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元振

鎖定
程元振(?—764年),字元振,雍州三原縣(今陝西省三原縣)人。唐朝時期宦官大臣。
淨身入宮,進入內侍省,累遷內射生使。聯合李輔國擁立唐代宗,拜右監門衞將軍,知內侍省事,遷鎮軍大將軍右監門衞大將軍、保宣侯,統領禁軍,授驃騎大將軍、進封邠國公。寶應元年(762年),謀奪權宦李輔國權力,遷元帥府行軍司馬,派人刺殺李輔國。
廣德二年(764年),企圖策劃政變,受到御史大夫王升揭發,坐罪流放溱州(今重慶市綦江區),途中為仇家所殺。
別    名
十郎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雍州三原縣(今陝西省三原縣)
逝世日期
764年
主要成就
聯合李輔國擁立唐代宗
本    名
程元振
官    職
驃騎大將軍
封    爵
邠國公

程元振人物生平

程元振發跡宮變

程元振以宦官身份在內侍省任職,累功遷到內射生使。
寶應元年(762年)初,唐肅宗病危不朝,朝中大權委任皇太子李豫,令其監國。唐肅宗病危,李豫監國,使朝中各種勢力的矛盾日益激化。
先是張皇后與宦官李輔國相互勾結,排斥大臣蕭華裴冕,逼挾玄宗,流放高力士陳玄禮李輔國勢傾朝野,跋扈上下。張皇后也想效法武則天、韋皇后,女主幹政。可是李輔國的發跡,成了張皇后的一塊心病。為了先發制人,扳倒李輔國,張皇后勾結越王李系、兗王李僴、宦官段恆俊等,準備發動政變、換掉皇太子李豫.逮捕宦官李輔國,篡位自立。正當張皇后緊鑼密鼓準備政變的時候,她的這一陰謀被程元振察覺,程元振將這一情況告訴了李輔國,李輔國令程元振調集禁軍,以備不測。
一切準備就緒,程元振派兵將皇太子李豫“保護”起來,之後與李輔國率領禁軍衝入長生殿,逮捕了張皇后、越王李系、兗王李僴等,唐肅宗經此驚嚇,一命歸天。李輔國藉此機會,殺死張皇后等,與程元振等一起擁立李豫繼位,是為唐代宗。 [1] 

程元振取代輔國

唐代宗即位後,以程元振有擁立之功,拜他為右監門將軍,知內侍省事,掌管了皇宮大權。不久,又讓他擔任元帥行軍司馬。加鎮軍大將軍右監門衞大將軍,封保宣縣侯,統領禁軍。九月,再遷驃騎大將軍,進封邠國公,權勢顯赫。他和李輔國把持着朝廷內外軍政大權,可以擢升官吏,可以處死將軍。
李輔國因擁戴之功進為尚父司空中書令,從此居功自傲,狂妄跋扈。唐代宗開始考慮到畢竟是李輔國幫助自己登上了皇位,還能容忍李輔國的胡作非為。
到後來,李輔國越來越膽大妄為,甚至對代宗説:“陛下只要在宮裏待着就行,不管什麼事情都有老奴處理着呢。”唐代宗雖然心中不滿,但懾於他手握兵權,只好委曲求全,尊稱他為尚父,事無大小,都要與他商量後才能決定。
不久,唐代宗乘李輔國不備,派人扮作盜賊刺殺了李輔國,然後假裝下令追捕盜賊,並派宮中使者慰問其家屬。李輔國一死,程元振立即被提拔為驃騎大將軍,封邠國公,接替李輔國統率全部禁軍。唐代宗又追贈他的父親程元貞司空官職,追贈他母親郄氏為趙國夫人。這時程元振的權勢,超過了李輔國,軍隊中稱他為“十郎”。 [2-3] 

程元振陷害忠良

程元振掌權後,為了私人恩怨,陷害來瑱裴冕致死,以致各藩鎮都切齒痛恨於他。
原淮西節度使王仲升與安史叛軍作戰失敗被俘,叛亂平息後得釋返朝,程元振為了網羅親信,便將其推薦為右羽林軍大將軍御史大夫。開了將軍兼大夫的先例。
在此之前,程元振企圖籠絡襄陽節度使來瑱為親信,來瑱不肯附會。王仲升回朝後,程元振唆使王仲升誣陷來瑱,以皇帝之命將來瑱調入朝殺害。另有大臣裴冕,因事與程元振相違,又被嫁禍貶為施州刺史。再有同華節度使李懷讓,受程元振誣陷,憂憤自殺。這樣以來,各鎮節度使、大將皆懼怕權奸謀害,疏遠了朝廷,擁兵自保。程元振仍驕傲放縱,自鳴得意,完全不顧眾人的議論。 [4-5] 

程元振用事誤國

廣德元年(763年)九月,吐蕃又大舉東進,邊將向朝廷告急,程元振得到消息,卻根本不把消息上報給代宗。到了十月,吐蕃、党項出兵東侵,一直打到關中西部的武功、乾縣一帶,吐蕃攻打涇州,當地刺史獻城之後,又成了吐蕃的嚮導。當這羣人浩浩蕩蕩地過了邠州的時候,唐代宗才剛知道吐蕃原來入寇了,而且“一步到位”,已經到了邠州。
廣德元年十月,唐代宗下詔調兵,各地節度使、將軍因為不滿唐代宗寵信程元振,而無人應命出兵勤王,致使吐蕃軍攻下長安,唐代宗星夜倉惶出逃陝州。
到唐代宗到達行都時,太常博士、翰林待詔柳伉向代宗上疏切諫,請求殺程元振以謝天下。疏説:“吐蕃、党項軍隊數萬入關度隴,歷秦渭,掠邠、涇,不血刃而入長安。在敵入寇關頭,謀臣一言不發,武將不肯出戰,三輔百姓也不願護衞朝廷,此乃四方內外皆與皇帝離心叛道之勢,究其原因,是皇帝疏遠賢良,專寵宦官的結果。為挽救社稷,立斬程元振。皇帝自己削尊號,下詔引咎,率德勵行,天下人必服。”唐代宗閲罷,不肯斬程元振,只下令盡削他的官,放歸田裏。 [6] 
吐蕃兵佔領了長安,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剽掠府庫市裏。之後,唐代宗倉促啓用郭子儀為副元帥(雍王李適為掛名元帥),迎擊吐蕃。郭子儀積極組織兵力反擊吐番。命令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陝西藍田,白天擊鼓揚旗,夜晚點火以為疑兵。同時又以數百人化裝潛入長安,組織城裏人到處傳説:“郭令公(即子儀)親率大軍來了!”吐蕃兵驚恐,沒來得及劫掠城中士、女、百工,就撤離了長安。 [7] 
廣德元年(763年)十一月,郭子儀率軍隊收復了長安,陷落15天的長安被唐軍收復。 [8] 

程元振為仇所殺

唐代宗從陝州返回京城。程元振又從三原潛入長安,企圖再見皇帝,以求任用。被御史發現,上疏彈劾,唐代宗才下令將他流放溱州,在江陵(湖北省江陵縣)時被仇家殺死。 [9] 

程元振人物評價

李豫:程元振性惟兇愎,質本庸愚,蕞爾之身,合當萬死。頃已寬其嚴典,念其微勞,屈法伸恩,放歸田裏。仍乖克己,尚未知非;既忘含煦之仁,別貯覬覦之望。敢為嘯聚,仍欲動搖,不令之臣,共為睥睨;妄談休咎,仍懷怨望。束兵裹甲,變服潛行,無顧君親,將圖不軌。按驗皆是,無所逃刑,首足異門,未雲塞責。 [10] 
劉昫:崇墉大廈,壯其楹磶。殿邦禦侮,亦俟明德。宵人意褊,動不量力。投鼠敗器,良堪太息。 [10] 
歐陽修:肅、代庸弱,倚為扞衞,故輔國以尚父顯,元振以援立奮,朝恩以軍容重,然猶未得常主兵也。德宗懲艾泚賊,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委宦者主之,置護軍中尉、中護軍,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遷,政在宦人,舉手伸縮,便有輕重。至慓士奇材,則養以為子;巨鎮強籓,則爭出我門。 [11] 
朱元璋:當時坐不當使此曹掌兵政,故肆恣暴橫。然其時李輔國、程元振及朝恩數輩勢皆極盛,代宗一旦去之,如孤雛腐鼠。大抵小人竊柄,人主苟能決意去之,亦有何難?但在斷不斷爾。 [12] 

程元振家庭成員

父:程元貞
母:郄氏

程元振史書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10] 
程元振,以宦者直內侍省,累遷至內射生使。寶應末,肅宗晏駕,張皇后與太子有怨,恐不附己,引越王系入宮,欲令監國。元振知其謀,密告李輔國,乃挾太子,誅越王並其黨與。代宗即位,以功拜飛龍副使、右監門將軍、上柱國,知內侍省事。尋代輔國判元帥行軍司馬,專制禁兵,加鎮軍大將軍、右監門衞大將軍,封保定縣侯,充寶應軍使。九月,加驃騎大將軍,封邠國公,贈其父元貞司空。母郄氏,趙國夫人。是時元振之權,甚於輔國,軍中呼為“十郎”。 [10] 
元振常請託於襄陽節度使來瑱,瑱不從。及元振握權,徵瑱入朝。瑱遷延不至。廣德元年,破裴,遂入朝,拜兵部尚書。元振欲報私憾,誣瑱之罪,竟坐誅。宰臣裴冕為肅宗山陵使,有事與元振相違,乃發小吏贓私,貶冕施州刺史。來瑱名將,裴冕元勳,二人既被誣陷,天下方鎮皆解體。元振猶以驕豪自處,不顧物議。 [10] 
九月,吐蕃、党項入犯京畿,下詔徵兵,諸道卒無至者。十月,蕃軍至便橋,代宗蒼黃出幸陝州;賊陷京師,府庫蕩盡。及至行在,太常博士柳伉上疏切諫誅元振以謝天下,代宗顧人情歸咎,乃罷元振官,放歸田裏,家在三原。 [10] 
十二月,車駕還京。元振服縗麻於車中,入京城,以規任用。與御史大夫王昇飲酒,為御史所彈。 [10]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11] 
程元振,京兆三原人。少以宦人直內侍省,遷內射生使、飛龍廄副使。張皇后謀立越王,元振見太子,發其奸,與李輔國助討難,立太子,是為代宗。拜右監門衞將軍,知內侍省事。帝以藥子昂判元帥行軍司馬,固辭,乃以命元振,封保定縣侯。再遷驃騎大將軍、邠國公,盡總禁兵。不逾歲,權震天下,在輔國右,兇決又過之,軍中呼十郎。 [11] 
王仲升者,初為淮西節度使,與襄州張維瑾部將戰申州,被執。賊平,元振薦為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將軍兼大夫由仲升始。裴冕與元振忤,乃掎韓穎等罪貶施州。來瑱守襄、漢有功,元振嘗諉屬,不應,因仲升共誣殺瑱。同華節度使李懷讓被構,憂甚自殺。素惡李光弼,數媒蠍以疑之。瑱等上將,冕、光弼元勳,既誅斥,或不自省,方帥繇是攜解。 [11] 
廣德初,吐蕃、党項內侵,詔集天下兵,無一士奔命者。虜扣便橋,帝倉黃出居陝,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弄,蕭然為空。於是太常博士、翰林待詔柳伉上疏曰:“犬戎以數萬眾犯關度隴,歷秦、渭,掠邠、涇,不血刃而入京師,謀臣不奮一言,武士不力一戰,提卒叫呼,劫宮闈,焚陵寢,此將帥叛陛下也;自朝義之滅,陛下以為智力所能,故疏元功,委近習,日引月長以成大禍,羣臣在廷無一犯顏回慮者,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奪府庫,相殺戮,此三輔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諸道兵,盡四十日,無只輪入關者,此四方叛陛下也。內外離叛,雖一魚朝恩以陝郡戮力,陛下獨能以此守社稷乎?陛下以今日勢為安耶?危耶?若以為危,豈得高枕不為天下計?臣聞良醫療疾,當病飲藥,藥不當疾,猶無益也。陛下視今日病何繇至此乎?天下之心,乃恨陛下遠賢良,任宦豎,離間將相而幾於亡。必欲存宗廟社稷,獨斬元振首,馳告天下,悉出內使隸諸州,獨留朝恩備左右,陛下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後削尊號,下詔引咎,率德勵行,屏嬪妃,任將相。若曰‘天下其許朕自新改過乎,宜即募士西與朝廷會;若以朕惡未悛耶,則帝王大器,敢妨聖賢,其聽天下所往。’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請赤臣族以謝。”疏聞,帝顧公議不與,乃下詔盡削元振官爵,放歸田裏。帝還,元振自三原衣婦衣私入京師,舍司農卿陳景詮家,圖不軌。御史劾按,長流氵奏州,景詮貶新興尉。元振行至江陵死。 [11] 

程元振影視形象

2004年電影《大唐代宗》:關亞軍飾演程元振;
2017年電視劇《大唐榮耀》:張海峯飾演程元振。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程元振,以宦者直內侍省,累遷至內射生使。寶應末,肅宗晏駕,張皇后與太子有怨,恐不附己,引越王系入宮,欲令監國。元振知其謀,密告李輔國,乃挾太子,誅越王並其黨與。
  • 2.    《舊唐書》:代宗即位,以功拜飛龍副使、右監門將軍、上柱國,知內侍省事。尋代輔國判元帥行軍司馬,專制禁兵,加鎮軍大將軍、右監門衞大將軍,封保定縣侯,充寶應軍使。九月,加驃騎大將軍,封邠國公,贈其父元貞司空。母郄氏,趙國夫人。是時元振之權,甚於輔國,軍中呼為“十郎”。
  • 3.    《新唐書》:程元振,京兆三原人。少以宦人直內侍省,遷內射生使、飛龍廄副使。張皇后謀立越王,元振見太子,發其奸,與李輔國助討難,立太子,是為代宗。拜右監門衞將軍,知內侍省事。帝以藥子昂判元帥行軍司馬,固辭,乃以命元振,封保定縣侯。再遷驃騎大將軍、邠國公,盡總禁兵。不逾歲,權震天下,在輔國右,兇決又過之,軍中呼十郎。
  • 4.    《舊唐書》:元振常請託於襄陽節度使來瑱,瑱不從。及元振握權,徵瑱入朝。瑱遷延不至。廣德元年,破裴,遂入朝,拜兵部尚書。元振欲報私憾,誣瑱之罪,竟坐誅。宰臣裴冕為肅宗山陵使,有事與元振相違,乃發小吏贓私,貶冕施州刺史。來瑱名將,裴冕元勳,二人既被誣陷,天下方鎮皆解體。元振猶以驕豪自處,不顧物議。
  • 5.    《新唐書》:王仲升者,初為淮西節度使,與襄州張維瑾部將戰申州,被執。賊平,元振薦為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將軍兼大夫由仲升始。裴冕與元振忤,乃掎韓穎等罪貶施州。來瑱守襄、漢有功,元振嘗諉屬,不應,因仲升共誣殺瑱。同華節度使李懷讓被構,憂甚自殺。素惡李光弼,數媒蠍以疑之。瑱等上將,冕、光弼元勳,既誅斥,或不自省,方帥繇是攜解。
  • 6.    《資治通鑑》廣德元年:諸將有大功者,元振皆忌疾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時奏,致上狼狽出幸。上發詔徵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莫有至者,中外鹹切齒而莫敢發言。太常博士柳伉上疏,以為:“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劫宮闈,焚陵寢,武士無一人力戰者,此將帥叛陛下也。陛下疏元功,委近習,日引月長,以成大禍,羣臣在廷,無一人犯顏回慮者,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奪府庫,相殺戮,此三輔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諸道兵,盡四十日,無只輪入關,此四方叛陛下也。內外離叛,陛下以今日之勢為安邪,危邪?若以為危,豈得高枕,不為天下討罪人乎!臣聞良醫療疾,當病飲藥,藥不當病,猶無益也。陛下視令日之病,何繇至此乎?必欲存宗廟社稷,獨斬元振首,馳告天下,悉出內使隸諸州,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後削尊號,下詔引咎,曰:‘天下其許朕自新改過,宜即募士西赴朝廷;若以朕惡未悛,則帝王大器,敢妨聖賢,其聽天下所往。’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臣請闔門寸斬以謝陛下。”上以元振嘗有保護功,十一月,辛丑,削元振官爵,放歸田裏。
  • 7.    《資治通鑑》廣德元年:吐蕃既立廣武王承宏,欲掠城中士、女、百工,整眾歸國。子儀使左羽林大將軍長孫全緒將二百騎出藍田觀虜勢,令第五琦攝京兆尹,與之偕行,又令寶應軍使張知節將兵繼之。全緒至韓公堆,晝則擊鼓張旗幟,夜則多燃火,以疑吐蕃。前光祿卿殷仲卿聚眾近千人,保藍田,與全緒相表裏,帥二百餘騎直度滻水。吐蕃懼,百姓又紿之曰:“郭令公自商州將大軍不知其數至矣!”虜以為然,稍稍引軍去。全緒又使射生將王甫入城陰結少年數百,夜擊鼓大呼於朱雀街,吐蕃惶駭,庚寅,悉眾遁去。高暉聞之,帥麾下三百餘騎東走,至潼關,守將李日越擒而殺之。
  • 8.    嚴寅春著.唐五代涉蕃小説整理與研究:民族出版社,2017.10:第155頁
  • 9.    《新唐書》: 帝還,元振自三原衣婦衣私入京師,舍司農卿陳景詮家,圖不軌。御史劾按,長流氵奏州,景詮貶新興尉。元振行至江陵死。
  • 10.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5]
  • 11.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5]
  • 12.    《明太祖寶訓》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6-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