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江山島戰役

鎖定
一江山島戰役是1955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國民黨軍據守浙江省東部一江山島進行的進攻作戰。
這次戰役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統一指揮,是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的協同作戰。1955年1月18日早上8時至1月19日凌晨2時 [1]  ,經過不到一天的戰鬥,解放軍佔領該島,一江山島指揮官王生明擊斃,副指揮官王輔弼被俘。 [2] 
名    稱
一江山島戰役
發生時間
1955年1月18日-19日
地    點
一江山島(位於浙江台州灣)
參戰方
解放軍,國民黨軍隊
結    果
解放軍獲勝
傷亡情況
解放軍 死亡393人 [3] 
國民黨軍隊 死亡被俘1086人 [3] 
主要指揮官
張愛萍
王生明

一江山島戰役戰爭背景

一江山島戰役國軍防禦

中國大陸解放後,國民黨軍殘餘部隊退據東南沿海部分島嶼。台灣國民黨當局企圖利用這些島嶼作為護衞台灣的屏障,反攻大陸的跳板,襲擾大陸的基地。
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所據守的島嶼,經過幾年經營,已構成防禦體系,其防務由“大陳防衞區司令部”組織實施,劉廉一任總指揮。守軍主要是美械裝備的第46師和6個突擊大隊,還有10餘艘海軍艦艇經常在此海域遊弋,總兵力達2萬餘人。
一江山島由南一江、北一江兩島組成,面積為1.7平方公里。據守一江山島的為“一江山地區司令部”,下轄突擊第4大隊、第2大隊第4中隊和1個炮兵中隊共1100餘人。
守軍以島上幾個高地為核心,設置3道陣地和4層火力網,構築明碉、暗堡154個,平均每百米正面配2門火炮和2挺機槍,前沿各突出部和陣地前密佈鐵絲網和地雷,形成堅固的環形防禦。 [4-5] 

一江山島戰役作戰準備

張愛萍將軍 張愛萍將軍
1954年5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攻佔了東磯列島、頭門山、田岙、雀兒岙等島。此後,華東軍區鑑於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島嶼的指揮中心和防禦核心是大陳島,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門户和前哨據點,如攻佔一江山島,必能擊中要害,沉重打擊和震撼大陳島守軍,因此決定先攻佔一江山島,再取大陳島,然後相繼攻取其他島嶼。
7月11日,中央軍委批准了華東軍區的作戰方案,並指示以海、空軍轟炸大陳島,以陸軍攻佔一江山島,解放浙東沿海全部島嶼。7月下旬,華東軍區確定參戰部隊為陸軍第20軍第60師1個團又1個營、地面炮兵1個多團、高射炮兵1個多團、火箭炮兵2個營,海軍艦艇137艘,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共12個大隊184架飛機。8月,華東軍區浙東前線指揮部成立,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前指下設空軍指揮所、海軍指揮所、登陸指揮所,還成立了三軍聯合後方勤務部和政治工作組。 [6] 
領導機構組成後,即組織各參戰部隊加緊進行各項作戰準備工作,包括動員教育,偵察敵情,擬製三軍協同登陸作戰計劃,進行軍種分訓和三軍合練,擴建機場,搶修艦艇,調集物資器材,組織通信、氣象、測量等各項保障。地方黨政機關大力支前,浙江省動員3.3萬餘名支前人員、徵集5900副擔架和一批海上救護船,上海市動員110名海員、搶修77艘艦艇。在作戰準備過程中,浙東前指還特別重視隱蔽作戰企圖,如對大陳、一江山、披山、漁山等島進行不規律的轟炸和炮擊,以一部兵力對披山方向實施戰術佯動等。 [6] 

一江山島戰役戰爭起因

一江山島戰役戰爭前奏

1951年2月,張愛萍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軍區司令員兼任第七兵團司令員,開始籌謀解放浙江沿海島嶼問題。
同年9月18日,胡宗南化名秦東昌前往大陳任總指揮,將原有的雜牌軍納入6個突擊大隊和一個海上游擊縱隊,並從台灣先後增調4個戰鬥團,總兵力達1.2萬人。
1952年4月29日,軍委作戰部部長張震受華東軍區委託,在給毛澤東主席和軍委的報告中提出:以21軍2個師和海空軍參戰,先打大陳,後取一江山島。
同年6月,陳毅將該方案報毛主席,主席批示:“朝鮮停戰前,不要進行,停戰以後再説。”
7月,陳毅將張愛萍找到上海,授意他主持研究解放閩浙沿海島嶼的問題。鑑於當時情況,張愛萍曾考慮過由北向南的計劃。
10月,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當選第34任美國總統,任命約翰·福斯特·杜勒斯為國務卿,美國反共反華傾向日益嚴重。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指示美國駐太平洋部隊總司令阿瑟·威廉·雷德福,可以在台灣駐紮巡邏機和偵察機,並做好必要時進駐戰鬥機的準備,甚至可以同蔣介石集團協調防守台、澎的計劃,雙方軍隊共同進行作戰演習,並商定遇到緊急情況時由美國統一指揮。 [7] 

一江山島戰役美國介入

1953年1月,張愛萍帶領一個在朝鮮打過坑道戰的工程技術勘查小組,到福建進行現場考察後,將作戰計劃改為由南向北,認為應先奪取大、小金門,以不戰或小戰一舉解放閩、浙沿海島嶼。由於在朝鮮戰場上,美國有所退讓,首次提出停戰建議。中央軍委同意由南向北的作戰方案。
同年4月2日,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任命蘭金為駐台“大使”。這是美國自蔣介石逃台以來首次向“中華民國”派出“大使”,向全世界表明美國承認“中華民國”、支持“中華民國政府”。
7月27日,朝鮮停戰。解放東南沿海島嶼及台灣問題再度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議題。
8月,羊嶼、積穀山島登陸的成功,使解放軍在上下大陳島的背後建立了前進基地,並對守敵產生巨大威脅。由於遭到一系列重大打擊,胡宗南提出辭職,劉廉一接任。“大陳遊擊指揮所”改為“大陳防衞區司令部”。
同月,美國和台灣海空軍在台灣海峽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公開向中共示威和挑釁。
1954年初,美台醖釀美蔣共同防禦條約,意圖將協防範圍擴大至浙、閩沿海。
同年3月18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首次作戰,與多己一倍之敵激戰2分鐘,擊落敵機2架。當天,政府組織5000多艘漁船出海捕魚,海上千帆競發,漁民們見證了人民解放軍擊落敵機的壯麗場景。
4月,日內瓦會議期間,“中華民國”多次就此事對華盛頓方面做了大量遊説工作,並對美做出重大讓步,承諾台灣在採取任何重大軍事行動前,必須先徵得美方同意。
5月16日,東磯列島作戰成功,解放軍佔領頭門山、高島等島嶼。劉廉一虛報解放軍一個團為一個師。解放軍以登陸戰、海戰、空戰相結合之手段,打退了敵人的襲擾,攻佔了東磯列島,使大陳、一江山、漁山之敵完全暴露在打擊之下,為爾後全部解放浙江沿海島嶼創造了條件,揭開了大陳列島戰役的序幕。
7月,高島雷達觀通站開通,裝備SO-8型對海警戒雷達。頭門山配置130毫米海岸炮連,用於打擊大陳、一江山地區敵艦。
7月20日,毛澤東居仁堂指示:“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敵佔島嶼,估計美帝不會有大的干涉。你們就準備吧。”
8月2日,彭德懷召開解放閩浙島嶼作戰會議,張愛萍彙報解放大陳列島戰役計劃:先取一江山島,後攻大陳。會上有人提出解放台灣問題,彭總説,解放台灣是個長久任務,要做長期準備,要有卧薪嚐膽的精神……隨後軍委指示:華東軍區應以海空軍打擊大陳島,以陸軍攻佔一江山島,以打擊美國和台灣當局的協防陰謀,查明美軍可能採取的行動,為解放浙東沿海島嶼創造條件。
8月31日,浙東前線指揮部(“前指”)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
9月,前指成立情報彙集所。高島建立臨時快艇基地,31魚雷快艇大隊進駐。
11月1日,解放軍海空軍航空兵混合機羣41架飛機在華東軍區空軍浙東前線指揮所司令員聶鳳智,參謀長紀亭榭(時任海軍航空兵副參謀長)的直接指揮下,對大陳、一江山島重要軍事目標和錨泊敵艦進行猛烈轟炸,共出動112架次,投彈1154枚,予敵重創。這是我軍首次大編隊轟炸敵島,也結束了敵空軍長期任意轟炸我軍的時代。
11月3日,駐頭門山島解放軍海岸炮兵連4門130毫米海岸炮對國民黨海軍2艘掃雷艦進行炮擊,擊傷“永春”號掃雷艦,海岸炮兵還協同陸軍炮兵對一江山島國民黨守軍進行2次炮擊。
11月14日,蔣軍太平號護衞艦被解放軍海軍擊沉。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次擊沉這麼大的敵艦。高島雷達站在此役中作用突出,敵艦剛從大陳島露頭就被雷達發現。解放軍魚雷艇趕往預定位置,從發現敵艦,到接敵過程,“太平”號始終未能察覺;被擊中後,仍在向空中射擊。
12月2日,美國政府和台灣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為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這一侵略性、非法性條約的嚴正立場,華東軍區浙東前指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示,在條約出籠前後(1954年11月1日~1955年1月10日),按照一江山島登陸作戰第1階段汁劃,從空中、海上對戰場實行了封鎖。海、空軍出動飛機226架次,海軍魚雷艇擊沉敵護衞艦“太平”號、坦克登陸艦“中權”號、炮艦“洞庭”號,擊傷艦艇7艘,擊落擊傷飛機19架。削弱了國民黨守軍的防禦能力,迫使其艦艇白天不敢在大陳錨地停泊,飛機不敢飛抵大陳上空,人民解放軍掌握了戰場的制海權、制空權。
12月3日,美台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但大陳列島不在協防範圍之內。
12月11日,解放軍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後方勤務部成立。
12月18日至20日,我空軍、海軍各一個航空師對漁山、披山列島上敵炮陣地,艦艇泊位進行轟炸。
整個戰役準備階段(從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0日),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先後對大陳島及其附近島嶼轟炸7次,投彈80餘噸(計1600餘枚),炸沉坦克登陸艦“中權”號,炸傷掃雷艦“永春”號,護衞艦“太和”號,修理艦“衡山”號,海軍擊沉敵護衞艦“太平”號,炮艦“洞庭”號,總噸位達到12660噸。

一江山島戰役戰役過程

發起戰役
解放一江山島的先頭部隊搶佔島岸 解放一江山島的先頭部隊搶佔島岸
1955年1月18日8時,在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的統一指揮下,我軍集中了約1萬人的陸、海、空兵力發起一江山島戰役。這次戰役是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的協同作戰。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在白天發起的三軍登陸作戰。 [8-9] 
登陸部隊向一江山島制高點203高地衝擊 登陸部隊向一江山島制高點203高地衝擊
人民解放軍空軍首先出擊,以4個轟炸機大隊、3個強擊機大隊對一江山島和大陳島實施第一輪轟炸。9時整,解放軍開始火炮試射。之後,200多門火炮和火箭炮以7次間隙射擊和5次急襲射擊,向一江山島傾瀉了12000多發炮彈。12時15分,搭載着我登陸部隊5000多人的70餘艘登陸艇,在40餘艘作戰艦艇、51架戰機的掩護下,開向一江山島。13時30分,解放軍又對一江山島實施第二輪轟炸。同時,軍艦也逼近到離岸3500米處,直接轟擊島上的陣地和碉堡。13時55分,大陳島守敵炮兵向我登陸部隊開火,但旋即遭到我白巖山海岸炮的還擊。5分鐘後,大陳島守敵停止炮擊。 [8] 

一江山島戰役戰役結果

全殲守軍
1955年1月18日14時20分,人民解放軍進攻部隊在一江山島登陸。在海、空軍火力的掩護下,僅35分鐘就搶佔了一江山島主峯,爾後迅速向縱深進攻。至17時30分,島上守敵大部被殲,指揮官王生明被擊斃,副指揮官王輔弼被俘,戰鬥結束。 [8] 
此次戰役於1月18日上午8時發起,歷時10個小時,共斃俘國民黨軍1086人,擊沉軍艦3艘、擊傷4艘。人民解放軍陣亡393人。至1月19日2時,全部肅清國民黨軍殘部。 [1]  [10] 

一江山島戰役戰爭後續

1月19日上午11點,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轟炸大陳島。同日,美國第七艦隊派出數十艘軍艦駛抵浙東沿海大陳島一側,並企圖藉手聯合國干涉中國內政。1月24日,周恩來總理發表聲明:中國的主權和內政,決不允許他人干涉。1月30日,浙東前線指揮部下達了準備進攻大陳的命令。 [10] 
金剛計劃
一江山島解放後,大陳島已完全暴露在我人民解放軍的攻擊範圍之內。蔣介石決定接受美國的建議,從大陳島等島嶼撤軍,制訂了“金剛計劃”,1月30日下午2時,蔣經國飛抵大陳島,開始執行撤退大陳的“金剛計劃”。 [11] 
2月5日,美國國務院宣佈,美國政府已下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和其他美國部隊“協助”國軍部隊從大陳撤退。 [11] 
2月7日,美國第七艦隊出動132艘艦艇,5000餘架飛機,4.8萬名海空人員,到達大陳海域準備協助國軍撤離。當天美軍飛機還出動6批28架次,先後侵入一江山、頭門山等島嶼上空,進行軍事挑釁。解放軍按照軍委“要嚴格掌握對美帝國主義的政策,既不主動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衞原則”,本着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進行了還擊,美機逃離。 [12] 
2月8日,蔣介石發表關於大陳撤退的聲明。 [13] 
2月8日至12日,在美國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駐守在大陳的國民黨軍隊撤逃台灣,並將島上居民,連同牛羊等財物搶掠一空,所有設施、建築、民房全部炸燬。
2月13日,人民解放軍不戰而得大陳。至此,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10-11] 

一江山島戰役歷史影響

一江山島戰役,是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首次聯合登陸作戰。解放一江山島,改變了台灣海峽的鬥爭形勢,初步取得了聯台兵種協同作戰的經驗。從一江山島戰役起,解放軍開始擊破國府殘部在浙東沿海島嶼的防禦體系,是中共第一次成功實施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意義深遠。
解放一江山島,有力打擊了美蔣簽訂的共同“協防”條約,迫使2萬多國民黨軍自動從浙江沿海島嶼撤離,使蔣介石失去一個賴以進行海盜活動和部署進攻大陸的跳板,改變了台灣海峽的鬥爭形勢。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