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居仁堂

鎖定
居仁堂,原址位於西苑中海西岸,是一座兩層的西式建築,是中南海裏舊建築中最龐大的一棟樓。這是整個樓體和外部的輔助裝飾與其周圍建築羣落有着明顯風格差異的建築。也許正是由於其外表的卓爾不羣,內部陳設歐化的雍容,在中南海許多孩子們的評判中,它是一座最華貴而漂亮的建築。然而,若不是因一段民族屈辱的歷史,這棟建築就根本不會出現在中南海。
中文名
居仁堂
地理位置
西苑中海西岸
佔地面積
五間正殿共面闊近7丈,進深6丈餘
開放時間
全天

目錄

居仁堂歷史沿革

(李鴻章和列強代表談判《辛丑條約》時,列強要求懲辦禍首,意指下令宣戰的慈禧。清朝不惜承諾苛刻條件,換取列強不再追究慈禧。李鴻章轉達洋人建議説,不如在儀鸞殿廢墟上建造一座洋樓,作為外交會見場所,也好讓洋人看看慈禧並非仇外禍首,獲得慈禧同意。但是慈禧不願在皇家禁苑裏模仿外國建造洋式樓房,覺得有失體統,寧願模仿圓明園西洋樓,其實效果都是一樣。1904年,海晏堂建成。慈禧在中南海海晏堂舉辦過5次外交活動,接見過外國公使的夫人。同年十月二十六日,海晏堂北面落成新儀鸞殿(即現在的懷仁堂),這一年正逢慈禧70大壽,清宮珍藏的《重建儀鸞殿設計全圖》見證了這段歷史。)
然而,海晏堂並沒給衰落的晚清帶來四海晏安的景氣,春秋七異,清王朝便在辛亥槍聲中壽終正寢。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當權後把海晏堂作為自己辦公會客的場所,更名居仁堂。
居仁堂 居仁堂
1915年12月13日,想嚐嚐黃袍加身滋味的袁世凱,在居仁堂建起他的洪憲王朝。特製的龍案上,擺着“疊羽沖天冠”,他身着元帥服,在居仁堂接受文官武將的朝賀。但這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王朝,更是命短。
馮國璋執政時,把居仁堂改做家屬住宅,堂門改名為寶光門。居仁堂後有福昌殿、延壽齋、福壽軒、延慶樓、福祿居等華麗建築。曹錕時在延慶樓辦公,福祿居會客。居仁堂、延壽齋、福壽軒等處,成了他妻妾們的住房。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1924年11月2日曹錕辭職,被馮玉祥軟禁在延慶樓。
抗戰勝利後,作為國民黨政府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帶着他的接收班子在居仁堂辦公。據當時中央辦公廳行政處的辦公室主任田疇回憶,他們剛進海時,到居仁堂樓裏看過,許多房間門口還掛着諸如“作戰室”、“情報室”之類的牌子。
居仁堂 居仁堂
解放後進駐中南海的中央軍委,將辦公地點選在了後牆傍着中海的居仁堂。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都在這裏辦公,並在這裏召開一些重要的軍事會議,直至1964年居仁堂作為危房拆除修建中式屋頂的兩層樓房。因為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都在這裏辦公,並在這裏召開一些重要的軍事會議,中南海的孩子們,便常常可以在居仁堂的前前後後,看到那些從紅軍時期到解放戰爭各個期間的赫赫戰將們。
中央軍委搬進中南海後,作為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就在這裏主持日常的工作。他的辦公室在居仁堂的東面,中間是會議室,西面是掛滿了軍用地圖的作戰室。據説他在此主持工作期間,每天都在早晨8時,準點走進辦公室。
楊尚昆曾經在回憶談話裏提到中南海海晏堂(居仁堂),他説:1956年黨的八大以後,居仁堂是中央書記處和“後樓”辦公的地方。居仁堂由前、後兩座兩層樓組成。前樓下面一層中間是一個大廳,大廳東側是我的辦公室,西側是會議室,中央書記處會議就在這裏召開;上面一層分別是幾位書記的辦公室和李頡伯(後來是龔子榮)的辦公室。居仁堂後樓就分配給中辦直屬各組使用。1964年居仁堂作為危房拆除,我、龔子榮,還有翻譯組搬到甲樓辦公,“後樓”其他各組搬到丙樓辦公,但習慣仍稱“後樓”。

居仁堂簡介

本來佇立於此地的,是一組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風格宮殿羣落,是“撤簾歸政”後的慈禧太后常駐蹕的儀鑾殿。這組建築以兩卷殿式的儀鑾殿為中心,前後三進,坐北朝南,正殿前有一座琉璃影壁。
居仁堂 居仁堂
儀鑾殿是正殿,規模最大,共有5間。正中一間是召見大臣的地方,1894年戊戌變法百餘日後,慈禧發動政變,就是把光緒皇帝召到這裏訓斥了一頓,然後軟禁於瀛台的。和此間相鄰的東次間,是慈禧的寢宮。據史書記載:五間正殿共面闊近7丈,進深6丈餘,比紫禁城中的保和殿面積還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清史研究所編纂的《近代京華史蹟》書內《從儀鸞殿到居仁堂》寫道,光緒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下令修繕西苑三海,並且在中海西岸建造儀鸞殿供慈禧居住。將蠶池口教堂遷往西什庫重建也是發生在這一期間。慈禧極為喜愛儀鸞殿,在頤和園建成以後,慈禧夏季常住頤和園,冬季多住儀鸞殿。
然而當義和團運動興起之時,慈禧利用其盲目排外情緒,將運動誘導到其立儲取代光緒皇帝,並向反對廢帝的列強施壓的軌道。列強以保護使館和傳教為名,組成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慈禧挾光緒逃往西安,使中華民族再度受創蒙羞。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將中南海當做駐軍的營地。聯軍統帥瓦德西,把統帥部設在由日軍佔據的儀鑾殿,瓦德西於1900年10月17日至1901年4月17日居住在儀鸞殿。1901年4月17日夜間,儀鸞殿院裏的德軍廚房起火,正殿配殿均被焚燬,瓦德西逃出,後來移居豐澤園頤年堂,但是德軍少將參謀長死於火災。耗資數百萬兩官銀的宮殿,竟遭毀於一旦。
慈禧返京後,接受外國使節建議,在儀鑾殿遺址新建西式洋樓,用於接待、宴請外國女賓,以示和列強修好。於是,廢墟上重興土木,耗資500餘萬兩白銀,建起一座與原儀鑾殿規模相當的建築。
洋樓分南前北後兩個樓體,中間用上下兩層的走廊相連。洋樓的頂部、窗框外,均有歐化的雕花裝飾。窗欞,或鑲以彩色玻璃,或飾以西式花卉。原來儀鑾殿的圍牆,此刻成了洋樓的院牆,只是南面、東面和仿俄館後北面的門,改為洋式花門。光緒三十年(1904)十月竣工,慈禧為之定名“海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