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江

(古典小説《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

鎖定
宋江,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是古典小説《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梁山一百零八將之一,排第一位。
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他和晁蓋互通往來的事被閻婆惜發現,因此怒殺閻婆惜,逃回家隱藏。後前往清風寨投靠花榮,卻在清風寨觀燈時遭知寨劉高之妻陷害入獄。押送青州途中,卻被燕順等人解救。宋父為了騙宋江回家寫書稱自己已病逝,投奔梁山途中宋江得知,獨自回家奔喪卻被抓住,發配江州。在江州潯陽樓題反詩被判死刑,但處決那天被梁山人馬解救,投奔梁山。攻打曾頭市晁蓋被射死後,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後兩勝童貫、三勝高俅。接受招安後,帶領梁山人馬攻打遼國,平定田虎王慶方臘。被朝廷封官後,遭蔡京、童貫、高俅陷害,被毒死,葬在蓼兒窪 [1] 
中文名
宋江
別    名
及時雨
呼保義
孝義黑三郎
宋公明
宋押司等
飾    演
李雪健(1998年電視劇)
張涵予(2011年電視劇)
性    別
登場作品
《水滸傳》
星    號
天魁星
梁山座次
1

宋江人物外貌

眼如丹鳳,眉似卧蠶。滴溜溜兩耳懸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鬚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志氣軒昂,胸襟秀麗。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出自《水滸傳》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2-3] 

宋江性格特點

宋江的性格可以概括為孝、義、忠、智四個方面 [4] 
孝,就是他對父兄的情感,這個在作品中深有體現。比如,宋江見北宋徽宗朝君昏臣奸,天下遲早會大亂;自己又愛跟江湖好漢結交,遲早會出事。為了不連累父親,便讓父親去告自己忤逆。北宋法律,如果父親告兒子忤逆,父子關係便算斷絕,犯了法,也互不連坐。宋江的這種孝,真算得上是一種苦孝 [4-5] 
宋江
宋江(2張)
義,特別體現在英雄義氣上,宋江情商高,重視兄弟情義、英雄義氣甚至到了多愁善感的地步,這一點使他輕而易舉地俘獲了所有梁山好漢的心,甚至意見不同的好漢們也不得不認同他的真誠的行為態度 [4] 
忠,就是對所在國家堅定不移的信念,梁山中,李逵是反國家的,魯智深是懷疑國家的,多數英雄則沒有什麼明確的國家概念,宋江則不同,他把國家放在了一個最重要的位置,所以他做了領袖,梁山的結局就只能是招安、徵遼、平田虎、打王慶、打方臘。他自己的結局則只能是喝毒酒身亡 [4] 
智,主要表現在歷次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靠的是出色的智謀和出色的組織能力,如果説,出色的智謀是吳用和宋江共同具備的素質的話,那麼,出色的組織能力就是宋江的專長 [4] 
孝、義、忠、智這四個方面支撐了宋江的思想大廈,宋江就是靠着這四種品質成就他的事業的。當然,宋江的侷限性也在這四個字中暴露無遺。宋江的臨事而懼、愛才如命、兄弟情長等性格在文中尤其有非常多的細節表現 [4] 

宋江人物經歷

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生辰綱”事發後,宋江假意答應,私傳訊息,使晁蓋等人脱險。晁蓋上梁山後,為報宋江之恩,派劉唐攜禮物到鄆城縣答謝,宋江推辭不成,只好留下書信和一條黃金,不料被閻婆惜發現,並以此要挾,宋江無奈之下,怒殺閻婆惜 [1] 
宋江題反詩 宋江題反詩
宋江殺人後,逃回家隱藏起來,後得好友朱仝等人私放,與弟弟宋清一起到了柴進莊,在這裏與武松結為了異姓兄弟,後投奔孔家莊。
一天,孔家莊抓到一個人,即已經變裝為行者的武松,宋江連忙救下,互相講了近況並澄清了誤會後,武松去了二龍山,而宋江決定前往清風寨投靠花榮,並於清風山結識燕順王英鄭天壽三位山寨頭領,又救了清風寨知寨劉高的夫人 [1] 
一天,宋江在清風寨觀燈時遭知寨劉高之妻陷害入獄,花榮相救,但宋江還是被鎮三山黃信用計抓捕,黃信與劉高決定把宋江押送到青州。途中卻被燕順、王英、鄭天壽三人劫走了宋江,殺死了劉高 [1] 
黃信的師父秦明性急想給徒弟報仇,結果被擒,於是宋江用計讓秦明、黃信都入夥上山。宋江提議棄了清風寨投奔梁山,於路在對影山勸收呂方郭盛,不期路遇石勇得宋江家書,原來是宋父為了騙宋江回家寫書稱自己已病逝。於是宋江獨自回家奔喪,不料被擒,發配江州 [1] 
宋江在發配途中被梁山人馬所救,但宋江不願落草,於是吳用向宋江介紹了在江州的相識戴宗。去江州途中,又認識了穆弘穆春,等人。到達江州後,宋江廣施人情,又結交了戴宗與李逵 [1] 
一次宋江病癒,想找好友們喝酒卻不得,因此悶悶不樂,加上酒醉,在牆上寫了一首反詩,被黃文炳看到並告發,將宋江抓捕,戴宗也因吳用的假書信計謀被識破而被捕,在二人行刑將要被處決那天,梁山、揭陽兩路人馬齊聚,劫走了宋江。二十九人在白龍廟英雄小聚義。殺害黃文炳後,三路人馬決定起程一起上梁山,途中宋江又收伏了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四位好漢 [1] 
宋江受三卷天書 宋江受三卷天書
宋江上山後,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為晁蓋之後。後因擔心父親與弟弟受牽連,不顧眾人反對親自下山接父弟上山,被埋伏已久的官軍追捕。宋江躲進還道村的“玄女之廟”,見到了九天玄女,得知自己星宿下凡,並從九天玄女手中得到了三卷天書。夢醒後,梁山人馬及時趕到殺退官軍,救走宋江一家 [1]  [35] 
之後每次晁蓋要下山討伐敵人,宋江便以晁蓋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讓晁蓋留在山上,自己領梁山人馬出征,先後取得三打祝家莊,攻打高唐州,大破連環馬,攻打青州,大鬧華州的勝利,在梁山遂漸威望增加 [1] 
晁蓋在攻打曾頭市時,被史文恭毒箭射死,宋江率領人馬攻破曾頭市為晁蓋報仇,而後又與盧俊義分別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最終成為梁山之主 [32-33]  。後來,梁山主事廳由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頭目增長到了一百單八將,又相繼兩勝童貫、三勝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節度使,並活捉高俅,梁山事業也發展到了鼎盛 [1]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安撫。於是,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受招安後的宋江把忠義堂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 [1] 
梁山泊義軍接受招安後,正遇遼兵侵犯,宋江受詔破遼。於是大軍北進,攻下檀州、薊州、霸州、幽州,兵圍燕京,遼主請罪投降。宋江班師回國,遵照徽宗旨意,將所奪州縣仍退還給了遼邦 [1] 
破遼成功後,宋江等梁山軍又奉旨平定了河北田虎。在平定田虎的過程,宋江又收服喬道清馬靈瓊英孫安卞祥山士奇唐斌文仲容崔埜金鼎黃鉞梅玉金禎畢勝潘迅楊芳馮升胡邁葉清19員河北降將 [1] 
平定田虎後,又奉旨出征淮西王慶。出征王慶之戰十分慘烈,19員河北降將中,文仲容、崔埜、金鼎、黃鉞、山士奇、卞祥、唐斌、梅玉、金禎、畢捷、潘迅、楊芳、馮升、胡邁14人陣亡。戰鬥結束後,孫安病故,喬道清和馬靈退役。瓊英既懷孕又染病,葉清照料,最後葉清也病故 [1] 
宋江之死 宋江之死
皇帝又下詔令宋江去平定江南方臘。在平定方臘軍的過程中,義軍損失慘重,雖然最後擒獲了方臘,但卻陣亡59條好漢。在丹徒縣,楊志病故。在杭州,張橫、穆弘、孔明、朱貴、白勝朱富因為瘟疫病故。回軍途中,在杭州,魯智深坐化,殘廢的武松不願回京,就在這裏出了家。林沖因為風癱病故,楊雄因為背疽病病故,時遷因為攪腸痧病故。燕青又悄然離去。在蘇州,李俊、童威、童猛又離去。等到大軍回京駐紮陳橋驛時,只剩下27名頭領 [1] 
宋江還朝後,受封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36]  蔡京、童貫、高俅等人待宋江等封官之後,用慢性毒藥摻入御酒,賜予宋江,宋江喝下後得知是毒酒,因擔心李逵造反,壞了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便叫來李逵也喝下毒酒,一同赴死 [34]  。兩人死後,宋江給吳用和花榮託夢,兩人在宋江墳墓旁的樹上自縊。此後,宿元景上書請求厚葬與宋江等人,葬於蓼兒窪 [1] 

宋江人物原型

《水滸傳》裏的宋江有其歷史原型,歷史上的宋江,生卒年月不詳,但根據記載,宋江是淮南盜,手下有三十六個頭領,曾在北方特別是山東境內縱橫,數萬官軍無法將他剿滅,曾發動宋江起義。他投降朝廷則有兩種説法:一是皇帝接受侯蒙建議招降了他;二是他被張叔夜打敗投降。宋江被招安後,參加了徵方臘。宋江的故事在民間演化成傳説、戲劇舞台演出等,後由施耐庵、羅貫中對其故事整理加工,塑造出文學形象 [6-9] 

宋江衍生形象

宋江電影

年份
片名
扮演者
1957
馮敬文
1963
《閻惜姣》
嚴俊
1972
《水滸傳》
谷峯
1975
蕩寇志
1983
《浪子燕青》
穆懷虎
1989
《鼓上蚤傳奇》
趙金鼎
1993
《水滸笑傳》
黃百鳴
1999
《李逵傳奇》
馬冠英
2004
《母夜叉與花魁女》
午馬
2013
《霹靂火秦明》
關軍

宋江電視劇

年代
片名
扮演者
1982
《水滸傳》
鮑國安、楊玉清
1992
《水滸英雄傳》
曾偉權
1998
《水滸傳》
李雪健
2004
元華
2008
《龍虎山客棧》
王明傑
2011
《水滸傳》
張涵予
2013
《武松》
楊洪武
2017
《小戲骨水滸傳》
陳榮達
(參考資料: [10-28]  [31] 

宋江人物評價

宋江的思想符合梁山好漢裏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和願望,也是那個時代人們的主流思想,儘管被招安後的結局是悲慘的。(內蒙古日報評) [26] 
宋江的矛盾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滸義軍的反抗鬥爭的侷限。宋江的忠義觀念,實際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滸義軍反抗精神的悲劇矛盾。(紅學家李希凡評) [29] 
在宋江身上有兩條截然不同的基因血脈。一條是通過查找《水滸傳》成書以前的各種文本里的宋江形象,又把《史記》裏關於郭解的事蹟和《水滸傳》裏宋江的事蹟比對,梳理出宋江從原來簡單的“勇悍狂俠”變成了《水滸傳》裏“江湖教父”的江湖血脈。另一條則是廟堂血脈。(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洪評) [30] 
(宋江的一生是)由不願革命到走向革命以至最後叛變革命的三部曲。(武漢大學教授唐富齡評)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