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

鎖定
課程説明
1 、課程的性質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修課程,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 、課程的任務
本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教育,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維水平;為學生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確立社會主義信念自覺堅持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文名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提出者
馬克思
適用領域
政治
應用學科
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注意事項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目的及要求

1 、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研究對象,瞭解課程的體系和結構。
2 、講解基本的概念、原理、基本論點和方法,注意反映哲學幾大部分之間的有機相關性
3 、注意反映哲學理論研究中的新問題、新動態,新成果,向學生介紹哲學中相關的前沿性理論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點與難點

重點:哲學概念與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派別。聯繫和發展是辯證法的基本特徵,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兩種發展觀及其對立。三大基本規律的基本範疇和主要觀點。發展和聯繫的各基本環節的內在辯證關係。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形而上學認識論的區別。實踐活動在認識形成、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認識活動的構成要素和辯證過程。真理及真理的絕對性相對性
難點:發展和聯繫的各基本環節的內在辯證關係。真理與價值之間的辯證關係。對需要與利益範疇及其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正確認識與評價。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目的與要求

各章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瞭解什麼是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變革和基本特徵,樹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哲學信念,懂得毛澤東、鄧小平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新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掌握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和根本方法。
1 、哲學的定義
2 、哲學的基本問題
3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
4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
難點 :
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變革和基本特徵
2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
3 、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
第一講: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哲學的定義
二、哲學的歷史與分類
三、哲學的基本問題
五、哲學的基本特徵
六、哲學與具體科學的區別和聯繫
七、哲學的功能
八、學習哲學的方法
第二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及其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理論基礎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
六、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
七、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八、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
九、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
第二章: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學習馬哲物質觀時空觀運動觀和意識論, 使學生了解物質的根源性,把握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以及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掌握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掌握實踐是人和自然、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分化和統一的基礎。
教學重點:
1 、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2 、時空觀和運動觀
3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1 、物質觀在現代自然科學中的深化
2 、意識與人工智能的關係
第一講:物質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一)世界是統一的,物質是世界的本原
(二)世界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三)、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意義
二、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一)物質觀的發展過程
(二)物質的科學定義
(三)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現代意義
(四)哲學物質觀和自然科學物質學説的區別和聯繫
三、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
(一)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二)相對靜止物質運動的特殊狀態
(三)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
(四)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四、 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
( 一)時空的含義和特點
(二)時空和物質運動為什麼是不可分
(三)時空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第二講:精神世界對物質世界依賴性
一、 意識的起源
二、 意識的本質
三、 意識的結構
四、 意識的能動作用
五、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六、 意識和人工智能
(一)人工智能的含義和實質
(二)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區別
(三)人工智能的哲學意義
(四)對人與機器關係的新思考
第三章:實踐是人類世界的現實基礎
教學目的和要求 :
掌握實踐的特點、基本形式和功能。理解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是實踐的唯物主義
教學重點:
1 、實踐是人改造物質世界的活動
2 、實踐的基本形式和功能
3 、把握物質世界的實踐環節
教學難點:
1 、 實踐是人類的存在方式
2 、實踐與世界的二重化
第一講、實踐的本質、特點和形式
一、實踐的本質
二、實踐的特點
自覺能動性
複雜系統性
三、實踐的基本形式
四、實踐的觀點是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第二講、實踐是人類的存在方式
一、 實踐是人類生存的前提條件。生產實踐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它是人類安身立命之本,託付身心之根,生存發展之源。
二、 實踐是人類與動物區別開來的根本標誌。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地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這種活動使人同動物根本區別開來。
三、 實踐決定着人的社會本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而實踐則是全部社會關係得以形成和建立的根源。
四、 實踐是人類活動主體性的確證。實踐活動的目的性自覺性社會性及其對世界的變革和創造性,使人成為一種自主活動、自我創造的主本性存在。
第三講、實踐的結構與功能
一、實踐主體
二、實踐客體:
三、實踐手段:
四、實踐的功能
第四講、實踐環節及其程序
一、 實踐決策。實踐決策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雙重尺度。
二、 實踐目標的制定。目標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後。
三、 實踐的組織與管理。
四、 實踐結果的檢驗及評價。
五、實踐與世界的二重化
一、實踐導致了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二、實踐導致了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三、實踐是現實世界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第四章:世界的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
教學目的和要求
瞭解客觀世界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辯證圖景,明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懂得事物聯繫的普遍性和多樣性,事物發展方向性及其表現,掌握聯繫和發展的規律體系及其核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
1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區別
2 、聯繫的特點
3 、規律及其分類
教學難點 :
1 、人類活動辯證法和客觀事物辯證法的統一
2 、發展的方向性與決定性
第一講:客觀世界的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
一、唯物辯證法的確立
二、客觀世界的辯證圖景: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
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
四、聯繫和發展的規律性
第二講: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
二、辯證法、認識論和方法論
三、聯繫和發展的規律體系及其核心
四、辯證思維方法及其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關係: 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一等方法。
第五章:聯繫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教學目的和要求
瞭解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的主要內容,懂得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的道理,掌握共性與個性兩點論重點論統一和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論意義,學會全面地、聯繫地和發展地看問題,堅持辯證的科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
1 、對立統一規律及其方法意義
2 、矛盾問題的精髓
難點 :
1 、否定之否定規律
2 、辯證思維方法在現代科學中的深化和豐富
第一講:質量互變規律
一、 質、量、度的科學含義及其關係
二、質變與量變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三、質量互變規律的方法論意義;
第二講:否定之否定規律
一、辯證否定觀的科學含義及其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根本區別
二、事物發展的否定之否定過程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方法論意義。
第三講: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一、矛盾及其根本屬性: 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鬥爭性及其相互關係;
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方法論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及其關係;矛盾問題的精髓
四、兩點論和重點論:
五、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六章:聯繫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教學目的和要求:
瞭解本質與現象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內容和形式可能性與現實性、系統與要素、結構與功能諸範疇內涵、實質,從而更加完整和深入地掌握唯物辯證法
重點: 各範疇之間的關係
難點
本質與現象
必然性和偶然性
原因和結果
內容和形式
可能性與現實性
系統與要素
結構與功能
第七章: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教學目的和要求 :
瞭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認識論上的根本變革,劃清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不可論、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界限,牢固樹立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掌握認識的本質和認識的辯證運動過程,懂得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重點 :
1 、實踐在認識中的基礎地位
2 、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
難點:
1 、認識的本質
2 、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真理和價值的關係
第一講:認識的本質和辯證運動過程
一、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一) 實踐和認識的關係: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二) 認識的結構
(三) 認識的本質: 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二、 認識的辯證運動過程
(一)感性認識
(二)理性認識
(三)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的關係
(四)認識過程第一次飛躍的條件
(五)認識過程第二次飛躍的條件
(六)認識活動的循環性和上升性
第二講: 主體素質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作用
第三講: 馬克思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馬克思主義反映論在當代面臨挑戰
第四講: 中國傳統知行觀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第八章:真理和價值
教學目的和要求
瞭解真理與謬誤的關係,劃清正確真理觀和錯誤真理觀的界限,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和價值觀,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定追求真理、實現價值和改造世界的信心。
教學重點 :
1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和價值觀
2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 、價值的含義及其尺度
教學難點 :
1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2 、真理原則價值原則的關係
3 、人類活動的兩大尺度
第一講:真理和謬誤
一、真理的客觀性
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第二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第三講: 人類活動的兩大尺度和兩大原則
一、價值的含義和特點
二、價值評價及其尺度
三、 真理和價值的辯證關係瞭解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第九章:人類社會的本質
教學目的要求:
瞭解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以及社會歷史觀的根本變革,理解唯心史觀的錯誤所在,掌握社會的實踐本質及其整體性,懂得人與社會的特殊性。
教學重點 :
1 、社會的本質
2 、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
3 、社會的實踐本質
教學難點:
1 、交往與經濟全球化
3 、唯心史觀的根本缺陷
第一講: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
一、唯心史觀的種類、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一)唯心史觀的種類:唯心史觀主要有宿命論和唯意志論兩大類, (二)唯心史觀產生和存在的根源
(三)唯心史觀的根本缺陷
二、唯物史觀的科學解答及意義
第二講: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
一、地理環境及其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二、人口因素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三、生產方式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第三講:從自然界向人類社會過度的辯證法
第四講:人類社會及其歷史的本質特徵
一、 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
二、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
三、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系
第五講:交往與經濟全球化
第十章:社會基本結構和文明進步
教學目的和要求:
從宏觀上了解社會三大基本結構,掌握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概念,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概念,理解社會是在生產力基礎上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有機聯繫。理解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掌握三個文明的內涵和作用
重點:
1 、社會的經濟結構
2 、社會的政治結構
難點:
1 、社會的文化結構
第一講:社會基本結構
(一)生產力
(二)生產關係
(三)階級是一個經濟範疇: 階級和階層
二、社會的政治結構與國家
(一)社會政治結構的特點
(二)社會政治結構的構成
(三)國家的實質與職能
三、社會的文化結構
(一)社會文化結構的含義: 社會意識形態
(二)社會文化結構的構成
(三)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四)社會意識的功能
第二講:文化與文明
一、文化的本質與功能
(一)文化的本質含義和功能: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一)社會主義文明的定義和構成
(二)三個文明的定義
(三)三個文明之間的關係和社會文明的發展:
(四)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根本特點
(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容
(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原則
第十一章: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和主體
教學目的和要求
瞭解社會發展過程的特殊性和規律性,懂得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動力。掌握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社會發展基本規律,並能用其分析我國社會改革的現實問題。瞭解階級鬥爭社會革命和社會改革在社會發展中地位和作用。樹立人民羣眾創造歷史的根本觀點。
重點:
1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
2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矛盾運動規律
難點:
1 、社會規律的特殊性
2 、社會基本規律的現實分析
3 、人民羣眾的歷史主體作用
?
第一講: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一、發展過程的兩種形式
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四、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鬥爭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五、社會發展的其它動力: 革命和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
六、科技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革命: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深刻理解科學技術的內涵、特徵與功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加速發展的巨大槓桿。科學技術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第二講:人民羣眾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
一、人民羣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二、人民羣眾創造歷史的 社會制約性
三、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四、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 要在堅持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前提下,正確認識和評價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第三講:社會發展基本規律與推動社會發展的合力作用
一、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
二、先進生產力:社會發展的最終物質動因
三、社會發展動力體系的層次性和綜合性
第十二章 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
教學目的和要求
瞭解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歷史必然性和複雜性,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觀、價值觀和自由觀,懂得人類社會發展的目標是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的道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價值目標,堅定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理想和信念。
教學 重點:
1 、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觀
2 、社會可持續發展
3 、人的全面發展
難點:
1 、人性與人的本質
2 、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價值目標
第一講:社會發展的必然性和複雜性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社會發展過程的兩種形式
二、社會發展觀的變革: 當今全球問題和社會發展,當今的全球問題,化解全球問題的主體反思
三、可持續發展觀的實質
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五、科技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六、知識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七、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第二講:人的全面發展
一、人的本質:人的本質的社會性
二、人的價值: 人的個人價值
三、 社會進步與社會形態演進
四、 人的自由:馬克思自由王國理論與人的全面發展
五、共產主義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形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補充説明

根據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改革“05方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合併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