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字謎

(文字遊戲)

鎖定
字謎(zì mí),是一種文字遊戲,也是漢字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它主要根據漢字筆畫繁複、偏旁相對獨立,結構組合多變的特點,運用離合、增損、象形、會意等多種方式創造設置的。字謎,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字謎,指所有的文字詞語謎,如字類謎、詞類謎、句類謎等。狹義的字謎,指單個漢字的謎語。後者注重文字形體的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從形態、功用和意義上對謎底漢字各個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繪,詞句簡短,行文措詞和謎面修辭技巧也比較高。
中文名
字謎
外文名
Logogriph
別    名
文字詞語謎
類    別
文字遊戲

字謎字謎介紹

字謎就是以一個或幾個漢字為謎底的謎語。這種謎語的編寫或是利用了漢字的造字規律,或是利用了漢字形、音、義某一方面的特點,顯得既有趣味,又有知識內涵。

字謎歷史發展

字謎,有制謎人和猜謎人,顧名思義就是制謎人造謎,謎一定要巧妙,然後由猜謎人解謎。在中國有悠長曆史,流傳面廣,種類繁多,變化無窮。它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也曾被政治鬥爭和圖讖術數所利用。
到了現代,字謎更多地是作為一種層次較高的娛樂活動在民間流行,受到廣大羣眾喜愛。
南朝 宋鮑照字謎詩》之一:“二形一體,四支八頭,四八一八,飛泉仰流。”錢振倫注:“井字。按:四八一八,合則五八,五八,四十也。”
周亮工字觸》卷五:“‘賀、資’-- 荊公 字謎:目字加兩點,不作貝字猜;貝字欠兩點,不作目字猜。”

字謎結構

從字謎語言結構的表現方式上看,字謎由三個部分組成:謎面、謎底和謎目 [1] 
謎面,是猜謎時説出來或者寫出來給人做猜謎線索的話語。
謎底,就是要人去猜測的本體事物。
謎目,有時候又指迷題,是謎面意義的真實所指,在絕大多數字謎中,一個謎底就是一個漢字。

字謎謎面

字謎與其它藝術形式一樣,它最能令人回味欣賞和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它的外在表現形式--謎面。謎面,集中地體現了字謎藝術的精華。它通常由簡短精煉而寓於形象表達能力的字詞、短語、句子或歌謠詩詞等形式組成。謎面語言,有着十分特殊的要求。首先,它要簡潔明瞭,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字謎的謎面,一定要藉助事物的形象,將謎底漢字的主要特徵鮮明生動地表現出來。堆砌冗長晦澀,枯燥無味的概念術語,是不會受人歡迎的。其次,它還要對謎底的主要內容,如漢字的筆畫、形狀或者漢字的語詞意義等典型特徵,作高度集中的概括,為人們尋找和揭示謎底提供真實可信的依據。如果謎面提供的條件不夠充分,人們不能通過這個謎面找到謎底,那就是面底相違,謎面不合謎底了。第三,謎面一般不宜使用直接方式對謎底漢字特徵作正面描繪,它要十分巧妙地隱藏起自己對謎底漢字諸種條件的表達。一個好的謎面,應該含蓄委婉,隱晦曲折;毫無遮擋、直截了當的表達,都會破壞字謎的趣味,使謎語失去它應有的價值。所以,謎面語言通常是採用一段別有所指的、充滿暗示意味的話語。它表面上是在敍説一件與謎語真實意圖完全無關的另外事情,誘導人們朝着與謎底內容完全相反的道路走下去,另一方面卻又與謎底漢字密切貼合,由此就造成了謎面中的"別解"。謎面別解,是增添謎味,完成字謎製作的主要手段。

字謎謎底

人們通過字謎這種形式,對楷體漢字進行了種種不依文字學原則的拆分離合,在這種變幻莫測的形體離析過程中,不僅突現了漢字本身所藴含的形體結特點,也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漢字形體結構的直觀認識。研究字謎,可以顯示字謎內部藴含着的編創設計規律,有利於整理民族傳統文化,揭示遊離於正統文字理論之外的楷體漢字民俗闡釋特點。
下面舉例説明這一點。如:"鳥落山頭不見腳,四處皆水無處找。"這段話描繪了一個奇特生動的場景:一隻大鳥飛到一座山頭上,停落下來之後,才發現這裏到處都是水,連自己的腳也因此失落找不到了。謎面敍説的情景固然奇異,但這並不是它所要表達的主要意義。在謎面的直接意義之外,它還隱含着另一層更深的含義。謎面在敍説大鳥和山頭情景的同時,也提出了各種條件或規定。這些條件和規定,都與謎底漢字有一定聯繫。"鳥"、"落山頭"、"不見腳"、"四周皆是水",就是謎面給我們顯示的各種條件。符合這些條件的漢字,才是謎底。一個沒有腳的鳥,落在"山"頭上,應是"島"字。而"島"字之義,也正符合"山下四周皆水"的要求。可見,謎面語言,類似於一個充滿了暗示性含義的隱語,它是在一種閃爍其詞的外表下,準備好了猜謎所需要的各種條件和種種線索。猜謎者不能被它的表面語意所迷惑,要做的應該是,思考和理解這段"隱語"的真實含義,依據謎面所顯示的各種規定和限制,找到符合條件的正確答案。

字謎謎目

一個完整的字謎,在謎面、謎底之外,還要有謎目。謎目,是隸屬於謎面,對謎底範圍和數量起某種限定作用的詞語。謎語的範圍相當廣,它不僅包括字謎,還包括物謎和事謎。物謎,指謎底是具體事物的謎語。事謎,指謎底是某種行為、動作的謎語。物謎和事謎,不僅謎底的範圍與字謎大相別異,謎面設計和表達也有很大差別。為了使猜謎都明確所要猜射究竟是哪一類謎底,就要在謎面當中使用謎目,規定出謎底的大致範圍。字謎謎面結束的時候,往往會用括號説明"打字"或者"猜字",以便人們明白這條謎語是用來猜字的。在字謎中,謎目的另一特殊功用是來區分一面一底謎和一面多底謎。一面一底謎,就是一個謎面只有一個謎底。絕大數字謎都屬於這種類型。一面多底,就是一個謎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謎底。這也是字謎中經常用到的。
如:
惟有綠楊堪繫馬。(猜:打一字) --杵
他倆差點都當兵。(猜:打二字) --乒,乓
一陰一暗,一短一長,一晝一夜,一熱一涼。(猜:打一字) --明
例1是一面一底謎,例2是一面多底謎,至於例3嘛,就是左右兩邊的比較。如果僅從謎面的字句上看,一面一底謎與一面多底謎在表達上沒有明顯區別。在一句話的謎面中,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用它來製作一底字謎,也可以用它來製作兩底或兩底以上的字謎。為了使猜謎者明白這個謎面的確切所指,就還在謎面後面用"打一字"、"打四字"等方式,規定謎底字的數量。謎目對謎語類別與謎底字數的規定和限制,給猜謎者指明瞭謎路,也擴大發揮了謎面

字謎歷史作用

字謎在歷史上的作用,主要表以下五個方面:
為政治、外交、軍事服務
古微書》中引《孝經援深契》
有讖語:"寶文出,劉季握。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卯金刀",合之為"劉";"禾子",合之為"季"。漢高祖劉邦,字季。這條讖語顯然是劉邦將要統一天下,為君王帝位神授製造輿論的。 字謎在外交場合中也常被用來當作一個鬥爭武器。《三國志·吳書·薛綜傳》記:蜀漢張奉出使吳國時,曾在孫權前用字謎嘲笑尚書闞澤的姓名。闞澤不善此道,不能作答。張奉不免沾沾自喜,以為丟了吳國人的臉。這時吳大臣薛綜出席對答,説:"我有一謎向先生請教:'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木苟(句)身,蟲入其腹。"這首謎詩處處扣住"蜀"字,張奉感到國名受辱,於是勉強答道:"請再用這種方法比喻你們的吳國吧。"薛綜應聲答道:"無口為天,天口為國;君臨萬邦,天子之都。"於是列官員皆嘻笑,張奉自取其辱,尷尬異常。 在軍事鬥爭中,字謎也常用來作為軍事行動的聯絡暗號。唐武則天在位時,徐敬業集合揚州軍隊準備謀反,中書令裴炎在朝廷內部策應。結果謀事不密,反致泄露。朝廷在審訊裴炎謀反案時,只發現他給徐敬業的一封信,上面僅寫"青鵝"兩字。滿朝文武皆迷惑不解,最後由武則天識破,説:"此乃隱語。青者,十二月;鵝者,我自與也。"原來,"青"字可以拆成"十二月"三字體;"鵝"字可以分離為"我自與"三字。裴炎是以此約定徐敬業十二月起義,他再從內部動手。自此,裴炎伏法,謀反事敗。

字謎發泄不滿情緒

人民羣眾在反抗封建統治,發泄不滿情緒時,也常以字謎作鬥爭武器。《後漢書·五行志》記,漢末獻帝時,董卓擅權,顛亂朝綱,魚肉百姓,引起人民的強烈不滿,因而京城人民編制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童謠中的"千里草",合為"董"字;"十日卜"合為"卓"字;"何青青"、"不得生"是説董卓雖然威勢赫赫,但總逃脱不了人民的懲罰。此歌巧妙地詛咒了這個專橫跋扈、喪盡天良的當權者。 字謎是古代是文藝作品中的重要組成,謠諺、詩歌、小説、戲劇及各類文藝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魏晉兩北朝的字謎初起時期,古詩歌謠就已經充分吸取了字謎的各種表現形式。清·翟灝《通俗編·識餘》記,六朝樂府的子夜、讀曲等民間歌謠中,就多以諧音法隱喻詩字之意。如:"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以"芙蓉"為"夫容";以"蓮"為"憐"(愛)。"朝看暮牛跡,知是宿蹄痕。"以"蹄"為"啼"。"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以"晴"為"情"。此種謎例無數,不可盡舉。當時文人也多扣住謎意,創作出許多別有情味的古詩。如南宋詩人謝靈運寫的離合詩:"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加我懷繾綣,口詠情亦傷。劇哉歸遊客,處子勿相忘。"此詩五言六句,詩面極寫離別傷感之情。每兩句之中,又用離合法各自隱含"口"、"力"、"刀"三旁,合成後成"別"字。像這種詩意(謎面)與謎底同意相承的古詩,都有極高的寫作水平。古詩歌中的字謎隱意別指的方式,由於能夠委婉曲折地傾訴詩人的情感,使詩味更加含蓄濃郁,因而多被後代詩人承繼。如唐·孟遲的《閨情》詩:"山上有山歸不得,湘江暮雨鷓鴣飛。""山上有山",既寫了旅途的艱險,又暗藏着一個"出"字,最大限度的挖掘了漢字的表達能力,猶如畫龍點睛之筆,頓使全詩增輝。宋·蘇軾的《夜燒松明火》:"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燼殘。"用"十八公"暗藏一個"松"字,擬人比物十分巧妙,亦得力於字謎的離合之法。
故事情節的重要環節
小説戲曲中使用的字謎,也常常成為整個故事情節的重要環節。唐·李公佐寫的傳奇小説《謝小娥傳》,説謝小娥的父親與她的未婚夫外出被賊人所殺,謝小娥當夜就見其父託夢説:"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又夢見其未婚夫説:"殺我者,禾中走,一日夫。"此二語中隱含了兇手"申蘭"、"申春"二人的姓名。謝小娥破謎後,女扮男裝,明察暗訪,果然報了殺父殺夫之仇。這種以字謎為主要線索,扣住兇手,幫助破案的故事,構思甚為別緻奇特,開後世字謎進入小説故事的先河。戲曲中,字謎更是大顯身手,妙趣橫生。元代董解元的《西廂記》寫張生與鶯鶯私約相見,就有託紅娘傳遞的一首詩《明月三五夜》,詩中以"三五"暗指"十五"日夜晚。這時鶯鶯回書作謎時因羞澀忸怩的故作怒態,紅娘不解謎字的張皇失措,以及見到張生見謎、破謎之後的喜不自禁,都使全劇達到一個高潮。

字謎充作雅樂

並在酒宴遊樂等各種聚會場合充作雅樂。對破解字謎的徐疾快慢,是古人辨識對方才智高下的一個方法。《世説新語·捷悟》記魏武帝曹操曾率軍路過曹娥碑,見碑背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於是問主簿楊修:"解否?"楊修答道:"解。"魏武帝説:"卿暫且不説,待我思之。"行軍三十里,魏武帝才説:"吾已得之。"兩人互對答案,知"黃絹"是一種有色的絲,"糹"、"色"相合為"絕";"幼婦"是"少"、"女",合之為"妙";"外孫",乃"女"之"子",相合為"好";" 臼",是承受辛辣之物,"受"、"辛"相合為"受"(辭)。石碑謎隱"絕妙好辤(辭)"四字。此謎一揭,魏武帝十分感嘆,説:"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在酒席宴樂等各種聚會場合,人們也常以字謎代替酒令歌舞助興,對猜中的人進行獎賞,對猜不中的人進行懲罰。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一次,北魏孝文帝設宴招待羣臣,酒酣興起之時,舉杯口占一謎:"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易金鐘。"。"三三橫,兩兩縱"是拆卸"羽"字筆畫,"金鐘"是酒杯,古代又稱"大白"。"羽"字加"白"合為"習"字。此謎為彭城王猜中,舉座大歡。元·高德基《平山記事》説,元達魯花赤八刺脱為國公時,一日燕集,曾隨口行令:"一字有四個口字,一個十字;一字有四個十字,一個口字。"前兩句指"圖",後一句指"畢"。此謎難度較大,在座的誰也沒猜中,結果每人都罰了一大杯酒。

字謎姓名及形成年代

古碑古墓的建造重修年月及碑主墓主姓名及形成年代。是否瞭解字謎的特殊表達方式,能不能準確地破譯古代字謎,往往就成為考證和辨識古書故物的關鍵。東漢光武年代有一本著名的歷史書《越絕書》。此書不撰著者姓名,只是在後序中以詩相代。詩曰:"以去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復之以庚。禹來東征,死葬其鄉。不直自斥,託類自明。文屬詞定,自於邦賢。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與之同名。"此書由於沒有寫明究竟為何人所撰,所以它的作者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明代,大文學家楊慎仔細推敲鑽研了該書後序,才知道此書為東漢會稽袁康吳平所著。原來詩中"以去為姓,得衣乃成",暗射一個"褤(袁)"字;"厥名有米,復之以庚",暗射一個"康"字;"禹來東征,死葬其鄉",是作者自述其為會稽人;"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暗射一個"吳"字;"楚相屈原,與之同名",暗喻一個"平"字(屈原名平)。此謎既解,《越絕書》也日益被人們重視,成為研究戰國時期吳、越二國史地的一本重要歷史書籍。
南唐文字學家徐鉉之父徐延林在江蘇宜興當縣令時,曾在縣署掘得一塊"後漢太尉許馘廟"的石碑,碑文為東漢時評論曹操是"治世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大名士許邵撰寫的。碑文詞藻華麗,極有氣勢,但是最後八個字"談馬礪畢,主田數七",卻不知是何意。徐延林揣摩許久,才得知這八個字是一個字謎,暗射"許碑重立"。原來許馘墓的碑刻由於風雨侵蝕,到了唐代,上面的銘刻都已侵蝕殆盡,模糊不清了。唐開元間,許氏的後裔在修墓時又在原碑上照舊刻重新鐫刻,並且添加了這八個字。"談馬"指"許";"礪畢"指"碑"字;"主田"指"重"字;"數七"指"立"字。如果不知"談馬礪畢,主田數七"是什麼意思,那就會把唐時重刻過的石碑誤以為是漢代的了。
古代字謎也曾。如測字、抽籤、相命、圓夢、圖讖等,都是利用離合漢字的手法來迷惑和欺騙人。宋·蔡絛鐵圍山叢談》記:宋徽宗時,成都人謝石在京師一帶以拆字相命為業,預言人的禍福,很有些名氣。一日,宋徽宗要東宮太子寫一個"太"字,找謝石測算。謝石早已得知此事,見了此字以後,故作驚訝的説:"這個字有天子之氣呀!'太'字下面的一點寫得長些,略像一橫。若把此橫移在'大'字上,那不就是天子的'天'字了嗎?"這種通過筆畫移動變字的方法,在命相中應用極廣。
最早的字謎大約產生在漢魏年間。劉勰《文心雕龍·隱篇》説:"自魏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劉勰説謎語產生於魏代,是因為那時的文人創作了許多獨立完整的字謎。如當時大文學家孔融寫的一首"離合作郡姓名字詩",每句四言,每四句或兩句隱射一個字。全詩長二十二句,共八十八字。全文如下:
漁父屈節,水潛匿方;與時進止,出寺馳張。呂公磯鈎,闔口渭旁;九域有聖,無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於匡;海外有鳦,隼逝鷹揚。六翮將奮,羽儀未彰;龍蛇之蟄,俾它可忘(孔融字文舉)。孔融的這首離合詩,已被公認為中國最早製作的完整而成熟的字謎了。這一時期,除了詩歌形式之外,人們還常常藉助語言以外的實物來隱曲地表達文字之謎。《世説新語·捷悟》記載,楊修做主薄時,一次為曹操修建國府。在始構屋架時,曹操出來巡看,頗不中意。於是在相國府門上大題一個"活"字,不發一言就離開了。楊修一見此字,立即叫人把相國府的門拆去重修。他説:"'門'中加'活'字,就是'闊'字。魏王是嫌門太大了呀。"這件事傳開之後,曹操的制謎之巧,楊修的辨謎之捷,都被當時人們傳為美談。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字謎就已經流行了。不少文人名士都嗜好字謎,引為雅樂。晉朝潘岳、南朝宋國的謝靈運謝惠連鮑照,齊國的王融梁國的蕭巡之、陳沈炯等人,都製作了許多類似孔融的離合體字謎。當然,從這一時期的制謎技巧來看,有了很大發展。在離合文字偏旁之處,還揉和了象形、比説、會意以及名物文化等許多方法,對後世字謎產生了積極影響。
唐宋元明時期,制謎和猜謎的風氣非常盛行。字謎也不再侷限於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童謠歌賦、符瑞圖讖、碑額書題、印章繪畫、小説筆記、百戲技藝、酒令暗語中,都可以看到字謎留下的種種痕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謎為樂,以謎為戲,競相猜測,蔚為一時風氣。宋元時代,編字謎與猜字謎還被當作一種技藝,有人竟能以此為業,賺錢謀生。其中的佼佼者,競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宋·吳自牧《夢粱錄·小説講經史》記:"商謎者,先用鼓兒賀之。然後聚人猜詩謎、字謎、戾謎、社謎,本是隱語。……杭之猜謎者,且言一二,如有歸和尚及馬定齋,記問博洽,厥名傳久矣。"正説明了當時字謎流行的盛況以及人們對能制謎、猜謎者的尊崇。
現代字謎是在古代字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解放後,字謎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遊藝活動,獲得了新生,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景象。這個歷來只為少數文人雅士所欣賞品味的"高級謎語",在各類有組織的集體活動中不斷出現,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發展到了一個空前的階段,在豐富人民文化生活,陶冶人民情操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字謎遊戲

在日本很多人在無聊的時候都會跟身邊的人玩字謎遊戲。詞語接龍也是其中一種。當然除了詞語接龍以外還包括:詞語接龍、全文字字謎、棄文字字謎。

字謎詞語接龍

第一個人説完一個詞之後下一個人接上一個人詞的最後一個假名繼續接詞。遊戲結束的2個方法是:
第一:某名玩家不能夠根據前一名玩家的詞末的假名接詞。
第二:某名玩家用假名ん結尾。(因為開頭是ん的詞極少,並且不常用)

字謎全文字

以英文為例的話就是用一個句子把26個字母全用上的遊戲。可以重複使用。字數越少越好。
例如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a lazy dog. [2] 

字謎棄文字

按照規定不能使用某個文字來寫文章。

字謎相關圖書

拆字謎——老爺爺的故事寶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