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附子

(中藥)

鎖定
附子,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
別    名
附片
鹽附子
黑順片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毛茛科
烏頭屬
烏頭
分佈區域
四川、陝西、貴州、湖南等地
中文學名
附子
採收時間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
用 量
3~15g
毒 性
有毒
貯 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附子入藥部位

植物的肥大塊根

附子性 味

味辛、甘,性大熱。

附子歸 經

歸心、腎、脾經

附子功 效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附子主 治

用於亡陽虛脱,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附子相關配伍

1、內虛目暗:補氣養血。用當歸(生曬)六兩,附子(火炮)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名六一丸。(《聖濟總錄》)
2、氣虛瘴瘧,熱少寒多,或單寒不熱,或虛熱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煎半盞服。名果附湯。(《濟生方》)
3、心腹連痛作脹∶用野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篩,蜜丸梧子大。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止;又從一丸起,至三丸止,以瘥為度。(《肘後方》)

附子用法用量

3~15g,先煎,久煎。

附子禁 忌

孕婦慎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萎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附子炮製方法

1、附片(黑順片、白附片) 直接入藥。
2、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乾。(每l00kg鹽附子,用甘草5kg、黑豆l0kg。)
3、炮附片:取附片,照燙法用砂燙至鼓起並微變色。

附子生理特性

1、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175px,直徑3~125px。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成而麻,刺舌。
2、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125px,寬0.9~75px.厚0.2~12.5px。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3、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7.5px。

附子產 地

分佈於四川、陝西、貴州、湖南、湖北、甘肅、雲南、廣西、江西、安徽等地。

附子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三陰經證,及陰毒傷寒陰陽易病。 [1] 
2、《本經》:風寒咳逆邪氣,温中,寒濕 ,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堅積聚血瘕,金瘡。
3、《別錄》:腰脊風寒,腳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強陰,堅肌骨,又墮胎,為百藥長
[2-4]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3.    楊衞平.《臨牀常用中藥手冊》:貴州科技出版社,2001年1月版
  • 4.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