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山府君祭

鎖定
泰山府君祭是陰陽道術之秘傳東嶽大帝在道教諸神中是具有崇高地位,泰山府君祭的施術方法是誠心向東嶽泰山大神祈求願以己命換亡者之命的等價交換
中文名
泰山府君祭
文    獻
孝經援神契
相關事物
真偽權衡,震威秉公正

目錄

泰山府君祭特徵

泰山是五嶽獨尊的東嶽
其神以"大帝"稱之被供奉為神靈界的王者
泰山神-東嶽大帝在道教諸神中具有崇高地位
泰山神屬道教的自然神,源於自然崇拜
在古人的眼裏,自然界是一個充滿神靈的世界
崇拜自然神靈是他們與自然溝通的途徑
東方是太陽初升的地方,"東"字從"木""日"在其中
甲骨文中"木"與"桑"通,古有日出扶桑之説
東方按五行屬木,四時為春,五常為仁,八卦屬震,二十八宿為蒼龍
"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仁"乃天地大德
"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騰飛之地
於是東方主生的思想具體到泰山
泰山成了"天地大德","帝王出生騰飛之地". [1] 

泰山府君祭來源

在古人心目中泰山是萬物交代的羣嶽之長
古人把生者居住之地統稱為陽間,把人死後去的地方稱為陰間或冥間
中國人最早的冥界應是黃泉,蒿里墳墓等死後的地下世界
有關泰山之神管理死者的觀念
是由前漢哀帝/平帝時開始...經後漢而演變來的
漢武帝受道教影響求不死的生命.修道成仙.進入天庭.
庶民的亡魂不得歸天.只往世界最高的泰山.產生“泰山治鬼”信仰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説:"中國人死者,魂歸於岱(泰)山地也"
泰山地府在蒿里山
漢朝[樂府歌辭·蒿里曲]就有"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的詩句
而記述泰山神東嶽大帝管理陰曹地府的文獻資料不勝枚舉
如...[雲笈七籤]中稱:"泰山君領羣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祀廟是所宗者也"
[五嶽真形圖]載其職責:"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
漢武帝特封泰山為“泰山府君”...唐未時又被奉為東嶽大帝
“泰山治鬼”的冥界是可以遊行的(可到冥界一遊)
也就是由於冥界的泰山府君有事欲傳達於鬼域外的他界(如河神之域)
於是請活人入冥帶信再出冥...於是活人便曾經歷冥界...在冥界遊行
冥界若有被誤拘的亡魂...將會被送回陽間...這是人可以死而復活的原因
中國的冥界原本官吏組織鬆散沒成個系統
冥界官吏的出缺常由陽世亡者來充任
冥界的官界也充滿了中國官場上人情請託之習.
原本冥界沒有審判生前善惡的觀念
佛教東傳之後...對中國人死亡態度影響更深的則是“地獄”的觀念
加入佛教地獄觀念以後的泰山冥界...泰山府君仍是冥界最高官吏
還沒有閻羅王這名詞出現...但有地獄,泥犁等名詞出現
也有對地獄種類,名稱及酷刑施行的描述
以人在生前善惡行為輪迴六道依據...冥界便成了審判的場所
而之後在[洛陽伽藍記]中...開始出現以閻羅王一詞取代泰山府君
關於泰山府君...就先説到這裏...因為資料實在太多
要再説下去...就是佛教,道教,及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不只是看倌們會像在上課一樣無趣.
無特定宗教信仰的我也沒有心思再繼續"傳教"下去了
唐代時...泰山府君由安倍仲麻呂傳入並奉為安倍家主神
其後常施行泰山府君祭法...並以安倍晴明為最有名
總之,施行此法須以一命換一命為前提
也或者要像是道術,茅山術一般...減壽過命才行
道尊給晴明下了最後通牒,逼得他不得不接受青音的提議
為博雅施行泰山府君祭,這裏總還有個不老不死的青音
願意放棄永生的性命追隨真愛而去
一句"謹請泰山府君 蘇生博雅 急々如律令"的咒文後
緊接着泰山府君祭的晴明舞,身段是優雅不俗、柔中帶剛
雖然是萬齋桑的信手拈來便是好有味道
而反覆唱頌的泰山府君祭文像是誠心的祈禱又像是在耳邊低語
雖莊嚴卻悦耳,既温和而平穩,又恬淡且古典
"天逢貪狼 一陽星君 天內巨門 地聲星君 天衝祿存"
泰山府君祭:中國道教對古日本信仰之影響
相較於日本對佛教與儒家思想的受容與認可,中國道教思想是否曾對日本文化產生較大影響的問題,一直是學界爭議的焦點。雖然日本學者對道教的研究頗多,成果亦頗豐,但其主旨多是通過道教研究來認知中國文化,鮮有以道教對日本文化的影響為切入點的有力論證。部分日本學者否認道教信仰對日本古文化的諸多影響。例如,福井文雅在其編著的《道教事典》中不僅否定道教對日本古代文化的影響,甚至直接否認道教曾傳入日本。日本歷史學家津田左右吉認為,雖然中國道教的部分知識傳入了日本,但沒有在日本人的生活世界產生影響並形成信仰。筆者則試圖通過對泰山府君祭的道教屬性的解讀,探討道教思想對古日本文化的影響。
祭文具備道教屬性
泰山府君”是泰山神之一,其稱謂始見於東晉搜神記》,最初源於人們的自然崇拜,後作為道教神仙信仰的形式存在。在中國,泰山府君稱謂歷經多次變更,魏晉時期為“泰山府君”, 唐代為“天齊王”,宋代為“東嶽大帝”,明清時期為“碧霞元君”。東漢時期已有“魂歸泰山”之説,魏晉年間,泰山府君被認為是主管地府、治理鬼魂之神。泰山府君信仰傳入日本後,其被信眾當作具有掌管生死與榮辱法力之神。該信仰後與佛教融合後,泰山府君被認為是閻魔王的侍者。從平安朝明治時期的近千年時間內,關於日本天皇、上層貴族和武士的泰山府君祭祀的記載共有400餘次,由此可見泰山府君在古日本信仰文化中佔據着重要的歷史地位。
泰山府君祭的“都狀”是施祭者向諸神表達祭祀、祈願目的的路徑之一。與日本佛教中的“願文”及神道教中的“祓詞”形式相通,均為祭文的異稱。祭文在祭祀者內心具有通神性,故其內容表述真實可靠。相較於通過經後人編撰、流變的書籍來考證日本泰山府君信仰,都狀無疑更能直接、客觀地反映祭祀者的真實訴求與信仰。天皇與貴族施祭的泰山府君都狀中,多次出現“息災延命”“長生久視”“保萬福於百年之間”等道教思想禱詞。例如,位居官階正四位右大辨的藤原伊房,為救治重病愛女而祭祀泰山府君的祭文中有“三壺聞名,寧覓仙藥於蓬島之月”一句,與道教經典抱朴子內篇》中的“丹藥”思想如出一轍;藤原實行在祈求高升的祭文中有“藐姑射之春華,唯喜德馨之及家園”,其中的“藐姑射山”出典於道家經文《莊子·逍遙遊》,本意指遠方有神人居住的仙山,在祭文中則喻指太上皇的御所,並藉此祝願太上皇能夠像神仙一樣長壽。由此可見,泰山府君祭祀目的多與道教中的消災祛病、長生不死等信仰相關,異於佛教的涅槃滅度。此外,泰山府君都狀採用“黃紙朱書”的寫作形式,與道教上章時使用的“黃表”形式類同。
祭祀神靈多為道教神仙
泰山府君祭主要祭祀十二座冥道神,即“泰山府君”“閻羅天子”“五道大神”“天官”“地官”“水官”“司命”“司祿”“本命”“同路將軍”“土地靈祇”“家親文人”。日本學界普遍認為以上諸神源自佛教的“十王信仰”。
然而,筆者經考證後認為,此十二冥神多出自中國的民間信仰,與道教之神同源。例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為道教齋醮儀式中不可或缺的解厄除災之神靈;“司命”為《北斗經》《太平經》與《雲笈七籤》等道書中掌管人的生命之神;“司祿”源於民間信仰的文昌帝君梓潼神,在道教思想影響下轉變為掌握功名利祿之神靈。“本命”神源於中國民間的“求順星”,後道教將其發展為“六十甲子”“六十元辰”之信仰,且設“本命醮”祭祀本命神,其在早期道教典籍《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中被視為支配人的命運之神。“家親文人”屬傳抄中的筆誤,應為“家親丈人”,是道教與中國民間信仰融合後產生的一種祖先崇拜形式。此外,從日本平安後期陰陽師主持的四十餘種陰陽道祭祀的名稱(如天曹地府祭、本命祭、招魂祭、太陰祭、土公祭等)來看,所祭祀神靈也多為中國的道教神仙。故而,某些日本學者把十二座冥道神歸於佛教之神確有不當之處。
祭祀與章醮相似
日本泰山府君祭祀的行使者為陰陽師,而道教章醮的執行人一般為“高功”,二者雖有各自特點,但陰陽師與道教高功在職司上具有重疊之處。從事祭祀的陰陽師雖沒有“道觀”,但其歸由政府主導的陰陽寮機構管轄,二者均在團體組織下行使宗教事宜。陰陽師除了負責祭祀,還掌管着漏刻、天文等技術,其職責範圍與早期道教高功相近。東京博物館所藏《不動利益緣起繪卷》(14世紀)中的一幅圖描述了泰山府君祭祀場景:穿着官服的陰陽師席地而坐誦讀着都狀,其旁邊燃着一堆柴火,正對面擺放着長條供桌,桌上擺着用紙紮成的“銀錢”“白絹”等貢品,桌子前上沿粘着畫有“鞍馬”“勇奴”等的紙符。整個祭祀場景與《隋書·經籍志》記載的道教章醮儀式類似,“並具贄幣,燒香陳讀。雲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儀以奏之,名之為醮”。泰山府君祭祀時間多為“月星見,天與善謂哉”,與道教章醮時間“夜中,於星辰之下”亦相似。
由此可鑑,泰山府君祭祀的都狀內容、神仙思想、祭祀過程等均藴含着濃郁的道教文化印跡。據此可推測,至少在日本平安朝時期道教思想已開始影響天皇和貴族的個人生活,並證實了在平安時期,中國道教信仰對日本文化確有浸染之處。
歷史上,日本常參照周邊強盛國家文化來發展自身文化,古代中國曾對日本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隨着近代中國的衰落與西方列強的崛起,日本學習的目光由中國轉向了歐美。尤其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放棄儒教精神,脱離中國思想,吸收學習西方文明”的“脱亞”思想盛行。受此思想的影響,日本學者對諸多歷史文化遺產採取了規避中國化的傾向,在思想史研究方面,更是儘量剔除道教文化的影響。誠然,日本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乏創新,但也應尊重歷史上的文化傳播事實。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