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驅逐艦

(海軍艦種)

鎖定
驅逐艦(英文:Destroyer),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以來,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中型軍艦之一。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承擔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衞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任務以及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現代驅逐艦主要職責以護航為核心,同時擁有偵察巡邏警戒,佈雷,襲擊岸上目標等,廣泛的作戰職能使得驅逐艦成為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的艦艇,代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055型驅逐艦
中文名
驅逐艦
外文名
Destroyer
性    質
中型水面艦艇
出現時間
19世紀90年代
功    能
執行護航等隨行作戰任務
航    速
現代27—33左右
噸    位
1000噸以上

驅逐艦發展沿革

驅逐艦早期

19世紀70年代,歐洲列強海軍中出現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主要對敵方大型艦艇實施雷擊作戰的“魚雷艇”(這種魚雷艇不同於以後的魚雷快艇,這種艦艇體型相對普通魚雷艇較大,航速不快,故而翻譯為“雷擊艦”更為妥當。),針對這種頗具威力的小型艦艇,英國於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號,該艦是一種被設計為“魚雷艇驅逐艦”的軍艦,設計航速26節,裝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無困難地捕捉敵方魚雷艇,此外,該艦還攜帶一座三聯裝450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攻擊敵方大艦。除了英國海軍外,德國海軍也發展了類似的軍艦,只不過英國海軍稱之為“驅逐艦”而德國海軍稱之為“大型魚雷艇”。
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20世紀初,隨着更多的驅逐艦進入各國海軍服役,驅逐艦開始安裝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徑的魚雷發射管,並採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英國江河級驅逐艦已發展成伴隨主力艦隊進行遠洋行動的艦隊型驅護艦,由於技術的進步,英國部族級驅逐艦 (1905)開始使用燃油作為燃料,航速首次提高到30節。全部由驅逐艦組成的魚雷戰艦艇部隊已經成為海軍艦隊的主力基幹兵力,驅逐艦不僅肩負着打擊敵人魚雷艦艇的任務,同時還要負責在主力艦決戰前對敵艦隊實施魚水雷攻擊,削弱敵方兵力的任務。
第一次大戰前,驅逐艦特徵可以概括為:標準排水量1000-1300噸,航速30-37節,多采用燃油的蒸汽渦輪發動機,裝備88-102毫米艦炮以及450-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2-3座。事實上,從本質而言,驅逐艦就是一種大型的魚雷艇,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驅逐艦取代了魚雷艇而成為一種海上魚雷攻擊的主力,從存在意義上“驅逐”了魚雷艇。

驅逐艦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驅逐艦攜帶魚雷和水雷,頻繁進行艦隊警戒與護航、佈雷以及保護補給線的行動,一部分驅逐艦還裝備掃雷工具作為掃雷艦艇使用,甚至被直接用來支援兩棲登陸作戰
1914年,在英德兩國海軍發生的赫爾戈蘭灣海戰中,驅逐艦首次在大規模海戰中發揮主要作用,兩軍的驅逐艦都作為主力艦隊的護航艦艇都很好的完成了護航任務。在日德蘭海戰中,雙方都出動了艦隊主力,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驅逐艦,雙方大量的驅逐艦被以中隊為單位投入戰場,散佈在廣袤的大洋上,辛勤的執行着艦隊護航,偵查,魚雷攻擊和救助落水水兵的任務。
1916年,英國建造了V級驅逐艦和後續的W級驅逐艦,艦體採用高幹舷設計,更加適合遠海大洋惡劣海況下作戰,裝備4英寸火炮以及三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火力和續航力都有極大的提高。隨着戰爭的發展和任務的需要,這時期的驅逐艦就已經具備了多用途性,並逐漸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所裝備的武器越變越強。
驅逐艦
驅逐艦(12張)
1917年,德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面對潛艇對交通線的絞殺,協約國幾乎所有的驅逐艦都安裝深水炸彈以執行反潛任務,當時的潛艇技術性能遠不如20至21世紀的潛艇,速度很慢不超過20節,潛深也小,而在當時,驅逐艦小巧靈活,普遍具有30節以上的速度,潛艇想對驅逐艦發動突襲,幾乎不可能,因此成為商船隊不可缺少的護航力量。
1917年,美國國會批准為海軍建造111艘威克斯級驅逐艦以及162艘克萊姆森級驅逐艦的提案。至此,驅逐艦已由執行單一任務的小型艦艇演變成海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驅逐艦一戰後到二戰前

一戰結束時,驅逐艦得到很大發展,噸位、火力、航速、續航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美英兩國的驅逐艦,已經發展成了可以伴隨艦隊在遠海大洋機動作戰的艦隊驅逐艦。但驅逐艦不僅在戰術上而且就其本身也處於變革的有關陣痛期。魚雷攻擊的傳統觀念已在1916年的日德蘭戰鬥中產生懷疑,從而開始了重新評價魚雷的時期,很快各獲勝國的海軍均轉入了和平時期的正常軌道。1918年之後世界上的驅逐艦很少更替,因而艦隊有了相當大的削弱,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驅逐艦加起來比1914年前還要少。 為了保持足夠的戰鬥力,驅逐艦質量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戰後的斯科特級驅逐艦(英·1918) 一戰後的斯科特級驅逐艦(英·1918)
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後,由於條約對主力戰艦的嚴格限制,列強海軍對驅逐艦、巡洋艦這類受條約限制較少的艦艇的發展投入了很大精力,驅逐艦逐漸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噸位也越來越大,因而所能裝備的武器也更強。驅逐艦的主尺度不斷增加,標準排水量為1500噸以上,裝備150毫米-88毫米口徑火炮、450-610毫米口徑三聯或五聯魚雷發射管1-2座,驅逐艦的武器搭配和戰法日益完善。
二戰著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美·1940) 二戰著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美·1940) [1]
英國按字母順序命名的9級驅逐艦——A級至I級;日本的特型驅逐艦——吹雪級驅逐艦及其改進型號是這一階段驅逐艦的典型代表。其中以日本帝國海軍對驅逐艦的發展最為具有時代代表性,由於日本的國力不能與英美對抗,寶貴的主力艦一定要用於艦隊決戰,因此日本海軍將驅逐艦的任務定位為遠海大洋上的夜間對敵主力艦隊的魚雷偷襲,以數個魚水雷戰隊兵力,數十艘驅逐艦持續整夜的魚雷攻擊甚至自殺攻擊來對敵主力艦隊進行削弱,爭取在天明後敵艦隊已經遭受很大損失,人困馬乏、提心吊膽的有利情況下進行艦隊決戰。為此,日本海軍對單獨使用驅逐艦的戰術和武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展了多級貫徹此種作戰思想的驅逐艦,並進行了持續數十年的艱苦訓練!
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簽訂,對締約國的驅逐艦噸位做出嚴格限制,但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國際政治和軍事形勢,面對可能的戰爭,幾乎沒有締約國海軍遵守條約發展驅逐艦。
英國的42型驅逐艦 英國的42型驅逐艦
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到期,各國海軍開始建造比以前更大、武備更強的驅逐艦。英國部族級驅逐艦,美國的本森級驅逐艦,日本的陽炎級驅逐艦,德國Z型驅逐艦,是這一時期驅逐艦的典型代表。雖然驅逐艦擔負的任務日益廣泛,但是對敵艦隊進行魚水雷集羣攻擊仍然是這個時期驅逐艦的主要任務。

驅逐艦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種海軍戰鬥艦艇的用途比驅逐艦更加廣泛。戰爭期間的嚴重損耗使驅逐艦被大批建造,英國利用J級驅逐艦的基本設計不斷改進建造了14批驅逐艦,美國僅弗萊徹級驅逐艦就建造了175艘。同時,在戰爭期間,戰列艦的主力地位已經被航空母艦與潛艇替代。由於飛機已經成為重要的海上突擊力量,驅逐艦裝備了大量中小口徑高射炮擔當艦隊防空警戒和雷達哨艦的任務,加強防空火力的驅逐艦出現了,例如日本的秋月型驅逐艦,英國的戰鬥級驅逐艦
美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1975) 美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1975) [2]
日本海軍在爪哇海戰、瓜島海戰等戰役中給予了美國海軍很大的打擊!法國的美洲虎級驅逐艦以及後續建造的空想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超過2000噸,甚至達到2500噸,一度被稱為“反驅逐艦”即獵殺驅逐艦的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s)。此外,針對嚴重的潛艇的威脅,舊的驅逐艦進行改造投入到反潛和護航作戰當中,並建造出大批以英國狩獵級護航驅逐艦為代表的,以反潛為主要任務的護航驅逐艦。至此,驅逐艦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這尤以美日兩國海軍對驅逐艦的使用最具有代表性。

驅逐艦二戰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着科技進步,火炮不再是海軍的主導,導彈時代來臨,驅逐艦的作戰形式和武裝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驅逐艦因其成本低廉受各國海軍重視。以魚雷攻擊來對付敵人水面艦隊的作戰方式已經不再是驅逐艦的首要任務,防空、反艦、反潛作戰上升為其主要任務,魚雷武器已經不再是驅逐艦的主要武器,防空專用的導彈和火炮逐漸成為驅逐艦的標準裝備,而且二戰後,驅逐艦的排水量不斷加大,從20世紀50年代美國建造的薛爾曼級驅逐艦以及超大型的諾福克級驅逐艦(被稱為“驅逐領艦”)就體現了這種趨勢。
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現場 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現場
20世紀60年代起,驅逐艦的噸位不斷變大,從基林級的2500多噸,迅猛擴大到斯普魯恩斯級的6000噸,幾乎和二戰時的輕巡洋艦不相上下。隨着飛機與潛艇性能提升(尤其是噴氣式飛機核動力潛艇),以及導彈逐漸逐步應用,使得造價昂貴的大型導彈巡洋艦等性價比大大降低,面臨極大的挑戰,反過來成本低廉的驅逐艦開始嶄露頭角。
1967年,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反艦導彈擊沉,攻擊水面艦艇的任務又成為驅逐艦的重要任務。燃氣輪機開始取代蒸汽輪機作為驅逐艦的動力裝置。為搭載反潛直升機而設置的機庫和飛行甲板也被安裝到驅逐艦上。為控制導彈武器以及無線電對抗的需要,驅逐艦安裝了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例如美國的亞當斯級驅逐艦,英國的郡級驅逐艦蘇聯卡辛級驅逐艦,自此多用途導彈驅逐艦逐漸形成了。
20世紀70年代,作戰信息控制以及指揮自動化系統,靈活配置的導彈垂直發射裝置,用來防禦反艦導彈的小口徑速射炮,開始在驅逐艦上出現,驅逐艦越發的複雜而昂貴了。英國的42型驅逐艦試圖降低驅逐艦越來越大的排水量以及造價(在後來的戰爭中擔當艦隊防空雷達哨艦的任務遭到重大損失,5艘同級艦參與戰事,兩艘被擊沉。)而美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等繼續向大型化發展,它們的標準排水量達到6000噸以上。
20世紀80年代後,除了噸位和技術革新,驅逐艦的武裝和任務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驅逐艦(後改稱為巡洋艦),排水量提高到近萬噸,並引入了能進行自動化指揮和控制的“宙斯盾”系統,其乘員大大減少,反應速度和戰區協調指揮能力大大提高。第一次使驅逐艦具備了以往只有大型戰艦才具備的旗艦級的戰區協指揮能力,憑藉宙斯盾系統強大的預警、通聯功能使驅逐艦第一次具備了擺脱巡洋艦、航母進行獨立戰區控制的能力。自此,驅逐艦脱離了以往輔助的角色,真正成為能夠單獨組織指揮戰鬥的主戰艦艇。不過與強大的指揮和防空力量相對應的是,該級艦的反艦和反潛能力比較薄弱,僅有配備極少數的亞音速反艦導彈和輕型魚雷,其大型相控陣雷達對空探測距離雖遠,但是由於地球曲率的存在,不具備發現40公里以上水面目標的功能。艦隊主要反艦任務、反潛任務由航母完成。
蘇聯海軍則是另一思維,蘇聯是大陸國家,海運僅僅佔全國交通運輸總量不到1%,其海軍核心使命為發射戰略導彈摧毀北約國家本土以及擊潰來犯的西方艦艇編隊,蘇聯航空巡洋艦(航母)、驅逐艦為掩護核潛艇而設計,只擔負“要塞區(術語,特指蘇軍核潛艇戰略巡航的區域,即巴倫支海和厄木茨克海水域)”的警戒任務,這些區域均位於海軍航空兵的庇護之下,是故蘇軍驅逐艦防空能力較弱,但是擁有令人生畏的反潛、反艦能力和極高的航速。以現代級為例,裝備一套特殊的“音樂台”天波雷達能夠利用電離層反射電磁波的原理探測水線以外的水面目標,搭載8枚核彈頭白蛉反艦導彈,艦體細長、長艏樓結構,裝機馬力10萬軸,具有西方國家不具備的高速性能。
20世紀90年代,美國又以提康德羅加級為藍本,建造了其簡化版伯克級驅逐艦,其他國家也陸續建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現代驅逐艦。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衞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艦體空間增大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也不再像其前輩那樣,在簡陋而狹窄、顛簸劇烈的艙室中用他們的英勇和膽量經歷艱苦的磨難,而是在舒適的封閉的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

驅逐艦技術特點

驅逐艦設計特點

驅逐艦是一種可以裝備對空、對海、對潛和對陸攻擊等武器,具有一定綜合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 [3]  。驅逐艦自19世紀90年代誕生以來已有約120年的歷史,是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它的排水量在2000—12000噸不等,並且還在逐步發展,航速通常在28—33節(1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左右。
現代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有“海上多面手”稱號。

驅逐艦主要類型

防空型
防空驅逐艦是以艦隊防空為主要作戰任務的水面攻擊型戰艦。一般排水量在6000-10000噸。其主要特徵為具備區域防空能力,主要裝備為相控陣雷達、遠程艦空導彈、高性能自動化指揮系統。除了裝載大量大型防空導彈外,其他武器裝備有艦炮、近程防禦系統、反潛深水炸彈、魚雷等。這種艦艇可以為艦隊提供大範圍的防空安全保障,因而必不可少,但也因具備高技術、高成本的特點,造價極其昂貴。這一艦艇的代表是美國的伯克級,歐洲的地平線級和中國的052C、052D型,它們都配置有先進的作戰指揮系統以及“垂直髮射系統”和“相控陣雷達”,掌握強大的防空能力。
反潛型
反潛驅逐艦噸位通常要小於防空驅逐艦,一般3000-6000噸,以反潛和反艦作為自身主要任務,主要裝備尖端的聲納反潛設備和反艦武器,輔以近程點防空導彈輔助防空作戰,以敵方潛艇和突破己方防空的漏網之魚為目標。這類艦艇的作戰能力比較全面,防空、反潛、反艦任務都可以遂行,但不適合激烈的制空權爭奪保衞戰。這類艦艇的代表是美國斯普魯恩斯級,俄羅斯的1155型,日本的旗風級,村雨級,中國052b型,它們都具有中等的噸位,強大的反潛和反艦能力,以及相對比較弱的防空能力。

驅逐艦艦載機

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近日宣佈新啓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按照計劃,下一代無人機將能夠在小型水面戰艦上起降,從而拓展美軍無人機的作戰範圍,使之能夠觸及更加遙遠的戰場。
“燕歐”項目難度
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近日宣佈新啓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這種平台將用來運載非武裝間諜無人機和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的無人機。
燕鷗”是對美國海軍對其一個重要無人機開發項目的補充。美國海軍希望配備有導彈與先進間諜設備的無人機,能夠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這是航空史上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美國海軍正利用一架寬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無人機進行試驗,預計在今年5月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飛X-47B無人機。
“燕鷗”項目的一個具體要求是:尚未完成設計的“燕歐”無人機必須能夠攜帶重達600磅的傳感器和武器系統,從起飛艦艇開始飛行600至900英里。這使“燕歐”無人機處於美國空軍的“捕食者”與“收割者”無人機處於同一級別——美國空軍的這兩種無人機都能夠持續攜帶攝像機、導彈以及衞星通訊設備,飛行1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
在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的概念設想中,描繪了一架類似“捕食者”的無人機,從“伯克”級驅逐艦上起飛——這款艦艇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較瀕海戰鬥艦重三倍,但飛行甲板相對較小。這無疑給“燕歐”無人機項目帶來諸多挑戰,其中包括開發可靠的發射與回收技術,使大型飛機得以從體積較小的艦艇上起飛;設計一款航程、續航能力、有效荷載均可比擬陸基無人機的艦載無人機;確保整個系統能夠以最小程度的艦艇改造,並確保無人機行動與維護人員需求最低;確保新型無人機可適應艦上有限的空間。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計劃分三個階段推出“燕歐”無人機,耗時近40個月時間,推出全尺寸發射與回收驗證機
全部軍艦變成無人機平台
“燕歐”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機的重大飛躍。美國海軍能夠從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起飛10英尺寬的“掃描鷹”無人機,能夠從瀕海戰鬥艦上起飛“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除研發X-47B原型機以及其航母艦載衍生型無人機之外,美國還在研發陸基非武裝巡邏“廣域海上監視(BAMS)”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美國空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為研發基礎,而“全球鷹”無人機的體積與波音737相近。從理論上講,“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能夠藉助美國多數水面戰艦起飛——美國海軍列裝有122艘水面戰艦——但這種無人機在航程、速度和載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國缺少一種中等重量無人機:一款佔用甲板空間小,並可在多種水面艦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遠的武裝無人機。
據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稱,研發可靠發射與回收技術,是“燕歐”無人機項目面臨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瀕海戰鬥艦和驅逐艦沒有可供無人機從長跑道上起飛所需的甲板空間,因此它們依靠藉助飛機彈射器起飛的“掃描鷹”無人機和垂直起飛的無人直升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國海軍4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配備有“先鋒”無人機——體積約為“掃描鷹”無人機的兩倍——這些無人機藉助捆綁式助推器發射升空。
“先鋒者”無人機藉助一道懸網着艦,“掃描鷹”無人機則藉助懸空線着艦,而“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則垂直着艦。與舊式無人機相比,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着艦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直升機製造商貝爾公司設計了一款小型“鷹眼”傾轉旋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類似同為該公司的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但受益於其發動機短艙,這款無人機能夠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不過,“鷹眼”無人機從未找到買家,最終被廢棄。“燕歐”無人機項目很可能會令“鷹眼”無人機項目復甦。
如果“燕歐”無人機獲得成功,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將做好擴大美國海軍無人機的規模,很可能會把幾乎所有軍艦轉變成移動無人機基地 [4] 

驅逐艦驅逐艦級別

驅逐艦美國

被稱為美國海軍史上“最昂貴、最先進、隱形能力最強、自動化水平最高”的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DDG-1000,USS Zumwalt),在當地時間10月15日正式服役,編入美國海軍作戰艦隊,未來將部署在亞太地區
巴爾的摩市外港舉行正式成軍儀式前,美國海軍10月13日已經邀請了媒體和當地民眾參觀這艘耗資達44億美元的戰艦。這艘驅逐艦以1970年代海軍作戰部長朱姆沃爾特命名,有着獨一無二的造型。
10月15日,美國海軍部長雷·馬布斯(Ray Mabus)出席了“朱姆沃爾特”號的大型成軍儀式,他聲稱“這艘船是維護美國戰略優勢的一個重大舉措”。馬布斯説。 “我們獨一無二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將繼續在全球各地存在,提供全天候的穩定性保障,讓我們的盟友放心的盟友,阻嚇對手,並提供國家領導者在危機時期的選擇”。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在儀式上説,“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新時代、新系列軍艦,將在亞太和全球各地扮演獨特的角色。他説,對於那些試圖限制航行自由和推翻國際規則的對手們來説,朱姆沃爾特號正式編隊是他們“最壞的噩夢”。
哈里斯還稱,為了打擊亞太地區黑暗勢力,他對最尖端武器技術有着無法滿足的慾望。他表示,“只要美國總統與民眾對國家安全感到不滿意,我也會對維護國安所需要的裝備感到不是很足夠。”他之前曾盛讚:“如果蝙蝠俠有艘戰艦,那會是‘朱姆沃爾特’。”
“朱姆沃爾特”號是“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首艦,艦長182米,排水量達15000噸,是美軍現役主力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的1.5倍多,堪稱美軍最大型、最先進的驅逐艦。
“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在美國通用動力巴斯造船廠建造。按照計劃,艦上將配置147名士官兵,及28名飛行任務相關勤務人員。
“朱姆沃爾特”號造型獨特,它的船體內傾,表面異常平整,雷達、天線隱藏在艦橋內,炮管隱藏在炮塔內,據悉,這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躲避雷達搜索。“朱姆沃爾特”的船頭是穿浪式設計,有助在大風浪之下穩定地高速航行。
艦長柯克(James A. Kirk)上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雖然“朱姆沃爾特”號艦體積遠比最先進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還大,但在雷達屏幕上它顯示的尺寸只有現役驅逐艦的1/50。
此前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朱姆沃爾特”號的獨特造型可能導致船體在風浪中不平穩,甚至可能翻沉。但柯克艦長説,駕駛這艘超級驅逐艦就跟“開運動型多功能車那樣平穩”。艦上首席工程師也表示,他們在此前的測試中經受了16英尺巨浪的考驗。
武器裝備上,朱姆沃爾特號配備了有80個發射單元的多用途導彈垂直髮射系統(MK57),可發射防空、反潛、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等各型導彈;以及兩座口徑為155MM的先進艦炮系統,該炮最大射程約100英里(約160公里),接近甚至超過許多現役反艦導彈射程。
艦上首席工程師説,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未來的作戰能力,包括未來裝配耗電量巨大的激光武器電磁炮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由4台燃氣輪機,裝備創新型集成動力系統,總發電能力達78兆瓦。
美國海軍表示,“朱姆沃爾特號”體積比其他驅逐艦來得大,大型甲板平台可供MV-22魚鷹直升機和無人飛行器運作,共同執行廣泛的制海、對空與海底戰鬥任務,整體火力與科技能力都比過去強大。
美國海軍網稱,“朱姆沃爾特”號將挑戰對手思考我們如何使用武力的方式。“朱姆沃爾特”號將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將、濱海戰鬥艦兩棲戰艦一起使用。憑藉其隱身性、大塊頭、大功率和先進的戰鬥系統,“朱姆沃爾特”號將成為海洋環境中威懾和穩定的核心。
按照美國海軍的計劃,“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離開巴爾的摩市後將前往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海軍基地,在那裏接受一系列測試。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曾表示,作為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美軍“正在將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優先部署在亞太地區,包括即將編隊的‘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
美國之音引述美國海軍一名新聞官的説法,“朱姆沃爾特”級第一艘“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造價為38億美元,第二艘同系列軍艦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建成,而第三艘正在初期建造之中,而且費用會有所下降。
審計部門此前提醒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由於使用了“過多”新技術,可能會是個“燒錢的大坑”。美海軍起初曾打算採購32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但在美軍經費削減大背景下,最後決定只採購3艘。只是,如此低的採購數量也推高了單艦建造成本。美聯社估計,“朱姆沃爾特”號的總造價預計將高達44億美元。
“朱姆沃爾特”級二號艦“邁克爾·孟蘇爾”號已開工建造,今年6月將舉行命名儀式。三號艦“林登·約翰遜”號的建造工作也在進行中。
按照美軍規劃,3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今後將全數部署到亞太地區。
自“朱姆沃爾特”下水以來,西方媒體級不斷稱稱“‘朱姆沃爾特’是為抗衡中國”,針對這一説法,中國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本月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綜合其設計理念和特點,“朱姆沃爾特”號並不是針對中國海軍,其對海上目標打擊能力並不突出。“面對裝備有反艦導彈的水面和水下潛艇,該艦並無優勢可言,對中國海軍水面和水下潛艇的威脅也不會很大。”
2022年1月13日,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對外公佈了美國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艦艇項目執行辦公室提出的下一代導彈驅逐艦“DDG(X)”論證方案。按計劃,DDG(X)基線版本的首艦將於2028年開工建造,單價在35億至40億美元之間,比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75億美元的單價便宜不少。DDG(X)的“初步概念設計草案”,體現出美國海軍重新迴歸“務實”的裝備發展思路,不再一味追求“高科技”,而是利用現有技術實現快速研發,後期再逐漸提高。這也反映出美國海軍在重新面對“大國競爭”態勢時的巨大壓力和急切心態。 [11] 

驅逐艦中國

051型
旅滬級(052)導彈驅逐艦 旅滬級(052)導彈驅逐艦
051型導彈驅逐艦是模仿前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的產物,該艦的火力和續航力都不能滿足海軍的需要,而且艦體設計落後,居住舒適差不利於長時間維持戰鬥力,未裝備防空導彈和聲納、反潛魚雷等武器,反潛只能依靠艦首的兩座仿蘇RBU多管火箭反潛深彈,續航力有限,不適合遠洋作戰,使用落後的燃油鍋爐加蒸汽輪機技術作為動力,儘管具有38節的極高的航速,生存能力卻較弱,是我海軍驅逐艦早期發展的產物,該級艦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相繼在我海軍各艦隊服役。期間為滿足現代戰爭需要,多次改造和改進,105艦更是被指定為各種新系統,新裝備上艦的專用測試艦,21世紀初葉,已經服役近30年的051型艦相繼壽命到期,正逐步退役。
051型驅逐艦雖然有許多的不足和缺陷,卻是我國首次完全不依賴、不進口外國技術設備,僅憑對方資料進行自主建造的導彈驅逐艦,經過051型的建造和改進,相關單位掌握了這類大中型艦艇的設計和建造經驗,認識到本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同時解決了海軍急需大艦的燃眉之急,為以後研製和使用新的驅逐艦積累了技術和經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52型
051B型驅逐艦 051B型驅逐艦
052型多用途導彈驅逐艦是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與西方關係緩和後大幅採用西方技術和裝備建造的導彈驅逐艦,只有112和113兩艘,均在90年代初服役。該級艦具有很強的實驗意義,引進了很多西方國家的武器設備和技術,首次嘗試了在驅逐艦上裝備和使用防空導彈系統和完全電腦化的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首次使用考慮到隱身性的全封閉艦體,首次使用了燃氣輪機作為艦艇主動力。船體設計簡潔明快,建築造型製造工藝比051型有了巨大進步,代表着我國海軍在艦船設計和建造上徹底了擺脱了蘇俄設計思想的束縛,作為一種嘗試,為以後研製052b,052c奠定了基調。
051B型
現代級(956型)導彈驅逐艦 現代級(956型)導彈驅逐艦
該級艦當前只有一艘167號(深圳號),由中船重工大連造船廠建造,1998年服役南海艦隊。 051B的整體設計十分優良,吸收了052型驅逐艦優良設計,船體和上層建築造型簡潔明快,武器佈局十分合理,整體具有十分濃厚的西方國家驅逐艦的設計風格,寬大的艦體和6000噸的滿載配水量使051B具有強大的改裝和再設計潛力,為051C的研製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和052型相比,051B的設計和建造工藝達到了更高的的水準,但美中不足的是限於我國在艦載相控陣雷達、艦載遠程防空導彈系統、自動化防空系統上的落後,與該艦的排水量相比,其防空能力顯得十分薄弱,只具有近程點防空能力,此外和052的全燃氣輪機動力不同,051B仍然使用燃油鍋爐加蒸汽輪機作為主動力,雖然續航力很大,但最高航速和加速性能較差,此外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該艦的設計和建造工藝略顯落後。
現代級
052B 導彈驅逐艦 052B 導彈驅逐艦
20世紀末從俄羅斯購買的956型驅逐艦,具有十分優秀的反艦能力,但防空能力不盡人意,整體設計上具有濃厚的蘇聯堆砌式風格,該級艦採用燃油鍋爐加蒸汽輪機作為主動力,與西方海軍大量使用的燃氣輪機技術相比,加速性能差,但是持續高速航行耐久力強。
當前在中國海軍,有4艘同級艦在役,136艦與137艦與蘇聯同型艦基本一致,138、139兩艦去除了艦尾的一門130毫米主炮,加裝了一部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在引進之初由於給中國海軍的實力大大增強,所以媒體一度熱炒其為“航母殺手”,如今中國軍刊已經承認,指望用這一型艦就威脅到美國航母是不現實的。 [5] 
052B型
051C 導彈驅逐艦 051C 導彈驅逐艦
052B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洋I級,英文:Luyang I)又稱廣州級驅逐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具備艦隊點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052B型驅逐艦共建2艘,即首艦廣州號舷號168),二號艦武漢號(舷號169)。其中,“廣州”號2002年5月23日下水,2004年7月15日服役。“武漢”號2002年10月下水,2004年底服役。
168“廣州”號是052B型驅逐艦首艦,於2000年在上海江南船廠動工,2004年服役,2007年曾經訪問歐洲。是一種防空、反潛、反艦能力均衡的遠洋驅逐艦。當前,052B型導彈驅逐艦共建2艘,全部裝備中國海軍南海艦隊。 [6] 
051C型
052C 導彈驅逐艦 052C 導彈驅逐艦
051C型導彈驅逐艦(北約代號旅州級,也譯瀘州級)是中國最新的防空導彈驅逐艦之一。由大連造船廠製造,艦艇以較舊的051B型驅逐艦的艦體設計為基礎,但是裝備了俄製S-300F(北約編號SA-N-6)艦載防空導彈系統。該級的第一艘115“瀋陽號”於2004年下水並於2005年後期完成了系統安裝,2006年底加入北海艦隊。第二艘116“石家莊號”於2006年早期下水,2008年底加入北海艦隊。 [7] 
052C型
052D導彈驅逐艦 052D導彈驅逐艦
052C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洋II級,英文:Luyang II),又稱蘭州級驅逐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新一代防空驅逐艦。首艦“蘭州”號(舷號:170)中國海軍第一艘安裝四面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採用防空導彈艦載垂直髮射系統的戰艦,被外界稱為“中華神盾”。與此相對比的是,美國神盾系統採用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同級還有一艘,艦名“海口”,舷號:171。2008年12月26日,海口號驅逐艦武漢號驅逐艦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編隊前往亞丁灣海域護航,以保護中國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過往船隻免受索馬里海盜的侵襲。當前,052C型共有6艘建成服役,另有數艘同級艦在建。 [8] 
052D型
日本海上自衞隊的愛宕級驅逐艦 日本海上自衞隊的愛宕級驅逐艦
052D型防空導彈驅逐艦是是繼052C型防空導彈驅逐艦之後的一種最新的“多用途驅逐艦”,有“中華神盾”的美譽。該艦裝備有64單元新型導彈垂直髮射系統、70倍口徑130毫米新型單管隱身艦炮、新型綜合指揮作戰系統、新型紅旗-9反導防空導彈系統、攻陸巡航導彈、新型遠程反艦導彈和某新型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該型號與052C 型防空導彈驅逐艦相比,將在全艦的整體設計水平,艦載相控陣雷達性能,戰艦的動力裝置等多方面有較大幅度提高,其滿載排水將超過7000噸。強大的作戰性能使得它極有可能成為未來首個中國航母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艦為昆明號導彈驅逐艦,2014年3月21日舉行入列儀式,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舷號172。 [9]  2015年8月12日,長沙艦交艦入列儀式在三亞軍港舉行,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舷號173。
2015年12月12日,合肥艦入列命名及授旗儀式在三亞某軍港舉行,標誌着該艦正式加入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舷號174。 [10] 

驅逐艦總體評價

驅逐艦自發展以來,已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逐步演變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除了名稱留下的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轉而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只有幾門小炮,防護幾乎等於零的小型艦艇,變成了一種多用途的大中型軍艦。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