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辛雲京

鎖定
辛雲京(714~768年),字京曇,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市)人。唐朝時期將領,左驍衞大將軍辛思廉之子。
出身隴西辛氏,將門世家。有勇有謀,剛毅果斷,不畏強權。長年征戰,屢建軍功,授特進、檢校太常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遷開府儀同三司、鎮北兵馬使、代州都督。寶應元年(762年),河東節度使鄧景山遇害後,擔任太原尹,進封金城郡王。執法嚴格,整肅三軍,治理太原。聯合宦官駱奉先激反僕固懷恩,平定叛亂後,遷檢校右僕射、同平章事。
大曆三年(768年),遷左僕射,去世,享年五十五歲,追贈太尉,諡號忠獻。
本    名
辛雲京
京曇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蘭州金城
出生日期
714年
逝世日期
768年
籍    貫
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
職    業
將領
官    職
河東節度使、太原尹
爵    位
金城郡王
追    贈
太尉
諡    號
忠獻

辛雲京人物生平

辛雲京從軍敗敵

辛雲京本是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人,後來移居京兆。辛雲京的家族是河西地區的大族,家族世代擔任將領,辛雲京兄弟數人,都以從軍統兵知名。辛雲京有勇有謀,性情剛毅果斷,而且不畏強權,每次征戰都以擒殺敵人為己任,抓俘虜和殺敵人常是全軍第一,積累功勞擔任特進官、太常卿。
安史之亂時,史思明駐軍在相州,辛雲京率領精兵四千名襲擊滏陽,追擊打敗敵軍,一直打到浪井。辛雲京因戰功居多,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加任代州都督、鎮北兵馬使(一作北京都知兵馬使、代州刺史)。

辛雲京遭人陷害

乾元二年(759年),河東節度使王思禮到河東任職,有人進讒言陷害辛雲京,王思禮十分憤怒,辛雲京懼怕,不知道如何辦才好。辛雲京有一部下名叫張光晟,當初王思禮在潼關戰敗時,他的馬中箭而死,此時擔任騎兵的張光晟便把自己的馬送給王思禮,王思禮問其姓名,張光晟沒有告訴便離開。王思禮暗中記住張光晟的像貌,後來多方尋找,但沒有找到。張光晟見辛雲京無計可施,就對辛雲京説:“我曾經幫助過王將軍,向來不敢提起此事的原因,是認為用此事來取賞是恥辱。你有危急,請讓我去見王將軍,一定能為你解除危難。”辛雲京就高興地讓他前去。張光晟謁見王思禮,還沒有説話,就被王思禮認出來,説:“噫!你難道不是我的救命恩人嗎?為什麼這樣晚才見到你呢!”張光晟就把實情告訴王思禮。王思禮十分高興,握着張光晟的手,涕泣嗚咽地説:“我所以能有功勳,都是因為你救我一命的功勞。我一直在尋找你。”於是引張光晟同牀而坐,相約結為兄弟。張光晟藉機談到辛雲京的冤情。王思禮説:“辛雲京罪過也不小,為了你的情面而饒恕他。”王思禮於是饒恕辛雲京。 [1] 

辛雲京擔任節度

寶應元年(762年)二月初三日,由於河東節度使鄧景山管理軍隊不當,致使軍隊將士發動叛亂,自己遭部下殺害。唐肅宗李亨認為鄧景山安撫和駕馭部下不當,使得他們叛亂,因此不再追究叛亂者,而派遣使者去勸慰、安撫他們。諸將士請求讓辛雲京擔任河東節度使,唐肅宗因辛雲京生性沉着堅毅,於是任命辛雲京為河東節度使,兼任太原尹,並進封金城郡王。辛雲京奏請朝廷讓張光晟擔任代州刺史。 [2]  辛雲京治軍執法嚴格,部下觸犯軍法,即使是一點點過錯也不寬容,獎賞功勞也一樣,因此三軍整肅,將士們都害怕並信賴他。
寶應元年(762年)五月,辛雲京效法郭子儀,推究審問殺害鄧景山的數十人,然後將他們全部殺掉。因此河東諸鎮大都遵奉法令。 [3]  十一月,參與安史之亂的恆陽節度使張忠志以恆、趙、深、定、易五州投降於辛雲京。 [4] 

辛雲京治理太原

當時回紇仗着已有的功勞,每次到唐朝境內來,所到之處都大肆搶劫。劫掠到太原時,辛雲京用對異族的方法對待他們,回紇害怕不敢亂動。數年之間,太原治理得很好,沒有戰亂的憂慮。廣德二年(764年),升任檢校右僕射、同平章事。

辛雲京去世贈賜

大曆三年(768年),辛雲京擔任檢校尚書左僕射。同年八月二十九日,辛雲京去世,享年五十五歲。 [5]  唐代宗李豫追悼辛雲京時流下眼淚,下詔贈官太尉,停朝三日,諡號忠獻。後來,郭子儀元載拜見唐代宗時,談到辛雲京,唐代宗必定流眼淚。十一月,辛雲京遺體下葬,唐代宗派宦官弔唁祭祀,當時將領、宰相參加祭祀的有七十多個帳幕,喪車經過一個時辰才能上路。唐德宗李適時,排列至德年間以後的將領和宰相,辛雲京排在第二位。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七十二》《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至二百二十四 有記載。

辛雲京主要成就

安史之亂中,辛雲京屢立戰功,曾率領精兵四千名奇襲滏陽打敗敵軍。後來,辛雲京擔任河東節度使,妥當處理鄧景山被殺一案,壓服回鶻人使之不敢妄動。

辛雲京人物評價

劉昫等《舊唐書》:有膽略,志氣剛決,不畏強禦,每在戎行,以擒生斬馘為務 [6]  ;質性沉毅,部下有犯令者,不貸絲毫,其賞功效亦如之,故三軍整肅。 [6]  ;賞善懲惡,靜亂安邊,功著軍中,寵加身後,不亦美歟! [6] 
歐陽修新唐書》:有膽決,以禽生斬馘常冠軍。 [7]  ;性沉毅。 [7]  治謹於法,下有犯,雖絲毫比不肯貸,及賞功亦如之,故軍中畏而信。 [7] 

辛雲京親屬成員

辛雲京先輩

曾祖:辛養,左衞中郎將。
祖父:辛懷節,贈光祿卿
父親:辛言,字思廉,左驍衞大將軍、都水使者、單于副大都護,贈潞州都督。

辛雲京兄弟

辛京杲,湖南觀察使、工部尚書、晉昌郡王。 [7] 
辛京旻,太原三城防禦使。 [7] 
辛雲晁
辛京昇

辛雲京夫人

隴西李氏,隴西郡君,沙州長史李儒圭長女。

辛雲京子孫

兒子:辛晦,壽州刺史。 [8]  辛㫰
女兒:辛氏,嫁給靜戎郡王陳利貞
孫子:辛讜,嶺南節度使。 [9]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初,潼關之敗,思禮馬中矢而斃,有騎卒盩厔張光晟下馬授之,問其姓名,不告而去。思禮陰識其狀貌,求之不獲。及至河東,或譖代州刺史河西辛雲京,思禮怒之,雲京懼,不知所出。光晟時在雲京麾下,曰:“光晟嘗有德於王公,從來不敢言者,恥以此取賞耳。今使君有急,光晟請往見王公,必為使君解之。”雲京喜,即遣之。光晟謁思禮,未及言,思禮識之,曰:“噫!子非吾故人乎?何相見之晚邪!”光晟以實告,思禮大喜,執其手,流涕曰:“吾之有今日,皆子力也,吾求子久矣。”引與同榻坐,約為兄弟。光晟因從容言云京之冤。思禮曰:“雲京過亦不細,今日特為故人舍之。”
  • 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景山至,則鈎校所出入,將士輩多有隱沒,皆懼。有裨將抵罪當死,諸將請之,不許;其弟請代兄死,亦不許;請入一馬以贖死,乃許之。諸將怒曰:“我輩曾不及一馬乎!”遂作亂,癸丑,殺景山。上以景山撫御失所以致亂,不復推究亂者,遣使慰諭以安之。諸將請以都知兵馬使、代州刺史辛雲京為節度使。己未,以雲京為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雲京奏張光晟為代州刺史。
  • 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初,李國貞治軍嚴,朔方將士不樂,皆思郭子儀,故王元振因之作亂。子儀至軍,元振自以為功,子儀曰:“汝臨賊境,輒害主將,若賊乘其釁,無絳州矣。吾為宰相,豈受一卒之私邪!”五月,庚辰,收元振及其同謀四十人,皆殺之。辛雲京聞之,亦推按鄧景山者數十人,誅之。由是河東諸鎮率皆奉法。
  •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於是鄴郡節度使薛嵩以相、衞、洺、邢四州降於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恆陽節度使張忠志以恆、趙、深、定、易五州降於河東節度使辛雲京。
  • 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庚午,河東節度使、同平章事辛雲京薨,以王縉領河東節度使,餘如故。
  • 6.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28]
  • 7.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七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28]
  • 8.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28]
  • 9.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三·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