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魏定國
- 外文名
- Wei Dingguo
- 別 名
- 神火將
- 飾 演
- 姜孝萌2011版《水滸傳》
- 性 別
- 男
- 登場作品
- 《水滸傳》及其衍生作品
- 登場回目
- 第六十七回
- 所處時代
- 北宋
- 籍 貫
- 凌州
- 上山前身份
- 凌州團練使
- 武 器
- 熟銅刀
- 梁山位次
- 45
- 對應星號
- 地猛星
- 梁山職司
- 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
魏定國人物簡介
編輯魏定國人物出身
魏定國凌州迎戰
各類魏定國畫像(40張)
關勝到達凌州時,魏定國、單廷珪剛剛接到朝廷調令,尚未整軍出征。二將聞聽關勝前來,忙收拾軍馬,出城迎戰,首戰便大敗關勝,擒獲其副將宣贊、郝思文。關勝敗退途中,遇到前來接應的林沖、楊志,這才收住殘兵。魏定國、單廷珪得勝回城,命將宣贊、郝思文解赴東京,結果在途經枯樹山時被李逵、鮑旭、焦挺救出。李逵五人又率領枯樹山兵馬去打凌州。
[2]
關勝又到凌州城外搦戰,並用拖刀計生擒單廷珪。單廷珪遂歸順梁山,還招降了手下五百玄甲兵。魏定國次日率軍從南門出城,與關勝交戰。他不敵逃回本陣,引得關勝追來,又以火器大敗關勝,逼得其退軍四十里。但這時,枯樹山兵馬已由北門攻陷凌州。魏定國無法回城,被迫退往中陵縣。關勝又率軍包圍縣城,讓單廷珪入城勸降。魏定國卻表示要關勝親自來請,否則自己“寧死而不辱”。關勝不顧林沖勸阻,親入中陵縣勸降。魏定國遂率五百火兵歸順梁山。
[2]
魏定國梁山聚義
梁山排座次時,魏定國排第四十五位,星號地猛星,擔任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隨林沖把守梁山泊正西旱寨。
[5]
魏定國南征北戰
征討遼國時,魏定國隨秦明攻破太乙混天象陣中的金星陣,並與單廷珪一同生擒胃土雉高彪。
[7]
征討王慶時,魏定國與林沖、呼延灼等十員將領屯駐宛州之西,大敗臨汝州張壽所部援軍。
[11]
後隨柴進護送糧草到前線,途中在龍門山遇敵。他埋伏在叢密樹林中,以火器伏擊,協助柴進擊殺淮西大將縻貹。
[12]
而在簡本水滸中,魏定國與黃信、孫立等十四位將佐一同鎮守洮陽。
[13]
魏定國慘烈結局
歙州之戰時,守將王寅設下空城計,引誘宋軍入城,並在城門內掘下陷坑。魏定國與單廷珪都是“一勇之夫”,對此毫無提防。二將為搶奪頭功,引軍衝入歙州城,結果掉入陷坑,被伏兵的長槍亂箭戳射而死。
[15]
江南平定後,魏定國作為陣亡偏將,被追封為義節郎。
[16]
魏定國人物造型
編輯書中描寫:
這邊鸞鈴響處,轉出這員神火將軍魏定國來出馬。怎生打扮?戴一頂硃紅綴嵌點金束髮盔,頂上撒一把掃帚長短赤纓,披一副擺連環吞獸面猊鎧,穿一領繡雲霞飛怪獸絳紅袍,着一雙刺麒麟間翡翠雲縫錦跟靴,帶一張描金雀畫寶雕弓,懸一壺鳳翎鑿山狼牙箭,騎坐一匹胭脂馬,手使一口熟銅刀。前面打一把引軍按南方紅繡旗,上書七個銀字:“神火將軍魏定國”。
[2]
魏定國出處考究
編輯魏定國姓名出處
魏定國綽號考究
據記載,明代有神火箭牌,用木板製成發射箱,內貯百餘支火箭,箱下有兩座墩,中設活動轉機鐵軸,“凡遇攻賊,予置要路,機動火發,箭飛數百步”;又有“飛天神火毒氣槍”,內藏鋁、鐵彈,近者可噴射毒火,白刃格鬥可以刺殺。由此可知,“神火”自宋元后已普遍用於準熱兵器,成為專有名詞。
[18]
單廷珪、魏定國合稱“水火二將”,也可能與傳統道教神話中的“龜蛇二將”有關。
[20]
魏定國人物評價
編輯魏定國原著贊詩
朗朗明星露雙目,團團虎面如紫玉。錦袍花繡荔枝紅,襯襖雲鋪鸚鵡綠。
魏定國名人點評
張恨水:“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平梁山軍馬,至於僅用單廷珪魏定國,策斯下矣。單以決水擅長,魏以放火擅長,乃並稱水火二將。然決水放火之戰,限於天時地利,非可隨時有為。故其來也,關勝慨然自願領一枝小兵遇之,大有目無全牛之概。而不出關氏所料,果以兩次會戰,即收服之。是蔡京所謂“如此草寇,安用大軍”,而以肅清山寨,責之二人,真卮酒豚蹄而祝禱豐年也。蔡京知才而不能用,用才而又不知,乃途為梁山添兵益將,不若草寇遠矣。單告關勝謂魏為一勇之夫,其實單之無謀,亦等於魏,蓋以呼延灼關勝之失敗於前,初無戒心,而乃恃水火末技,以平寇自任,均非知己知彼者。使單魏而可平水泊,則水泊之平久矣。棘門灞上,有類兒戲,此正宋室之所以使水泊坐大也。
[21]
魏定國後世評價
單廷珪、魏定國二人出場不多,形象較為單薄,現代以來少有評論者對二人進行詳細評價,常認為他們只是眾多成對出入的臉譜化人物中的一對。
[22]
但與單廷珪那從未表現過“水浸兵”技能相比,魏定國的火攻法在書中常有表現機會,因此他的特點比單廷珪稍有顯著。
[23]
魏定國衍生形象
編輯魏定國衍生小説
程善之的《殘水滸》中,魏定國是梁山軍官團成員,隨盧俊義投降朝廷,按原官品開復。
[27]
姜鴻飛的《水滸中傳》中,魏定國隨徵遼國,在青石谷夜戰中陣亡。
[31]
褚同慶的《水滸新傳》中,魏定國原是隰州城防提轄,隨關勝抗遼有功,升任本州都監。
[33]
後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投降。
[34]
他在梁山排第五十三位,星號地火星,擔任馬軍副驃騎將,鎮守宛子城前軍大寨。
[35]
最終隨宋江受招安。
[36]
魏定國評書形象
揚州評話王派水滸中,魏定國是關勝的結拜兄弟,隨其鎮守山海關,並在關勝徵山時負責留守。後也率軍征剿梁山,未與關勝交戰便被勸降。他將一種藥草燒出來的煙裝在葫蘆裏,作戰時放煙燻人,能燻得人睜不開眼,而且奇癢無比。
[37]
魏定國影視形象
- 參考資料
-
- 1. 《水滸全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5-01]
- 2. 《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 3. 《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 4. 《水滸全傳》第六十九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 5. 《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 6. 《水滸全傳》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 7. 《水滸全傳》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 8. 《水滸全傳》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喬道清術敗宋兵
- 9. 《水滸全傳》第九十八回 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
- 10. 《水滸全傳》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脱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11. 《水滸全傳》第一百零五回 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喬道清迴風燒賊寇
- 12. 《水滸全傳》第一百零八回 喬道清興霧取城 小旋風藏炮擊賊
- 13. 《水滸忠義志傳》第一百三回 孫安病死九灣河 李俊雪天渡越水
- 14. 《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弔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
- 15. 《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 16. 《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 17. 朱一玄.水滸傳資料彙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 18. 施耐庵著 盛巽昌補證.水滸傳補證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19. 曲家源.水滸一百單八將綽號考釋[J]:松遼學刊,1984(1-2)
- 20. 文可仁主編.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寶典:延邊人民出版社,2000
- 21. 張恨水《水滸人物論贊》
- 22. 馬幼垣.水滸論衡:三聯書店,2007
- 23. 程飛.水滸佐傳: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
- 24. 李黛嵐、郭辛.從宏觀上略論《水滸》地煞72星的人物塑造[J]:電影文學,,2008(2)
- 25. 《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
- 26. 《蕩寇志》第一百三十八回 獻俘馘君臣宴太平 溯降生雷霆彰神化
- 27. 《殘水滸》第八十五回 及時雨猛燒忠義堂 小旋風幾隳崇義府
- 28. 《賊三國》第一百三回 董一撞逞武敗陣 宋公明奪城據兵
- 29. 《賊三國》第一百三十九回 司馬懿孤軍躍千里 吳加亮兵敗棄洛陽
- 30. 《賊三國》第一百回 樊魔王火燒東郡 雙槍將力取許昌
- 31. 《水滸中傳》第二十三回 破檀州遼帥殞命 戰玉田宋將亡身
- 32. 張恨水《水滸新傳》第六十七回 誤中毒筵眾星四散 羞食夷粟一帥北沉
- 33. 褚同慶《水滸新傳》第一百十一回 小張良飾言讓卧室 沒面目脱險上高枝
- 34. 褚同慶《水滸新傳》第一百二十九回 八面埋伏名將遭擒 一夕談心英雄入夥
- 35. 褚同慶《水滸新傳》第一百四十九回 梁山泊好漢應星辰 忠義堂英雄定職位
- 36. 褚同慶《水滸新傳》第一百六十八回 智多星悲縊天王墓 小李廣重上清風山
- 37. 王麗堂口述.揚州評話王派水滸:盧俊義: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