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28]
- 作品名稱
- 水滸傳
- 外文名
- Water Margin
- 作品別名
-
水滸
水滸全傳
忠義水滸傳
水滸傳內容簡介
編輯《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九紋龍史進因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發,出於無奈,只得投奔外鄉。後來碰到了一個下級軍官魯達,二人在酒樓談天,得知酒樓賣唱父女受當地惡霸鄭屠的欺凌,魯達仗義贈銀,發送父女回鄉,並主動找上門去,三拳打死了鄭屠。事後棄職逃亡,轉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魯智深受不了佛門清規戒律的約束,寺中長老只得介紹他去東京(開封)大相國寺看管菜園。在此期間,他在偶然的情況下結識了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當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貪戀林沖妻子的美貌,設計陷害林沖,誣陷他“帶刀”進入白虎堂,將他發配滄州,並企圖在途中殺掉林沖。幸虧魯智深一路暗中護送,才得以化險為夷。林沖發配滄州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個當保正的晁蓋,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書派楊志押送“生辰綱”上京,便由吳用定計,約集了其他七名好漢劫了生辰綱,投奔梁山。楊志丟了“生辰綱”,不能回去交差,就與魯智深會合,佔了二龍山。
鄆城有個好漢叫宋江,他的老婆與人私通。在探知宋江與梁山強盜有來往後,她百般要挾。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奔小旋風柴進莊上,結識了武松。武松與宋江分手後,在景陽岡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後去陽穀縣當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見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蓮卻不守婦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門慶,毒死武大。武松歸後察知其情,殺了二人,給兄長報了仇。事後他被髮配孟州,結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怒殺張都監全家,也轉去投二龍山安身。
宋江與武松分手後,到了清風寨寨主花榮那裏,不久被父親召回,因被人告發,發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題“反詩”,又被判處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場救出。宋江執意要回家探父,又屢遭危險,終於上了梁山。
隨後,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接着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和梁山三山會合,同歸水泊。而後,晁蓋不幸中箭身亡,盧俊義經歷幾多曲折也上了梁山。梁山義軍大破曾頭市,又打退了朝廷幾次進攻,其中好些統兵將領也參加了梁山聚義。最後,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個好漢,有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招撫。於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採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徵遼、徵方臘。連年的戰事,弄得一百零八條好漢最後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然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好漢們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後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藥酒、水銀毒死,李逵又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在蓼兒窪自縊身亡。
[2]
水滸傳作品目錄
編輯水滸傳100回本
選自明容與堂本,為現存最早百回繁本。
第1回 | 張天師祈禳瘟疫 | 洪太尉誤走妖魔 | 第2回 |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
第3回 |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 第4回 |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
第5回 |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 第6回 |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
第7回 |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 第8回 |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
第9回 | 柴進門招天下客 | 林沖棒打洪教頭 | 第10回 |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
第11回 | 朱貴水亭施號箭 | 林沖雪夜上梁山 | 第12回 | 梁山泊林沖落草 | 汴京城楊志賣刀 |
第13回 | 急先鋒東郭爭功 | 青面獸北京鬥武 | 第14回 | 赤發鬼醉卧靈官殿 |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
第15回 | 吳學究説三阮撞籌 |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 第16回 | 楊志押送金銀擔 | 吳用智取生辰綱 |
第17回 |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 第18回 |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
第19回 | 林沖水寨大併火 | 晁蓋梁山小奪泊 | 第20回 |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
第21回 | 虔婆醉打唐牛兒 | 宋江怒殺閻婆惜 | 第22回 | 閻婆大鬧鄆城縣 | 朱仝義釋宋公明 |
第23回 | 橫海郡柴進留賓 | 景陽岡武松打虎 | 第24回 | 王婆貪賄説風情 | 鄆哥不忿鬧茶肆 |
第25回 | 王婆計啜西門慶 | 淫婦藥鴆武大郎 | 第26回 | 鄆哥大鬧授官廳 | 武松鬥殺西門慶 |
第27回 |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 第28回 | 武松威鎮安平寨 | 施恩義奪快活林 |
第29回 | 施恩重霸孟州道 | 武松醉打蔣門神 | 第30回 | 施恩三入死囚牢 | 武松大鬧飛雲浦 |
第31回 |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 第32回 | 武行者醉打孔亮 | 錦毛虎義釋宋江 |
第33回 | 宋江夜看小鰲山 | 花榮大鬧清風寨 | 第34回 |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
第35回 | 石將軍村店寄書 | 小李廣梁山射雁 | 第36回 |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
第37回 |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 第38回 |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 黑旋風斗浪裏白條 |
第39回 |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 第40回 |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
第41回 | 宋江智取無為軍 | 張順活捉黃文炳 | 第42回 |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
第43回 |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 第44回 |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
第45回 | 楊雄醉罵潘巧雲 | 石秀智殺裴如海 | 第46回 |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 拚命三火燒祝家莊 |
第47回 | 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 第48回 |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 |
第49回 | 解珍解寶雙越獄 | 孫立孫新大劫牢 | 第50回 |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
第51回 |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 第52回 | 李逵打死殷天錫 | 柴進失陷高唐州 |
第53回 | 戴宗智取公孫勝 | 李逵斧劈羅真人 | 第54回 |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
第55回 |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 呼延灼擺佈連環馬 | 第56回 | 吳用使時遷盜甲 | 湯隆賺徐寧上山 |
第57回 | 徐寧教使鈎鐮槍 | 宋江大破連環馬 | 第58回 | 三山聚義打青州 | 眾虎同心歸水泊 |
第59回 | 吳用賺金鈴吊掛 | 宋江鬧西嶽華山 | 第60回 |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
第61回 | 吳用智賺玉麒麟 | 張順夜鬧金沙渡 | 第62回 | 放冷箭燕青救主 | 劫法場石秀跳樓 |
第63回 | 宋江兵打北京城 | 關勝議取梁山泊 | 第64回 | 呼延灼夜月賺關勝 |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
第65回 |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 浪裏白跳水上報冤 | 第66回 | 時遷火燒翠雲樓 | 吳用智取大名府 |
第67回 | 宋江賞馬步三軍 | 關勝降水火二將 | 第68回 |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
第69回 |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 第70回 |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
第71回 |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 第72回 | 柴進簪花入禁院 | 李逵元夜鬧東京 |
第73回 | 黑旋風喬捉鬼 | 梁山泊雙獻頭 | 第74回 | 燕青智撲擎天柱 | 李逵壽張喬坐衙 |
第75回 | 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 黑旋風扯詔謗徽宗 | 第76回 |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
第77回 | 梁山泊十面埋伏 | 宋公明兩贏童貫 | 第78回 |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
第79回 | 劉唐放火燒戰船 | 宋江兩敗高太尉 | 第80回 | 張順鑿漏海鰍船 | 宋江三敗高太尉 |
第81回 | 燕青月夜遇道君 | 戴宗定計出樂和 | 第82回 |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
第83回 |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 第84回 |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
第85回 |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 第86回 |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 |
第87回 | 宋公明大戰幽州 | 呼延灼力擒番將 | 第88回 |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
第89回 | 宋公明破陣成功 | 宿太尉頒恩降詔 | 第90回 | 五台山宋江參禪 | 雙林渡燕青射雁 |
第91回 | 張順夜伏金山寺 | 宋江智取潤州城 | 第92回 |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
第93回 | 混江龍太湖小結義 |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 | 第94回 | 寧海軍宋江弔孝 | 湧金門張順歸神 |
第95回 | 張順魂捉方天定 | 宋江智取寧海軍 | 第96回 |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
第97回 |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 第98回 |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
第99回 | 魯智深浙江坐化 | 宋公明衣錦還鄉 | 第100回 |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
水滸傳120回本
120回本即明袁無涯刊本《水滸全傳》(另有一種現代人改編的120回水滸傳為多版本合併而成,以金聖嘆本作為前70回,第71回則為自行改編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話宿願”,後39回為袁無涯本)。120回袁無涯本基本包含容與堂百回本所有回目。但第26回名稱變為“偷骨殖何九叔送喪,供人頭武二郎設祭”,第90回變為“五台山宋江參禪,雙林鎮燕青遇故”(燕青改為第110回於秋林渡射雁),從第九十回起,插入從簡本改寫而來的田虎、王慶章節,從第90回起,回目名稱如下:
第90回 | 五台山宋江參禪 | 雙林鎮燕青遇故 | 第91回 | 宋公明兵渡黃河 | 盧俊義賺城黑夜 |
第92回 | 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 | 第93回 | 李逵夢鬧天池 | 宋江兵分兩路 |
第94回 | 關勝義降三將 | 李逵莽陷眾人 | 第95回 | 宋公明忠感后土 | 喬道清術敗宋兵 |
第96回 | 幻魔君術窘五龍山 | 入雲龍兵圍百穀嶺 | 第97回 | 陳瓘諫官升安撫 | 瓊英處女做先鋒 |
第98回 | 張清緣配瓊英 | 吳用計鴆鄔梨 | 第99回 | 花和尚解脱緣纏井 |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100回 | 張清瓊英雙建功 | 陳瓘宋江同奏捷 | 第101回 | 謀墳地陰險產逆 | 踏春陽妖豔生奸 |
第102回 | 王慶因奸吃官司 | 龔端被打師軍犯 | 第103回 | 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 範節級為表兄醫臉 |
第104回 |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 | 第105回 | 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 喬道清迴風燒賊寇 |
第106回 | 書生談笑卻強敵 | 水軍汨沒破堅城 | 第107回 | 宋江大勝紀山軍 | 朱武打破六花陣 |
第108回 | 喬道清興霧取城 | 小旋風藏炮擊賊 | 第109回 | 王慶渡江被捉 | 宋江剿寇成功 |
第110回 | 燕青秋林渡射雁 |
百回本中的第91回,在120回本《水滸全傳》中為第111回,此後回目依此類推。上海人民出版社、嶽麓書社等出版的《水滸全傳(上下)》為袁無涯本。
水滸傳70回本
明刻本《水滸傳》插圖(16張)
此本回目,基本上與袁無涯本(120回本)前71回一致,一般認為是從袁無涯本刪去71回大聚義以後所有章節,並加上了“驚噩夢”的結尾而成。而原第一回被改為“楔子”,此後回目依此類推。此版本最後一回(第70回)回目為“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驚惡夢”。此外,其他回目也有少量字眼與多數版本都不一樣,如“浪裏白跳”均變為“浪裏白條”,“黑旋風探穴救柴進”變為“黑旋風下井救柴進”,“趙員外重修文殊院”變為“趙員外重建文殊院”,“瓦罐寺”變為“瓦官寺”等,一般認為是金聖嘆所改。
水滸傳115回本
各種簡本文字錯漏處較多,回目名稱也多與繁本有文字上不同之處,甚至有缺少回目,但多數情節基本一致。只有田虎、王慶部分,是簡本特有的,繁本的袁無涯本改寫了這一部分,插入某種百回繁本中(見120回本)。簡本的田虎、王慶部分一般被視為這兩部分的較原始形態,115回本田虎、王慶部分回目名稱如下:
第84回 | 宿太尉保舉宋江 | 盧俊義分兵征討 | 第85回 | 盛提轄舉義投降 | 元仲良憤激出家 |
第86回 | 眾英雄大會唐斌 | 瓊郡主配合張清 | 第87回 | 公孫勝再訪羅真人 | 沒羽箭智伏喬道清 |
第88回 | 宋江兵會蘇林嶺 | 孫安大戰白虎關 | 第89回 | 魏州城宋江祭諸將 | 石羊關孫安擒勇士 |
第90回 | 盧俊義計攻獅子關 | 段景住暗認玉欄樓 | 第91回 | 宋江夢中朝大聖 | 李逵異境遇仙翁 |
第92回 | 喬道清法迷五千兵 | 宋公明義釋十八將 | 第93回 | 卞祥賣陣平河北 | 宋江得勝轉東京 |
第94回 | 徽宗降勅安河北 | 宋江承命討淮西 | 第95回 | 高俅恩報柳世雄 | 王慶被陷配淮西 |
第96回 | 王慶遇龔十五郎 | 滿村嫌黃達鬧場 | 第97回 | 王慶打死張太尉 | 夜走永州遇李傑 |
第98回 | 快活林王慶使棒 | 段三娘招贅王慶 | 第99回 | 宋公明兵渡呂梁關 | 公孫勝法取石祁城 |
第100回 | 李逵受困於駱谷 | 宋江智取洮陽城 | 第101回 | 宋公明夜遊玩景 | 吳斈究帷幄談兵 |
第102回 | 燕青潛入越江城 | 李雄敗死白牛鎮 | 第103回 | 孫安病死九灣河 | 李俊雪天渡越水 |
第104回 | 公孫勝馬耳山請神 | 宋公明東鷲山滅妖 | 第105回 | 宋江攻打秦州城 | 王慶戰敗走胡朔 |
第106回 | 公孫勝辭別居鄉 |
水滸傳創作背景
編輯水滸傳歷史背景
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的《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説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徵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裏,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但戰鬥力很強,在羣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
宋代説書技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説書人採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説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説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
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序裏説:“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並説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並未説故事內容。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説書藝人的底本。
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投降朝廷鎮壓方臘起義止,順序和後世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系統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説的是梁山泊,《遺事》説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只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
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係。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彙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才寫成《水滸傳》。《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流傳下來的根據説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
[5]
水滸傳書名由來
“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一句。但至於這個書名的確切含義,一直存在異議。
一種説法是:作者施耐庵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江湖豪客傳》。書終於脱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滸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説:“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裏‘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6]
水滸傳作者爭議
《水滸傳》的作者據傳為元末明初施耐庵,並由羅貫中加以潤色及編排,實際參與創作者跨越了從宋元到明末的數百年,包括了民間説書人、文人、書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積型的長篇文學作品。
從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萬曆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陽餘象鬥雙峯堂刊本《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滸志傳評林》題羅貫中編集,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袁無涯刊《忠義水滸全傳》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與之相近的還有明萬曆三十年(1602)前後容與堂刻本《水滸傳》署名是“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
從其他文獻中的記載看,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曾經説過:“《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書本。”高儒《百川書志》記載:“《忠義水滸》一百卷。錢塘施耐庵書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敍》中提到作者時,説是“施(耐庵)、羅(貫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和王圻《稗史彙編》都記羅貫中作。
[4]
水滸傳人物介紹
編輯水滸傳梁山好漢
座次 | 星宿 | 諢名 | 姓名 |
---|---|---|---|
1 | 天魁星 | 呼保義 | |
2 | 玉麒麟 | ||
3 | 智多星 | ||
4 | 入雲龍 | ||
5 | 大刀 | ||
6 | 天雄星 | 豹子頭 | |
7 | 天猛星 | 霹靂火 | |
8 | 天威星 | 雙鞭 | |
9 | 天英星 | 小李廣 | |
10 | 天貴星 | 小旋風 | |
11 | 天富星 | 撲天雕 | |
12 | 天滿星 | 美髯公 | |
13 | 天孤星 | 花和尚 | |
14 | 天傷星 | 行者 | |
15 | 天立星 | 雙槍將 | |
16 | 天捷星 | 沒羽箭 | |
17 | 天暗星 | 青面獸 | |
18 | 天祐星 | 金槍手 | |
19 | 天空星 | 急先鋒 | |
20 | 天速星 | 神行太保 | |
21 | 天異星 | 赤發鬼 | |
22 | 天殺星 | 黑旋風 | |
23 | 天微星 | 九紋龍 | |
24 | 天究星 | 沒遮攔 | |
25 | 天退星 | 插翅虎 | |
26 | 天壽星 | 混江龍 | |
27 | 天劍星 | 立地太歲 | |
28 | 天平星 | 船火兒 | |
29 | 天罪星 | 短命二郎 | |
30 | 天損星 | 浪裏白條 | |
31 | 天敗星 | 活閻羅 | |
32 | 天牢星 | 病關索 | |
33 | 天慧星 | 拚命三郎 | |
34 | 天暴星 | 兩頭蛇 | |
35 | 天哭星 | 雙尾蠍 | |
36 | 天巧星 | 浪子 |
座次 | 星宿 | 綽號 | 姓名 |
---|---|---|---|
37 | 地魁星 | 神機軍師 | |
38 | 地煞星 | 鎮三山 | |
39 | 地勇星 | 病尉遲 | |
40 | 地傑星 | 醜郡馬 | |
41 | 地雄星 | 井木犴 | |
42 | 地威星 | 百勝將 | |
43 | 地英星 | 天目將 | |
44 | 地奇星 | 聖水將 | |
45 | 地猛星 | 神火將 | |
46 | 地文星 | 聖手書生 | |
47 | 地正星 | 鐵面孔目 | |
48 | 地闢星 | 摩雲金翅 | |
49 | 地闔星 | 火眼狻猊 | |
50 | 地強星 | 錦毛虎 | |
51 | 地暗星 | 錦豹子 | |
52 | 地軸星 | 轟天雷 | |
53 | 地會星 | 神算子 | |
54 | 地佐星 | 小温侯 | |
55 | 地佑星 | 賽仁貴 | |
56 | 地靈星 | 神醫 | |
57 | 地獸星 | 紫髯伯 | |
58 | 地微星 | 矮腳虎 | |
59 | 地慧星 | 一丈青 | |
60 | 地暴星 | 喪門神 | |
61 | 地然星 | 混世魔王 | |
62 | 地猖星 | 毛頭星 | |
63 | 地狂星 | 獨火星 | |
64 | 地飛星 | 八臂哪吒 | |
65 | 地走星 | 飛天大聖 | |
66 | 地巧星 | 玉臂匠 | |
67 | 地明星 | 鐵笛仙 | |
68 | 地進星 | 出洞蛟 | |
69 | 地退星 | 翻江蜃 | |
70 | 地満星 | 玉幡竿 | |
71 | 地遂星 | 通臂猿 | |
72 | 地周星 | 跳澗虎 | |
73 | 地隱星 | 白花蛇 | |
74 | 地異星 | 白麪郎君 | |
75 | 地理星 | 九尾龜 | |
76 | 地俊星 | 鐵扇子 | |
77 | 地樂星 | 鐵叫子 | |
78 | 地捷星 | 花項虎 | |
79 | 地速星 | 中箭虎 | |
80 | 地鎮星 | 小遮攔 | |
81 | 地稽星 | 操刀鬼 | |
82 | 地魔星 | 雲裏金剛 | |
83 | 地妖星 | 摸着天 | |
84 | 地幽星 | 病大蟲 | |
85 | 地伏星 | 金眼彪 | |
86 | 地僻星 | 打虎將 | |
87 | 地空星 | 小霸王 | |
88 | 地孤星 | 金錢豹子 | |
89 | 地全星 | 鬼臉兒 | |
90 | 地短星 | 出林龍 | |
91 | 地角星 | 獨角龍 | |
92 | 地囚星 | 旱地忽律 | |
93 | 地藏星 | 笑面虎 | |
94 | 地平星 | 鐵臂膊 | |
95 | 地損星 | 一枝花 | |
96 | 地奴星 | 催命判官 | |
97 | 地察星 | 青眼虎 | |
98 | 地惡星 | 沒面目 | |
99 | 地醜星 | 石將軍 | |
100 | 地數星 | 小尉遲 | |
101 | 地陰星 | 母大蟲 | |
102 | 地刑星 | 菜園子 | |
103 | 地壯星 | 母夜叉 | |
104 | 地劣星 | 活閃婆 | |
105 | 地健星 | 險道神 | |
106 | 地耗星 | 白日鼠 | |
107 | 地賊星 | 鼓上蚤 | |
108 | 地狗星 | 金毛犬 |
水滸傳詳細介紹
宋江
主要人物之一,字公明,山東濟州府鄆城縣人。他排行第三,身體黑矮,有孝名,為人仗義疏財,人稱孝義黑三郎。他廣泛交結英雄豪傑,且好行方便,每每排難解紛,扶困濟危,在江湖上威信極高,被人尊為“及時雨”“呼保義”,作品寫他是天魁星臨凡,天罡地煞星之星主。原在鄆城縣做押司,晁蓋等劫生辰綱事發,他仗義前往報信,後為不致暴露與他們的關係而殺閻婆惜,逃避在外,鬧青州後帶人馬投奔梁山。聞父病故回家奔喪,被官府捉拿,刺配江州,因醉後題反詩被判死刑。眾好漢劫法場將他救上梁山。他團結弟兄。帶領義軍打了不少勝仗。晁蓋犧牲後,被推為梁山泊寨主。接任後進一步標榜忠義,改聚義廳為忠義堂,明確提出“替天行道”的口號。在他的領導下,義軍隊伍不斷壯大,不只打擊土豪劣紳,還衝州撞府,一再粉碎朝廷軍事圍剿。取得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的重大勝利。但他受封建思想影響甚深,不反皇帝,對統治者有幻想,在關鍵時刻妥協動搖,通過私訪李師師,縱放高太尉,賄買宿元景,主動爭取招安,把義軍引向絕路。受招安後被利用去徵遼和平方臘等農民起義,梁山頭領“十去其八”,他自已被高俅一夥毒死在楚州安撫使任上。這一形象頗為複雜,他不滿濫官當道的社會現實,同情被壓迫者。並在具體遭際中成為義軍領袖;他又恪守忠孝等封建道德,嚮往封妻廕子,青史留名。這一矛盾貫穿他的一生。
[7]
晁蓋
梁山義軍前期領導人。綽號托塔天王(龔開畫贊稱鐵天王),山東濟州府鄆城縣人,原是東溪村保正。他豪爽豁達,勇武果斷,敢作敢為,仗義疏財,愛結識天下好漢,兼之武藝高強,因此遐邇聞名。劉唐探聽得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給丈人蔡京慶生辰,專程給他報信,商量中途劫取。他口稱“壯哉”,立即贊同,組織吳用、公孫勝、三阮等智取生辰綱。事發後,得到宋江報信,帶眾人上了梁山,由於林沖的擁戴,使他成為梁山泊主。他把劫得的生辰綱及自家財物分給眾人,並整點倉廒,修理寨柵,打造兵器,訓練士兵,嚴明紀律,使山寨一再打敗官軍圍剿,日益興旺,為梁山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在打曾頭市時中毒箭,傷重身亡。作為一令領袖人物。他的弱點,在於稍欠政治頭腦,謀略不足,對取生辰綱後怎麼辦缺少考慮,事發後才倉促出走,沒識破王倫的虛情假意,曾頭市身亡,亦因為他沒有認真聽取林沖的意見,急於成功而中計。他在《三十六人畫贊》和《宣和遺事》中,都在三十六人之列,《水滸》為突出宋江而把他開除在外,如七十一回所稱“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羣保義,把寨為頭”。
[7]
盧俊義
北京城裏的員外大户,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被梁山泊吳用用計騙到梁山,盧俊義與梁山英雄大戰,不敵而逃,乘船逃走時被浪裏白條張順活捉。盧俊義不願在梁山落草為寇,乘機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賈氏卻與管家李固做了夫妻。盧俊義同時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獨力劫法場,救出盧俊義,殺了姦夫淫婦。盧俊義投奔梁山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後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後被高俅用藥酒毒傷,不能騎馬,乘船時失足落水而死。
[7]
林沖
主要人物之一,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綽號豹子頭。作品寫他是天雄星臨凡。他武藝高強,不滿濫官當道的黑暗現實,常有本事抱負不得施展的感慨,而注意交結好漢,表現其英雄本色。但教頭的優渥、美滿的家庭生活,也形成他温厚、隱忍和怯於反抗的性格。其妻在岳廟進香時被人調戲,他聞訊趕到舉拳要打,認出是本管太尉之子高衙內,先自手軟,還對人解説:“不怕官,只怕管,怕高太尉面上不好看,權且饒過。”雖對陸謙等爪牙敢於刀刃相見,但為維護自己地位,不肯得罪上司,一忍再忍。高俅為滿足其子淫慾,設寶刀計將他刺配滄州,暗囑解差半路謀害,必欲置之死地。他負此不白之冤,尚指望掙扎着再回東京,野豬林裏魯智深把他從棍棒下救出,他因此為解差求情,到滄州後,先守天王堂,後看草料場,安心於囚徒生活。高俅又派人至滄州,與管營、差撥合謀火燒草料場,要把他燒死,他由於草屋被雪壓塌暫避山神廟,才倖免於難。在被迫害得家破人亡,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才挺身而起,殺了高俅的爪牙,雪夜上梁山。從血泊恨海中站立起來的林沖,思想性格都發生很大變化,義無反顧地投身於義軍行列。上梁山後,他火併了嫉賢妒能的原寨主王倫,為梁山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是義軍馬軍五虎將之一,在對敵鬥爭中奮勇衝殺,立了許多戰功,在反招安的鬥爭中,也有較清醒的頭腦。梁山泊全夥受招安後,他於徵方臘回來,患風病癱了,病故於杭州六和寺。
[7]
吳用
主要人物之一,山東鄆城縣人,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他廣讀詩書,精通韜略,足智多謀,人稱智多星,作品寫他是天機星臨凡。原只在村塾教書,“只愛雄談偕義士,豈甘枯坐伴兒曹?”晁蓋議取生辰綱,他馬上贊同,併為之物色人選,出謀劃策,奔走百里,以買魚為名,説三阮撞籌,定下“力則力取,智則智取”的妙計,在黃泥岡上使精明強幹的楊志也上了當。事發後,他鼓動晁蓋等上梁山泊,並在碣石村設計殲滅前來追捕的官軍,活捉頭目何濤。上山後,他敏鋭地察覺王倫心術不正,不能容人,促成林沖火併,使晁蓋成為梁山泊主,並與之一道開創和鞏固這一根據地。此後梁山泊多次粉碎朝廷的軍事圍剿和攻城奪府,均出於他的謀劃。作為軍師,他為梁山事業貢獻了自己的才智,贏得廣泛的信任和擁護。對於宋江的力爭招安,他並不以為然,指揮義軍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殺得官軍夢裏也怕,然後才體面地接受招安。受招安後他清醒地看到在奸邪當權情況下義軍的危機,但不肯背主,不願支持諸多頭領擺脱宋江,仍賣力幫助平田虎、王慶、方臘,使這支隊伍在兄弟相殘中“十去其八”。當宋江被朝廷毒死時,他因“恩義難捨”,在其墳前自縊而死,成為宋江受招安錯誤主張的殉葬人。
[7]
李逵
主要人物之一,山東沂州沂水縣人,綽號黑旋風,小字鐵牛,作品寫他是天殺星臨凡。是個黑凜凜大漢,一頭蓬鬆黃髮,臉上長滿髭鬚,使兩把板斧,力大如牛。其兄與人家做長工,他因為打死人逃到江州傲小牢子。他無家無業,赤貧的生活環境和闖蕩江湖的經歷,造就了他對統治階級的仇恨和強烈的反抗精神,敢於藐視官府、封建律條和秩序,聲稱:“條例,條例,若還依得,天下不亂了!我只是前打後商量。”劫法場後宋江提出上梁山時,他第一個響應,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鳥斧,砍做兩截便罷!”上山後作戰英勇,以殺敵為樂,甚至睡夢中也斧砍高俅等奸臣,醒了還大叫“快當!”他愛憎分明。忠於義軍事業,每以“梁山泊黑旋風李逵”自稱,把自己和山寨緊密聯繫在一起,不容損害山寨利益。他不滿“原是山寨里人”的公孫勝聽從師父的話隱居不出,半夜越牆“砍”了羅真人,還欣喜除了一害。聽説宋江騙娶劉太公之女,便砍倒杏黃旗,要殺宋江,後經對證是歹徒假冒。便公開認錯,並殺歹徒,救回劉女。他一再提出“殺去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最激烈地反對招安。菊花會上,他高叫:“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大鬧忠義堂。陳太尉來梁山招安,他撕毀詔書,痛打來使,公開辱罵皇帝。正是由於他和其他頭領的反對,延緩了義軍失敗的時間。受招安後,又再三要求殺回梁山泊。徵方臘回來,他到潤州任都統制,得知朝廷賜宋江毒酒,再次進言:“哥哥,反了罷!”但已晚了,他自己也喝了宋江給的毒酒。他是封建勢力的死對頭。
[7]
魯智深
主要人物之一,本名魯達,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出家後法名智深,因脊背上刺有花繡,人稱花和尚。作品寫他是天孤星下凡。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下一部貉猱鬍鬚,身長八尺,腰闊十圍,使一件六十二斤禪杖,力大無窮,曾倒拔垂楊柳。他隻身一人,無家無業,長期的軍旅生活和下層軍官的閲歷,不只鍛煉出他一身好武藝,也造就了他粗豪爽直、酷愛自由、疾惡如仇、見義勇為的思想和性格。“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他對社會的壓迫和不平,懷有強烈的憤懣,對各種罪惡勢力,主動挑戰。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軍官當不成,上五台山當了和尚。又不守佛門戒律,二次大鬧寺院,被住持打發往開封大相國寺,在那裏與林沖結識。林娘子被高衙內調戲,林沖怕得罪高俅容忍退讓,而他則聲言要高吃他三百禪杖。當林被刺配滄州時,他暗中保護,大鬧野豬林,粉碎了高俅中途加害的陰謀。由於他與上層統治者對抗,和尚也當不成,一把火燒了菜園廨宇,先上二龍山,後歸梁山泊,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在梁山為步軍頭領,是義軍的中堅力量,不只在反擊圍剿、攻州奪府中奮勇衝殺,而且對當權者認識較清,抵制宋江盼招安的錯誤主張,指出滿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出於同生同死的義氣,他沒有“各去尋趁”,也隨之受招安,參與平田虎,王慶、方臘。眼見兄弟相殘,他滿腔悲憤,“心已成灰”,不願隨宋江還朝做官,在杭州六和寺坐化。
[7]
武松
主要人物之一,山東清河縣人。排行第二,人稱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逃避緝捕,改為行者打扮,故亦稱“行者武松”。作品寫他是天傷星臨凡。他身長八尺。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靠賣炊餅的哥哥武大撫養長大。因酒後傷人逃到柴進莊上,躲避一時。在回鄉探兄路上,於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因此遠近聞名,陽穀知縣參他做了都頭,並在此與哥哥相逢。當他去開封為知縣送贓銀時,武大被西門慶與嫂子潘金蓮毒死,他為報兄仇,在去縣衙告狀不準的情況下,借謝鄰請酒取得真實口供,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然後到官府自首,被斷配孟州。在孟州幫助施恩奪回被蔣門神霸佔的快活林酒店,蔣的後台張都監、張團練設計將他捉了作賊。血的事實教育了他,怨怒之情化為驚心動魄的反抗行動,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殺了蔣、張等十九口,蘸血在牆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龍山,後歸梁山泊,投身武裝反抗的行列。在反擊官府圍剿和攻城奪府的戰鬥中,他勇敢堅定,是義軍的主要將領之一。他反招安,指責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後他在徵方臘時被包道乙砍斷左臂,不受封誥,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7]
石秀
主要人物之一。建康府人,平生性直,路見不平,便要捨命相助,以此人稱拼命三郎,作品寫他是天慧星臨凡。屠户出身,隨叔父到外鄉販賣馬羊,本錢消折,流落於薊州賣柴。見楊雄在街頭被人勒逼,他仗義相救,在場的戴宗、楊林也為之喝彩。他早就嚮往梁山,得知二人是梁山頭領,正欲傾訴肺腑投托入夥,卻被楊雄尋來打斷,楊雄感他救助之思,與之結為兄弟,引至家中。楊妻潘巧雲與和尚私通,為他察覺,潘反誣他調戲,他為楊和自己聲譽,殺死和尚,並在翠屏山當楊面與潘對質。楊殺潘後,他們一道投奔梁山。他上山後,做了步軍頭領,成為義軍的骨幹力量。祝家莊主祝朝奉與梁山泊為敵,宋江帶兵打莊,莊前道路複雜,他奉命探路,扮作賣柴人進入莊內,得到村民的指點,探明盤陀路的秘密,為勝利掃清障礙,表現了他的勇敢機智,沉着精細。打下莊後,宋江要洗盪村寨,他極力勸阻,這不僅是為感謝村民指路,亦反映他與百姓休慼相關。他去大名府打探盧俊義的消息,正逢盧被押往法場處斬,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他不顧一切地從樓上跳下,大叫:“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趁敵人驚慌失措連砍數十人,拖住盧便走。由於寡不敵眾,他亦被捕,公堂上大罵梁中書是“敗壞國家害百姓的賊”,警告梁義軍要來打城,使之不敢加害,突出地表現了他當機立斷,膽識超人。梁山泊全夥受招安後,他在徵方臘攻昱嶺時陣亡。
[7]
水滸傳作品鑑賞
編輯水滸傳思想內容
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羣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梁山之後,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侷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巔峯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説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小説以高俅發跡作為故事的開端,意在表明“亂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作者還寫了大批的貪官污吏和地方惡霸,正是他們狼狽為奸,魚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不得不挺而走險,奮起反抗。同時,小説還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軍作了一定的側面描寫,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以及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
[8]
水滸傳藝術特色
人物形象
《水滸傳》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鋪排和結構設計皆是以人物為故事情節的主線。《水滸傳》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並非一兩個單一形象,而是羣體形象,它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刻畫,特別是對水泊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進行了細緻塑造。在《水滸傳》的前七十回安排中,都是針對不同的人物形象進行刻畫,通過語言、行為、肖像等描寫方式,塑造出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他們的個性鮮明。
《水滸傳》首開先河,採用白話文進行創作,它為後世小説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水滸傳》中的許多故事都可以單獨拿出來成為獨立的人物傳記,例如“武松傳”,“魯智深傳”等。《水滸傳》的結構就是將不同人物的生平展開故事情節,作者通過人物塑造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在敍事的過程中突顯出人物形象。
在《水滸傳》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同類型的人物形象都有着某些共同的人物特徵,但也同時具有區別於其他人的性格特點。
《水滸傳》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很容易讓讀者記住。例如“黑旋風”李逵,他的性格有些魯莽、直率,心直口快,但對宋江卻十分的忠誠,可謂是言聽計從。作者在塑造李逵這一人物形象時並沒有將其塑造成一個是非不分,愚忠型的人物,他也有他的可愛和可悲之處,他愛憎分明,宋江入獄時他悉心照顧,宋江強搶民女時他揚言要殺了他。通過一系列的故事鋪排,將一個愛憎分明、明辨是非的李逵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面前。人物形象不再古板、套路化,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血和肉,更容易吸引讀者的眼球。
人物的生活環境,受教育情況以及生活閲歷等都對人物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響。作者在撰寫《水滸傳》時通過對現實環境矛盾衝突的描寫,使得人物性格表現更加合理化,更加貼近現實,使讀者在閲讀時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單一的性格,他們處於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性格都具有其獨特、多面、複雜的特點。《水滸傳》中人物形象塑造打破傳統模式,在人物塑造藝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按照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將其歸類。例如吳用、李逵等可以將其歸類為貧民起義者類。吳用的身份是一個小村子的私塾教書先生,算得上是一個知識分子,作者在對其穿着中有描寫到“似秀才打扮”,點出了吳用的身份。吳用號稱是“智多星”,在貧民起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他也有他的弱點,那就是做事不夠果斷,搖擺不定,從而讓宋江成為了梁山的當家人,為梁山好漢最後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李逵作為典型的農民形象,在對封建社會的鬥爭過程中表現出了貧苦人民堅決鬥爭到底的決心,他是最為徹底的革命起義者,對封建社會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在打殺惡霸時從不心慈手軟,對宋江的招安行為堅決反對,他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憎恨不言而喻,他不止一次揚言要造皇帝的反。作者在塑造李逵這一人物形象時,我們看到的不在是表層的東西,不再是李逵性格的魯莽,而是透過一件件事情傳達出的更深層的含義,那就是李逵是一個重情重義的漢子。他雖然是處於社會底層的貧苦大眾,並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卻是一個是非分明,忠肝義膽的人物。作者通過對吳用,李逵等貧苦人民形象的塑造,傳達出當時社會底層貧苦人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境況,使讀者對當時的社會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為了與貧苦人民形象作對比,《水滸傳》中還刻畫了另一類人物形象,那就是下層官吏形象。《水滸傳》中的下層官吏主要有兩種,即文官和武官。文職官吏的典型人物是宋江,他專門負責文書處理方面的工作。與文職官吏相比,在《水滸傳》中出現的武職官吏相對較多一些,如武松、林沖等等。他們都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但他們的生活狀況卻與貧民沒有多大的差距,他們也被現實所迫,最後走進梁山走上反抗封建統治的道路。在《水滸傳》中還塑造了另一類官吏形象——貪官污吏,如管營、差撥等,他們濫用職權、仗勢欺人,利用手中的權利進行權錢交易,這已經充分表明封建統治階級的管理制度正處於崩潰邊緣,官官相護欺壓百姓是造成百姓造反的根本原因。
《水滸傳》中對女人物形象的塑造並不是很多,其中還都是女性反面形象的塑造,如潘金蓮、潘巧雲等,人們對他們的評價褒貶不一。《水滸傳》對女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中國古典小説的人物更加豐富,通過對女人物形象的刻畫,突顯出當時社會女人的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地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5]
情節
《水滸傳》曲折動人的情節,尖鋭激烈的矛盾衝突,往往通過一個個場面展開、一個個細節描寫、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寫武松打虎的情節就是如此。第一個場面,寫他在景陽岡下酒店一連喝了十幾碗酒。接着第二個場面,寫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説:有大蟲傷人和三碗不過岡。武松懷疑店家用心不良,決計過岡。第三個場面寫他行數里,看見剝皮樹幹上寫着有大蟲傷人等兩行字,武松將信將疑地仍繼續上岡。第四個場面寫他來到景陽岡上,看到山神廟前的印信榜文確信有虎。接着第五個場面才寫他在岡上遇虎、打虎。
在打虎這個場面中,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武松一一躲過,以及武松的哨棒打在樹上被折斷,他就勢按住老虎拳打腳踢,老虎以利爪刨出土坑等等,都是一個個細節。這些細節在寫武松神勇的同時,扣人心絃地把情節推向高潮。
《水滸傳》的情節生動曲折,大小事件都寫得騰挪跌宕,引人入勝。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場面,如“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等。而每一組的情節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發展史,如“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情節,使人不期然想起武松。
類似的事件寫出不同的情節,這也是《水滸傳》的顯著特色。如林沖買刀和楊志賣刀、武松打虎和李逵殺虎、武松殺嫂和石秀殺嫂、江州劫法場和大名府劫法場、以及林沖起解和盧俊義起解等等,事件類似卻寫出了完全不同的情節,顯示出生活豐富多彩和人物性格異彩紛呈。
[18]
結構
《水滸傳》的結構是縱橫交錯的複式結構。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縱貫全篇,其間連綴着一個一個相對獨立自成整體的主要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自身在結構上既縱橫開合,各盡特色,又是整個水滸故事的有機組成部分。
[18]
語言
施耐庵在小説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充分發揮人物語言和描述語言的個性功效,通過恰當地使用鮮明、特色的語言使人物形象生動、突出。例如,魯達在野豬林救了林沖,一路護送到滄州,在與林沖分別時,取了些銀子與林沖和兩個差人,並警告差人:“你兩個撮鳥,本是路上砍了你兩個頭,看在我兄弟面上,饒仔兩個鳥命。如今沒多路了,休生歹心。”兩個差官連連説:“再怎敢,都是太尉差遣。”接了銀子,要待分手。魯智深又道:“你兩個撮鳥的頭,硬似這松樹麼?”魯智深掄起禪杖,把松樹只一下,打得樹木二寸深痕,齊齊折了。從魯智深的語言不難看出其粗獷、率直、灑脱的性格特點。魯智深內在的豪強、彪悍、粗野的人物形象躍然於紙上。再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寫店小二不放金老走時,“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復一拳,打落兩個當面門牙。小二扒將起來,一道煙跑向店裏去躲了。”魯智深是個急性子,打人都急,沒説兩句就“大怒”,不由分説就打來。“揸開五指”如見其伸出大手,往小二臉上打去。“只一掌”,清脆響亮之聲,響於耳際。“再復一拳”,是一掌不足以解恨。店小二的狼狽相活現於眼前。作者用幽默、俏皮的語言塑造了社會上形形色色人物的醜態,令讀者發笑,令世人生厭。作者在描述用語和人物語言上彰顯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徵。
[9]
水滸傳後世影響
編輯水滸傳社會影響
《水滸傳》對招安的描寫曾經對某些義軍的領袖產生過消極的影響,如張獻忠在谷城受撫,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滸故事耳”(《紀事略》)。但比較起來,《水滸傳》對農民起義的積極影響還是主要的。一批批義軍將《水滸傳》作為起義的教科書,從中汲取力量,高舉起武裝鬥爭的大旗。據現有的資料記載,從萬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對於造反者的影響。特別是在明末農民大起義中,水滸英雄的口號已被廣泛地寫在農民軍的義旗之上,許多義軍首領襲用了《水滸傳》的人名或諢號,成為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的一種奇觀。後來清代義軍打着《水滸傳》旗號的也屢見不鮮,太平天國、天地會、小刀會、義和團等無不受到《水滸傳》的影響。
[16]
水滸傳文學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説,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説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內確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從小説創作的角度來看,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説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鑑賞習慣。但它比之《三國演義》,更貼近生活,作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會、日常瑣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層次性、流動性,並純熟地使用了白話,多方面地推進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説藝術的發展。
《水滸傳》16世紀已傳入朝鮮,除中國原刻以外,還出現了朝鮮坊刻本、抄本和翻譯本。《水滸傳》是用白話文寫成的小説,當時的朝鮮學者,對文言比較熟悉,而對白話文不太精通,朝鮮顯宗十年(1669年)特為讀《水滸傳》而出版了《水滸傳語錄》。日本於1757年出版了百回本《忠義水滸傳》的全譯本。法國於1850年出版《水滸傳》摘譯本,1978年出版百二十回的全譯本。《水滸傳》已有英、法、德、日、俄、拉丁、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朝鮮、越南、泰國等十多種文字的數十種譯本,《水滸傳》在海外廣泛流傳並得到了高度評價。
[20]
水滸傳衍生作品
續書
對《水滸傳》來説,小説從明代以來經由評論到刪改、增添,由刪改、增添再到刪改、續寫的遞嬗變化,到清代已發展到盡頭,再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版本。像其他小説一樣繼之而起的也是續作現象,而且續寫《水滸傳》的熱潮方興未艾,從清初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水滸傳》的續書時間跨度之長,內容之豐富複雜,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罕見的。這些續書要麼以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全傳》為底本,要麼以金聖嘆批改的《水滸傳》為依據,加以續作。1997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水滸系列小説集成”,或稱作“水滸傳大系”,除本傳外,共收集到14種,即明末清初金聖嘆評《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清初陳忱的《水滸後傳》、清初青蓮室主人的《後水滸傳》、晚清俞萬春的《結水滸傳》(又名《蕩寇志》)、民國時期程善之的《殘水滸》、民國姜鴻飛的《水滸中傳》、民國劉盛亞的《水滸外傳》、民國張恨水的《水滸別傳》、清末西冷冬青的《新水滸》、清末陸土諤的《新水滸》、民國張恨水的《水滸新傳》、民國嘉魚的《戲續水滸新傳》、民國冷佛的《續水滸傳》、民國梅寄鶴的《古本水滸傳》。從內容上看,這些續作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繼承本傳忠義精神,梁山未死英雄繼續除暴安良、劫富濟貧,或梁山英魂轉世、再次揭竿而起的豪情之作。有陳忱的《水滸後傳》、青蓮室主人的《後水滸傳》、姜鴻飛的《水滸中傳》、梅寄鶴的《古本水滸傳》、張恨水的《水滸新傳》。
二是醜化梁山英雄互相猜忌、互相殘殺的強盜之作。有俞萬春的《結水滸傳》、程善之的《殘水滸》、冷佛的《續水滸傳》。
其他重要小説,還有《金瓶梅》,就是從《水滸傳》派生演變出來的。
[21]
其他
《水滸傳》對小説之外的其他文學藝術樣式也有顯著影響。明清傳奇劇中,李開先的《寶劍記》、陳與郊的《靈寶刀》、沈璩的《義俠記》、許自昌的《水滸記》等等,這類取材於《水滸傳》的作品約有三十餘種。而以水滸故事為題材的曲藝、繪畫等作品也數不勝數。
[20]
影視作品
名稱 | 類型 | 年份 | 導演 |
---|---|---|---|
水滸傳 | 電影 | 1972 | |
水滸傳 | 電視劇 | 1996 | |
新水滸傳 | 電視劇 | 2011 |
水滸傳作品評價
編輯現代文學家魯迅:“‘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説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11]
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文學名譽教授夏志清:“與《三國演義》相比,《水滸》至少在兩個主要方面發展了中國的小説藝術,其一,它大量採用了現代讀者仍喜聞樂道的白話文體。其二,它在塑造人物、鋪陳故事時,能不為史實所囿。”“《水滸》以真實的日常生活為背景,寫了不少江湖豪傑的故事,比《三國演義》的確具有更生動的現實主義特色"
[10]
美國作家賽珍珠:(《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
[12]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這部13世紀的“流浪漢體小説”並不比17世紀西班牙同類的小説遜色,而在有些方面還超過了它們。如它完全沒有説教,有時情節的展開像史詩般的廣闊(有圍困城堡和城市的場面),以及對超自然的和魔幻方面的描寫能令人信服。最後的這個特點使這部小説和所有這一類小説中最古老、最優秀的作品——阿普列烏斯的《金驢》相接近。
[22]
水滸傳版本系統
編輯水滸傳中文版本
水滸108將(4張)
《水滸傳》版本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清初人金聖嘆作序的七十回本。本來金聖嘆是“腰斬”《水滸傳》,從一百回本中取前七十回,到“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為止,刪去詩詞韻語,加上自己評語,結尾添上盧俊義的噩夢,以一百單八將被一網打盡結束。
[25]
水滸傳外國譯本
《水滸傳》曾經被翻譯成英、法、德、意大利、俄、匈牙利、捷克、波蘭、朝鮮、越南、日本及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受到了外國讀者的喜愛。不過,《水滸傳》在各國的譯名是不同的。
美國在1933年翻譯的《水滸傳》,是最好的《水滸傳》譯本,但它的譯名卻是《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譯本是由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她的中國名字叫賽珍珠。
意大利把《水滸傳》的譯名弄成《佛牙記》,翻譯的是其中花和尚魯智深(俗名魯達)的故事。後來,德國人又把《佛牙記》翻譯成了德文,譯名成了《魯達上山始末記》。
德國還翻譯了《水滸傳》中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而《水滸傳》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德國人則譯成了《賣炊餅武大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
德國人還翻譯了《水滸傳》中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的故事,譯名有兩個:《黃泥岡的襲擊》《強盜們設置的圈套》。英國翻譯了《水滸傳》中林沖的故事,譯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
水滸傳作者簡介
編輯施耐庵(生平不詳),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本名彥端,祖籍一説是興化白駒(今江蘇大豐),一説是錢塘(今浙江杭州)。其人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羣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裏,閉門著述,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進行《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蒐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水滸傳》。關於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眾説紛紜,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爭議。
[14]
- 參考資料
-
- 1. 汪思源著,一生要讀的國學經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06,第258-259頁
- 2. 施耐庵著;謝鵬敏,張曉靜編,水滸傳 珍藏版[M].北京:中譯出版社,2016.06,第3-4頁
- 3. 施耐庵.水滸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12-01:001-006
- 4.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753-758
- 5. 崔建林主編,中華名著簡讀[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10,第241-242頁
- 6. 本書編寫組編寫.上教社導學案 語文 九年級 第一學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06:159
- 7. 苗壯主編.中國古代小説人物辭典.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05月第1版:327-336
- 8. 遊國恩 等.中國文學史(四).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34-58
- 9. 徐雅娟. 淺析《水滸傳》的語言藝術[J]. 參花(下), 2016, (5):158.
- 10. 張文珍著.中國古代通俗小説發展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04,:第81頁
- 11. 王偉,李豫成,張彥偉主編.國學精華 下.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7:第283頁
- 12. The Chinese Novel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15-10-06]
- 13. 諾獎得主訪施耐庵墓:20多年前曾讀"水滸"(圖)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8-25]
- 14. 王振軍,俞閲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精品導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7.01,第312頁
- 15. 張博慧. 《水滸傳》中的人物塑造藝術[J]. 山西青年, 2017, (1):91-92.
- 16. 苗運才編著.名著大講台.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0.06:第222頁
- 17. 《水滸傳》的雷人譯名:德國譯為《強盜與士兵》-中新網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2-02-14]
- 18. 何祖健主編.中外文學名作欣賞.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96.08:第155-156頁
- 19. 王振星主編.水滸文化概覽 上.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01:第100-101頁
- 20. 陳文新.明清小説名著導讀 第3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05:第81頁
- 21. 張新科主編;雷勇,蘭拉成,王建科副主編.中國古代文學 下.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8.08:第72頁
- 22. (阿根廷)豪·路·博爾赫斯著;黃志良,陳泉譯.博爾赫斯全集 散文卷 下.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08:第459頁
- 23. Mtime時光網 —— 影片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3-24]
- 24. Mtime時光網 —— 影片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3-24]
- 25. 劉瀏編,芸窗漫錄[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07,第292頁
- 26. (明)施耐庵著. 水滸傳[M]. 北京:知識出版社, 2015.05.目錄頁
- 27. 施耐庵,羅貫中著. 水滸續集 徵四寇[M]. 廣州:廣州出版社, 1996.目錄頁
- 28. 廖仲安,劉國盈.中國古典文學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0:第512頁
- 29. 水滸傳·演職員表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6-25]
- 30. 李麟主編,藝術百科,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5,第246頁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