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長庚

(清朝將領)

鎖定
李長庚(1751年-1807年),字超人,號西巖, [4]  福建同安(今屬廈門)人,清朝中期將領。 [5] 
李長庚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武進士,授蘭翎侍衞。 [5]  又出為浙江衢州營都司,遷清樂協副將。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署福建海壇鎮總兵。後因事革職,起補海壇遊擊,遷銅山參將。歷任澎湖協副將、浙江定海鎮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後李長庚率兩省水師鎮壓蔡牽、朱濆起義。 [4] 
嘉慶十年(1805年),李長庚任福建提督。不久,復回浙江。次年,李長庚以蔡牽等奪路而逃,詔奪去其花翎頂戴。後數次創蔡牽等義軍,復授花翎頂戴。嘉慶十二年(1807年)十二月,李長庚於黑水洋與義軍作戰,中炮身亡。 [4]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福建同安
出生日期
1751年
逝世日期
1807年
主要成就
屢次擊敗安南海盜
追剿蔡牽、朱濆
本    名
李長庚
追    封
三等壯烈伯
諡    號
忠毅

李長庚人物生平

李長庚保衞海防

少時警敏有遠志,致力於讀書騎射。乾隆三十六年(1771)武進士,授藍翎侍衞。出為浙江衢州都司,累遷樂清副將
乾隆五十二年(1787),署福建海壇總兵。因鄰海民船被盜,誤指海壇盜所為,被參革職。散盡家財,招募鄉勇,捕獲巨盜,起用,補海壇遊擊,遷銅山參將。自乾隆末年,安南(今越南)內亂,招瀕海亡命之徒搶劫內洋,以濟餉為患,粵東土盜鳳尾、水澳兩幫附之,遂益肆擾。
乾隆五十九年(1794),李長庚率軍擊走進犯福建三澎(今南澎列島)的夷艇。
嘉慶二年(1797),遷澎湖副將,擢浙江定海鎮總兵。
嘉慶三年(1798),迭擊洋匪於衢港(今岱衢洋)及普陀。
嘉慶四年(1799),鳳尾幫引夷艇入温州洋,敗之,賜花翎
嘉慶五年(1800)夏,夷艇合水澳、鳳尾百餘艘於浙洋,直逼台州巡撫阮元上奏,以李長庚總統三鎮水師擊之,會師海門。敵軍停泊在松門山下相持,颶風大作,覆溺幾盡,其泊岸及附敗舟者皆就俘,獲安南偽侯倫貴利等四總兵,磔之,以敕印擲還其國。是年,擢福建水師提督,不久,因籍貫迴避,調任浙江提督。安南烏艚船百餘號,總兵十二人,分前中後三隊,所獲四總兵,其後隊也。

李長庚追剿蔡牽

不久,安南新阮臣服清廷,受封守約束,艇匪無所巢穴。其在福建者,皆為漳州海盜蔡牽所並,有艇百餘,廣東海盜朱濆亦得數十艘。阮元與李長庚議夷艇高大,水師戰艦不能制,乃集捐十餘萬金付李長庚,赴福建造大艦三十,名曰霆船,鑄大炮四百餘配之。連敗蔡牽等於海上,軍威大振。
嘉慶八年(1803),蔡牽竄定海,進香普陀山,李長庚掩至,蔡牽僅以身免,窮追至閩洋,賊船糧盡帆壞,偽乞降於閩浙總督玉德,玉德遣興泉永道慶徠赴三沙招撫,命令浙江水師收港,蔡牽得以乘其間修船揚帆而去。浙江水師追擊於三沙及温州,毀其船六。蔡牽畏懼霆船,賄閩商造大艇,高於霆船,出洋以被劫報,蔡牽得之,渡橫洋,搶劫台灣米作為朱濆的軍餉,兩人合作一軍。
嘉慶九年(1804)夏,蔡牽率連䑸八十餘進入福建,殺害總兵胡振聲,詔治閩將領不援罪,李長庚總統兩省水師。秋,蔡牽、朱濆共犯浙江,李長庚合諸鎮兵擊之餘定海北洋,衝賊為二,親自對戰蔡牽,急擊,逐至盡山。蔡牽以大艇得遁,委敗朱濆,朱濆怒,於是復分。
嘉慶十年(1805)夏,調福建提督。蔡牽聞李長庚至,遂竄浙江,追敗之青龍港,又敗之於台州鬥米洋。復調浙江提督。
嘉慶十一年(1806)正月,蔡牽合百餘艘犯台灣,結土匪萬餘攻府城,自號鎮海王,沉舟鹿耳門阻擊援兵。李長庚至,不得入,諜知南汕、北汕、大港門可通小舟,遣總兵許松年、副將王得祿繞道入,攻洲仔尾,連敗之。二月,許松年登洲仔尾,焚其藔,蔡牽反救,李長庚遣兵出南汕,與許松年夾擊,大敗之。蔡牽無去路,困守北汕。會風潮驟漲,沉舟漂起,乃奪鹿耳門逸去,詔奪花翎、頂戴。四月,蔡牽、朱濆同犯福寧外洋,擊敗之,追至台州鬥米洋,擒其同黨李按等。
李長庚上疏言:“蔡逆未能殲擒者,實由兵船不得力,接濟未斷絕所致。臣所乘之船,較各鎮為最大,及逼近蔡牽船,尚低五六尺。曾與三鎮總兵原預支養廉銀,捐造大船十五號,而督臣以造船需數月之久,借帑四五萬之多,不肯具奏。且海賊無兩年不修之船,亦無一年不壞之槓料。桅柁折則船為虛器,風篷爛則寸步難行。乃逆賊在鹿耳門竄出,僅餘船三十,篷朽硝缺;一回福建,裝篷燂洗,煥然一新,糧藥充足,賊何日可滅?”詔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任。
李長庚至福建,諸文武吏以未協剿、未斷岸奸接濟、懼得罪,爭相誣告李長庚。阿林保密劾李長庚逗留,章三上,詔密詢浙江巡撫清安泰。清安泰上疏言:“李長庚熟海島形勢、風雲沙線,每戰自持柁,老於操舟者不及。兩年在軍,過門不入。以捐造船械,傾其家貲。所俘獲盡以賞功,士爭效死。八月中戰漁山,圍攻蔡逆,火器瓦石雨下,身受多創,將士傷百四十人,鏖戰不退。賊中語:‘不畏千萬兵,只畏李長庚。’實水師諸將之冠。”且備陳海戰之難,非兩省合力不能成功狀。共同參戰的諸鎮,也交章言李長庚實非逗留。嘉慶帝震怒,切責阿林保,謂:“朕若輕信其言,豈不自失良將?嗣後剿賊專倚李長庚,如果阿林保從中掣肘,玉德就是前車之鑑!”並下令造大同安梭船三十,未成以前,先僱商船備剿。李長庚聞之,益感奮。是年秋,擊賊於漁山,受傷,事聞,復還翎頂。

李長庚不幸陣亡

嘉慶十二年(1807)春,擊敗蔡牽於粵洋大星嶼。十一月,又擊敗於閩洋浮鷹山。十二月,遂偕福建提督張見升追蔡牽入澳,窮其所向,至黑水洋。蔡牽僅存三艇,皆百戰之寇,以死拒。李長庚自以火攻船掛其艇尾,欲躍登,忽炮中喉,過了一會就陣亡了。此時,戰艦數十倍於賊,張見升庸懦,遙見總統船亂,於是退走,蔡牽遁入安南外洋。嘉慶帝震悼,初擬等平亂後錫以伯爵,於是追封三等壯烈伯,諡忠毅,於原籍建專祠。 [1] 

李長庚軼事典故

李長庚治軍嚴厲,信賞必罰,自偏將裨將下至隊長、水手,耳目心志如一,人人皆可用。李長庚與阮元同心整治水師,數次建功,為玉德所忌。
阿林保到任福建,置酒款待長庚,謂曰:“大海捕魚,何時入網?海外事無左證,公只要斬一酋,以蔡牽的首級報告,我飛章告捷,以餘賊歸善後辦理。公受上賞,我亦邀次功,孰與窮年冒風濤僥倖萬一哉?”李長庚謝絕説:“吾何能為此?久視海船如廬舍,誓與賊同死,不與同生!”阿林保不高興,屢次彈劾不能得逞,則飛檄催戰。李長庚將所落齒寄給其妻,志以身殉國。
李長庚陣亡後,詔其部將王得祿邱良功嗣任,勉以同心敵愾,為李長庚雪仇。二人遵其部署,最後終於剿滅蔡牽。 [1] 

李長庚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傳一百三十七》 [1] 

李長庚親屬成員

養子:李廷鈺(1792~1861),襲伯爵,曾在鴉片戰爭中與關天培一起守衞虎門炮台,抗擊英軍,官至浙江提督、福建提督。 [3] 
孫:李經寶,襲伯爵。 [1] 

李長庚人物評價

清史稿》:東南海寇之擾,始末十有餘年。惟浙師李長庚一人能辦賊,以閩帥牽掣而阻成功,然長庚忠誠勇略聞於海內,上結主知,廟算既孚,乃專倚畀。洎閩、浙合力,賊勢浸衰,不幸長庚中殞,而王得祿邱良功等以部將承其遺志,卒殲渠魁。粵將惟黃標可用,而未盡其才。百齡乘閩、浙殄賊之後,剿撫兼施,遂如摧枯拉朽。要之海戰惟恃船堅炮利,與斷接濟而已,循之則勝,違之則敗。得失之林,故無幸哉!
李長庚
李長庚(4張)
清安泰:水師諸將之冠。 [1] 

李長庚後世紀念

攝影家、收藏家白樺幾年前意外徵得在“中華城”舊城改造拆遷中出現的兩方碑刻。現經廈門博物館原館長龔潔先生辨認,一方是清嘉慶癸亥(1803年)閩浙兩省水師提督李長庚的《重修寧波府學記》;另一方是嘉慶丁卯(1807年),李長庚的繼任者王得祿為李所寫的祭文。
李長庚在寧波巡察府學時,看到學舍破敗頹廢,就發動豪紳富人們捐款修緝,他還帶頭捐出了自己的俸金。當寧波府學修整一新之後,李長庚馬上撰寫了《重修寧波府學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