,甚至將殘損的受精卵植入部分入門者體內。這是及其危險的,為帝國法令不容。可惜古老的傳統都是頑固不化的。

星際戰士治療訓練

植入手術和化學治療、心理訓練、潛意識催眠同步進行。所有這些都是星際戰士正常發育所必需的。
化學治療――星際戰士在入門前必須接受例行測試和考核。新植入的器官被小心監控,失衡、修正、以及一切損害發育的苗頭都被治療。化學治療在完成入門過程後減少,但絕不結束。星際戰士在他們的餘生接受週期性的治療來保持穩定的新陳代謝。這就是他們的動力裝甲帶有監視和給藥設備的原因。
催眠治療――在接受極度強化的身體成長的同時,受體必須學習如何運用其新的技巧。一些植入器官,尤其是階段6、10的注入,只在得到正確的催眠治療後才能正常工作。催眠治療通常不像化學治療那麼見效,但也能收到實效。如果星際戰士能學會如何控制自身的新陳代謝,他對藥物的依賴便會減少。整個過程在稱為hypnomat的機器裏進行。星際戰士進入催眠狀態,接受視覺和聽覺的幻象,以此喚醒他們對無意識代謝過程的感知。
訓練――體能訓練刺激植入的器官,並使之能接受效能測試。
教導――星際戰士因其超凡力量凌駕於凡人之上。星際戰士的心智與精神同樣卓爾不羣。他們的身體接受了19種植入手術,他們精神也接受了改造,能夠解放體內的潛能。這種精神力量比上述的身體力量還要強大。例如,一個星際戰士能高度控制其感覺和神經系統,因此可以承受會致常人於死地的傷痛。星際戰士也能以電光石火般的速度思考和作出反應。記憶訓練也是教導的重要部分。某些星際戰士強化形象記憶。顯而易見,星際戰士和常人一樣渴求知識,而且他們的獨有的心智能力。由此,又一個最傑出的帝國戰士誕生了,成為帝國盔甲上的堅實鏈環。

星際戰士太空艦隊

星際戰士艦隊 星際戰士艦隊
為了讓星際戰士們可以在廣闊的太空中機動,迅速抵達需要他們的世界,大多數的星際戰士戰團都有自己的海軍力量,用來運輸星際戰士們在不同的世界間穿梭。有的戰團,例如黑色聖堂甚至整個戰團都部署在艦隊上。

星際戰士榮光女王級

馬庫拉格之耀號 馬庫拉格之耀號
在大遠征時期,機械神教為帝國的每一支星際戰士軍團都建造了至少一艘的強大的旗艦——榮光女王級戰列艦(有些軍團有多艘榮光女王級戰列艦)。這些巨大的戰艦擁有驚人的戰力。不過在荷魯斯叛亂中,近半數的榮光女王級也跟隨着他們的主人背叛了帝國。大叛亂後,隨着科技的流失,帝國已經失去了建造這一級旗艦的能力。極限戰士的馬庫拉格之耀號與黑色聖堂的永恆聖戰號都是榮光女王級。

星際戰士戰列旗艦

星際戰士的戰列旗艦(Battle Barge)(又譯戰鬥駁船/戰鬥母艦),相當於帝國海軍的戰列艦。這種巨大的戰艦一次可以搭載四個齊裝滿員的連隊,包括他們所有車輛和雷鷹炮艇。這種戰艦的主炮能對地面轟擊壓制,也能輕易撕開同步軌道的防衞炮羣,直衝行星表面,投放下里面致命的乘客。

星際戰士突擊巡洋艦

此外,數量眾多的突擊巡洋艦是艦隊的主要戰鬥力,突擊巡洋艦一次可以搭載一個連隊,包括這個連隊的士兵、車輛和炮艇。
與大型戰艦一樣,突擊巡洋艦可以停留在地球同步軌道,對地面提供短時間但是緻密的炮擊。
和帝國海軍的巡洋艦一樣,星際戰士的突擊巡洋艦也可以使用宏炮、魚雷和光矛與敵艦作戰,而且還可以使用星際戰士特有的雷鷹炮艇機攻擊敵艦並將威力十足的星際戰士投放到敵艦上進行跳幫戰。

星際戰士護航戰艦

除了這些主力戰艦以外,星際戰士還擁有眾多輔助性的戰艦,比方説護衞艦驅逐艦,還有對星際戰士部隊十分重要的雷鷹炮艇。所有的這些構成了星際戰士獨有的宇宙分艦隊。
一旦艦隊突破對方的太空防禦接近目標世界的近地軌道,所有地面戰鬥人員就開始準備向地面進行突擊,這種打擊必須迅速猛烈,由於星際戰士的人數較少,幾乎在所有場合他們都是被包圍的一方,所以必須精確敲打到對方要害上。

星際戰士裝甲單位

步坦協同作戰的吞世者軍團星際戰士 步坦協同作戰的吞世者軍團星際戰士
星際戰士的裝甲單位具有高度的越野機動性能,有一定的防護和火力,分為履帶式和輪式兩種,一般裝備一至多門大中口徑火炮及數挺激光武器,一些還裝有反坦克導彈,結構以裝甲車體、武器系統動力裝置等組成。為了增強防護和方便成員下車戰鬥,多采用特殊設計方案

星際戰士襲擊者坦克

毫無疑問,第41千年中最有名的戰地坦克,非蘭德襲擊者坦克莫屬。它的STC可以追逆到帝國之前幾千年之久,但是在動亂年代之後,它的設計曾一度失落,直到一位傳奇技術考古學家——阿卡·蘭德再度將它發現為止。詳情請看詞條“蘭德襲擊者坦克”

星際戰士犀牛運兵車

犀牛運兵車 犀牛運兵車
犀牛運兵車是星際戰士的中流砥柱。自從大遠征期間起,它就開始作為部隊的裝甲運輸車輛將帝國部隊運往前線,給予人類之敵以迅捷的制裁。犀牛結構結實,用途多樣,能夠在多種作戰環境下部署,因而成為了星際戰士的標配小隊運輸車輛。在帝國其他部門中也能看到其身影,比如修女會,法務部以及審判庭。詳情請看詞條“犀牛運兵車

星際戰士指揮車

星際戰士中有一些帝國中最高科技的裝備,包括武器,車輛,盔甲等等,同樣還有一些強大的支援設備。以達摩克利斯指揮車來説,就是這其中最好的體現。這是一輛配備着各種通訊和跟蹤設備的標準犀牛型裝甲車,能夠指導陸戰隊前進並且作為突擊巡洋艦,雷鷹炮艇作戰羣的通訊中轉站,同樣也是作戰指揮官的作戰平台。詳情請看詞條“達摩克利斯指揮車”

星際戰士獵食者坦克

獵食者坦克 獵食者坦克
獵食者坦克為犀牛底盤的一種衍生車型,配備有裝甲以及重型火力,甚至可以搭載步兵。它的主要功能是為陸戰隊提供火力掩護。在黑暗科技時代,所有的獵食者坦克都是摧毀者型。在帝國的黃昏年代,裝備了自動加農炮的摧毀者成為了一種主流車型。 詳情請看詞條“獵食者坦克”

星際戰士維護者突擊炮

維護者突擊炮是一型另一個極其古老的犀牛底盤變體車,裝備有一門強勁的粉碎者火炮。主要用以突破敵人城牆,堡壘,攻打據點等等。通常它們部署在稠密地形或者巷戰中,比如叢林,巢都等等。詳情請看詞條“維護者攻城炮

星際戰士旋風導彈車

旋風導彈車的出現為星際戰士戰團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武器系統概念,高度機動,近距離支援,非直接炮火打擊。取名旋風是為了概括該犀牛底盤多功能導彈系統有着豐富多樣的打擊方式。它們可以用高爆彈頭對有價值戰術目標進行先期轟炸。旋風作為一種古典設計理念,在這個千年仍然擁有許多種部署形式。在整個銀河中,隨着各個戰團戰術的不同而各有千秋。詳情請看詞條“旋風導彈車”

星際戰士豪豬運兵車

豪豬運兵車是犀牛運兵車轉變過來的一種運兵車。裝備有重武器掛架,並犧牲一部分運載能力來提供旺盛的火力。詳情請看詞條“豪豬運兵車”

星際戰士空軍單位

星際戰士雷鷹炮艇機

雷鷹炮艇 雷鷹炮艇
作為一種集軌道空降,炮艇機中型轟炸機於一身的多功能飛行器,雷鷹炮艇機使得星際戰士的打擊部隊能夠從突擊巡洋艦上打擊任何地方。讓可憐的敵人面對雷鷹炮艇機作戰羣時無處可逃。詳情請看詞條“雷鷹炮艇機

星際戰士蘭德速攻艇

蘭德速攻艇是一種高速的巡邏攻擊飛行器,利用反重力板獲得高機動力。是少數帝國仍在使用的珍貴高科技武器。詳情請看詞條“蘭德速攻艇

星際戰士風暴爪炮艇

風暴爪炮艇是一種星際戰士聖典戰團所裝備的對地支援型攻擊機,裝備一門雙聯可360度旋轉的突擊炮,還有可換裝的雙聯武器槽位。在桌面遊戲中,只有聖典團和黑色聖堂可以使用。 [7] 

星際戰士風暴鴉炮艇

風暴鴉炮艇是一種結合運輸與空中支援的支援型攻擊機,除了其強大的火力配備外,還可以搭載12名星際戰士,以及額外的一台無畏機甲。在桌面遊戲中,只有聖典團,聖血天使和灰騎士可以使用。 [7] 

星際戰士特殊單位

星際戰士空降倉

高速而有效的空降倉能夠抵達行星表面的任何地方。由於體積小,且速度極快,空降倉幾乎不可能被防空火力擊中,也不可能被殲擊機咬上,在空降倉發射之後就幾乎不可能擊毀它們。這些使得星際戰士能夠從軌道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擊敵人。讓敵人難以防禦。 詳情請看詞條“空降倉”。

星際戰士無畏機甲

當一位星際戰士老兵受到無法治癒的重傷導致其無法再踏上戰場時,戰團會把他的殘軀安置在一台無畏機甲中,讓他操縱着這鋼鐵身軀繼續為帝皇而戰。
無畏機甲是巨大的戰鬥機器,它的高度是常人的2到3倍,而重量可達數噸.當它們大步衝向敵人的時候,厚重的裝甲上火花像雨點般濺落,高聳的軀體內安裝的武器向外噴射熾熱的死亡,而金屬的雙臂將一切障礙擊得粉碎.沒有哪一次大規模的突擊不是以一波無畏機甲的強襲作為開場的,它們義無返顧地殺向敵陣,在防禦陣地中打開一個缺口。詳情請看詞條“無畏機甲”

星際戰士維護者攻城炮

維護者攻城炮是另一個極其古老的犀牛底盤變體車,裝備有一門強勁的粉碎者火炮。主要用以突破敵人城牆,堡壘,攻打據點等等。通常它們部署在稠密地形或者巷戰中,比如叢林,巢都等等。詳情請看詞條“維護者攻城炮

星際戰士單兵武器

星際戰士爆矢武器

如果選擇一種武器作為帝國的代表,那就是爆矢武器。沒有任何其他武器擁有這樣高技術水平的,深思熟慮的殘忍,除了人類之外,也沒有其他任何一個種族想到這種武器設計。它那些使用了火箭推進高質量反應藥的子彈被稱為爆彈,能夠在射入目標的瞬間發生爆炸。爆矢武器都是十分神聖莊重的,如果它們有些喜怒無常,就需要能夠使用熟練且正確的儀式和祝福來安撫。
此外,這也是一種非常稀有的武器,只有極少數幸運兒或者擁有非常可靠的渠道的傢伙才可能搞到。許多世紀以來,都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兵傳承給後繼者,並且其中一些在那些具有悠久歷史的家世中有着數不盡的傳説。關於這種武器有一個經常會引發混亂的平民論點:這些武器專門為阿斯塔特修士設計。爆矢武器有手槍、步槍、機槍似的重型爆矢武器以及轉管炮等多種式樣。已經背叛了帝皇的星際戰士軍團在他們以前仍然忠於帝皇的時候裝備了爆矢武器,所以他們仍舊大量使用舊型號的爆矢武器。標準爆矢彈口徑為0.75英寸(約合19.05毫米)以及一個極其緻密的金屬核心和一個金剛石彈尖。
星際戰士的標準武器就是爆彈槍,又叫“爆矢槍”,爆矢槍有單發、四發點射全自動三種射擊方式。
爆彈槍因為開火時特殊的咆哮聲聞名,如同爆矢彈殼內的火藥點燃爆炸一樣,擊中目標之後的瞬間,子彈內的炸藥也會發生爆炸。就效果而言,幾乎沒有比它更好的武器了。
爆矢彈比標準型號的激光步槍更復雜、更有效,但由於它是發射彈丸的武器,所以它也有着激光步槍所不能相比的運行條件。爆矢槍主要由經過基因工程改造過的星際戰士使用,因為它很重、後坐力很猛,對於帝國防衞軍來説實在是個大問題。
爆彈槍有許多種型號,包括終極型(Ultima)、遠征型(Crusade)、異端型(Heresy)、Fillienostos型、Nostra型、Godwyn-Deaz型以及Astartes Umbra型等。爆矢槍可以很方便地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定製,能進行各種各樣的修改,比如安裝光學瞄準鏡刺刀、或其他武器的小型版。這種武器通常叫做組合武器(主要由死亡守望者[Deathwatch*]的獵殺小組使用)。它們也可用做狙擊武器,特別是在裝備了Stalker消音彈頭和M40瞄準系統之後。
爆彈槍彈藥
爆矢彈(Bolts)
由火箭推動的爆矢彈藥是帝國軍械庫中最致命的東西。由於其複雜的製造工藝技術要求,使得只有最富有和值得信任的人才能搞到。
標準爆矢彈(Standard Bolts)由以下部件組成:外殼、推進器底座、主裝藥、高敏感度引信被帽、衰變氘核芯、金剛鑽彈尖。
標準爆矢彈口徑為0.75英寸(約合19.05毫米),而重型爆矢槍的口徑比較大,為1.00英寸(約合25.4毫米)。
地獄火子彈(Hellfire Rounds):這種子彈對有機組織能產生巨大的殺傷力,這是由於它是為了對付蟲族(Tyranids)而開發的。其彈芯和彈尖換成了裝有能誘發有機組織突變的酸性物質的小瓶和幾千根小針,當擊中目標之後,就把酸性物質注入目標體內。這種子彈最初只能用重型爆矢槍發射,後來也有了能用於標準型爆矢槍的小口徑版。
Stalker消音彈(Stalker Silenced Shells):這種子彈的音響特徵比較低,用於隱蔽戰鬥,與安裝了M40瞄準系統和加長槍管的爆矢槍一起構成狙擊武器系統。它用固體水銀彈頭代替了原來的高爆彈頭,使其以亞音速飛行時仍能有足夠的破壞力。為了消音效果,原來的火箭推進底座和主裝藥也被換成了氣體裝藥。
熾熱爆矢彈(Inferno Bolts):這種子彈被設計成以超高熱的化學火焰來燒光一切敵人。原本的氘彈芯被換成一種氧基-磷凝膠體,這種凝膠體叫做“鉕”(Promethium)。必須注意:混沌星際戰士中的“千瘡之子”軍團(Thousand Sons)也有自己的熾熱爆矢彈,不過與這種子彈完全無關。千瘡之子的熾熱爆矢彈實際上是一種靈力彈,爆炸的時候能釋放出神秘的能量,使有生目標其反應發生爆炸,但對沒有靈能力或無生命的目標沒有效果。
尤里西斯爆矢彈(Ulysess Bolts):這種子彈帶有一個跟蹤器,當用這種子彈向大型目標發射時,跟蹤器能準確地報告目標的相對位置
金屬風暴破片殺傷彈(Metal Storm Frag Shells):這種子彈是用來對付集羣輕裝甲目標的最好武器,它們在命中目標之前炸成無數的碎塊,將它們的犧牲品撕扯得七零八落。金屬風暴破片殺傷彈用近炸引信代替了標準型爆矢彈中的高敏感度引信被帽,並用強裝藥和預製破片外殼代替了標準型的金剛鑽彈尖和氘彈芯。這種子彈跟對付集羣敵人的高射炮炮彈很像。
海妖型穿甲彈(Kraken Pattern Penetrator Rounds),這是一種強大的穿甲彈,其用一種超硬固體彈芯替換了標準型的氘彈芯,並使用了更重的主裝藥。當它命中目標之後,外殼剝落,高速的彈芯繼續撞擊其犧牲品,而更大的爆炸則推動超硬度金屬碎片深深地鑽入破口。這種子彈對付重裝甲步兵十分有效。
靈能爆矢彈(Psycannon Bolts)由審判庭使用,主要由惡魔審判庭(Ordo Malleus)和灰騎士使用。這種子彈本質上跟其同名者——靈能炮(Psycannon,見下文)發射的子彈很相似,同樣用於對付擁有靈能的目標和惡魔目標。
靈能炮(Psycannon):
靈能炮是專門用來對付惡魔的武器,它是爆矢槍的威力加強版,使用大口徑、靈能裝藥、刻有宗教銘文的銀頭靈能爆矢彈。每發爆矢彈上的靈能裝藥和宗教銘文能使其擊穿任何防護罩,無論這防護罩是由靈能還是科技產生的。靈能炮有一個提把(Suspensor),它可以減輕靈能炮的重量,並使其能在移動中開火,儘管這要付出減少其有效射程的代價。

星際戰士近戰武器

肉搏戰代表着勇氣與榮譽,在戰錘40k的世界裏除了懦弱的鈦星人外,所有叫得上名號的種族都有着近戰傳統。作為帝皇的死亡天使,星際戰士們都是近戰大師,精通格鬥與械鬥的技能,而他們使用的近戰武器也都是極為先進的科技產物。
一般的星際戰士與偵查兵們大多會裝備戰鬥刀,這些平淡無奇的刀具在星際戰士手上就變成了威力強大的兇器。而像突擊小隊這樣側重於近戰的星際戰士則會裝備鏈鋸劍,轟鳴的單分子鋸刃足以切開一切防護並將敵人的血肉攪碎。
最精鋭的星際戰士老兵才有資格裝備動力武器,這些稀少的先進武器可以製造分解立場摧毀接觸到的一切實體。動力武器有爪、錘、斧、拳套、戟等,但最常見的還是動力劍。
除此之外,星際戰士們的軍械庫中還有權杖、雷霆錘等特殊武器,只有經過專門特訓的星際戰士才能運用這種武器。 [3] 

星際戰士動力裝甲

為了進一步發揮這些超人的戰鬥力並讓他們更適應複雜的戰場環境,帝國為星際戰士們裝備了力反饋式動力裝甲,這些裝甲直接通過星際戰士的黑色甲殼連接到他們的神級系統之上,使得他們操控這些裝甲如同身體的一部分般。(下圖為MKX型動力甲)
動力甲 動力甲
早在星際戰士還未誕生之時,帝皇就為他們的前身“雷霆戰士”們裝備了動力裝甲,有效的提高了他們的戰鬥能力。而當星際戰士被創造出來後,來自火星的機械神甫們為帝皇的死亡天使們打造了功能更加完善的動力裝甲,不僅進一步強化了他們的作戰能力,還讓他們可以通過軌道空降直擊人類無法生存的死亡世界或是在真空環境下的太空站與敵艦上作戰。
從雷霆戰士的MKⅠ 型開始,星際戰士的動力裝甲經過了無數次改進,直到42k年代最為先進的MKⅩ動力甲在多個參數上都要比早期的動力裝甲強大的多。不過由於帝國捉襟見肘的產能,帝國的星際戰士們裝備的動力裝甲也參差不齊,直到42千年,MKⅦ型仍被星際戰士們廣泛裝備使用,一些星際戰士甚至還會混搭使用不同型號的動力裝甲部件。
終結者動力裝甲
終結者 終結者
正式名稱是戰術無畏盔甲,所有星際戰士戰團都保有着一定數量的,令人敬畏的戰術無畏盔甲,按通稱來説就是終結者裝甲。終結者裝甲可以説是一名星際戰士能擁有的最好裝備,這種盔甲非常龐大,含有完整的外骨骼序列,強勁的內置動力,以及由纖維束和堅不可摧的連桿組成,來支撐組成外殼的重型塑鋼-陶瓷裝甲板。身穿終結者裝甲之人會有非常優秀的防禦力和火力增強,但是在移動和靈活性方面會有所下降。
為了彌補低下的機動能力,終結者裝甲普遍安裝了傳送裝置,使得終結者們可以迅速被部署在關鍵位置、如閃電般打擊敵人的要害並在完成任務後從容撤離。在太空戰中,終結者也會被用於閃電打擊,依靠其傳送裝置瞬間傳送到敵艦上並打擊其要害,以此來癱瘓敵艦。
對絕大部分戰團來説,終結者裝甲都是極為珍貴的,因此一般只有戰團的榮譽衞隊和第一連隊的老兵才有資格獲准裝備終結者裝甲。 [3] 
參考資料
  • 1.    《星際戰士第五版聖典》2007
  • 2.    FW書籍《荷魯斯叛亂》系列
  • 3.    《星際戰士第六版聖典》2013
  • 4.    《聖血天使第五版聖典》2009
  • 5.    《黑暗天使第六版聖典》2013.1
  • 6.    【GW官網入門系列】星際戰士   .新浪博客[引用日期2016-10-14]
  • 7.    戰錘40000空戰規則書《Death from the s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