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芳

(明朝中期名將)

鎖定
馬芳(1518年-1581年),字德馨,別號蘭溪 [1]  ,山西蔚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人。明朝中期名將。
馬芳出身農家,幼年被韃靼擄走為奴。後逃回大同,效力於大同總兵周尚文麾下,任隊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陣斬進犯懷柔、順義的韃靼軍主將,授陽和衞總旗。又戰於威遠、野馬川、泥河等地,皆破敵有功,累遷指揮僉事。再升都指揮僉事,充任宣府遊擊將軍。後復以功晉為都督僉事,積功升至左都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升薊鎮副總兵,分守建昌。次年,擊退蒙古土蠻部數萬騎於界嶺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因諸軍抗敵不力牽連獲罪,被貶為都督僉事。不久移鎮宣府。一日夜疾馳五百里,擊潰來犯之敵,七戰皆捷,以功再授左都督,升總兵官。後改鎮大同,屢敗俺答部。萬曆元年(1573年),因行賄事暴露,被勒令閒住。不久後被起用為前軍都督府僉書管事。後再鎮宣府。萬曆七年(1579年),因病歸鄉,兩年後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33] 
馬芳歷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在與韃靼作戰中屢立功勳。《明史》稱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擒部長數十人,斬馘無算,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 [11]  。當時有“勇不過馬芳”之説。一些曲藝、戲曲作品也將他的故事搬上舞台 [32] 
全    名
馬芳
別    名
馬太師
德馨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西蔚州
出生日期
1517年
逝世日期
1581年
主要成就
為帥十餘年,與韃靼大小百餘戰
最高官職
宣府總兵官都指揮僉事左都督

馬芳人物生平

馬芳南逃歸國

馬芳生於正德十二年(1518年)五月十五日,籍貫山西蔚州(今河北張家口蔚縣),其家為宣化邊境農户。
馬芳幼時遭繼母虐待,他不堪羞辱,大約在嘉靖五年(1526年)十歲時逃離家鄉,南侵的韃靼騎兵擄掠,替俺答汗放養馬匹 [2]  。他年紀尚幼,已能“騰躍控御”,使馬匹不敢踢咬 [3]  [4] 
馬芳自幼開始“曲木為弓”,精練騎射武藝,每發皆中 [5]  。至青年時,一次隨俺答汗狩獵,忽然突出一隻斑斕猛虎現身,直撲俺答汗。眾人登時驚慌逃避,唯獨馬芳面不改色,彎弓搭箭,當場擊斃猛虎。俺答汗對馬芳讚賞不已,贈予他“良弓矢,善馬”,還命他“侍左右”。 [6] 
馬芳雖然受到俺答汗的重用,但心在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年),他乘跟隨俺答汗至臨近明朝邊鎮的大同外圍狩獵之機,趁夜盜馬逃出,連夜投奔至大同軍營。此時的大同總兵官是周尚文,史載此人“多謀略,精騎射,優將才”。這位愛惜人才的名將見到馬芳後大感驚奇,即刻任命他為隊長。 [7] 

馬芳嶄露頭角

馬芳自任隊長開始,屢次奮勇衝殺。因他在蒙古生活多年,熟知蒙古騎兵的作戰特點,所以每戰皆能重創來敵。尤其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他獻計率精騎抄襲蒙古騎兵後路,迫使蒙古大軍北撤,周尚文大讚道:“汝他日必為能將。” [8]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庚戌之變”爆發,俺答汗率軍犯大同,總兵官張達和副總兵林椿皆戰死。宣大總兵的仇鸞惶懼無策,竟以重金賄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八月,俺答汗自古北口入,殺掠無數。九月,已是千户的馬芳先在懷柔遭遇了俺答汗。他身先士卒,當場陣斬俺答汗部將,迫使俺答汗暫退,但對整個戰局於事無補。兩個月後,蒙古騎兵入侵山西威遠,馬芳率部迎敵,他先是看穿了對手用孱弱騎兵引誘明軍中伏的把戲,接着反將蒙古軍引入明軍伏擊圈,於一場激戰中大敗之。得勝後,馬芳判斷敵人必然捲土重來,立刻在野馬川佈防,果見大隊蒙古騎兵殺來。敵眾我寡下,馬芳毫無懼色,命部將先撤退,自己親率精壯勇士斷後,一場惡戰竟打得優勢兵力的蒙古軍潰逃,馬芳立刻轉守為攻,追擊至山西泥河再次破敵。同年,馬芳先升任宣府遊擊將軍,繼而破格提升為正二品都督僉事,至年末又加封為正一品左都督
馬芳駐守宣府時,與權臣嚴嵩的同黨仇鸞不睦,曾因此坐連鎮山敦之敗而遭罰俸,其奇襲蒙古軍迫其退兵的戰果更被仇鸞竊取。

馬芳練兵整軍

馬芳任宣府遊擊時,重立“軍戰連坐法”,規定臨戰畏敵不前者,後隊斬前隊,將領畏敵不前者,士兵斬將領,每戰依舊率先衝殺敵陣,引得屬下殊死效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馬芳又向兵部上奏,提出“盡遣宣府客兵,以鄉人守鄉土,可得虎師。”朝廷採納此議,在山西當地徵募青壯從軍,馬芳更認定“兵之優劣,重在選練之效”,不但在軍中制定嚴格的賞罰管理訓練條例,招募當地拳師以及蒙古降兵為教官,更常在訓練中“親執械示範格殺”。針對明朝軍中將官刻薄虐待士卒的陋習,馬芳調任宣府遊擊時,便曾命親兵在軍中秘查,先後懲治虐待士兵剋扣軍餉的將官二十多人,一時間“軍紀大振”。升任總兵後,他更頒佈嚴格條令,規定將官有虐待士卒者,要處以至少八十軍棍的刑罰,有剋扣軍糧者,不但大刑伺候,財產更要充公。為阻止當地權貴擅調士兵充奴婢,馬芳竟對山西某權貴“拔刀怒向”,終迫使其歸還被徵調的士卒三百餘人。馬芳還從麾下的士兵裏挑出數十名最精壯的人,組成“家兵”,這支部隊,在以後的數場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9] 
馬芳曾對兵部尚書趙錦言,明軍較之蒙古軍,有三“不可比”:一為蒙古軍“天生騎射,弓馬嫺熟”;二為“來去迅即,顧此失彼”;三為“居無定所,進退自由”。為解決這三“不可比”,他並非像當時其他邊將那樣建議以守為主,靠修築邊牆來阻遏敵人進攻,相反卻創造性思維,提出了“以騎制騎”的作戰思路。即先是結合南宋吳玠的“疊陣法”,發揮明軍在火器技術上的優勢,為邊鎮騎兵大規模裝配火器,作戰中火槍騎兵,騎射兵,刀兵相互配合,反覆衝殺,以此“可補騎射之短也”。明朝騎兵大規模裝備“三眼銃”、“五眼銃”等連發火器,正是從此時開始。而在作戰思路上,馬芳更將“以快制快”發揮到極致,主張每年冬春之季,派遣精鋭騎兵組成小分隊對蒙古草原進行反突擊,以劫掠馬匹和焚燒草場為作戰目標,最大限度摧毀蒙古人的作戰資源,而當蒙古軍南下侵擾時,切忌閉關消極防守,而是要以長途奔襲,斷絕蒙古軍後路,聚殲蒙古軍有生力量為目的。誠如他自己所言:“克擄之道,重在料敵先發,敵欲動我先動,以我火器騎射之長,克敵弓弩騎射之短,重創敵於塞上,方為制勝之法也。” [8] 
馬芳的提議引起朝野的紛紛側目。早在任參將的時候,御史夏陽就曾彈劾他“驕兵悍將,邀功貪戰。”對其“以騎制騎”的戰法,兵部侍郎趙應奎更斥為“沽名釣譽,不識邊務。”論為官,馬芳卻頗為清廉,宣大總兵仇鸞在任時,山西當地將官每逢過年都要按慣例送禮,美其名曰“冬禮”,馬芳非但不參與,更常找藉口遠避之。仇鸞獲罪後,繼任的宣大總督楊順每逢蒙古騎兵侵擾時,只會閉關求太平,只在敵人退走後才作態追擊,而且他時常命部下屠戮逃難的百姓,割頭後剃髮冒充蒙古兵以充邊功,對此行為,馬芳憤然抵制,嚴令屬下“敢有隨之殺良冒功者立斬”。因他清廉不冒功,仇鸞在時,曾奪他奇襲俺答汗之功;楊順在時,也曾牽連他因“坐連戰敗”而罰俸。馬芳雖看似不懂人情,實際上頗有見識。他不“孝敬”仇鸞,因他深知仇鸞“性桀驁貪暴,勢難長久也。”抵制楊順“殺良”,更因他明白此舉“必招怨怒,從之亦難免罪”。事實上,都御史方逢時及幾任的兵部尚書王邦瑞、趙錦等皆與他交好,後來擔任宣大總督的名將王崇古更將馬芳“引以為知交”。
馬芳每鎮守一地,除悉心練兵防禦外,更留心蒐集當地珍奇土特產,用以饋贈各位“上級”,因此,他每每選將練兵,整飭軍備,都“精兵良械優給之”。權臣嚴嵩之子嚴世蕃同樣頗為忌憚馬芳,曾告誡楊順道:“(馬芳)雖表面憨魯,實心細如髮,更兼胸懷韜略,不可引之為仇也。”

馬芳轉戰韃靼

而在此時,俺答汗自嘉靖三十年(1551年)重開戰端後,連年侵擾明朝邊境,摧毀邊鎮堡壘無數,特別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竟從二月至十月,連續對明朝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五大軍事防區進行掠奪式侵擾,所過之處“軍堡盡毀,府庫盡遭掠,黎民流離被擄者無數”。期間,明軍總兵、參將、指揮等大小各級軍官戰死者數十人,軍隊損失慘重。 [8] 
與此同時,馬芳開始反擊。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俺答汗故伎重演,繞過宣大防線,率騎兵再次閃擊至明朝京城外圍的懷柔地區,一時間京師大警,數萬援軍畏懼俺答汗兵威,紛紛觀望不敢戰。危急之下,還是參將的馬芳慨然出擊,率麾下兩千精騎在保安(河北逐鹿)與俺答汗軍血戰,是役馬芳軍“奮勇跳蕩,生猛敢戰”,殺得俺答汗部後退十數里。橫遭重擊的俺答汗不知明軍虛實,立刻下令全軍北撤。此戰中馬芳身負五處刀傷,坐騎也被射殺,可謂以命相搏,明世宗朱厚熜聽聞後感嘆道:“勇不過馬芳。”而蒙古軍中也深知馬芳威名,尊稱他為“馬太師”。馬芳之勇猛,從此一戰成名。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屢立戰功的馬芳暫離山西,升任薊鎮副總兵,這次他的主要對手,換成了長期侵擾明朝東部邊陲的蒙古土蠻部,馬芳剛一到任,土蠻即發動十萬騎兵南下侵擾,馬芳一面命他的“家兵”從側翼打擊蒙古軍,一面與總兵歐陽安一道在界嶺口迎敵,一番激戰,殺得土蠻前鋒暫退且俘獲多人,審訊時有蒙古俘虜盯着馬芳道:“馬太師也!”馬芳聞言,立刻“免冑示之”。得悉對手正是數度重創蒙古騎兵的馬芳,十幾萬土蠻騎兵立馬倉皇北撤。土蠻剛撤軍,俺答汗又捲土重來。同年六月,俺答汗侵擾河北地區,因時任薊遼總督的王杼指揮無方,導致明軍全線崩潰,遵化、玉田等重鎮相繼淪陷,馬芳率領騎兵長途奔襲,在金山寺一戰裏重創蒙古騎兵,再次迫使俺答汗北撤,但戰後追究敗因,馬芳以“抗敵不力”的罪名被剝奪副總兵一職,貶為都督僉事。 [8] 
嘉靖四十年(1561年),馬芳移守宣府,再次與俺答汗正面對抗。八月,俺答汗南下侵擾,與以往分散式騷擾不同,這次他改為“重點打擊”,兵鋒直逼山西地區。明軍當地部隊卻紛紛潰退,身在宣府的馬芳卻決心先發制人,在俺答汗部南下之初,即偵之其部隊動向,經反覆籌謀,終定下從宣府奔襲至山西,給俺答汗以重擊的方略。副將趙勇擔憂此舉風險太大,且山西並非宣府防區,“觀望”可免責,一旦失敗即罪不容赦。馬芳不聽,率軍連夜急行軍五百里,抵達大同外圍,終於捕捉到了俺答汗主力,此時正是凌晨,馬芳並不急於進攻,還是先以其精鋭“家兵健兒”為先導,趁夜色潛入蒙古軍營中放火。繼而馬芳領軍奮勇衝殺,在正面對蒙古軍發起強攻,猝不及防的俺答汗果然大潰,明軍以死相拼,是役蒙古軍“驚慌失措,相互踩踏死者無數”。但面臨突發局面,俺答汗卻果斷應對,他冷靜的整合兵馬,命令部隊交替掩護撤退,且親自留隊斷後,經殊死搏殺,終於成功的頂住馬芳的強攻,安然抽身北退。不甘心的俺答汗小退二十里,與馬芳相持。 [8] 
初戰告捷,馬芳乘勝追擊,率部持續進逼俺答汗,意圖復仇的俺答汗連續在兔兒嶺、飲龍河等地與馬芳接戰,馬芳手下的宣府精騎反覆拼殺,刀兵、火槍兵、騎射手波浪般來回縱馬衝擊,火槍與鐵騎相互配合衝鋒的戰術,令只善騎射的蒙古軍接連受挫,整齊劃一的衝殺與轟鳴呼嘯的火槍彈丸下,蒙古騎兵紛紛被打落馬,幾次接戰皆傷亡慘重,但俺答汗的軍隊畢竟訓練有素,每遇戰事不利的情況,隨即能夠發揮機動性優勢,通過交替掩護的方式安然撤退,隨後連續五戰,馬芳雖節節勝利,卻始終不能重創敵人。俺答汗且戰且退,漸退至明朝邊境的懷安地區,俺答汗意圖絕地反擊,先以小股騎兵詐敗誘使馬芳輕進,企圖將馬芳誘引至塞外草原,再發揮蒙古騎兵的機動力聚而殲之,馬芳果然率部突進,俺答汗大喜,正欲合圍殲之,卻見蒙古軍兩翼突現明軍。原來,馬芳早安排他的“家兵健兒”從側翼突進,在戰鬥打響後將蒙古軍攔腰斬斷,一場原本俺答汗計劃內的伏擊戰,反成了明軍的殲滅戰,此戰“持續晝夜,格殺甚烈”,馬芳本人依舊身先士卒衝蕩敵陣,衝殺間竟然“馬刀砍損三把”,經一夜惡鬥,終於擊敗了俺答汗。戰後,世宗復加馬芳為左都督,擢升為宣府總兵官。 [8] 
馬芳升任宣府總兵後,為實現“先發制人”,多年來時常命親兵化裝混入被蒙古軍擄走的逃難百姓裏,趁機混入蒙古軍中“卧底”,對俺答汗所信任的叛將們,馬芳也苦心策反,先後發展了多位“線民”,並藉機派細作混入其中。這些被馬芳派去“潛伏”的人,此後都將各類重要情報送回。因此馬芳對於蒙古部落特別是俺答汗部的活動情況瞭如指掌,《明史》稱他“有膽智,諳敵情。”而王崇古就任宣大總督伊始,曾與馬芳一道商討戰事,事後大讚道:“胡騎來去雖快,卻難逃馬桂馨(馬芳)耳目。”
憑藉正確的情報,馬芳逐漸大膽實現他“先發制人”的戰略,從擔任參將開始,馬芳就開始着手組建隸屬於他的“家兵”。每當俺答汗進犯的情報送來後,馬芳立刻將他的“家兵”散佈在明蒙交界的邊境線上,組成數支三十至四十人的“小分隊”,當俺答汗大舉進犯後,馬芳的“家兵”立刻全線出動,對蒙古人的後方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攻擊,或搶奪馬匹,或焚燒草場,或襲擊俺答汗的輜重糧草,與馬芳的主力部隊前後夾擊,粉碎俺答汗的入侵。擔任宣府總兵後,馬芳更加膽大,除了每年頻繁的侵擾俺答汗,更多次組織主力部隊,對邊境蒙古部落發動大規模的懲罰性襲擊,史載他“或躬督戰,或遣婢將”,每年“數出師搗巢”,多次“多所斬獲,寇大震”。規模最大時,馬芳親率大軍奔襲四百里,搗毀內蒙古興和地區的蒙古部落後,竟在當地舊堡壘遺址上“登高四望,耀兵而還”。但在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時,馬芳率主力出擊內蒙北沙灘,意圖重創俺答汗主力,但俺答汗卻巧妙繞開馬芳兵鋒,奇襲馬芳轄區宣府,攻破重鎮隆慶,事後馬芳因“坐寇入”之罪遭朝廷嚴斥,被奪去左都督職務。念及往昔戰功被令“戴罪立功”。 [8] 
自馬芳擔任宣府總兵後,俺答汗的侵擾重點,就逐漸轉向延綏、寧夏、甘肅等地區。受馬芳影響,延綏總兵趙苛,大同總兵姜應熊等邊將也屢次主動出擊,對蒙古部落發動反攻,雖然有勝有敗,但忌憚明軍反撲的俺答汗終不敢如往昔那般長驅直入,再加上蒙古部落連續數年頻遭雪災,導致俺答汗數次南侵皆損失慘重,漸漸陷入頹勢。

馬芳萬全之役

主詞條:萬全右衞之戰
為扭轉局面,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俺答汗集結十萬騎兵,以其長子辛愛黃台吉統帥,發動了對明朝邊境重鎮萬全右衞(今河北萬全鎮)的大規模攻擊,馬芳也因此迎來了他一生中最兇險一戰—馬蓮堡會戰。 [8] 
萬全右衞是明朝宣府西路長城的要衝,在明蒙戰爭中,它既是遏制蒙古軍攻勢的戰略要地,更數次挫敗蒙古軍入侵。但俺答汗竟一次動用了十萬精騎的重兵,一旦萬全右衞淪陷,俺答汗此次南侵就將無後顧之憂,不但河北地區會慘遭塗毒,京城安全也將受嚴重威脅。
戰事爆發後,明朝迅速做出反應,兵部尚書楊博急命固原、延綏、宣府、大同、薊鎮五大總兵率精鋭馳援,馬芳率宣府軍在正面迎擊蒙古軍主力,薊鎮援軍從側翼夾擊,大同、延綏、固原三鎮精兵于山西天成、陽和地區設伏,意圖聚殲蒙古軍主力。 [8] 
而擔任正面迎擊的馬芳,恰是明軍戰略中的關鍵棋子,但馬芳率一萬精兵剛剛趕到萬全右衞北面二十里的馬蓮堡,即與蒙古軍偵騎遭遇,繼而蒙古軍十萬主力部隊火速撲來,敵眾我寡下,有副將建議立刻南撤,與萬全右衞守軍會合後再戰,馬芳斷然拒絕道:“今敵氣勢正盛,避之必覆沒,唯痛擊也。”當即下令全軍在馬蓮堡設防,升起“馬”字戰旗,與蒙古軍針鋒相對。此時大同、延綏、固原三鎮援軍相距遙遠,薊鎮援軍尚在途中,萬全右衞守軍兵力單薄,馬芳所在的馬蓮堡,已是徹頭徹尾的“絕地”。懾於馬芳的威名,蒙古軍未敢立刻發起強攻,僅派小股騎兵連續試探,馬芳鎮定自若,坦然應對,命令部下大張旗鼓,擺出數萬精兵坐鎮的假象。不明虛實的蒙古軍不敢近前,僅用硬弩和土銃不斷轟擊,雙方對峙至下午。這時,年久失修的馬蓮堡城牆在蒙古軍的攻擊下又突然坍塌,正當馬芳的部將正慌忙修繕城牆時,馬芳卻斷然制止,相反命令全軍偃旗息鼓,甚至對蒙古軍的騷擾也不再還擊,一時間全軍擺出了“空城計”的態勢。 [8] 
入夜後,為試探馬芳虛實,蒙古軍大張旗鼓擺出全面進攻的架勢,甚至點起火把徹夜吶喊辱罵,一時間“野燒蝕天,囂呼達旦”,馬芳卻不慌不忙,命部下堂而皇之打開馬蓮堡城門,自己卻在軍帳裏安然靜坐,對蒙古軍的挑釁充耳不聞。虛虛實實下,蒙古軍果然上當,叫囂整夜,卻不敢貿然進攻。“空城計”終為馬芳贏得了寶貴的反擊時間,次日上午,馬芳親臨陣前觀察,判定蒙古軍正準備撤退,馬芳立刻下令全軍追擊,先命火器齊轟,然後全軍出擊,明軍“喊殺衝突,悍勇不可擋”。猝不及防的蒙古軍再次大潰,不但被馬芳追殺數十里,更被趕進了明軍早已設伏良久的大同,延綏兩鎮精兵乘機出動,一路奮勇追殺,“沿途斬首俘獲甚重”,俺答汗再次大敗。此情此景,誠如戰後在楊博的奏摺中所言:“此役同仇敵愾,追殲逐北,其酣暢淋漓,為九邊罕見也。”對馬芳,楊博更讚不絕口,稱其“以漢李廣之智勇,首挫寇之兵鋒,當為頭功也。” [8] 

馬芳追襲俺答汗

萬全右衞之戰勝利後五個月,世宗駕崩,其子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即位。穆宗即位初期頗有作為,對北部邊防大力整治,而馬芳也復職左都督。
隆慶元年(1567年)正月至四月,俺答汗連續對薊鎮、宣府、大同、固原諸重鎮發動了七次侵擾,明軍嚴防死守,皆迫使俺答汗無功而返。受挫之下,俺答汗依其屬下獻策,經仔細籌謀,命其子辛愛於隆慶二年(1568年)十一月率五萬騎兵佯攻蔚州,待馬芳中計出擊後,再派精鋭騎兵乘虛攻擊宣府,企圖重演嘉靖四十二年閃擊宣府的先例。但馬芳並未中計,當蒙古軍奔襲至宣府後,不但見宣府重鎮已經嚴陣以待,馬芳更砍伐周邊樹木在城牆周邊環列成柵欄,組成一道遏制蒙古騎兵突擊的防線。俺答汗見狀,只得率軍北撤。馬芳卻仍率軍尾隨追殺二百里,終於在長水海大破俺答汗主力。 [8] 
俺答汗在馬芳回師後,立刻集結重兵,再次發動進攻。俺答汗兵鋒逼近時,馬芳尚在吃飯,聞訊後馬芳當即“擲碗碟於地”,對眾將大呼“且隨我奪虜食”,立刻率兵出戰,在內蒙古鞍子山與俺答汗軍相逢,再次擊破俺答汗,迫使其撤還。戰後,馬芳命人烹製美食,與此戰中陣亡將士的屍骨一起下葬。時任宣大總督的陳其學聞之感嘆道:“愛兵如此,方有虎師也。” [8] 
宣府遇挫後,俺答汗轉而對鄰近宣府的大同地區發動進攻。而宣大總督陳其學判斷失誤,命大同總兵趙苛將重兵屯守在紫荊關,雖一度擊退敵軍,卻反被俺答汗避實擊虛,繞開紫荊關攻入懷仁、山陰等地區。陳其學在盛怒之下,命時任宣府總兵的馬芳與大同總兵趙苛換防,讓馬芳率軍防備俺答汗,而俺答汗卻轉而強攻宣府管轄的威遠地區,待到馬芳率軍馳援時,俺答汗又率軍北撤。 [8] 
面對俺答汗的侵擾,馬芳決定主動出擊,如他對諸將所言“非大創之不可”。隆慶四年(1570年)六月,馬芳探知俺答汗將主力屯於咸寧海子(今內蒙古商都),隨即集中全部主力出擊,戰前馬芳嚴令三軍,全軍棄掉輜重物資,每人僅帶三日口糧,以示死戰之心。四月七日,全軍開拔,一路上“人噤聲,馬銜枚”,悄無聲息高速急行軍,在四月八日抵達咸寧海子外圍時,俺答汗竟毫無察覺。四月九日,凌晨馬芳發動總攻,先以火器攻擊,馬芳的“家兵”從俺答汗大營兩翼奇襲,馬芳率主力正面突擊,另有一支精騎在俺答汗逃路上截殺,俺答汗再次中計,馬芳軍“四面合圍,馳突奔殺。”俺答汗軍“倉皇棄營,踩踏砍殺殞命者甚重。”經一夜血戰,俺答汗終於不支而逃,明軍緊緊追趕,從咸寧海子一路向西追殺數十里。 [10]  此戰俺答汗傷亡甚重,僅被擒的部落首領就有十數人,繳獲戰馬輜重無數,史稱“大創之”。 剛剛就任宣大總督的王崇古閲罷戰報後當場大喜道:“大同可暫無事也。”

馬芳協贊和議

隆慶四年(1570年)九月,因俺答汗強娶其孫把漢納吉的未婚妻烏納楚,把漢納吉一怒之下竟帶部下家人數十人至大同投奔明朝。俺答汗聞訊後震怒,立刻率領十餘萬騎兵殺至大同外圍,企圖用武力逼迫明朝交出把漢納吉。但因馬芳嚴防死守,俺答汗絲毫未佔到便宜。而王崇古深謀遠慮,一面妥善安置把漢納吉,一面嚮明朝提議趁機招撫俺答汗。當時主政的高拱張居正兩位大學士皆對此全力支持。偏巧此時俺答汗的長子辛愛雖假意發兵協助俺答汗,其實卻按兵不動,企圖借俺答汗與明朝血拼的機會謀奪權力。 [8] 
十月初,在馬芳小挫俺答汗後,王崇古派百户鮑崇德為使與俺答汗會談,經一番辯論,俺答汗終於屈服道“天子若封我為王,統轄北方諸部,我當約令稱臣,永不復叛。”得到俺答汗承諾後,雙方達成協議:俺答汗嚮明朝交還之前叛逃至蒙古的趙全等人,明朝冊封把漢納吉為指揮使,禮送回俺答汗處。
十二月初四,俺答汗逮捕趙全、李自馨、王廷輔、趙龍、張彥文、劉天麟、馬西川、呂西川、呂小老至明朝,明朝也如約將把漢納吉禮送歸蒙古,為防俺答汗報復,明朝使臣更警告俺答汗“汝孫今為朝廷命官,不可輕辱也。”是日俺答汗與把漢納吉祖孫倆“相抱而哭,連連南向叩頭。”俺答汗更對明朝“遣使報謝,誓不犯大同”。交換人員後,俺答汗主動示好,下令昆都力,吉能等蒙古部落停止對明朝邊境的侵擾,王崇古也向明朝廷上奏,建議明朝“以先朝忠順王故事”冊封俺答汗,“許貢入京”,且在邊境上開放互市,從而實現明蒙雙方的長期和平。雖有朝臣指責王崇古“邀近功,忽遠慮”,但因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等人支持,在隆慶五年(1571年)三月二十八日,明朝終於下詔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其兄弟子侄部下皆受封都督、同知、千户等官職,在延綏,紅山敦,寧夏清水營等地開設“互市”,恢復漢蒙兩族邊民貿易。 [8] 
隆慶五年(1571年)五月七日,俺答汗在大同北面的晾馬台正式舉行“順義王受封宣誓”的儀式,歃血盟誓道“世世代代,永不復叛”。此誓果然成真,之後不但蒙古其他部落有樣學樣,以至“河套各部皆求歸附”,且“邊鄙又安,薊宣以抵甘固,六十餘年邊民生息,遂長不識兵革也。”此事結束了明蒙雙方的大規模戰爭,達成了著名的“隆慶和議”。 [8] 
“隆慶和議”的成功,固然是由把漢納吉的“叛逃”事件引發,由高拱、張居正、王崇古等人的縝密籌謀而實現,但不容忽略的依然還有馬芳,事件起初,正是馬芳在大同滴水不漏的防守,創造了雙方談判的環境,王崇古向朝臣解釋“封貢”原因的奏摺裏,也將此時明軍兵強馬壯,“我兵非昔怯”作為論據。“和議”成功後,王崇古在奏摺裏大讚馬芳“和議之成,芳實有功也”。俺答汗方面,雖然“叛逃”事件裏明朝的誠意是他和平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常年的戰爭狀態下,明朝對蒙古部落的“經濟封鎖”,以及馬芳等邊將的軍事打擊後,俺答汗其實已外強中乾。 [11] 
“隆慶和議”成功後,馬芳作為大同總兵,在每年五月,都受命率精兵護送王崇古到大同北面的弘賜堡接見蒙古各部首領,宣揚明朝威德,每次馬芳部皆“兵甲威武,諸部皆拜服之”。 [8] 

馬芳閒住起復

在明神宗即位後的政治鬥爭中,原內閣首輔高拱失勢被逐,大學士張居正取而代之。隨後,身為高拱親信的王崇古被御史陳堂彈劾“弛防徇敵”,不得不引咎辭職,馬芳隨後也未能倖免。他擔心不能通過閲視,於是賄賂武庫司郎中林紹、懷隆及兵備參議吳哲、閲視侍郎吳百朋。吳百朋告發此事,奏請朝廷提審馬芳。經楊博説情,神宗於是在萬曆元年(1573年)革去馬芳的職務,勒令他“歸家閒住”。 [8]  [12] 
萬曆三年(1575年)九月,馬芳被起用為前軍都督府僉書管事。 [13-14] 
俺答汗向朝廷索要封賞,並威脅要兵戎相見。萬曆六年(1578年)九月,朝廷立刻命馬芳掛印,充任宣府總兵官。 [15-16]  馬芳到任後,整治兵馬,在宣府郊外率領騎兵舉行了數次“遊獵”,蒙古各部聞訊後大驚道:“馬太師歸也。”俺答汗向朝廷“奉表謝罪,痛悔前過。”原本一觸即發的兵禍就此消解。 [1] 

馬芳歸鄉安逝

萬曆七年(1579年),馬芳因病請辭,於次年閏四月解甲歸鄉。 [17]  [18] 
萬曆九年(1581年)二月,馬芳在家鄉蔚州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17]  。神宗聞訊後,按例賜祭葬 [19] 

馬芳主要影響

馬芳為帥十餘年,大小百餘戰,多次獲勝,尤善以少勝多。《明史》言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擒部長數十人,斬馘無算,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 [11]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俺答汗的兒子辛愛黃台吉率重兵攻打萬全右衞(今萬全鎮)。在萬全右衞保衞戰,馬芳在馬蓮堡迎戰,在敵人的攻擊下,馬蓮堡城牆塌陷,馬芳不但不讓人修復,反而令軍士大開四門,偃旗息鼓,一時間,馬蓮堡好像空寂無人一樣。這時,天將黃昏,敵人頓生疑慮,怕中了馬芳的埋伏,不敢進入,只好在城外打着火把,囂呼達旦。馬芳卻在大帳高卧不理。敵軍不明情況,終不敢攻城,次日陸續撤軍時,馬芳率軍奮力出擊,大獲全勝。這是馬芳導演的一出“空城計”,充分體現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
馬芳在宣府總兵任上,為抵禦俺答汗的侵擾,還親自督軍數千人,出塞砍柴,又與軍民共同築窯燒磚,將殘破的宣府城牆修葺一新。他抗擊俺答汗的勝利為隆慶時期的茶馬互市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

馬芳歷史評價

周尚文:汝他日必為能將。 [8] 
朱厚熜:勇不過馬芳。 [8] 
陳其學:今諸將中如馬芳、趙苛、謝朝恩三臣,皆才勇可當一面。 [20] 
王崇古:胡騎來去雖快,卻難逃馬桂馨耳目。 [8] 
楊博:一定大同搗巢之議……至於宣府,亦可仿而行之。蓋總兵官馬芳,驍勇不減於(梁)震,戮力報國,此其時也。 [21] 《覆陝西總督都御史戴才議處番夷疏》
尹耕:威名萬里馬將軍,白髮丹心天下聞。 [22] 《秋興》
項篤壽:“近有都督馬芳者,以驍勇着馬,故降敵起健兒,策身三朝,以勳名終。” [23] 今獻備遺
張惟賢等:“芳故夷產,勇敢善戰,練習夷情,尤善撫餋家丁,臨戎對敵,斬馘最多,一時邊塞倚之,稱名將雲。” [9]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朱國楨:累立功至極品,蓋嘉靖末一名將也……公猿臂壯偉,走及奔馬……至馬公雖始終無異議,而末年以郍吉納降為非是,坐奪職。夫武人言戰是本等事,乃以此課去留,何耶?如此人物,若使文臣知兵有方略者督之,捍奴虜如秋風掃落葉,可以一空。而動多牽制,不盡用,可恨! [24] 湧幢小品
沈德符:先朝西方名將如馬芳,濱死猶以不及恢復松山為恨。 [25] 
錢謙益:觀馬公出身,堪比仲卿(衞青)之寒微,更兼子卿(蘇武)之精忠。
查繼佐:時去二祖(朱元璋朱棣)遠,開國與靖難諸戰,言之口咋矣。吾難馬德馨、石希聲(石邦憲)膽氣,無所規模,百變不措,有似山懷遠(山雲)之在宣廟(朱瞻基)中。 [26]  罪惟錄
張廷玉:①芳起行伍,十餘年為大帥。戰膳房堡、朔州、登鷹巢、鴿子堂、龍門、萬全右衞、東嶺、孤山、土木、乾莊、岔道、張家堡、得勝堡、大沙灘,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擒部長數十人,斬馘無算,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明史 [11]  ②馬芳三代為將,父子兄弟先後殉國,偉矣哉! [11] 《明史》
趙翼:兩軍相接全恃將勇,將勇則兵亦作氣隨之,然將亦非恃一人之勇也,必有左右心膂之驍悍者協心併力,始氣壯而敢進,將既進,則兵亦鼓勇爭先,此將帥所貴有家丁、親兵也……馬芳蓄健兒,嘗令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斬獲。 [27] 廿二史劄記

馬芳軼事典故

馬芳孝養父母

馬芳最初任隊長時,多次禦敵有功,按例應當授官,但他因為父親非常貧困,將軍功全都換成賞賜來奉養父親。 [28] 

馬芳不計人過

石州城被韃靼攻陷後,馬芳的副將田世威和參將劉寶因為戰敗論罪,按律應處斬,馬芳主動要求放棄自己的賞賜為二人贖罪,反遭到御史彈劾,朝廷也下詔告誡他。後來田世威官復原職,對馬芳很不禮遇,馬芳卻不與他計較,有見識的人因而頗為稱讚他。 [29] 

馬芳三代為將

馬芳一家三代為將,馬芳本人為嘉靖隆慶萬曆時期名將。馬芳的長子馬棟,亦官至都督;次子馬林,“更歷邊鎮”,累官至遼東總兵官,後於薩爾滸之戰中戰死,其子馬燃、馬熠也於此役中戰沒。馬林另三子馬炯、馬爌、馬飈也均為總兵、同知一級的武將。史稱其“父子兄弟並死國難”。 [11] 

馬芳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
妻子
師氏
子輩
長子
馬棟
官至都督。
次子
馬林
官至遼東總兵官,後於開原戰死,贈都督同知
孫輩
孫子
馬燃
於薩爾滸之戰中戰死。
馬熠
於薩爾滸之戰中戰死。
馬炯
官至湖廣總兵官,後病卒。
馬爌
官至甘肅總兵官,後戰死。
馬飈
官至沔陽州同知,後戰死。
表格參考資料: [1]  [11]  [30] 

馬芳後世紀念

馬芳紀念建築

馬芳死後葬于山西大同北面的新平堡(今山西大同天鎮城北五十里)。此後歷經戰亂,其墓碑與屍骨皆相繼流失。 [8] 
馬芳宅院,俗稱馬芳院,為馬芳出生之地,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鳳城鎮蒿峪村后街4號院內。院內建築多已塌毀或改建,僅大門內迎面樹立的一座青石照壁保存完好。 [31] 

馬芳民間信仰

馬芳也是漢族民間信奉的神仙“馬王爺”的原型之一。

馬芳藝術形象

馬芳多次出現於一些曲藝、戲曲作品中,如鼓詞《香蓮帕》 [32]  川劇《魚鱗陣》、京劇《馬芳困城》等。
在《香蓮帕》中,馬芳在明穆宗時武藝出眾而未有際遇,遂至流落京西蘆溝橋為寇,後為國丈李良所擒,原擬斬首,經楊波力保始獲赦免,舉為大同總兵。神宗即位後,楊波被徐贊陷害下獄問罪。馬芳聞訊,即自大同發兵圍困皇城。神宗不得已,乃應馬芳之約交出徐贊,釋放楊波。 [32] 

馬芳史料索引

明長城碑刻“明故特進榮祿大夫前軍都督府左都督蘭溪馬公墓誌銘” [1] 
張惟賢等《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九》 [9] 
查繼佐《罪惟錄·列傳卷十九·武略諸臣列傳》 [26] 
張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 [11] 
參考資料
  • 1.    向燕南 主編.中國長城志 文獻 下: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8:2336
  • 2.    《湧幢小品·卷十二》:左都督馬芳,少為繼母所虐,走出,遇虜掠去,從俺答飼馬。
  • 3.    《湧幢小品·卷十二》:雖小,輒能騰躍控御,無敢踶齧。
  • 4.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十歲為北寇所掠,使之牧。
  • 5.    《湧幢小品·卷十二》:又挽弱木為弓矢,每發命中。
  • 6.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芳私以曲木為弓,剡矢射,俺答獵,虎虓其前,芳一發斃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馬,侍左右。
  • 7.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芳陽為之用,而潛自間道亡歸。周尚文鎮大同,奇之,署為隊長。
  • 8.    馬芳: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剋星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02-13]
  • 9.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九》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4-03-09]
  • 10.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二十六》:宣府總兵馬芳率所屬參將劉潭等千餘人出獨石邊外二百里,襲擊虜騎於長水海子,敗之,還入邊未至,虜追及於鞍子山,芳等復戰,又敗之,前後擒斬共八十餘人,奪馬四十餘匹。
  • 11.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2-14]
  • 12.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十》:萬曆元年二月……勒大同總兵官左都督馬芳閒住。芳懼閲視不免,行賄武庫司郎中林紹、懷隆、兵備參議吳哲及閲視侍郎吳百朋。百朋發其事,請提問。兵部以芳久在(廣本在作任)邊方,頗著勞績,今當晚暮,曲賜優容。從之。
  • 13.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已,起僉書前軍都督府。
  • 14.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二》:萬曆三年九月……以原任大同總兵馬芳為前軍都督府僉書管事,以原任四川總兵郭成為南京後軍都督府僉書管事。
  • 15.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九》:萬曆六年九月……升前軍都督府僉書左都督馬芳為掛印充總兵官,鎮守宣府地方。
  • 16.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順義王要賞,聲言渝盟,複用芳鎮宣府。
  • 17.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七年以疾乞歸。又二年卒。
  • 18.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九十九》:萬曆八年閏四月……宣府總兵官馬芳以病回衞,命山西總兵、署都督同知麻錦代之。
  • 19.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九》:(二月)原任鎮守宣府總兵官馬芳卒,賜祭葬如例。
  • 20.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二十二》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7-04-18]
  • 21.    《皇明經世文編·卷二百七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5-15]
  • 22.    《明詩別裁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8-11-23]
  • 23.    《今獻備遺·卷三十》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06-13]
  • 24.    朱國楨 原著;李宏 主編.容齋隨筆續集 湧幢小品 3: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02:454-455
  • 25.    《萬曆野獲編·卷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6-30]
  • 26.    查繼佐.二十五別史 18-21 明書 1-4:齊魯書社,2000-05:2598-2600
  • 27.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四·明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3-12]
  • 28.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數禦寇有功,當得官,以父貧,悉受賞以養。
  • 29.    《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列傳第九十九》:石州城陷,副將田世威、參將劉寶論死,芳乞寢己廕子,贖二將罪,為御史所劾,敕戒諭。後世威復為將,遇芳薄,芳不與校,識者多之。
  • 30.    據《明誥封一品夫人馬母師氏合葬墓誌》
  • 31.    劉金鋒 主編;晉城市旅遊文物局 編.晉城文物通覽 府邸民居卷 下:山西經濟出版社,2011-06:1070
  • 32.    齊森華等 主編.中國曲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2:591
  • 33.    李德義,於汝波 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 編.中國將師名錄 五代至清代卷:解放軍出版社,2007-02:6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