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武

(唐朝中期名將)

鎖定
嚴武(726年-765年),字季鷹。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中書侍郎嚴挺之之子, [7]  唐朝中期名將、 [8]  詩人。 [7] 
嚴武幼有成人之風,弱冠門蔭為太原府參軍事。天寶十三載(754年),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薦為判官,約天寶十五載(756年),遷侍御史安史之亂起,嚴武自河隴隨唐玄宗入蜀,擢諫議大夫,後赴唐肅宗行在,房琯薦為給事中。既收長安,授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乾元元年(758年),坐房琯事,貶為巴州刺史。上元元年(760年),為河南尹。上元二年(761年),遷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劍南節度使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以兵部侍郎召武入朝,又拜武為二聖山陵橋道使,兼御史大夫。廣德元年(763年),官京兆尹,兼吏部侍郎,十月轉黃門侍郎。與元載厚相結,求宰相不遂。廣德二年(764年),再次鎮蜀,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後加檢校吏部尚書,封鄭國公。永泰元年(765年),去世,享年四十。 [7] 
嚴武性格狂蕩,視事多率胸臆。前後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暴政。能詩,與杜甫交遊甚密。嚴武有詩《寄題杜拾遺錦江野亭》,杜甫回以《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嚴武所作詩歌今多散佚,《全唐詩》卷二六一存其詩6首。 [7] 
別    名
嚴鄭公
季鷹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華州華陰
出生日期
726年
逝世日期
765年
主要成就
經略蜀地,戰勝吐蕃
主要作品
軍城早秋
本    名
嚴武
官    職
成都尹、劍南節度使
爵    位
鄭國公
追    贈
尚書左僕射

嚴武人物生平

嚴武出身名門

嚴武的父親是中書侍郎嚴挺之,為當時名相。《舊唐書》説嚴武“神氣雋爽,敏於聞見。幼有成人之風,讀書不究精義,涉獵而已。”年二十。調補太原府參軍事,後被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 [1] 

嚴武追隨李亨

安史之亂發生,嚴武隨太子李亨西奔,李亨隨後在靈武即位,即唐肅宗。後陪駕到鳳翔及長安。至德二載(757年),任給事中。次年出任綿州刺史,遷東川節度使。不久調回京,任侍御史京兆尹

嚴武主政四川

上元二年(761年)十二月,被任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劍南節度使。這時,唐室為了對抗吐蕃,合劍南、東川、西川為一道,支度、營田、招討、經略等統為一體,權力相當大。

嚴武陵橋道使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唐肅宗父子時隔十四日相繼去世。七月,嚴武被召回京,入為太子賓客,遷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實際是命他充陵橋道使,監修玄宗、肅宗父子的陵墓。
劍南道 劍南道
嚴武回長安很不順利。他一離開成都,蜀中便大亂。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勾結邛州兵佔據西川,扼守劍閣,通往京城長安的道路阻塞,不得前行。直到八月,徐知道與士兵發生矛盾,被將所殺,叛亂才被平息。

嚴武再鎮四川

嚴武回京後,在監修二帝陵墓時,頗有魄力,立下功勞。但繼任他成都尹職的高適,治蜀力不能支。吐蕃內犯,攻陷隴右,直逼長安。蜀郡西北部的松州維州保州等地都被包圍,後來終於陷落。朝廷於是再命嚴武為成都尹、劍南節度使,於廣德二年初第三次入蜀。

嚴武大破吐蕃

廣德二年(764年)七月,嚴武率兵西征。九月破吐蕃七萬餘眾,拿下了當狗城(四川理縣西南),十月又拿下鹽川城。同時遣漢川刺史崔旰(後改名崔寧)在西山追擊吐蕃,拓地數百里,與郭子儀秦隴一帶主力配合作戰,終於擊退了吐蕃的大舉入侵,保衞了西南邊疆。

嚴武因病去世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庚寅日 [2]  ,嚴武突患疾病,死於成都,時年四十歲,追贈尚書左僕射 [3] 

嚴武人物評價

  • 劉昫:①武不稟父風,有違母誨,凡為人子者,得不戒哉!雖有周孔之才,不足稱也,況狂夫乎! [4]  ②武為士子,震作純臣。 [4] 
  • 汪元量:蜀山突兀接青天,鄭公故宅城相連。深深古木哀黃鳥,漠漠荒煙哭杜鵑。舞罷遺鈿流水外,戰餘折戟落花前。將軍好武通文墨,割據操心未必然。 [5] 

嚴武主要作品

征戰途中,嚴武寫下了記述這次戰爭的《軍城早秋》一詩:“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詩的前兩句表面寫景實則暗喻敵軍已經進犯邊關的形勢。後兩句表現出詩人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抒發了大獲全勝的信念。杜甫曾稱讚嚴詩説:“詩清立意新”。

嚴武軼事典故

嚴武杜甫知音

實際上嚴武與杜甫的關係極其密切,比如寶應元年四月,肅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嚴武入朝,杜甫送別贈詩《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在成都,他帶着僕從和酒肉來看望杜甫,杜甫寫道“竹裏行廚洗玉盤,花間立馬簇金鞍。”
嚴武邀杜甫作其幕僚時寫道:“莫倚善題鸚鵡賦,何須不着鵔鸃冠。”這裏運用了典故。漢末詞賦家禰衡文思敏捷,曾即席作《鸚鵡賦》 ,一揮而就。嚴武以禰衡的故事,勸杜甫不要單純以文才自恃,應該走做官的道路,力求充當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杜甫則寫《嚴中丞枉駕見過》一詩:“扁舟不獨如張翰皂帽還應似管寧。”以張翰時人,字季鷹,遇見不相識的賀司空(循),談得投機,沒告訴家人,便登上賀氏的船,同去洛陽)。管寧東漢時高士,字幼安,於靈帝末渡海避亂至遼東,常戴皂帽,穿布裙,坐木榻,隱居多年,屢徵不出,世稱賢者。)婉言謝絕,是説我的行蹤飄泊不定,當效張翰那樣自由,效管寧避亂他鄉過隱居生活。巧於用典,言其情愫,寓意稱妙。
杜甫居成都期間,嚴武數度勸其出仕,杜甫婉言謝絕。後來,因感其誠意,友情難卻,入嚴武幕府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
此後二人詩作往來頻繁,嚴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適之外的又一知音。嚴武稱杜甫為“杜二”。

嚴武豪爽強悍

新唐書》中道:“武字季鷹,幼豪爽。母裴不為挺之所容,獨厚其妾英。武始八歲,怪而問其母,母語之故。武奮然以鐵錐就英寢,碎其首。左右驚白挺之曰:郎戲殺英。武辭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兒故殺之,非戲也。父奇之,曰:真嚴挺之子!”嚴武的個性可謂強悍得有些可怕。

嚴武嚴武盜妾

嚴武,少時仗氣任俠,嘗於京城與一軍使鄰居。軍使有室女,容色豔絕。嚴公因窺見之,乃賄其左右,誘至宅。月餘,隧竊以逃。東出關,將匿於淮泗間。軍使既覺,且窮其跡,亦迅其家人,乃暴於官司,亦以狀上聞。有詔遣萬年縣捕賊官專往捕捉。捕賊乘遞,日行數驛,隨路以得其蹤矣。嚴武自鞏縣方僱船而下,聞制使將至,懼不免,乃以酒飲軍使之女,中夜乘其醉,解琵琶弦縊殺之,沉於河。明日製使至,搜捕嚴公之船,無跡乃矣。嚴公後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病甚。性本強,尤不信巫祝之類。有云雲者,必罪之,忽一日亭午,有道士至衙門,自雲從峨眉山來,欲謁武。門者初不敢言。道士聲厲,不得已,隧白。武亦異之,引入。
見道士至階呵叱,若與人論難者,良久方止。寒温畢,謂曰:“公有疾,災厄至重。冤家在側,公何不自悔咎,以香火陳謝。奈何反固執如是?”武怒,不答。道士又曰:“公試思之,曾有負心殺害人事否?”武靜思良久曰:“無。”道士曰:“適入至階前,冤死者見某披訴。某初謂山精木魅,與公為祟,隧加呵責。他雲“上帝有命,為公所冤殺,已得請矣。安可無言也?”武不測,且復問曰:“其狀如何?”曰:“女人,年才十六七,項上有物一條如樂器之弦。”武大悟,叩頭於道士曰:“天師誠聖人也!是也。為之奈何?”道士曰:“他即欲面見公,公自求之。”乃令掃灑堂中,撤去餘物,焚香於內。乃武於堂門內,遣清心,具衫笏,留一小僮侍側。堂門外東間,有一閣子亦令人灑掃垂簾。道士坐於堂外,含水噴噀,又以柳枝灑地,卻坐,瞑目叩齒。逡巡,閣中有人吁嗟聲。道士曰:“娘子可出。”良久,見一女子被髮,項上有琵琶弦,結於嚥下,褰簾而至。及堂門,約發於後,向武拜。武見,驚慚甚,且掩其面。女子曰:“公亦太忍!某從公,是某之失行,於公則無所負。公懼罪,棄某於他即可,何忍見殺?”武悔謝良久,兼欲厚以佛經紙緡祈免,道士亦懇為之請。
女子曰:”不可!某為公手殺,上訴於帝,僅三十年。今不可矣,期在明日日晚。”言畢,卻出,至閣子門,拂然而沒。道士乃謝去。嚴公隧處置家事,至其日黃昏而卒。

嚴武史料索引

  •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七·列傳第六十七》 [4] 
  •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五十四》 [6]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117:嚴武,中書侍郎挺之子也。神氣雋爽,敏於聞見。幼有成人之風,讀書不究精義,涉獵而已。弱冠以門蔭策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遷侍御史。
  • 2.    《舊唐書》卷11《代宗紀》:永泰元年……夏四月……庚寅,劍南節度使、檢校吏部尚書嚴武卒。
  • 3.    《新唐書》卷129《嚴武傳》:永泰初卒……年四十,贈尚書左僕射。
  • 4.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七·列傳第六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31]
  • 5.    《全宋詩》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6-12-31]
  • 6.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五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31]
  • 7.    嚴武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8.    馬茂元,趙昌平選注.唐詩三百首新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