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行軍司馬

鎖定
行軍司馬,古代官名。北周起至隋唐,行軍統帥幕府中設有行軍司馬一職。唐代在節度使下亦設立行軍司馬 [1]  ,主兵修甲,協理軍務。
中文名
行軍司馬
性    質
官職
上    司
行軍統帥、節度使
同    僚
行軍長史、節度副使

目錄

行軍司馬沿革

北周時設立行軍司馬一職,為行軍統帥(行軍元帥行軍總管)的主要佐屬之一,參與謀議,協統戎務。
隋、唐沿置,多由中央任命文士出任。為行軍統帥的左膀右臂,兵不滿五千者則省置 [2] 
唐朝中後期,原先臨時性差遣性質的行軍統帥制度,逐漸演變為固定常設性質的節鎮制度,在節度使下也設立了行軍司馬一職,作為節度使府的主要參佐之一。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暫時裁撤 [3]  ,晚唐復置。

行軍司馬職權

行軍司馬事繁任重,“弼戎政,掌武事。居常習搜狩之禮,有役申戰陣之法。凡軍之攻,戰之備,列於器械者,辨其賢良。凡軍之材,食之用,頒於卒乘者,均其賜予。合其軍書契之要,比其軍符籍之伍,賞罰得議,號令得聞,三軍以之,聲氣行之哉。雖主武,蓋文之職也” [4]  。既協理軍政戎務,練甲兵,修軍備,預軍機,掌軍法,也掌管軍資糧餉的分配。而唐朝後期,由於節度使的職權擴大,總攬轄區內的軍民財政,作為重要佐屬的行軍司馬,其職權也涉及到地方行政管理 [5] 

行軍司馬選任

行軍司馬本屬幕職,無品級,多以文士出任(如韓愈),掛御史台御史和尚書省郎官銜,後又擴展到中書、門下兩省供奉官、秘書監、大理寺少卿等。其選任,或由節帥闢用,事後報朝廷批准,或由朝廷直接授任,以前者居多。 [5] 

行軍司馬設立疑義

據《資治通鑑·魏元帝鹹熙元年》載,“(司馬)昭自將大軍從帝幸長安,以諸王公皆在鄴,乃以山濤為行軍司馬。”胡三省注“行軍司馬之號始此” [6]  認為這是行軍司馬一職的開始。然而查得《晉書·列傳第十三》“(山濤)遷大將軍從事中郎。鍾會作亂於蜀,而文帝(司馬昭)將西征。時魏氏諸王公並在鄴,帝謂濤曰:“西偏吾自了之,後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軍司馬,給親兵五百人,鎮鄴。” [7]  ,可見原文是“以本官行軍司馬”,即讓山濤以本官(大將軍從事中郎)身份行“軍司馬”(同為大將軍佐屬)之事,而非“行軍司馬”。“行軍”二字置於“司馬”之前,應當跟北周起至隋唐的行軍統帥制度緊密相關。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四十九下
  • 2.    《舊唐書》卷四十三
  • 3.    《唐會要》卷七十九
  • 4.    [唐]李翰《淮南節度行軍司馬廳壁記》
  • 5.    李顯輝《唐代藩鎮使府節度行軍司馬考論》
  • 6.    《資治通鑑》(胡三省注)卷第七十八
  • 7.    《晉書》卷四十三·山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