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品夫人

(誥命夫人中級別最高的封號)

鎖定
一品夫人,即誥命夫人中級別最高的封號。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説。
中文名
一品夫人
含    義
誥命夫人中級別最高的封號
實    質
官職
拼    音
yī pǐn fū rén

目錄

一品夫人釋義

一品夫人,誥命夫人中級別最高的封號。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敕。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説。
漢代以後王公大臣(即官在“執政”以上人)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從高官的品級。一品誥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品誥命夫人。

一品夫人著名人物

“一品夫人”墓許夫人陳氏淑禎,系南宋名臣,抗元愛國民族英雄,興化軍守將陳文龍之女。於公元一二五二年五月二八出生在長樂阜山,她自幼接良好的家教,精讀兵書,智勇雙全,學就少林輕功。公元一二六九年結髮泉州府南門外晉邑十都東石鄉鰲頭境許宅巷許漢青為妻。在她父親忠君愛國的薰陶下,秉成家訓知書達理深明大義。許漢青系南宋後期進士,官封承信郎。其先祖是唐.德宗年間進士,仕官兵部尚書郎許稷的裔孫許毅然之侄。在故鄉許宅巷興建府第,繼承祖業,經營遠洋船務而成當地鉅富,因財勢併兼世人故稱“許百萬”。陳氏淑禎和睦鄉鄰,扶貧濟困,仁慈淑德,深感人心,故以“許夫人”稱之。
南宋德佑二年(公元一二七六年三月)蟋蟀宰相賈似道弄權,國祚衰危,元軍大舉入侵,臨安淪陷。許漢青和夫人開始散盡家財,招募族丁,組織義軍,加緊操練,準備抗元。景炎元年(公元一二七六年)元兵直驅南下,張世傑元帥及陸幼夫樞密使,擁幼帝宋端宗(趙罡)皇子(趙蛺X)兄弟二人,御舟逃至泉州順濟橋,泉州招撫使舶司提舉浦壽庚,叛宋降元,閉城拒而不納,反以舟師助元追擊,至以皇子兄弟失散。端宗由張世傑元帥保護,由泉州東門法石,從水路經蚶江圍頭灣,皇子趙蛺X由陸路逃至下輦村。在此國勢安危的緊時刻,許漢青和夫人急速召集族丁和義兵配合總兵劉洙,前來保護幼主趙X。沿途與元軍大戰於苦墓埔,奮殺突圍,皇子得以脱險。途經許西坑,按計劃與張世傑在塔頭南嶽廟會合,因形勢突變,張世傑已保端宗渡至漳州水營。是夜,溪東魯港嶝圭之間,嶼分東西,宋舟穿過,安隱奔達會張元帥,繼後兩幼主再由張元帥護送至廣東淺灣。
自許墓埔戰敗後,許漢青與夫人失散。許漢青退守東石畲家寨,焚招降書。拒降斬敵使,寧死不屈,捨生取義。興化軍因腹背受敵,守將陳文龍被俘,拒降解押,臨安途中,在嶽武穆廟,捨生殉國。奔赴在閩西一帶的許夫人得聞親人先後殉難,更加激起她的抗元決心,化悲憤為力量,繼續在閩南招募義軍,聯絡畲族酋長蘭太后,起二十四峒畲兵會同漳浦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吊眼閩北政和起義軍首領導起義軍黃華等繼續抗華到底。
畲族聯軍轉戰閩粵,軍威大震,勢力遍及漳、汀和潮一帶,號十萬眾,連營數百里,震動元庭。景炎帝二年(公元一二七七年七月張世傑文天祥在閩西募軍,陳吊眼與許夫人親率義軍響應號召,起兵勤王,配合宋軍再次圍攻泉州城,討伐叛軍將浦壽庚。聲勢浩大,威震四方。後因元軍唆都率兵增援,壽庚方得轉危。同年十月元軍統帥劉深進攻廣州東淺灣,張世傑為保淺灣撒泉州之圍,在此緊經關頭,許夫人率軍馳援,與元軍血戰廣東東洋百里埔,大敗元軍,後許夫人據守畲寨堡。景炎帝三年(公元一二七八年)許夫人率畲漢族聯軍轉戰閩北、建寧、政和等地,與黃華所率的三萬多鹽夫組成陀頭軍聯合作戰,屢敗元軍。祥興二年(公元一二七九年)宋元帥張世傑與元軍大戰於廣東崖山,因兵力不足而敗績,宋將陸秀夫抱幼主投崖,壯烈殉國。南宋就此結束。公元一二八零年,元朝政權稍定,叛將浦壽庚配合元軍對泉州賜恩許氏及泉南沿途的許氏進行大剿殺,火燒東石畲家寨,許夫人的故鄉許宅巷被剷平,漢青的府第化為灰燼。
族親殺者殺,逃者逃至龍頭嶺石龜之間,依附族親,亦逃生到山區,東石的許宅巷就此殘廢親矣。其許氏的族裔也分居在十九都林邊鄉,依附鄰近許氏族親,後遷居於金門。公元一二八零年八月許夫人和陳吊眼乘福建元軍全力進攻廣東,一鼓攻下漳州,誅殺元朝潮州守將傅全,萬户府知縣闞文興,義軍所到之處嚴懲貪官污吏,誅殺殘暴,為民除害,同時開倉散糧,拯濟貧苦百姓,深得民心。元朝為鎮壓福建義軍,元軍會師福建,元將唆都親率精兵向南詔烏山湖猛攻,許夫人和陳吊眼率義軍踞險出擊,智敗唆都,且殲元軍,震驚朝庭。同年秋冬世朝加封完者都,為鎮國大將軍,徵閩都大元帥。召集福建兵力圍攻漳州,逼使黃華屈服降元,並授黃華為徵閩副統帥,在叛將黃華的嚮導下,被攻五十餘寨,義軍重陷困境,迫使義軍走千壁嶺扼守自固。
堅持近一年之久,後因陳吊眼之叔陳桂龍動搖變節,吊眼不聽妹勸,錯殺親妹陳吊花,誤中奸計,在突圍中,幾乎全軍覆滅。公元一二八一年十一月,義軍的首領陳吊眼壯烈犧牲在詔安烏千壁嶺上,為紀念抗元英雄,此嶺故為“陳吊嶺”。許夫人率義軍衝出重圍,至元十九年(公元一二八二年三月十九日)許夫人親率畲漢義軍,出黃崗與元軍大戰於東洋百里埔,
馳騁沙場,披甲奮戰,英勇殉國,時年三十歲。後來許夫人餘存的部將和族人,即偷拾她的遺骸密葬在泉州十九都風爐山麓,以表懷念敬仰之哀情,轟轟烈烈抗元鬥爭六年之久,未能達到英雄們的志願。可是在封建王朝鬥爭的社會里,許夫人許氏淑禎是一位女中豪傑,她的忠貞愛國,殉節丹心的英雄事蹟,人心讚歎不已。巾幗英烈鑄上歷史光輝的一頁,千古自在,英風永垂。
許夫人犧牲後,其紅裝碧血,愛國護民,仁慈淑德深感人心。故居東石鰲頭境許宅鄰近諸人緬懷她的忠貞氣節,故偷偷塑造她的金身奉祀敬而有神。明洪武七年為其建祠宇於許宅巷,宮祠曾三遷於東石電廠後,至二零零零重建,名為“東宮聖殿”。善信擁擠,有求必應,香火旺盛不斷。宮容壯觀,獨特,善信千秋奉祀。
許夫人抗元事蹟在民間代代傳頌,“英雄要有後人樹,盛世自有賢人持”。欣逢清嘉慶年間進士光祿寺卿許邦光,把許夫人的事蹟啓奏朝庭,感動嘉慶皇帝,即追贈誥封為“一品夫人”,旌其忠貞氣節。清嘉慶二十年(公元一八一五年)泉南晉邑十九都林邊鄉及鄰近許氏族親,在她原骸墳地興建大墓,並立皇親誥贈一品夫人許母陳氏佳城墓碑。該墳墓年湮月久,淤泥積沒草荊掩蓋,鄉人只知夫人墓,未知其底細。至共和二零零二年,政通人和,建設事業蓬勃發展,該地開發,原形被損,墓碑重現,因而引起林邊鄉許氏族裔的重視,當即保護重修,呈報政府有關部門,並組織抗元許夫人史蹟保護委員會,委託許清白,許祖倫二先生累集史系,立碑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