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國

(小説《琅琊榜》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勢力)

鎖定
大梁(420-589年),在《琅琊榜》中是即西晉後,雄踞長江兩岸的大一統的國家,由紀城軍統帥蕭道成在取代東晉後稱帝,定都金陵(今南京)。國號梁,以蕭氏祖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
梁成帝蕭選在大梁各帝中,算得上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稱帝之前,在基層政權機構幹過一些年,有一定的從政經驗,對梁敬宗統治末年的腐朽統治耳聞目睹。故即位後,所實行的政策大都對梁的政治的安定,經濟的復甦發展有益。但成帝后期國政日益敗壞,相繼導致梅嶺事變,譽王之亂,戰火使大梁的社會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隨後南梁皇室為爭帝位又紛紛招引大渝和北燕為援,使這兩朝趁虛攻奪了大梁北方大片土地,大梁實力大為削弱,大梁國力遭到嚴重內耗。
大梁享國一百六十四年。開皇九年(589年)二月大隋攻滅了位於長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殘餘。另外大俞在大梁亡後扶植蕭梁皇室的流亡子孫在江陵建立西梁,傳三帝,隋滅之。
中文名
大梁
外文名
Crossbeam Dynasty
別    名
時    間
420-581年
帝    王
蕭道成、蕭賾、蕭選、蕭景琰等
都    城
金陵
主要城市
江陵、揚州、福州、會嵇等
語    種
金陵雅言
貨    幣
梁鐵五銖、太清豐樂等
所屬時期
南北朝
人口數量
2500萬(公元539年)
主要民族
漢族
國土面積
280萬平方公里(540年)
開創者
蕭道成
時間範圍
420-589年

梁國國號

梁天監元年(420年)紀城軍統帥蕭道成稱帝,改國號為梁,都金陵(今江蘇南京)。以蕭氏家族祖封地在古梁郡,故國號為梁。因為皇帝姓蕭,又稱蕭梁

梁國歷史背景

大梁的開國皇帝蕭道成是漢朝相國蕭何之二十四世孫。父蕭承乾,為東晉將領。生於寧康元年(373年)。入名士雷次宗學舍,受《禮記》、《左氏春秋》等儒典。
義熙十四年(418年),安帝崩,恭帝立,入朝輔政。元徽元年(418年)五月、七月,宋桂陽王休範、建平王景素相繼反,道成率軍前去平之,朝廷授其中領軍將軍、都五州軍事,加尚書左僕射。元徽元年(418)十月,道成盡平之,獻俘於金陵,道成進位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總領軍國之政。其年十二月,沈攸之袁粲劉秉等不滿蕭氏專政,起兵討蕭,為道成所敗殺。
清除了異己的蕭道成便按部就班地向皇帝的位置邁進。在地方上安排自己的子孫或助手去接管兵權,在朝廷中則任命親信擔任重要職位;元徽二年三月,蕭道成被封為相國、祁公,加九錫;四月,蕭道成進爵為王,加殊禮。升明三年(420年)四月受晉禪即皇帝位,國號大梁,改元天監。蕭道成懲晉之亡,務從儉約,減免百姓逋租宿債,寬簡刑罰,同時設立懸鏡司督查吏治,加強皇權。就此開創大梁近二百年的江山。建元四年(428年),蕭道成去世,終年五十五歲,葬於泰安陵。死後廟號太祖,諡曰高皇帝。同年臘月,太宗蕭賾登基,改元德明。

梁國休養生息

梁太宗崇尚節儉,反對奢靡,並且以身作則,將宮殿、御用儀仗等凡用金、銅製作的器具全部用鐵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掛飾等統統取消。梁太宗任用寒人掌權要,推行檢籍法,嚴令整頓户籍,提倡節儉,減輕人民負擔,與周邊各國通好,維護邊境安定。臨終前,他囑咐太子蕭昭業,要警惕晉朝皇室手足相殘的教訓,在治理國家,愛護同室兄弟方面要做好,國家政治穩定,經濟就會復甦。
梁太宗十分關心百姓疾苦,即位後,就下詔説:“比歲未稔,貧窮不少,京師二岸,多有其弊。遣中書舍人優量賑恤。”不久,再次下詔説,“水雨頻降,潮流薦滿,二岸居民,多所淹漬。遣中書舍人與兩縣官長優量賑恤。”他又下詔酌情遣返軍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對於百姓中的鰥寡和貧窮之人,要加以賑濟。他提倡並獎勵農桑,災年時,還減免租税。在位第四年,他下詔説: “揚、南徐二州,今年户租三分二取見布,一分取錢。來歲以後,遠近諸州輸錢處,並減布直,匹準四百,依舊折半,以為永制。”太宗還下令多辦學校,挑選有學問之人任教,以培育人們的德行。 太宗以富國為先,不喜歡遊宴、奢靡之事,提倡節儉。他曾下令舉辦婚禮時不得奢侈。
梁太宗為政寬紓,人民得到十多年休養生息的時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太宗接受晉滅亡的教訓,務從儉約,減免百姓逋租宿債,寬簡刑罰,力行節儉,不喜遊宴。通好各國,減少軍事調動,任用良吏,政事修明。在位的十一年間帶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較為安定,使百姓無雞鳴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史稱德明之治。

梁國日漸驕奢

太宗即位之初,就把長子蕭長懋立為太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太子性格忠厚仁孝,處事練達,很受朝野愛戴。十餘年來,從未出過差錯。永明十一年初,太子蕭長懋突然病重,竟於同年正月病逝,年僅三十六歲。文惠太子死後三月,太子嫡子蕭昭業被立為皇太孫,移居東宮。德明十一年(439年)8月27日,太宗去世,蕭昭業登基,史稱梁敬宗。
敬宗統治時期,隨着國力的上升,統治階級沉迷於歌舞昇平之中,政治日益腐敗,官吏貪污,社會風氣浮華奢侈,人民流移逃亡,都極嚴重。有大臣給敬宗上疏指出:“天下户口減落,誠今之急務,郡不堪州之控總,縣不堪郡之衷削。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於大姓,或聚於屯封。今天下宰守,皆尚貪殘,罕有廉美者。這些中肯的意見,敬宗根本聽不進去。就是這樣,敬宗統治時期造就了一個以皇室、世家大族為中心的腐朽沒落的統治集團。這個集團,受到皇帝的寬容,享有種種特權。他們“姬妾百室,僕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王食”。可是人民卻在他們的盤剝下流離失所,以至“人人厭苦,家家思亂”。

梁國五王之亂

隨着敬宗朝的混亂局面日益不可收拾,皇室內部也爆發了矛盾。景運二十九年468年,皇室的五位皇子,在得到各自心腹將領的支持下,發動叛亂,攻入京城,險些釀成大亂。最終滑族軍隊和赤焰軍的支持下大梁太子蕭選在敬宗突然駕崩後,率先在金陵登基繼位,是為梁成帝。成帝登基後,人心思定。很快就平定了各地割據勢力,大梁重獲一統,大梁的未來,在新的掌舵人手裏繼續向前。

梁國疆域

大梁鼎盛時期疆域達到280萬平方公里左右。太祖朝初立便北擊北燕收河套,又派遣忠勇候林率領赤焰軍10萬大軍平定夜秦,疆域面積迅速擴展,全盛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長城沿線。

梁國政治

梁國選官

大梁重視統治階級內部門閥大族與寒門素族之間的矛盾,在用人上採取調和政策。一方面採取重用門閥中人,維護和擴大他們在政治上的地位,使這部分人成為穩定政權的支持力量。同時,也注重寒門才學之士,起用他們擔任機要之職。門閥大族和寒門並重,是大梁選拔官吏的基本政策

梁國法律

大梁太祖時期令刑部尚書蔡法度制定出《梁律》。以後又中書令王亮、吏部尚書範雲等加以修訂。至此大梁開始有了比較完備的刑律,但《梁律》“急於黎庶,緩於權貴”,對官吏犯罪幾乎沒有約束。

梁國士族

大梁太祖,太宗在位期間信用一批原來的低級士族進入秘書諮詢機構,以至宰相機構。其主要着眼點在於這批低級士族儒學修養、文化素質和統治經驗已經或正在超過原來的高級士族,必須越來越多地依靠他們鞏固統治。政策精神從一開始可以説就在鼓勵寒微士人和寒人提高儒學修養、文化素質,並把達到標準的吸收入各級政權。除了寒人地位的變化外,梁、陳高級士族的狀況也發生極大變化。太祖在天監初總結魏晉兩代經驗教訓,面對現實,實行了官制改革,特別是天監七年,更進一步將魏晉以來的官品九品改為十八班。

梁國軍事

蕭梁時期世兵制度率領。隨着自耕農經濟的繼續衰頹,國家控制的編户數日減,徵兵制衰微之勢已不可免;自敬宗時期,就是以募兵為主力。武帝在合肥起兵時即以此召募所得的萬餘精勇為主力,建牙誓師,清君誅賊。五王作時亂,主要依靠募兵。蕭梁勤王之師數十萬,幾乎也全是募兵。

梁國經濟

梁國農業

梁德明十年(438年),有司曰“江湖諸州並得休息,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倉廩充實。郢州的序溪(今湖南淑浦),“最為沃壤”,江北如壽春,“地方千餘里,有陂田之饒”。雍州“襄陽左右,田土肥良,桑梓野澤,處處而有”。淮南郡,“姑熟饒曠……良疇美柘,畦畎相望,連字高薨,阡陌如繡”[29]。
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國家的糧食充盈。同時,大梁政權的糧儲也大為充實,國家的倉庫,僅首都一地就有龍首倉(即石頭津倉),台城年倉,南塘倉,常平倉,東、西太倉,東宮倉等,首都之外的大糧倉有豫章倉、鈎磯倉、錢塘倉等,“並是大貯備之處”,此外,國家及諸州郡,各有倉庫。

梁國手工業

大梁紡織手工業發展迅速,武帝時“絲綿布帛之饒,衣復天下”[30]。梁時鑲嵌金箔的羅,已織得十分精美。《吳越錢幣志》提到織文圖案,有“天、人、鬼、神、龍、象、宮殿之屬,窮極巧妙,不可言狀”。

梁國商業

梁時商業尤盛。輸入貨物多是象牙、犀角、珠璣、琉璃、吉貝(又寫作古貝、木棉布)、香料等,中國輸出貨物多是綾絹絲錦等。《梁書·夷蠻傳論》裏説外國珍貨,為富貴人所喜愛,所以“舟舶繼路,商(商人)使(使官)交屬(往來)”。梁時,外國商船有時一年到來十幾批。當時北燕貴族已經腐化,也需要南貨(南海貨)供消費,梁就多輸入南貨在邊鎮與燕互市,交換北方產品。

梁國賦役

梁朝時期以三調為形式的財產税基本上維持下來。梁天監初年,一度改調帛為“計丁為布”[33],但後來又有“三調”。貲税或者説財產税,適用於士人以外的所有的人户,是大梁最重要的税收。此外,大梁還有一項重要的税收,即關市之税。
大梁官府工匠可以輪番休假,自德明元年開始。到梁朝時,“凡所營造,不關材官,及以國匠,皆資僱借,以成其事”。營造工人“皆資僱借”,而不再是徵發而來,是役法上的一個重大的進步。

梁國文化

蕭梁對文化的重視也使得舉國上下充滿了文化氣息,文化氛圍十分濃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貴族,都以儒雅為榮,都在努力提高着自己的文化素質。所以,蕭梁一朝在統治時間長達一百六十一年裏湧現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學家和詩人。

梁國民族

漢末晉末,北方漢人大量南移。東晉時期,漢族文化才逐漸傳播開來,沿着原來漢人已到的上述點線地區向外發展。大梁初建時,南方廣大地區居住的民族,主要的是“蠻”、傒、俚和僚等。漢文化傳到他們居住的地區,與他們便發生衝突,又通過沖突而逐漸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蠻”,是南方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常用作南方各少數民族的通稱。蠻族中有兩大支:一支是長沙、武陵蠻,一支是巴郡南郡蠻。長沙、武陵蠻,自稱是槃瓠之後。他們的居住地區是長沙、武陵(今湖南省)一帶。他們原居在武陵一帶的,又分為椎谿、樠谿、辰谿、酉谿、舞谿,謂之五谿蠻;一部分居住在宜都、天門、巴東、建平、江北諸郡(今湖北省西部)。
大梁時期,漢人在長江流域的發展,首先與“蠻”族接觸。漢族統治者需要蠻族人民向他們出租税、出徭役,當兵打仗。為此,他們不斷向蠻族人民居住地區展開殘酷的進攻。

梁國外交

梁國與北燕

在經常聘問中,南北朝廷也妙選使者,為對方所重。在梁與北燕的聘問往來中,“梁使入,鄴下為之傾動。貴遊子弟盛飾聚觀,館門成市。燕使至梁,亦如是”。這段略見,在兩國對峙的局勢中,雙方也有友好往來,不是一味劍拔弩張的。
至於大梁與北燕的戰爭,梁太祖天監六年(507年,)梁出兵北伐,以帝弟臨川王蕭宏將兵,“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南數十年所未之有”。大軍進駐洛口(今安徽懷遠西南洛河鎮)。三月,淮水暴漲六七尺,韋叡乘機用火攻進擊。梁軍奮勇,呼聲震天,無不以一當百。燕軍全線崩潰,丟掉器甲,投水而死的有十餘萬人,被斬的人數也約略相當,被生擒者五萬。緣淮水百餘里,屍相枕籍。梁戰利所得資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計其數。對於梁來説,這是一次很重大的戰役,對於阻遏燕軍南侵的勢頭和鞏固國內的統治,都有一定的意義。南北之間戰爭規模不大、和在一定條件下大梁在戰爭上的勝利,對於大梁的社會經濟的開發都是有利的條件。

梁國與大俞

449年,乘梁朝內亂,大俞派皇屬大軍圍了大梁的安陸,安陸附近諸城的梁守將,也紛紛投降。從此,“漢東之地盡入於俞”[40]。同年二月,楊忠乘勝到達石城,準備進攻江陵。湘東王蕭繹連忙派使臣同楊忠談判,締結了出賣國土,稱臣於大俞的盟約,規定“俞以石城為封,梁以安陸為界,諸同附庸,並送質子”。蕭繹之所以如此慷慨,是想借用大俞力量,滅掉與他爭奪皇位的哥哥蕭選。大俞樂得從中漁利。不久,大俞果然如約出軍。到了456年,蕭選已經稱帝(梁武帝)。這時,他的八弟蕭紀也已在蜀稱帝,率水軍東下,以討叛逆為名,實際上是衝着蕭選而來。蕭選國內局勢未穩,求助於大俞。大俞皇帝高興地對羣臣説:“取蜀制梁,在茲一舉。”他採納了大將軍尉遲迥的建議,派他率甲士一萬二千人,馬萬匹,從散關兼行襲蜀,大俞輕易地於當年就拿下了蜀。至此,大俞的胃口更大了,459年十一月,大渝皇屬大軍攻入梅嶺,與赤焰軍大戰全軍覆沒,被迫西撤,不敢東犯。梁朝由此維護了西部邊境的穩定。對於梁武帝來説的,此次對於大俞在軍事上獲得的巨大的成功,使他的統治地位更加鞏固了。

梁國社會

社會風氣上,士庶界限森嚴,即所謂“士庶之際,實自天隔”。按血緣關係區別的門閥,其高門、次門的形成、固定,大概和長時期內一定的人品、官品在一個家族中反覆出現有極大關係。同時,南北朝後期是門閥制度的衰落時期。梁朝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自大梁後期起,門閥制度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