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會縣

鎖定
新會縣,江門新會區舊稱,1992年撤縣設市,2002年撤市設區。古稱岡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新會地處中國大陸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銀洲湖畔,扼粵西南之咽喉,據珠三角之要衝,瀕臨南海,毗鄰港澳。
中文名稱
新會縣
別    名
江門新會區
行政區類別
廣東省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轄會城、大澤、司前等13個鎮
政府駐地
會城街道
電話區號
0750
郵政區碼
529100
面    積
1387平方公里
人    口
77.43萬
方    言
新會話
氣候條件
潮濕,炎熱
著名景點
圭峯山、玉台寺、紫雲觀、小鳥天堂、崖門炮台、梁啓超故居等。
車牌代碼
粵J

新會縣地理位置

新會區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部,潭江下游。總面積1260平方千米。總人口74萬人(2003年)。人民政府駐會城街道,郵編:529100。代碼:440705。區號:0750。拼音:Xinhui Qu。

新會縣歷史沿革

新會在秦朝時屬南海郡,到三國時期孫權置為平夷縣,到晉朝改稱新夷,再到南北朝設立新會郡。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置新會郡,隋開皇十年(590年)撤郡為縣。明朝洪武元年,屬廣東承宣佈政司廣州府。
新會縣於1992年撤縣設市,2002年撤市設區。
新會縣陸地面積1387平方公里,人口77.43萬,轄會城、大澤、司前、七堡、羅坑、雙水、崖南、崖西、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鰲等13個鎮和會城、今古洲、圭峯區、圍墾等4個派出機構。
新會是全國著名僑鄉,旅外鄉親和港澳台同胞70多萬人,主要分佈在港澳、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海外僑胞累計捐資贈物總值13億港元 [1] 

新會縣宋朝悠史

(1279年初),宋元交戰雙方在新會崖門地方共投入兵力20多萬人,1600多艘船和1000多艘民船,歷時23天,尤以二月初六最後一天的決戰最為慘烈。最後南宋朝廷全軍覆沒。南宋皇帝、楊太后和眾文武大臣及軍民或戰死或蹈海殉國,崖門海面浮屍數萬,海水為之染紅,宋朝徹底滅亡。
宋朝國祚三百餘年,歷十八帝。
這場海戰參與人數之多,出動戰艦之多,戰鬥時間之長陣亡人數之多,影響之深遠,確為震古爍今。它導致我國曆史上的兩個封建皇朝的更替,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四大海戰”之一,在這場海戰中,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湧現出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張達等民族英雄和禦敵義士。時至今日,宋朝遺族在新會紮根,形成新會的趙氏一脈。新會為了紀念這歷史事件,在那裏建立了國母殿,崖門古戰場等。

新會縣名勝古蹟

新會的名勝,包括有圭峯山、玉台寺紫雲觀、小鳥天堂、崖門炮台、梁啓超故居。小景點有270省道奇樂村處的奇石。

新會縣地方特產

新會陳皮,是新會所產的大紅柑的乾果皮。由於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又是傳統的香料和調味佳品,所以向來享有盛譽。早在宋代就已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現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
  柑皮以貯藏的時間越久越好,故稱“陳皮”,陳皮以廣東所產為佳,歷史貿易中特稱“廣陳皮”,以別於其他省所產。清代大醫師葉天士所開的中藥“二陳湯”,特別寫明“新會皮”。因不是新會所產的其藥效遠遜,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會陳皮價格較高,皮比肉貴。
  
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
據説新會陳皮運往北方各地,過了嶺南之後,其味更為芳香。曾有華僑攜帶新會陳皮乘船出國,船抵太平洋,頓時芳香四溢,無法掩蓋。新會陳皮散發芳香撲鼻的香味,是其獨有品質。經藥檢部門初步化驗結果表明,由於土壤條件、栽培技術、農田小氣候的差異,新會產的陳皮與外地移植新會柑的陳皮,其形狀組織結構雖然相似,但揮發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異。因此,藥用與調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陳皮在藥用上有理氣、健胃、燥濕、祛痰的功效。中醫中的“陳皮半夏湯”、“二陳湯”是主要靠陳皮治病的。以陳皮為主要成份配製的中成藥,如川貝陳皮、蛇膽陳皮、甘草陳皮、陳皮膏、陳皮末等,是化痰下氣、消滯健胃的良藥。
  在涼果、食品方面,新會陳皮梅、陳皮鴨、陳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製作菜餚若加入陳皮,不但闢去魚肉的羶腥氣味,且使菜餚特別可口、製作綠豆沙、紅豆粥等甜品,如加入一點陳皮,味道分外芳香。
新會產葵這是遠近聞名的。葵樹在新會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歷史。葵樹屬棕櫚科,枝幹挺直,葉呈圓形,外觀十分貌美,柔中含剛,剛柔並濟,用玉樹臨風來形容,那是毫不為過的。葵葉經過剪、曬、焙、焗、編織、縫製、刺繡、火烙等多道工序,便可做成一件葵工藝品。如葵籃、葵墊、葵包等等,而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屬葵扇。 葵扇的品種也很繁多。根據不同的工藝和形狀,分別為牛心扇、雞心扇、玻璃扇、火畫扇、漂白繡花扇、竹籜畫扇、膠花織扇等上百個品種。品質也有高低不同4個等級。新會的葵扇歷來以芯蒂圓正、骨骼細勻、扇面潔白柔韌光滑、編織工藝精良而揚名於世。尤其是它的竹籜貼畫扇、三脊火畫扇、雙面繡花扇,更是精雅秀美,令人愛不釋手。我在新會圭峯山下的葵博園看到一張珍貴的照片,那是一張竹籜貼畫扇,扇面呈杏形,紋路細密,圖案是一片田園風光,近處的葵林稻田、遠處的河流小山,一應俱全,疏朗得當,還有一座石塔,成為整個扇面的點睛之筆,讓一把平面的扇,一下變得立體起來。這把扇,榮獲了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也使新會的葵扇之名,迅速為世人所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