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松年

鎖定
許松年(1767—1827),字蓉雋,號樂山,浙江瑞安人。嘉慶道光年間東南水師名將。 [1]  嘉慶十九年至二十二年(1814—1817年)任漳州總兵期間,為維護地方社會穩定,採取非常手段,打黑除惡,嚴懲綁匪,清剿山賊,制止械鬥,使漳城社會秩序煥然一新。後又率部興修水利,解除旱澇,為民造福。 [2] 
本    名
許松年
蓉雋
樂山
籍    貫
瑞安

許松年人物生平

身材高大 相貌英偉
他身材高大,相貌英偉,少年時隨兄長們讀書,常常逃學去郊外學習騎射。父母也因材施教,乾脆讓他專心習武。
許松年十七歲應武童試,以第一名入庠;二十歲鄉試,中武科舉人第五名。二十二歲,參軍入營,每戰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苦。
在肅清安南流寇,維護海疆安定,打擊英船鴉片走私活動等軍事鬥爭中,他多次立功,由千總、參將、總兵而升至福建水師提督。
許松年身材有多高大?據説他第一次在太和殿拜謁道光皇帝時,跪在將相後面,皇帝誤以為他不跪。退朝後個別召問,才知道他身材高大,跪着與常人站立高度幾乎相等。皇帝讚歎道:“汝身如此魁偉,誠我大清大將軍也”。
道光皇帝還詢問他的出身、戰功、身上傷痕,賜與酒食刀槍等物。以後幾次朝見,詔嘉松年奮勇,封振威將軍、賜戴花翎,後人世襲雲騎尉職。
驍勇善戰 捍衞海疆
清嘉慶三年(1798),瑞安標營千總許松年因捕盜有功,被提升為鎮海提標參將。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對他很是器重。
就在這一年,安南(越南)流寇集結船艇二百餘艘,聯合蔡牽、朱濆等海盜,在浙閩沿海大肆騷擾劫掠。
李長庚奉命率水師進剿,以許松年為先鋒,在台灣淡水門外大敗蔡牽。流寇盤踞台州大陳島,李長庚與松年率部晝伏夜行,出其不意夜半襲擊,雙方在大陳島洋麪展開血戰,清軍擊沉越艇多艘,流寇死傷無數,不得不倉皇逃跑。
清嘉慶十年至十八年(1805-1813),許松年任金門總兵期間,一直隨李長庚所部浙閩水師,轉戰我國南北洋麪。他在殲滅安南流寇,打擊武裝走私洋船,平息蔡牽、朱濆之亂及黨羽在台灣“樹旗稱王”的分裂活動等重大戰鬥中,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浙閩總督玉德向朝廷奏稱他是“兩省最為勇幹之將”。
據《許松年年譜》記載:許松年所率的水師為國守疆歷經大小戰鬥數百次,累計殲敵兩萬餘,而將士為國捐軀者亦逾數千人。嘉慶十二年(1807),時任金門總兵的許松年為悼念陣亡將士,自捐俸薪在金門西南浦建昭忠祠一座,以慰忠魂。道光元年(1821),許松年晉福建水師提督後,又重修該祠,親赴金門主祭,並撰寫了《金門昭忠祠記》。
創北洋水師之始
嘉慶二十二年(1817),英國兵船突然駛入天津內海,行動詭異,清廷震驚。
清政府於是增設天津水師,調許松年為總兵,組建水師。
許松年營率船北上,駐塘沽口,督造兵船,日夜訓練士卒。他督造天津水師同安戰艦,被清代學者姚瑩和鄉賢孫衣言稱為“創我北洋水師之始矣”。
許松年先後任廣東陸路提督、福建水師提督等職,駐紮漳州,保障海防,打擊夷船走私。他率領士卒在漳州開鑿河渠,興修水利,漳州人民作詩成卷,因而刻《漳南棠詠》以贈。
許松年早年在閩,巡視海洋,突遇海寇,激戰大勝,俘獲甚多。當地文官孫爾準要求上報朝廷時附名報功,許松年以此次捕獲海盜與文官無涉,不同意附報,孫因此暗恨在心。
道光六年(1826),松年在福建水師提督任上時,被制府孫爾準彈劾罷官。
福建百姓與軍士聞訊,聯名申奏,清廷查明冤錯,重予起用。但許松年因蒙冤悲憤,舊傷復發,不久即病逝家中。 [1] 

許松年軼事典故

懲綁匪除惡務盡
據《年譜》記述:許松年自嘉慶十年至十八年(1805—1813),任金門總兵八年間,一直隨李長庚所部浙閩水師,轉戰我國南北洋麪。他在殲滅安南夷匪,打擊武裝走私洋船,平息蔡牽、朱濆之亂及黨羽在台灣“樹旗稱王”的分裂活動等重大軍事鬥爭中,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浙閩總督玉德向朝廷奏稱松年是“兩省最為勇幹之將”,而被清仁宗皇帝(嘉慶帝)所青睞。
嘉慶十九年(1814)正月,松年金門卸任後,被召晉京受賞,仁宗帝曾3次召見他。此次進京,朝廷原議定將他調西北邊陲重鎮,後因福建漳州一帶盜賊蜂起,地方械鬥事件頻發,須選派一得力干將前去治理,於是又改授松年為漳州總兵。赴任前,仁宗帝再次召見,並親口囑咐他:“汝是浙江温州人,久任閩南,故改授漳州總兵,人地相宜。漳州多山賊,汝當留心緝捕……”松年當即向上表示:“臣豈敢不實心實力除盜安民,效忠國家,以報聖恩!”此年4月,松年赴任。為了穩定社會秩序,確保地方平安,許松年決心重拳出手,打擊當地的黑惡勢力。他周密制訂一套懲匪方案,先是自捐廉俸,從金門招募60多名身強力壯,且善水性、能勇戰的青壯年,組成一支號稱“金門健兒”的專門打黑除惡的隊伍。後又親自督造幾艘仿似商船的靈航船,船廂內暗裝炮、銃等火器。又針對綁匪時聚時散、行蹤莫測的活動特點,採取誘魚上鈎戰術,使其就範。“健兒”們喬作商賈和水手,航行在漳州的溪流河道中誘賊。果然,綁匪見有商船,紛紛爭登船欲行劫奪。此時“健兒”的火器併發,當場擊斃三賊匪,擊傷賊眾十餘人,其餘紛紛逃竄。松年繼而親率士卒連日追捕,不到一月,綁匪全部落網,還解救了被擄人質數人。
殲山賊制止械鬥
漳州府城經松年一番整治後,社會漸趨安定,然而它所轄各府縣的山鄉,治安形勢仍十分嚴峻。諸如山賊行劫,地方姓族、村莊之間聚毆械鬥時有發生,給社會造成極大危害。當時有一名叫林花鼓的賊首,糾集盜賊數百,晝伏夜出,劫殺行商,荼毒山民歷十餘年,罪惡累累,積案如山。由於這夥山賊熟悉地形,隱沒山林,昔往官兵屢剿未果。於是,松年採用“購眼線”(派卧底)打入山賊內部,摸清他們的活動規律,作案時間、地點,及時提供情報,然後派精兵埋伏,一舉而殲。
嘉慶二十年(1815),賊首林花鼓、吳午、詹集等十餘人被擒。次年春,松年身為一州最高軍事首腦,身先士卒,跋山涉水,繼續追剿圍捕,將另一逃逸的首惡徐烏麗緝拿歸案。其餘賊眾懾于軍威,紛紛自首投案。
漳州之漳南地區,素有姓族、村社之間聚眾械鬥的惡習。嘉慶二十二年(1818)漳浦鄉發生大規模械鬥,造成數起命案。松年聞訊,即同郡守薛凝度親往捕治,將首惡者抓捕,對受矇蔽者則從輕處罰或教育釋放,化解了矛盾,制止了械鬥。地方父老對他益加敬重。
許松年在漳州歷3年時間,打擊黑惡勢力,清除山賊,制止了械鬥,為漳州人民營造一個安寧的社會環境。爾後,為確保長治久安,松年又捐俸在漳州各險要之處建戍堡、暸樓,又修建卡房(營房),增設巡兵,並在四鄉張髮禁賭盜、禁械鬥文告。從此,賭盜之風遂絕,民風遂好。地方父老對他感激不盡。是年秋天,時值他五十壽日,漳州耆老為他“置幛為壽”,“城廂小民皆燃燭為他古叚(壽)”。松年見此十分感動:“餘除盜安民,職在當為,何勞鄉親為此器重。”
修水利為民謀福
漳州系閩南海防重鎮,松年作為州軍事首腦,竭盡自己職能,練兵除盜、守疆衞土之外,還十分關注民生。嘉慶二十年(1815)秋,一場大水後,漳州城內河渠淤塞,污水坑積,百姓飲之,多患腳腫泄瀉之疾。此事引起松年關注,他知會文武官員共議浚河之策,以解除民間苦疾,並在會上倡議捐資浚河,得到各級官員和社會人士廣泛支持。他率先捐俸一半,其他人士也紛紛解囊捐助,又公推致仕(退休)的原廣州太守李威長總領其事,負責整個疏浚工程。松年則率駐軍會同當地民工一起清淤泥,築渠道,修堤堰。歷半年多,漳城終於重現昔日清水環境的景象。
嘉慶二十一年(1816),浚河工程剛竣工,又有漳南縣民眾反映:明末有勢之家在龍溪源頭開鑿築館,改變了山形,截斷源流,後於乾隆年間舊館已廢,改建為火藥局(軍火庫)。由於歷史原因,龍溪之源的生態遭破壞,因此,這一帶村居常常是遇雨則澇,晴久則旱,當地百姓的生產和生活深受困擾。他們紛紛請求移局,恢復山形,讓龍溪源頭之水順其自然流暢。
此舉事關重大,因火藥局系軍事措施,須呈上司批准方可遷移。松年會同文武官員和地形家赴現場勘測考察後,證實民眾之議頗合情理。另一方面,他親赴福州總督府取得移局批文。地方耆老及當地慈善人士聞訊後,願出資贊助。松年則派左、右營士卒百餘人,日夜奮戰,將原火藥局移至磨房山下,既不動國庫分文,又為百姓解除旱澇之患。
嘉慶二十二年(1517),松年奉調天津新設水師總兵,組建水師營。但漳州人民對他念念不忘,將他在漳州的功績編撰成名曰《漳南堂永》詩集讚頌他。松年觀後,尤為感動。《松年自序》裏就有一段記述:“餘惟練軍治盜,潔己奉公,皆分之宜。乃蒙諸君子稱揚,殊覺過情。然亦可見諸君子愛我之深,而勵我晚節也……”於是,松年受皇命日夜操練水軍,督造同安戰艦,遂成北洋水師之勁旅。清代著名學者姚瑩和我市先賢孫衣言先生在評述許松年功績時,均稱他系“創我北洋水師之始矣!” [2] 

許松年個人作品

遺著有《海疆利弊》等。 [1] 

許松年主要成就

許松年,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東南水師名將,從事南北洋水師四十多年,官至福建水師提督,為保護東南海疆安全立下奇功;
他曾督造天津水師同安戰艦,使之成為北洋水師之勁旅,被清代學者姚瑩和鄉賢孫衣言稱為“創我北洋水師之始矣”;
他還與鄉賢林培厚等人一起,在京籌建了“京師温州會館”,為温州的人才培養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