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晟

(五代南唐歷史人物)

鎖定
孫晟(?-956年12月21日),初名鳳(一稱字鳳) [1]  ,又名忌,密州高密(今山東高密)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宰相。
孫晟是進士出身,早年曾出家為道士,後仕後唐,官至著作佐郎、宣武節度判官,因隨節度使朱守殷叛亂,事敗亡命淮南,在吳國權臣徐知誥(即李昪)門下為門客,並加入禮賢院,參與徐知誥稱帝密謀。他在南唐建立後,歷仕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官至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後被免去宰相之銜,仍為右僕射。
保大十四年(956年),後周攻伐南唐。孫晟進拜司空,出使後周求和,但被周世宗柴榮所拒絕,並在周軍班師時被帶回汴京。他拒絕向後周透露南唐情報,始終堅守忠節,最終於當年十一月被處死 [2]  。南唐追贈其為太傅、魯國公,諡號文忠。
本    名
孫晟
別    名
孫鳳、孫忌
所處時代
五代十國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密州高密
逝世日期
956年12月21日 [3] 
主要作品
《孫晟集》
所屬政權
後唐→吳國→南唐
官    職
左僕射→司空→太傅(贈)
爵    位
魯國公(贈)
諡    號
文忠

孫晟人物生平

孫晟早年經歷

孫晟年輕時專心好學,善寫文章,尤工詩詞。 [4]  他説話口吃,平時不善與人寒暄交流,但一旦坐定深談便會滔滔不絕,而且話鋒生動,能使聽者忘倦。 [5] 
孫晟在後梁年間考中進士 [6]  ,因不能適應當時進士“修邊幅,尚名檢”的習氣,遂捨棄功名而去。他南遊廬山,在簡寂觀出家為道士。當時,孫晟非常崇拜僧人出身的詩人賈島,將其畫像掛在牆上早晚禮拜,卻引起了道士們的不滿,被驅逐出道觀。他於是重新穿上儒服,北上河朔,到鎮州(治今河北正定)拜謁晉王李存勖 [7]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史稱後唐莊宗。孫晟被宰相豆盧革徵辟為判官,後改任著作佐郎 [8] 

孫晟亡命奔吳

天成元年(926年),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後唐明宗李嗣源被擁立為帝。孫晟又被宣武節度使朱守殷徵辟為節度判官,並升任員外郎朱守殷作為莊宗舊將,常心懷不安,後在孫晟的鼓動下於次年(927年)據汴州(宣武軍治所,在今河南開封)叛亂,但很快便兵敗被殺。 [9]  孫晟則拋棄妻兒老小,亡命於陳州(治今河南淮陽)、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等地。 [10] 
孫晟奔吳時的各國形勢圖,吳國後被南唐所取代 孫晟奔吳時的各國形勢圖,吳國後被南唐所取代
樞密使安重誨非常厭惡孫晟,畫影圖形,四處通緝孫晟。孫晟又逃至正陽(在今安徽潁上東南),打算渡過淮河逃入吳國,卻遇到了邊界巡邏的騎兵。他表現的毫不在意,坐在淮河岸邊,脱下身上的破衣服捉蝨子吃。巡邏騎兵因此不再理會,任由他渡過淮河。而安重誨抓不到孫晟,於是殺了他的全家。 [11] 
孫晟逃到壽州(治今安徽壽縣),被節度使劉金送往金陵(治今江蘇南京),依附在權臣徐知誥門下 [12]  ,後進入徐知誥設立的禮賢院 [13]  。徐知誥非常器重孫晟,命他起草教令,也都甚合己意,便讓他和徐玠李建勳等一同參與自己篡奪吳國政權的密謀 [14]  。孫晟每次入見,都要逗留超過一個時辰,但他能謹守機密,從未在外面泄露過談話內容。 [15] 

孫晟仕唐拜相

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誥受禪稱帝,建立齊國,兩年後又改名李昪,改國號為唐(南唐),史稱南唐烈祖。孫晟在李昪即位之初,起草了李昪尊遜帝楊溥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的冊文 [16]  ,此後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中書侍郎等職。 [17]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病逝,傳位於長子李璟。孫晟擔心李璟的親信魏岑、馮延己等將會把持朝政,打算借起草遺詔的機會,由李昪的皇后宋福金臨朝稱制。 [18]  翰林學士李貽業稱後宮預政乃致亂之源,表示要號召百官抵制亂命。孫晟因而未敢堅持己見。李璟順利即位,史稱南唐元宗。 [19]  後來,孫晟被排擠出朝廷,到舒州擔任節度使(一作觀察使)。 [20-21] 
保大二年(944年),舒州(治今安徽潛山)有兩名軍卒因不滿孫晟治軍嚴明,白晝持刀由西門衝入府衙,欲殺孫晟。孫晟恰在東門,聞亂逃出軍府,徑奔桐城。兩個軍卒找不到孫晟,遂刺死了都押牙李建崇,然後逃逸。孫晟因此被貶為光祿卿。但李璟素來尊重孫晟,並未因此怪罪於他,後來又擢升其為尚書右僕射 [22]  當時,朝中黨爭嚴重,宰相宋齊丘與魏岑、馮延己、陳覺馮延魯李徵古查文徽為一黨,孫晟則與韓熙載常夢錫蕭儼江文蔚李德明為一黨。 [23] 
保大八年(950年),南唐的鄰國楚國發生內亂。馬希萼在南唐的支援下,殺死楚王馬希廣,奪取王位,並向南唐稱臣納貢。李璟遂於次年(951年)三月,以孫晟與客省使姚鳳冊禮使,冊封馬希萼為武安軍、武平軍等四鎮節度使、楚王。 [24] 
保大十年(952年),孫晟進位宰相,與左僕射馮延己、中書侍郎徐景運一同加授同平章事。 [25]  當時,南唐已滅楚國,但未能完全控制楚地。楚國的武平軍、靜江軍分別被楚將劉言南漢國所佔據。孫晟建議休兵養民,停止對楚地的征伐。但李璟卻聽從馮延己的建議,繼續對楚地用兵,最終以失敗告終。 [26]  南唐的軍隊被全部逐出楚地。孫晟遂與馮延己一同上表,自請免職謝罪。李璟起初不允,但在孫晟的堅持下,還是免去了孫晟、馮延己的宰相之銜,仍任命他們為左右僕射。 [27] 

孫晟使周及遇害

保大十四年(956年),後周世宗柴榮親率大軍征伐淮南,圍壽州,破滁州,南唐震動。李璟命翰林學士鍾謨、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出使後周,向柴榮求和。柴榮不予理會,繼續用兵,又取揚州泰州等地。 [28]  李璟乃以孫晟為司空,讓他和禮部尚書王崇質出使後周,表示願向後周稱臣,並獻上黃金千兩、銀十萬兩、羅綺兩千匹,請後周退兵。 [29] 
後周第一次攻伐淮南路線圖 後周第一次攻伐淮南路線圖
孫晟抵達周營,與李德明等向柴榮提出議和請求,並代表李璟作出承諾:
  1. 李璟放棄皇帝尊號、仿照兩浙(吳越國)、湖南(武平軍)之例,尊後周為正朔,向後周稱臣。 [30]  [29] 
  2. 南唐將壽州、濠州(治今安徽鳳陽)、泗州(治今安徽泗縣)、楚州(治今江蘇淮安)、光州(治今河南潢川)、海州(治今江蘇連雲港西南)六州之地割讓給後周。 [30] 
  3. 南唐每年向後周進貢黃金、絹帛百萬。 [30] 
柴榮此時已攻取淮南過半的州縣,欲盡得南唐長江以北的所有領土,於是拒絕和議。 [31]  他還遣中使將孫晟送到壽州城下,命其招降壽州守將劉仁贍。劉仁贍遙望孫晟,在城頭屈身下拜。孫晟正色道:“君受國家大恩,不可開門降敵。”柴榮大怒。孫晟道:“我是唐國宰相,豈能教唆本國的節度使叛國投敵。”柴榮乃釋之。 [32] 
李德明見柴榮無退軍之意,於是自請返回金陵,以説服李璟盡獻江北之地。孫晟趁機請求讓王崇質和李德明一同南歸。 [33]  但李德明回國後,卻被宋齊丘、陳覺、李徵古等指責賣國求榮,被李璟處死。兩國和談不成,再次訴之以武力。 [34]  不久,柴榮因久攻壽州不下,且大雨不止影響軍糧供應,遂留李重進繼續圍攻壽州,自率大軍返回汴京(即汴州)。 [35] 
孫晟也被一同帶到汴京。柴榮對他非常優厚,每次朝會都讓他列班於中書省官員之後,還經常召見賜以美酒。 [36]  但孫晟始終不肯透露南唐國內虛實,每次都只稱:“我主畏懼陛下神武,甘願臣服,絕無二心。”而就在這時,李璟欲策反李重進,被李重進報告給了柴榮。柴榮本就已對孫晟有所不滿,於是趁機發作,怒責孫晟欺君。孫晟毫無畏懼之色,只求一死。 [37] 
柴榮乃將孫晟下獄,後又命都承旨曹翰再次向他詢問南唐虛實。孫晟仍緘口不答。曹翰於是宣讀詔命,賜孫晟死。孫晟神色不變,整頓衣冠,向南叩拜,道:“臣謹以死報國!”他隨後與隨從二百餘人盡皆被殺。時為保大十四年(956年)十一月 [2]  。柴榮事後憐惜孫晟忠誠,後悔將其處死。 [38]  李璟聞聽孫晟遇害,也是悲痛流涕,追贈為太傅、魯國公,賜諡號文忠。 [39] 

孫晟主要影響

孫晟在吳國期間,便積極輔佐李昪,協助其篡奪政權建立南唐,是南唐的開國功臣。他在南唐擔任宰相期間,曾建議皇帝李璟停止對楚地的征伐,以休兵養民。 [15]  [26]  後周南征時,孫晟奉命出使後周,拒絕勸降壽州守將劉仁贍,一直不肯提供南唐的情報虛實,始終堅守忠節,從容赴死。 [32]  [37]  宋代歐陽修著《新五代史》,認為孫晟“初無卓然之節,而終以死人之事者”,將其列入《死事傳》。 [40] 

孫晟歷史評價

薛居正:晟昔構禍於梁民,令伏法於梁獄,報應之道,豈徒然哉! [41] 
陳致雍:孫晟藴經濟之才,有慎重之操。守之以正固,潤之以文辭。事先朝居密近之地,登右輔稱弼諧之任。周曆清顯,藹有聞望。洎北寇侵軼,邊郡驚騷。於修德庇民之時,奉執謹乘軺之命。聞其情專報主,動必應機。班彪論中興在漢,仲尼由大夫思魯。深踐虎狼之國,競全臣子之節。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爰考易名,宣旌盡瘁。孫晟精於文學,達於政事,專以知物,多聞闕疑,豈不謂博物多見乎?為一介之使,奮不奪之節,見危致命,確乎不拔,豈不謂之忠乎?危身奉上曰忠,其孫晟請諡為忠。(《孫晟諡議》) [42] 
鄭文寶:江南文臣,烈祖時唯稱楊彥伯、高弼、孫晟、李匡明、龔凜、蕭儼、成幼文、賈澤。(《江南餘載》) [43] 
史温:① 劉仁贍以死守壽春,人相啖食,而城卒不肯下,孫忌睢盱於樓車之上,不顧身首異處,違詔而致其區區之忠。為人臣有如此二人者,可以與古烈士比,曾不標異以獎薄俗,而俱從顯戮,文武之師,固如是乎。② 宋子嵩、孫無忌以才名高於南唐,子嵩在位三十許年,歷處權任,然睢盱自大,而尤恨人之不同己者。無忌鐵心石腸,落落以忠赤自許,至其論人材,則門下蓋如掃焉。二丞相之死,雖其事不同,而皆懼非命,並其孫子殄殲無遺,叟意其為天之所殛故也。(《釣磯立談》)
馬令:嗚呼!三代而下,縉紳先生多能言之。五代之際,霸據角立,君無世臣,臣無定主,而視神器為蘧廬,則士之全節者無幾。劉仁贍之守孤城,孫晟之不負永陵一壞土,與夫張彥能、皇甫暉、孟堅、陳喬劉彥貞朱令贇、胡則之徒,雖非蹈道,有足稱者。 [44] 
陸游:南唐之衰,劉仁贍死於封疆,孫忌死於奉使,皆天下偉丈夫事,雖敵讎不敢議也,區區江淮之地,有國僅四十年,覆亡不暇,而後世追考,猶為國有人焉。 [45] 
胡三省:孫晟可謂盡節於所事矣。 [46] 
王夫之:文信公奉使不屈,從容就死,推忠貞者,莫之能逾也。求其先信國而興者,顏魯公而外,孫晟其無媿焉。信國以儒臣起義,事中國之共主,敗而不撓,亡而不屈。而晟捐其故國,自北徂南,投身危邦,事割據之主,則出身次第不若信公之大正。江南非四海兆人之元后,而為之效死,蓋亦褊矣,而未可以此短晟也。晟雖非江南之人士,然其南奔也,石、劉二氏以沙陀部落而僭大號,且進契丹以入踐中原,君劣臣離,上下蕩然無紀,雖雲故上,固志節之士所不忍一日居也。江南承天下無君之乏,保境息民,頗知文教,士不幸生於其世,無可致身之地,則擇地而蹈,能用我者,為盡臣節,委誠以捨命,初非叛故主、附新君、僅酬國士之知者,此亦奚足以此病晟哉!乃若晟之奉表於周,請奉正朔,與信公之祈請於蒙古也,其事略同;而折中於義,則晟愈焉。晟之屈己以請命,志士之所弗堪,固勞臣之所必效。幸得當而延李氏一日之宗祊,屈不足以為辱;但不以其私屈焉,而志已光昭矣。此晟之死,視信公為尤正焉。若其堅貞之操,從容之度,前有魯公,後有信公,鴈行而翔於天步,均也,又何多讓與! [47] 
吳任臣:保大末,敵兵壓境,搖盪邊疆,孫晟以大臣奉使,慷慨不撓,捐生取義,侃侃之節,誠雲死有重於泰山者矣。以視鍾、李輩懾服疆鄰,稽首恐後,風烈不較殊哉! [48] 
秦篤輝:晟驕侈似無可取,而能完節不辱君命,人可一節論哉。 [49] 
陳鱣:喬(陳喬)以拒命投繯,佑(潘佑)以抗疏自盡,居素(廖居素)以憂危沉井,晟以使臣守節,寧死不撓,仁贍堅守危城,效忠殞命,皆合聖賢所謂成仁取義,雖死而凜凜然有生氣也。 [50] 
蔡東藩:① 南唐非無忠臣,如司空孫晟,剛直不阿,頗勝大任,而乃為馮延己所排擠,令充國使。是明明欲借刀殺人,聊泄私忿而已。晟仗節至周,理直氣壯,而往諭劉仁贍數語,可質天地,寧死不辱君命,足為淮南生色。淮南有此忠臣而不能用,無怪其日削日危以底於亡也。 [51]  ② 唐司空孫晟,奉使求成,始終不屈,置死生於度外,卒未肯輸情敵國,委曲求全。觀其臨死怡然,南向再拜,從容就義,有足多者,本回亦特從詳敍,所以示臣道也。 [52] 

孫晟軼事典故

孫晟肉枱盤

孫晟在南唐歷仕兩代君主,為官二十餘年,生活極為奢侈。他每次吃飯都不用餐桌,而是讓一眾家妓每人各端一盤,環繞在自己周圍。這種用餐方式稱為“肉枱盤”,被時人爭相效仿。 [53] 

孫晟蕭儼之譏

李璟曾在宮中建造高樓,召集侍臣觀看。蕭儼道:“只可惜樓下沒有再修一口井,比不上陳後主景陽樓。”李璟大怒,將蕭儼貶到舒州。孫晟當時正在舒州任節度使,派兵對蕭儼加以監視。蕭儼譏諷道:“我是因為直言進諫而得罪,不是有什麼異志。你在先帝駕崩後,想讓後宮預政,險些危及社稷。你的罪過比我嚴重多了,今天竟然這樣來對付我?”孫晟大慚。 [54] 

孫晟嘲諷馮延己

馮延己曾嘲笑孫晟,故意問道:“您有什麼本事,能擔任中書侍郎之職?”孫晟道:“我孫晟不過山東一儒生,作文章不如馮公您,談吐詼諧不如馮公您,諂媚狡詐更是不如馮公您。但主上讓您跟隨齊王(指即位前的李璟),是想讓您以仁義之道去輔佐齊王,可不是讓您與齊王一同聲色犬馬的。我確實沒有什麼本事,但像馮公您這樣的本事只能禍害國家。” [55] 
孫晟後與馮延己並居相位,常道:“金盃玉碗,怎能用來盛狗屎?” [56] 

孫晟甲兵三十萬

據《江南野史》記載,孫晟曾對柴榮聲稱南唐有甲兵三十萬,柴榮道:“江南不過只有十幾個州郡,哪來的三十萬甲兵?”孫晟道:“我唐國的精甲利兵雖然只有十幾萬,但卻有一條飛湍千里的長江,險過湯池,號稱天塹,可敵十萬之師。還有國老宋齊丘,智謀宏遠,機變如神,乃是王猛謝安一流的人物,也能敵十萬之師。” [57] 
還有一種説法認為,“甲兵三十萬”之説乃宋齊丘自詡,以“士卒十萬,大江當十萬,而己當十萬”。 [58] 

孫晟人際關係

妻子:高氏,晚唐淮南節度使高駢之女,原為嫠婦,在孫晟逃到淮南後嫁給孫晟。 [59] 
兒子:孫魯嗣,本名不詳,因孫晟之死被李璟賜名魯嗣,擢拜為祠部郎中 [39] 

孫晟主要作品

據《宋史·藝文志》記載,孫晟有《孫晟集》五卷、《續古闕文》一卷。 [60] 

孫晟人物爭議

孫晟表字

關於孫晟的表字,新舊《五代史》以及兩部《南唐書》均無記載。南宋晁公武編撰《郡齋讀書志》,在《孫晟文集》的提要中稱其“字鳳”。 [61]  清代朱彝尊輯錄《明詩綜》時,列舉東漢以後以單字為表字的名人,其中便有“孫晟字鳳”。 [62]  吳任臣《十國春秋》中雖認為孫晟初名孫鳳,但亦稱“一雲鳳其字”。 [1] 
明代陳耀文在類書《天中記》中,稱“孫晟字文達”。 [63] 
而宋代史温在《釣磯立談》中數次稱孫晟為“孫無忌”。此名在文中經常與“宋子嵩”、“韓叔言”一同出現。 [64-65]  據史料可知,宋子嵩即宋齊丘,子嵩為其字;韓叔言即韓熙載,叔言為其字。 [66-67]  故孫晟很有可能表字無忌。

孫晟奔吳原因

孫晟奔吳的原因,《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資治通鑑》、《江南野史》、《十國春秋》及馬令《南唐書》皆稱是因他參與了朱守殷的叛亂。 [9-10]  [68-70]  [71] 
宋代鄭文寶編著的《江南餘載》稱,孫晟是依附於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因李從榮在李嗣源病重期間闖宮奪位,故在其事敗後亡命奔吳。 [72]  陸游《南唐書》亦採此説。 [73] 

孫晟史料索引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一·周書列傳十一》 [41]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傳第二十一》 [40] 
《江南野史·卷五》 [74] 
《南唐書·卷十六·義死傳上第十一》(馬令著)
《南唐書·卷十一·列傳第八》(陸游著)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南唐十三》
續唐書·卷五十三·諸臣傳第十九》

孫晟影視形象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孫晟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孫晟
2007年內地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陳斌飾演孫晟。 [75] 
參考資料
  • 1.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孫晟初名鳳(一雲鳳其字),又名忌,高密人也。
  • 2.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六》:顯德三年十一月乙巳,江南進奉使孫晟下獄死。
  • 3.    《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及《資治通鑑》皆稱孫晟被殺於顯德三年十一月乙巳日,通過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換算,為公元956年12月21日。
  • 4.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篤學,善文辭,尤工於詩。
  • 5.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晟為人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而坐定辨論風生,上下今古,聽者忘倦。
  • 6.    《江南野史·卷五》:少家貧,力學能屬文。朱梁主舉進士。
  • 7.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少舉進士,如洛陽。時名進士者修邊幅,尚名檢,晟豪舉跌宕,不能蹈繩墨,遂棄去。南遊廬山,為道士於簡寂宮。常繪唐詩人賈島象置壁間,晨夕事之,道眾以為妖,驅之出。乃易儒服,北走趙、魏,謁後唐莊宗於鎮州。
  • 8.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莊宗建號,以豆盧革為相,革雅知晟,闢為判官,遷著作佐郎。
  • 9.    《江南野史·卷五》:迨明宗嗣位,以莊宗番漢馬步使朱守殷出鎮汴州,闢忌為判官,遷員外郎,守殷猜之,不能自安。忌因説之叛,明宗使安重誨攻之。城陷,守殷伏誅。忌乃窘迫,落髮為桑,將亡淮南。
  • 10.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天成中,朱守殷鎮汴州,闢為判官。守殷反,伏誅,晟棄妻子,亡命陳、宋間。
  • 11.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安重誨惡晟,謂教守殷反者晟也,圖其形購之,不可得,族其家。晟逃至正陽,未及渡,邏騎奄至,疑其狀偉異,睨之。晟不顧,坐淮岸,捫敝衣齧蝨,邏者乃捨去。渡淮。
  • 12.    《十國春秋·卷三》:乾貞元年冬十月,唐宣武節度判官孫晟來奔,徐知誥客之。
  • 13.    《十國春秋·卷三》:太和四年春二月,徐知誥作禮賢院於府舍,聚圖書以延士大夫,孫晟、陳覺多與密議。
  • 14.    《十國春秋·卷二十一》:(徐玠)鎮金陵,以為行軍司馬,與周本、李建勳、孫晟等參代吳秘計。
  • 15.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至壽春,節度使劉金得之,延與語。……送詣金陵。時烈祖輔吳,方招納四方豪傑,得晟甚喜。……烈祖酷愛之,使出教令,輒合指,因預禪代秘計。每入見,移時乃出,尤務謹密,人莫窺其際。
  • 16.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一》:晟亦微有詞翰,李昇偽尊楊溥為讓皇之冊文,即晟之詞也,故江南尤重之。
  • 17.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烈祖受禪,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中書侍郎。
  • 18.    《十國春秋·卷十八》:及晏駕,中書侍郎孫晟懼魏岑、馮延己、延魯以東宮舊僚用事,欲稱遺詔奉後臨朝聽政。
  • 19.    《十國春秋·卷二十五》:烈祖晏駕,大臣欲奉元敬皇后監國,命中書侍郎孫晟草遺詔,貽業曰:“此必奸人詐為者。大行皇帝常雲婦人預政亂之本也,安肯自為厲階!且嗣君春秋已長,明德著聞,今安得有此亡國之言?若果宣行,貽業當對百官毀之!”由是監國議得寢。
  • 20.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元宗立,齊王景遂排之,出為舒州節度使。
  • 21.    《玉壺野史·卷十》:後過江與徐玠同贊禪代之事,擢拜學士,為中書舍人,宋齊丘排出舒州觀察使。
  • 22.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治軍嚴,有歸化二卒求殺晟,不得。(歸化卒二人,正晝挺白刃求殺晟,入自府西門,吏士倉卒莫能御。適晟閒行在東門,聞亂,得民家馬乘之,奔桐城。)遂刺死都押牙李建崇而逸。晟坐貶光祿卿。元宗素重之,不以為罪,累遷左僕射。
  • 23.    《十國春秋·卷二十》:當是時,齊丘、覺與馮延己、延魯、李徵古、魏岑、查文徽為一黨,熙載與孫晟、常夢錫、蕭儼、江文蔚、李德明為一黨。
  • 24.    《十國春秋·卷十六》:保大八年九月,楚武平節度使馬希萼來乞師,命楚州團練使何敬洙帥師援之。十二月,馬希萼攻陷潭州,弒其君希廣,自稱楚王。保大九年二月甲辰,楚馬希萼使掌書記劉光輔來貢方物。三月壬戌朔,冊希萼為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度使兼中書令,楚王,以右僕射孫晟、客省使姚鳳為冊禮使。
  • 25.    《十國春秋·卷十六》:保大十年三月,以太弟太保昭義節度使馮延己為左僕射,前鎮海節度使徐景運為中書侍郎,及右僕射孫晟並同平章事。
  • 26.    《江南野史·卷五》:時已下湖南。忌白嗣主:“楚國兄弟自取敗亂,其民何罪使之困瘁。且欲解桂林益陽之師,以節鉞授劉言,使自安緝。冀惠有衡潭之地,則二藩在吾彀中爾。”延已狠愎不識大體,不然其議。未幾劉言果襲取長沙,邊鎬棄城而走。
  • 27.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一》:廣順二年冬,十月,丁酉旦,王逵入城,自稱武平節度副使、權知軍府事。唐將守湖南諸州者,聞長沙陷,相繼遁去。劉言盡復馬氏嶺北故地,惟郴、連入於南漢。……左僕射同平章事馮延己、右僕射同平章事孫晟上表請罪,皆釋之。晟陳請不已,乃與延己皆罷守本官。
  • 28.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二》:顯德三年春,正月,庚子,帝下詔親征淮南。壬寅,帝發大梁。丙辰,帝至壽州城下,營於淝水之陽,命諸軍圍壽州。二月,戊辰,上命太祖皇帝倍道襲清流關。……手劍擊暉,中腦,生擒之,並擒姚鳳,遂克滁州。……唐主兵屢敗,懼亡,乃遣翰林學士、户部侍郎鍾謨、工部侍郎、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奉表稱臣,……壬午,至壽州城下。……乙酉,韓令坤奄至揚州。平旦,先遣白延遇以數百騎馳入城,……副留守工部侍郎馮延魯髡髮被僧服,匿於佛寺,軍士執之。辛卯,韓令坤攻唐泰州,拔之,刺史方訥奔金陵。
  • 29.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顯德三年三月,唐主復以右僕射孫晟為司空,遣與禮部尚書王崇質奉表入見,稱:“……臣紹襲先業,奄有江表,顧以瞻烏未定,附鳳何從!今天命有歸,聲教遠被,願比兩浙、湖南,仰奉正朔,謹守土疆,乞收薄伐之威,赦其後服之罪,首於下國,俾作外臣,則柔遠之德,雲誰不服!”又獻金千兩,銀十萬兩,羅綺二千匹。
  • 30.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唐主使李德明、孫晟言於上,請去帝號,割壽、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仍歲輸金帛百萬以求罷兵。
  • 31.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上以淮南之地已半為周有,諸將捷奏日至,欲盡得江北之地,不許。
  • 32.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上遣中使以孫晟詣壽春城下,示劉仁贍,且招諭之。仁贍見晟,戎服拜於城上。晟謂仁贍曰:“君受國厚恩,不可開門納寇。”上聞之,甚怒,晟曰:“臣為唐宰相,豈可教節度使外叛邪!”上乃釋之。
  • 33.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德明見周兵日進,奏稱:“唐主不知陛下兵力如此之盛,願寬臣五日之誅,得歸白唐主,盡獻江北之地。”上乃許之。晟因奏遣王崇質與德明俱歸。上遣供奉官安弘道送德明等歸金陵。
  • 34.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李德明盛稱上威德及甲兵之強,勸唐主豁江北之地,唐主不悦。宋齊丘以割地為無益,德明輕佻,言多過實,國人亦不之信。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徵古素惡德明與孫晟,使王崇質異其言,因譖德明於唐主曰:“德明賣國求利。”唐主大怒,斬德明於市。……唐主命諸道兵馬元帥齊王景達將兵拒周,以陳覺為監軍使,……夏,四月,甲子,唐右衞將軍陸孟俊自常州將兵萬餘人趣泰州,周兵遁去,孟俊復取之,遣陳德誠戍泰州。
  • 35.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帝自至壽春以來,命諸軍晝夜攻城,久不克。會大雨,營中水深數尺,攻具及士卒失亡頗多,糧運不繼,李德明失期不至,乃議旋師。四月己巳,帝自壽春循淮而東,乙亥,至濠州。五月,戊戌,帝留侍衞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等圍壽州,自渦口北歸,乙卯,至大梁。
  • 36.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唐使者孫晟、鍾謨從帝至大梁,帝待之甚厚,每朝會,班於中書省官之後。時召見,飲以醇酒,問以唐事。晟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陛下無二心。”
  • 37.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未幾,周兵數失利,盡喪所得諸州。周世宗憂形於色,召晟問江南虛實,晟不對。世宗怒之,未有以發也。會周將張永德與李重進不相能,倡言重進且反。金陵聞之,以為有間可乘,遺蠟書招重進,重進上其書,中多斥周過惡,由是發怒,曰:“晟來使我,言景畏吾神武,願得北面稱臣,保無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陸游南唐書雲:時鐘謨亦奉使在館,俱召見責讓,晟正色請死,無撓詞。)
  • 38.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趣召侍衞軍虞候韓通收晟下獄,及其從者二百餘人,皆殺之。畢命時,周世宗猶遣都承旨曹翰護至右軍巡院,問之,與飲酒數行,晟終不對。翰乃謂曰:“有敕賜相公死。”晟神色怡然,索鞾笏,正衣冠,南望而拜曰:“臣謹以死報國!”乃就刑。晟既死,周世宗憐其忠,頗悔殺之。
  • 39.    《十國春秋·卷二十七》:元宗聞晟死,哀甚流涕,贈太傅,追封魯國公,諡文忠,厚恤其家,擢其子為祠部郎中,賜名魯嗣。
  • 40.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7-26]
  • 41.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7-26]
  • 42.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0-08-22]
  • 43.    江南餘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8-26]
  • 44.    傅璇琮、徐海榮、徐吉軍主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5:5365
  • 45.    傅璇琮、徐海榮、徐吉軍主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出版社,2004.5:5554
  • 46.    資治通鑑音注:卷第二百九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8-22]
  • 47.    讀通鑑論:卷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8-22]
  • 48.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中華書局,1983:381-383
  • 49.    讀史剩言:卷二  .古典文學網[引用日期2020-08-22]
  • 50.    陳鱣.續唐書:中華書局,1985:468
  • 51.    五代史演義: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7-30]
  • 52.    五代史演義: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裏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8-22]
  • 53.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晟事昪父子二十餘年,官至司空,家益富驕,每食不設几案,使眾妓各執一器,環立而侍,號“肉枱盤”,時人多效之。
  • 54.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三》:唐主於宮中作高樓,召侍臣觀之,眾皆嘆美。蕭儼曰:“恨樓下無井。”唐主問其故。對曰:“以此不及景陽樓耳。”唐主怒,貶於舒州,觀察使孫晟遣兵防之,儼曰:"儼以諫諍得罪,非有它志。昔顧命之際,君幾危社稷,其罪顧不重於儼乎?今日反見防邪!"晟慚懼,遽罷之。
  • 55.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三》:延已嘗戲謂中書侍郎孫晟曰:“公有何能,為中書郎?”晟曰:“晟,山東鄙儒,文章不如公,詼諧不如公,諂詐不如公。然主上使公與齊王遊處,蓋欲以仁義輔導之也,豈但為聲色狗馬之友邪!晟誠無能;如公之能,適足為國家之禍耳。”
  • 56.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與馮延巳併為昪相,晟輕延巳為人,常曰:“金碗玉杯而盛狗屎可乎?”
  • 57.    《江南野史·卷二》:世宗怒江南背約,遂問忌江南可取虛實,忌對曰:“臣本國雖能甲兵尚三十萬餘,未易可圖。”世宗讓忌曰:“江南不過十數郡,而師旅太多,何見欺與?”忌曰:“精甲利兵雖即十餘萬,然長江一條飛湍千里,風濤激勇,險過湯池,所謂天塹也。斯可敵十萬之師。國老宋齊丘智謀宏遠,機變如神,指授師徒,坐制之勇,乃王猛、謝安之徒。斯亦可敲十萬。”
  • 58.    《十國春秋·卷一百十六》:江南宋齊丘,智謀之士也。自以為江南有精兵三十萬:士卒十萬,大江當十萬,而己當十萬。
  • 59.    《江南野史·卷五》:忌家先為明宗所誅。過淮娶嫠婦高氏,及燕公駢之少女。
  • 60.    宋史:卷二百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8-22]
  • 61.    《郡齋讀書志·卷十八》:《孫晟文集》三卷。右南唐孫晟字鳳,密州人。
  • 62.    《明詩綜·卷七十》:有云:“今人字皆兩字,而京字獨一字,自東漢以下,無之矣。”然自漢以降,如顏之推字介,李曇字雲,劉幹字天,羅靖字禮,房玄齡字喬,顏師古字籀,張廵字廵,孫晟字鳳,徐倫字堅,毛欽字傑,正難悉數也。
  • 63.    《天中記·卷二十九》:孫晟字文達,又名忌,與馮延已並相元宗。
  • 64.    《釣磯立談》:宋子嵩初佐烈祖,招徠俊傑,布在班行,如孫晟、韓熙載等,皆有特操,議論可聽。一日,晟間見齊邱曰:“君侯以管樂之材,當阿衡之地,好惡舉動,不可不審。……”齊邱曰:“無忌素以大量稱,號能容同異者,……”又數日,韓熙載入見齊邱,……齊邱曰:“日者無忌有言,於齊邱之心鼎鼎然,今叔言之辨,可謂微矣。……”及馮、陳、朱查之黨成,齊邱地在嫌甚,不得已遜於九峯之谷。一日,晨起覽鏡,曰:“吾貌有慚色,應愧孫無忌、韓叔言。”蓋謂此也。
  • 65.    《釣磯立談》:宋子嵩、孫無忌以才名高於南唐,子嵩在位三十許年,歷處權任,然睢盱自大,而尤恨人之不同己者。無忌鐵心石腸,落落以忠赤自許,至其論人材,則門下蓋如掃焉。二丞相之死,雖其事不同,而皆懼非命,並其孫子殄殲無遺,叟意其為天之所殛故也。韓叔言雖奉養過腆,動呈譏議,處世逼迫,略無好,然身死之日,備享哀榮,蓋其平生特以愛禮人士為稱而巳矣。叟又意其為天之所佑故也。夫天之所為,人莫之知,雖勇如賁育者,不能支亦不能移也。後之有位之君子,其戒之哉,其戒之哉!
  • 66.    《十國春秋·卷二十》:宋齊丘字子嵩,世為廬陵人。好學,有大志,尤喜縱橫短長之説。
  • 67.    《十國春秋·卷二十八》:韓熙載字叔言,濰州北海人。少隱嵩山,後唐同光中擢進士第。
  • 68.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一》:天成初,朱守殷據夷門叛,時晟為幕賓,贊成其事。是時晟常擐甲露刃,以十數騎自隨,巡行於市,多所屠害,汴人為之切齒。城陷,朱氏被誅,晟乃匿跡更名,棄其妻子,亡命於陳、宋間。
  • 69.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天成中,朱守殷鎮汴州,闢為判官。守殷反,伏誅,晟乃棄其妻子,亡命陳、宋之間。
  • 70.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六》:天成二年,冬,十月,乙酉,帝發洛陽,將如汴州;丁亥,至滎陽。民間訛言帝欲自擊吳,又云欲制置東方諸侯。宣武節度使、檢校侍中朱守殷疑懼,判官高密孫晟勸守殷反,守殷遂乘城拒守。……己丑,帝至大梁,四面進攻,吏民縋城出降者甚眾。守殷知事不濟,盡殺其族,引頸命左右斬之。孫晟奔吳,徐知誥客之。
  • 71.    《馬氏南唐書·卷十六》:天成中,朱守殷鎮汴州,闢為判官。守殷反,伏誅,晟乃棄其妻子,亡命陳、宋之間。
  • 72.    《江南餘載·捲上》:孫晟初事秦王從榮,從榮敗,晟漁服,亡命至貞陽。
  • 73.    《陸氏南唐書·卷十一》:明宗天成中,與高輦同事秦王從榮。從榮敗,忌亡命。
  • 74.    江南野史:卷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7-29]
  • 75.    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 第1集(央視版/2007年)片尾字幕41分29秒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8-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