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陳島

鎖定
大陳島,行政上隸屬於中國浙江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位於台州市椒江區東南52公里的東海海上。大陳島由“上大陳島”(面積7平方公里)和“下大陳島”(面積4.89平方公里)組成,同屬台州列島。下大陳島是大陳鎮的駐在地。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0-60%,為省級海上森林公園。大陳島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島嶼,台州灣東南,台州列島中南部。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閒觀光和尋訪史蹟旅遊。大陳島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漁場,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中文名
大陳島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區
面    積
13.6 km²
別    名
東海明珠
所屬地區
台州市椒江區
著名景點
甲午巖

大陳島地理環境

大陳島為台州列島106個島礁中的主島,分上、下大陳,二島僅相隔2.5公里水道,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上大陳島,又名上台,面積6.6平方公里,丘巒起伏,主要種植甘薯豆類,西南部有避風港灣。大陳鎮駐地下大陳島,距海門港52公里,又名下台,面積5.2平方公里,以丘陵地形為主,漁業發達,多漁船停泊,避風港灣設有台州漁業指揮部。最高峯鳳尾山坐落島西部,海拔228.6米。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閒觀光和尋訪史蹟旅遊。
大陳島是國家級中心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漁場,魚汛期,島四周千帆雲集,桅檣如林,入夜,漁火萬千,蔚為大觀。素有“東海明珠”之美稱。
大陳島氣候宜人,景觀奇絕、海產豐盈、自然條件優越,尤適遊客“遊海島、觀海景、釣海魚、吃海鮮、玩海水”,是人們觀光、休閒、娛樂、垂釣的好去處。夏秋季為登島旅遊的黃金季節。從1991年起,已多次舉辦“海釣節”。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6%,年平均氣温16.7度,具有典型的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環境。由於潮汐、洋流、風流和海洋生物的長期作用,形成了號稱“東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巖、碧水細沙的帽羽沙、烏沙頭海濱浴場和風景如畫的屏風山、浪通門、高梨、下嶼龍洞等眾多海上奇觀。
大陳島 大陳島
大陳島歷史神奇。大陳島碉堡、水牢戰壕、坑道等戰爭遺址是一江山戰役戰場的歷史見證,大陳島青年墾荒隊傳奇及胡耀邦總書記親臨考察使該島揚名中外。
大陳島島礁四周棲息着眾多的石斑魚黑鯛梭子蟹、七星鰻虎頭魚等享譽海內外的魚類生物種羣,是我省第三大漁場。其浪通門養殖基地是浙江省以大黃魚鱸魚真鯛海珍品養殖為主的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
大陳島和一江山島上還有豐富厚重的人文景觀。有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時留下的大量戰爭遺址,有青年志願墾荒隊員留下的墾荒史蹟和紀念碑、胡耀邦紀念館、宋美齡留下的美齡亭以及風力發電機羣等。還有古文化遺址和海神宗教寺觀,如天后宮、漁師廟等。
大陳島旅遊設施完善,島上有數家賓館,食宿稱便。菜餚以小海鮮為特色,著名的有石斑大陳黃魚,嘗一嘗漁民醃製的魚生、辣螺醬、蟹板等也相當入味。石斑魚系活動於島礁海域的定棲性魚類,稱海中珍品
大黃魚原為東海聲名赫赫的大宗經濟魚類漁汛旺發持續千年,因酷漁濫捕,80年代後幾近絕跡。90年代發展網箱養殖,大陳海域生態環境優良,養殖的大黃魚品質十分接近野生風味,經鑑定為名牌海產。旅遊者如參觀海洋養殖場,親手抓一抓久違的大黃魚,也是大陳遊的一件愜意事。

大陳島建制沿革

大陳島古稱東鎮山或洞正山,公元5世紀中葉始聞。古代台州往朝鮮、日本的商貿船隻皆取道該島,並習慣以高梨頭礁為航海標識。
上大陳島古又稱三女山或三盤山,一説為釋教始祖如來佛的出世之山,史載“有二石如松狀,號石松,潮平則沒,舟行必避之”。
這松枝狀的適淹礁很可能是珊瑚礁,今天漁民在大陳海底仍常能拖獲小塊珊瑚殘骸,即説明這個問題。歷史上正式以“大陳山”為名的,最早見《鄭和航海圖》記載。此後,大陳在500年風雲大跌蕩中歷經巔簸。
16世紀中葉,大陳島為海上抗倭戰場之一。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明軍水師於大陳洋追剿倭寇,並擒獲通倭大盜。今下大陳島風門嶺有煙墩遺址,即為當時留守明軍所築。
乾隆(1736~1795)年間,居民漸聚,浙江道特在島上分設汛官,統領軍、漁政務,此為大陳設治之始。至清末和民國初年,大陳居民已達萬人規模,形成台州灣最繁榮的海上集鎮,為“舊台(州)屬洋麪之大漁村、大漁場、大漁埠,在昔全盛時代,漁獲量年達 500萬元以上,亦可謂舊台屬之經濟重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大陳島只是一個普通的海島,二戰期間曾被日本佔領。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封鎖沿海,土著武裝王相義活動於大陳海域,率部阻擊日軍,並收復大陳島,時稱“海上豪客”。
二戰結束後,中國共產黨大挫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則敗退台灣,但仍實際控制着大陳島在內的諸多島嶼。
建國初,大陳島又成為浙中南國民黨殘部的主要踞點,島上人口激增至3萬之眾。台灣當局蔣經國頻繁出入大陳外,軍政首要如蔣介石、胡宗南、俞大維、蔣緯國、毛人鳳等,以及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史郭普、美駐台大使藍欽和美軍顧問團長蔡斯亦親臨大陳島活動。島上設立的機構亦名目繁多。
1950年代初的台海對峙中,大陳島處於對峙的最前沿,軍事地位相對提升,國民黨當局基於戰備需求,開始在大陳島上修建硬件設施,成果比較顯著的是教育和衞生方面。
1951年,開始推行基礎教育,開辦了許多學校,併成立第一所中學——中正中學。
1953年,衞生所成立,醫療資源和硬件設施的投入,使島上衞生環境和居民衞生習慣明顯改善。
1955年1月,解放軍攻克一江山島,大陳島失去外圍屏障,國民黨當局被迫實施“大陳撤退”計劃。2月7日,由蒲賴德指揮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132艘、蔣軍27艘艦船組成混合船隊(包括6艘航空母艦)抵大陳海域,至12日,從大陳、竹嶼、披山、漁山諸島撤走國民黨正規部隊1萬人、游擊隊4千人、居民1萬7千餘人(其中上大陳3937人,下大陳10974人,披山1083 人,漁山518人),以及軍用物資4萬噸和各村廟宇神像10餘座,同時將遺留的碼頭、漁船悉數毀壞。整個大陳島僅留下1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大陳島 大陳島
1955年2月,國民黨當局施行了大陳島撤退,毀壞島內設施,向台灣撤離,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大陳島。大陳島收復後,人民政府立即開展重建工作。
1956年1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向温州青年發出“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的號召。當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登上大陳島開始了墾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67名墾荒隊員上島墾荒。2013年1月6日,胡耀邦銅像在大陳島揭幕。
1955年2月11日,中共温州地委根據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員會的指示,設立大陳區人民政府(縣級),同時建立中共大陳工作委員會。呂眾義任書記,劉維宗、許繼良、季玉芳、國同玉等任委員;區長劉維宗,副區長季玉芳、黃道熙。下設辦公室、組織科、宣傳科、漁農業生產科等工作機構,機關暫時設立在海門。4月第一批大陸移民進島,翌年又有温州市青年組成“墾荒隊”支援大陳。
經40餘年生聚建設,海島環境已得到很大改觀。如昔日皆為童山禿嶺,12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千餘棵樹木,現今則林木葱鬱,森林覆蓋率達50-60%以上,成為省級海島森林公園。作為國家級漁港建設,歷年投入大量資金,興建環島公路和5座水庫,客運碼頭漁港配套設施齊全,同時將大陳港闢為國際避風港和鮮活水產品出口交貨點。
大陳海域向以漁產豐富著稱,系浙江省第三大漁場,在60~80年代漁場鼎盛時期,每年冬汛,來自閩、浙、滬、蘇沿海的5000餘艘漁船,雲集大陳漁場捕撈帶魚,平均捕撈量約6萬噸。漁民上島出售魚貨,補給物資,其盛況一如“海上鬧市”。
但自80年代後,因海洋資源衰退以及海門漁港建成,漁民多數移埠大陸,據2000年統計,大陳鎮在籍居民3800人,外來暫居人口約1200人,仍為台州海域人口最集中的島嶼。
2023年9月16日,由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主辦、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和浙江海事局承辦的大陳島燈塔點燈儀式在浙江台州大陳島舉行。現場,隨着與會嘉賓共同觸碰按鍵啓動點燈裝置,大陳島燈塔正式建成發光並投入使用。 [2] 

大陳島發展脈絡

大陳島墾荒中的大陳島

1955年,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敗退台灣,劫運了島上居民1萬多人,並燒燬了島上所有的建築物,留下了一個滿目瘡痍、焦土遍地的荒島。
1956年起,先後5批共467名青年志願者,響應團中央號召,滿腔熱血、登島墾荒。回憶過去,彷彿一切還歷歷在目:沒有路,就算用鋤頭一鋤一鋤把岩石敲碎,也要鋪成一條路;沒有經濟,從零開始,邊學邊摸索,也要發展畜牧業;沒有錢,靠收集廢銅爛鐵,靠每個人每月貢獻的2.5元生活費,也要購買船隻,發展漁業。
秉持着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經過多年生聚建設,如今的大陳島已成為東海上的一顆燦爛明珠。

大陳島戰浪下的大陳島

墾荒精神,作為台州的城市精神,它已深深浸潤在台州海關人的血脈裏。在上世紀90年代伊始,台州海關曾圍繞着大陳島創造了“8天抓9案”的輝煌戰績。
1994年8月底,百年不遇的強颱風正面襲擊台州,走私團伙卻利用沿海傾力救災之際,乘虛“撈”一把。9月8日,奉命出海的 “813艇”,在穿過大陳島海域時,遭受了巨浪的猛烈襲擊,艇身傾斜。海上緝私,對同志們不僅是身體素質和心理意志的嚴峻考驗,也是智慧的較量。艇身修復後,緝私隊員們在依法檢查過往船隻時,故意暴露自己,聲東擊西,待夜幕降臨,立刻調轉方向,於次日凌晨突然出現在南部近海海面。
此時,有三條走私船,混入附近漁船,撒下漁網,佯裝捕魚。但是,最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好獵手,緝私隊員們從漁船作業程序和船上人員裝模作樣的神態中發現了端倪,果斷地靠船檢查,將這三條走私船一網打盡。幾小時後,另一條走私船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就這樣,在8天時間裏,“813艇”一口氣抓獲了9條走私船, 查獲走私香煙7000餘箱,案值2000多萬元人民幣,狠狠地打擊了走私分子的囂張氣焰。
艱苦的海上緝私生活讓大家學會了苦中作樂和知足常樂。隊員們相互起了“綽號”,既增添了幾分樂趣,又密切了彼此的關係。即使遭遇了惡劣的環境,他們也不失樂觀。有一次回航途中遇到了大風浪,緝私艇被迫停靠在一個荒蕪小島。船艙裏的食材耗盡,隊員們已經連續兩天“醬油拌米飯”。這時,不知是誰提議去淺灘撿些貝殼“加餐”。簡單的煮貝殼卻成了他們出海七八天來最美味的一餐。隊員們都飽餐一頓後,調查科長看着盤底薄薄的一層湯笑着説:“你們怎麼回事,這麼好的東西都不吃完。”一邊説着,一邊颳起最後一勺湯一飲而盡。

大陳島新時代的大陳島

2014年3月,由於職能調整,海關總署緝私局的海上緝私處正式劃歸至國家海警局。風不言,海不語,芳華在似水年華中逝去。前有海緝人劈波斬浪守護大陳島一方海域安康,後有海關人奮楫揚帆為台州外向型經濟保駕護航
如今的台州,外貿有序推進,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時代在變,不變的是黨員幹部的初心和使命。
台州海關人堅持把好國門、忠誠履職。登臨、巡查、掏箱,口岸監管的鏈條環環相扣;燻蒸、消毒、監測,保障國門安全的信念堅決有力;蹲點、跟蹤、追捕,打擊走私的利劍隨時出鞘。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台州海關人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海門港大麥嶼港健跳港,登臨檢疫、取樣化驗、醫學排查,築起台州口岸最強防線。温州機場、蕭山機場、舟山口岸,台州海關馳援一線的身影隨處可見。
台州海關人堅持開門建關、改革創新頭門港龍門港、健跳港,港港聯動,台州口岸實現全面開放;大麥嶼——基隆航線成為長三角一條定期對台海上通道。跨境電商綜試區、市場採購實單運行,綜保區項目蓄勢待啓,23項自貿區經驗複製推廣,外貿新業態助力台州製造再續新輝煌。着力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助力全國首張“十一證合一”落地台州,進出口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台州經驗”成為全國樣本。
台州海關人堅持擔當奉獻,共創文明。走進田間地頭、深入工廠車間,幫扶楊梅柑橘西藍花、小海鮮等特色農產品漂洋過海。結對幫扶重點村,走訪慰問困難户,從三門到天台,鄉間小路記錄下台關人扶貧的堅實腳步。“趣味課堂”進校園,打造文化助學新高地,“曙光號角”入企業,傳播政策宣講最強音,曙光志願者們戰高温、鬥酷暑,開展文明創建。“台關大講堂”,打造台關人自己的交流平台;“曙光讀書會”,碰撞思想擦出智慧的火花;文化興趣小組,培養愛好、陶冶藝術情操。
如今的大陳島已不復昔日的滄桑,但大陳島墾荒精神源遠流長。過去的艱苦歲月彷彿還歷歷在目,今天的我們已是新一代墾荒人。創業維艱,奮鬥以成,走好新時代的墾荒路,海關事業也將如同熠熠生輝的明珠般,閃耀東海。 [1] 

大陳島榮譽

大陳島入圍中國海洋寶島榜單

大陳島景區景點

大陳島甲午巖

大陳島
大陳島(2張)
位下大陳島東海岸,系兩片巨大的幹出礁,造型雄奇,向稱“東海第一大盆景”。該處巖壁如削,岩層垂直節理髮育,有若神斧劈就。
遊人穿過一片幽幽的黑松林,豁然見巍巍巨礁拔海屹立,腳下卻是數十米深淵,淵底海水迴盪,小島啾啾,極目則海天一色。整個景區環境靜謐,氣勢磅薄,視野和視覺色彩效果均好,為大陳風光絕佳之處。
甲午巖海岸原為國民黨駐軍的炮兵陣地,沿岸戰壕縱橫,現遺蹟猶存。1954年5月8日,蔣介石曾率屬僚從台灣至此巡視,觀景處建有“中正亭”,已毀,今已修復,改題為“美齡亭”。從觀景處拾級而下,即置身於有如洪荒世界的強海蝕地貌帶,禿巖淨石,遊客可觀海撿貝,可仰卧休閒。

大陳島浪通門

沿下大陳島環島公路東行即達浪通門。隔海百餘米為屏風山,1975年曾填築防波堤,將屏風山與本島連接,1997年壩體毀於11號強颱風,現殘存壩基。 浪通門景如其名,滾滾長浪與如屏突兀的屏風山,構成一幅大筆揮就的山海圖,舊稱“屏山燈影”。
除觀景外,可參觀西側港灣的海洋養殖基地,涉水登屏風山。山頂有國民黨軍隊修建的碉堡羣及地牢,構築至今尚稱完整,為椒江區歷史遺存保護點。

大陳島墾荒紀念碑

墾荒紀念碑巍巍挺立於下大陳島黃夫礁山崗,向遊人講述一位中國最高領導人和大陳島的故事。1956年1月,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向温州青年發出“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號召,數天內報名者即達2000人。1月31日,首批227名 14至22歲的隊員攜“大陳島温州青年志願墾荒隊”旗幟,在團中央、團省委代表護送下,登上大陳島。此舉一度成為全國青年的先進榜樣,《青年報》為此刊載頭版通欄標題新聞和照片。1958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墾荒隊“先進集體”稱號,並多次受到胡耀邦的關懷。1960年7月,墾荒隊宣告完成任務,有部分隊員繼續志願留在島上。荏苒30年,時已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仍然惦念大陳,特於1985年12月29日登島看望老墾荒隊員。紀念碑高18米,上鐫“大陳島墾荒紀念碑”8字,由張愛萍將軍題詞,2000年2月落成,由墾荒隊員、當地政府和團省委等捐建。大陳島還建有胡耀邦銅像,於2013年1月6日揭幕。

大陳島青少年宮

青少年宮是大陳島最好的建築,1985年經胡耀邦總書記批准建成,佔地1050平方米。內闢有島史陳列室,供遊人參觀。

大陳島漁鎮漁村

大陳島 大陳島
下大陳島大沙頭港灣為歷代島民聚居之地,主要街道有港邊路、海新路兩條,建築自港區沿緩坡向山崗伸延,民居鱗次櫛比,新舊錯落。島上漁村大多依山傍海,散佈于山岙和海灣,常以數十户為一自然村落,舊皆壘石為居,村民多賴海洋捕撈為業,亦就近墾種。較可觀的漁村有下大陳島的大小浦、浪通門和下咀頭,上大陳島莊周廟、大岙裏等處。

大陳島戰爭遺存

大陳島青少年宮 大陳島青少年宮
國民黨曾悉心經營大陳防務,在島上屯駐兵員萬餘,修建了大量戰壕和碉堡,是當時國民黨軍隊集結於沿海島嶼的最北的據點。碉堡、坑道等至今大部猶存,是浙江沿海保存舊軍事設施最多且最完整的島嶼,作為我國現代史重大事件發生地的實物遺存,具有特殊的歷史游覽價值。主要遺存(均在下大陳島)有:
1、象頭岙水上碉堡羣,共10餘座,構築於港灣潮淹線,堡體隱蔽且十分堅固。
2、大岙裏遺址,原中國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江浙遊擊司令部和西方企業公司等均設在該處。山腰有胡宗南居所,胡曾化名“秦東昌”,一度坐鎮大陳指揮。以上遺存均位上大陳島。
3、屏風山碉堡羣和地牢。
4、五虎山、甲午巖等碉堡、坑道和隱蔽工事。

大陳島高梨頭

是上大陳島伸入大陳水道的一處島岬,景區由一系列強海蝕地貌組成,為海上游艇觀光的最佳地段。近岸多峻礁巨石,巖體有卧有立,有尖削如筆峯孤突,有大塊如黑獸浮海,礁岩海岸間不時露出洞穴,其被海浪洞穿處,於幽幽深邃之中又別顯洞天一塊。島岬北側稱“烏砂頭”,有一條長約300米的黑礫灘,礫大如拳,烏圓可愛,漲潮時可聞“嗚嗚”灘音,高潮時適淹。礫灘背景為一孤狀的陡峭海蝕崖,崖壁分天然二色,棕黃色的岩層迭壓於黑色岩層之上,富有自然的大山水畫意

大陳島帽後沙礫灘

大陳島 大陳島
位上大陳島北端一天然長堤兩側,西灘長約300米,東灘200米。礫石大如雞卵,小如彈丸,以灰白、灰黃為主,間有紅、棕、黑等色。該處環境幽靜、灘平坡緩、海碧山青,是遊人垂釣、海浴的好去所,沿灘撿石亦饒有趣味。登坡北望,碧波萬頃中可影約見一江山島。

大陳島胡耀邦銅像

2013年01月06日,浙江台州,胡耀邦銅像在大陳島揭幕。大陳島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台州灣東南,1956年1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向温州青年發出了“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的號召。同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隊員登上大陳島開始了墾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批467名墾荒隊員上島。1985年12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登上大陳島看望了老墾荒隊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