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763年

鎖定
公元763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廣德元年,干支紀年為癸卯兔年。重點事件有:來瑱被賜死、史朝義自縊死,安史之亂終、改元廣德、吐蕃侵入長安,代宗東逃陝州、元載權盛、鑑真卒於日本等。
中文名
763年
朝    代
唐代
干支紀年
癸卯兔年
重點事件
來瑱被賜死

763年中國紀年

763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廣德元年,干支紀年為癸卯兔年。

763年歷史大事

來瑱被賜死
來瑱在襄陽時,程元振有所請託,瑱不從。及瑱入朝為相,元振遂奏瑱與叛軍合謀,致王仲升陷於叛軍之手。廣德元年(七六三)正月,瑱被削去官爵,流播州(今貴州遵義),賜死於路。因此藩鎮對程元振皆切齒痛恨。
叛將田承嗣李懷仙、李抱忠降唐
史朝義唐軍圍於莫州,屢戰皆敗,田承嗣説史朝義親往幽州徵兵以救莫州,朝義既去,承嗣即以城降,送朝義母、妻、子於官軍。時朝義部將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已先降唐,遣其兵馬使李抱忠鎮守范陽。
史朝義自縊死,安史之亂
李抱忠鎮守范陽,朝義至,不得入城。這時唐軍追至,朝義告諭抱忠説大軍尚在莫州,自己親來徵兵救援,並責抱忠不顧君臣之義。抱忠説:“天不助燕,唐室復興,我已歸順唐朝,不能再為反覆!”又説:“田承嗣一定已經降唐,不然官軍不會追擊至此。”朝義聽後大懼,説:“我早晨到現在還未進食,難道不能請我吃一頓飯嗎!”抱忠遂令人設食於城東。於是朝義范陽部屬皆拜辭而去,朝義涕泣而已,獨與胡騎數百食後而去。向東逃奔廣陽(今北京密雲北),廣陽不接受;欲奔奚、契丹,至温泉柵(今河北遷安西南),李懷仙派兵追及之,朝義無路可走,遂自縊於林中,懷仙取其首以獻官軍,僕固懷恩等遂與諸軍還。廣德元年(七六三)正月三十日,傳朝義首至京師,八年安史之亂終於結束。
以安史降將節鎮河北
廣德元年(七六三)閏正月十九日,以史朝義降將薛蒿為相州(今河北安陽)、衞州(今河北汲縣)、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貝州(今河北清河)、磁州(今河北磁縣)六州節度使田承嗣魏州(今河北大名)、博州(今山東聊城)、德州(今山東陵縣),滄州(今河北滄州)、瀛州(今河北河間)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為故地幽州(今北京)、盧龍(今河北盧龍)節度使。當時河北諸州皆已降唐,薛嵩等迎僕固懷恩,拜於馬首,乞求效力,懷恩也恐叛軍平後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據恆、趙、深、定、易五州分帥河北,為已黨援。薛嵩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等就是安史之亂後形成的第一批“河北藩鎮”。
馬燧料僕固懷恩
安史之亂既平,回紇登裏可汗歸國,其所部兵一路抄掠,無所忌憚。鄭陳、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想要遣官屬置頓(安排食宿),但人人畏懼推辭,唯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尉馬燧請行。燧待回紇快到之時,先派人賂其酋帥,約好不要肆行暴掠,帥遂授以令旗説:“如有違者,請你殺之。”燧人為取死刑犯者為侍從,小有違令,立刻殺之。回紇兵相顧失色,過其境者皆拱手遵約束。抱玉以為奇,燧因對抱玉説:“我與回紇交談,得其實情。僕固懷恩恃功驕橫,其子瑒好勇而輕率,今內樹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薛嵩四帥,外結交回紇,一定有併吞河東、澤潞之意,應該嚴加戒備。”抱玉以為然。
梁崇義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梁崇義以羽林射生從來瑱鎮襄陽,累遷右兵馬使。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鈎,沉毅寡言,深得士心。來瑱入朝後,命諸將分戍諸州,瑱死,崇義從鄧州帥戍兵歸,眾皆推崇義為帥。崇義遂殺左兵司使李昭等,並以其狀奏聞朝廷,代宗不能討,廣德元年(七六三)三月一日,竟以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崇義上奏改葬來瑱,併為其立祠,自己不居瑱廳事及正堂。
改元廣德
寶應二年(七六三)七月一日,羣臣上代宗尊號為“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十一日赦天下,改元廣德。
楊綰賈至等請廢進士、明經,而代以貢舉,未行
廣德元年(七六三)六月一日,禮部侍郎楊綰上疏説:古代選官以行實取之,而近世崇尚文辭。隋煬帝始設進士科,試策文,本朝加試雜文,明經加試帖經,又舉人皆令投牒自薦,相習成俗,如此欲返淳樸,崇廉讓,怎麼能行!請令縣令察舉孝廉,薦之於州;刺史考試,升之於省。朝廷選儒學之士,問經義二十條,對時務策三道,上第者即授官,中第者得出者,下第者罷歸。乞自今明經、進士與道舉並停。代宗遂命諸司通議,給事中李棲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所論都與綰同。賈至更建議廣置學校,在家鄉者由鄉里選舉,在流寓者由學校推薦。代宗敕禮部具條目以聞奏。七月,楊綰上貢舉條目,置秀才科,問經義二十條,對策五道;國子監舉人,如鄉貢之法。但多數人認為明經、進士科實行已久,不可遽改,故此事卒不行。
廣德元年(七六三)六月十八日,以魏博防禦使田承嗣節度使。承嗣把所管內户口,壯者都籍為兵,老弱者耕田,幾年間有兵十萬。又選其勇健者萬人作為自己的衞隊,被稱為“牙兵”。魏以此而雄踞河北。
吐蕃盡陷河西隴右
唐初以來,開拓邊境,地連西域,開元年間,相繼設置了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節度使以統之。每年發山東丁壯為戍卒,繒帛為軍資,開墾屯田,供濟糧粟,設立監牧,畜養牛馬,軍城戍邏,萬里相望。安史之亂爆發後,邊地精鋭之兵都被徵發入援,被稱為行營,所留兵單弱,吐蕃乘機蠶食,數年間,西北蘭州(今甘肅蘭州)、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河州(今甘肅東鄉)、鄯州(今青海樂都)、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今甘肅岷縣)、秦州(今甘肅秦安)、成州(今甘肅西和)、渭州(今甘肅隴西)等數十州相繼淪沒,吐蕃盡佔河西、隴右之地。從鳳翔(今陝西鳳翔)以西,邠州(今陝西彬縣)以北,皆為吐蕃所佔領。
僕固懷恩拒入朝
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以回紇可汗是懷恩女婿,恐其合謀襲擊軍府,故每逢懷恩與回紇往還太原,雲京皆閉城不出來相見。懷恩大怒,上表其狀,朝廷不理。懷恩遂帥朔方兵數萬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僕固瑒帥兵萬人屯榆次,裨將李光逸屯祁縣、李懷光等屯晉州(今山西臨汾)、張維嶽等屯沁州。宦官駱奉仙至太原,雲京厚結之,説懷恩與回紇連謀,想要反叛。廣德元年(七六三)八月,奉仙至長安,奏懷恩謀反。懷恩也具奏其狀,請朝廷殺雲京、奉仙,代宗兩無所問罪,優詔和解之。懷恩自以為安史之亂以來,英勇力戰,全家為朝廷而死者四十六人,女又嫁回紇,得回紇兵入援,收復兩京,平定河南、河北,功大無比。而反為人誣陷,憤怨滿腔,於是上書自訟,謂“臣罪有六:昔日同羅叛亂,臣為先帝掃清之,一也;臣子僕固玢為同羅所虜,得以逃歸,我斬之以令士卒,二也;臣二女都遠嫁外族,為國和親,蕩平叛亂,三也;臣與子僕固瑒不顧生死,為朝廷效力,四也;河北新附,節度皆握強兵,臣撫綏以安反側,五也;我説諭回紇,使入援討叛,天下既平,送之歸國,六也。臣既負此六罪(按:實系六功),真該萬死”其書又指出:“來瑱受誅,朝廷沒有明示其罪,所以近來召人入朝,但都不至,實是害怕宦官進讒,被陛下誅殺。郭子儀先被猜忌,臣現在又遭詆譭,弓藏鳥盡,信非虛言。”九月二十二日,代宗遣裴遵慶絳州慰諭懷恩,並察其動向。懷恩見遵慶後,抱其足號泣訴冤。遵慶遂令其入朝,懷恩許諾。但其副將範志誠認為不可,並説:“公如果信其美言,入朝就會被殺。”第二天懷恩見遵慶,以懼死為辭,請讓一子入朝,志誠又認為不可。
吐薯侵入長安,代宗東逃陝州
吐蕃屢次入寇,邊將告急,宦官程元振皆不奏聞。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涇州刺史高暉降吐蕃,並引之深入。至邠州(今陝西彬縣),代宗才知吐蕃入寇,遂下詔以雍王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鎮咸陽。子儀留京師閒賦日久,部曲離散,至此召募,才得二十騎而行。至咸陽,吐蕃帥吐谷渾、党項、氐、羌二十餘萬眾,瀰漫數十里,渡渭沿山向東進軍。子儀派判官王延昌入奏,請增兵,程元振阻之,代宗竟不召見。十月四日,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月將帥精兵二千敗吐蕃於周至西。六日,吐蕃入侵周至,月將又帥兵與戰,兵敗被俘。於是吐蕃渡過便橋(今咸陽西),代宗倉促出奔陝州,官吏藏竄,六軍逃散。郭子儀聞之,立刻從咸陽回長安,適逢射生將王獻忠,迫脅豐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遇子儀於開遠門內,子儀責讓珙,以兵護十王送至行在。十月八日,代宗至華州,扈從將士不免凍餒。觀軍容使魚朝恩神策軍從陝郡來迎,代宗遂至營中。十月九日,吐蕃入長安,高暉與吐蕃大將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禮之孫廣武王承宏為帝,並改元,設置百官,以前翰林學士於可封等為相。吐蕃縱兵大掠,焚燒房舍,府庫市裏,長安蕭然一空。宰相苗晉卿病卧在家,吐蕃派人輿入宮中迫脅之,晉卿閉口不言,吐蕃不敢殺。六軍逃散者,所至剽掠,士民避亂,皆逃入山谷中。十月十二日,代宗至陝郡,百官才有至者。
郭子儀集兵復長安
郭子儀帥三十騎兵從御宿川沿山而東,對王延昌説:“六軍將士逃散者大多在商州,今速往收羅,併發武關防兵,北出藍田攻長安,吐蕃一定會逃走。”過藍田,遇元帥都虞侯臧希讓、鳳翔節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子儀與延昌相謀説:如果潰兵逃至商州,官吏必定逃散而人亂。遂派延昌從直路入商州撫諭之。諸將正縱兵暴掠,聽説子儀至,都大喜願聽命。子儀恐怕吐蕃兵追及代宗,遂留軍七盤(今陝西藍田),三日才行。至商州,一路收兵,並武關防兵共四千人,軍勢大振。子儀乃涕泣告諭將士共雪國恥,收復長安,士卒皆感激。代宗賜子儀詔,恐吐蕃東出潼關,召子儀赴行在。子儀上表説:“臣不收復京城,無面目見陛下,臣如出兵藍田,吐蕃必不敢東侵。”代宗許之。鄜坊節度判官段秀實勸節度使白孝德帥兵南行赴難,孝德遂與蒲、陝、商、華等州兵合力進擊。吐蕃既立廣武王承宏,欲掠長安士、女、百工,然後歸國。子儀令士卒白天擊鼓張旗,夜晚則多燃火,為疑兵之計。吐蕃恐懼,長安城中百姓又騙之説:“郭令公從商州帥無數大軍來攻城矣。”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二十一日,吐蕃遂從長安城中撤出。高暉帥百騎東走,至潼關,守將李日越擒而殺之。吐蕃既退,廣武王承宏逃於草野,後代宗赦其罪,放之於華州。十一月三日,郭子儀帥軍至滻水西,領三十餘騎進城,令白孝德與邠寧節度使張藴琦帥兵屯於畿縣,京城遂安。
代宗削程元振官爵,江陵安置
驃騎大將軍、判元帥行軍司馬宦官程元振專擅朝政,驕橫自恣,人畏之甚於李輔國。諸將有大功者,元振皆忌恨而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未及時奏報,致代宗狼狽出逃。代宗詔徵諸道兵,李光弼節度使因忌元振居中要,無至者。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説:吐蕃入寇,輕入京師,劫掠宮殿,焚燒陵寢,而武士無人力戰,此乃將帥叛陛下。陛下疏遠功臣,親近小人,日久天長,以成大禍,而羣臣在廷,無人敢犯顏直諫,此乃公卿叛陛下。陛下出走,百姓掠奪府庫,相互殺戮,此乃三輔之民叛陛下。從十月一日召諸道兵,已四十天,而無兵入關,此乃四方叛陛下。今內外叛離,形勢危急,請速斬程元振,並馳告天下人,然後出內使隸於諸州,以神第軍付大臣統領,削去尊號,下詔引咎,則人民感激,天下皆服。代宗認為元振有保護之功,廣德元年(七六三)十一月二日,削元振官爵,放歸田裏。十二月二十日代宗還長安,元振又衣婦人服,私自入城,希望重用,京兆府擒之奏聞。廣德二年正月四日,代宗敕責元振變服潛行,將圖謀不軌,長流潦州(今四川綦江)。不久,復令於江陵安置。
吐蕃圍鳳翔
吐蕃退出長安,還至鳳翔,節度使孫志直閉城拒守,吐蕃遂圍之數日。鎮西(今新疆庫車)節度使馬璘聞吐蕃入長安,天子出逃,遂親帥精鋭騎兵千餘自河西入援,轉戰至鳳翔,正值吐蕃圍城,璘遂帥兵突入城中,然後背城出戰。璘身先士卒奮戰,俘千餘而後退入城中。次日,吐蕃又逼城請戰,璘即大開城門以待之,吐蕃驚説:“此將軍不怕死,應避免與之交戰。”遂退去,散居原州(今寧夏固原)、會州(今甘肅靖遠)、成州(今甘肅西和西)、渭州(今甘肅隴西)。
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使
代宗認為宦官魚朝恩在陝州有迎扈之功,以其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管禁軍,權寵無比。於是朝恩築城於鄠縣(今陝西户縣)及中渭橋,屯兵以備吐蕃。以宦官駱奉仙為郡縣築城使,遂帥其兵。
元載權盛
廣德元年(七六三)十二月二十八日,以苗晉卿為太保,裴遵慶太子少傅,並罷政事;遵慶既罷相,元載權勢益盛,以賄結內侍董秀,使主書卓英倩密與之往來,代宗意有所屬,載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無不合,於是代宗更寵信之。
吐蕃陷劍南西川諸州
吐蕃陷松州(今四川松潘)、維州(今四川汶川西北)、保州(今四川理縣北)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劍南西川節度使高適無力抵禦,於是劍南西川諸州也陷於吐蕃。
鑑真卒於日本
廣德元年(七六三),揚州大雲寺沙門鑑真卒於日本,年七十七。釋鑑真,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人。自幼出家,遊歷洛陽、長安等地,究心佛教三藏,後歸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法。天寶元年(七四二),應日本留學僧榮睿和普照之邀,決定赴日本宏揚戒律,但五次東渡,均遭官府阻攔或遇颶風未能成功,其後雙目失明,榮睿亦亡。天寶十二年(七五三),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揚州,再次邀請鑑真東渡,於是決定第六次赴日,天平寶勝六年(七五四),與比丘法進、曇靜、尼智首、優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薩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大字秋目浦)登岸。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東大寺,天皇授以“傳燈大法師”位。四月,築壇為天皇、皇后、皇子及僧俗四百餘人授戒。又仿唐建築造唐招提寺,作為授戒傳律的基地。鑑真赴日本時,帶給日本大量佛教經像,還有藥物、藝術品等,對發展日本醫學、雕塑、美術和建築等有一定貢獻。
儲光羲卒
廣德元年(七六三),詩人儲光羲卒。儲光羲,潤州延陵人,開元十四年(七二六)進士及第,官至監察御史。安史叛軍陷長安後,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系下獄,被貶嶺南。他是唐代著名的田園山水詩人,與孟浩然、王維、綦毋潛、祖詠等有唱和。詩多為五古,善於以質樸淡雅的筆調,描寫淳樸恬靜的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以《田家雜興》、《田家即事》等為代表作。有《儲光羲詩集》五卷行世。

763年史料記載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之下廣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春,正月,己卯,追諡吳太后曰章敬皇后
癸未,以國子祭酒劉晏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初,來瑱在襄陽,程元振有所請託,不從;及為相,元振譖瑱言涉不順。王仲升在賊中,以屈服得全,賊平得歸,與元振善,奏瑱與賊合謀,致仲升陷賊。壬寅,瑱坐削官爵,流播州,賜死於路。由是籓鎮皆切齒於元振。
史朝義屢出戰,皆敗,田承嗣説朝義,令親往幽州發兵,還救莫州,承嗣自請留守莫州。朝義從之,選精騎五千自北門犯圍而出。朝義既去,承嗣即以城降,送朝義母、妻、子於官軍。於是僕固瑒、侯希逸、薛兼訓等帥眾三萬追之,及於歸義,與戰,朝義敗走。
時朝義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已因中使駱奉仙請降,遣兵馬使李抱忠將兵三千鎮范陽縣,朝義至范陽,不得入。官軍將至,朝義遣人諭抱忠以大軍留莫州、輕騎來發兵救援之意,因責以君臣之義,抱忠對曰:“天不祚燕,唐室復興。今既歸唐矣,豈可更為反覆,獨不愧三軍邪!大丈夫恥以詭計相圖,願早擇去就以謀自全。且田承嗣必已叛矣,不然,官軍何以得至此!”朝義大懼,曰:“吾朝來未食,獨不能以一餐相餉乎!”抱忠乃令人設食於城東。於是范陽人在朝義麾下者,並拜辭而去,朝義涕泣而已,獨與胡騎數百既食而去。東奔廣陽,廣陽不受;欲北入奚、契丹,至温泉柵,李懷仙兵追及之;朝義窮蹙,縊於林中,懷仙取其首以獻。僕固懷恩與諸軍皆還。
甲辰,朝義首至京師。
閏月,己酉夜,有回紇十五人犯含光門,突入鴻臚寺,門司不敢遏。
癸亥,以史朝義降將薛嵩為相、衞、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故地為幽州盧龍節度使。時河北諸州皆已降,嵩等迎僕固懷恩,拜於馬首,乞行間自效;懷恩亦恐賊平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分帥河北,自為黨援。朝廷亦厭苦兵革,敬冀無事,因而授之。
回紇登裏可汗歸國,其部眾所過抄掠,廩給小不如意,輒殺人,無所忌憚。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欲遣官屬置頓,人人辭憚,趙城尉馬燧獨請行。比回紇將至,燧先遣人賂其渠帥,約毋暴掠,帥遣之旗曰:“有犯令者,君處戮之。”燧取死囚為左右,小有違令,立斬之。回紇相顧失色,涉其境者皆拱手遵約束。抱玉奇之,燧因説抱玉曰:“燧與回紇言,頗得其情。僕固懷恩恃功驕蹇,其子瑒好勇而輕,今內樹四帥,外交回紇,必有窺河東、澤潞之志,宜深備之。”抱玉然之。初,長安人梁崇義以羽林射生從來瑱鎮襄陽,累遷右兵馬使。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鈎,沉毅寡言,得眾心。瑱之入朝也,命諸將分戍諸州;瑱死,戍者皆奔歸襄陽。行軍司馬龐充將兵二千赴河南,至汝州,聞瑱死,引兵還襲襄州;左兵馬使李昭拒之,充奔房州。崇義自鄧州引戍兵歸,與昭及副使薛南陽相讓為長,久之不決,眾皆曰:“兵非梁卿主之不可。”遂推崇義為帥。崇義尋昭及南陽,以其狀聞,上不能討。三月,甲辰,以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崇義奏改葬瑱,為之立祠,不居瑱聽事及正堂。
辛酉,葬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於泰陵;廟號玄宗。庚午,葬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於喬陵;廟號肅宗。
夏,四月,庚辰,李光弼奏擒袁晃,浙東皆平。時晁聚眾近二十萬,轉攻州縣,光弼使部將張伯儀將兵討平之。伯儀,魏州人也。
郭子儀數上言:“吐蕃、党項不可忽,宜早為之備。”辛丑,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使於吐蕃,為虜所留,二年乃得歸。
羣臣三上表請立太子;五月,癸卯,詔許俟秋成議之。
丁卯,制分河北諸州:以幽、莫、媯、檀、平、薊為幽州管;恆、定、趙、深、易為成德軍管;相、貝、邢、洺為相州管;魏、博、德為魏州管;滄、棣、冀、瀛為青淄管;懷、衞、河陽為澤潞管。
六月,癸酉,禮部侍郎華陰楊綰上疏,以為:“古之選士必取行實,近世專尚文辭。自隋煬帝始置進士科,猶試策而已;至高宗時,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進士加雜文,明經加帖,從此積弊,轉而成俗。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長老以此訓子,其明經則誦貼括以求僥倖。又,舉人皆令投牒自應,如此,欲其返淳樸,崇廉讓,何可得也!請令縣令察孝廉,取行著鄉閭、學知經術薦之於州。剌史考試,升之於省。任各佔一經,朝廷擇儒學之士,問經義二十條,對策三道,上第即注官,中第得出身,下第罷歸。又,道舉亦非理國所資,望與明經、進士並停。”上命諸司通議,給事中李棲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並與綰同。至議以為:“今試學者以帖字為精通,考文者以聲病為是非,風流頹弊,誠當釐改。然自東晉以來,人多僑寓,士居鄉土,百無一二;請兼廣學校,保桑梓者鄉里舉焉,在流寓者癢序推焉。”敕禮部具條目以聞。綰又請置五經秀才科。
庚寅,以魏博都防禦使田承嗣為節度使。承嗣舉管內户口,壯者皆籍為兵,惟使老弱耕稼,數年間有眾十萬;又選其驍健者萬人自衞,謂之牙兵。同華節度使李懷讓為程元振所譖,恐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