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急性心肌梗死

(病症)

鎖定
急性心肌梗死(AMI),又稱心肌梗死,是由於冠狀動脈急性阻塞導致相應心肌區域供血不足,使心肌壞死的影響生命的疾病。該疾病主要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液供應不足、心肌缺氧和心肌過度耗氧等多因素所致。全球範圍內,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且以中老年人及有心臟疾病、吸煙、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人羣較為常見。根據其發病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常被分為5種類型。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狀包括持續超過30分鐘的臨牀表現明顯的胸痛或憋悶感等心臟缺血癥狀,患者常有瀕死感。在疼痛發作的早期,患者可能還會出現胸悶、氣促、咳嗽等心衰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休克症狀。急性心肌梗死為非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心血管疾病等原發性病症進行發病。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立即疏通冠狀動脈,減緩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進展。常用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如使用抗血小板藥、抗凝藥、調脂藥等,及介入治療與手術治療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緊急冠狀動脈旁路搭橋術等。預防心梗的主要方式是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素,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適量運動、均衡飲食等。急性心肌梗死的預後因治療方式及時性、缺血心肌範圍等諸多因素表現各異。
近年來,研究者正在探索如干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用於修復急性心肌梗死後的心肌功能,但目前仍處於實驗研究階段。
中醫病名
急性心肌梗死
就診科室
急診科、心內科
多發羣體
45歲及以上人羣,農村地區人羣
常見發病部位
心臟
常見病因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疾病,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或肥胖,不合理膳食,情緒激動,天氣變化
常見症狀
突然發作的心前區壓榨性疼痛或憋悶感,乏力,胸部不適,心悸,氣促,煩躁
相關藥物
硝酸甘油美託洛爾比索洛爾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肝素他汀類藥物,溶栓藥物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見病因。而既往心臟疾病、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或肥胖、不合理膳食、情緒激動、天氣變化等均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的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病因,就是心臟自身供血渠道因各種原因阻塞,失去供血的心肌仍舊工作,耗氧不斷增加,進而出現供氧和需氧失衡,導致心肌壞死。綜上可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 心臟內血液灌注量減少
各種原因造成冠狀動脈部分分支的供血量減少,所屬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引起心肌氧的供需失衡。
常見引起灌注量減少的原因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痙攣、冠狀動脈微循環功能障礙、冠狀動脈栓塞、冠狀動脈夾層。
  • 心肌供氧不足
除了血液灌注量不足可能引起外,緩慢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嚴重貧血、低血壓休克等均可以造成心肌供氧不足。若心肌缺氧嚴重,缺氧部位可能因缺氧而受損壞死。
  • 心肌耗氧增加
如持續快速性心律失常、嚴重高血壓等,心肌耗氧超過供氧,心肌可能因過勞而受損。

急性心肌梗死誘發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的誘發因素較多,任何誘發血栓形成、血管內斑塊脱落、冠狀動脈痙攣或狹窄的因素均可致病。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誘因有:劇烈運動、過度疲勞、暴飲暴食、情緒波動、天氣變化、便秘者用力排便等。

急性心肌梗死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表現症狀為突然發作的,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的心前區壓榨性疼痛或憋悶感,患者常有瀕死的感覺。

急性心肌梗死前兆

部分患者發病前數日可能會有乏力、胸部不適、心悸、氣促、煩躁、心前區疼痛等冠心病常見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狀

心前區疼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現的症狀,多見於清晨,休息或活動時都可能發生,可表現為持續長時間不緩解。
也有少數患者無疼痛,發病開始就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咳嗽等心衰症狀,或意識模糊、皮膚蒼白、四肢冰涼、全身出汗、血壓降低等休克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狀

該病典型症狀表現為心前區疼痛或憋悶感。疼痛或憋悶部位主要指胸骨後方,向左下方可延伸到左側肋骨、上腹部,向上可到左側肩、背甚至口腔、頭部。部分患者也可表現在左上肢。
疼痛性質多為心前區的“壓迫感、擠壓感、沉重感”。部分患者胸部無明顯感覺,僅胸部以外其他部位有鈍痛或不適感。
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多超過30分鐘以上,無明顯疼痛峯值,安靜休息或應用硝酸甘油等藥物並不能很快減輕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伴隨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血壓、心率、心律等均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初期,心肌灌注量減少,供氧不足,心臟企圖通過增加全身供血改善缺氧,故患者有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表現。
後期,因以上方式未能有效改善心肌供氧,而心肌無效工作造成的耗氧增加,導致缺血壞死的心肌數量增加,心臟功能逐漸下降,心臟及全身血液循環出現障礙,伴隨心跳減慢、大汗淋漓、呼吸困難、頭暈、意識不清等表現。
部分患者可直接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就醫

既往無心臟疾病者,如果突然出現胸痛,或已知有心臟疾病,突然出現胸痛、肩背痛、上腹痛、頭暈、噁心等症狀,即可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片或10粒速效救心丸。5~10分鐘後,上述症狀未能明顯緩解,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撥通急救電話後,按照醫務人員要求可嚼服阿司匹林,等待救護車到達。等候救助期間應儘可能保持自身安靜狀態,不宜頻繁走動或駕駛汽車。

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流程

到達醫院後,急診科或心內科接診,測量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徵,完成心電圖檢查,同時護士採血,包含心臟標誌物的實驗室檢查。
等待結果期間,若心電圖及病史可以明確診斷且醫患雙方條件允許,患者進入心導管室行急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若無法明確診斷,需每隔30~60分鐘複查心電圖瞭解病情變化情況,直至實驗室檢查報告完成,心臟生物標誌物的動態觀察,主要是肌鈣蛋白,也是排除或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據。
如檢查結果能夠明確診斷,根據醫患雙方情況進入心臟導管室介入治療或溶栓治療。若不能明確診斷,繼續心電圖、心臟標誌物檢查,必要時進行其他檢查。

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依據

患者如果有冠心病病史,結合心電圖ST-T的動態改變,以及心肌酶升高的動態變化等可明確診斷。
  • 心臟標誌物:尤其是心臟肌鈣蛋白(cTn)升高超過正常上限的第99百分位。
  • 心肌缺血證據:心肌缺血癥狀、新發缺血性心電圖改變、新出現病理性Q波冠狀動脈造影、影像學檢查提示新發現的與該次缺血一致的報告。

急性心肌梗死就診科室

急診科或心內科。

急性心肌梗死相關檢查

診斷及治療期間,常需要多次反覆地進行心電圖及心臟標誌物檢查。
  • 心電圖檢查
可以提示心臟缺血,僅能定性,不能定量反映具體缺血情況。根據分析多次心電圖的差異,即動態變化,可以瞭解心臟缺血的趨勢、心肌梗死範圍、評估療效。
  • 心臟標誌物檢查
用來反映心臟功能、心血管炎症、心臟組織損傷的血清學檢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心肌梗死的程度。
  • 冠狀動脈造影
能提供詳細的血管信息,有助於指導治療、評估預後。
  • 其他檢查
如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掃描、心臟灌注掃描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用於評估心肌灌注、心肌的存活性及功能情況。

急性心肌梗死鑑別診斷

急性心肌梗死與心絞痛同樣存在心前區疼痛表現,但誘因、持續時間以及服用硝酸甘油後的效果不同。
疾病
誘因
持續時間
應用硝酸甘油後表現
輔助檢查
急性心肌梗死
常於安靜時起病
通常超過30分鐘,可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
含服後症狀不能緩解
心電圖有典型的動態演變過程
心絞痛
體力勞動、情緒激動的即時起病
通常持續數分鐘至10餘分鐘,多不超過30分鐘
常於含服後數分鐘內症狀緩解
發作時心電圖僅有短暫心臟缺血改變
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等骨科疾病也有心前區疼痛的表現,但疼痛性質多為持續性而非發作性,用力呼吸、咳嗽、屏氣、身體轉動時疼痛加劇。根據以上疼痛性質和藥物治療效果可以鑑別。
疼痛的性質多為持續性,向後背放射,發病時患者常伴有血壓升高,夾層累及冠狀動脈時可有心肌梗死的表現,因處理原則和方法不同,需要快速鑑別。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以及時疏通阻塞冠狀動脈、恢復缺血缺氧心肌功能為首要目的。一般從擴張冠狀動脈、消除致病的阻塞物兩方面着手,同時減輕心臟負荷,如吸氧、絕對卧牀休息、避免情緒波動等均利於患者恢復。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療

目前,各二級或二級以上醫院均開通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綠色通道。雖然各醫院治療條件不同,均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診斷,及時治療。通常治療方案包括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溶栓治療、急症外科搭橋手術。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治療

  • 絕對卧牀休息
降低心臟負荷,無併發症的患者3天后可適當下地活動。
  • 保持相對安靜環境
減少外界刺激,使患者能夠不受打擾,充分休息。
  • 監測病情
如監測生命體徵,包括血壓、呼吸、脈搏、心率,複查心電圖、心臟標誌物等,及時瞭解病情變化。
  • 吸氧
一定程度上減輕心肌缺氧情況。

急性心肌梗死藥物治療

  • 止疼、鎮靜類藥物
嗎啡杜冷丁等。
  • 擴張冠狀動脈藥物
硝酸甘油,適用於絕大多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顯低血壓者慎用。
  • 減少心肌耗氧藥物
美託洛爾比索洛爾等,對於低血壓、心率慢的患者慎用,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慎用。
  • 抗血栓藥物
包括抗血小板藥、抗凝藥,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肝素等,能抑制阻塞血管的血栓形成或血栓面積進一步增大。
  • 調脂藥物
主要是指他汀類,包括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血脂不達標的可以加用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血脂明顯升高的高危患者還可以用PCSK9抑制劑,遠期可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的再次發生。
  • 溶栓藥物
溶解栓塞血管的血栓,須在醫院密切監護下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手術治療

適於症狀發生12小時以內並有明確心電圖徵象的患者。需要在具備心導管室的醫院由有經驗的醫師操作治療。
根據阻塞情況介入後行球囊成形術、支架植入術等,儘管總體治療費用偏高,但與溶栓治療相比,介入治療的血管開通率更高,適應證更廣,出血併發症更少,因此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更建議優先實施介入治療。
  • 緊急冠狀動脈旁路搭橋術
用於介入治療失敗或溶栓治療無效的患者,或合併需要外科糾正的機械性併發症的患者。手術操作複雜,創傷較大,相應的手術相關風險也較大。

急性心肌梗死中醫治療

中醫在急性心肌梗死時以回陽救逆、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常用於方劑中的藥物有附子丹蔘紅花人蔘等藥物。但急性心肌梗死期間病情危篤,一般不建議選擇中醫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前沿治療

幹細胞治療用於修復梗死後的心肌功能,目前尚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

急性心肌梗死預後

急性心肌梗死的預後通常與心肌梗死範圍、梗死部位是否建立其他供血途徑、治療是否及時有效有關。
溶栓治療的病死率約8%,介入治療病死率約4%。單純心肌梗死的患者,若治療及時有效,可恢復正常生活。
若急性心肌梗死期間出現併發症,病情好轉後併發症可能持續存在時間較長。如既往存在其他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亡風險相應增加,預後較差。

急性心肌梗死治癒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嚴重時引起心肌缺血壞死的階段,在此階段,壞死的心肌尚無有效治療手段恢復,且由於冠心病的病因無法根治,急性心肌梗死實際無法“治癒”,患者有再次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
對於該病來説,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緩解症狀、控制病情進展是治療的主要目標。

急性心肌梗死危害性

  • 可誘發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心臟破裂,導致患者死亡;
  • 梗死如累及乳頭肌,可引起二尖瓣脱垂、關閉不全,繼而引起心力衰竭,可致患者死亡;
  • 可引起心室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多臟器栓塞,嚴重者可致死;
  • 壞死的心肌失去功能,可遺留心功能不全及各種心律失常,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 可引起心肌變薄,在血壓下膨出為室壁瘤,可導致心功能不全、血栓栓塞和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康復

急性心肌梗死後的患者,根據梗死範圍、心功能情況,制訂個體化的心臟康復計劃,包括飲食、運動等,有利於患者各項功能的儘快恢復。

急性心肌梗死併發症

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常誘發全身多器官的變化,伴隨一個或多個疾病表現,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臟疾病常以併發症的形式出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過程中。
由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梗死部位所支配的心肌不能正常工作,心臟正常收縮節律改變,從而出現心律失常。嚴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全身供血功能異常,從而危及生命。
梗死部位以外的心肌因梗死後負荷過大,大面積功能喪失,不能有效泵血,全身血液不能有效循環,危及生命。
由於心臟功能異常,全身循環障礙,血液不能有效傳達至全身,多器官缺血缺氧,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死亡的必然階段。一旦發生,即使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仍有極大可能出現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預防

心肌梗死後必須做好二級預防,預防心肌梗死再發。患者應採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戒煙、限酒,適度運動,心態平衡。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滯劑,他汀類調脂藥及ACEI製劑,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危險因素,定期複查。
對公眾及冠心病患者應普及有關心肌梗死知識,預防心肌梗死發生,萬一發生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除上述二級預防所述各項內容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 避免過度勞累
尤其避免搬抬過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誘發心肌梗死。
  • 放鬆精神
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
  • 洗澡時要特別注意
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温最好與體温相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洗澡時,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 氣候變化時要當心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適當防護。
  • 要懂得和識別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並給予及時處理
心肌梗死患者約70%有先兆症狀,主要表現為:
既往無心絞痛的患者突然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的患者發作突然明顯加重,或無誘因自發發作;
心絞痛性質較以往發生改變、時間延長,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緩解;
疼痛伴有噁心、嘔吐、大汗或明顯心動過緩或過速;
心絞痛發作時伴氣短、呼吸困難;
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暈厥等情況時都應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上述症狀一旦發生,必須認真對待,患者首先應卧牀,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噴霧吸入硝酸甘油,若不緩解,5分鐘後可再含服一片。心絞痛緩解後去醫院就診。若胸痛20分鐘不緩解或嚴重胸痛伴噁心、嘔吐、呼吸困難、暈厥,應呼叫救護車送往醫院。
參考來源: [1-6] 
參考資料
  • 1.    葛均波,徐永建.內科學 第八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3年,242-255.
  •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病雜誌[J],2010,38(8): 675-687,380-393.
  • 3.    張彩霞,黃竹英,羅美香,階段性護理干預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護理實踐與研究[J],2008,5(6):第5-6頁.
  • 4.    《2018年血運重建指南》解讀[J]. 佟子川.中國臨牀醫生雜誌 . 2019(04)
  • 5.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概要[J]. 胡盛壽,高潤霖,劉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擁軍,吳兆蘇,李惠君,顧東風,楊躍進,鄭哲,陳偉偉.中國循環雜誌 . 2019(03)
  • 6.    Kristian Thygesen, et al,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 ocardial infarction(2018).European Heart Journal[M],(2018)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