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冕

鎖定
裴冕(703-770年),字章甫,河中府河東縣(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朝宰相。
裴冕出身河東裴氏(東眷裴氏) [1]  ,以門蔭入仕,授渭南縣尉,遷監察御史、出任河西(哥舒翰)行軍司馬安史之亂時,參與擁立唐肅宗李亨即位,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兩京收復後,冊封冀國公,出任西川節度使,入為右僕射。唐代宗即位後,充山陵使,後因依附權宦李輔國被貶為施澧二州刺史。廣德二年(764年),入朝授檢校左僕射、御史大夫、江淮都轉運使,領集賢院待詔
大曆四年(769年),受到宰相元載舉薦,拜左僕射、同平章事、東都留守,旋即卒於任上,時年六十七歲,追贈太尉。元和四年(809年),配享唐肅宗廟庭。
概述圖片來源: [2] 
章甫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中河東
出生日期
703年
逝世日期
770年1月5日
主要成就
靈武勸進,擁立肅宗
主要作品
表文兩篇::《賀佛見光相表》
《請以來歲上尊號奏》
本    名
裴冕
官    職
尚書左僕射
爵    位
冀國公
諡    號
獻穆 [3] 

裴冕人物生平

裴冕早年經歷

裴冕在唐玄宗天寶年間以門蔭入仕,歷任渭南縣尉、京畿採訪使判官、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雖無學術,但卻恪守職責,而且處事果斷,深受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 [4] 
天寶十一年(752年),王鉷因其弟王焊謀反受到牽連,在宰相李林甫的進言下,被唐玄宗賜死。當時,李林甫獨攬朝政,百官畏懼。裴冕卻不懼李林甫權勢,前去收斂王鉷的屍體,親自將他埋葬在近郊,後被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署為行軍司馬。 [5] 

裴冕擁立肅宗

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軍進逼長安,唐玄宗西逃入蜀,皇太子李亨則北上平涼。裴冕因被授為御史中丞,入朝途中恰在平涼遇到李亨。他詳述時勢,勸李亨前往靈武,並五次勸進,請求李亨即皇帝位。七月,李亨稱帝,是為唐肅宗,以定策之功授裴冕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此時,玄宗尚不知肅宗稱帝,在成都遙授肅宗為天下兵馬元帥,並以裴冕為太子左庶子 [6]  八月,肅宗即位的消息方才傳到蜀地。
裴冕生性忠勤,一心為公,頗得人心。他建議出賣官職爵位以及僧道度牒,以此積聚錢財,充作軍費。但在具體運作之時,卻以法令強迫他人去買,使得賣價很低,引起時人非議。至德二年(757年),肅宗到達鳳翔郡,免去裴冕的宰相之職,改為尚書右僕射。兩京收復後,裴冕獲封冀國公,食實封五百户。 [7-8] 

裴冕歷任要職

乾元元年(758年),唐肅宗冊封回紇可汗為英武可汗,以幼女寧國公主和親,並讓裴冕將公主送至邊境。 [9]  乾元二年(759年),裴冕改任御史大夫、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劍南道觀察使,後回朝復任右僕射 [10-11] 
寶應元年(762年),唐肅宗病逝。唐代宗繼位,將肅宗葬於建陵,並以裴冕為山陵使。當時,宦官李輔國因擁立之功被拜為宰相,權傾朝野。裴冕欲依附李輔國,便舉薦其心腹中書舍人劉烜為山陵使判官。後劉烜獲罪,裴冕也被貶為施州刺史,改澧州刺史。 [12] 
廣德二年(764年),經郭子儀推薦和邵説上表,唐代宗徵召裴冕回朝,授為檢校左僕射、御史大夫、充東都河南江南淮南轉運使。永泰元年(765年),裴冕與右僕射郭英乂太子少傅裴遵慶太子少保白志貞太子詹事臧希讓、左散騎常侍暢璀等十三人一同被任命為集賢院待詔。 [13] 

裴冕晚年復相

大曆四年(769年)十一月,宰相杜鴻漸病逝。當時,元載執掌朝政,因裴冕曾對自己有舊恩,而且年邁多病,容易控制,便推薦他繼任宰相。 [14]  裴冕被拜為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兼任東都留守、河南江淮副元帥。他入朝謝恩,跪拜後竟然站不起來。元載將其扶起,代為贊謝。 [15] 
同年十二月(770年1月),裴冕病逝,終年六十七歲。而這時,他擔任宰相還未滿一個月。唐代宗廢朝三日,追贈太尉。 [16-17]  元和四年(809年),唐憲宗將裴冕的靈位放入宗廟,與韓國公苗晉卿一同配享肅宗。 [18] 

裴冕主要成就

裴冕最主要的功績便是在靈武勸進,擁立唐肅宗為帝。
唐肅宗到達靈武后,裴冕與杜鴻漸、崔漪等人勸進道:“皇帝放棄京城,南奔蜀地,江山社稷應該有所歸屬。如今天意人心都在殿下身上,您不可違背。如果您猶豫退讓,必會失去百姓民心,到時就大事去矣。”肅宗推辭道:“我南下平叛,再接皇帝回京,繼續做我的太子,隨侍皇帝左右,這樣難道不好嗎?你們何必要這麼做呢?”裴冕又勸道:“殿下居太子之位二十年,現在正是為皇帝分憂之時。而且隨從將士都是關中百姓,日夜思念還鄉,一旦離散,恐難復聚。殿下繼位,也可撫慰將士,讓他們看到回鄉的希望。”他五次勸進,肅宗這才繼位稱帝。 [19] 

裴冕軼事典故

裴冕愛財重利,甚至到了不顧宰相大體的地步。他兼領多項使職,得知自己每月俸祿有兩千多貫,竟然喜形於色,炫耀不已。 [20] 
裴冕生性奢侈,喜好香車華服,家中僅價值百金的名馬便有幾十匹。每宴賓朋,席間盡是美味,客人甚至連菜名都叫不出來。他還自制頭巾,形狀新奇,被爭相效仿,稱為“僕射樣”。 [21] 

裴冕人物評價

元載:公全樸以受其形器,混冥以養其精和,隕然大不為累,方駕前古。其禮容誠敬,可陳於蠻貊,施於鬼神,宜乎吉凶變幽而偶聖君,精義致用而審天道。 [22] 
邵説:灃州刺史裴冕,明允忠肅,道高德厚,匪躬無怠,有謇諤之風。首佐先帝,驅馳靈武,贊□雷之業,成社稷之勳。 [23] 
李純:贈太尉冕,望重巖廊,為時貞幹,靈武艱阻,首贊經綸。宣力股肱,平心鼎鉉,任戡定之成業,推翼戴之嘉猷。 [24] 
劉昫:① 冕性忠勤,悉心奉公,稍得人心。然不識大體,以聚人曰財,乃下令賣官鬻爵,度尼僧道士,以儲積為務。人不願者,科令就之,其價益賤,事轉為弊。② 冕力贊中興,名居大位,奉公抱義,可以致身;賣官度僧,是何為政?及其老也,貪冒尤深。遵慶學術貞明,為國忠所出;恭儉謹密,遇蕭華素知。位重行純,老而彌篤,彼二公固有慚德。向克荷堂構,不墜門風。 [25] 
宋祁:① 冕以忠勤自將,然不知宰相大體。性豪侈,既素貴,輿服食飲皆光麗珍豐,櫪馬直數百金者常十數,每廣會賓客,不能名其饌,自制巾子工甚,人爭效之。② 孔子稱才難。然人之才有限,不得皆善。觀圓之鋭,而失守出奔;晉卿雅厚,而少風采臧否;冕明強,嗜利不知大體;諲輔政,功名不及治郡。然各以所長顯於時。故聖人使人也器之,不窮所不能而後為治也。 [26] 
王夫之:肅宗自立於靈武,律以君臣父子之大倫,罪無可辭也。裴冕、杜鴻漸等之勸進,名為社稷計,實以居擁戴之功取卿相,其心可誅也。 [27] 
湯鵬:凡與不成臣節者處,皆鄉原也。是故蔡義貌如老嫗,行步俛僂,此霍光所以孽其邪謀也;孔光名儒,持祿保位,此王莽所以老其賊計也;牛仙客與時浮沉,陳希烈為人左右,此李林甫所以肆其陰詭也;裴冕老病易制,關播暗畏不言,此元載、盧杞所以厚其貪橫也;何執中陸陸無所建明,此蔡京所以騁其兇譎也;王次翁工柔媚,無幾微忤人,此秦檜所以堅其繆誤也;李東陽俯首而已,此劉瑾所以資其濁亂也;魏廣微懼而自明,此忠賢所以啓其窺竊也。 [28] 

裴冕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表文兩篇:《賀佛見光相表》、《請以來歲上尊號奏》。 [29] 

裴冕家庭成員

曾祖:裴懷感,澧州刺史。 [1] 
祖父:裴陟,滑州司馬 [1] 
父親:裴紀,長安縣丞。 [1] 
兄弟:裴正,河中少尹 [1] 
子女:女兒裴氏,嫁華州人、中書令郭子儀第七子郭曙 [30] 

裴冕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六十三》。 [25]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列傳第六十五。》 [26]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唐紀三十二》。 [3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唐紀三十四》。 [32]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唐紀三十五》。 [3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唐紀三十六》。 [3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唐紀三十八》。 [3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唐紀三十九》。 [3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37]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東眷裴氏)》:冕字章甫,相代宗。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15-03-23]
  • 2.    像取自清咸豐修《安徽黟縣裴氏族譜》。
  • 3.    《唐會要·諡法下》:獻穆,贈太尉冀國公裴冕。
  • 4.    《舊唐書·裴冕傳》:裴冕,河東人也,為河東冠族。天寶初,以門蔭再遷渭南縣尉,以吏道聞。御史中丞王鉷充京畿採訪使,表為判官。遷監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冕雖無學術,守職通明,果於臨事,鉷甚委之。
  • 5.    《舊唐書·裴冕傳》:及鉷得罪伏法,時宰臣李林甫方竊權柄,人鹹懼之,鉷賓佐數百,不敢窺鉷門。冕獨收鉷屍,親自護喪,瘞於近郊,冕自是知名。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表為行軍司馬。
  • 6.    《舊唐書·裴冕傳》:玄宗幸蜀,至益昌郡,遙詔太子充天下兵馬元帥,以冕為御史中丞兼左庶子,為之副。是時,冕為河西行軍司馬,授御史中丞,詔赴朝廷。遇太子於平涼,具陳事勢,勸之朔方,亟入靈武。……凡勸進五上,乃依。肅宗即位,以定策功,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倚以為政。
  • 7.    《舊唐書·裴冕傳》:冕性忠勤,悉心奉公,稍得人心。然不識大體,以聚人曰財,乃下令賣官鬻爵,度尼僧道士,以儲積為務。人不願者,科令就之,其價益賤,事轉為弊。肅宗移幸鳳翔,罷冕知政事,遷右僕射。兩京平,以功封冀國公,食實封五百户。
  • 8.    《新唐書·裴冕傳》:乃建言賣官、度僧道士,收貲濟軍興。時取償既賤,眾不為宜。肅宗至鳳翔,罷冕政事,拜尚書右僕射。兩京平,封冀國公,實封五百户。
  • 9.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乾元元年)丁亥,冊命回紇可汗曰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以上幼女寧國公主妻之。以監漢中王瑀為冊禮使,右司郎中李巽副之;命左僕射裴冕送公主至境上。
  • 10.    《舊唐書·肅宗本紀》:(乾元二年)六月乙未朔,以右僕射裴冕為御史大夫、成都尹,持節充劍南節度副大使、本道觀察使。
  • 11.    《舊唐書·裴冕傳》:尋加御史大夫、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使。又入為右僕射。
  • 12.    《舊唐書·裴冕傳》:代宗求舊,拜冕兼御史大夫,充護山陵使。冕以倖臣李輔國權盛,將附之,乃表輔國親暱術士中書舍人劉烜充山陵使判官。烜坐法,冕坐貶施州刺史。數月,移澧州刺史。
  • 13.    《舊唐書·代宗本紀》:(廣德二年二月)戊寅,以灃州刺史裴冕為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充東都、河南、江南、淮南轉運使。……(永泰元年)三月壬辰朔,詔左僕射裴冕、右僕射郭英乂、太子少傅裴遵慶、檢校太子少保白志貞、太子詹事臧希讓、左散騎常侍暢璀、檢校刑部尚書王昂高升、檢校工部尚書崔渙、吏部侍郎李季卿王延昌、禮部侍郎賈至、涇王傅吳令瑤等十三人,並集賢院待詔。
  • 14.    《舊唐書·裴冕傳》:元載秉政。載為新平縣尉,王鉷闢在巡內,冕常引之,載頗德冕。會宰臣杜鴻漸卒,載遂舉冕代之。冕時已衰瘵,載以其順己,引為同列。
  • 15.    《新唐書·裴冕傳》:遂拜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見,拜不能興,載自扶之,代為贊謝。俄兼河南江淮副元帥、東都留守。
  • 16.    《舊唐書·裴冕傳》:拜職未盈月,卒,大曆四年十二月也。上悼之,輟朝三日,贈太尉。
  • 17.    《冀國公贈太尉裴冕碑》:是月辛酉,薨於長安,年六十七,翼日,冊贈太尉。
  • 18.    《文獻通考·宗廟考十三》:功臣配享肅宗廟二人:贈太師、韓文憲公苗晉卿,大曆四年十月七日敕;贈太尉、翼獻穆公裴冕,元和四年八月敕。
  • 19.    《舊唐書·裴冕傳》:冕與杜鴻漸、崔漪等勸進曰:"主上厭勤大位,南幸蜀川,宗社神器,須有所歸,天意人事,不可固違。若逡巡退讓,失億兆心,則大事去矣!臣等猶知之,況賢智乎!"太子曰:"南平寇逆,奉迎鑾輿,退居儲貳,侍膳左右,豈不樂哉!公等何言之過也?"冕與杜鴻漸又進曰:"殿下藉累聖之資,有天下之表。元貞萬國,二十餘年,殷憂啓聖,正在今日。所從殿下六軍將士,皆關輔百姓,日夜思歸。大軍一散,不可復集,不如因而撫之以從眾,臣等敢以死請。"凡勸進五上,乃依。
  • 20.    《新唐書·裴冕傳》:冕以忠勤自將,然不知宰相大體。……領使既眾,吏白俸簿月二千緡,冕顧視,喜見顏間,世訾其嗜利雲。
  • 21.    《舊唐書·裴冕傳》:性本侈靡,好尚車服及營珍饌,名馬在櫪,直數百金者常十數。每會賓友,滋味品數,坐客有昧於名者。自創巾子,其狀新奇,市肆因而效之,呼為“僕射樣”。
  • 22.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3-23]
  • 23.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3-23]
  • 24.    全唐文:卷六十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3-23]
  • 25.    舊唐書:列傳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26.    新唐書:列傳第六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27.    讀通鑑論:卷二十三 唐肅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28.    浮邱子:卷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29.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3-23]
  • 30.    郭青萍.太原郭氏金石注集:《郭鍔墓誌銘》:母河東裴氏左僕射冕之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郭氏文化研究會,2014年:317頁
  • 31.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32.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33.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34.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35.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36.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 37.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