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

鎖定
廣州,古代行政區劃 [1]  ,地理上屬漢地九州之中的揚州南部,是漢族與部分南方少數民族原居地區之一。 [2] 
東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東吳孫權交州分拆為交州、廣州兩部分 [3]  ,這是“廣州”的地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廣州初立時,統轄區域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全部,東晉、南朝建制沿改,廣州刺史轄區亦有增減。
隋延置廣州,唐改為廣州都督府,五代南漢為興王府,兩宋時期為廣州府,元代為廣州路,明清兩朝為廣州府。
公元507——589年,梁陳兩代廣州都督府駐高要郡高要縣82年 [4-5]  [7] 
中文名
廣州
設立時間
東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
知名人物
陳霸先 [6] 

廣州建制沿革

廣州,是三國東吳設立的一個行政區劃,從法顯《佛國記》可知廣州是漢族地區。 [2] 
東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東吳孫權將交州分拆為交州、廣州兩部分,這是“廣州”的地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 [1]  。264年(永安七年),孫吳為便於治理,從交州劃出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個郡,另設“廣州”。交廣二州的行政區劃設置為後來歷代所沿用。 [1] 

廣州行政區劃

東吳264-280
吳大帝黃武元年(226)年,以交州廣大,分嶺南諸郡置廣州,治蒼梧郡廣信縣,旋廢。永安七年(264)復分交州七郡置廣州,治南海郡番禺縣
南海郡
蒼梧郡
思平縣 安寧縣 高涼
高興郡
廣化縣 化平縣 黃陽縣 西平縣 海寧縣
布山縣 阿林縣 新邑縣 建始縣 鬱平縣 領方縣 武熙縣 安廣縣 中溜縣 豐城縣
寧浦縣 連道縣 吳安縣
西晉-東晉280-420
晉武帝太康元年,滅吳,仍沿置廣州,治番禺,分桂林郡置鬱林郡。
滕修為首任廣州刺史。又於廣州置平越中郎將一職,多由廣州刺史兼任。晉初下轄郡十二,縣六十八。東晉又分置晉康、平原、東官、義安、新寧、新安、永平諸郡,始興、臨賀、始安三郡割屬荊州刺史
行政區劃:
南海郡
番禺縣 四會縣 增城縣 博羅縣 龍川縣 平夷縣
始安郡
始安縣 始陽縣 平樂縣 荔浦縣 常安縣 熙平縣 永豐縣
始新郡
蒼梧郡
廣信縣 端溪縣 高要縣 陵縣 新寧縣 猛陵縣 平縣 農城縣 元谿縣 臨允縣 都羅縣 武城縣 丁留縣
鬱林郡
布山縣 阿林縣 新邑縣 晉平縣 始建縣 鬱平縣 領方縣 武熙縣 安廣縣
桂林郡
潭中縣 武豐縣 粟平縣 羊平縣 龍剛縣 夾陽縣 武城縣 軍騰縣
高涼郡
安寧縣 高涼縣 思平縣
高興郡
廣化縣 海安縣 化平縣 莫陽縣 西平縣
寧浦郡
寧浦縣 連道縣 吳安縣 昌平縣 平山縣 陽縣
晉康郡晉穆帝永和七年(351)置。
元溪縣 端溪縣 都城縣
新寧郡,晉穆帝永和七年(351)分蒼梧郡置。
南興縣 臨允縣
永平郡,晉穆帝昇平五年(361)置。
安沂縣 豐城縣
東官郡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置。
寶安縣 興寧縣 海豐縣
義安郡晉安帝義熙九年(413)置。
海陽縣 綏安縣 海寧縣 潮陽縣 義招縣
晉興郡晉元帝太興元年(317)分桂林郡置。
晉興縣 熙注縣 桂林縣 增翊縣 安廣縣 廣鬱縣 晉城縣 鬱陽縣。
南朝420-589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劉裕受晉禪,建立南朝宋,沿置廣州,治番禺縣。宋孝武大明中葉,廣州刺史下轄17郡,136縣,詳《宋書·州郡志》。
南海郡,南朝宋、齊、梁、陳沿置。宋轄縣10,齊轄縣13。
蒼梧郡,宋沿置
晉康郡,宋沿置
新寧郡,宋沿置
永平郡,宋沿置
鬱林郡,宋沿置
桂林郡,宋沿置
新會郡,宋沿置
東官郡,宋沿置
義安郡,宋沿置
高涼郡,宋沿置
寧浦郡,宋沿置
桂林郡,宋沿置
晉興郡,宋沿置
新會郡,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一説同年宋永初元年設)置。
宋康郡宋文帝元嘉九年分高涼郡置
綏建郡,宋文帝元嘉十三年置
海昌郡,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置
宋熙郡,宋文帝元嘉十八年置
樂昌郡,南朝宋置。
廣熙郡,南朝齊置。
宋隆郡,南朝宋置。
齊樂郡,南朝齊置。
齊康郡,南朝齊置。
齊建郡,南朝齊置。
齊熙郡,南朝齊置。
建陵郡,南朝梁置。
陰石郡,梁普通四年(524)改蕩昌縣為陰石郡。
梁化郡,南朝梁置。
陽山郡,梁天監元年(507)置。
梁泰郡,南朝梁置。
隋589~618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南朝陳禎明三年)隋文帝滅陳朝,沿置廣州,改為廣州總管府,仁壽十年改為番州,大業初總管府取消,下轄縣十五。
番禺縣 曲江縣 始興縣 翁源縣 增城縣 寶安縣 樂昌縣 四會縣 化蒙縣 清遠縣
含洭縣 政賓縣 懷集縣 新會縣 義寧縣
唐朝621~907
在隋朝滅亡後的短暫時期,蕭銑馮盎、丘和等人割據於南方,馮、丘二人降服於李淵,使唐朝統一。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割據廣州的軍閥馮盎降唐,於廣州設廣州總管府。後又改為廣州大都督府,為首府統轄嶺南道諸州。唐玄宗天寶元年改廣州為南海郡,唐肅宗乾元元年複稱廣州。初領縣五,至唐玄宗時領縣十三。中州,廣州都督府治,州治南海縣
南海縣,上縣,隋分番禺縣置南海縣。
番禺縣,上縣
增城縣,中縣。
化蒙縣,中縣,貞觀十三年(639年)由湞州劃屬廣州。
懷集縣,中縣,貞觀十三年(639年)由廢威州而劃屬廣州。
東莞縣,中縣,改寶安縣名為東莞縣。
清遠縣,中縣,武德六年(623年)屬廣州。
湞陽縣,中縣,貞觀元年(627年)由廢洭州劃屬廣州。
浛洭縣,中縣,貞觀元年(627年)由廢洭州劃屬廣州。
洊水縣,中縣,貞觀元年(627年)廢齊州劃屬廣州。
四會縣,中縣,貞觀十三年(639年)由廢湞州劃屬廣州。
義寧縣,中縣,原屬岡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廢岡州劃屬廣州。
新會縣,中縣,原屬岡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廢岡州劃屬廣州。
宋朝971~1278
唐朝末期,中國社會再次陷入動亂,全國各地以節度使分治土地,在嶺南道的軍閥劉巖佔據了嶺南大部分地區,自立為南漢皇帝,改廣州為興王府作為國都。傳至劉鋹北宋所滅。
北宋廣州為廣州治,置都督府,兼廣南東路治,下轄縣八,治南海縣。
南海縣 番禺縣 增城縣 清遠縣 懷集縣 東莞縣 新會縣 信安縣
參考資料
  • 1.    東吳孫權分拆交州 “廣州”地名歷史首次出現  .西部網[引用日期2015-10-31]
  • 2.    法顯《佛國記》雲:乃到一國,名耶婆提,其國外道、婆羅門興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國五月日,復隨他商人大船,上亦二百許人,賷五十日糧,以四月十六日發。法顯於船上安居。東北行,趣廣州。一月餘日,夜皷二時,遇黑風暴雨。商人、賈客皆悉惶怖,法顯爾時亦一心念觀世音及漢地眾僧。蒙威神祐,得至天曉。曉已,諸婆羅門議言:“坐載此沙門,使我不利,遭此大苦。當下比丘置海島邊。不可為一人令我等危嶮。”法顯本檀越言︰“汝若下此比丘,亦並下我!不爾,便當殺我!汝其下此沙門,吾到漢地,當向國王言汝也。漢地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僧。”諸商人躊躇,不敢便下。於時天多連陰,海師相望僻誤,遂經七十餘日。糧食、水漿欲盡,取海鹹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盡。商人議言:“常行時正可五十日便到廣州,爾今已過期多日,將無僻耶?”即便西北行求岸,晝夜十二日,到長廣郡界牢山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經涉險難,憂懼積日,忽得至此岸,見蔾藿依然,知是漢地。然不見人民及行跡,未知是何許。或言未至廣州,或言已過,莫知所定。即乘小船,入浦覓人,欲問其處。得兩獵人,即將歸,令法顯譯語問之。法顯先安慰之,徐問︰“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佛弟子。”又問︰“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詭言︰“明當七月十五日,欲取桃臘佛。”又問︰“此是何國?”答言︰“此青州長廣郡界,統屬晉家。”聞已,商人歡喜,即乞其財物,遣人往長廣............在“知是漢地”的前提下,仍然認為“或言未至廣州,或言已過”,可證東晉時漢族地區的南部至少已包含今廣東地區。
  • 3.    東吳孫權分拆交州 “廣州”地名歷史首次出現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10-31]
  • 4.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政府網站  .建置沿革.2022-09-27[引用日期2023-04-30]
  • 5.    你好,高要  .文明高要.2016-04-18[引用日期2023-04-30]
  • 6.    他發跡於肇慶,成為嶺南第一位皇帝,影響了整個中國古代史  .肇慶發佈.2017-04-28[引用日期2023-05-07]
  • 7.    廣東肇慶:對中國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和重要貢獻  .澎湃網-肇慶旅遊.2018-05-23[引用日期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