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雅樂

(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

鎖定
雅樂,是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賀宴享等大典所用的正樂。雅為正,儒家以它的音樂“中正和平”,歌詞“典雅純正”,故稱之為“雅樂”。 [4] 
雅樂的體系在西周初年制定,與法律和禮儀共同構成了貴族統治的內外支柱。以後一直是東亞樂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12月,教育部認定山東大學雅樂傳承基地為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1] 
中文名
雅樂
定    義
優雅的音樂
別    名
傳統宮廷音樂
拼    寫
ya yue
所屬類別
宮廷音樂
起源年代
西周

雅樂歷史背景

雅樂(日本) 雅樂(日本)
雅樂是先秦的古樂,《詩經》中的雅、頌,即是雅樂的詩歌。 [4]  據説周武王建立周朝不久,就命周公姬旦制禮作樂,建立各種貴族生活中的禮儀和典禮音樂,使音樂為其王權統治服務。這一部分樂舞就是所謂的“雅樂”。它包含了遠古圖騰巫術等宗教活動中的樂舞及祭祀音樂,也包含西周初期的民俗音樂。
周禮》所記載的西周和春秋時期的各種貴族禮儀,其中與雅樂有關的有:
郊社祭天地神明的祭典;
嘗禘貴族祭其祖先的祭典;
食饗政治上外交上的宴會等;包括大饗、燕禮、大射、養老等等。
鄉射鄉里中官僚和地主們比射的集會;
王師大獻:戰爭勝利時舉行的凱旋慶典;
行軍田役:用於軍事演習性質的狩獵
作為一種統治手段—禮樂教化的工具,樂舞藝術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周朝的禮儀活動中,嚴格的規定不同的場面使用不同的音樂。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參加典禮的貴族受到倫禮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種莊嚴、肅穆、安靜、和諧的氣氛。
各種主要典禮音樂的歌詞,大都載於《詩經》中的“大雅”、“小雅”、“”;少數屬於“南”。
隨着周朝的衰落和社會的發展,民間音樂逐步代替了雅樂。貴族們對雅樂漸感厭煩而去欣賞俗樂,如《樂記》所載,魏文侯“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聽鄭、衞之音,則不知倦。”因此孔子曾感嘆地説:“禮崩樂壞”。相匹配典禮的雅樂,開始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後逐漸變得莊嚴神秘而又沉悶呆板。
戰國時期,人們將古樂視之為雅樂,這些古樂是指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會、宴享時使用的正統音樂。
以六代舞最著名,它們是《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部樂舞,相傳分別創作於黃帝、堯、舜、禹、商、週六個時代。六代舞也稱 大舞 ,是郊廟祭祀之樂。
另外,周代還有六個 小舞 ,即《帔舞》、《羽舞》、《皇舞》、《旄舞》、《千舞》、《人舞》,是教育貴族子弟的舞蹈,有時也用於祭祀。大舞 和 小舞 還可分為武舞和文舞兩類,執幹(盾)、戚等兵器的稱武舞,其餘的稱文舞。
這些古樂一般和禮制相結合,有一定的使用規範,不同等級、不同背景的人使用不同的樂舞,不得逾制。這些樂舞由於長期和禮制緊密結合,成為典禮儀式性的樂舞,藝術上走向僵化,先秦以後不再受到人們的歡迎。
雅樂是用於郊廟祭祀、春秋饗射以及朝廷舉行的各種典禮儀式上的樂舞,樂人多由具有一定身份的 良家子 充當,樂器雖然也有絲竹樂器,但以鍾、磐為主,是金石之樂。雅樂表演時,舞人俱進俱退,整齊劃一,聞鼓而進,擊鐃而退,文武有序,音樂和諧,氣氛莊重。

雅樂樂器

中國雅樂的主要樂器是編鐘編磬。兩者皆分上下兩層懸掛,大小不同的鐘與磬,敲擊可傳高低樂音。
其他樂器包括
*特鍾
*特磬
*柷:形方如鬥,上廣下狹,以槌擊之可發聲;
*敔:虎型木雕樂器,背上凹凸處,刷過就會發出樂音;
*古琴
*搏拊:發出鼓聲
*鼓
*篪
*壎:像柚子般的圓形陶瓷樂器,表面有孔,口吹即可發音。
*笙
*瑟
*排簫
周朝的樂器製作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擂鼓墩發掘的曾侯乙墓(約葬於戰國初期),出土的古樂器有一百二十四件之多,其中五十六件為一套的編鐘製作尤為精美。

雅樂雅樂曲式

樂曲依序分為“序”、“破”、“急”三個樂章。序的主旋律最從容,演奏的快慢自由,沒有節拍的限制。破的旋律也是從容不迫地流動著,而拍子固定是一小節八拍。急則是輕快的旋律,一小節四拍;但是依演出曲目的不同,“急”的節奏不一定快,因此也是一組樂曲中第三首的意思。

雅樂傳播

韓國和日本的雅樂與古代中國所指的雅樂有所不同,不是在祭祀時用的那種規範的樂曲,而是混雜了很多娛樂民俗音樂的宮廷音樂集合。
日本雅樂表演 日本雅樂表演
日本的“雅樂”起源於中國唐朝的燕樂,例如《蘭陵王》《撥頭》《蘇莫遮》等,在唐朝屬於“百戲”實際上是類似於一種助興的曲藝型節目。對於日本雅樂,日本學界也普遍認為他來源於唐朝。
韓國現有的宮廷音樂中有“鄉樂”和“唐樂”之分。鄉樂就是韓國本土的宮廷音樂。唐樂指的是“唐宋時期的世俗音樂”,例如《步虛子——長春不老之曲》來源於宋代的“辭樂”或者是“詞曲”,本身不是宮廷的。早期使用編鐘編磬,教坊鼓和方響等樂器。後來加入了軋箏,去掉方響,教坊鼓等樂器。宗廟祭禮樂也是韓國人自己編纂的,韓國保留的帶有雅樂性質的音樂就是《文廟祭禮樂》,使用的樂器,是仿照中國明王朝的禮樂制度。
日本的雅樂興盛於平安時代,也是以大規模合奏型態演奏的音樂。樂曲以器樂曲為多,仍是日本的宮廷音樂。雅樂最初在奈良時代自中國及朝鮮傳入日本,隨後經模仿及融合而產生日本雅樂。不伴隨舞蹈的樂器合奏稱為管絃;伴隨舞蹈的是舞樂;在神樂、東遊、久米、催馬等曲式中,還包含漢詩(中國詩)的吟誦,稱為朗詠。

雅樂日本雅樂

日本雅樂 日本雅樂
日本雅樂(ががく)最初從中國、朝鮮傳入。日本大寶元年(701年)之前就設立了雅樂寮,雅樂寮古代日本樂舞的教育機構。教習古來的日本傳統樂舞和外來音樂。日本雅樂與中國雅樂的不同之處還在於, 日本雅樂是日本古代歌舞音樂的總稱, 它不僅指唐樂,而且還指高麗樂, 以及日本古代的傳統歌舞, 例如東 遊、人長舞、久米舞、五節舞等, 而中國的雅樂則專指供宮廷與宗教使用的祭祀典禮音樂。因此, 必須注意的是中國雅樂與日本雅樂雖使用同一稱謂。 但它們的所指不同, 是不同性質的兩種音樂, 真正與日本雅樂有血緣關係的不是唐代雅樂而是燕樂。 [2] 
仁明天皇時,日本人將雅樂重新編入左(唐樂、林邑樂及部分由印度傳入的樂)、右(高麗樂等由朝鮮傳入的樂)兩部。演奏雅樂者多為皇室近侍隊。
日本雅樂中的管絃, 使用8種樂器(左方樂3管:笙、篳篥、橫笛;2弦:琵琶、箏;3鼓:太鼓、鉦鼓羯鼓),而舞樂伴奏時則使用6種樂器(絃樂器除外)。 [2] 

雅樂朝鮮雅樂

朝鮮的雅樂,承襲中國夏商周三代的遺制,李朝曾有掌樂院及國樂司之設置,由都提調主持其事,下設雅樂師長、雅樂師、雅樂手等職稱。李王家的雅樂,共分為宗廟音樂與文廟音樂二部,樂器的陳設有軒架和登歌之分,宮中宴樂舉行時,使用的樂器大致相同。李朝掌樂院中的樂人,最盛時有七百人之多。

雅樂越南雅樂

越南雅樂(Nha Nhac),又名林邑樂,已被列入聯合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裏。
它在各種慶典儀式的開始和結束時演出,如週年慶典、宗教節日、加冕、喪葬或接見儀式等。越南眾多的本土音樂種類中,只有宮廷雅樂堪稱是具有全國影響、與東亞各國傳統有着緊密聯繫的音樂。宮廷雅樂的演奏需要人數眾多的樂師,有時需要伴舞和伴唱,歌舞演員服飾雍容華貴,衣料質地精良。大型樂隊由樂鼓領頭指揮,佔據中心位置,其他包括多種打擊樂器(排鍾、鑼、鈴鐺和木鈴)和管絃樂器(笛子、蘆笛、小號、箏和琵琶。樂師必須非常專注,以跟隨儀式的各個步驟。
宮廷雅樂誕生於黎朝(1427—1788),在阮朝(1802—1945)形成體系和程式,定為王家音樂。作為王權和永恆的象徵,宮廷雅樂在每年多達100個慶典活動中,成為宮廷儀式的主要部分。它的作用不限於宮廷儀式的伴奏,還可以敬奉神靈和國王,同時它也傳輸着越南人的哲學思想和對宇宙的認識。 [3] 

雅樂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 節目名稱 簡介
2009-10-29 中國文藝

為您介紹在中國發源的雅樂藝術,播放了經典的雅樂節目,內容如下:1、《蘭陵王》2、《納曾利》3、《人長舞》4、《瀟湘雲水》5、《獻仙桃》6、《拋球樂》7、《蓮花台》8、《舞鼓》9、《文廟釋奠樂舞》[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