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晉涵

鎖定
邵晉涵(1743年-1796年),字與桐,號二雲,又號南江,浙江餘姚人。清代著名學者,史學家、經學家。 [5-6] 
邵晉涵出身於重視文化教育的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啓蒙教育。1765年,參加鄉試中舉人。1771年,赴京參加禮部會試,名列第一,賜進士出身。1773年,清廷開四庫全書館,遂與戴震等人應徵入館編校,任纂修官。翌年授翰林院編修,仍纂校《四庫全書》,兼輯《續三通》。晚年擢左春坊左中允,又改左庶子、翰林院侍講學士、日講起居注官,兼文淵閣校理。歷充鹹安宮總裁,《萬壽盛典》《八旗通志》、三通館和國史館纂修官,又為國史館提調。前後任職史館十餘年,名卿列傳,多出其手。1796年,邵晉涵去世。
邵晉涵與戴震、周永年、餘集、楊昌霖等人時稱“五徵君”,享譽學林。而邵晉涵尤以史學著稱,主持《四庫全書·史部》的編撰工作,史部之書多由其最後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其經學著作《爾雅正義》開清儒重新註疏儒家經典之先河,在清代經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邵晉涵還是一個有造詣的詩人。作為博學多才的大學者,邵晉涵貢獻最大的是史學方面的成就。其主張史書應該詳細記載朝章大政,在內容上要發掘歷史演變的原因和規律,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要客觀公允,反對獵奇和記載荒誕迷信的內容。 [5-6] 
與桐
二雲,又號南江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餘姚
出生日期
清乾隆八年(1743年)
逝世日期
清嘉慶元年(1796年)
主要成就
主持編撰《四庫全書·史部》;輯錄《舊五代史》等
主要作品
爾雅正義》、《南都事略》等
本    名
邵晉涵

邵晉涵人物生平

邵晉涵是清代著名學者、史志目錄學家、藏書家。乾隆三十年(1765年)舉人,三十六年進士,入四庫全書館編修,於四庫七略無不研究,而尤能推極本原,實事求是。在館時,總裁問以某事,答曰“在某冊第幾頁中”,不失一字。戴震負責《四庫全書》“經”部,邵晉涵負責“史”部,周永年負責“子”部,紀昀負責“集”部。所編撰史部圖書提要,具有解題、作者評價、批註解疑等目錄指導作用。 [1] 
乾隆五十六年擢侍講學士,充文淵閣直閣事。又任《萬壽盛典》《八旗通志》《二史館》《三通》館纂修官,為國史館提調,兼掌進擬文字。分校《石經》《春秋三傳》,亦多校正。 [1] 
長於史學,對四部和歷代藝文志、目錄之學有深研。家有藏書,但史書記載甚少,四庫全書館開,他家進呈圖書十數種,《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5種。章學誠稱其“家藏宋元遺書最多”,聞其逝世後,稱“浙東文獻盡矣”。 [1] 
兼採漢人舊注,撰《爾雅正義》,為研究訓詁學的重要著作。此外,還有《孟子述義》《韓詩內傳考》《穀梁正義》《輶軒日記》《方輿金石編目》《皇朝諡跡錄》《南江詩文抄》《南江札記》等。 [1] 

邵晉涵主要成就

邵晉涵的學術實踐,以爬梳文獻、鈎沉輯佚、闡幽發微見長。他在四庫館任職纂修官期間,主要承擔《永樂大典》的輯佚工作,曾從《大典》中輯出宋胡瑗《洪範口義》、趙善湘《洪範統一》、佚名《兩朝綱目備要》、孫應時《燭湖集》和元周巽《性情集》、宋禧《庸菴集》,明錢宰《臨安集》等久佚不傳的珍本秘籍。而他最受學人士子推崇的,還是《舊五代史》的輯佚工作。 [5] 
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詔纂修《五代史》,其後歐陽修以個人之力撰成《五代史記》,五代史遂有“新”、“舊”之分。元明以後,薛史流傳漸希,“傳本亦漸就湮沒”。所幸明初纂修《永樂大典》,曾有收錄,但由於《大典》編纂採取“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的體例,故而《舊五代史》各篇內容,均分散繫於各韻各字之下。 [5] 
邵晉涵首先從《大典》各韻各字之下收錄的浩繁資料中,逐一檢出有關薛史的內容篇章,再根據其中列傳文字,參考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等相關記載,確定薛史“於梁、唐、晉、漢、周斷代為書”的體例,然後“甄錄條系,排纂先後,檢其篇第”,於是薛史一書(指《舊五代史》)遂“得十之八九”。在此基礎上,進而參考《冊府元龜》《太平御覽》《資治通鑑》《五代會要》《契丹國志》《北夢瑣言》諸書,補充闕略之處。若有“字句脱落,音義舛訛”者,則據兩宋時期徵引薛史之書,如《通鑑考異》《通鑑注》《太平廣記》《玉海》《容齋五筆》《青湘雜記》《職官分記》等,“參互校訂”,以臻詳備。至於“史家所紀事蹟,流傳互異,彼此各有舛誤”,則“據《新·舊唐書》《東都事略》《宋史》《遼史》《續通鑑長編》《五代春秋》《九國志》《十國春秋》及宋人説部、文集與五代碑碣尚存者,詳為考核,各加案語,以資辨證”。對薛史與歐史之間記載互異之處,亦“悉為辨證,詳加案語,以示折衷”。終於纂成《舊五代史》150卷,使亡佚百年之久的古書復行於世,得到學者的一致稱讚,被公認為《永樂大典》輯本的代表作。 [5] 

邵晉涵人物軼事

邵晉涵自幼好學,博覽羣書,無論嚴寒酷暑,或外出旅行,從無片刻輟書不讀。28歲,即乾隆36年(177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侍讀,入四庫全書館,主持《四庫全書·史部》的選錄和評論,授編修,擢侍講學士,參加纂修《續三通》、《八旗通志》等書。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
邵晉涵清贏善讀書,四部七錄,靡不研究,尤長於史。錢大昕曾言曰:“言經學則推戴吉士震(即戴震),言史學則推君。”他不僅學識淵博,且過目不忘。《四庫全書》總裁向他請教某些史實,他能明白無誤地説出在那一本那幾頁,受到同僚們的欽佩。他以在史館任職的有利條件,從《永樂大典》中輯錄《舊五代史》,又從《冊府元龜》《太平御覽》《通鑑長編》等書中博採史料,按照原目,編排成書,使淹沒數百年的重要史籍,得以重行於世。

邵晉涵個人作品

邵晉涵史學

邵晉涵熟識前明掌故,凡涉及前明史實,總是極力稱讚同鄉先賢王守仁黃宗羲以及劉宗周的為人和學識,每每引為榜樣,並慨然浙東史學派自任。他還有志於重修宋史,曾仿效宋王偁東都事略》,撰《南都事略》,敍述南宋歷史,未竟而卒。相傳,邵晉涵寫的這部書,史實比《宋史》更為豐富,可惜隨着邵晉涵的過早謝世,遺稿散失,令後世深為惋惜。邵晉涵在世時還為畢沅審定《續資治通鑑》,但刻書時未及據以改正。
邵晉涵作品 邵晉涵作品
邵晉涵博聞強記,涉獵百家,無書不讀,尤能追本求源,實事求是。他長於經學,精《三傳》及《爾雅》,以郭璞《爾雅》為宗,兼採漢人舊注,撰《爾雅正義》20卷,為研究訓詁學的重要著作。此外,還有《舊五代史考異》《南江札記》《孟子述義》《南江詩文鈔》《韓詩內傳考》《穀梁正義》《皇朝大臣事蹟錄》《方輿金石編目》及《輶軒日記》等著作傳世,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邵晉涵詩歌

邵晉涵的詩歌造詣也較高,清新自然。他寫的《姚江棹歌》膾炙人口:
決決鳴泉謖謖風,中天白月照烏篷;
不知何處秋聲起,一路松濤碧澗中。

邵晉涵人物評價

阮元:(邵晉涵)經學、史學並冠一時,久為海內共推。 [2] 
錢大昕:言經學則推戴吉士震(戴震),言史學則推君。 [3] 
洪亮吉:於學無所不窺,而尤能推求本源,實事求是。 [4] 
王昶:浙東自明中葉王陽明(王守仁)先生以道學顯,而功業風義兼之;劉念台(劉宗周)先生以忠直著,大節凜然;及其弟子黃梨洲(黃宗羲)先生覃研經術,精通理數,而尤博洽於文辭。君生於其鄉,宗仰三先生,用為私淑,故性情質直貞亮,而經經緯史,涉獵百家略能誦憶。 [5] 
參考資料
  • 1.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2.    《研經室二集》卷7《南江邵氏遺書序》
  • 3.    《潛研堂文集》卷43《邵君墓誌銘》
  • 4.    《卷施閣文甲集》卷9《邵學士家傳》
  • 5.    清代浙東史學的文獻特色與傳承意識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3-06-04]
  • 6.    邵晉涵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