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仁贍

鎖定
劉仁贍(900年-957年),字守惠。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名將,南吳濠州團練使劉金之子。
劉仁贍年輕時略通儒術,好讀兵書,在江南頗有聲望。南唐建立初期,劉仁贍歷任右監門衞將軍及黃州、袁州刺史,屢建政績。南唐元宗即位後,累官武昌節度使,參與南唐滅楚之役,攻克巴陵。之後調任清淮節度使,鎮淮西要地壽州淮南之戰期間,劉仁贍堅守壽州,多次擊退後周進攻,一度發起反攻。南唐援軍大敗於紫金山之戰後,逐漸孤立無援。
保大十五年(957年),劉仁贍病重,部下假借其名義投降。後周世宗對他的忠節大加表彰,拜官檢校太尉中書令、天平節度使。劉仁贍旋即病逝,年五十八。後周追封其為彭城郡王;南唐也加贈他為太師中書令、衞王,諡號“忠肅”,後主時期改贈越王 [1]  。《全唐文》錄有其文《袁州廳壁記》 [2] 
概述內圖片來源:壽縣古城北門內劉仁贍塑像
本    名
劉仁贍
別    名
劉守惠
守惠
所處時代
五代十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彭城
出生日期
900年
逝世日期
957年
主要作品
《袁州廳壁記》
主要成就
堅守壽州,屢抗周師
官    職
清淮軍節度使(唐),天平軍節度使(周)
爵    位
彭城郡王(周),衞王→越王(唐)
追    贈
太師中書令(唐)
諡    號
忠肅(唐)

劉仁贍人物生平

劉仁贍將家雋才

劉仁贍的父親劉金,跟隨唐末割據淮南的軍閥楊行密自合肥發跡征戰,號稱淮南“三十六英雄”之一 [3]  ,累官至濠州團練使;長兄劉仁規,娶楊行密之女,在劉金死後接掌濠州 [4]  [5] 
劉仁贍自少略通儒術,喜讀兵書,在江南甚有聲望。南唐烈祖在位時期,劉仁贍相繼擔任右監門衞將軍(一作左監門衞將軍)及黃州、袁州刺史,在地方他頗有政績,“所至稱治”。 [6]  [7] 

劉仁贍節制鄂州

主詞條:南唐滅楚之戰
升元七年(943年),烈祖逝世,其子李璟即位,是為南唐元宗。元宗襲位後,授劉仁贍為龍衞軍都虞候,任用他掌管親軍,累升至武昌軍節度使,鎮鄂州(今湖北武昌)。 [8-9] 
保大九年(951年),南楚政權發生內亂,元宗趁機派大將邊鎬率軍干涉,進入長沙,滅亡楚國。此役之中,劉仁贍領戰船二百艘沿江而上,於十月二十五日直取嶽州 [10]  。隨後安撫當地官民,深得人心。 [11] 

劉仁贍誓守孤城

主詞條:淮南之戰
周世宗攻南唐之戰 周世宗攻南唐之戰
數年後,劉仁贍被改授為清淮軍節度使,奉命鎮守淮西重地壽州(今安徽壽縣)。 [12] 
此前,每到淮河在冬季凍結時,南唐時常發兵戍守,自霍丘以上,西至光州境內 [13]  ,稱之為“把淺”(把守淺涸河道,以防備敵人渡河襲擊)。但壽州監軍吳廷紹卻認為邊境安寧,此舉空耗糧餉,於是停止派兵。劉仁贍向唐廷上表爭執,還是未能阻止。 [14] 
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一月,後周世宗派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李谷等南下渡淮,攻取南唐淮北各州。南唐諸將聞訊震恐,唯獨劉仁贍神氣自若,佈置守禦事宜,無異於平日,這才使軍民稍稍安心 [15]  [16]  。元人胡三省稱讚道:“劉仁贍之善守,於此已見其方略。” [17] 
李谷自渡淮後,直抵壽州城下,直保大十四年(956年)正月仍不能攻克,在聽聞南唐方面派北面行營都部署劉彥貞率軍救援後,更是退屯正陽縣。不料劉彥貞昏聵庸劣,聽到後周軍退卻的消息後,企圖追擊,劉仁贍與池州刺史張全約再三勸阻,劉仁贍説:“您的軍隊未到而敵人先跑,這是畏懼您的聲威啊,怎能用速戰速決的辦法!萬一失利的話,大事就完了。”劉彥貞不聽,仍執意進軍,劉仁贍斷言:“果真遇上敵人,必定失敗。”於是增加壽州的守城兵力,加強守備。不久後,劉彥貞於正陽東面與渡淮而來的後周禁軍大將李重進交戰,遭遇大敗。張全約收集餘部,進入壽州,與劉仁贍合兵固守。 [15]  [18] 
保大十四年(956年)正月末,後周世宗抵達壽州城下,調發各州丁壯數十萬,指揮各軍四面圍攻壽州,激戰終日。後周世宗親自來到城下勸降,劉仁贍“遜詞以謝”,仍環城固守。後周世宗回到開封后,留李重進等繼續圍城,劉仁贍趁機攻陷後周軍的南寨。但自此以後,壽州形勢愈發危急,城中“飢死者甚眾”。 [15]  [19] 
保大十五年(957年)正月,壽州被困一年有餘,城中糧食已盡,齊王李景達派遣許文稹、邊鎬、朱元等統兵數萬救援,駐紮於紫金山(今安徽鳳台東南),又築甬道數十里,準備運糧進城。將要抵達壽州時,被李重進邀擊,損失五千人。劉仁贍請求派邊鎬代替守城,由自己率軍出擊,李景達不許,他憂憤不已,因此病重 [20]  。三月,後周世宗再次親征,直抵壽州城下,此時朱元舉眾萬人降周,後周軍趁勢出擊,於紫金山大破南唐軍,一路窮追,殺獲數萬,許文稹等被俘 [21]  [22]  [23] 

劉仁贍病重受制

紫金山之戰後,南唐主力覆沒,壽州外援斷絕,劉仁贍無計可施,只能扼腕浩嘆 [22]  [23]  ,病情愈加嚴重,已經無法正常指揮軍政事務。 [21] 
保大十五年(957年)三月十九日,監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擅自以劉仁贍的名義向後周開城投降。二十一日,後周世宗親臨壽州城北受降,對被抬來的劉仁贍厚加撫慰,令他入城養病,拜官天平軍節度使兼中書令,但劉仁贍已然病入膏肓,不省人事。 [21]  [24]  [25] 

劉仁贍生榮死哀

保大十五年(957年)三月辛亥日 [25]  ,授予節度使的制書剛剛下達,劉仁贍便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八歲。壽州百姓聽説訃訊,都為之落淚,有數十位將校士卒自殺,來為他殉葬。後周世宗聞訊後,派遣使者弔祭,並命內臣負責監護其喪事,追封彭城郡王。後將壽州移治下蔡,改軍號為忠正軍,以旌表劉仁贍的忠節 [26]  。南唐元宗聞訊,亦悔恨慟哭,追贈他為太師中書令,追封衞王,諡號“忠肅”。南唐後主時期,改贈越王。 [1]  [21] 

劉仁贍主要成就

劉仁贍政治

南唐烈祖時期,劉仁贍在地方擔任黃州、袁州刺史,頗有政績,“所至稱治”。 [6]  [7] 

劉仁贍軍事

南唐元宗時,劉仁贍相繼鎮守南唐武昌軍(治鄂州,今湖北武昌)、清淮軍(治壽州,今安徽壽縣)兩個最重要的軍鎮:
  • 保大九年(951年),於滅楚之戰時領戰船二百艘沿江而上,直取南楚嶽州; [11] 
  • 保大十三年(955年)至保大十五年(957年)間,堅守壽州,屢次抵禦後周主力的進攻,一度發起反攻。在彈盡糧絕、自身病重的情況下方才被迫“投降” [1] 

劉仁贍人物評價

徐鉉:①沉厚有謀,明斷能理……。 [27] 王崇文劉仁贍張鈞並本州觀察使制》)②矧先朝舊臣,藩方賢帥。雄名大節,震耀區中。粵予纂承,敢忘褒寵。諮爾故某,命世英傑,奕葉勳庸。便藩寵遇,茂著聲實。間者輟自離衞,鎮於壽春。導德申威,罔不率俾。國步中梗,邊烽載驚。介然孤城,橫制險地。威略所奮,以戰則靡亢。恩信所加,以守則彌固。社稷是衞,豈惟封疆。嗚呼!壯圖中奪,而英氣動於二國。奇表長謝,而中規流於百代……嗚呼!忘身徇國,其至如彼。慎終追遠,其厚如此。 [28] 《衞王劉仁贍改封越王冊》
柴榮:①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可比!予之南伐,得爾為多。 [26] 新五代史》引)②卿受任江南,鎮茲淮甸,逾年固守,誠節不虧。近代封疆之臣,卿且無愧,忠烈迥翔之際,不失事機。萬民獲保於安全,一境便期於舒泰。 [29] 《賜劉仁贍詔》
薛居正:仁贍輕財重士,法令嚴肅,重圍之中,其子崇諫犯軍禁,即令斬之,故能以一城之眾,連年拒守。逮其來降,而其下未敢竊議者,保其後嗣,抑有由焉。 [30] 舊五代史》引
鄭文寶:劉仁贍鎮壽春,周師堅壘三戰,蹙而不降。 [31] 南唐近事
歐陽修:③語曰:“世亂識忠臣。”誠哉!五代之際,不可以為無人,吾得全節之士三人(王彥章裴約、劉仁贍)焉,作《死節傳》。 [26] 《新五代史》)②仁贍既殺其子以自明矣,豈有垂死而變節者乎……自古忠臣義士之難得也!五代之亂,三人者,或出於軍卒,或出於偽國之臣,可勝嘆哉!可勝嘆哉! [26] 《新五代史》
司馬光:世宗以信令御羣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 [32] 資治通鑑
馬令:嗚呼甚哉!死之難也,非死之難,而處死者為難也。非處死之難,而擇其所處為尤難。是故或輕鴻毛,或重太山,其死雖一,而輕重之異者,在得其所與不得其所爾。劉仁贍輩於死生之際,亦庶幾焉。 [33] 馬氏《南唐書
陸游:①南唐之衰,劉仁贍死於封疆,孫忌死於奉使,皆天下偉丈夫事,雖敵讎不敢議也……。 [34] 陸氏《南唐書》)②以仁贍之忠,天報之宜如何?而其後於今遂絕,天理之難知如此,可悲也夫。 [1] 陸氏《南唐書》
趙翼:劉仁贍、皇甫暉、姚鳳皆完節於南唐者……。 [35] 廿二史劄記
蔡東藩:①孤臣拚死與城亡,忠節堪爭日月光。試看淮南隆食報,千秋廟貌尚留芳。 [36] 五代史演義)②南唐健將,首為劉仁贍,次為朱元……獨劉仁贍誓守孤城,忠而且勇。妻薛氏亦知守大節,甘斬親兒,國而忘家,公而忘私,誠為古今所罕有,南唐有此忠臣,並有此義婦,乃忍使五鬼為蔽,雙忠畢命,豈不足令人太息乎! [36] 《五代史演義》

劉仁贍個人作品

全唐文》錄有劉仁贍的作品一篇:《袁州廳壁記》。 [2] 

劉仁贍軼事典故

劉仁贍 劉仁贍
據《資治通鑑》等書記載,後周軍圍攻劉仁贍駐守的壽州(今安徽壽縣)一年多,仍未能攻下,但城裏的糧食已盡。劉仁贍的小兒子劉崇諫半夜裏劃小船偷渡到淮北,被一個小軍官抓住,劉仁贍立即下令把他腰斬,左右官員都不敢求情搭救。監軍使周廷構到中門大哭,以此來營救劉崇諫,劉仁贍不答應。周廷構又派人去向劉夫人求救,劉夫人説:“我對崇諫不是不疼愛啊,但是軍法是不能徇私的,名節是不能虧損的。如果饒恕了他,那麼劉家就會成了不忠的家庭,我和他父親還有什麼面孔去見將士們呢!”於是催促斬殺劉崇諫,而後發喪。將士們深受感動,都為之落淚。 [37] 

劉仁贍親屬成員

  • 父親
劉金,跟隨唐末割據淮南的軍閥楊行密征戰,號稱“三十六英雄” [3]  ,累官至濠州團練使 [5]  [4] 
  • 長兄
劉仁規,娶楊行密之女,南吳時官至濠州刺史。 [5]  [4] 
  • 兒子
劉崇讃,在後周“累為郡守”。 [30] 
劉崇諒,自南唐入仕北宋,曾任都官郎中 [30] 
劉崇諫,淮南之戰時因擅自離城渡淮,而被劉仁贍下令斬殺。 [37] 

劉仁贍史料記載

薛居正《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九·(周書)列傳九》 [30] 
歐陽修、宋祁《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節傳第二十》 [26] 
馬令《南唐書·卷十七·義死傳下第十二》 [33] 
陸游《南唐書·卷十三·劉潘李嚴張龔列傳第十》 [1] 
參考資料
  • 1.    《南唐書·卷十三·劉潘李嚴張龔列傳第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25]
  • 2.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9-12-25]
  • 3.    《文忠集》卷40《菱溪石記》:金,偽吳時貴將,與行密俱起合淝,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 4.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四》:初,吳濠州刺史劉金卒,子仁規代之;仁規卒,子崇俊代之。
  • 5.    陸游《南唐書·劉仁贍傳》:劉仁贍,字守惠,淮陰洪澤人。父金,事吳武王,有戰功,至濠州團練使。長子仁規,娶武王女,貴於其國,嘗為清淮軍節度使。
  • 6.    《舊五代史·劉仁贍傳》:劉仁贍,略通儒術,好兵書,在澤國甚有聲望。吳主知之,累遷為偽右監門衞將軍,歷黃、袁二州刺史,所至稱治。
  • 7.    馬令《南唐書·劉仁贍傳》:事烈祖為左監門衞將軍,黃、袁二州刺史,拜武昌軍節度使。
  • 8.    陸游《南唐書·劉仁贍傳》:仁贍略通儒術,好兵書,有名於國中。事烈祖,歷黃、袁二州刺史,入為龍衞軍都虞侯,拜鄂州節度使。
  • 9.    《舊五代史·劉仁贍傳》:洎李景僣襲偽位,俾掌親軍,遷鄂州節度使。
  • 10.    《舊五代史·後周太祖紀三》:廣順元年冬十月……乙卯,荊南奏,淮南遣鄂州節度使劉仁贍,以戰船二百艘於今月二十五日入嶽州。
  • 11.    馬令《南唐書·劉仁贍傳》:平楚之役,仁贍以舟師克巴陵,撫納降附,人皆恱集。
  • 12.    《舊五代史·劉仁贍傳》:居數年,復以兵柄任之,改壽州節度使。
  • 13.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把淺”曰:把淺之處,自霍丘以上,西盡光州界。
  • 14.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先是,每冬淮水淺涸,唐人常發兵戍守,謂之“把淺”。壽州監軍吳廷紹以為疆場無事,坐費資糧,悉罷之。清淮節度使劉仁贍上表固爭,不能得。
  • 15.    《舊五代史·劉仁贍傳》:及王師渡淮,而仁贍固守甚堅。洎世宗駐蹕於其壘北,數道齊攻,填塹陷壁,晝夜不息,如是者累月。世宗臨城以諭之,而仁贍但遜詞以謝。及車駕還京,命李重進總兵守之,復乘間陷我南寨。自是圍之愈急,城中飢死者甚眾。
  • 16.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顯德二年……十一月,乙未朔,帝以李谷為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兼知廬、壽等行府事,以忠武節度使王彥超副之,督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等十二將以伐唐……唐人聞周兵將至而懼,劉仁贍神氣自若,部分守禦,無異平日,眾情稍安。
  • 17.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3-12]
  • 1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顯德)三年……(正月)庚子,帝下詔親征淮南……李谷攻壽州,久不克……唐劉彥貞引兵救之,至來遠鎮,距壽州二百里,又以戰艦數百艘趣正陽,為攻浮樑之勢。李谷畏之,召將佐謀曰:“我軍不能水戰,若賊斷浮樑,則腹背受敵,皆不歸矣!不如退守浮樑以待車駕。”上至圉鎮,聞其謀,亟遣中使乘驛止之。比至,已焚芻糧,退保正陽……劉彥貞素驕貴,無才略,不習兵……其裨將鹹師朗等皆勇而無謀,聞李谷退,喜,引兵直抵正陽,旌旗輜重數百里,劉仁贍及池州刺史張全約固止之。仁贍曰:“公軍未至而敵人先遁,是畏公之威聲也,安用速戰!萬一失利,則大事去矣!”彥貞不從。既行,仁贍曰:“果遇,必敗。”乃益兵乘城為備。李重進度淮,逆戰於正陽東,大破之,斬彥貞,生擒鹹師朗等,斬首萬餘級,伏屍三十里,收軍資器械三十餘萬。是時江、淮久安,民不習戰,彥貞既敗,唐人大恐,張全約收餘眾奔壽州,劉仁贍表全約為馬步左廂都指揮使。
  • 19.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顯德)三年……(正月)丙辰,帝至壽州城下,營於淝水之陽,命諸軍圍壽州,徙正陽浮樑於下蔡鎮。丁巳,徵宋、毫、陳、潁、徐、宿、許、蔡等州丁夫數十萬以攻城,晝夜不息。
  • 20.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三·後周紀四》:(正月)周兵圍壽春,連年未下,城中食盡。齊王景達自濠州遣應援使、永安節度使許文稹、都軍使邊鎬、北面招討使朱元將兵數萬,溯淮救之,軍於紫金山,列十餘寨如連珠,與城中烽火晨夕相應,又築甬道抵壽春,欲運糧以饋之,綿亙數十里。將及壽春,李重進邀擊,大破之,死者五千人,奪其二寨……劉仁贍請以邊鎬守城,自帥眾決戰;齊王景達王許,仁贍憤邑成疾。
  • 21.    陸游《南唐書·劉仁贍傳》:十五年二月,世宗復親征,屢戰皆克,唐軍被俘馘者四萬人,餘眾不能復整。朱元,朱仁裕、孫璘皆降周,仁贍聞之,扼吭憤嘆,世宗知壽州且下,心獨嘉仁贍之忠,恐城破殺之,乃下詔諭使自擇禍福。三月甲辰,又耀兵城北,而仁贍已困篤,不知人,監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為仁贍表請降。戊申,世宗次城北受之,舁仁贍至幄前,撫勞嘉嘆,拜天平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命還城養疾。辛亥,晝晦……乃仁贍卒,年五十八。州人皆哭,偏裨及士卒,自盡以殉者數十人。世宗遣使弔祭,追封彭城郡王……元宗聞仁贍死,哭之痛,贈太師、中書令,諡忠肅,嘆曰:“仁贍有知,其肯舍我而受周耶?”是夕,夢仁贍若拜謝庭中,加封衞王。後主立,進封越王。
  • 2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三·後周紀四》: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壽春城下。庚寅旦,躬擐甲冑,軍於紫金山南……唐朱元恃功,頗違元帥節度;陳覺與元有隙,屢表元反覆,不可將兵,唐主以武昌節度使楊守忠代之。守忠至濠州,覺以齊王景達之命,召元至濠州計事,將奪其兵;元聞之,憤怒,欲自殺,門下客宋垍説元曰:“大丈夫何往不富貴,何必為妻子死乎!”辛卯夜,元與先鋒壕寨使朱仁裕等舉寨萬餘人降……帝慮其餘眾沿流東潰,遽命虎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將水軍數千沿淮而下。壬辰旦,帝軍於趙步,諸將擊唐紫金山寨,大破之,殺獲萬餘人,擒許文稹、邊鎬、楊守忠。餘眾果沿淮東走,帝自趙步將騎數百循北岸追之,諸將以步騎循南岸追之,水軍自中流而下,唐兵戰溺死及降者殆四萬人,獲船艦糧仗以十萬數……劉仁贍聞援兵敗,扼吭嘆息。
  • 23.    《舊五代史·劉仁贍傳》:三年冬,淮寇復來救援,列寨於紫金山,夾道相屬,累然數十里,垂及壽壁,而重進兵幾不能支,世宗患之,遂複議親征。車駕至壽春,命今上率師破紫金山之眾,擒其應援使陳承昭以獻。仁贍聞援兵既敗,計無所出,但扼腕浩嘆而已。
  • 24.    《舊五代史·劉仁贍傳》:及見於行在,世宗撫之甚厚,賜與加等,復令入城養病,尋授天平軍節度使、兼中書令。製出之日,薨於其家,年五十八。世宗聞之,遣使弔祭,命內臣監護喪事,追封彭城郡王。
  • 25.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四》:顯德四年……三月……丙午,壽州劉仁贍上表乞降,帝遣閣門使張保績入城慰撫。翌日,仁贍復令子崇讓上表請罪。戊申,幸壽州城北,劉仁贍與將佐已下及兵士萬餘人出降,帝慰勞久之,恩賜有差……辛亥,以偽命清淮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劉仁贍為特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鄆州節度使,以右羽林統軍楊信為壽州節度使。是日,劉仁贍卒。
  • 26.    《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節傳第二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25]
  • 27.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9-12-25]
  • 28.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9-12-25]
  • 29.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9-12-25]
  • 30.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九·(周書)列傳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25]
  • 31.    《南唐近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25]
  • 3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四·後周紀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25]
  • 33.    馬氏《南唐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25]
  • 34.    《南唐書·卷十一·馮孫廖彭列傳第八》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25]
  • 35.    《廿二史札記·卷二十四·宋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25]
  • 36.    五代史演義: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25]
  • 3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三·後周紀四》:其幼子崇諫夜泛舟渡淮北,為小校所執,仁贍命腰斬之,左右莫敢救,監軍使周廷構哭於中門以救之;仁贍不許。廷構復使永救於夫人,夫人曰:“妾於崇諫非不愛也,然軍法不可私,名節不可虧;若貸之,則劉氏為不忠之門,妾與公何面目見將士乎!”趣命斬之,然後成喪。將士皆感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