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江縣

(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

鎖定
連江縣,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介於北緯26°07′-26°27′,東經119°17′-120°31′之間,東瀕台灣海峽,西傍省會福州,陸路相距50千米,全縣總面積4280.1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東西長67.8千米,南北寬36.5千米,面積1168.1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112.02平方千米。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連江縣常住人口為639498人。
連江縣屬鷲峯山餘脈,西北、東北部中低山高丘疊立,地勢高,向東南部傾斜,境內多山。連江縣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温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16.7─19.4℃。
截至2022年9月,連江縣共轄22個鄉鎮275個村居,是全國縣級水產第二大縣、全省水產第一大縣和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2013-2015年連續三年獲“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2012-2018年連續六年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2021年,連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1.44億元,比上年增長7.2%。 [26] 
中文名
連江縣
外文名
Lianjia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501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
地理位置
福建省東部沿海福州市,閩江口北岸
面    積
4280 km²
下轄地區
19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不含馬祖列島)
政府駐地
鳳城鎮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編碼
350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63.95 萬(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著名景點
青芝山
馬祖島
貴安温泉
火車站
連江站
車牌代碼
閩A
地區生產總值
671.44 億元(2021年)

連江縣歷史沿革

連江縣
連江縣(16張)
據現代考古發現,連江至少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遠古時代屬揚州的區域,夏至周代為"七閩"地。
春秋戰國時代,與福建毗鄰的于越(或稱"於越",在今浙江省境域)被楚國吞併,大批居民紛紛向福建遷移,逐漸融合成閩越族,建立了閩越國,連江屬閩越國轄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閩越國,連江隸屬閩中郡。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閩越首領無諸等幫助漢王劉邦反秦滅楚有功,漢封無諸為閩越王,連江歸他管轄。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滅閩越國,讓百姓遷移到江淮一帶,連江改屬會稽郡(郡治在今蘇州)管轄。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閩越遺民返遷,自立冶縣(今福州),這是福建最早置縣,連江屬它管轄。
西晉泰始年間(265-274年),在伏沙(今敖江鎮白沙村)設置温麻鎮,建有鎮帥豎旗處和石塔等,後來毀壞無存。太康三年(282年),置温麻縣時,境域廣闊,從閩江口連江沿海之北一直到閩浙交界,涵蓋連江、寧德(蕉城區)、福安、周寧、壽寧、霞浦、福鼎、柘榮等8個縣(區)以及羅源、政和2個縣的一半區域,直到隋大業二年(606年)隸屬都沒有變化。
隋朝大業三年(607年),大量裁減郡縣,温麻縣併入原豐縣(治所福州,後改稱閩縣)。在唐武德六年(623年)又從閩縣析出,重置温麻縣,同年改名連江縣,"以縣治連接江水故名"(宋《三山志》)。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縣衙所在地從伏沙遷移到今址,因地形似展翅鳳凰,又名鳳城。武德六年(623年),重置温麻縣,改名連江縣,同時割原温麻縣土地設置長溪縣(治所在今霞浦縣),不久長溪縣再併入連江縣,境域與西晉温麻縣相同。唐長安二年(702年),又割連江縣北4個鄉重置長溪縣,治所在今霞浦縣。唐大中元年(847年),割連江縣北1個鄉設置羅源場(繼後改永貞鎮、羅源縣)。
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又割連江縣招賢裏5個圖給羅源縣。至此,連江縣境域基本穩定。
1912年(民國元年),廢府設道,連江屬東路道(後改閩海道)。
1925年(民國十四年),道廢,連江為福建省直轄縣。
1933年11月(民國二十二年),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發動"福建事變",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將福建劃分為4個省2個特別市,連江隸屬閩海省。翌年1月事變失敗,連江再度成為省直轄縣。
1934年7月(民國二十三年),福建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連江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36年12月(民國二十五年),東引島劃屬連江縣。
1937年2月(民國二十六年),琯頭以西的新道、拱嶼、塘頭、竹岐、陽岐、山兜、塘邊、溪邊等8個鄉及川石、壺江兩島從閩侯縣劃歸連江縣。
1941年2月(民國三十年),連江縣第二區赤石北部之巽(嶼)北(山)鄉劃屬羅源縣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福建劃為7個督察區,連江第三次成為省直轄縣。
1949年8月,福州、連江解放後,連江縣隸屬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名閩侯專員公署。
1956年6月,閩侯專署撤銷,連江第一次改屬福安專署。
1956年5月,羅源縣上杭鄉的漈頭村劃屬連江縣丹陽區文朱鄉。其間琅岐島曾於1956年6-10月、1970年7月-1975年12月劃屬連江縣,後劃屬福州郊區。 [2] 
1959年8月,恢復閩侯專署,連江歸它管轄。
1961年11月,連江劃歸福州市。
1963年8月,再劃屬閩侯專署。
1970年7月,第二次劃屬福安專署(翌年遷址改名寧德地區)。
1983年7月,連江重歸福州市管轄。 [3] 

連江縣行政區劃

連江縣區劃沿革

連江縣區劃圖 連江縣區劃圖
連江縣唐以前行政區劃已無從稽考。唐代為上縣(唐代縣的等級分為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設5個鄉:寧善、永福、太平、名聞、五賢,計轄20個裏。
宋代,連江為望縣。設7個鄉,轄24個裏。增加2個鄉為:寧善鄉分為東、西寧善2個鄉,永福鄉分為永福和南永福2個鄉。
元代,東、西寧善2個鄉又合併為一,南永福鄉改為永福鄉,原永福鄉分為4個都,全縣仍設5個鄉,轄21個裏、4個都。
明清沿襲舊制,只個別調整。至清末,全縣仍設5個鄉,轄20個裏、4個都,裏、都之下共設42個圖,計有500多個自然村落。
民國初沿襲清制。1929年,全縣設8個區,轄149個鄉(附鄉396個)。1935年推行保甲制度,全縣設3個區署,轄55個聯保(後調整為40個)、487個保、4891個甲。1940年,聯保改為鄉鎮公所,全縣設31個鄉鎮、290個保、2951個甲。1941年4月,鄉鎮縮編至15個 。1945年9月,增設荻壺、竿塘、西洋3個鄉,全縣計18個鄉鎮、177個保、2252個甲。 1949年8月,全縣設18個鄉鎮、178個保、2226個甲。
新中國成立後,連江始設6個區,基層保甲暫時不動。1950年,開始基層民主建政,至1952年結束,全縣設10個區、123個鄉鎮。
1956年,擴大區鄉規模,設5個區、69個鄉鎮;1958年,鄉鎮數增加到74個。當年9月,除南竿、北竿、東引3個保留鄉建制暫寄筱埕、黃岐外,其餘71個鄉先合併為17個鄉鎮,然後成立17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取消區、鄉建制。公社下轄生產大隊115個、生產小隊461個。此後,社、隊規模頻繁調整。
1983年,全縣計設18個公社、254個生產大隊、3532個生產小隊。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體制,相繼建立18個鄉鎮人民政府,原農村生產大隊一律改建為村民委員會,城鎮街道改建為居民委員會。
2005年底,共設23個鄉鎮、269個村(居)民委員會。鄉鎮分別為鳳城鎮、敖江鎮、東岱鎮、琯頭鎮、曉澳鎮、東湖鎮、丹陽鎮、長龍鎮、透堡鎮、馬鼻鎮、官坂鎮、筱埕鎮、黃岐鎮、苔菉鎮、浦口鎮、坑園鎮、潘渡鄉、江南鄉、蓼沿鄉、安凱鄉、下宮鄉、馬祖鄉、小滄畲族鄉。
2020年6月,撤銷連江縣潘渡鄉、江南鄉、下宮鄉,設置潘渡鎮、江南鎮、下宮鎮。上述區劃調整後行政區域不變,政府駐地不變。

連江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9月,連江縣除馬祖列島尚待統一外,共設22個鄉鎮、269個村(居)民委員會。鄉鎮分別為:鳳城鎮敖江鎮江南鎮東湖鎮浦口鎮東岱鎮曉澳鎮琯頭鎮潘渡鎮小滄畲族鄉丹陽鎮蓼沿鄉長龍鎮透堡鎮馬鼻鎮官坂鎮坑園鎮下宮鎮筱埕鎮安凱鄉黃岐鎮苔菉鎮。政府駐鳳城鎮。 [4] 

連江縣地理環境

連江縣位置境域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閩江口北岸,東與台灣、馬祖列島一衣帶水,西傍省會福州。南部琯頭重鎮與琅岐島隔江相望,西部與福州市馬尾區長安村毗連,是閩江口金三角(福州市區、連江縣、長樂區)的北翼。介於北緯26°07′-26°27′,東經119°17′-120°31′之間。
連江縣東北與東南臨海,東為東引島,距縣陸地最近點42千米,東南為馬祖列島,距大陸最近點9.25千米,北與西北同羅源縣毗連,西與西南同福州市晉安區緊鄰,南隔閩江與琅岐島相望,極南為壺江島,總面積4280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積3112平方千米、陸域面積1168平方千米(包括待統一的馬祖列島)。 [2]  [5] 

連江縣地質構造

連江縣處於新華廈系構造體系之第二條火山岩隆起褶帶中,新華廈構造表現形跡主要為北東東向和北北西向兩組壓扭性和張扭性斷裂。出露有中生界株羅繫上統南國組、小溪組和下白堊統石帽山羣火山系。以及燕山晚期花崗侵入岩。新華廈系的派性構造-棋盤格式構造是縣境內主要的構造體系。此外,還有新華廈系構造火山噴發帶(火山隆起帶)以及其他方向的構造。

連江縣地形地貌

連江縣海灣 連江縣海灣
連江縣西北、東北部中低山高丘疊立,地勢高,向東南部傾斜,境內多山,山地丘陵面積達850平米千米,佔陸地總面積72.8%, 平原谷地面積達318平方千米,佔陸地面積的27.2%。 最高山峯為缺鼻峯海拔1029米,境內有敖江平原、琯頭平原以及馬透平原三大平原。
鷲峯山餘脈從北部延伸入境。山體由並列的兩組山嶺構成;一列主峯鼓頭山在東北部。蜿蜒至長龍形成高丘低山地帶。後折北向直迫海,形成黃岐半島;另一列主峯缺鼻峯在西北部、向南斜伸到琯頭,也形成高丘低山地貌,同樣亦折北東向,與海岸線平行,到曉澳入海。這兩列上半段山嶺之間,構成丹陽、蓼沿、潘渡一帶和東湖北半部低丘河谷小平原。這兩列山嶺下半段平行的轉折弧形地貌,分別構成東部的羅源灣,併發育為馬鼻、官坂一帶海積平原和南部的敖江、琯頭、浦口、東岱沖積海積平原,這明顯表現地面起伏大。兩條並列而行的山嶺,具有北寬南窄、北高南低、南向又大致與海岸平行的特點。構成地勢西北部、東北部高,向東部、東南部傾斜。橫剖面看,自西至東兩起兩伏,呈馬鞍形格局、縱向由北向南成三級階梯降落。
連江縣按地貌成因可分為流水地貌和海成地貌兩個類。流水地貌以山、丘陵、河谷平原、衝海積平原、山間盤谷為主。海成地地貌在海積平原和海灘岸線上。其物質以花崗岩為主。山間盆谷錯落於丘陵山地之間,河谷平原、衝洪積平原主要見於敖江中上游和丹陽、蓼沿地區;海積平原和衝海積平原則連片分佈於閩江口北岸、敖江下游兩岸和馬鼻、官坂一帶,物質是砂質粘土、細砂、礫石層、海積淤泥以及泥沙等。

連江縣土壤

連江縣內土壤屬華南紅壤、磚紅壤區。土壤母質是中酸性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的風化物。土壤類型多樣性,初步分為紅壤、水稻土沖積土風沙土鹽土5個類型。紅壤土是地帶性土壤,分佈最廣,面積9.33萬公頃,佔陸地面積的79.9%,水稻土外之,佔陸地面積的9.5%,其他土類佔10.6%。

連江縣氣候

連江縣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長冬短。暖熱濕潤,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無霜期長。根據連江縣氣象站1959-1980年實測統計資料,氣象特徵如下:
(1)氣温:一年內最熱出現在7月,最冷出現在1月,月平均氣温9.5℃,其特徵值如下:
多年平均氣温19℃;歷年極端最高氣温39.5℃(1978年8月);歷年極端最低氣温零下3.9℃(1963年1月);歷年日最高氣温≥35℃的平均天數9.6天。
(2)降水:降水多集中在春夏季,尤以5、6月最多,7-9月為颱風影響降水,而10月至來年1月間降水最少。主要降水特徵值如下:
多年平均降水量1650毫米;歷年最大降水量2552.6毫米(1962年);歷年月最大降水量820.1毫米(1960年8月);歷年日最大降水量294.4毫米(1971年9月23日);日降水量大於25毫米年平均天數17.5天。
(3)霧:冬春季多霧,夏季偏少。連江站霧況特徵值如下:
歷年平均霧日22天;歷年最大霧日數35天(1962年)。
(4)相對濕度
多年平均相對濕度80%;歷年最大年相對濕度83%(1975年)。
(5)風況
強風向WNW,最大風速40米/秒(1966年9月3日);次強風向NE,最大風速24米/秒;多年平均風速2.2米/秒;歷年大風日≥8級風日數平均9.5天;歷年大風日≥7級風日數平均31.3天。
福建沿海常受颱風襲擊,據統計,在福建沿海登陸的颱風平均每年2次。其中直接襲擊本區的颱風平均每年僅0.7次;對本區有影響的颱風平均每年5.4次。每年7-9月為颱風盛行期,約佔全年出現次數的88%。受颱風影響時風力一般為6-8級,陣風9-10級,最大風速可達40米/秒以上。颱風期間往往伴隨大浪和暴潮增水,具有一定的破壞性。

連江縣水文

連江縣水系發育有閩江、敖江兩大河流,六大溪流(流域面積在10平千米以上)和73條小溪流,境內總長348千米,網布全境。
閩江 閩江
連江縣境內主要的河流為敖江,是省內第六大河流,也是縣內最大的河流,幹流經縣內小滄、潘渡、敖江、風城、浦口、東岱等6個鎮。敖江發源於鷲峯山東南麓。自東南流經連江城關後,折向東北,從東岱百勝村流入東海,其支流牛溪發源於羅源,經丹陽由潘渡流入敖江,敖江西北與閩江幹流毗連,流域呈狹長形,水流從西北折向東海。
敖江流域面積44.5平方千米,敖江干流長度(從塘坂到河口)共44.8千米,平均坡降2.6%。敖江的鹹淡水交界面在枯水期時可達到浦口鎮,潮水可頂託到舊連江大橋,豐水期可達蔗尾村。歷年平均水位10.49米,平均最低水位4.9-5.1米,中秋大潮水位為37.38米,塘坂段最大流量為52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4.8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為57.84立方米/秒。
閩江徑流隨季節而變化,根據閩江竹岐水文站資料,閩江多年平均徑流量552.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1750立方米/秒,洪水期平均流量為178000立方米/秒,枯水期平均流量為了1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264立方米/秒。
閩江口是強潮陸相河口,潮型為規則半日潮。據白巖潭潮位站30年觀測資料,最高潮位為6.38米,最低潮位為-0.49米,平均潮差3.77米,平均高潮位4.51米,平均低潮位0.74米。受閩江徑流和外海潮流的控制,本區潮流為穩定的往復型潮流。潮流作用大於徑流作用,只有在上游閩江流量大於13000立方米/秒時,河段才呈單向河流特徵。據資料,漲潮表層流速為1.08-1.70米/秒,落潮表層流速為0.8-1.29米/秒。

連江縣自然資源

連江縣水資源

塘坂二水源
塘坂二水源(3張)
連江縣境內分佈有兩大河流,十三條大溪流(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以上)七十三條小溪流(總長348千米),其中敖江是福建省第六大河流,境內幹流長63千米,年平均徑流量為18.9億立方米。全縣內陸水域總面積約4460公頃,其中墾區2780公頃,淡水1680公頃,可養用面積2690公頃,佔總面積的60.3%。全縣水庫67座,庫容2億立方米。地下水的總量達1.42億立方米,佔水資源4.6%。有兩點(貴安、岱雲)地熱水資源,水温均在62─82℃,日可出水量達5000噸。

連江縣生物資源

連江縣海岸帶植被分別屬於熱帶、亞熱帶和温帶的植物區系。主要有針葉林、常綠闊葉林、竹林、灌叢、草叢、濱海鹽沼和海濱海沙植被等8個類型。地帶性植被一常綠闊葉林分佈在官坂一帶。紅樹林只有一個秋茄羣落,分佈在羅源灣內。防護林樹種以木麻黃和台灣相思樹最為普遍。

連江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12月,連江縣耕地11147.23公頃(16.72萬畝)。蓼沿鄉、丹陽鎮、馬鼻鎮、長龍鎮和潘渡鎮耕地面積較大,佔全縣耕地的48.88%。 種植園用地3810.2公頃(5.72萬畝)。其中,果園1773.33公頃(2.66萬畝),佔46.54%;茶園1665.59公頃(2.50萬畝),佔43.71%;其他園地371.28公頃(0.56萬畝),佔9.74%。種植園用地分佈面積最大的是長龍鎮,佔全縣種植園用地的31.16%。
林地71874.24公頃(107.81萬畝)。其中,喬木林地52289.2公頃(78.43萬畝),佔72.75%;竹林地3155.08公頃(4.73萬畝),佔4.39%;灌木林地3122.18公頃(4.68萬畝),佔4.34%;其他林地13307.78公頃(19.96萬畝),佔18.52%。潘渡鎮、蓼沿鄉和丹陽鎮林地面積較大,佔全縣林地的37.94%。
草地1807.1公頃(2.71萬畝)。均為其他草地,主要分佈在坑園鎮,佔全縣草地的33.4%。
濕地14171.27公頃(21.26萬畝)。其中,紅樹林地3.56公頃(0.01萬畝),佔0.03%;沿海灘塗13819.47公頃(20.73萬畝),佔97.52%;內陸灘塗348.24公頃(0.52萬畝),佔2.46%。濕地主要分佈在沿海灘塗地區,佔全縣濕地的96.39%。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765.37公頃(16.15萬畝)。其中,建制鎮用地2600.93公頃(3.9萬畝),佔24.16%;村莊用地6776.74公頃(10.17萬畝),佔62.95%;採礦用地381.22公頃(0.57萬畝),佔3.5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006.48公頃(1.51萬畝),佔9.35%。
交通運輸用地3350.51公頃(5.03萬畝)。其中,鐵路用地116.71公頃(0.18萬畝),佔3.48%;公路用地2101.06公頃(3.15萬畝),佔62.71%;農村道路935.1公頃(1.4萬畝),佔27.91%;港口碼頭用地197.64公頃(0.3萬畝),佔5.9%。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040.91公頃(9.06萬畝)。其中,河流水面1700.89公頃(2.55萬畝),佔28.16%;水庫水面927.33公頃(1.39萬畝),佔15.35%;坑塘水面3002.31公頃(4.5萬畝),佔49.7%;溝渠292.9公頃(0.44萬畝),佔4.85%;水工建築用地117.48公頃(0.18萬畝),佔1.94%。官坂鎮和潘渡鎮水域面積較大,佔全縣水域的30.29%。 [27] 

連江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連江縣常住人口為639498人。2021年,連江縣年末户籍總人口676387人,其中城鎮人口318591人,佔總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鎮化率)47.1%,比上年末提高2.4個百分點。全年出生申報4506人,佔總人口數6.7‰,死亡註銷3542人,佔總人口數5.2‰,人口自然增長率1.4‰。 [26] 
連江縣境內主要少數民族以畲族為主。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畲族人口12249人,佔總人口2.10%。 [6-7] 

連江縣政治體制

連江縣政府領導

職務
姓名
縣長
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縣長
縣政協主席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盧傑
備註:截至2023年12月 [29-30] 

連江縣遺留問題

國共內戰遺留問題,1956年台灣當局實際控制的原分屬福建省連江縣、長樂區、羅源縣馬祖列島島嶼政區合併為“連江縣”。根據中國大陸行政區劃,其全境屬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馬祖鄉,是海峽兩岸分治的一個縣。
截至2012年,台灣當局連江縣(馬祖鄉)劃分為4個鄉: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莒光鄉 [8] 
連江縣總面積4280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積3112平方千米、陸域面積1168平方千米,包括待統一的馬祖列島約20平方千米。

連江縣經濟

連江縣綜述

第一產業
第一產業(3張)
2020年,連江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6.87億元,增長7.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4.76億元,增長4.1%;進出口總額84.9億元,增長11.9%;實際利用外資3.98億元,完成市下達任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億元,與上年持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59元,增長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55元,增長4.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2.1%。
2021年,連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1.4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3.41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252.9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245.08億元,增長9.6%。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5.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5%。 [26] 

連江縣第一產業

2020年2月26日,福建省連江縣連江鮑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9] 
2021年,連江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9.33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漁業產值282.01億元,增長5.5%。
2021年,連江縣糧食播種面積10.82萬畝,比上年增加0.01萬畝,其中,稻穀面積6.48萬畝,增加0.0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58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8.12萬畝,增加0.15萬畝;茶葉種植面積3.23萬畝,減少0.04萬畝。
2021年,連江縣糧食產量4.26萬噸,比上年增加0.05萬噸,其中,稻穀產量2.69萬噸,增產0.03萬噸。油料產量834噸,增產28噸;蔬菜產量12.15萬噸,增產0.15萬噸;茶葉產量1.28萬噸,增產0.02噸。
2021年,連江縣肉類總產量17207噸,比上年增長14.4%。其中,豬肉產量14736噸,增長19.2%;禽肉產量1497噸,下降5.7%;牛肉產量387噸,下降6.9%;羊肉產量374噸,下降0.3%。禽蛋產量8894噸,增長5.4%。奶產量25噸,下降54.5%。生豬出欄210254頭,增長19.6%;年末生豬存欄119451頭,增長15.5%。
2021年,連江縣水產品產量128.12萬噸,比上年增長4.8%。其中,淡水產品產量0.6萬噸,與上年持平;海水產品產量127.52萬噸,增長4.9%。 [26] 

連江縣第二產業

連江縣山崗工業園區
連江縣山崗工業園區(2張)
2021年,連江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5.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增長6.0%,私人控股企業增長2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34.3%。分輕重看,輕工業產值增長0.3%,重工業增長27.9%。分門類看,製造業產值增長1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值增長2%。工業產品銷售率96.8%,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
2021年,連江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2.0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國有企業虧損13.48億元,集體企業盈利0.01億元,私人股份制盈利75.23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盈利0.3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46.9%,比上年下降5.1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2元,比上年增長2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9.4 %,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26] 

連江縣第三產業

2021年,連江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06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限額以上法人企業零售額92.03億元,大個體經營户零售額23.95億元,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户零售額47.48億元。
2021年,連江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745.76萬元,比上年增長14.0%。郵政業務收入5900萬元,增長12.3%。
2021年,連江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67.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各項貸款餘額635.17億元,比上年增長14.4%。 [26] 

連江縣社會事業

連江縣教育事業

連江一中
連江一中(2張)
2021年,連江縣共有各類學校(園)233所,其中,公辦學校(園)146所,其中幼兒園36所、小學76所(含村完小、教學點45個)、初中1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高中7所(其中完中3所)、職業中專1所、特教學校1所;民辦學校(園)87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民辦幼兒園83所。
2021年,連江縣在校學生109162人,其中,幼兒21537人、小學生50571人、初中生24292人、高中生10087人、中職生2455人、特教學生220人。在職公辦教師5872人,其中,幼兒園639人、小學2572人、初中1508人、高中739人、中職135人、特教57人、進修校42人。 [26] 
境內主要中學
福建省連江黃如論中學

連江縣科技發展

2021年,連江縣專利授權量995件,其中,發明專利42件,實用新型專利855件,外觀設計專利98件。年末全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48家,其中,國家級44家,省級4家。 [26] 

連江縣體育事業

2021年,連江縣共舉辦27場全民健身運動會,成功舉辦2020年福建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武術項目總決賽暨連江縣“金鳳引領”系列技能大賽武術套路比賽及2021年福州市少年兒童武術套路錦標賽,完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籃球場提升改造20個,裝備與更新健身路徑80條,建設完成室內健身房3個、市級農民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個、智能健身驛站1個、室外智慧健身房1個、4片社區足球場。 [26] 

連江縣文化事業

連江縣體育公園
連江縣體育公園(3張)
2021年,連江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918233冊,博物館收藏文物4406件,圖書流動點8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2個,農家書屋243個。完成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105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升改造工作。舉辦羣眾性文化活動113場次、文化惠民綜藝演出10場、閩劇公演30場。 [26] 

連江縣醫療衞生

2021年,連江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426個,其中,醫院10個,衞生院22個,村衞生室260個。年末共有衞生技術人員285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72人,註冊護士1015人。年末共有醫療機構牀位2020張。 [26] 

連江縣城鄉建設

連江縣
連江縣(2張)
2019年12月19日,連江縣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10] 
2021年,連江縣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16公頃,建成區綠地率42.9%。新增公園綠地面積3.2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83平方米。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污水處理率95.9%。
2021年,連江縣植樹造林總面積8825畝,其中,人工造林更新面積7338畝。年末,全縣森林面積86.6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0%。
2021年,連江縣城區塘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與觀音閣備用水源水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限值標準,達標率100%。13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水質達標率100%。 [26] 

連江縣社會保障

2021年,連江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9886人,比上年末增加7891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57531人,減少2473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72988人,比上年末增加8216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4647人,增加353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18341人,增加4684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1585人,增加16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54647人,增加3532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1155人,增加2885人。
2021年,連江縣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491人,比上年減少1352人。全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難羣眾總計9100人,其中城鎮低保303人,農村低保8797人。脱貧、註銷、減員城鄉低保對象328人,其中城鎮低保對象17人,農村低保對象311人。全年全縣特困對象527人,脱貧、註銷、減員特困對象41人。
2021年,連江縣養老服務機構牀位數增至5517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牀位43.34張。 [26] 

連江縣交通運輸

洋門互通樞紐 洋門互通樞紐
截至2021年,連江縣境內有“三灣”(羅源灣黃岐灣定海灣)、“三口”(可門口、閩江口、敖江口),104國道、瀋海高速、温福鐵路、福州市繞城高速貫穿縣境,境內現有連江、丹陽、貴安、琯頭、琯頭東、浦口、馬鼻和飛石等8個高速互通口,瀋海高速複線連江段全面建成後,高速互通口將達9個。並設有連江火車站、透堡鐵路貨物中轉站。
2021年,連江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年末全縣公路通車裏程1156.01公里。 全年水路貨運量2014.83萬噸,比上年增長67.2%;水路貨物週轉量369.00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9.2%。 [26] 

連江縣歷史文化

畲族
畲族(2張)
連江縣定居境內的畲族,自稱槃瓠後裔。有雷、藍、盤、鍾4姓。幾户或數十户聚居成村,有自己單獨語言,兼曉地方語言,通用漢字,無本族文字。 [6] 
畲族民間有關槃瓠圖騰的傳説,多以長篇敍事詩歌的形式代代傳唱。其歌名各地不盡相同,有《祖宗歌》、《高皇歌》、《槃瓠歌》、《麟豹王歌》、《龍麒王歌》、《金龍歌》、《龍皇歌》、《槃瓠王歌》等。

連江縣特色飲食

連江縣風味小吃豐富多彩。主要有魚丸扁肉(餛飩)、肉燕、肉面、拌麪、牛雜、滷味、油餅、馬蛋、蠣餅、鍋邊糊、炸芋糅、春捲、煎包等上百種。 [6] 

連江縣風景名勝

連江縣文物古蹟

  • 文化遺址
連江縣發現古人類使用過的石刀、石斧標本380多件,經福建省文物部門專家分類鑑定,確認是新石器晚期和青銅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這些文化遺址主要分佈敖江、丹陽、蓼沿、潘渡、東岱、透堡等6個鄉鎮沿江、溪兩岸30個村莊的荒山、嶺地。其中東岱鎮的雲居山文化遺址面積最廣,分佈範圍約10萬平方米,是連江先民最多的聚居地。 [11] 
  • 古代窯址
連江縣各地較出名的有江南鄉的魁岐、己古窯址,官坂的塘裏窯址,長龍鎮的真茹窯址,透堡鎮的館讀窯址和浦口鎮的浦口窯址。規模比較大的為魁岐村南山窯址,分佈五個山丘,範圍4000多平方米,陶瓷場地堆積層厚度達3米。
浦口窯址,以龍窯為主,共有36個窯,號稱"三十六"龍窯。 [11] 
  • 古沉船遺址
據文物管理部門考察,先後在黃岐鎮長沙村西南方1200米海域、筱埕鎮蛤沙村東南方3500米海域和定海村250米海域發現11處古沉船遺址。從沉船點相繼發掘陶瓷製品碗、壺、缽、杯、罐,端硯,鐵炮,銅銃等水下文物3000多件,經鑑定系宋、元、明、清時期的沉船遺址。 [11] 
  • 古塔
連江縣古塔主要有唐代天王寺瑞光塔、元代雲居寺普光塔和明代斗門寺含光塔 [11] 
  • 古橋
據縣誌記載,連江有古橋149座,後隨歷史變遷,或毀於水火,或毀於戰亂,或為現代公路橋所替代。倖存下來的46座古橋中,建於宋代的有8座,元代的有2座,明代的有6座,清代的有19座,年代失考的有12座。較為有名的有縣城的通濟橋、蓼沿的朱公橋以及官坂的塘邊橋。 [11] 
  • 摩崖碑刻
據舊版《連江縣誌》記載自宋代至清代題刻就有51幅,未記載的明代至清代以及琯頭青芝山景區題刻近20幅。連江縣發現的摩崖題刻已超出140幅。 [11] 
  • 名山古剎
覆釜山
覆釜山(3張)
連江縣有名山16座,古剎148座,有青芝山(寺)、覆釜山(寺)、金福寺、斗門寺、雲居山(寺)、寶華山(寺)、中巖寺、後巖寺、荷山寺、寶林寺、九龍山(寺)等。 [11] 
  • 後巖寺
唐大中年間始建,寺前有"太極巖"、"橄欖岩"諸勝,後有"蝙蝠"、"水仙"兩洞。火焰山、象山、獅山、文筆山隔江相望,青峯倒映,滿目蒼翠。 [11] 

連江縣自然景觀

  • 敖江攬勝
敖江,為福建省獨流入海的第六大河流,幹流全長137千米,其中連江境內流程63千米,自小滄流經縣城,到東岱注入東海。以"敖江十二景"最為著名。 [12] 
  • 半島勝地
黃岐半島有着著名的定海灣和黃岐灣。由於面對馬祖列島,地理位置獨特。明代全國建12座城堡,黃岐半島佔7座。 [11] 
  • 馬祖風光
馬祖列島是連江縣最大的島嶼,由高登、北竿、南竿等28個大小島嶼組成,以最大島嶼馬祖得名。在連江縣東部海域中,與黃岐半島遙遙相望,從東北向西南略呈斜形。其中高登島離大陸(黃岐島)最近,僅5海里。 [11] 

連江縣著名人物

林羣: 福州人連江縣,中科院院士、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泛函分析計算數學的研究 。
陳哲人: 美國太空總署特派研究員博士。 [13] 
趙恢:字汝弘,號文峯,連江縣江南人。 明代著名學者、文學家 。著有《國史拾遺》、《正集》、《出使錄》。
陳第: 字季立,號一齋,晚號温麻山農,別署五嶽遊人。連江(今福建連江縣)人。明代音韻學家、著名藏書家。主要著述有《一齋集》、《東番記》、《兩粵遊草》、《毛詩古音考》等。
李彌遜:字似之,晚號筠溪真隱,連江縣人。宋大觀三年進士,曾任簞州司户 江東轉運使判官 、安撫司事 、淮南副轉運使、左司員外郎 、户部侍郎等。著有《奏議》、《外製》、《筠溪集》等。
連江名人
連江名人(6張)
吳適:字任之,號蘭園 ,福建連江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曾任 省鹽政監督、 孫中山大元帥府內政部僉事、 總統府秘書 。新中國成立後,吳適被聘為省文史館館員 、省政協委員福州畫院名譽院長等職。
吳文華:字子彬,號小江,晚更號容所。福建連江學前鋪義井街人(今連江城關人)。 嘉靖二年進士, 曾任兵部武庫清吏司署郎中、湖廣按察司提學僉事、 四川右參議、河南左布政司、江西右布政司、南京工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等職。
董應舉:字見龍,號崇相,連江琯頭龍塘人。明萬曆間 進士,曾任吏部主事、文選主事、大理寺丞、太僕卿河南道御史等職。
鄭思肖:字憶翁,號所南,連江(今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人。宋末詩人、畫家。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連江縣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28日,入選“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14]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15] 
2020年11月9日,入選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名單。 [16] 
2018年—2020年度入選福建省級文明縣城城市。 [17] 
2021年4月,入選2020年度“全國平安漁業示範縣”公示名單。 [18] 
2021年6月4日,連江縣列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19]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 
2021年10月,入選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2021年度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市)。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1-22] 
2022年4月14日,入選“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名單,位列全國第22名。 [24] 
2022年5月,入選《2021年中國投資潛力百強縣》榜單,位列全國第57名。
2022年8月,入選壹城智庫“2022全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排名第42。
2022年8月10日,入選首批福建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市、區)名單。 [25] 
2023年1月19日,入選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名單。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