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立人

(中華民國將領、抗戰名將)

鎖定
孫立人(1900年12月8日 [11]  -1990年11月19日 [23]  ),字撫民,號仲能,漢族。生於安徽廬江,祖籍安徽舒城縣三河鎮(今合肥肥西縣) [22]  。中華民國將領、抗戰名將,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
孫立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第一次緬戰時任新38師師長 [18] 在孟關傑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擊敗日軍 [20]  。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 [9]  ,被認為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19]  [1-2]  抗日戰爭勝利後,率部赴廣州接受日軍投降。後參加內戰,歷任東北綏靖副司令官兼新編第一軍軍長、長春警備司令、陸軍總司令部代理副總司令兼陸軍軍訓部部長、陸軍副總司令、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台灣防衞司令,駐守台灣。1950年起任台灣“陸軍總司令”兼“保安司令”、“總統府”參軍長。1955年因“孫立人案件”被撤職軟禁。 [1]  1988年獲得言論及行動自由。1990年在台灣病逝。 [23] 
台監察機構於1988年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到2014年,更承認1955年郭廷亮“假藉長官名義為匪工作”,間接為其平反。 [3] 
全    名
孫立人
撫民
仲能
所處時代
中國近現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
出生日期
1900年12月8日(一説1900年12月8日) [11] 
逝世日期
1990年11月19日 [23] 
主要成就
在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期間多次打擊日軍,取得勝利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
最高軍銜
陸軍二級上將
所屬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孫立人人物生平

孫立人求學時期

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十七日(1900年12月8日),孫立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在他5歲那年,生母方氏病逝。7歲時,孫立人開始入學,拜宋執中為師。後隨父親去青島,9歲時入德文小學學習。民國元年(1912年),隨父親孫熙澤到北京後,因找不到學校,停學在家。 [11]  [23] 
年少時的孫立人志不在武,而是幻想當一名建築工程師。民國二年(1913年)冬,適逢清華學校招生,孫立人回到安慶報考,在近千人的考試中,名列榜首,考取了清華庚子賠款留美預科(今清華大學前身)。在讀完4年中學課程後,他轉入高等科,攻讀土木工程學。 [11]  [23] 
孫立人愛好體育活動。在校期間,擔任籃球隊長,獲得過華北大學聯賽冠軍。民國十年(1921年),他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擔任主力後衞。5月至6月,他作為中國籃球隊隊員參加第五屆遠東運動會,結果中國隊獲得了冠軍。 [11]  [23] 
孫立人於美國弗吉利亞軍事學院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及評語。 孫立人於美國弗吉利亞軍事學院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及評語。
民國十二年(1923年),一説民國十三年(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緊接着就考取公費留學生,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系,民國十四年(1925年)以理學學士學位畢業。畢業後的孫立人曾在美國橋樑公司任工程師約4個月,隨後決意改學軍事,被北京政府保送進入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深造,與美國著名將領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為校友。 [11]  [23] 

孫立人初入軍旅

民國十六年(1927年),孫立人自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遊歷歐洲,前往英、德、法、日等國參觀考察,豐富了軍事知識和對各國的瞭解。 [23]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孫立人抵達大連,坐海輪經上海回到家中。先被分派在國民黨軍隊中任職,不久調入中央黨務學校(後改稱中央政治學校)任軍事訓練隊中尉隊長。 [11]  [23] 
民國二十年(1930年),經宋子文介紹,調至總司令部侍衞總隊任副總隊長;不久又回到中央政治學校任訓練班主任。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調財政部税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宋子文在財政部設税務警察總團,調孫立人任第四團(特種兵團)團長。 [23] 
孫立人招收官兵嚴格挑選,考試拔優,中上層軍官多系歐美留學生。 [23]  他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定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其他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稱為“孫氏操典”。這在以後對日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1] 

孫立人抗戰練兵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抗戰爆發,税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戰功卓著。
孫立人
孫立人(4張)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9月税警總團以第8軍番號開拔奔赴淞滬會戰前線,孫立人任支隊司令,率部駐於蘇州河(吳淞江南支流)畔。10月8日,孫立人部接受第一軍軍長胡宗南指揮,在大場、藴藻浜吳淞江北支流)一帶抗擊日軍。孫立人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與兄弟部隊協同作戰,勇猛衝殺。後因側翼被優勢日軍突破,被迫退守蘇州河南岸。成功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11月3日拂曉,日軍大舉偷渡蘇州河,孫立人部激戰8小時將日軍趕回,當晚,孫立人帶人趁夜色慾破壞浮橋,被日軍發覺並遭猛烈炮火襲擊,全身被炸傷13處,奄奄一息,昏迷三晝夜。11月12日,上海淪陷前夕,宋子文派其弟宋子安護送孫立人去香港,住進跑馬地養和醫院,請名醫李樹芬悉心診護。 [23]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孫立人傷愈。後又率部參加武漢會戰,兩次立下戰功。 [23]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國民政府財政部組建鹽務總局緝私總隊(為淞滬會戰後傷愈之税警總團殘兵),以孫立人為總隊長。他先在湖南擴充所部,組建五個團和三個直屬營,兵力達兩個師。不久,緝私總隊遷至貴州都勻;孫立人又兼貴州第三綏靖區司令。他在總隊部設八個處,三個直屬營擴為團,並建教導總隊。在此期間,孫立人督飭所部嚴格訓練,還注重開展田徑、體操、游泳、球類等體育活動,經常舉行體育比賽和運動大會。經過一年多的訓練,緝私總隊成為一支精鋭部隊,為軍統首領戴笠所垂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財政部鹽務總局成立緝私署,戴笠施展伎倆獲命為緝私署署長,而以孫立人為副署長。戴笠要孫立人交出緝私總隊(又恢復舊稱為税警總團),孫立人不允。幾經周折,只留下了三個團,還受軍統特務的監視。到第二年12月,財政部交出部分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38師,作為交換條件,由原本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晉任少將師長,隸屬於張軫的第66軍,集中黔南地區整訓。 [23] 

孫立人入緬作戰

  • 初戰緬甸
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國民政府決定組建中國遠征軍緬甸,協同英軍抗擊日軍。此時,孫立人請纓赴緬,獲得批准,並至重慶受到蔣介石的接見。新38師的訓練和素質獲得軍事委員會點校小組的好評,由丙種師擢升為加強師。 [23] 
孫立人與史迪威等
孫立人與史迪威等(2張)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第六軍(軍長甘麗初)和第66軍。4月初,孫立人率領新38師隨同所屬的66軍、第5軍、第6軍相繼入緬。孫立人部由安興出發,4月14日至臘戍,繼抵曼德勒,策應英軍和遠征軍第5軍等兄弟部隊抗擊日本第18師團和33師團東西兩路的進攻(參見詞條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得知消息後,奉中緬印戰區美國陸軍司令兼中國戰區參謀長約瑟夫·沃倫·史迪威之命,調派第113裝甲兵團(團長劉放吾)星夜穿過克欽邦趕赴前線,自己也親臨現場指揮作戰。所部將士訓練有素,面對日軍鬥志高昂,英勇奮戰。經過兩個晝夜的激烈戰鬥,終於克復仁安羌,殲滅日軍主力一千餘人,解救出被圍困的7000多名英軍(包括英緬軍總司令哈羅德·亞歷山大上將在內);同時還解救出被俘的英軍官兵、美國傳教士及新聞記者共500多人。對於被日軍奪去的100餘輛輜重汽車及1000餘匹戰馬等,孫立人也如數交還英軍(參見詞條仁安羌之戰)。孫立人指揮一個不足千人的裝甲兵團,擊敗數倍於己的日軍,解救出大量友軍,取得仁安羌大捷,一時轟動中外,輿論贊揚不已。 [23] 
  • 退守印度
由於侵緬日軍瘋狂東進,先後侵佔八莫密支那,西路英軍連連敗退,東路和中路的中國遠征軍又來不及集結,以致戰局危急。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各部次第由孟拱以西、以北退入雲南。孫立人指揮所部掩護英軍退卻,由孟拱以西經過英普哈爾退入英屬印度境內。8月,孫立人率部進駐印度比哈爾邦蘭姆珈,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10月,新38師與第5軍新22師等駐印部隊合編為新1軍鄭洞國為軍長,孫立人仍為新38師師長。他率所部在異國仍加緊整訓不懈。 [23] 
  • 轉入反攻
中國遠征軍入緬援英作戰示意圖 中國遠征軍入緬援英作戰示意圖 [27]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駐印的新1軍向緬北大舉反攻,孫立人指揮所部翻越印緬山區,投入胡康河谷戰鬥。他調派第112團掩護築路部隊一邊築路一邊前進,被日軍圍困於邦達一個多月;又派第114團增援,苦戰七個晝夜,終於獲勝,相繼佔領新平洋、於邦。翌年(1944年)1月,孫立人率全師在30師主力協同作戰下,肅清大龍河以西之敵,迅即攻克太白卡、甘卡等地;繼又次第攻佔拉徵卡、拉安加、馬高、拉樹卡、禮卡道等地,3月5日攻克孟關,15日攻克丁高沙坎,從而使駐印軍完全佔領了胡康河谷地區。接着。孫立人又指揮所部發起對堅布山的進攻,第113團在攻抵拉班後,與新22師南北夾擊日軍,29日攻佔沙土渣,進入孟拱河谷。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38師和新22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至4月底,孫立人指揮新38師先後攻佔高利、瓦蘭、馬蘭、曼平;嗣後繼續前進,於6月16日與新22師在加邁會合,迫使日軍殘部向南撤逃。 [23] 
同時,孫立人還派第114團迂迴南下救援英軍,抵孟拱東北攻擊日軍側背,隨即切斷孟拱四周之交通線,進入孟拱城垣,與日軍巷戰兩晝夜,於6月25日完全佔領孟拱。隨後,孫立人指揮所部繼續前進,7月11日與奪取密支那的新30師會合,打通了卡盟、孟拱、密支那之間的交通線。 [23] 
中國駐印軍取得反攻緬北第一期戰鬥的勝利後,經過整訓擴編,由新一軍擴大為新1軍和新6軍,孫立人以戰功升任新1軍軍長,指揮新38師、新30師(後廖耀湘新6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50師編入新1軍),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開始的第二期戰鬥中,為東路軍。孫立人指揮所部從密支那向南前進,遇到日軍的頑強抵抗。他乃以陸空協同、步炮協同、戰車掩護、逐點殲敵的戰術,指揮新38師苦戰月餘,終於在12月15日進佔八莫城。與此同時,孫立人指揮新30師沿八莫公路向南坎發動攻勢,第50師攻打瑞麗江岸之敵。經過新30師與新38師的合力奮戰,迂迴奇襲,終於在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年1月15日襲佔南坎。接着,孫立人又指揮所部與衞立煌指揮的遠征軍東西夾擊,會攻芒友。他以新38師主力沿芒友公路進擊,新30師進攻老龍山地區之敵,在攻佔開陽、曼偉因、苗西等據點後,與遠征軍第53軍116師聯合發動進攻,於1月27日攻佔芒友,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新1軍在孫立人的指揮下又繼續攻擊前進,2月8日進佔南帕卡,繼後又攻佔朋朗、滿塔、臘戍、貴街、新維、拉西、芒卡等地,3月8日第50師佔南圖,24日新38師佔細包,27日新30師佔孟巖,取得反攻緬北第二期戰鬥的完全勝利。 [4]  [21]  [23] 

孫立人解放戰爭

主詞條:金門戰役
孫立人將軍與新一軍 孫立人將軍與新一軍
1946年3月,孫立人奉蔣介石之命率新一軍搭乘美國運輸艦從廣州北上,在秦皇島登陸後轉乘火車到達錦州,分佈在瀋陽外圍,配合第五十二軍和新六軍與東北民主聯軍作戰。4月,所部五個師分兩路沿沈長線向四平平行推進,遇到東北民主聯軍的有力阻擊。在新六軍等部增援下,憑藉優勢兵力,於5月19日進佔四平,22日佔領長春
東北戰場上的孫立人 東北戰場上的孫立人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8月,孫立人被任命為東北綏靖公署副主任兼長春警備司令,率第一軍扼守長春及永吉以北松花江以南各重要據點,遏制東北民主聯軍北滿部隊南渡松花江。在隨後的作戰中,孫部作戰不利。1947年4月,孫立人被調至瀋陽,改任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8月,又調離東北,改任代理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但孫立人並不稱心如意,他苦心經營多年的新一軍被蔣介石收回,交給了黃埔系的潘裕昆。孫幾經努力,只從新三十八師和軍部選走了原是税警總團及印度、緬甸時期共事的幾百名親信,渡海到台灣去訓練新兵。1949年9月,孫立人被任命為台灣防衞司令,協同陳誠營造退守台灣這個最後據點。

孫立人兵變案件

主詞條:孫立人事件
工作中的孫立人
工作中的孫立人(5張)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美國欲棄蔣保台,看好孫立人、吳國楨 [5]  。吳與孫原本也曾為蔣看重 ,為獲美國支持與援助,蔣介石投其所好,將二人委以要位,任命孫為“台灣防衞總司令部總司令”,隨後升任“陸軍總司令”,吳為“台灣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1950年3月20日,美國中情局一份機密報告稱,受過美國教育、現負責台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俾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4月下旬國軍部隊撤離海口後,美國駐華武官巴瑞特向國務院發了一通極機密電報,引述孫立人的話説:蔣介石及其黨羽已到了“混亂與絕望”的狀態,孫建議採取“劇烈的行動以挽回狂瀾”。巴瑞特1950年4月27日會見孫立人時,孫主動提出“蔣介石問題”。臘斯克於5月1日見到此電,兩天後的5月3日,國務院政策計劃處官員尼茲在一次秘密會議中正式提出了由孫立人發動兵變以倒蔣的方案。方案説,政變目的乃是“徹底剷除國民黨的所有重要官員,由孫立人掌控全部軍權”,這些工作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政變後的政治真空則由美國調集官員去填補,三天之後,美國派出一批最能幹的官員到台灣充任政府的顧問。1950年5月3日臘斯克呈交艾奇遜一份演示文稿,指出美國已在台灣部署秘密行動,以武裝支持島上的領袖,他建議告知蔣介石,囑其離開台灣。
1955年6月初,蔣準備在台南屏東閲兵。5月28日,蔣獲情報説孫立人慾借閲兵發動兵變 [6]  。6月6日,“總統府”衞隊在閲兵前抵達校閲廣場警戒,並檢查現場。原定參加檢閲部隊被重新整編,閲兵時間被推遲,兩棲作戰演習亦被取消。當局稱孫的老部下郭廷亮、江雲錦等預謀在屏東閲兵時配發實彈,發動“兵諫”,因預謀不慎而被告發。台灣保安機構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孫隨後被監管偵訊。
1955年8月3日,台灣報刊登出孫立人的“辭職書” [7]  ,20日,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與“密謀犯上”的罪名,革除孫立人“總統府參軍長”職務。對所謂“孫立人兵變案(郭廷亮匪諜案)”之調查,最初由“副總統”陳誠為主任委員,與王寵惠許世英張羣、何應欽、吳忠信、王雲五、黃少谷、俞大維等組成“九人委員會”,負責調查。另外台監察機構也由中國國民黨籍監委陶百川、無黨籍監委曹啓華、蕭一山王枕華餘俊賢等“五人小組”自行發動調查。10月,調查委員會提交報告,認為主犯是“共諜”郭廷亮,孫對“共諜”失察,客觀上被敵利用。20日,“中央社”電台播放全文。同日,蔣介石出具手令,説孫立人“久歷戎行,抗戰有功,且於該案發覺之後,即能一再肫切陳述,自認咎責,深切痛悔,茲特准於自新。毋庸另行議處,由國防部隨時察考,以觀後效。”蔣隨即軟禁孫立人,將其部屬親信調離軍職或查辦,受牽連者達336人 [8] 
孫立人題字 孫立人題字
經調查已確定為一項被陰謀設局構陷的冤屈案。這件迫使孫立人去職的案件涉及其部屬郭廷亮,郭廷亮此後或關押於綠島或遭嚴密監控。1991年,郭廷亮其後假釋返台,卻發生在桃園中壢火車站離奇死亡(月台上跳車身亡)。台監察機構陶百川等“五人小組”之調查結果與“九人小組”差異甚大。監院認為郭廷亮等確係主張軍事改革,但絕無興兵叛亂之情節。所謂遭人檢舉,乃屬國軍內部派系構陷,不足為憑。孫立人對此應毫無責任。監院調查結果因與“九人小組”差異過大,調查期間遭到情治跟監,最後僅在院內會議秘密報告後即以極機密封存,不再公開。

孫立人軟禁生涯

1956年6月,孫立人被逐出台北市南昌路官邸,遷往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號居所,開始了軟禁生涯。 [9] 
1983年5月,孫立人自清華大學畢業滿60週年,雖未能前往,但台灣清華大學派楊覺民教授登門贈送紀念金牌。楊隨後發表一篇文章,講述孫立人近況,這是孫立人被軟禁28年來第一次公開見諸報道。 [9] 
1986年,《孫立人事件始末記》一書正式出版,首次詳細敍述孫立人案的全過程,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9] 
晚年孫立人將軍
晚年孫立人將軍(2張)
1988年3月20日和27日,“國防部長”鄭為元兩度親往台中拜訪孫立人,表示今後孫立人有行動和言論的充分自由,可以到任何地方,見任何朋友。自此,孫立人結束了長達33年的幽禁生活,重獲自由。 [9]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台灣,享年90歲。 [23] 

孫立人身後平反

1998年,孫案涉案人及家屬要求台監察機構公佈“五人小組”報告並還原真相。
2001年1月,台監察機構通過決議,稱孫案乃“被陰謀設局的假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教授獲新台幣六十萬元經費補助,就孫立人兵變案進行專門研究,據朱教授研究調查結果稱:“進駐孫公館翻遍了孫立人將軍保存的所有檔,和“國防部”與“總統府”的所有機密檔案,並未發現孫立人有任何不法行為”。
2014年7月,台監察機構承認郭廷亮當年遭刑求被迫寫下自白書,“假藉長官名義為匪工作”,其實他不是匪諜;這項調查間接為孫立人平反。 [3] 

孫立人歷史評價

美國政府在授予孫立人“國會勳章”的頒發頌詞中寫道:“中國孫立人中將,於1942年緬甸戰役,在艱苦環境中,建立輝煌戰績,仁安羌一役,孫將軍以卓越的指揮殲滅強敵,解救英軍第1師之圍,免被殲滅,後復掩護盟軍轉移,於千辛萬苦之中,轉戰經月,從容殿後,其智勇兼備,將略超人之處,實足為盟軍楷模。” [21] 
曾長期在孫立人身邊任書記、秘書的成詩璇回憶道:“孫立人將軍,以傳奇式人物著稱於世,……孫將軍治軍嚴格,對官兵儀容和駐地軍容,均一絲不苟。……孫立人將軍學識淵博,通曉外文,掌握英、法、蘇、意等國語言。……孫立人將軍重視體育,素有體育名將之稱。……孫立人將軍重視人的個性發展,崇尚自由。” [25] 
孫立人
孫立人(19張)
劉宜良在《蔣經國傳》中提到:“孫是個非常優秀的帶兵官,但是位很壞的領袖。講人際關係,他和他的同僚幾乎沒有人可以合得來。任陸軍總司令期間,每週軍事彙報,從來未準時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願向周至柔總長敬禮,遲到即可避免,因為總統已經在場。” [9] 
李敖:“孫將軍是國民黨集團中最傑出的將領,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性聲譽之隆,也無人可及。他從小感受到外侮,立志要雪恥,清華、普渡兩名校畢業之後,投筆從戎。自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學成,回國後南征北討,脱穎而出,但受制於蔣介石的嫡系,一再被黃埔軍頭排擠。蔣介石落魄到台灣之後,為爭取美援,打出孫立人牌,然而當鳥盡弓藏之時,便以冤案軟禁孫立人。” [12] 

孫立人人物榮譽

孫立人與林旺,攝於1947年 孫立人與林旺,攝於1947年
1942年,因仁安羌之戰的表現,被蔣介石頒給四等雲麾勳章
1943年,因仁安羌之戰的表現,被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不列顛帝國勳章(Knight/Dame Commander;縮寫是KBE/DBE)。
1943年,因在緬甸戰役中出色的表現,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豐功勳章。
1945年,因在緬北滇西戰役的表現,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孫立人軼事典故

孫立人嚴格治軍

根據長期在孫立人身邊的成詩璇回憶,孫立人治軍嚴格,十分重視官兵儀容和駐地軍容。他的辦公室前放置一巨大的穿衣鏡,凡官兵求見或有事前去請示時,必須對鏡先整理衣冠,然後高呼“報告”,待其答應後方可入內。房內有一隻軍犬,蜷伏於地,如同隨身警衞員;每逢孫立人外出視察或主持重要軍務時,軍犬則緊跟其後。 [25] 
此外,孫立人重視體育,素有“體育名將”之稱。在當時,他的部隊設立八大處,包括副官處、參謀處、軍需處、軍法處、軍械處、政訓處、軍醫處、體育處。有所在地捐獻八畝田地作為操場,每季舉行一次盛大的運動會,由留美體育理論專家張詠主持。開幕式由孫立人親自主持,並參加各項競賽項目。受到他的鼓舞,全軍官兵自上而下,無不自告奮勇,積極參與,長期堅持,結果都受到了嚴格的軍事訓練。 [25] 
孫立人還重視預防教育,他提出一些口號讓官兵們牢記,使他們保持警惕性、防患於未然。天晴時,就檢查官兵的雨具;人閒着無所事事時,就要舉行野營拉練。如此,使得全軍養成“言必行,行必果”的良好習慣。 [25] 

孫立人通曉外語

孫立人通曉外文,掌握包括英、法、蘇、意等國在內的多國語言。每次外賓來訪,他都能做到對答如流,毫無倦容,使外賓異常驚訝。時人回憶稱:“眾多喝過海水和吃過洋麪包的袍澤,都喜愛和他用外語交談。” [25] 

孫立人人際關係

孫立人父親

孫熙澤,晚清舉人,在山東登州府任職,民國時期曾任安徽省督察署署長、五省煙酒專賣局局長。 [23] 

孫立人婚姻

  • 夫人
孫立人與夫人張晶英合影
孫立人與夫人張晶英合影(3張)
龔夕濤(?-1981)。因二人婚姻屬家庭包辦,加之長期軍旅生涯,孫立人對龔夕濤沒有多少感情。龔夕濤長期侍奉孫立人父母,直到兩位老人過世,對孫立人從無怨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孫立人從東北迴南京開會,與她見了最後一面。解放後,龔夕濤寄居在哥哥家,仍幫孫氏家族帶小孩。曾任合肥青龍場婦女抗日動員會理事長。1981年在合肥病逝。 [24] 
張晶英(1913-1992),即張清揚。教會學校中長大,個性獨特,性格豪爽。1930年,張晶英高中畢業,與孫立人在上海結婚,曾隨丈夫四處奔走,後前往台灣,開始禮佛並傳播佛學。晚年奉佛終生。 [24] 
  • 姨太
張梅英,一作張美英。台灣高雄人,護士學校畢業,應徵為孫立人家中的家庭護士。張晶英因一直未能生育,主動安排孫立人納其為妾。孫立人膝下四子女皆為她所生。 [24] 

孫立人子女

長女孫中平(1952年—),台灣清華核子工程系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24] 
長子孫安平(1954年—),台灣中原理工大學物理系、台灣清華物理研究所物理學碩士畢業。 [24] 
次子孫天平(1956年—),輔仁大學數學系、美國維拉諾瓦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碩士、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畢業,2015年以台灣代表人士、著名抗戰將領後人的身份,在北京參加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及相關紀念活動。 [10]  [24] 
次女孫太平(1958年—),新竹清華大學化學系、美國杜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畢業。 [9]  [24] 

孫立人後世紀念

孫立人紀念場館

  • 孫立人故居
孫立人故居 孫立人故居
孫立人故居坐落在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金牛鎮旁,金牛山半山腰處,坐北朝南,是一座晚清風格的小四合院,是孫立人24歲結婚時的住處。1989年清明,孫立人專託老部下潘德輝回廬江代為掃墓。 [13] 
  •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位於中國台灣省台中市向上路和民生北路交叉路口,佔地約800坪,一棟日式房舍白牆黑瓦、淡藍窗格,屋側、屋後則是庭院。 [14] 

孫立人紀念機構

中國安徽省及台灣省分別有“廬江抗日名將孫立人研究會” [29]  與“中華孫立人研究會” [28] 

孫立人紀念活動

活動名稱
地點
時間
中國遠征軍之孫立人抗日史蹟展
中國台灣台北
2015年9月26日 [15] 
中國遠征軍之孫立人抗日史蹟展
中國安徽廬江
2015年12月8日 [16]  [26] 
孫立人將軍115歲誕辰紀念會
中國台灣佛光山台北道場
2015年12月28日 [26] 
孫立人將軍軍旅生涯圖片展
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
2016年9月3日 [17]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4週年並慶祝中華孫立人研究會成立大會
中國台灣台北
2019年9月3日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