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爾準

鎖定
孫爾準(1770年-1832年),字平叔,又字萊甫,號戒庵,江蘇金匱(今無錫)人,中國清代詩人、詞人、駢文家、大臣。
孫爾準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舉,嘉慶十年(1805年),登進士,選庶吉士,後授編修。嘉慶十九年(1814年),出為福建汀州知府。歷福建鹽法道、江西按察使,福建、廣東布政使,安徽、福建巡撫。道光五年(1825年),擢閩浙總督。加太子少保銜贈太子太師。道光七年(1827年),孫爾準回京述職,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病乞休。道光十二年(1832年),逝世。
孫爾準性情平恕,仕途通達,堪為循吏。學問淹貫,善詩詞文章,兼工書法。孫爾準的《泰雲堂集》25卷中,詩歌最多,達18卷。體裁多樣,題材豐富,風格偏於冷峭。如五古《晚晴》描寫秋日晚晴庭院眺望之景,蕭瑟冷峻。其詩歌多表達厭世隱逸之趣。著有《泰雲堂集》25卷。 [35] 
叔平、萊甫
戒庵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
出生日期
1770年7月
逝世日期
1832年
主要作品
《奉天錄》
《泰雲堂集》
《遊黃公澗記》等
本    名
孫爾準
職    位
軍機處

孫爾準人物生平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閏五月 [1]  ,孫爾準出生於無錫城中師古河上(今崇寧路)官宦家庭中。遠祖孫繼皋,是明萬曆年間狀元,吏部侍郎,父親孫永清,清乾隆年間曾入值軍機處,後擢為廣西巡撫。孫爾準在弱冠之時跟隨王昶邵晉涵學習。 [8] 
孫爾準於乾隆六十年(1795)秋鄉試中舉。嘉慶十年(1805),登進士榜,初選為翰林庶吉士,後授編修。嘉慶十四年(1809)奉命協助編纂《全唐文》。十九年(1814)出為福建汀州知府
汀州府屬下的寧化縣,有民眾聚錢拜會,上司將要一律以叛逆謀反罪處治。按大清刑律規定,叛逆謀反是要滿門抄斬並株連九族的。孫爾準聞訊後,感到事情嚴重。他想起早年他父親在廣西當幕僚時,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案件。那是當地土司為爭奪廕襲權而打的官司。驗其憑據,所蓋的都是明代印璽。總督即認為是私造符信,蓄意謀反,當以叛逆罪處治。他父親竭力説服上司,土酋志在承襲,並無謀反的罪狀,不可輕易坐以叛逆罪。終於使總督和巡撫都改變了決定,保全了近千人的生命財產。如今一起重大命案卻在自已的任上發生了。他意識到,必須慎重處理。於是,他不怕冒犯督撫大人,立即親自赴寧化重新調查,並將真實情況向上報告。他説,沒有叛逆情節,只能以別的罪名處罰其為首者,更不應連累他人。朝廷採納了這一意見。一起涉及數千人的案子就此得到了結。事後,他被提升為福建鹽法道。後又歷任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道光元年(1821),調任廣東布政使,升任安徽巡撫。 [2] 
當時,安徽阜陽白蓮教徒邢名章等人 [3-4]  ,聚眾起事,從河南流入安徽潁州 [5]  ,要為嘉慶二十年(1815)被處死的白蓮教徒王百川報仇 [3]  [5]  。孫爾準讓按察使惠顯率兵奔赴潁州鎮壓。最終,在道光二年(1822),邢名章被殺 [6]  [2]  ,參與起事的七十多人被生擒 [6] 
孫爾準在任期間,發現安徽多地有自然災害 [7-8]  ,便減免或減緩受災地區的税收,賑濟受災嚴重的地方。 [2]  以前,有言官條陳賑務積弊,提出日後不能用銀子摺合銅錢。 [9]  孫爾準上疏説明這樣做不方便,仍然按照以前的做法進行賑災。 [2]  道光三年(1823)正月,孫爾準調任福建巡撫陶澍任安徽巡撫。 [10-11]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島嶼星羅棋佈,山徑錯雜,時有盜匪出沒,騷擾劫掠,危害社會安寧。孫爾準到任後,不借以萬金為緝捕費,重賞有功人員,因而接連捕獲首犯。他根據所犯罪狀情節,繩之以法。盜風為之衰息。
當時的福建省,轄境包括今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作為一省的最高長宮,孫爾準經常渡海,巡閲這座廣袤千里的寶島。他先後在鹿耳門(今彰化之西、濁水溪出海口附近)增設鹿仔港(今稱鹿港),在嘉義、彰化之間的山溪入海口另闢五個港口,以利商船通航。
寶島台灣 寶島台灣
台灣東北部的噶瑪蘭山灣(今宜蘭小平原),本是土著哈仔難族人聚居之處。三面環山,東臨大海,自陸路進去,山峻路險,負載難行,故長期與外界阻隔,十分閉塞。雖在嘉慶元年,就有福建漳州人吳沙率領漳州、泉州等地一批人來此墾荒種植,但清廷一直未曾對它實施有效的行政管理。道光五年(1825)九月,孫爾準擢任閩浙總督後,即奏請將噶瑪蘭收入版籍,設官治理;並建議將原有可通小船的烏石港、札遠港,加以疏浚改建,設為正口,因而促進了這一山灣地區的開化與發展
道光六年(1826),孫爾準得到警報,稱台灣彰化人李通、廣東人黃文潤等聚眾持械毆鬥,騷亂蔓延,附近村莊出現縱火、搶劫情況,全台灣為之震動。 [2]  [8]  [12]  孫爾準命令水師提督許松年討伐逮捕相關人員,又命令閩安副將邵永福澎湖遊擊謝建雍 [13]  帶兵三千人迅速進軍艋胛,阻止相關人員北竄。同時命令金門鎮總兵陳化成帶兵五百名斜渡鹿仔港,防止相關人員入海。孫爾準本人則從福州進駐廈門,命令副將佟樞等人分別前往彰化、淡水等地,搜山圍捕。孫爾準在廈門調查得知,捲入騷亂的人越來越多,形勢越來越嚴重,於是請求陸路提督馬濟勝駐守廈門,孫爾準自己率一千兵渡海,進駐彰化負責平息騷亂,後又前往淡水。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首領李通逃離,不久後被捕殺。孫爾準又下令,各村莊檢舉帶頭的人,通緝剩餘的參與者,讓閩人捕閩人,粵人捕粵人,以防止出現互相攻訐誣賴的情況。
在李通等人的騷亂逐漸平息之時,又出現了“番割”事件。 [14]  當時,俗稱台灣土著為“生番”。有些人與“生番”貿易,遂娶“番女”為婦,流入台灣內山地區 [15]  ,這些娶“番女”為婦的人被貶稱為“番割” [15]  [2]  。黃鬥乃,是“番割”的首領,長年盤踞在三灣,率“生番”秘密實施劫掠行為。淡水騷亂期間,黃鬥乃號召“生番”出山參與騷亂。孫爾準命令總兵陳化成、參將黃其漢、遊擊謝得彰、遊擊謝朝恩、遊擊謝建雍 [16]  分路阻擊。“番人”被迫回深山。清軍士卒攀藤躡葛而登,捕獲黃鬥乃等21人並處死 [17-18]  ,“番人”隊伍也就逐漸潰散。
對於這一年的事件的處理,孫爾準有意把“叛逆”和“強盜”分開,認為是由於“造謠焚掠”,應該以“強盜”而非“叛逆”論處 [2]  ,對於淡水以北“分黨報復” 也只應當以“械鬥”論處。除了明確有過焚燒、殺害行為的要處死,其餘人從輕處理 [2]  ,於是很多人得以保全。
孫爾準又詳細考察了台灣全島的治安管理情況,發現竹塹(今新竹附近)以北至艋舺,五百里開闊的地帶僅有守備一員,巡防工作實難周全,故請調南路遊擊一員駐竹塹,並於大甲、銅鑼灣、鬥換坪等處皆添駐外圍綠營兵力。又請改建淡水土城,並在“生番”出入總路的頭道溪溪口亦建土城,以屯兵駐守,以鞏固台灣的防務。
事件平息後,孫爾準被加封為太子少保 [2] 
孫爾準鑑藏的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卷 孫爾準鑑藏的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卷
道光七年(1827),孫爾準回京述職。清宣宗稱讚他平息台灣騷亂“迅速蕆功”,賞賜他的兒子孫慧翼為主事官。孫爾準自京返閩途中,道經莆田。他親自勘察那裏的防海水利工程木蘭陂。這項工程始建於北宋,築石堤一千一百餘丈,以御海潮,並灌溉民田四十萬畝。但因年久失修,多處傾塌。為使數萬頃民田再成膏腴,孫爾準親自主持修復了這項重要工程。道光八年(1828),工程竣工,孫爾準下令修建祠堂,祭祀首創木蘭陂的宋朝長樂室女錢氏。 [19] 
道光九年(1829),孫爾準因家僕涉嫌收受賄賂被查,被處降二級留用。 [2] 
道光十一年(1831)初夏,孫爾準為自己參與編寫的《永定縣誌》作序。 [20]  這一年,孫爾准以病乞休。 [2] 
道光十二年(1832),孫爾準逝世。二月十八日(1832年3月19日),清宣宗贈孫爾準太子太師,賜子孫慧惇進士,賜孫慧翼員外郎,諡文靖。 [3]  十二月初七日(1833年1月27日),清宣宗批准孫爾准入祀福建名宦及鄉賢祠。 [21] 

孫爾準著作介紹

著有《奉天錄》、《泰雲堂集》、《遊黃公澗記》,輯有《明詩鈔》、《福建通志》

孫爾準軼事典故

人際關係
《清史稿·選舉志四》記載:“四川總督蔣攸銛薦川東道陶澍治行第一,擢按察使。澍好臧否人物,開藩皖中,入覲論奏,侃侃多所舉劾。宣宗疑之。密諭巡撫孫爾準察其為人,爾準條列善政,密疏保薦。遂獲大用,擢兩江總督。” [33] 
《清史稿·許松年傳》記載:“六年,台灣械鬥,松年方閲兵,彈壓解散,總督孫爾準與之不協,尋以治理輕縱,被議褫職,留台效力。” [32] 
靈異事件
顧恩瀚《竹素園叢談》記載:“吾族祖晴芬侍郎及孫平叔制軍於童試時,偕友同赴東林書院。天尚未明,路過一巷,猝見一奇鬼長丈許,坐人家屋檐上,翹一足。制軍以手拍之曰:‘朋友,讓開些。’鬼果側足讓孫入巷。晴芬公繼之謂:‘你亦讓我過去。’鬼又讓之。其後至一友拍之不動,乃由鬼之胯下過,後一年其人即死。孫以翰林官至福建將軍、閩浙總督,諡文靖。晴芬公以嘉慶辛酉大魁,官至户部侍郎。” [24] 
其他
《貓苑》記載:“孫平叔制軍有女孫亦愛貓,督閩浙時,台灣守令所獻亦多美貓。” [23] 
錢泳履園叢話》記載:“孫平叔制府家有松雪小楷《歸去來辭》,是畢氏廣堪齋舊物,餘嘗模入《集珍帖》中,審其用筆,當為中年之作。” [31] 
梁章鉅歸田瑣記》記載:“述堂嘗問餘服官中外,所值酒侶,果可當大户者有若干人。餘曰:‘里居時,惟見閩邑令海豐張曦亭映鬥者餉客,以茶陪飲,以火酒兩杯對舉並盡,後客來複然,可以終日不倦。通籍後,則惟同年安化陶文毅公飲量食量並洪,嘗言火酒或可醉人,黃酒自可無量,平生並不知醉鄉為何似。在安徽藩任時,嘗與孫平叔中丞以火酒角量,自辰至亥,孫已酩酊,而公仍陽陽如平常也。’” [30] 

孫爾準人物評價

張德瀛:孫平叔(爾準)詞,如落葉哀蟬,增人愁緒。 [22] 
清史稿》:爾準治閩最久,諳悉其風土人情,吏民皆相習,政從寬大,閩人安之。 [2] 

孫爾準人物爭議

身世
按照通常的説法,孫爾準的七世祖是孫繼皋,高祖是孫仁溥,父親是孫永清 [8] 
羅癭公的《賓退隨筆》裏面,記載了一個離奇的故事,稱“孫爾準為年羹堯子” [25] 
世宗奪位,年羹堯有力焉,大被親任。及羹堯權傾中外,乃摭其罪黜辱之,罰守杭州城門。羹堯日坐城門外,見一老儒,出入恆不逾時,呼而問之,蓋家貧授讀城外,歸而養母,故晨出暮歸也。羹堯心識之。一日,約儒宵待於家,至期,攜一僕來,登堂請拜母,並請其婦出見。命僕去外衣,一旗裝婦人也。羹堯命以姑禮見儒母,以大婦禮見儒妻,告儒曰:“此吾妾也,吾得罪,必不能全其家,吾死慮絕嗣,此妾已孕,今以託君。”以一匣饋之,皆奇珍也。儒受而諾焉。羹堯旋被戮。妾生子冒儒姓孫氏,以功緻公爵。 [25] 
出生時間
孫爾準生於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這沒有爭議,但具體的出生時間有兩説:
(1)閏五月二十六日辛未(7月18日)。《清代人物大事紀年》採用此説。 [1] 
(2)閏五月二十二日丁卯(7月14日)。《平叔府君年譜》稱:“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府君一歲……府君以是年閏五月二十二日未時生於少宰第中。”
死亡時間
孫爾準死於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這沒有爭議,但具體的死亡時間有三説:
(1)二月十八日乙未(3月19日)。《清史稿·宣宗本紀二》:“(道光十二年二月)乙未,閩浙總督孫爾準卒,以程祖洛閩浙總督林則徐為江蘇巡撫,吳邦慶為河東河道總督,周之琦江西巡撫。” [26] 
(2)正月二十九日丁丑(3月1日)。陳壽祺所作墓誌銘稱:“道光十有二年春正月己酉朔,越二十有八日丁丑,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閩浙總督金匱孫公薨於位。” [8]  《平叔府君年譜》稱:“道光十二年壬辰,六十三歲……正月元旦,黎明起肅衣冠……二十九日子時薨逝。”
(3)正月二十八日丙子(2月29日)。2010年的《天津文博論叢》第3集裏面説:“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二十八日,孫爾準病卒於任上,享年六十三。” [27]  這種説法或系誤解陳壽祺墓誌銘所致。

孫爾準作品選錄

詩詞
過泰山
早歲曾攜綠玉筇,飆輪掖上最高峯。
笠邊海日三更白,舄下齊煙九點濃。
得句秋壇賡老鶴,投文夜壑起乖龍。
今來濟勝嗟無具,夢繞天門第幾松。 [28] 
吳興道中
二月苕溪水浸磯,舟行終日漾清暉。
紅深杜牧尋春路,綠上元真釣雨衣。
西塞山前魚正美,東林寺裏鶴應歸。
何時卻許浮家住,卧聽漁歌無是非。 [28] 
對聯
池浴文禽,從羅含夢裏飛來,覽德苑林翔吉羽;岡鳴翽鳳,向劉勰筆端拈出,遷喬阿閣聽和聲。 [29] 
解脱拈花剛佛日;證明因果在仙霞。 [28] 
燈火春星浮北郭;雲霞朝景攬西神。 [28] 

孫爾準史料記載

《清史稿》
孫爾準,字平叔,江蘇金匱人,廣西巡撫永清子。嘉慶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九年,出為福建汀州知府。寧化民斂錢集會,大吏將治以叛逆。爾準訊無他狀,論誅首要,鮮所株連。歷鹽法道、江西按察使,調福建,就遷布政使。道光元年,調廣東布政使,擢安徽巡撫。河南邪匪邢名章等糾眾竄潁州,檄按察使惠顯率兵馳剿,格殺名章,殲其餘黨。蠲緩被災各屬,災甚者賑恤之。先是有言賑務積弊,毋得以銀折錢,爾準疏其弗便,仍循舊章。
三年,調福建巡撫。延、建各屬山徑叢錯,多盜劫,以萬金為緝捕費,連獲賊首置之法,盜風衰息。巡閲台灣,疏言:“台灣南北袤延千餘裏,初抵鹿耳門,可行舟楫。嗣增設鹿仔港,而淺狹多沙,內山溪水赴海,別開港在嘉彰間,曰五條港,頗利商船。又噶瑪蘭山峻路險,負戴難行,其地有烏石港、加禮遠港,可通五六百石小舟,皆宜設為正口。”
五年,擢閩浙總督。奏請噶瑪蘭收入版藉,設官治理。彰化匪徒械鬥焚劫,旁近蜂起,全台震動,檄水師提督許松年剿捕,副將邵永福等趨艋舺,阻其北竄;總兵陳化成以兵渡鹿仔,防其入海。爾準親駐廈門,遣副將佟樞等分往彰化、淡水,搜山圍捕,詗知賊黨煽誘日眾,移陸路提督馬濟勝守廈門,自渡海駐彰化督剿,賊首李通遁,捕得伏誅。令各莊舉首事,緝餘匪,閩人捕閩人,粵人捕粵人,以免誣累。
台人有與生番貿易遂娶番婦者,俗名“番割”,其魁黃鬥乃等久踞三灣,潛出為盜。當亂起時,誘生番出山助鬥,遣參將黃其漢等分路偵擊。番竄後山,士卒攀藤躡葛而登,擒黃鬥乃等二十一人,斬以徇。爾準疏陳匪徒起事,由於造謠焚掠,非叛逆,當以強盜論;淡水以北分黨報復,當以械鬥論;焚殺有據者始坐闢,餘俱末減。其脅從旋解散者,多所保全。又奏台灣北路至艋舺幾五百里,僅有守備一員,巡防難周。調南路遊擊一員駐竹塹,並於大甲、銅鑼灣、鬥換坪諸處添駐營汛,改建淡水土城。頭道溪為生番出入總路,亦建土城,以屯丁駐守。事平,加太子少保。七年,入覲,宣宗嘉其治台灣匪亂悉合機宜,迅速蕆功,賜其子慧翼官主事。
木蘭陂者,創自宋熙寧間,溉民田四十萬畝,築石堤千一百餘丈以御海潮,歲久傾壞,爾準道經莆田,親勘修復。工蕆,以宋長樂室女錢創陂實功首,建祠列入祀典。爾準治閩最久,諳悉其風土人情,吏民皆相習,政從寬大,閩人安之。九年,坐失察家僕收賄,鐫二級留任。十一年,以病乞休。逾年,卒,贈太子太師,賜子慧惇進士,慧翼員外郎,諡文靖,祀福建名宦及鄉賢祠 [2] 
陳壽祺所作墓誌銘
陳壽祺《贈太子太師諡文靖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閩浙總督金匱孫公爾準墓誌銘》(見《左海文集》):
道光十有二年春正月己酉朔,越二十有八日丁丑,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閩浙總督金匱孫公薨於位。天子念海疆劇要,遽失倚毗,深軫惜之;晉贈太子太師,賜祭葬如禮,賜諡“文靖”,予長子慧惇進士、次子慧翼兵部員外郎。復奉批答前疏,曰:“曷勝追悼之至!”曰:“已成夢幻矣!”天下感嘆,以為君臣遭遇之間,數百年所未有也。逾月,兩公子奔喪至,將扶柩歸葬;以壽祺與公久相知,請銘墓。壽祺往自武林京師,嘗拏舟蓉湖訪公;既而同在詞垣編摩天祿,跡淡而志親。及持英蕩來茲土,每從容諮民俗,虛懷海納,言多聽從;或縱論海內文章、人物,如契印齒。公之下交壽祺也恭,壽祺之知公也亦悉;於公子之請,雖不文,其曷可辭!
按公幼讀書一目十行,背誦如瀉水。舉止端重,器局英亮。少,隨侍父巡撫公貴州廣西官舍。弱冠,從王述庵侍郎、邵二雲學士受業;丁外艱。後遊嶺南,與德清許周生、南海黎簡民唱和。年三十,作《自壽詞》雲:“但説文章能報國,恐蒼蒼未盡生才意!”公抱負非常,不屑以文人自居,於此見矣。
試禮闈,出大興、大庾、吉林三相國之門。三相國門生、故舊滿天下,士之四方輻湊者如入良醫之室、集檃括之庭,公又嘗為吉林公子師;然進退以禮,獨一無所依附。及筦閩鹽策,大府桐城汪尚書,公舉主也,適有嘉定李藩伯被訐獄,尚書持之急,撫部不能救,壽祺謂公曰:“李君儒者而剛,吏挫辱之,必死矣!”公先進諫,不聽。逾數日,李君竟雉經。公哭之慟,經紀其喪;歸其孥,遍告寮屬,所以賻贈之甚備。雖觸大府忌,弗顧也。壽祺以是心服公之執義不阿、不畏強禦也。
通籍翰林,凡院中制詞典冊,悉以委公;公雖處承明,而研究朝章國政,務為經世之學。比擁節旄十餘載,章奏皆自屬草、文檄亦多手定,未嘗假之幕賓。朝見庶僚、晝治官書、夕考政業,又以其閒綴詩筆、披囊帙;百務倥傯,措之裕如。每與監司、守令有所謀,政議未上,而牘札先四馳矣。遇事可否是非,一言立剖;及施之軍國,靡不洞中窾會。
其知汀州,汀介贛、潮之間,奸宄攘劫為民害;公治以嚴明,坐堂皇鞫訟無虛日民無羈累。屢奉檄赴屬邑勘獄、勘厄隘,奸無所容。大吏召訊連江民黃貞煌失竊致死獄與權臬使時鞫福清革生林彌高抗糧鼓眾獄,皆數言定讞,眾驚以為神。
其釐鹽政,請復砠秤以補耗折、定江西引地以配户口、分限完短課銀三十二萬有奇以紓商力,商人德之。
其撫安徽,前後遇宿州靈璧、鳳陽、泗州潛山、五河、霍邱水患,放口糧銀二十餘萬兩、緩徵觸免,民鮮凍餒逃亡者。赴江寧監臨鄉試,途次聞潁州警,密飛檄藩司督守令、營將剿獲迅速,閭閻安堵。
其撫閩,稔知延、建山徑叢雜,易匿莠,攘寇滋多;請年撥鹽庫帑息萬兩資緝捕,先後獲盜首闕春喬等戮之。又飭所屬行聯甲法,迄今著為令。
其巡閲台灣,威立惠行。禁佔番田、建鳳山城、勘屯餉埔地,擘畫善以周。議海口,謂鹿港沙淤淺狹,噶瑪蘭山峻路險、負戴難行,請別設正口,以五條港隸嘉義縣丞、烏石港隸噶瑪蘭頭圍縣丞;通貿易、疏積穀,商賈皆悦而願出於其塗。
其督軍事,籌闢噶瑪蘭事宜凡十有四;其中如番社墾地分給民人、田園不可加徵、減免餘租、緩報升科、豁民欠錢糧及田園之水衝沙壓者、存常平倉谷、移營制、增隘寮、編保甲、立族正,皆撫馭之要也。
公最重民社。道光元年閩縣侯官谷不升,即開倉平糶,且招販台米。五年十一月,閩中各屬米貴,豫請弛海禁,募商運浙米十數萬石;其外汀州請發倉者一,龍巖寧洋德化請發倉者一,永春請發倉者一:二鬴無匱,故歲儉而民不飢。
公好興水利莆田木蘭陂者,創自宋熙寧侯官李長者宏,溉田四十萬畝;瀕海東角、遮浪兩村,堤以石千有一百餘丈,疏溝大小百七十有八,設斗門、涵洞,旱豬潦泄,啓閉以時。久之,陂圮潮灌,變膏腴為斥鹵。公憂之,捐廉勸輸凡縻十數萬緡,遴邑進士陳池養董其役,築石壩三於荷包瀨以遏衝沙,並修溝洫及延壽陂南北二洋鹹浚復其舊,歲以有稔。石堤為莆田保障,令遵浙江海塘程式造焉;工竣,公大書“鎮海堤”三字,刻石立堤側。福州西湖者,鑿於晉郡守嚴高唐;宋以來屢修治,溉田萬餘畝。國朝康熙後凡四浚之,每間四十餘年一舉,頃湖墊隘。公委員履勘,延鄉宦主土功,周圍為石堤使永鞏,湖之北海柳橋始暢流;而西北諸山之水有所鍾,四野沾渥。東湖在郡城東北,久湮;宋蔡忠惠復五塘,即其地也。鄉民願自捐資開之,公令先浚鶴嘴橋土壩口以釃水源;三月竣事,溝渠頗導達矣。
公亟振文教:捐助鳳池書院餐錢;請編台灣粵籍生員額中一名,增廣台、鳳、嘉、彰四縣文童額進各二名,澎湖廳文童每試額進二名;購書籍分貯海外學宮、書院;請以明儒黃石齋先生從祀兩廡,又鳩資鋟其全集;重建貢院,號舍改五為四、巷道改三為二,增號舍千有餘間,厚其牆垣,道皆砌石,縻十餘萬緡;復以餘貲重纂《省志》,親裁定之。
公尤嫺兵略。其大者,彰化賊李通等與粵民黃文潤挾嫌糾眾鬥殺,奸徒誘煽,乘機焚掠數日,延及嘉義。先是,水師軍門適巡台灣,公慮台地南北袤千餘里,重兵駐南,賊必北竄淡水,檄閩安副將邵永福、澎湖遊擊謝建雍率兵自五虎門八里坌,疾趨艋舺阻之;調金門鎮總兵陳化成率兵渡鹿港圍捕,使賊不能遁入海。公即日馳抵廈門策應;又檄副將崇福、延平都司聶標文、興化副將佟樞率兵赴彰化、淡水,而札諭戎帥嚴剿捕。當是時,賊氛熾,蔓延月日,所戕殺不下萬餘人,屍相枕藉於道;室廬既毀,民無所歸,不死則相從為盜。彰化距淡水二百里間,蹂躪尤甚;抗拒官兵,頗有所傷。而戎帥巽懦按兵,不得要領,文報多不實;乃姑集眾講和,損失威重,賊愈張無忌,釀禍且益鉅。於是公奏請陸路提督馬公濟勝移駐廈門,而自率長福、連羅水師千徑抵鹿港,察知許、蔡二帥遲延謬誤狀,劾罷之;而議賊造謠焚掠非反叛,律當以強盜論;淡水以北意在報復,當以械鬥論;助鬥者老弱、單丁皆寬減,鄉愚附和脅從者不株連。始公至台,民愯疑必興大獄。既而首戮六人,皆素名兇惡;於是民爭相傳謂:“總督止誅強盜,不誅良民也!”餘以次按律定罪數百人,旬日人心大定。當是時也,上方出期門佽飛,遣大臣前帥台灣者率而南,挾閩舊將及燕、齊偏裨丞倅與俱,且許其便宜調沿途兵;朝廷推轂以寄閫外,慎重與征討等。公已由大甲赴淡水收餘燼,疊疏言北路賊平,彰化難民歸莊,舉義首自縛匪徒,令以閩人捕閩、粵人捕粵,可省兵力;而前所遣大臣者弗果來,軍需不糜,亂亦遄已。無何,三台番割之事起。番割者,漢奸能通番語,與生番市,竄入內山,往往散發易裝,引生番潛出劫掠;民常苦之。三台黃鬥乃,其尤暴也。方淡水械鬥,粵人輒有勾串番割率生番出而助殺者;公決計翦除之。內山險阻蒙翳,蹊徑不可尋;公檄諸將三路入。值秋霖溪漲,賊匿後山,懸崖滑如餳,趾不容寸;諸將攀藤上,擒黃鬥乃等二十一人置於法,人心大快。自軍興,閲三月事平;乃撫卹難民,以北路兵單,請以南路遊擊一員移駐淡水、以竹塹守備一員移駐大甲。是役也,公履險如夷,不為浮議動;攝萬緒於寸心、應百變於一瞬,簿牘、枹鼓之間,從容鎮靜。酷暑中,繕疏飛書,揮汗立辦;籌筆徹宵,須鬢為之頓白。僕從有勸以愛惜精神者,公曰:“我受國恩,此身豈尚為我有耶!”聞者莫不感奮。
是年十二月,奉命晉太子少保,賜花翎。明年入覲,蒙七召見,垂詢海疆事甚悉。上以公治事勤能、且蕆功速,再賜服、賜幣;予次子候補光祿寺署正慧翼以主事即用,為大吏勤職者勸。踰年京察,奉旨議敍。十有一年,恭遇皇上五旬萬壽,以公年六十,特賜御扁曰“錫羨巖疆”,御書“福”“壽”字各一,其餘賞賚便蕃出於異數;命公子慧翼恭齎至閩。蓋公負名世之資、席世祿之閥,竭忠誠以奉君國,才猷什倍於儕伍,故朝廷寵顧之深超越尋常;公歿,而猶悼惜無已也。公自赴浙江閲兵,感寒濕,患瘇。逾年,將監臨鄉闈,病劇;乃乞假,上賞假兩月。期滿請開缺,仍賞假一月。不數日,而公遂逝;春秋六十有三。於戲,哀哉!公天性孝友,規摹宏達。知人明而用之,能盡其材;任事勇而行之,不知其勩。宅心夷白,而不為磽磽之行;練才敏達,而不為訑訑之聲色。有黃次公抉摘之神,而不矜趙、張;有寇子翼文武之略,而不學孫、吳。古之所謂“孚一德、宣四方,鏤景鍾而銘衞鼎”者,非斯人,其誰與歸!
系曰:公諱爾準,字平叔,一字萊甫;世為無錫人,後佔籍金匱。明萬曆甲戌進士第一人、官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祀鄉賢諱繼皋者,公七世祖也;清贈中憲大夫、江南淮徐兵備道諱仁溥者,公高祖也;贈資政大夫、兵部侍郎廣西巡撫、晉贈振威將軍、安徽巡撫兼提督軍門諱廷鏞者,公大父也;乾隆戊子舉人、己丑欽取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官廣西巡撫、祀鄉賢諱永清者,公考也。乾隆六十年舉於鄉、嘉慶十年第進士,公之科名也;授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纂修、文穎館提調、全唐文總纂官、教習庶吉士、大考二等、京察一等、十九年出知汀州府、二十一年擢福建鹽法道、二十四年授江西按察使仍調福建、甫兩月遷布政使調廣東、尋授安徽巡撫、中途調廣東仍補安徽、道光三年調福建、五年授閩浙總督、六年晉太子少保、十二年贈太子太師,公之揚歷也。前湖北督糧道通州諱錫嘏女劉夫人者,公之配也;乙酉舉人內閣中書慧惇、廕生慧翼今上賜進士與兵部主事晉員外郎者,公二子也。
銘曰:皋揚益贊德義豐,亮採惠疇嶽牧崇;梁溪清淑鍾我公,海邦砥柱旌鉞雄,甘雨崇朝興岱宗。陂湖當複肥澤農,黃雲萬頃春膏醲,有時中野安嗷鴻。亥倉減糶玉粒紅,舳艫相望米舶通,穡人雖薄釜不空。往者蝸蠻紛鬥攻,鯷人龍户成沙蟲;疾馳帆櫓裨瀛東,奏彈韎韎韐威如風。扶桑出日彎天弓,陸讋水慄收幪賨;天寵三錫酬厥庸,勳伐榮哀垂始終。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公之遺愛將毋同! [8]  [34] 
參考資料
  • 1.    朱彭壽編著;朱鰲,宋苓珠整理.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781
  • 2.    清史稿 卷三百八十 列傳一百六十七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3.    實錄卷之二百六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4.    實錄卷之三十九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5.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二年壬午,五十三歲……途次接潁州府警報,有匪徒百餘人,豎立帥字,白旗白衣白帽,由豫省竄入,為首邢名章,習教惑眾,聲言為嘉慶二十年已正法之教匪王百川報仇等語。”
  • 6.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二年壬午,五十三歲……點放鳥槍,格殺首逆邢名章……並生擒男婦七十餘名。”
  • 7.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二年壬午,五十三歲……府君查辦潁州教匪時,沿途查明鳳陽、靈璧、懷遠、潛山、五河、泗州因夏秋霪雨,山洪下注,上游蕭境、永堌等處,隄埝漫決,黃水盛漲,田廬被淹,霍邱縣蛟水驟發,猝被淹浸,俱系成災。”
  • 8.    碑傳選集(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9.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三年癸未,五十四歲……先是,言官條陳賑弊,內稱嗣後放賑不得領銀易錢。”
  • 10.    公元1823年,正月 孫爾準調補福建巡撫。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11.    公元1823年 正月 陶澍擢安徽巡撫。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12.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六年丙戌,五十七歲……接台灣鎮道警報,彰化縣屬有賊匪李通等,挾粵民黃文潤搜贓之嫌,糾眾鬥搶泄忿。”
  • 13.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六年丙戌,五十七歲……檄調同安副將邵永福、澎湖遊擊謝建雍帶兵三百名,由五虎門對渡八里坌,疾趨艋舺,以阻其北竄之路。”
  • 14.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六年丙戌,五十七歲……府君馳駐淡水,查辦械鬥事將竣,而三灣番割事起。”
  • 15.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六年丙戌,五十七歲……漢奸能通番語,與生番貿易,逃入內山,謀娶番婦,俗名‘番割’。”
  • 16.    《平叔府君年譜》:“檄令總兵陳君化成、參將黃其漢、遊擊謝得彰由中路鬥換坪而入,遊擊謝朝恩由南路南港而入,遊擊謝建雍由北路鹽水港而入。”
  • 17.    尹全海,黃治國,李志堅,蘆敏,吳天鈞,陳錦勝整理.清代福建大員巡台奏摺 上.九州出版社:2011,268
  • 18.    台灣資料清宣宗實錄選輯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19.    《平叔府君年譜》:“道光八年戊子,五十九歲……木蘭陂工竣,奏請將陂創首功宋治平間長樂錢氏室女列入祀典奉。”
  • 20.    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整理.道光 永定縣誌: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2
  • 21.    實錄卷之二百二十七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22.    卷六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23.    貓苑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24.    竹素園叢談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25.    賓退隨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26.    本紀十八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6]
  • 27.    李家璘主編.天津文博論叢 第3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68
  • 28.    孫爾準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12-26]
  • 29.    楹聯叢話 廨宇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28]
  • 30.    歸田瑣記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5-23]
  • 31.    叢話十·收藏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5-23]
  • 32.    清史稿 列傳一百三十七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5-23]
  • 33.    清史稿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5-23]
  • 34.    左海文集八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21-05-23]
  • 35.    孫爾準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