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承嗣

鎖定
田承嗣(705—779年),平州盧龍(今河北省盧龍縣)人,唐朝中期將領、軍閥、藩鎮,安東副都護田守義之子。
田承嗣出身雁門田氏,世為盧龍軍裨校。驍勇善戰,跟隨平盧節度使安祿山部將,屢立軍功,遷左武衞將軍,率軍攻陷洛陽。安史之亂平定後,歸降朝廷,拜魏博節度使。而後田承嗣割據一方,不聽朝令,魏博鎮儼若獨立王國。唐代宗實行“姑息之政”,用心籠絡,下嫁永樂公主,授予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封雁門郡王,使得田承嗣在得勢後更加驕縱。大曆十年(775年),田承嗣帶兵佔據相衞四州,遭到朝廷八鎮兵馬攻擊,屢戰屢敗,上表請罪。大曆十一年(776年),田承嗣率軍援助汴州節度使李靈曜叛亂,兵敗再次上表請罪。此後田承嗣佔據魏博鎮相衞等七州,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遣,使得藩鎮割據日益嚴重。
大曆十四年(779年),田承嗣去世,時年七十五歲,追贈太保,傳位於侄子田悦,開啓藩鎮世襲的先例。
中文名
田承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705年
逝世日期
779年3月4日
職    業
軍閥
主要成就
擔任節度使、割據魏博
出生地
平州盧龍
官    職
魏博節度使、同平章事
爵    位
雁門郡王
追    贈
太保

田承嗣人物生平

田承嗣追隨安史

田承嗣家族世代為盧龍軍裨校,父祖以豪俠聞名遼碣。田承嗣早年曾是安祿山部將,任前鋒兵馬使,因征討奚族契丹有功,升任左清道府率、武衞將軍 [1] 
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唐,田承嗣與張忠志(即李寶臣)擔任前鋒,攻陷河洛。後來,安祿山發現田承嗣治軍嚴整,便讓他鎮守潁川(今河南禹州)。 [2] 
757年(至德二年),田承率軍攻打南陽。當時,魯炅堅守南陽數月,城中兵糧奇缺,一隻老鼠都能賣到四百錢,死者相枕。田承嗣攻破南陽,而魯炅則突圍而出,退守襄陽。田承嗣窮追不捨,轉戰二天,見襄陽一時難以攻破,便班師而還。同年十月,郭子儀收復洛陽,田承嗣在潁川降唐。不久,安慶緒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陽市)。田承嗣再次叛唐,與蔡希德、武令榔合軍北上,馳援相州 [3-4] 
759年(乾元二年),史思明興兵南下,田承嗣擔任前鋒,再次攻陷洛陽,拜魏州(今河北大名縣)刺史。762年(寶應元年),官軍再次收復洛陽,田承嗣隨史朝義退守莫州(今河北任丘市)。 [5-6] 

田承嗣投降朝廷

763年(廣德元年),田承嗣見官軍已收復大部分州郡,又知史朝義不肯投降,便欺騙他道:“您不如返回幽州,催促李懷仙發兵。堅守莫州,僕固瑒(僕固懷恩之子)難以破城。”史朝義聽從了田承嗣的建議,臨行更對他説:“滿門一百餘口,都託付給你了。”田承嗣頓首流涕的答應。 [7] 
史朝義走後,田承嗣召集眾將,言道:“我們效力於燕國,先後攻破河北一百五十多座城池,挖墳掘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今該何去何從呢?自古禍福無常,只有識時務的人,才能轉危為安。天亮之後,我打算出降,你們以為如何?”眾將都同意。天亮後,田承嗣命人將史朝義的家眷送往僕固瑒營中,向官軍投降。 [8] 
僕固瑒約定日期受降,田承嗣害怕不能保全自身,便詐稱有病,不肯出城。僕固瑒欲入城捉拿田承嗣,卻因他身旁排列着許多刀斧手而無從下手。田承嗣以重金行賄,才得幸免。後來,田承嗣與李寶臣、李懷仙、薛嵩前往僕固懷恩營中謝罪,表示願為他效力。 [9] 
當時,叛亂初平,城池殘破,民生凋敝。朝廷為了恢復生機,數次大赦天下,對安史舊將既往不咎。僕固懷恩擔心平亂後榮寵減弱,有意將安史舊將引作外援,幫助田承嗣四人統轄河北各郡。田承嗣拜為檢校户部尚書、鄭州刺史,遷魏州刺史、貝博滄瀛等州防禦使。不久,田承嗣升任魏博節度使。 [10] 

田承嗣割據魏博

京劇臉譜中的田承嗣 京劇臉譜中的田承嗣 [11]
田承嗣為人深沉猜忌、好逞勇武。表面上接受朝廷命令,暗中圖謀鞏固自身,轄內收取重税、整修武備、統計户口,強拉兵丁。因此,幾年之內,部眾多達十萬。田承嗣挑選魁梧有力的戰士一萬名,充作衞兵,稱為衙兵。在境內自任官吏,自取賦税,名義上雖為朝廷藩鎮,卻從未履行過臣子的義務。 [12] 
773年(大曆八年),田承嗣為安史父子建立祠堂,尊為“四聖”,上表朝廷,求任宰相。唐代宗考慮到百姓長期遭受虐害,對田承嗣非常寬容,只是派人勸其毀掉四聖祠堂,拜為檢校左僕射、守太尉、同平章事,封雁門郡王。後來,唐代宗將魏州升格為大都督府,任命田承嗣為長史,又將永樂公主下嫁其子田華,希望能籠絡其心。但是,田承嗣生性兇頑,愈加放肆。 [13-14] 
775年(大曆十年),昭義軍兵馬使裴志清在田承嗣引誘下,舉兵作亂,驅逐節度留後薛崿(又作薛萼),率部歸附魏博。田承嗣以救援為藉口,趁機襲取相州。唐代宗命內侍孫知古赴魏州告諭田承嗣,讓他恪守本境。田承嗣卻拒不奉詔,仍派大將盧子期攻取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南),楊光朝攻取衞州(今河南汲縣),還誘使衞州刺史薛雄歸附自己,被拒絕後暗中派人將薛雄妻子老小屠殺殆盡。不久,田承嗣佔據相衞四州之地,自己任命官吏,並將精兵良馬全部帶回魏州。 [15] 

田承嗣大戰河北

當時,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都與田承嗣有矛盾。聽聞田承嗣抗拒朝廷,紛紛上表,請求征討。同年四月,唐代宗貶田承嗣為永州刺史,並命令李寶臣、李正己與河東節度使薛兼訓、幽州節度使朱滔、昭義節度使李承昭、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永平軍節度使李勉、汴宋節度使田神玉等八位節度使派兵前往魏博,準備征討田承嗣。 [16-17] 
不久,田承嗣部將霍榮國在磁州(今河北磁縣)投降官軍,李正己攻佔德州,李忠臣圍困衞州,而田承嗣派去攻打冀州(今河北冀縣)的裴志清也投降了李寶臣。田承嗣只得親自進兵冀州,卻被李寶臣擊敗,燒燬輜重才得以逃回。八月,田承嗣見各鎮兵馬圍攏,部將大多叛逃,非常恐懼,只得遣使進獻降表,表示願意歸附朝廷,不久又命盧子期進犯磁州。 [18] 
九月,李寶臣與李正己合力圍困貝州(今河北清河縣),田承嗣出兵解救。因朝廷對二李所部賞賜各有厚薄,士卒多有怨言,二李擔心軍隊譁變,自行撤軍。不久,李寶臣與朱滔合攻滄州,在田承嗣堂弟田庭玠的抵抗下,一時難以破城。 [19] 
十月,盧子期在清水被李寶臣與李承昭俘虜,斬於京師,田承嗣之侄田悦陳留(今河南開封市)兵敗。田承嗣便遣使將境內户口、甲兵谷帛冊籍獻給李正己,道:“田某老邁,時日無多。兒子不肖,侄輩孱弱。我所有的一切,以後都是您的,怎敢讓您勞師興兵呢?”並跪拜在李正已的使者面前,親自奉予簿書,懸掛李正已畫像,每日焚香禱拜。李正己非常高興,於是按兵不動,河南諸鎮也不敢輕易進兵。田承嗣解除南顧之憂,得以專心應對北方。 [20] 
這時,朝廷派中使馬承倩慰勞李寶臣。李寶臣贈送縑帛百匹,馬承倩卻嫌禮薄,擲於道中,並肆意辱罵。李寶臣大怒,在兵馬使王武俊的勸説下,從此消極作戰。田承嗣知道李寶臣是范陽人,常想佔據幽州,於是命人在石頭上刻上讖語:“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為侶入幽燕。”暗中埋在范陽境內,又讓望氣者聲稱范陽有王氣。李寶臣掘得讖石後,田承嗣又命人遊説道:“您和朱滔一同攻取滄州,也歸朝廷所有,不是您的。如果您能放過我田承嗣,我就把滄州獻給您,還願與您一起攻取范陽。您以精騎為前驅,我以步軍殿後,攻取天下易如反掌。”李寶臣大喜,認為此事和讖語相符,便與田承嗣圖謀范陽,而田承嗣也陳兵邊境。 [21] 
李寶臣連夜襲破朱滔,進擊范陽,但見雄武軍使劉怦已有防備,不敢貿然進軍。田承嗣見二鎮交兵,便撤軍南還,並派人對李寶臣道:“我境內有事,就不和您周旋了。石頭上的讖語,是我戲弄您的。”李寶臣又慚又怒,只得退兵。 [22] 

田承嗣晚年生活

後來,田承嗣兩次上表,請求入朝謝罪,李正己屢次上表為他説情,請朝廷允許他改過自新。776年(大曆十一年),唐代宗下詔,赦免田承嗣之罪,恢復官爵,准許他與家屬一起入朝,對所部將領一概不予追究。但是,田承嗣逗留不肯入朝。不久,侵入滑州(今河南滑縣),擊敗李勉。 [23-24] 
同年八月,汴宋留後李靈曜作亂,朝廷命李忠臣、李勉、李正己與河陽三城節度使馬燧淮南節度使陳少遊前往征討,而田承嗣則派田悦救援。田悦擊敗李勉部將杜如江、李正己部將尹伯良,進軍汴州(今河南開封市),屯兵城北,卻被馬燧、李忠臣擊敗,隻身逃走。李靈曜出逃途中,在韋城被杜如江擒獲,送往京師斬首。 [25-26] 
777年(大曆十二年),因田承嗣始終不肯入朝,又援助李靈曜叛亂,唐代宗再次下詔討伐。田承嗣上表請罪,唐代宗便又赦免其罪,恢復官爵,還免其入朝。當時,田承嗣佔據魏博相衞洺貝澶七州,擁兵五萬,與其他藩鎮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結,表面聽命於朝廷,實則不遵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盡皆自專,並修築堡壘、整治武備。唐代宗對此,也束手無策。 [27] 
779年(大曆十四年),田承嗣病逝,終年七十五歲,遺命其侄田悦承襲其位,並命兒子輔佐。不久,朝廷封田悦為魏博留後,追贈田承嗣為太保 [28-29] 

田承嗣軼事典故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肺部患病,天氣一熱就病情加重,因此常説:“山東天氣比較涼快,我若能駐守山東,還能多活幾年。”他從軍中選拔了三千勇士,稱為外宅男,給其優厚的待遇,命他們在衙門口和宅院內值班,並欲在適當時機吞併潞州。潞州節度使薛嵩知道後,日夜憂愁,卻無良策。薛嵩的婢女紅線劍術超人,且有仙術,請命前往魏博,夜入田承嗣卧室,盜得其枕邊金盒。薛嵩派人給田承嗣送信道:“昨晚有人從魏州來,從您牀頭上拿了一個金盒,我不敢留下,特派專使連夜送還。”使者半夜登門,將金盒交給田承嗣,田承嗣驚異得幾乎暈倒。次日,田承嗣解散外宅男,並命人贈送厚禮給薛嵩,從此與薛嵩修好。 [30] 

田承嗣人物評價

王夫之:①田承嗣、李正己株守一隅,阻兵抗命,雖可負固以予雄,終非良久之謀也。 [31]  ②幽、燕、河、濟,賊所糾合之蕃兵、突騎皆生存,而梟雄之心未艾,田承嗣、薛嵩、朱希彩之流,狼子野心,習於戰鬥,狃於反覆,於斯時也,雖李、郭固無如之何,而下此者尤非其敵也。 [32]  河朔自薛嵩、田承嗣以來,世怙其逆,非但其帥之稔惡相仍也,下而偏裨,又下而士卒,皆利於負固阻兵,甘心以攜貳於天子。 [32]  故田承嗣、薛嵩、李寶臣之流,非有雄武機巧之足以抗天下。而唐之君臣,目睨之而不能動搖其毫髮。非諸叛臣之能也,河北之驕兵悍民氣焰已成,而不可撲也。 [33]  ⑤安史之平,代宗不能撫有,田承嗣起而收之以自雄,為藩鎮之戎首。幽燕、滄冀、兗鄆、淄青之不逞,皆恃魏博之強,扼大河以互塞河南而障蔽之。 [34] 
白壽彝:田承嗣是安史之亂中的干將,驍勇善戰,又狡詰多算,反覆無常。降唐後,又桀驁不馴,悍然劫奪他州郡,與朝廷分庭抗禮,首開河北三鎮割據稱雄之肇端,致使河北三鎮“訖唐亡百餘年,卒不為王土”。田承嗣則是其罪魁禍首。 [35] 

田承嗣親屬成員

親屬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田璟
鄭州司馬 [36] 
父親
田守義
安東副都護。 [36] 
兄弟
田庭琳 [36] 

妻子
富春孫氏 [49] 

兒子
田維
魏州刺史。 [37] 
田朝
神武將軍、檢校右散騎常侍、御史大夫 [37]  [52] 
太常少卿、駙馬都尉,先後娶唐代宗女永樂公主新都公主為妻,死後追贈工部尚書。 [37]  [53] 
田繹
田綸
魏博節度使、駙馬都尉、檢校尚書左僕射、雁門郡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娶唐代宗女嘉誠公主為妻,死後追贈司空。 [50] 
田繪
早逝。 [52] 
田純
早逝。 [52] 
田紛
河南忝軍。 [52] 
田紳
殿中侍御史內供事。 [52] 
田縉
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右領軍將軍。 [36-37]  [52] 
女兒
田氏
嫁李寶臣之弟李寶正。 [38] 
孫子
田季安
魏博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太保,贈太尉。 [51] 

田承嗣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 [39]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列傳第一百三十五·藩鎮魏博》 [40]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 [4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唐紀三十五》 [4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唐紀三十六》 [4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唐紀三十七》 [4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唐紀三十八》 [4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唐紀三十九》 [4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47]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48]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田承嗣傳》:世事盧龍軍為裨校,祖璟,父守義,以豪俠聞於遼、碣。承嗣,開元末為軍使安祿山前鋒兵馬使,累俘斬奚、契丹功,補左清道府率,遷武衞將軍。
  • 2.    《新唐書·田承嗣傳》:祿山反,與張忠志為賊前驅,陷河、洛。嘗大雪,祿山按行諸屯,至其營,若無人,已而擐甲列卒,閲所籍,不缺一人,祿山異其能,使守潁川。
  • 3.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五》: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守南陽,賊將武令珣、田承嗣相繼攻之。城中食盡,一鼠直錢數百,餓死者相枕藉。……炅在圍中凡週歲,晝夜苦戰,力竭不能支,壬戌夜,開城,帥餘兵數千突圍而出,奔襄陽,承嗣追之,轉戰二日,不能克而還。
  • 4.    《新唐書·田承嗣傳》:郭子儀平東都,承嗣以郡降,俄而復叛。安慶緒奔鄴,承嗣自潁川來,與蔡希德、武令榔合兵六萬,慶緒復振,抗王師。
  • 5.    《舊唐書·田承嗣傳》:祿山敗,史朝義再陷洛陽,承嗣為前導,偽授魏州刺史。
  • 6.    《新唐書·田承嗣傳》:歲餘,史思明亂,承嗣又為賊導,及朝義敗,與共保莫州。
  • 7.    《新唐書·史朝義傳》:明年正月,閲精兵,欲決死。承嗣謂朝義:“不如身將驍鋭還幽州,因懷仙悉兵五萬還戰,聲勢外張,勝可萬全。臣請堅守,雖瑒之強,不遽下。”朝義然納,以騎五千夜出,比行,握承嗣手,以存亡為託。承嗣頓首流涕。將行,復曰:“闔門百口,母老子稚,今付公矣。”承嗣聽命。
  • 8.    《新唐書·史朝義傳》:少選,集諸將曰:“吾與公等事燕,下河北百五十餘城,發人冢墓,焚人室廬,掠人玉帛,壯者死鋒刃,弱者填溝壑,公門華胄,為我廝隸,齊姜、宋子,為我掃除。今天降鑑,吾等安所歸命?自古禍福亦不常,能改往修今,是轉危即安矣。旦日且出降,公等謂何?”眾鹹曰:“善。”黎明,使人號城上曰:“朝義夜半走矣,胡不追賊?”信未信,承嗣將朝義母及妻孺詣瑒壘,於是諸軍率輕兵追之。
  • 9.    《新唐書·田承嗣傳》:瑒慮下生變,即約降。承嗣詐疾不出,瑒欲馳入取之,承嗣列千刀為備,瑒不得志,承嗣重賂之以免。乃與張忠志、李懷仙、薛嵩皆詣僕固懷恩謝,願備行間。
  • 10.    《舊唐書·田承嗣傳》:帝以二兇繼亂,郡邑傷殘,務在禁暴戢兵,屢行赦宥,凡為安、史詿誤者,一切不問。時懷恩陰圖不軌,慮賊平寵衰,欲留賊將為援,乃奏承嗣及李懷仙、張忠志、薛嵩等四人分帥河北諸郡,乃以承嗣檢校户部尚書、鄭州刺史。俄遷魏州刺史、貝博滄瀛等州防禦使。居無何,授魏博節度使。
  • 11.    京劇臉譜田承嗣  .中國戲曲網[引用日期2014-03-22]
  • 12.    《舊唐書·田承嗣傳》:承嗣不習教義,沉猜好勇,雖外受朝旨,而陰圖自固。重加税率,修繕兵甲;計户口之眾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壯從徵役,故數年之間,其眾十萬。仍選其魁偉強力者萬人以自衞,謂之衙兵。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於天府,税賦不入於朝廷,雖曰藩臣,實無臣節。
  • 13.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安、史父子立祠堂,謂之四聖,且求為相;上令內侍孫知古因奉使諷令毀之。冬,十月,甲辰,加承嗣同平章事以褒之。
  • 14.    《舊唐書·田承嗣傳》:代宗以黎元久罹寇虐,姑務優容,累加檢校尚書僕射、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雁門郡王,賜實封千户。及升魏州為大都督府,以承嗣為長史,仍以其子華尚永樂公主,冀以結固其心,庶其悛革。而生於朔野,志性凶逆,每王人慰安,言詞不遜。
  • 15.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誘昭義將吏使作亂。……春,正月,丁酉,昭義兵馬使裴志清逐留後薛萼,帥其眾歸承嗣。承嗣聲言救援,引兵襲相州,取之。……戊申,上命內侍孫知古如魏州諭田承嗣,使各守封疆;承嗣不奉詔,癸丑,遣大將盧子期取洺州,楊光朝攻衞州。……二月,乙丑,田承嗣誘衞州刺史薛雄,雄不從,使盜殺之,屠其家,盡據相、衞四州之地,自置長吏,掠其精兵良馬,悉歸魏州。
  • 16.    《新唐書·田承嗣傳》:帝乃下詔貶承嗣永州刺史,許一子從,悦及諸子皆逐惡地。詔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成德李寶臣、幽州朱滔、昭義李承昭、淄青李正己、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汴宋田神玉等兵六萬掎角進,若承嗣不承命,聽在所討執,以軍法從事。
  • 17.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初,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皆為田承嗣所輕。……及承嗣拒命,寶臣、正己皆上表請討之,上亦欲因其隙討承嗣。夏,四月,乙未,敕貶承嗣為永州刺史,仍命河東、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陽、澤潞諸道發兵前臨魏博,若承嗣尚或稽違,即令進討。
  • 18.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五月,乙未,承嗣將霍榮國以磁州降。丁未,李正己攻德州,拔之。李忠臣統永平、河陽、懷、澤步騎四萬進攻衞州。六月,辛未,田承嗣遣其將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以其眾降李寶臣。甲戌,承嗣自將圍冀州,寶臣使高陽軍使張孝忠將精騎四千御之,寶臣大軍繼至;承嗣燒輜重而遁。田承嗣以諸道兵四合,部將多叛而懼,秋,八月,遣使奉表,請束身歸朝。……己丑,田承嗣遣其將盧子期寇磁州。
  • 19.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李寶臣、李正己會於棗強,進圍貝州,田承嗣出兵救之。兩軍各饗士卒,成德賞厚,平盧賞薄;既罷,平盧士卒有怨言,正己恐其為變,引兵退,寶臣亦退。……寶臣與朱滔攻滄州,承嗣從父弟庭玠守之;寶臣不能克。
  • 20.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盧子期攻磁州,城幾陷;李寶臣與昭義留後李承昭共救之,大破子期於清水,擒子期至京師;斬之。河南諸將又大破田悦於陳留;田承嗣懼。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承嗣囚之,至是,禮而遣之,遣使盡籍境內户口、甲兵、谷帛之數以與之,曰:“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溘死無日,諸子不肖,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為公守耳,豈足以辱公之師旅乎!”立使者於廷,南向,拜而授書;又圖正己之像,焚香事之。正己悦,遂按兵不進。於是河南諸道兵皆不敢進。承嗣既無南顧之虞,得專意北方。
  • 21.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上嘉李寶臣之功,遣中使馬承倩齎詔勞之;將還,寶臣詣其館,遣之百縑,承倩詬詈,擲出道中,寶臣慚其左右。兵馬使王武俊説寶臣曰:“今公在軍中新立功,豎子尚爾,況寇平之後,以一幅詔書召歸闕下,一匹夫耳,不如釋承嗣,以為己資。”寶臣遂有玩寇之志。承嗣知范陽寶臣鄉里,心常欲之,因刻石作讖雲:“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為侶入幽燕。”密令瘞寶臣境內,使望氣者言彼有王氣,寶臣掘而得之。又令客説之曰:“公與朱滔共取滄州,得之,則地歸國,非公所有。公能捨承嗣之罪,請以滄州歸公,仍願從公取范陽以自效。公以精騎前驅,承嗣以步卒繼之,蔑不克矣。”寶臣喜,謂事合符讖,遂與承嗣通謀,密圖范陽,承嗣亦陳兵境上。
  • 22.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滔軍於瓦橋,寶臣選精騎二千,通夜馳三百里襲之,戒曰:“取貌如射堂者。”時兩軍方睦,滔不虞有變,狼狽出戰而敗,會衣他服得免。寶臣欲乘勝取范陽,滔使雄武軍使昌平劉怦守留府。寶臣知有備,不敢進。承嗣聞幽、恆兵交,即引軍南還,使謂寶臣曰:“河內有警,不暇從公,石上讖文,吾戲為之耳!”寶臣慚怒而退。
  • 23.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田承嗣請入朝,李正己屢為之上表,乞許其自新。……二月,庚辰,田承嗣復遣使上表,請入朝。上乃下詔,赦承嗣罪,復其官爵,聽與家屬入朝,其所部拒朝命者,一切不問。秋,七月,田承嗣遣兵寇滑州,敗李勉。
  • 24.    《新唐書·田承嗣傳》:十一年,帝遣諫議大夫杜亞持節至魏受其降,許闔門還京師,赦魏博所管與更始。承嗣逗留不至。其秋,復略滑州,敗李勉兵。
  • 25.    《新唐書·田承嗣傳》:會李靈耀以汴州叛,詔忠臣、勉、河陽馬燧合討。靈耀求救於魏,承嗣使悦將兵三萬赴之,敗勉將杜如江、正己將尹伯良,死者殆半,乘勝屯汴北郛,與靈耀合。燧、忠臣逆擊,破之,悦脱身遁,斬獲數萬。靈耀東走,欲歸承嗣,為如江所禽,並魏將常準獻京師。
  • 26.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李靈曜既為留後,益驕慢,悉以其黨為管內八州刺史、縣令,欲效河北諸鎮。甲申,詔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討之。淮南節度使陳少遊、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皆進兵擊靈曜。……田承嗣遣田悦將兵救靈曜,敗永平、淄青兵於匡城,乘勝進軍汴州,乙巳,營於城北數里。丙午,忠臣遣裨將李重倩將輕騎數百夜入其營,縱橫貫穿,斬數十人而還,營中大駭;忠臣、燧因以大軍乘之,鼓譟而入,悦眾不戰而潰,悦脱身北走,將士死者相枕藉,不可勝數。靈曜聞之,開門夜遁,汴州平。丁未,靈曜至韋城,永平將杜如江擒之。……甲寅,李勉械送李靈曜至京師;斬之。
  • 27.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田承嗣竟不入朝,又助李靈曜,上覆命討之。承嗣乃覆上表謝罪。上亦無如之何,庚午,悉復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是時田承嗣據魏、博、相、衞、洺、貝、澶七州,李寶臣據恆、易、趙、定、深、冀、滄七州,各擁眾五萬;梁崇義據襄、鄧、均、房、復、郢六州,有眾二萬;相與根據蟠結,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上寬仁,一聽其所為。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輒有怨言,以為猜貳,常為之罷役;而自於境內築壘、繕兵無虛日。以是雖在中國名蕃臣,而實如蠻貊異域焉。
  • 28.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二月,癸未,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薨。有子十一人,以其侄中軍兵馬使悦為才,使知軍事,而諸子佐之。甲申,以悦為魏博留後。
  • 29.    《新唐書·田承嗣傳》:十四年死,年七十五,贈太保。
  • 30.    《太平廣記·豪俠三》:田承嗣常患肺氣,遇熱增劇。每曰:“我若移鎮山東,納其涼冷,可以延數年之命。”乃募軍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號外宅男,而厚其恤養。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選良日,將並潞州。嵩聞之,日夜憂悶,咄咄自語,計無所出。……紅線曰:“此易與耳,不足勞主憂焉。暫放某一到魏城,觀其形勢,覘其有無。今一更首途,二更可以覆命。請先定一起馬使,具寒喧書。其他即待某卻回也。”……驚而起問,即紅線回矣。嵩喜而慰勞曰:“事諧否?”紅線曰:“不敢辱命。”又問曰:“無傷殺否?”曰:“不至是,但取牀頭金合為信耳。”……嵩乃發使入魏,遺田承嗣書曰:“昨夜有客從魏中來雲,自元帥牀頭獲一金合,不敢留駐,謹卻封納。”專使星馳,夜半方到。承嗣遽出,使者乃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時,驚怛絕倒。……明日,專遣使齎帛三萬匹、名馬二百匹、雜珍異等,以獻於嵩曰:“某之首領,系在恩私。便宜知過自新,不復更貽伊戚。專膺指使,敢議親姻。彼當捧轂後車,來在麾鞭前馬,所置紀綱外宅兒者,本防他盜,亦非異圖。今並脱其甲裳,放歸田畝矣。”由是一兩個月內,河北河南信使交至。
  • 31.    讀通鑑論:卷二十三 代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32.    讀通鑑論:卷二十五 憲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33.    讀通鑑論:卷二十六 穆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34.    讀通鑑論:昭宣帝 卷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35.    中國通史:第六卷隋唐時期 丁編傳記 田承嗣  .中華文化網[引用日期2014-03-22]
  • 36.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五(三公田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37.    《舊唐書·田承嗣傳》:有子十一人:維、朝、華、繹、綸、綰、緒、繪、純、紳、縉等。維為魏州刺史;朝,神武將軍;華,太常少卿、駙馬都尉,尚永樂公主,再尚新都公主;餘子皆幼。
  • 38.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寶臣弟寶正娶承嗣女。
  • 39.    舊唐書:田承嗣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0.    新唐書:田承嗣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1.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2.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3.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4.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5.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6.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7.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8.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22]
  • 49.    《魏博節度使田公神道碑》:夫人富春孫氏,齊莊之德備矣。開越國之封,列魚軒之貴,降年不永,先公即世。其年十二月十四日,得吉兆於魏州貴鄉縣金堤鄉吳河裏之原,遷夫人之殯歸同穴之期而焉,禮也。
  • 50.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列傳第一百三十五》:緒字緒,承嗣第六子。悦待諸弟無所間,使緒主牙軍,而兇險多過,嘗笞勖之。悦於飲食衣服,儉嗇有節,緒常苦不足,頗怨望,故作難。悦既死,懼眾不附,以其徒數百將出奔,邢曹俊率眾追還。緒乃下令軍中曰:"我先王子,能立我者賞。"眾乃共推緒為留後,歸罪扈趯,斬其首以徇。復殺悦親信薛有倫等數十人,因巢父遣使者聽命天子。滔聞悦死,以兵五千合寔軍,進攻魏州。寔瀕王莽河壁,南距河,東抵博州,殺略甚眾。使人入魏招緒降。緒新篡,而寔圍且急,乃遣使以好言見滔,滔許與盟。曾穆勸緒絕滔,而緒部分亦定,乃乘城戰,武俊、抱真各脩好如悦時。詔即拜緒節度使。寔圍魏凡三月,滔敗走。貞元元年,以嘉誠公主降緒,拜駙馬都尉。李希烈平,以功賜一子八品官。緒猜忌,殺兄弟姑妹凡數人。兄朝,仕李納為齊州刺史。或言納將入之魏以代緒,緒厚賂納,且召朝,朝以死請不行,乃送之京師,過滑,緒將篡取之,賈耽以兵援接,乃免。累遷檢校尚書左僕射、常山郡王,又徙王雁門,實封五百户,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暴疾死,年三十三,贈司空。
  • 51.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列傳第一百三十五》:少子季安嗣。季安字夔。母微賤,公主命為己子,寵冠諸兄。數歲,為左衞胄曹參軍、節度副使。緒死時,年十五,匿喪觀變,軍中推為留後,因授節度使。除喪,加檢校尚書右僕射,進位檢校司空,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季安畏主之嚴,頗循禮法。及主薨,始自恣,擊鞠從禽,酣嗜慾,軍中事率意輕重,官屬進諫皆不納。會詔中尉吐突承璀以神策兵討王承宗,季安謀曰:"王師不跨河二十五年,今越魏伐趙,趙誠虜,魏亦虜矣,奈何?"或請以五千騎決除君憂。季安曰:"善,沮軍者斬!"時幽州劉濟將譚忠適使魏,聞之,入見季安曰:"往年王師取蜀取吳,算不失一,是宰相謀也。今伐趙,不使耆臣宿將而付中臣,不起天下甲而出秦甲,君知誰為之謀?此上自為謀,以誇服臣下。若師未叩趙,而先碎於魏,是上之謀不及下,且能不恥!既恥且怒,必任智畫,仗猛將,再舉涉河。鑑前之敗,必不越魏誅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後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季安曰:"計安出?"忠曰:"王師入魏,君厚犒之。悉甲伐趙,而陰遺趙書曰:'魏若伐趙,為賣友;魏若與趙,為反君。賣友反君,魏不忍受。執事能弛陴鄣,遺一城,魏得持之獻捷天子以為符,此使魏北得以奉趙,西得以為臣,不世之利也。'趙不拒君,則魏安矣。"季安然之,遣大將率兵會王師伐承宗,糧餉自辦,取堂陽以報,加太子太保。有丘絳者,父時賓佐,與同府侯臧爭權,季安怒,斥為下縣尉,俄召還,先坎道左,既至,生瘞之。忍酷無忌憚,大抵如此,死年三十二,贈太尉。
  • 52.    《魏博節度使田公神道碑》:允子十一人,長子維,皇魏州刺史。次子朝,左神武將軍知軍事、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三子華,皇太常少卿、駙馬都尉,尚永樂長公主,永樂薨,復尚新都長公主,贈工部尚書。四子繹,皇試大理評事。五子綸,皇監察御史裹行。七子繪,八子純,不幸早世。九子紛,皇河南忝軍。十子紳,殿中侍御史內供事。十一子縉,殿中侍御史內供奉。皆文武奕世,忠孝傳家,或至大官,或階清級。誕生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駙馬都尉、雁門郡王、襲實封五百户,贈司空緒,則公之第六子也。
  • 53.    《全唐文 第5部 卷四百四十四》:◇ 魏博節度使田公神道碑:......三子華,皇太常少卿、駙馬都尉,尚永樂長公主,永樂薨,復尚新都長公主,贈工部尚書。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