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范陽

(中國古代地名和行政區劃名)

鎖定
范陽,是中國古代地名及行政區劃名,所轄範圍在歷史上多有變動,初於河北保定定興縣固城鎮,後河北保定淶水縣亦為稱范陽縣涿州地區曾亦稱范陽,且曾有涿郡范陽郡,轄今北京西南、保定、廊坊東部諸縣,治所在涿州,故范陽所指核心區域在今京南保北的涿州一帶。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範水之北而得名,轄區大約在今河北保定附近。三國魏黃初七年起,所謂“范陽”則指涿州范陽縣,始為涿州或涿郡或范陽郡或幽州之治所,核心區域在今涿州市 [1] 
唐朝改幽州為范陽郡,故後世時將范陽郡與幽州(曾治於涿州,主要為今北京)通用,范陽節度使轄區範圍最大擴展為河北北部、天津、北京至遼寧、朝鮮等地,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即是依託范陽地處古督亢沃土、幽燕膏腴之地為後盾而起兵,動盪了大唐盛世 [2] 
中文名
范陽
外文名
Fan Yang
別    名
涿州,涿郡,幽州。
行政區類別
中國古地名,古行政區劃
所屬地區
今保定市或今北京市
地理位置
華北平原北部,太行山東麓,白洋淀以北,今拒馬河永定河流域。
政府駐地
今涿州市或今北京市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涿州雙塔敕建三義宮張飛故里,永濟橋天下第一州等。

范陽沿革建制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範水之北而得名,轄區大約在今河北定興縣境內。
漢承秦制仍為范陽縣,王莽新朝更原范陽(今定興)名為順陰。東漢無范陽。 [3] 
三國魏黃初5年(公元224年)置范陽國,黃初7年(226年)涿郡(今河北涿州,范陽兩字開始與涿州結合)改名為范陽郡,轄今北京昌平區房山區及河北涿州一帶。東西兩漢及晉以後幽州治於北京薊縣,而北魏時幽州州府位於幽州范陽郡涿縣(今涿州市)。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復置范陽縣(涿州)。同年以范陽郡改置范陽國(涿州),封宣帝弟子綏為王。永嘉五年(311年),范陽王司馬黎長安遇害,無嗣國除,幽州府遷往北京薊縣。
北齊武定年間,范陽郡領縣七:涿,固安,范陽(今淶水),萇鄉,方城容城,遒。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范陽郡,范陽縣改為遒縣。於舊遒縣置范陽縣(今淶水)。
唐朝武德7年(624年),涿縣改為范陽縣(今涿州)。天寶元年(742年)將幽州涿郡改置幽州范陽郡,轄境屢變,約在今河北懷安高碑店以東,撫寧昌黎以西,霸州、天津以北的地區。原來的幽州節度使更名為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後來在這裏發動了安史之亂,此地升格為燕京。寶應元年(762年),李懷仙投降唐朝,范陽郡改回幽州。大曆4年(769年),與固安等縣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陽縣(今涿州)為治所。 [1] 
宋朝時涿州(范陽)地區為遼國南部重鎮,宋遼古戰場前線,遼國於此地置永泰軍。
元朝北京為大都,涿州升涿州路,轄范陽縣(今涿州市)。 [4] 
明朝涿州屬北平府,清屬順天府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於1913年建立了范陽道,屬直隸省,次年改為保定府。同年,涿州降州為縣,范陽縣不復,至此范陽二字退出古行政區歷史舞台。唯有今涿州市主幹道命名為范陽路。 [3] 

范陽文化淵源

古范陽地處幽燕沃壤,督亢膏腴之地,自史前既有先民活動遺蹟,相傳涿州城始於炎黃涿鹿之戰(涿州),因督亢之地土壤肥沃,又是京南重地,邦畿千里,故自古經濟發達,又因經濟繁榮而有歷史底藴深厚,擁有盧氏文化、禪宗文化酈學文化、桃園結義三國之源文化、邵雍易學理學哲學文化等等燦爛的文明,擁有兩位開國皇帝,眾數文人武將,是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繞不開的華北重要城市,歷史悠久的京畿重地,涿州更是御賜“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 [5] 
具體涿州地區歷史人文文化、自然情況等可查看涿州。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